电视节目受众定位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6-08-29 10:23:2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电视节目受众定位(一)
浅析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

龙源期刊网 .cn

浅析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

作者:戚静文

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4期

摘 要: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的大力冲击下,依旧是少年儿童最常接触、最易于接收信息的媒体形态。因此,在信息获取多元化的今天,少儿电视及电视节目的责任不减反增。但是,随着“娱乐大军”的冲击、市场规律的约束等等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少儿电视节目的定位越来越扩大、模糊化。本文试图从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现行的受众定位出发,通过比较国外成功的少儿电视节目,探讨、浅析什么样的受众定位更加适合、也更加容易为少年儿童接受。

关键词:少儿电视节目;对比;受众;定位;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在探讨少儿电视节目的定位之前,首先要明确少儿电视节目的定义。为大众所接受的少儿电视节目的概念是:以未成年人为目标观众群体,内容和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少年儿童特色的电视节目,称之为少儿电视节目。在这里,明确提出了少儿电视节目应该服务、锁定的目标观众群体为未成年人这一特定群体。但“未成年人”的语义范围,本身就包括了婴幼儿、少年等几个年龄段,使得受众边缘的定位模糊不清;再加上如今大众媒体、电视同行的冲击越来越大,少儿电视节目收视率停滞不前、形式革新收效甚微等等少儿电视节目突出的现实因素,使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独立于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之外。少儿频道这个随着越来越专业化的电视频道发展而产生的、针对少儿的专业化频道,在电视节目受众定位越来越窄众化和专业化的今天,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受众定位又是什么样的呢?同时,国外成功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与我国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我国少儿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目教导过多,观察太少。国内的一些少儿电视节目过分重视节目传递道理的重要性,成人化的现象过于严重。在节目中,往往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灌输教导或者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而主持人的语言以及节目的机构也过于成人化 。

第二,节目雷同多,缺乏创意。国内很多少儿电视节目的种类过于单调,节目的形式以及手法千篇一律没有创新,这样就使得儿童节目的范围变的更加的狭小,节目缺乏创新也会导致儿童对少儿节目的厌倦,进而导致节目收视率下降。

第三,节目玩闹过多,缺乏精品性的内容。在我国少儿电视节目中,经常是综艺和游戏类的节目过多,具有可看性的精品栏目太少。

电视节目受众定位(二)
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定位及受众分析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广告部,频道定位,受众分析

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定位及受众分析

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定位概述:

CCTV-1综合频道

受众广泛,25岁以上居多

集中了央视最优秀栏目,将新闻、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优化整合播出 CCTV-2财经频道 偏男性

中年群体集中度高

以财经、资讯、生活服务节目为主

CCTV-3综艺频道

中青年女性偏多

以音乐及歌舞综艺节目为主

CCTV-4国际频道

偏男性,年龄在40岁上以居多

以新闻类节目为主导,以文化类为支撑,以对台湾报道为重点 CCTV-5体育频道 偏男性,中青年居多

唯一国际级体育频道,

拥有多项国际顶级赛事独家转播权 CCTV-6电影频道

男性偏多,中青年居多

每天播出8部不同风格电影纪录片等

【电视节目受众定位】

CCTV-7军事农业频道

中高年龄群居多、中等文化程度

唯一专业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频道 CCTV-8 电视剧频道

偏女性,中年居多

以优秀电视剧为主要播出内容 CCTV-10科教频道

偏男性,年龄偏大

开办有二十余个科教栏目【电视节目受众定位】

CCTV-11戏曲频道

中老年居多

汇集各地戏曲种类200多个,

播出新戏和传统戏 CCTV-12社会与法频道

受众广泛、偏男性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法制专业频道,

以普法、讲法为主要宗旨 CCTV-新闻频道

偏男性

以时效性为核心宗旨

第一时间报道重大新闻事件

【电视节目受众定位】

各频道受众特征综述

一套(综合频道):央视主频道,影响力强,覆盖人群广泛;

二套(财经频道):频道定位经济,受众收入高,农村收看少;

三套(综艺频道):大众化综艺,受女性偏爱,收视人口广泛;

四套(国际频道):主要覆盖海外,高龄男性观众居多,收入一般;

五套(体育频道):体育直播赛事,偏向男性观众;

六套(电影频道):主要播放电影,观众细分不明显,男性偏多,收入水平中下; 七套(军事·农业频道):面向农村,整体观众学历、职位、收入等较低; 八套(电视剧频道):热播电视剧,以中年以上家庭女性收看为主;

十套(科教频道) :面向文化传播领域,男性偏多,其他观众群分布相对平均; 十一套(戏曲频道):以老年观众为主,主要播出各类戏曲节目;

十二套(社会与法频道):各类法制节目、影视剧,受众学历、收入偏低; 十三 新闻频道:专业化新闻定位,高端男性偏好强;

十四少儿频道:观众以青少年为主,播放各类卡通,少儿节目;

电视节目受众定位(三)
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分析

2000年,“真人秀”节目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它俨然已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电视文化新奇观。最早是始于荷兰,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18个国家广泛移植的《老大哥》,此后一系列类似节目相继出现,如美国CBS的《幸存者》、FOX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等。它们几乎都成为西方世界最火爆的电视节目。

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一些“真人秀”节目雏形,如《美国家庭滑稽录象》;1973年公共广播公司电视台制作的《一个美国家庭》追踪拍摄了一个家庭一年内的真实生活;1992年美国有线电视音乐台推出《真实世界》,7名20多岁的青年男女住在一起,摄像机24小时跟踪拍摄他们的起居生活。这些节目大多数在当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直到出现大型的真实电视节目《老大哥》、《幸存者》,才使得“真实电视”节目迅速在西方世界风行。更有欧洲媒介学者称:“真人秀看上去已经成了挽救电视的灵丹妙药。”①

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营造

提及“传播”一词,很容易使人以为它是单方面付出的一种行为。其实,它一直是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的,它所回收的就是受众的注意力。事实上,早在30年前加拿大的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已经注意到了传播的这一特点。他指出,电视台实际上是在不动声色地租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做生意。电视台实际上是通过隐性收费——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以其对节目的关注来“交费”。因此,如何有效地吸纳受众的注意力,并且将这种注意力稳固地维系下去,便成为现代传媒市场竞争中殚精竭虑的焦点所在。

受众的心理机制

1944年,赫尔塔·赫佐格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施拉姆在谈到这一模式时说:“很明显,大众媒介的效果部分是为传播对象怎样使用它们来决定的。”

1、接近性心理。“真实电视”以普通人为主角, 这样就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受众由于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更关注代表自己阶层的竞争者。

2、对真实的渴望。“真实电视”本身就是真实与虚拟的重构。同时,人们又大可以一笑置之地把它当成一种游戏。

3、对隐私的窥探。

4、对人性阴暗面的展示。

5、博彩心理。在“真实电视”中,一般都有巨额的奖金刺激,这也抓住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和对财富的欲望。

《学徒》内容分析

《学徒》(THE APPRENTICE)2004年1月开播,由马克·伯奈特制片公司与特兰普制片公司联合出品,是一个将商业运作技巧作为真人秀竞赛主题的节目,共15集。《学徒》前3集平均收视率为9.4%。18~19岁观众的收视份额为23%,平均有1910万观众收看,是2003-2004年播出季连续前19周18~49岁成年观众收视率排名第3位,所有观众收视率排名第6位,是NBC新节目播出史上创造了最佳收视率的节目之一 。下面我对《学徒2》中的第1集做内容分析。

1、目标受众

节目选取了18位来自美国各地的一流人才,有的是名牌商业学府毕业,如普林斯顿、哈【电视节目受众定位】

佛;有的虽然只有中学文化,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企业家的风范;他们的专业各异,性格各异,所以这些精英之间的竞争怎么能不好看?【电视节目受众定位】

2、“大制作”的心理暗示

节目中介绍了与之合作的公司都是资产值以十亿计的公司,如美孚、百事等,初见节目的大制作,也给人以节目制作精良的收视心理暗示。此外,参赛者都住在特兰普大楼一幢高级公寓里,而且屋子里有享用不尽的香槟、鱼子酱等奢侈食物 。每周获胜的团队将会奖励去超豪华的皇家餐厅吃饭等等,处处宣传其大制作的理念。

3、理念的象征物

片头特兰普的介绍完后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他站在一个平台上,说“Who will succeed?Who will fire?And who will be the apprentice?”然后镜头一拉开,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这是美国梦的象征,只要拼搏就会成功。这个表示一出现,强化了前面提到的节目理念,而且也让电视机前的美国观众热血沸腾。

4、体现人的因素——性格的鲜明揭示

从参赛者check in的时候竞赛就开始了,节目一直是用当时的画面+每个人对别人的评价的方式, 他们的评价有时是恶性攻击,但这就是节目好看的地方,观众可以赤裸裸地看见他们之间互相攻击、谩骂、竞争,并从中学到职场上的生存法则,难怪《学徒》被哈佛商学院定为学生必看的课业辅导资料。

5、悬念的设置,突然的转向

有的参赛者在压力之下通常会有出乎意料的反映,比如在大家等待玩具的最后结果时,Stacle突然从兜里拿出一个水晶球开始占卜,这种非理性的行为竟然在这时候出现是多么有趣,也可以想象大家对Stacle的反感会有多大。再比如前面提到的Bradford本来具有豁免权,是唯一一个最不可能被淘汰的人,可他却再最后关头一时冲动放弃了权利,而特兰普也出人意料地没有淘汰已经引起众怒的Stacle,而淘汰了Bradford,这种出人意料的转向使节目的情节性大大增强了。

注释:

①罗明主编:《电视媒介的市场对策——中国电视经济节目运营》,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电视节目受众定位(四)
浅谈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

  [关键词]少儿电视节目;受众定位;需求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依旧是少年儿童最常接触、最易于接收信息的媒体形态。因此,在信息获取多元化的今天,少儿电视及电视节目的责任不减反增。但是,随着“娱乐大军”的冲击、市场规律的约束等等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少儿电视节目的定位越来越扩大、模糊化。本文试图从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现行的受众定位出发,通过比较国外成功的少儿电视节目,探讨、浅析什么样的受众定位更加适合、也更加容易为少年儿童接受。
  在探讨少儿电视节目的定位之前,首先要明确少儿电视节目的定义。为大众所接受的少儿电视节目的概念是:以未成年人为目标观众群体,内容和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少年儿童特色的电视节目,称之为少儿电视节目。在这里,明确提出了少儿电视节目应该服务、锁定的目标观众群体为未成年人这一特定群体。但“未成年人”的语义范围,本身就包括了婴幼儿、少年等几个年龄段,使得受众边缘的定位模糊不清;再加上如今大众媒体、电视同行的冲击越来越大,少儿电视节目收视率停滞不前、形式革新收效甚微等等少儿电视节目突出的现实因素,使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独立于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之外。
  少儿节目是从少儿需求出发、专门为满足少儿需求而制作的电视节目。满足少儿需求,是少儿节目制作的最高原则,也是与一般访谈节目最本质的区别。少儿需求原则有两个意义:第一, 少儿需求原则强调从少儿的需求而不是从成人的需求出发制作节目。如果不了解、不考虑、不尊重少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只根据成人需求来构造少儿节目,那么所产生的节目只能是成人化的少儿节目,而非少儿节目。这实质上是将少儿非主体化,使之服从于成人的需求。第二, 少儿需求原则还意味着少儿节目是专门为少儿制作的节目。它与适合少儿观看的或少儿感兴趣的成人节目相区别。这就要求少儿节目主持人从少儿需求出发,考虑少儿身心发展的需求。
  少儿频道这个随着越来越专业化的电视频道发展而产生的、针对少儿的专业化频道,在电视节目受众定位越来越窄众化和专业化的今天,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受众定位又是什么样的呢?同时,国外成功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与我国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定位
  在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媒体触角更为广阔,信息量也更为繁杂,同时由于电视媒体受众细分的市场需要,使得电视媒体的频道专业化与分工却越来越明显。少儿频道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少儿频道肩负着对少儿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以及绿色、公益的社会责任,再加上收视率、形式改革,乃至广告创收等诸多制约因素,使全国各个少儿频道的发展参差不齐,各个少儿电视节目的定位也大相径庭。比如重庆少儿频道将1~7岁的儿童作为主要收视群体、兼顾7岁以上的青少年;而江西少儿家庭频道在整合之后,节目的受众群主要偏向了家庭主妇。
  可以说,当今少儿电视节目在来自现实和同行的多重压力之下,对自己的节目定位并不准确,节目在主要针对少年儿童的同时,往往又兼顾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群体。因为笼统的定位,所以我国各地的少儿频道播放的内容往往又涉及了各种与成年人相关的电视连续剧、电视节目。这样的定位和电视节目内容使得原本固定的观众群,即少儿电视节目所针对的少年儿童慢慢流失,而新培养的家庭观众群因为节目平台的限制和特性,往往也不容易固定,最终并没有达到从“少儿”到“整个家庭”的观众群量地增加的目标。
  二、与国外少儿电视节目的对比
  国外优秀少儿频道和电视节目往往很重视对少儿受众群体的细分。在欧洲,BBC就创办了三套有关青少年儿童的频道,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他们将孩子分为0~6岁的婴幼儿和6~12岁的少年,还有16~34岁的青年。这几个频道不仅培养了相对年龄段的稳定收视群、收受到了该年龄段受众的喜欢,更是国外家长作为课外孩子教育的首选。
  另外,美国的“芝麻街”,尼克儿童国际频道也因为其准确的受众定位,保持了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节目模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当然,国外少儿电视节目的成功,除了正确、细致的划分受众以外,更是跟其大力投入少儿受众研究、节目制作过程鼓励少儿参与等方面分不开的。但是,受众群体细致而准确的划分,是这一系列成功因素所不能缺少的基础性的条件,因为只有通过如此专业化的频道划分,才使得其他的条件有了一个可以发挥的、资源最大利用化的平台。
  三、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
  各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有着不同的特点。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知识,少年儿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0~2岁为幼儿时期,心智活动受感官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影响;3~6岁为学龄前儿童期,幻想、想象、游戏的心理最为强烈;7~11岁为儿童期,求知欲望加强,已经具备了接收各种系统知识的条件,自我意识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萌芽;11~15岁为少年期,渴望独立。
  可见,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征及成长的需要,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所需要接收的信息、兴趣爱好、收视习惯等等,对少儿电视节目制作产生影响的因素也不尽相同。再加上国外成功的少儿电视节目的案例,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对受众进行细分,是同时顺应了受众特点和市场两个重要因素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对少儿节目受众群体笼统的划分,还会导致视角成人化、节目缺乏符合儿童趣味的娱乐性、制作没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等不可避免的问题。
  总之,少儿电视节目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确立以少年儿童作为自己的创作、制作目标,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做到对少年儿童多个年龄段设置相应的节目。并且,在现有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尽量形成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较为完整的节目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尽到少儿电视的教育责任,也才能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在信息爆炸和多元化的今天,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电视节目受众定位(五)
谈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摘 要:当下的电视节目呈现同质化现象,雷同节目层出不穷。电视节目需要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主持人应做好合适的定位,在节目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主持人自身素质与媒介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探讨主持人角色定位问题,为明确主持人的媒介职能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主持人;角色定位;物化主持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32-02
  目前国内的电视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喜欢的电视节目出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复制。比如随着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全国兴起了一股专业唱歌选秀热潮,有“娱乐教父”之称的湖南卫视不甘落后,接连推出《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等电视节目。这样不仅浪费电视资源,导致节目质量不高,而且带来收视疲软等消极现象。如同美国学者麦克唐纳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一样:“…是商人雇佣技术人员创造的…,庸俗作家们利用大众文化需求来赚钱…”[1]。在节目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吸引观众关注到自身的节目,这对于主持人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课题。准确精恰的主持人角色定位能够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观众的接受程度。观众锁定某个频道、某档电视栏目,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节目主持人的接受和认可。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提升栏目的品牌效应,就必须准确定位主持人的电视形象。本文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进而探讨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对电视节目本身的影响。
  一、主持人的“物化性”
  (一)关于物化主持的内涵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现分为很多层次,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处理自我的个性意识与节目主题风格之间的关系。所谓好的电视节目,追根究底是能够获得观众认可,带来视觉观感以及提升审美享受的节目。这也是主持人在舞台上的“物化”效果。何谓之物化呢?《庄子·齐物论》中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段话是成语“庄周梦蝶”的由来,讲的是庄子与蝴蝶的一种交互变化与融合,我们暂且抛开哲学或文艺学的角度去探讨物化的概念。如在节目中,主持人也做到个性化与节目风格的“物化”,那么“物化主持”不仅能满足节目最基本的需求,还能更高层次的提升主持技巧。
  主持人的物化性,强调的就是主持人与节目需求的整体融合。这里关键的一点就是主持人在演播室内的表现与节目要传达给观众的理念是一致的。主持人在舞台上要有一种意识,此时的“我”不是单纯的“我”,而是一部分的自我意识与一部分节目要求之间获得恒定量的“我”。物化主持,不仅不会湮灭掉主持人的个性,还会做好电视节目最后一关“把关人”的角色。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有可能有个人自由。”所以说,这样的物化主持反倒更有利于主持人在节目这个完整的信息体中实现信息传递与情感表达。
  (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具体表现
  主持人的穿着搭配、手势语言都与节目的整体需求融为一体。当然目前的传播手段、方式非常的多元化,有些主持人为了凸显自己,过于明显的强调个人化,使自己的“小我”凌驾于节目的内容诉求、风格定位这个“大我”之上,这样造成了节目主持人面对节目态度上不够谨慎,弱化了节目的传播效果。比如东方卫视《东方夜谭》的主持人刘仪伟,在一期采访陈坤的节目中,主持人问问题时会先设定一些答案,弄得嘉宾非常的尴尬。相比而言,一些蜚声国际的著名主持人则会强调“节目为大”,比如美国NBC全国广播电视网著名节目主持人汤姆·布罗考在登上《晚间新闻》的主播台之前,被要求在节目中播读广告,他认为这有损自身形象,削弱节目价值,断然拒绝,放弃了一个据说能使他的年薪增长20万美元的机会[2]。因此在节目中,主持人从宏观上要做到主持的“物化性”,即随时的调整自我的状态与节目需求之间的分寸。主持人只有找准自己在节目中的定位才能够正确的审视节目流程,从而通过有效的控制和驾驭节目进程的方式,完成平等的大众传播。
  二、主持人的“引入性”
  准确鲜明的主持人角色定位有助于节目内容的展开,提高观众对于节目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主持人有时更像是主人一样,作为一名引路者、介绍者,让观众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电视节目情境中去,也更利于传达节目的整体意图。
  (一)主持人“演”的优势
  对于主持人来说,在电视节目中适当的演绎是一种高超的主持技巧。这种“演”,并不是类似于戏剧表演,充斥了过多的夸张情绪、动作和语言,戏剧中的表演是对于既定角色的一种主观认知。而主持人的演绎则是一种“非角色表演”,因为他还是基于自我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更能感动人心的信息传递。
  纵观目前的电视市场,获得较好反响的电视节目一般都要求主持人能够从更人性化的角度考虑信息的传递。这样的形式之下,主持人就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自己的职业素养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融入演绎形式,对主持人的面目表情和语气语调都是一种辅助作用。在节目现场,主持人与观众或者说是虚拟对象之间的交流都需要表演的技巧。这种类似于“独角戏”的表演方式能增强节目的连贯性,同时也能够使主持人在节目现场相对的放松,能够更好的在镜头前表现自己。比如,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谢娜,在主持《快乐大本营》的时候总是会穿插表演的技巧,在一期访问小沈阳的节目中,为了满足小沈阳的愿望,谢娜与小沈阳即兴的主持《新闻联播》节目,谢娜用世界各地的“方言”,夸张的表情和表现方式给我们呈现了别开生面的主持形式,现场更是笑声一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更凸显与嘉宾互动的能力。
  主持人在节目现场的表演,与其说是一种手段,不如说是一种增强节目传播效果,完成节目进程的一种交际性能。   (二)适当引导,提升交流
  节目主持艺术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艺术形式,主持人在台前的艺术表现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组织和协调作用贯穿节目始终。主持人是节目的代表者、参与者、信息传递者,在节目中起到了串联、引线的作用,最关键的一点是观众与媒体最直接的沟通对象便是主持人,这要求主持人要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即作为重要的元素组成节目的一部分。主持人是站在台前,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群体观念与受众进行平等交流的人[3]。对于主持人来说,做到将媒体意图与服务理念的贯彻实施,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
  主持人要做到“言之有理”,使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够更好的诠释节目的内核,就需要主持人对话题进行引入,对嘉宾的情绪进行引导。比如齐鲁卫视的《拉呱》节目,主持人小么哥和搭词的工作人员在新闻事件报道之前先将事件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以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聊”出来,这样便于观众对于新闻事件的接受和理解。
  主持人能够做到对话题的控制和引导,就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节目现场资源,不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与观众的沟通才能更理想。
  三、主持人要把握导向性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冲击,以及电视节目自身的深化改革,使得节目内容不断丰富,节目形态也日趋多样化。在这样多元化的电视格局之下,主持人要成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必须提升自身对节目的控制和驾驭能力,能够张弛有度的控制节目的进程,实现正面向上的舆论引导。主持人在节目现场的把控指挥,不仅包括台本上规定的走位和台词,更多的时候考校的是主持人在节目进行中对于现场的控制和驾驭能力。
  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依据主题形成矛盾冲突,但是一定要做到展开矛盾并且疏导众人的意见。主持人要有一种价值取向和观念引导,这就需要主持人善于使用手中的指挥棒,使整档节目的传播效果更加鲜明。比如说在《非诚勿扰》节目,有一期的嘉宾是一名“求包养”小伙子,主持人孟非虽然没有立刻明确的否定嘉宾的价值观,但是他启发性的引导女嘉宾们对这个话题进行回答,当多数人不认同这种不劳而获的价值取向时候,点睛式的呈现自己的观点。对于主持人来说对节目现场的指挥,并不是刻意规范,而是通过一种有意识的话题控制,通过话题之间的语义联系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这是对电视节目和观众负责任的表现。
  主持人拥有的权力是媒体和观众赋予的。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的价值取向、立场和观念是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就需要主持人在节目中传递积极、向上、乐观、热情的正能量,也就是要传递“真、善、美”。这是作为传媒人的重要责任之一。如同《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所说的:“我想如果我们三个人还具有这个能力的话,还有能力去传播主流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的话,我们是在用一种最能为广大观众接受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4]”在节目中,主持人有时候不需要靠有声语言直接表达观点,而是通过对问题的设置、与嘉宾或观众的互动及节目内容的编排上无意中体现的。主持人对于节目流程的控制和驾驭是工作能力的必然体现,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对于主流价值的肯定和宣导则更能体现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四、结 语
  电视节目形态多样化发展呈现出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根据节目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不管主持人个人的能力有多突出,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都要从“物化性”、“引入性”、“指导性”等方面入手,认真分析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定位和表现形式,进而做到主持人定位于节目的定位风格相统一。另外,在节目中,主持人仍要敢于表达自我、展示自我、释放自我。同时仍要做好对节目内容的控制和驾驭。笔者认为,只有明确的主持人角色定位,才能真正的做到与节目融为一体,互为促进,就能最大限度的释放主持人的能量,促使电视节目焕发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黄鸣奋.大众文化与媒介传播[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 任远.名主持人成功之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3] 吴红雨.节目主持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 郭红.论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及个人价值取向的重要性[J].新闻界,2013(1).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66252/

推荐访问:电视节目受众分析 音乐节目受众定位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