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半径长为

来源:百科 时间:2018-08-08 18:00:0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赤道半径长为篇1: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教案网权威发布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更多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小编整理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 )
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 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布置作业: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课余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反馈练习: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1.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2.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

 
纬 线(圈) 
经 线(圈) 

形状特征 
圆圈 
半圆 

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的分布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相等 

标度的范围 
赤道为0°,南北两极为90° 
本初子午线为0° 

度数的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经纬度的表示法 
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数量特征 
0°一90° 
0°一180° 

讲授新课: 一、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展示挂图:教材图J(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及时纠正,辅导。)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A.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B.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强化训练: 
· 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E、20°N 
东半球 
北半球 

120°W、30°S 
西半球 
北半球 

10°W、87°N 
东半球 
北半球 

160°E、45°S 
东西半球交界 
南半球 

· 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线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第10页“复习题”3。 
板书设计:
三、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道半径长为篇2:(湘教版)初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初一网权威发布(湘教版)初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更多(湘教版)初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相关信息请访问初中一年级网。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赤道半径长为篇3:人教版7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一网免费发布人教版7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更多人教版7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相关信息请访问初中一年级网。

【导语】本篇文章是为您整理的人教版7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请将其代号填入答题卡的表格中,每题选对得1.5分,不填入表格、多选、错选不得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与人们生活的距离很遥远B、地理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影响不大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A、文化的地理差异B、服饰的地理差异
  C、体育的地理差异D、饮食的地理差异
  3、地图的三要素是()
  A、方向、比例尺、图名B、图名、比例尺、图例
  C、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D、图名、方向、比例尺
  4、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B、C、D、
  5、图幅面积相等时,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A、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B、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
  C、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D、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
  6、在比例尺为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为6cm,则两地实地距离为()
  A、1300千米B、180千米C、1800千米D、1500千米
  7、关于某地(25°N,98°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B、东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D、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8、右图中小河的流向是()
  A、由南向北流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流D、.由西向东流
  9、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A、自北向南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D、自东向西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纬度越高,纬线越长B、经度数越大,经线越短
  C、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11、有关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个规则的球体B、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C、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D、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12、有人说,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这是因为()
  A、地球表面全部覆盖着海洋B、地球表面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C、陆地面积占39%,海洋面积占61%D、地球表面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13、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多②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③东半球比西半球陆地多④东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4、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A、亚洲和欧洲B、非洲和亚洲C、欧洲和非洲D、南美洲和北美洲
  15、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四大洋中,北冰洋面积最小B、欧洲和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
  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D、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呈“S”形
  16、下列各洲轮廓图中,实际面积最小的应是()
  17、地球表面最高峰海拔为8848米,海洋最深处深度为11034米。则地球上最大的相对高度为()
  A、2186米B、19882米C、-2186米D、-19882米
  18、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基本类型()
  A、平原、山谷、盆地、鞍部、丘陵B、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
  C、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D、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平原
  19、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B、海底地形比较单一
  C、海底最浅部分是海沟
  D、新生海底诞生的地方以及火山活动最激烈的地方是洋盆
  20、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安第斯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落基山脉
  2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A、东欧平原B、亚马孙平原C、恒河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
  2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这个部位的地形一定是()
  A、缓坡B、陡崖C、山顶D、盆地
  23、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A.地面起伏小B.相对高度大C.地面崎岖不平D.多被高原环绕
  2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A、大地构造学说B、大陆漂移学说C、海底扩展学说D、板块构造学说
  25、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顶③鞍部④山脊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26、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地球表面的()
  A、板块内部B、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C、板块的上部D、板块的深处
  2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平原用什么颜色表示()
  A.红色B.蓝色C.绿色D.黄色
  28、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
  29、下列山脉属于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的是()
  ①落基山脉②安第斯山脉③喜马拉雅山脉④阿尔卑斯山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0、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
  B、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
  D、岩层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地震
  32、“印尼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日本地震”……人们说“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下列关于上述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
  B、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2分)
  33、把下列五种地形与其特点配对(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区:在原题上用线连接不给分,5分)
  A平原①海拔高,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B高原②海拔较低,地表有起伏,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C山地③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小,边缘较陡峭
  D丘陵④四周高,中间低
  E盆地⑤海拔较低,平坦广阔
  答:A配B配C配D配E配
  34、读经纬网图,回答:(7分)
  (1)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AD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是位于西半球的点是,位于北半球的点是,位于低纬度的点是
  (3)A、B、C、D四地中,A位于B地的方向
  35、读“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请填出图中各字母或数字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的名称:
  ①代表的大洲是②代表的大洲是
  ⑤代表的大洲是⑥代表的大洲是⑦代表的大洲是
  A代表的大洋是C代表的大洋是
  (2)①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填名称);④⑤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填名称)。
  (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填名称),形状略呈“S”形的大洋是(填名称)。
  36、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请填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A、_______板块;B、________板块;C、________板块;D、_________板块;
  E、_________板块;F、_________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____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处于___________板块。
  (3)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喜马拉雅山是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5)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缩小)。
  (6)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是和
  37、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①;②;③;④
  (2)图中AB和CD线所在地,坡度比较陡的是为什么?
  (3)C的海拔是米;EF两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4)图中丙在在乙的方向,甲在乙的方向。
  38、读“世界地图”,回答以下问题。(5分)
  (1)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大约是()
  A、2:8B、7:3C、4:6D、5:5
  (2)图中位于北半球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3)地点①所在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印度洋
  C、北冰洋D、大西洋
  (4)找出图中经纬度为(南纬66.5º,东经60º)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5)2004年12月26日,地点⑤所在海区地壳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巨大海啸,该次地震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答案DDCBBCCABDBBCBDC
  题号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答案CBAABBCBABCAABAA
  二、综合题(6个小题,每空一分,共52分)
  33、A配⑤:B配③:C配①:D配②:E配④
  34、(1)A(80。N,60。W)D(0。,0。);
  (2)东半球:B、C、D;西半球:A;北半球:A、B、C;低纬度:D
  (3)西北
  35、(1)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
  (2)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
  (3)太平洋、大西洋
  36、(1)非洲、印度洋、欧亚、太平洋、美洲、南极洲
  (2)太平洋、印度洋
  (3)稳定
  (4)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5)扩张
  (6)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7、(1)山顶、鞍部、陡崖、山脊
  (2)AB、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3)400米、200米
  (4)正西、西北
  38、(1)B
  (2)C
  (3)B
  (4)B
  (5)C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831645/

推荐访问: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