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西全国人大代表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8-08-21 0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2017山西全国人大代表(共5篇)

2017山西全国人大代表(一):

2010年3月份以来国内外的大事件?
具体点,要时间,10件就好.要重要事件!
【2017山西全国人大代表】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5日一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10日一一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揭晓了2010年度亿万富豪排行榜,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超过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荣登榜首,这也是16年来美国人首次失去全球首富头衔.
3月10日一一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县城西约1公里的双湖峪镇双湖峪村石沟发生山体滑坡灾害,造成27人遇难、17人受伤.
3月12日至21日一一2010年温哥华冬季残奥会举行.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
3月22日——第五届世界城市论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
3月27日——第七届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
3月28日——山西省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53人被困,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38人遇难.
3月29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两处地铁站发生爆炸事件,造成至少37人死亡、64人受伤.
3月3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正式任命来自危地马拉的埃德蒙德·穆莱特为秘书长海地事务特别代表兼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负责人,以接替在海地地震中殉职的前特别代表赫迪·安纳比.

2017山西全国人大代表(二):

2007年我国有什么大事发生
写10件最重要的

2007年的八件国家大事
1、党的十七大下半年在京召开
党的十七大将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从2006年11月开始,到2007年6月底前结束.中组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七大代表名额为2220名.
2、奥运会筹办进入"冲刺"阶段
2007年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的最后一年,奥运会筹办进入"冲刺"阶段,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梦想的体育盛会正向我们走来.
据北京奥组委负责人介绍,2007年将加快奥运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场馆都将如期在年底前完工;加快推进火炬接力和开闭幕式创意方案.
3、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4月至9月间,香港特区政府将连续举办系列庆祝活动."我们希望庆祝活动能展现香港的活力和朝气."香港特区政府庆典筹备办公室主任杨立门说.
4、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
200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迎来建军八十周年.最新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军队规模现保持230万人.
5、国民经济将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增长
中国经济已连续四年保持10%的高位增长.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2007年将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对经济工作沿袭多年的"又快又好"要求,这次调整为"又好又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认为,这意味着2007年中国经济将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6、全国人代会将审议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
2007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审议物权法草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
物权法草案以宪法为依据,体现了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遵循了平等保护的市场法则,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沿用十多年的内外资企业执行不同税率的时代将结束.
7、现代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目前中国仍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推进现代农业的任务相当繁重.
8、"嫦娥一号"计划将实现绕月探测
根据探月工程实施计划,2007年中国将实现绕月探测.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整装待发,将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2017山西全国人大代表(三):

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史及特征是什么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
1、标志
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
2、背景
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3、保障特点
旧《济贫法》: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
新《济贫法》: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
1、标志
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背景
工业化和德国工人运动
3、特点
针对工人实行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
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
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
1、标志
1935年美国颁布 了《社会保障法》
2、背景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3、特点
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

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
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a、举办公共工程 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 c、拉动消费 d、促进就业
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
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
1、标志
 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
2、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
3、特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球化、保障范围的全民化、保障项目的全面化、保障水平的攀升化.
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1979年至今)
1、标志
实施福利政策的英国积极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 .
2、背景
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两次大幅度上升,国际金融体系瓦解 .
3、特点
西方福利国家纷纷提高工人和雇主的缴费比例,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
(一)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
(二)社会化大生产逐步打破了农业社会人身依附的主从关系,家庭的生产职能开始退化,要求社会保障代替家庭保障.
(三)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从而为社会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和思想理论基础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工人的坚决斗争是把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性因素.
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
1、德国新历史学派提出的福利国家理论,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
2、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公平化原则;
3、凯恩斯经济理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4、《贝弗里奇报告》成为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四、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评论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它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总体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1、立法先行
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和一种国家制度安排的特征的具体体现.
2、循序渐进
大多数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方面,是采取循序渐进方式的.
3、不断完善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一方面是在增长性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调整.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一、我国社会保障的传统与渊源
1、天命主义禳饵论:最原始的救灾救荒思想.
(商汤)巫术救荒“乞雨”,天子→“天帝”(万物有灵),各种灾祸皆由天帝决定,人类社会想要免除灾难的侵袭,保障生存的权利,就必须向天地禳寿,以求宽恕.


2、大同社会论:乌托邦思想(春秋战国)
 a、孔子:大同社会《礼记•礼运》
b、东晋《抱扑子》记载鲍敬言的话.
另外:墨子“兼爱交利”,老子“小国寡民”,庄子“至德之世”,孟子“井四制度”.
3、社会互助论:中国儒家思想的又一组成部分.
4、仓储后备论: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继续以备荒并救济贫民的社会思想.
(西周→唐→金)贾谊《论积贮疏》
5、社会救济论:贫困救济→国家责任,灾后救济→皇恩.
6、优待抚恤:

二、新中国建立前的社会保障
(一)国民党:
制度建构:1929年国民政府广东建设厅劳动法起草委员会即起草过《劳动保险草案》,1944年国民政府社会部拟定过《社会保险方案草案》.
(二)中共: 根据地(苏区)1932年、1933年《劳动法》(照搬苏联).
东北解放区:1948 《东北公营企业战士暂行劳动保险条例》.
三、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保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保障建设时期(1949——1956年)
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部分内容涉及到城镇居民.
1、社会保险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保险,赋予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双重二元结构的特征.
一重二元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
另一重就是城市内部存在着企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

1951年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至今未宣布失效).
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
 1955年4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初步建立了女工作人员的生育保险制度.
195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初步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制度.

2、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
这一时期中央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就职工福利、社会福利事业、福利工厂、生活困难补助等社会保障问题发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性文件.


3、社会优抚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政府就非常重视对于有特殊革命贡献者的褒奖和抚恤,首先于1950年由内务部颁发了《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除此之外,内务部还颁布了4个有关军人优抚的条例:《革命烈士优待暂行条例》、《革命残疾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和《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
关于对于现役军人的优待和退役安置,195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以及国务院于同年5月发布的《关于安置复员建设军人工作的决议》对其作了详细规定.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时期(1957——1966年)
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对劳保福利进行整顿.整顿的方针是简化项目,加强管理,克服浪费,改进不合理的制度.
 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上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退休暂行规定》),它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单独立法.
卫生部于1957年制定和颁发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犯法的规定》,首次将职业伤害列入了工伤保险的范畴,实现了工伤保险和职业病保险的融合.

1965年9月,为了加强公费医疗的管理,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管理问题的通知》,对公费医疗制度作了适当改革,如第一次在医疗保险中引进了个人承担挂号费的机制.
国务院于1965年6月发布了《关于精简退职的老职工生活困难救济问题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职老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
国务院于1958年3月颁布了《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建立了义务兵退伍复员制度.

(三)社会保障的停滞期(1966——1978)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十年,国家并未制定过真正的社会保障法规.社会保障进入了停滞并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有社会统筹功能的劳动保险由此变成了自我封闭的企业保险.

对改革前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评价
1、国家负责
2、单位包办
3、板块结构
4、全面保障
5、封闭运行
6、缺乏效率


(四)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全面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1、恢复性改革阶段 (1978~1991年)
1978年以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企业保险”,而1978~1991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维持、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模式,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恢复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养老保障制度.

2、探索性改革阶段 (1991~2000年)
1991~2000年这10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主要由以下4个重要法规文件构成:
第一,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尝试性的社会养老保险结构的改革实践.
第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决定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

第三,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具体确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确定“统账结合”是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四,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多种方案并存的破碎局面.


3、 “做实”试点阶段 ( 2000~2006年)
2000年,国务院决定选择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7月开始在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进行扩大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提出在总结辽宁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两省的试点,为完善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积累经验.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2006年起又将试点改革扩大到除东三省之外的八个省、区、市,包括天津、上海、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和新疆.

4、 “全覆盖”改革阶段 ( 2006年至今)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中国政府要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做到全民保障.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音,也是对世界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贡献.
2007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确定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
对社会保障改革的基本评价
1、成就巨大
2、教训深刻
指导思想中忽略公平、建制理念中依然采取制度分割与身份差异的取向、推进策略中缺乏对制度规律的尊重或者将制度规律与现实国情因素对立起来.
3、任重道远
社会保障理念不清、体系结构残缺、立法滞后、责任模糊.
4、前景光明
我国将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责任分担、机制健全并且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全面保障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




2017山西全国人大代表(四):

保护生态平衡的例子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一个生物种群中的个体会不断死亡和新生,但从总体上看,整个种群数量没有剧烈变化,因此系统保持相对稳定.\x0d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 然而,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在大自然中要吃大量的虫子.麻雀被消灭了,天敌没有了,虫子就大量繁殖起来.结果出现虫灾暴发,引起农田绝收的惨痛后果.\x0d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引起这个平衡被打破.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当然,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它的各项指标,如生产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个范围内来回变化.这同时也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当生态系统的某个要素出现功能异常时,其产生的影响就会被系统作出的调节所抵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以多种渠道进行着,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道就会发挥补偿作用.对污染物的入侵,生态系统表现出一定的自净能力,也是系统调节的结果.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农田和果园生态系统是脆弱生态系统的例子. 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外力的影响超出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在短时间内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比如一些物种的种群规模发生剧烈变化,另一些物种则可能消失,也可能产生新的物种.但变化总的结果往往是不利的,它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这种超限度的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长远性的,生态系统重新回到和原来相当的状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这就是生态平衡的破坏.作为生物圈一分子的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目前已经超过自然力量,而且主要是负面影响,成为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是这种影响的典型代表;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组分,包括人类自己,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工业三废和城市三废是其代表. 我国历来以“野味”为佳肴.近年来,社会上吃喝风日盛,城市餐馆争相以“野味”招徕顾客,且从南方沿海城市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许多新富以“野味宴”相夸耀,菜谱上不仅有一般野生动物,甚至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此外,以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或制成标本供家庭摆设,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 部分城里人喜好“野味”、“野物”之风,激起了农村大规模捕猎野生动物的恶浪,由于禁枪,毒杀已成为其主要手段.不久前山西忻州日报发来消息惊呼:晋、陕、内蒙交界地区毒杀飞禽走兽成风,造成“千山鸟飞绝,万径兽踪灭”的严重局面;有的省市本地的野生动物已被吃光抓尽,便大量从外地甚至国外非法进口野生动物以供应餐馆.而含剧毒野物进入市场,对消费者人身和环境安全又构成严重威胁. 还有一些驯养场所以人工繁育为名“合法”买卖野生动物,实际大都是从野外直接捕获或收缴的“真”野生动物,使非法捕猎和经营得到掩护. 普遍毒、捕各种野生动物,必将导致生态严重失衡,使我国自然界大量飞禽走兽面临灭顶之灾,却促使有害虫鼠大量繁殖.其后果不堪设想. 我国民间人士反对笼养野生鸟的活动已开展多年;1999年春节前夕,“自然之友”等十余家民间环保团体及食品业老字号稻香村食品集团又联合发出“不买、不做、不吃野生动物”的倡议;1999年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上,有代表联名提议广东省建立地方法规,禁食野生动物.这说明社会上有识之士已开始起来抵制这种陋习. 根据以上情况,为保护我国生态与资源,革除传统陋习,树立社会新风,我们建议:由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对这一问题进行一次普遍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向全国人大建议:扩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范围,更严格地限制为商业目的捕捉、猎杀各类野生动物,使更多的野生动物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大规模建立自然保护区.1998年,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与此同时,扶贫开发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迅速改善了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然而人类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之间冲突不断.在一些地方,人与自然争夺着每一寸土地. 丽江地区一位林业局负责人说道,“有的老百姓总以为森林是国家的,保护是政府的事,而自己则站在对立面上,因此偷伐盗伐的事情屡禁不止,这是保护森林遇到的最大困难.”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相依相存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那些凡是被原住居民称做“神山”的区域,植被都很少有破坏,至今保持着生物多样性最原始的状态.可是一旦这样的禁忌文化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往往就面临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在科学家们看来,依靠当地的民族习俗和传统观念,是保护生态的重要办法.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博士讲述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丽江地区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世世代代沿袭着“长老会”制度,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看管着周围的树林,连做一张新床都要得到长老会的批准才能砍一棵树. 可是几十年前长老会被废除了,玉湖村人开始肆无忌惮地砍伐树林,集体林砍光后,斧头甚至深入到玉龙雪山.天保工程实施后,偷伐盗伐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看来要想在玉湖村重新恢复禁伐习俗和被破坏的植被,都需要同样漫长的时间. “文化研究的范畴不仅仅是文学、音乐、典籍,还包括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生产方式.更何况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福泉感慨道. 以当地人为中心,是很多科学家对解决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认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究会会长许建初博士说,“自然保护不是简单的把人与自然割裂开.一个地区的资源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更重要的是发动社区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在他看来,必须把当地人的利益纳入保护开发计划中,而不是把他们视为被动的制约对象. 成功的试验最早出现在1995年的西双版纳.这里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可是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又有着传统的轮歇耕作习俗,一片田地耕作两三年后就废弃了,山头原始森林一片片被砍光,裸露着泥土.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究会引导农民在轮地上选择经济效益好、生长快的树种种植,结果农民的收益提高了,轮歇地的土壤质量也得到迅速改善.当地百姓很快主动地参与到试验中,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步得到改变.【2017山西全国人大代表】

2017山西全国人大代表(五):

与袁隆平精神相似的农民科学家是谁,并写他的事例,急

吴吉昌
吴吉昌是山西闻喜县人.他长期致力于探索棉花丰产规律,先后创造出“冷床育苗”等十多项棉花栽培新方法和“双秆棉”、“多秆两层”新株型棉,为提高棉花产量、解决棉花脱蕾落桃问题作出重大贡献.1992年12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吴吉昌逝世,享年83岁.
吴吉昌的家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镇公社涑阳大队.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科学上具有一种顽强的探索精神.人们说,没人去的地方,吴吉昌也要闯三回.他在植棉技术上先后探索创造了“冷床育苗”、“芽苗移栽”等九项科研成果,《人民日报》曾发表过社论,推广他的经验.由于他对祖国的贡献,毛主席和周总理曾多次接见过他.他回到家乡,立即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和周总理交给的任务,并组织群众进行了直播、移栽、套种等各种对比试验.吴吉昌日夜在棉田里观察研究,连吃饭都端着碗蹲地地头.
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吴吉昌受到了近百次的批斗.在恐吓和辱骂声中,他始终不屈地回答:“我研究棉花,一不图名,二不为利,我是在完成周总理给我的任务!” 林彪反党集团被历史的洪流冲走了.1973年2月,吴吉昌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他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担任了涑阳大队革委会副主任.
“四人帮”反党集团被粉碎后,吴吉昌获得了彻底解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继“一株双秆”之后,又培育出一种“多秆两层”新株型的棉花.
1977年的8月,中国农林科学院组织十三个省市的近百名科学家和植棉能手来涑阳参观.他们走进两亩“多秆两层”棉花试验田,都不肯出来了.他们有的数苗,有的数桃,有的掏出皮尺来量果枝节间的距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上万株棉苗,每株上面长多少果枝、结多少桃,每个桃长在什么地方,好象都是经过人们巧装布置一样.
人们看到,这种株型的棉花,上下两层都能充分利用光照,中间通风,平均每株成桃28.3个,比“一株双秆”棉增加五至六个桃,比单株棉增加十一个桃.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成就.在解决棉花脱蕾落桃这个科学难题上,吴吉昌已经从栽培体系方面闯出了一条道路.大家兴奋地跟吴吉昌握手,热烈祝贺说:“毛主席指示要解决脱蕾落桃问题,你算是把它抓住了.”
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八十周年的日子里,吴吉昌作为五届人大代表参加了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盛会.这个六十九岁的老人听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心情十分激动.他说,现在离周总理交给我完成任务的时间还有八年,我决心提前五年,攻下落铃关,实现毛主席和周总理生前的遗愿.吴吉昌已被邀请出席即将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他对祖国科学事业的贡献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他对党的感情,是他那种无私无畏,自觉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庄严使命,在迫害面前,他不屈服,在挫折面前,他不灰心.他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打击之后,倒下去爬起来,永远是“啥也别想挡住俺”这么一句话.在乌云密布、群魔乱舞的日子里,这个纯朴的老农,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谱写了一首悲壮的正气之歌!
吴吉昌1959年以来,先后创造和运用了“冷床育苗”、“一窝双株”、“巧留油条”、“芽苗移栽”、“棉麦套种”、“计划整枝”、“一株双杆”等14项植棉技术,为棉花全苗壮苗,早发稳长,增蕾保桃,减少脱落,稳定高产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吴吉昌的植棉经验,他5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65年2月和1966年1月,周恩来总理两次接见了他,亲自交给他研究棉花少落桃和不落桃的任务.
他的植棉技术在北方广大棉区获得推广.进入晚年,仍然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坚持研究,坚持试验,坚持植棉,科研人员的帮助下,他的棉花试验田,蕾铃脱落率由1978年的40%下降到1979年的35%以下,亩产皮棉125.9公斤.进入古稀,体弱多病,但他仍然坚持棉花试验,到各地传授植棉经验,深受群众爱戴.人民日报介绍了主要事迹.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841186/

推荐访问:全国人大代表名单2017 山西全国人大代表名单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