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8-10-10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共9篇)

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一):

2014年杭州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连处士墓表答案

精锐教育提醒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
C.悉散以赒乡里 赒:周济
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 ⑤厚遗以遣之 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 ▲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 ▲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3分)
▲ ▲

参考答案:
5.(3分)B(反,通“返”,回到.)
6.(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7.(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8.(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
(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
(“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
(3)(3分)(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二):

学而思英语怎么样

选择适合的你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看这些英语培训学校是否能够了解你的需要
3.做好调查
4.比较价格
5.对比一下学习进度和效果
6.优秀教师的英语培训
7.是否有系统的退费、转班等操作规范
8.好的英语培训学校不止教会你英语单词




如果请家教会好点,关键是靠个人,要多背单词,背短篇课文还是很有效的.

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三):

达选文老师 学而思教育初中数学怎么样

达选文老师耐心真好,不管多么简单,多么笨的学生,他都会耐心的讲解.有的时候,我们做学生的都觉得没必要,但是老师很是很耐心的为那些基础不好的同学讲.又一次,一个书上有的,都讲过很多次的题,由于卷子上出现了,老师还不厌其烦的讲,真的服了她了.

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四):

《意外的收获》阅读理解答案

精锐教育提醒你:
1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材料安排的顺序是( )(2分)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2、文中主要叙述了“我”关爱学生的两件事,请概括这两件事的主要内容?(4分)
(1) (2)
13、根据你的理解,第7段中,“他猛然抬起头来,眼睛很亮地闪了一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张辰的恶作剧,假如“我”当时真的发怒,也会达到教育张辰的目的,让他改过自新.
B、第6段中,“我”的怒气会“烟消云散”的主要原因是我认为教育不是万能的,点石成金也有失败的可能,想放弃对张辰的教育.
C、题目“意外的收获” 是指想不到当初送张辰回家会使他的爷爷对“我”充满感激之情.
D、“我蹲下来,把张辰搂在怀里,拍拍他的后背”一句中的“蹲”、“搂”、“拍”三个动词生动具体写出了老师对张辰充满关爱和希望之情.
15、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至少要答两点)(2分)


11、(1分)(A)
12、(2分)(1)“我”为一位学生撬开自行车锁
(2)“我”天黑时送张辰回家
13、(2分)孩子告诉我说,第一次有老师专门送他回家……
14、(2分)(D )
15、(2分)他是一位对学生充满爱心,教育方法得当而又勇于自责反省的好老师.
(言之有理,能答两点即可)16、不能,“扔”“踩”这两个词语不足以表现“我”当时愤怒的心情. 17、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他的这些,在我看来是笑柄,可鄙的.

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五):

什么用园丁来比喻什么用桃李来指代什么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什么

精锐教育温馨提示:一般 用园丁比喻老师,把学生比喻成桃李,从教多年的老师我们通常说他是“桃李满天下”,表明他对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六):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伴你学14课《我得的母亲》答案

精锐教育提醒你:
8、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清算”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2分)


9、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3个字:“打得好”,请你揣摩出当时母亲说这句话的心情.(2分)

10、选文在描写母亲的细节中,最使你感动的细节是哪一处?试找出一例并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3分)


11、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摄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每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儿女都充满了关心爱护,请你也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所感受到的母爱中最动情的那一瞬间.(3分)


12、结合上文,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片段,对两位母亲的教育方法作出简要评价.(4分)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参考答案:
8、清算,列举全部罪恶或错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使用“清算”一词,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严格和态度的严厉.(2分,含义1分,作用1分)
9、母亲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内心是矛盾痛苦的,话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意思对即可,只要能体会母亲矛盾的心情即可)(2分)
10、不设统一答案.如:“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3分,举例得1分,说理由得2分.)
11、不设统一答案,内容只要能写出母爱让你感动的瞬间即可得2分,语言要求通顺,得1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12、课文中的母亲和材料中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她们的教育方法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可取之处.课文中的母亲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并用自己的爱温暖孩子受伤的心,但面对丈夫的“棍棒”教育,虽然心疼却不能阻止(2分);材料中的母亲教子严格,处罚孩子的目的是对孩子有所惩戒,在惩罚的过程中还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有时过于严厉了,体罚毕竟是不可取的.(2分)(意思对即可)

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七):

学而思和巨人中学教学
小升初学而思好,不知中学怎么样

单纯比较没多大意义 成绩说明一切
单从成绩上学而思要远远好于巨人
他们有几个初中班80%以上可以进人附等重点
高中有几个班70-80%的学员能进北大清华
大家应该多去考察考察 最好是实地考察【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

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八):

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包括甚么【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做中学.——精锐老师回答

学而思教育和精锐教育哪个(九):

什么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关于早期教育理论的核心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
(一)综合观,即大教育观
古代教育家很早就认识到教育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许多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必须把它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和解决.而教育问题的解决,又必然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辨证观,即对立统一观
古代教育家强调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也不忽视知识教育的作用,即"德智统一观"
(三)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重视启发内心的觉悟,相信主体内在的力量.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 教 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 人,各因其材”.)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 的 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话,也有聚众而谈.如有一次有意识地向子路提出一个假定性的问题:“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字路并未说话,仅以高兴默认,孔子便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第二,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 察学生的精神世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认为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 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 的 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直接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他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 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还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 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的知 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重视行动.
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 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 状 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事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 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七、树立教师的典范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后一代的教育工作, 敏 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他回答子贡的提问时说:“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他也曾在学生面前评价自己说:“若圣与仁, 则吾其敢.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也.”他为后世的教师树立了六个方面的典范:
学而不厌.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 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
温故知新.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 社会问题,知道解决的办法.
诲人不倦.孔子30岁左右开始办学,40多年不间断地从事教育活动,就在从政的5年间,也仍 然从事传授,周游列国时,也随处讲学.有的学生品德很差,起点较低,或屡犯错误,他也 不会嫌弃,耐心诱导,造就成才.“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是他有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思想基础.
以身作则.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言教,更注重身教.通过严以责己,以身作则来感 化 学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 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教学相长.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 而是可以教学相 长 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提高自己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
(一)综合观,即大教育观
古代教育家很早就认识到教育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许多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必须把它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和解决.而教育问题的解决,又必然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辨证观,即对立统一观
古代教育家强调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也不忽视知识教育的作用,即"德智统一观"
(三)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重视启发内心的觉悟,相信主体内在的力量.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 教 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 人,各因其材”.)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 的 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话,也有聚众而谈.如有一次有意识地向子路提出一个假定性的问题:“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字路并未说话,仅以高兴默认,孔子便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第二,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 察学生的精神世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认为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 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 的 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直接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他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 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还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 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的知 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重视行动.
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 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 状 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事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 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七、树立教师的典范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后一代的教育工作, 敏 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他回答子贡的提问时说:“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他也曾在学生面前评价自己说:“若圣与仁, 则吾其敢.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也.”他为后世的教师树立了六个方面的典范:
学而不厌.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 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
温故知新.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 社会问题,知道解决的办法.
诲人不倦.孔子30岁左右开始办学,40多年不间断地从事教育活动,就在从政的5年间,也仍 然从事传授,周游列国时,也随处讲学.有的学生品德很差,起点较低,或屡犯错误,他也 不会嫌弃,耐心诱导,造就成才.“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是他有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思想基础.
以身作则.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言教,更注重身教.通过严以责己,以身作则来感 化 学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 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教学相长.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 而是可以教学相 长 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提高自己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916574/

推荐访问:学而思和精锐哪个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