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来源:主持词 时间:2018-10-14 18:00: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主持词】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共10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一):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二):

数据结构高手进,
安徽电大数据结构期末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对于单链表形式的队列,队空的条件是( )
A、F=R=NULL B、 F=R C、 F≠NULL且R=NULL D、 R-F=1
2、下述排序算法中,稳定的是( ).
A、直接选择排序 B、 表插入排序 C、快速排序 D、堆排序
3、四组含C1~C7的结点序列中,哪一种是下列有向图的拓扑序列( ).
A、 C1,C2,C6,C7,C5,C4,C3 B、 C1,C2,C6,C3,C4,C5,C7
C、 C1,C4,C2,C3,C5,C6,C7 D、 C5,C7,C4,C1,C2,C6,C3
4、下列广义表中,深度为2的有( ).
A、(a,b) B、((c,(a,b)),d)
C、 (c,(a,b)) D、 ((a,b),(c,(a,b)))
5、从一个顺序队列删除元素时,首先要( ).
A、 前移一位队首指针
B、 后移一位队首指针
C、 取出队首指针所指位置上的元素
D、 取出队尾指针所指位置上的元素
6、设一个广义表中结点的个数为n,则广义表深度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
A、 O(1)
B、 O(n)
C、 O(n2)
D、 O(Log2N)
7、度为h的满二叉树(仅含根结点的二叉树高度为零)的结点最少是多少( )
A、h+1
B、2h+1
C、2h+1-1
D、2h
8、5个不同的数据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最多需要进行( )次比较.
A、8 B、10 C、15 D、25
9、链表表示线性表的优点是( )
A、便于随机存取
B、花费的存储空间比顺序表少
C、便于插入与删除
10、一棵具有5层满二叉树中节点总数为( ).
A、31 B、32 C、33 D、16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从逻辑结构看,线性表是典型的 ,树是典型的 .
2.设有二维数组A[0..9,0..19],其每个元素占两个字节,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为100,若按行优先顺序存储,则元素A[6,6]的存储地址为 ,按列优顺序存储,元素A[6,6]的存储地址为 .
3.若按层次顺序将一棵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所有结点从1到n编号,那么当i为 且小于n时,结点I的右兄弟是结点 ,否则结点i没有右兄弟.
4、含有2n个结点的二叉树高度至少是 ,至多是 (仅含根结点的二叉树高度为零).
5、起泡法对n个关键码排序,在最好情况下,只需做 次比较和 次移动;在最坏的情况下要做 次比较.
6、栈是一种 表.队列又称为 表.
7、一个广义表的元素分为 和 两类.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
1、栈是一种线性结构.( )
2、顺序表中所有结点的类型必须相同.( )
3、链接表中所有灵活利用存储空间,所以链表都是紧凑结构.( )
4、任何无环的有向图,其结点都可以排在一个拓扑序列里.( )
5、用Ch1,Ch2表示两个字符,若Ord(Ch1)<Ord(Ch2),则称Ch1<Ch2.( )
四、简答、应用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某二叉树的节点数据采用顺序存储表示如下: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E
A
F
D
H
C
G
B
(1) 试画出此二叉树的图形表示;
(2) 写出节点d的双亲节点及左、右子女
(3) 将此二叉树看作森林的二叉树表示,试将它还原为森林
2、请简述散列函数在散列法存储中的作用,并举出一个散列函数的例子.
3、 请画出下面广义表相应的加入表头结点的单链表表示,D(A(x,y,L(a,b)),B(z,A(x,y,L(a,b)))).
错的别发啊 求求各位大虾拉、、

一、
1、B
2、B
4、C 《 A的深度为1,B的深度为3,D的深度为3》
5、C
6、B?
7、C
8、B 直接插入排序 :n个不同的数据元素,最多需要比较n*(n-1)/2
9、C
10、A
二、
1.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 .
2.352 < 100+ (6*20+6)*2 > ,232 < 100+ (6*10+6)*2> .
3.i能被2整除,i+1
4、log2(2n+1) ,2n-1
5、n-1 0 n*(n-1)/2
6、只在栈顶进行操作 插入删除受限.
7、子表 数据元素
三、
1、对
2、错 数组中的元素必须 类型相同
3、错
4、错 拓扑序列不唯一
5、用Ch1,Ch2表示两个字符,若Ord(Ch1)<Ord(Ch2),则称Ch1<Ch2.(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三):

中央电大艺术欣赏作业怎么写?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秋的艺术欣赏作业怎样回答?【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我有一些关于秋,不知对你有否帮助?
[分享]万美之中秋为最!
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
秋天是一首歌,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
秋天很美,美在一份清澈.
“万美之中秋为最”.
当漫天旋转的枯黄划出季节更替的轨迹,
秋林愈发显出她的秀颀与挺拔,
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东西来装饰的洒脱和孤傲.
最迷人的莫过于秋林映着落日,
天边酡红如醉,衬托着渐深的暮色,
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
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凄楚之美!
盈盈秋水,温柔明净的似母亲的眼睛,
最是一泓浓情,溪水从隙石间奔窜出来,
跳动着明快活泼的音符,流淌着秋天的身影和神韵.
秋天是多情的,因为她有那么多的产儿.
春天洒下的种子,秋天得到了收获!
明净的秋月更是多情,娟洁的月亮把清丽的余辉铺洒开来,
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透出温馨、宁静、梦幻般的美.
沐浴在这片银白的月辉之中,
让你如醉如痴!如果你的身心任她触摸,
她会浸润、渗进你心底每一寸荒芜,
让你在不觉中变的生动而浪漫起来.
秋天是含蓄蕴藉的.
她饱历了春的繁盛、夏的热情,
不再追逐浮华与赞誉,而是静静地、
悄悄地融入一片淡淡的秋光之中.
秋天是多彩的,那黄叶绿树红花,
还有那旷野,那长烟,那黄昏的牧童,
那暮色里的笛声,那溶溶月色中的阵阵馨香,
那阵阵馨香中的美丽背影……
这一切的一切,
无不如诗、如画、如歌、如梦,
在你的心头萦绕,
牵动你一片片悠悠的远思.
所以,世人喜爱这淡泊平静秋色,
钟情这温柔多情的秋韵!
愿生命也是这样,没有太多烂漫的春花,
没有太多喧闹的浮躁,只有一片安静纯净的秋色,
只有生命的成熟和深沉,
只有像一片红枫那样热切真挚的秋之梦.
秋天悠扬而温怡,秋意漫洒苍穹,
秋里散满了太多的物象与意象,
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
人的一生,多象一朵轻云,
一缕清风,在不经意间伴你走过人生四季.
我们需要春天的和风,夏天的细雨,
更需要秋天的收获,这是人生最灿烂的收获季节.
冥冥秋季,似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真正的内涵在于它成熟的魅力.
秋天的诗中漂浮着阵阵稻香;
秋天的情感流溢着苦尽甘来的味道;
秋天的生活蕴含着沉甸甸的永恒.
秋天的饱满和闪亮,
并不是用眼睛就可以去感受的.
在许多人眼中,秋天是用来寄托愁思的,
是清高的,孤独的,容易忘记很多东西的季节
枯黄的秋叶好似在向人们诉说;
不久前的美丽及光彩照人的葱绿.
在自己短暂的生命里,
无悔的倾心怒放那生平 唯一的绿色.
直至秋的来临,
它才依依不舍的带着那个酝酿已久的梦想,
在秋风阵阵寒意的催促下,
万般无奈 的离开了大树,告别了那份葱绿.
月朗风清,最是相思无眠,蔚蓝的月夜,
密密的星云如同撒了一把珍珠,镶嵌在丝戎蓝般的苍穹.
薄薄的月纱,流淌的月海,枕着老树的年轮,
银色的月浪载你飘向秋的梦乡.
人生有四季,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秋天,特别是逝叹嗟卑深秋,
总是令人联想到人生芸芸众生的感伤.
踏着凋零的树页,迎着清凉的晚风
随裙襟飞舞,任夕阳余辉,
秋天虽枯萎了碧绿的原野,却也拂红遍山的枫叶.
宽厚坚实的金色之秋,让人觉得一种想去飞翔、想去歌唱的愉悦.
秋风萧瑟的时节,
心底总会有一丝惆怅和几许淡淡的忧伤.
树叶在无情的秋风中瑟缩颤抖,
拼命的将大树攀住,充满了对生的渴求.
阵阵的秋风将秋叶毫不怜惜的从树梢拽下,
枯黄的秋叶在空中翻飞,
无可奈何的随风飘散,是怎样的孤立无助.
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金灿烂的稻田
散溢着秋思的浪漫,飒飒秋风涤尽胸中的积郁
让人神清志爽,粮食进仓瓜果飘香
理想的储仓正悄悄丰满,那红透的果实,成熟饱满得让人心动.
秋天是金色的,辉煌的梦;秋天是悠扬的,愉悦的歌;
秋天是美好的,清灵的诗;秋天是坚强的,永恒的生命.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四):

I will go to school,The cent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是什么意思啊

我将要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The cent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对主句的“school”进行加以说明,两者是同位语关系~~~~~~~~~~~~~【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五):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

与传统的印刷媒介相比,广播电视在传播手段上呈现出更为生动丰富和快捷方便的特点.与报纸、杂志、书籍以静态文字、图像作为传播介质的手段不同,广播电视是以更具视听享受的声音、影像作为基本的表达媒介的.这种传播手段的应用使广电传媒具有了自己的传播特点: 首先,广播电视传播的时效性更强.在现代化传播手段的支持下,广播电视的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传播几乎可以做到与事实现场的同步.其次,广电传播的受众覆盖面也更为广泛.目前,我国已成为真正的广电大国.据统计,我国广播电视现在的覆盖率已达94.48%、95.81%.以13亿作为人口基数来折算的话,中国现在约有 12.28 亿和12.46 亿人口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我国广电传媒的受众层次分布也十分丰富和广阔,从儿童到老人,从文盲到高知,基本上都能无障碍地接收到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大容量的信息、高自由的选择度让广播电视成为现代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除了技术手段上的这些特点外,中国广播电视还呈现出自己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和体制化特征.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毫无疑问地是国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构成中的一份子.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中国电视论纲》中,对我国的电视事业性质做了如下的界定:“中国电视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电视台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机关,中国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性是中国电视事业的根本属性之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电视事业的最显著的标志(广播也同样如此——笔者注)”1.这一界定从根本上说明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传播属性和新闻组织原则.从宏观建设的角度上来讲,以明确的目的和自觉的意图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贯彻传达中央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和生活环境服务就成为了中国广电传媒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传媒特点体现.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社会主义放在广电传播的首位,不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成为中国广电媒体宣传工作中不可偏废的有机整体.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六):

怎样用英文说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靖江分校
怎样用英文说,

Jingjiang Branch of Jiangs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七):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英文怎么说
Radio & Tv University of Guangzhou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
这是官方译名,请参考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八):

关于三晋文化法家思想方面的参考文献
具体列举基本关于写法家思想的书(包括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或刊物(包括文章标题、作者、刊物名称、期数)灰常感谢了!

[1]侯家驹.先秦法家统制经济思想[M].联经出版社事业公司,1964.
[2]徐敬龙.商鞅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建构[J].绥化学院学报,2011(4):70-72.
[3]王冬梅.论三晋文化与其法治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12):19.
[4]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5] 蒙文通.法家法夏法殷义[ A].古学甄微[M] .成都:巴蜀书社,1987.
[6] 蒙文通.法家流变考[ A].古学甄微[ M] .成都:巴蜀书社,1987.
[7]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张林祥.法家起源说述论[J].甘肃理论学刊,2008(11):64-68.
[9]周子良,王华,焦艳鹏.三晋法家思想的华与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4-18.
[10]李光灿,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通史(一) [M].太原:山西人民出
版社,1994.
[11]俞荣根.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2]武树臣,李力.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
版社,1998.
[13]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14]高银秀,张志华.慎到法治思想简论[J].晋阳学刊,1988(6):87-93.
[15]马斗成,孟天运.试论先秦法家社会整合思想[J].管子学刊,2006(3):84-88.
[16]赵晓耕.三晋法文化的源与流——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渊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37-43.
[17]周子良,石雨卉.论三晋法家的思想体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3):31-36.
[18]萧伯符,汤建华.法家思想体系论略[J].法学评论,2003(4):140.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九):

基于网络探究式教育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与典型模式
教育传播模式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教育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教育传播模式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要想找一个能适合于各种各样的教育传播活动的绝对权威的万能模式,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也应看到,教育传播是有规律的,在掌握教育传播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一个教育传播模式的总体框架,以便人们能对教育传播过程有一个总体认识,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把这个教育传播模式的总框架,称为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其它的教育传播模式就是在此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因素或改变各要素联系方式而形成.下面先探讨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然后再介绍几种典型的教育传播模式.
(一)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要构建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首先必须明确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前面指出,教育传播系统是由传播者(教师)、受传者(学生)、教育信息和教育媒体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同时,传播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对传播的效果有重要影响.此外,要使传播能有效进行,还必须对传播的效果进行考察,即需要一个反馈环节,由此,我们可以构建如下图所示的教育传播基本模式或教育传播模式的总体框架.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这一模式揭示了教育传播中,教师根据某种需要(如社会发展、年轻一代身心发展需要等)选择教育信息和教育媒体,并通过媒体(这里的媒体包括教师的语言符号和体态等非语言符号)将教育信息传输给学生,学生主动地接受通过教育媒体传来的信息并进行反馈,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育信息与媒体,达到优化传播过程,提高传播效果的目的.传播环境对传播系统的各个要素都有一定的影响.反馈和传播环境虽然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但它们不是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故在模式图中用虚线框表示.另外,环境对传播过程的影响,不是人为控制的主要信息流向,所以也用虚线表示,下同.
当代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宣韦伯)和余也鲁根据现代教育新秩序理论,勾勒出的教育传播模式,比较全面、具体地反映了教育传播的基本规律,可以看作是上述基本模式的具体化.
该模式全面系统概括了教育传播系统构成的要素和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反映了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结了面对面传播和远程传播的共同特点,直观清晰,可操作性强.
该模式指出教育传播必须全面关注传者、信息(软件)、工具(硬件)、受众、效果等五方面的理论研究,这对深入研究传播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该模式指出,要提高传播效果,传播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培养,以利于科技与媒体在教育的应用;作为一个传播组织来说,还应注重人才的训练以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传播者不是单个个人,更是集体,要发挥集体的合作精神,搞好分工协作.
(二)几个典型的教育传播模式
我们将复杂的教育传播现象归结为面对面、远程、自主和协作互动这四种典型的传播类型,其他任何具体教育传播模式都是从这四种模式中演绎、分化或重组得来的,因此,研究这四种传播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师生面对面教学传播模式
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育传播的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师生面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在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中,教师分析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教学对象的特征去选定与编制所需的各种教学媒体,并把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施教.为突出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在教师与学生间连接了一条信息传输线,表示教师可直接向学生传输信息,学生也直接向教师反馈信息.在传输活动中,教师还得根据学生接受情况的反馈信息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所运用的教学媒体.整个过程体现了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水平、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技巧,将对教学传播效果有重大影响.
在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媒体传授教学内容.(1)教师能面对面直接运用自身的语言与体态作为教学媒体去传递教育信息,尽量缩短了信息传送的通道,使学生有一种直接的亲近感;(2)除了教师用自身的语言与体态为教学媒体外,还能直接采用板书、挂图、模型、标本等教具和演示实验等传统媒体去呈现教学内容,以及利用课堂上的光学投影媒体、电视、电声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等把教学内容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还可以把上述多种媒体作有机的组合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呈现与阐述教学内容,因而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传播效果.
课堂多媒体教学活动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是成功采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的关键.下面以小学语文《趵突泉》的课堂教学传播结构为例(见图2-16),来说明这一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趵突泉》课堂教学传播结构图

可以看出,在《趵突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借助于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教师综合运用了录像、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完成了教学任务.
2. 远程教学传播模式
远程教学传播模式是一种以教学媒体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当前广播电视大学、卫星电视教学系统、网络学院、函授等基本上是属于这一类型的教育传播模式.

远程教学传播模式
在远程教学传播模式中,教师利用书本、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能远距离传送教育信息的媒体去传送教育信息,学生主要通过这些媒体进行学习,因此,它基本上是一种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传播方式,媒体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传播效果.
在这一教学传播模式中,教师基本上不面对学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去编制远程传播的教学媒体,如教科书、录音教材、电视录像教材、VCD教材、计算机课件、网络课程等.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媒体传送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目前的远程教育通常还设有教学辅助者,帮助组织学生,起到辅助学生学习,反馈教学信息的作用.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反馈信息,通过少量的面授与教师交流,因为这种反馈还比较弱,所以用虚线表示.
辅助性教育组织机构在远程教育中起到特殊作用,这些机构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函授部、视听中心等,他们在制定计划以及准备学习资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他们负责教学及其管理工作,必须同学生保持双向交流.
远程传播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容纳千千万万的教育对象同时学习.因此,它与课堂班级的教学相比,能大大扩大教学的规模.而它的缺点是教师难与学生直接见面,难以及时获得教学传播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去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而影响了教育传播的效果.
3. 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育传播模式
下图所示的教育传播模式,是学生自主利用教学媒体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无需教师作为中介就能直接向多种教学媒体学习.这时,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在学生一方,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传播模式.学生的学习有高度的独立性与主动性.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间接为学生编制教学媒体,或者通过教学媒体的程序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利用媒体学习的模式
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目前有两种教学方式.一是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上的视听教材和文字教科书,按需要确定学习的目标,选定合适的教材进行自学.这种学习,要求学生有很高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但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欢乐.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文字教材配套的视听教材与资料越来越多,图书馆中视听资料越来越丰富,众多的视听器材与资料已进入家庭,为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使自主利用媒体学习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与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二是学生利用教师事先编制好的程序教材或网络课程去进行学习.这类学习能间接受教师编制好的程序的指导,同时能按学生的接受程度,提供最有效的内容去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有相当好的学习效果.这一学习模式的实施,同样要求程序教材或网络课程的质量要高.当然也可以是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区都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媒体资源中心、电子计算机中心,家庭里也有众多的视听器材与计算机终端,因此,人们的学习将无需到学校去.在社会上、在家里,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时,利用媒体自主学习的模式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传播模式,教育也将产生一次新的飞跃与革命.
4.协作互动传播模式
协作互动传播模式
该模式突出师生通过媒体互动,师生直接互动;生生直接互动,生生通过媒体互动.这种多向互动,是现代教育传播的突出特点,能达到意义共享,极大提高转播的质量.
以初中生物课《小小营养家》为例,来说明此种传播模式.
初中生物课《小小营养家》的传播过程
此课例先由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二战后日本人的身高会迅速超过中国人呢?),让学生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探究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了解有关营养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操作电脑和上网搜索,让学生学会制订合理的营养计划,并通过使用相关软件,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从而培养他们通过Internet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例是将网络自主学习、网络互动与教师的当面指导等结合起来,较好解决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问题.
几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简述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研究能及时反馈、多向互动的网络媒体用于教育传播的理论或传播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网络环境下几种教学传播模式进行介绍,并从显示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诊断评价四个方面来分析各种模式的教学传播功能.
一、基于网络的课堂讲授型的教育传播模式
1. 教育传播模式图
基于网络的课堂讲授型教育传播模式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十):

英语翻译
我叫郭涛 毕业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身高178厘米 体重60公斤

Hello, everybody, I"m Guo Tao, I graduated from Liaoning Broadcasting & Television College, I"m 178mm tall, and 60kg weight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anjiang921634/

推荐访问: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