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

来源:主题班会 时间:2018-11-23 11: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主题班会】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共10篇)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一):

1、 主题 2、 提炼主题

词目:主题 1、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2、(狭义)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3、(广义)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4、主题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的基本思想.
所谓提炼主题,就是将从材料中得来的思想认识加以集中和深化,进而形成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提炼主题的过程,也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二):

如何从材料中提炼论点

先看一则叙事性的材料: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军队对峙长平.赵国任用老将廉颇,坚守不出,秦军无计可使.于是秦国派间谍前往赵国首都邯郸,散布谣言:“秦国只害怕赵括,不害怕廉颇”.并且,收买了赵国宫廷的一名宦官把这一消息带给赵王.赵王果然中计,决定以赵括取代廉颇.赵括的母亲听到这一消息,急忙上书赵王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用他作为将军,赵军必然大败.为了国家的安危,不能用赵括作为将军.赵王不听忠言,任用了赵括.赵作为将军之后,秦国偷偷起用名将白起作为将军,与赵军对垒.由于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冒然出击,被秦国围困在一条小河里,乱箭射死.秦军俘虏了四十万赵军,在长平至咸阳的路上,将他们全部活埋.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写一篇作文.操作程序如下:第一步,找出主要事件.上述材料包括四件事:秦、赵两军对峙长平;赵王中计以“括”代“颇”;赵母上书阻止用“括”;赵括纸上谈兵误国.比较这四件事,赵括纸上谈兵误国最为重要.第二步,弄清主要事件涉及的主要人物.材料中主要事件涉及四个人物:赵括、白起、赵王、廉颇.分析对比,不难发现赵括为主要人物.第三步:用“二分法”分析主要人物,提炼主要观点.我们必须弄清材料对人物是褒扬,抑或贬斥.如果是褒扬,弄清褒扬什么.材料褒扬的精神品质,思想方法即为要提炼的主要观点;如果是贬斥,要弄清贬斥的内容,材料贬斥的精神,思想方法的对立面即为要提炼的主要观点.这则材料主要批判赵括兵败误国,警示我们理论与实际脱节,最终导致了战争的惨剧.因此,我们树立起“实践”重要的观点.这一观点与赵括的思想方法相对立.
一般来讲,对于一则材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提炼的观点很多,但学生首先要把握主要观点,再理解材料的其它观点,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有所选择,才能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
再说论说性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论说性的材料总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对于一则论说性材料,如果材料讲的是“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则材料的中心论点就是我们要提炼的主要观点;如果材料讲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我们不妨把材料当成论据,它所要证明的观点就是我们要提炼的观点;如果材料讲的是“怎么办”的问题,那么办法所依据的思想方法就是所要提炼的观点.下面是一则论说性的材料,让我们提炼出一个观点来.
材料是:2000年3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多次发生沙尘暴.全国约1500公里的铁路,3万公里的公路和5万多公里的灌渠遭到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这则材料谈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它指出了2000年3月以来沙尘暴的严重危害,如果把它作为一则论据,这则材料证明的观点就是“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就是我们所要提炼的观点.
叙事性材料和论说性材料都是文字性材料.以右面一幅漫画为例,研究一下非文字性材料(图表、图画、影像等)提炼观点的方法.
首先,把漫画变成文字性的材料.漫画中共画三棵树,两大一小.大树是父、母外形.小树则是一小孩形象.“父亲”树为小树遮挡风雨,“母亲”树为小树遮挡阳光.小树十分瘦弱,长不茁壮,“父母”大失所望.画下标题为“可怜天下父母心”.
然后,按文字性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提炼出观点.材料中有事即父母过分关心孩子,结果是孩子难以成才;事中共三人,“父母”为主要人物,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方法显然不妥,即过分关心爱护.我们要提炼的观点应与漫画中“父母”的思想方法对立,为“要孩子在锻炼中成长”.
非文字性材料提炼观点要分两步走:首先要把图表变成文字性材料;然后再按两类文字性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提炼观点.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三):

写文章时如何才能更好的提炼主题思想

一、主题的含义
  主题,是指作者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意思.主题有多种 称谓,如中心思想、中心意思、主题思想、主旨,如果是议论性的文章,还可以叫做中心论点和基本论点.
  主题要求:
  正确是对主题的起码要求.所谓正确,就是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符合科学规律,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具体说,要能够肯定先进,否定错误,把握现实,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深刻是对主题的高标准要求.主题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判断上,而应该揭不事物的某种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应该站得高、看得远,见凡人之所未见,发凡人之所未发,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主题提炼--主题的作用
  主题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
  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在公文的五个要素中,主题就相当于人的灵魂,相当于军队的统帅
  第一,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与一个事件、一个问题密切相关的事实材料和观念材料都是十分丰富,甚至是不可穷尽的.这些材料,有的深刻,有的肤浅;有的完整,有的散乱;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典型,有的一般.那么,哪些材料应该选用,哪些应该舍弃?哪些材料详用,哪些材料略用?这一切,都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作决定.
  第二,主题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一篇文章总要有脉络、框架,要有层次、段落,要有开头、结尾,要有过渡、照应.这一切究竟如何安排,取决于主题的支配作用.表面看起来,主题是内容,结构是形式,但是二者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和内在统一性.主题作为一个思想认识,它如果呈现纵向深人的形态,文章必然要安排成递进式结构,否则无法完成对它的表现;它如果呈现横向拓展的形态,文章必然要安排成横式结构,否则也不可能有效传达出主题来.
  第三,主题制约着表达方式.公务员写作的表达,或者是摆事实,或者是讲道理,或者是作解说.摆事实用叙述,讲道理用议论,作解说用说明.这些表达方式,实质上都是表现主题的手段.摆事实是用实践证明主题;讲道理是用判断、推理的方式来揭不规律;作解说是用科学知识来证明主题的正确性.一个特定的主题,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因此,主题制约着表达方式的选择
  三、主题提炼要求
  第一,主题的获得需要一个反复提炼的过程
  MZD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过:“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我们的古人虽然没有这样深刻的哲理性认识,但他们对文章主题需要反复提炼,也有自己的认识.元代人就曾说过:“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当然,古人所说的三番过程,只是一个大致规律,不可理解得过于拘泥.对于有些作者或题材而言,也许“第一番来者”就是精意,因为作者对这一题材早已有反复的深刻思考,不必在作文时再从头开始.对于一些阅世不深、经验欠缺的作者来说,“第三番来者”有可能依然是陈言,还需要继续提炼下去.总之,提炼主题一般需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蹦而就
  第二,主题的提炼基于深入的实践和丰富的材料
  社会实践这一概念,主要靠材料来体现.首先,材料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事实、数据和局部认识,对于写作来说,就是材料.其次,不管是记忆中的材料还是文字化的材料,都不过是实践的观念化形态或物化形态.因此,我们既可以说主题来源于实践,也可以说主题来源于材料,它是在深人的社会实践或者说是在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经分过析、综合、比较、归纳之后形成的
  第三,材料和主题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在主题尚未产生、确定之前,材料是第一位的,它代表着存在和现实,而主题是意识,是第二位的.主题一旦确定,也就是说,一旦完成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主题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能有效表现和支持主题的材料就使用,相反则不用.这时,主题又取得了支配材料的统帅地位
  第四,提炼主题要深入挖掘事物本质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要有一个从表层到深层,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提炼主题,也就是这样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人的感官所反映的,永远只能是事物的外部形态.提炼主题,要摒弃表面现象,努力挖掘事物内在的本质,这就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第五,提炼主题要有时代的眼光和新颖的角度
  只有站在时代的前沿,才会有最新鲜最深刻的发现,因此必须把反映对象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中去考察、去思索、去表现.譬如,日前我们国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社会建设政策背景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全民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这样的时代精神,在申论写作中都应该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缺少了这一时代精神,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四):

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已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材料是自己选择的没错,而思想并不是提炼,而是磨合.(经典)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五):

举出孔子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仍有借鉴意义的例子

有教无类,就是现代的普及教育.
温故而知新,就是现代的重视复习巩固.
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现代的学习他人优点.【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六):

"等待"提炼出什么论点
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800字以上...

以下是两篇关于等待的作文范文,希望对你作文有所参考和借鉴
1.人生便是一种等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便是一种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等待.年轻的海伦·凯特在守候着三天的光明,唯美的海子在期待着“春暖花开”,鲍尔吉·原野在寂寞里等待着詹姆斯·拉斯特的琴声,贝克特笔下的人们在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甚至,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后便开始等待着那永远不会落空的生命的圆寂.
有人统计过,一个人的生命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了“等待”中.等待,有时漫长,也许会消耗我们的一生,譬如真爱的到来,死亡的降临;有时也很短暂,譬如考试成绩的揭晓,新的一天的开端.
等待有一丝神秘,有一份憧憬,但它却最需要耐心.不是所有的等待都会如愿以偿,不是每一天都会时来运来,所以等待的滋味往往并不好受.就拿等人来说吧,等的一方比被等的一方更受煎熬,就像惜别后留守的一方比离别的一方更觉凄凉.客人未到,等候的主人面对的是静止的时间;一方走了,另一方笼罩着的是空虚的时光.等待,因其有所希冀而令人兴奋,而又因等待的过程无所安排而使人百无聊赖.因此,这样的等待是混合了兴奋和无聊的一种心境.时间久了,无聊便会占上风.当然,还有许多人在心急如焚中巴望,他们有时撩拨耳边垂发,或是用抽烟和叹息来抚平自己的焦虑烦躁,即使是沉稳如松、心净如镜之人,也挥不去瞬间的紧张和阴霾.所以有这样一句直指人心的话:等待使一生最易苍老.
然而,不论等待的漫长与短暂,却也正是因为那些长长短短的等待,才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希望,才使我们有勇气走完我们漫长的旅途.是啊,纵然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的浪漫?即便没有追求,但如果没有对未来的渴盼,哪里还有创造的喜悦?可以没有最终的结果,但如果没有等待,哪里还有绚丽的人生?有时,等待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憩,小憩结束了,我们的旅途还要继续.有时等待只是一个过程,过程终结了,新的旅途又在等待着我们.也许无所谓结果,无所谓终极目标,但活着总得等待些什么,因为我们需要这一个一个的过程组成我们完满的人生.
的确,等待不免无聊甚至痛苦,但一无期待的人更其无聊和痛苦.缺少等待的人生,如同没有日出的黑夜,茫然无措;缺少等待的人生,如同没有珍珠的项链,残缺不全.不要抱怨等待,不到最后一刻就不知有何变数,因而,其中也就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和无尽的可能.
人生有太多等待,我们不得不学会等待,还要学会习惯于一个个不尽如人意的等待.
2.等待之福
曾看见过这样一幅漫画:第一幅上画了一个缺了一只角的圆,由于缺角而变得不灵活,只能滚一下停一下,因此走得很慢,但是它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欣赏路边的美景;第二幅画上还是这个圆,不同的是它找到了缺失的那只角,装上了角后,它再沿原路返回,可这次它却越滚越快,路边的景色欣赏不了,歌也唱不成了.我们就好像这个圆一样,不停地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追求,而“等待”就是那缺失的角,虽然看起来很碍事,占用了我们宝贵的时间,但是如果没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像成天绷紧的一根钢丝,不知哪天就会断裂,甚至崩溃.
我们每天都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洗脸,吃饭,学习,工作,成天都要面对一大堆鸡毛蒜皮的琐事,即使到了晚上,也要继续看一本本的书来给自己充电,做一堆堆的材料报告来完善自己的工作,但是等待却丝毫没有离开过我们.上班坐车要等,排队买票要等,陪朋友逛街选购更要等,这些等待就不由自主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可是我们却讨厌等待,诅咒等待,认为这些等待是在无端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生命.
然而就在你为塞车而等得心浮气躁、乱发牢骚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利用这段时间听听音乐,放松一下自己的神经,或静下心来想想今天的计划,该怎样去完成好今天的任务?在你为等朋友而急得不住地看手表的时候,你是否会注意你身边经过的人群,发生的其他事情,留意到身旁的大树已经开满了花朵?在你为求职而傻傻地等待公司回复的时候,你想过利用这段时间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早点体验生活的艰辛,即使是打工,发传单等一类小事呢?我们就是这样常常忽略这些“等待”的用途,真正浪费了时间却不自知,白白放走了身边的一个个宝藏而不自觉.
等待决不是躺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地闭目养神,那样的等待毫无价值.真正的等待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抛开枷锁,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事物,体味生活的真谛.这样的等待让我们学会放松,学会接受,使我们的生活有张有弛.
等待是一种心态,它让我们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观念,让我们可以“自省吾身”.
等待是我们生活中,自我准备,自我恢复的一个过程,让我们珍惜这短暂的一刻,梳理好自己的心绪,拂平自己的伤痛,丢弃那可恶的烦恼,然后可以对着世界大声说:“准备好了,我来了!”
正因为如此,等待才是幸福的,有了这样的等待,我们的生活才会美好,有了这样的等待,我们的社会也就更加和谐.这样的等待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珍惜,去回味.所以当你身心疲惫、精神不振时,请停下你急匆匆的脚步,等上一等,再重新踏上新的征程.【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七):

中学生在课堂的主要表现怎么写

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去追问的问题,就象一个人一生中要不断地去追问人为什么要活着一样,不去追问人为什么活着,并不影响我们活着,但却影响我们活着的质量与品位.这些年来通过学习、思考、研究我们认为理想的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主要应体现五个特征.1、是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2、是协调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3、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让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回归实践.5、师生在课堂生活中共同成长、发展.这五个主要特征体现了我们对教育的独特思考与理解,以及我们独特的教育价值取向.我们把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作为第一个基本特征,那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激活学生思维,高效地开展教学的前提,更是因为它还是学生心灵舒展、健康成长的基础.记得六年前,有一位家长来学校向我反映情况,他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孩子知识没有学好,今后还可以再学,如果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人格扭曲了,那将是一生都无法弥补与挽回的.”他的话引起了我对教育的重新审视与深深的思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不是生命的压抑,而应是智慧的启迪,生命个性的张扬.就是在那一刻,我坚定了一定要在包钢实验一小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决心.为此,我们早在98年提出了“五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教育技术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音乐带进课堂.我们把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喜欢度作为评价一个教师的重内容之一,每学期坚持测评.我们还通过构建学习化学校,重建校园文化,从根本上、深层面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教师从心底里尊重热爱学生.目的就是创建一种学生喜欢、充满思维活力和创造精神的课堂环境.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育的全部意蕴几乎都蕴含在师生关系中.在第二个特征中,我们强调协调二字.这意味着我们既反对那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做法;也反对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或态度、情感、价值观,而忽视扎扎实实的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做法.我们认为:儿童的成长既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历程. 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才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人.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割裂、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三维目标,在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增长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养成习惯,同时在师生与文本的真情对话、智慧碰撞、充分交流中得到思想、感情、精神的滋养.第三个主要特征中,我们强调两点:一是充分调动发挥主体精神,二是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我们要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为现代学习方式,即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多种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应体现以下三个本质特征:1、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2、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3、问题性.问题是思维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特别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书本、质疑教师,质疑权威.有人认为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所以有的教师课堂上不敢讲了,不管教学的内容是不是适合探究、合作,都去探究合作,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合作而合作,缺乏全面系统辩证的哲学思想,本末倒置,非此即彼.我们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始终要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思想,要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恰当灵活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突出师生主体精神的多样化包括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体系.我们把学习方式作为理想课堂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到底是生存方式的转变,它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学生一生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这个民族中许多人习惯依赖被动,缺乏独立主动的精神;习惯迷信权威,缺乏思考创新;性格内敛,缺乏自我表现,总是等别人的安排,等领导的指示,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这些都不能不说与我们的教育长期以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有关.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我们一定要站在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下大力气转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的局面.我们把走进自然、社会、实践作为理想课堂的第四个主要特征是因为:大自然是知识取之不竭的源泉,是发展智力的学校,也是丰富精神世界的学校.只有走向自然、生活、社会、实践并与之结合的知识,才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知识.也只有运用于实践的知识,才是最有魅力、最有生命力的知识.这既是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方式的问题总之,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应是学生扎扎实实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课堂,是师生主体精神充分发挥的课堂;是师生文本间智慧碰撞、情感交流、思想对话的课堂;是师生个性张扬创造力不断生成的课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必须不断地去追问:我们如何才能到达理想的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力,在于更新观念,创建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自我反思、合作共创的教师文化.作为一名教师,让学习、实践、反思、创新成为我们的职业生活方式,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生活质量,实现专业成长与发展有效途径.这些年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学、做、说、写.“学”就是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不学习就不能进步,不进则退,退则意味着淘汰的危机感,以及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开展自我更新学习,同行互助学习,专家引导学习.“做”:就是把自己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积极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改变自己的言行,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行为.比如说: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提问,没等出口,许多学生就举起了小手,这是一个非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被大家认为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为此很少人思考它,任其发展,在赵国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就看到了一些变化,当孩子们举起小手急于回答时:她引导到: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很好,但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好这个问题,一要思考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我如何作答,二要思考还有没有其他做法与答案,我们既要比谁思考的快,还要比谁思考的准确、思考的多、思考的全面.微小的变化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维习惯与方式的关注,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它,长期以来就养成学生不深入思考、浮躁毛糙浅薄、沉不下心来,只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而不是深入探究问题的习惯与毛病,影响学生的一生.新理念就是要体现在教师言行的细微之处的.学是为了做,学做一定要结合,才能引起我们进一步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说”就是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做法说出来,与同行、与专家、领导交流,在说中梳理、提炼自己的思路,在交流与碰撞中矫正、补充、丰富、完善自己的思想与实践,实现经验、思想、成果的共享,从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在“说”中一定要克服羞却与保守思想,不管对与错,多与少,交流就有收获.“写”:就是把自己的实践、思想、成功、遗憾、问题、困惑写出来,写教学案例,日记、随笔、反思.教师说与写的过程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剖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实践的过程,也是从个体的劳动中走出来,与同伴共同进行专业研究合作的过程,还是不断地梳理、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加理性的过程.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功效无量.我们学校开展的“课例研究”教研组教研,“科研——课改——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行动研究,构建学习化学校等活动就是要尽力为教师发展营造一种学习研究探索的、支持的环境,构筑一种平台,建立一种机制,形成一种文化.教师本人也要积极地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主动地参与到“学”“做”“说”“写”的活动中去,主动地公开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我校谁公开的教学多,谁与同行伙伴交流的机会就多,谁受到的指导启发就多,谁就进步发展的快.我们要在学校形成中心学习研究团队,还要在年级组、教研组形成学习教研团队,赵国英带领的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就是一个教研团队的典范,她们从每单元中选出一个重点课,先集体解读教材,分析学生、确立目标、研究教学策略、然后确定教学方案,由一位教师执教,全组成员听课后,集体分析反思,再确定教学方案,特别是他们还通过电子邮箱,进行交流,年轻教师李爱琴、王丽勤奋钻研,提前把单元重点教案或组内研究好的课例发到赵老师的邮箱中,赵老师作出点评指导,形成了良好的同伴学习交流研究团队.这样的团队象雨后春笋正在我校形成.它必将带来我校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教师文化、以及课堂生活的重大变化和新的春天.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八):

怎样写中心思想

概括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提炼与的方法: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主要方法有:
1、分析文题,概括中心.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如《敬畏自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驿路梨花》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
2、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3、分析首段,确定中心.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
4、分析结尾,总结中心.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5、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每叙述完一个故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的句子,分析每一个典型事例后面的议论抒情性句子,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6、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
7、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如《我的老师》
8、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写百草园快乐自由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对比中就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健康成长.
9、综合分析,把握中心.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般语言表述形式:
本文记叙了(或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赞扬了(或揭露了、歌颂了、说明了、表达了、表现了)……的精神(或思想、品质、道理、感情性格、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九):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

不论学生的等级阶层如何,都有资格接受教育.因为春秋时期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孔子的这个观点促进了私学的兴起,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后世的教育观点因此而起.
有教无类,说的是教育的对象.既然说的是公平,也就是对于大家都一视同仁,无论贵贱与贫富.
有教无类:任何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因才施教: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因用不同的方法教育
3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向他人学习是很有效的方法

个人教育思想提炼范例(十):

1)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观点的教育家是谁?2)重视启发教学,提出“产婆术”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谁?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哪三大类?4)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谁?5)一些示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认得发展具有什么?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7)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点是?8)什么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9)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10)中国近代教育史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什么时候?1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12)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就是教学的什么原则?13)“以尽可能大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什么?14)利用校园文化去影响学生,这种方法属于什么?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陶冶3)长善救失原则4)发展性教学我有急用,麻烦尽快!

问题1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问题2是:苏格拉底
问题3是: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anjiang948055/

推荐访问:学校教育思想提炼 办学思想的提炼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