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14 09:32:0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语文阅读题详解(爱晚亭)_141》

爱晚亭

[台湾]谢冰莹

萧瑟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啊!

枝头的蝉鸣,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轻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了吧?

翩翩的碟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浅蓝色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我乘着风起的时候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左手提着稠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憨儿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了,她也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开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的快慢掉在水里。

有时我跟着虾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很自由地游行罢了。

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我微笑的淡月。

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地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梦中看见了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祖母很和蔼的微笑着抱住我亲吻,弟妹则牵着我的衣要求我讲《红毛野人的故事》,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叹了一声深长的冷气。

清醒了。完全清醒了;睁开眼睛,满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

然而当我斜依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回忆过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时,不觉又是“清泪斑斑襟上垂”了。

但是,清风吹干了泪痕,散发罩住了面庞的时候,我又抬起头来望着行云和流水,青山和飞鸟微微地苦笑了一声。 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 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 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予林间鸣鸟! 我愿以热烈的一棵赤心,浮之于太空! 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呀呜呀地叫了几声。呜蝉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洪大了,林间的晚风也开始了它的工作,我忽而打了一个寒噤,觉得有些凉意了,站起来整理了衣裙,低头望望我坐着的青草,已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细软了。

“春风吹来,露珠润了之后,它该能恢复原状吧?”我很悲伤地叹息着说。

我提起裙子,走下亭来,一个正在锄土的农夫,忽然伸了伸腰,回转头来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一直到我拐弯之后,他才收了视线。

(1926年春于麓山之昆涛亭)

(注:作者谢冰莹(1906——)湖南人,移居台湾,现在旧金山。著名女作家。)

16、从文章来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思想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当时作者思想感情的三个语句。(5分)

⑴作者当时的心态是: (2分) ⑵从文中找出三个语句: 3分)

17、文中写了作者对着溪水哭笑和跟着虾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4分)

⑴写“对溪照影”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2分) ⑵写“跟着虾蟆跳”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2分)

18、文章中加点的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5分)

⑴写法上的特点是(不超过10字): (3分)

⑵这样写的作用是(不超过20字): (2分)

1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6分)( )

A、看到题目便让人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看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于是就有一种对秋天傍晚景象的联想。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

B这篇散文中写了许多景物,这些景物都明显的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从中可看出作者少时的纯真,年轻时的奔放和年长时的深沉。

C、本文脉络清晰,先是感情的激荡,后是理智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投身自然的强烈愿望。

D、文中的景物与作者的喜怒哀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的青草,正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被压迫生活的同情。

E、本文的风格自然朴素、热情奔放,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洒脱心境。

F、本文末尾突然写到农夫,看似闲笔,实则意蕴丰富,含蓄地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社会,不要忘了还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距离。

16、(1)探索(或不满现状)、进取和勇于牺牲。(2)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清泪斑襟上垂”)。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17、(1)表现作者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乐与悲。(2)表现作者追求自由时的无奈与怅惘。

18、(1)排比、夸张、拟人、比喻(写出三项即可)(2)抒发了热爱自然、投入自然的强烈感情,加强语势,形象活泼。

19、ACF(B项判断是错误的,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D项表述是一种牵强附会,从文中看不出作者把那青草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的内容。E项在文中找不到根据)

第二篇:《爱晚亭--谢冰莹》

2爱晚亭谢冰莹 ○

①萧索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呵!

②枝头的鸣蝉,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③溪水总是这样穿过砂石,流过小草,轻软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的吧?④翩翩的蝶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⑤浅蓝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着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⑥我乘着风起时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左手提着绸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幅天真娇憨而又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她也越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张开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地快慢掉在水里。

⑦有时我跟着蛤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很自由地游行罢了。

⑧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⑨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天空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向我微笑的淡月。

⑩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无数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的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11梦中看见了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祖母很和蔼地在微笑着抱住我亲吻,弟妹则牵着我的衣要求我讲《红毛野人的故事》,我似趣非醒地在觉伤心,叹了一声深长的冷气。

12清醒了,完全清醒了;打开眼睛,满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

13然而当我斜倚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回忆过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时,不觉有时“清泪斑斑襟上垂”了。

14唉!

15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 16我愿以我这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成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闲。

17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

18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

19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与林问鸣鸟!

20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

21我愿以热烈的一颗赤心,浮之于太空!

22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划归乌有,划归乌有呵!

23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呀呜呀地叫了几声;蝉声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洪大了,林间的晚风也开始了它们的工作,我忽而打了一个寒噤,觉得有些凉意了,站起来整理了衣裙,低头望望我坐着的青草,已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了。

24“春风吹来,露珠润了之后,它该能恢复原状吧?”我很悲伤地叹息着说。

25我提起裙子,走下亭来,一个正在锄土的农夫,忽然伸了伸腰,回转头来目不转晴地望着我——一直到我拐弯之后,他才收了视线。

一九二六春于麓山之崐 涛亭

注:①爱晚亭,四周皆枫树,深秋枫叶红艳,别有佳趣。亭得名于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②谢冰莹(19062000)湖南新化县人。“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十五岁就见锋芒。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未毕业即投笔从戎,十九岁时逃避家中为她安排的婚姻.毅然于l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7.“清醒了,完全清醒了;打开眼睛,满眼春色,予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答:17.满眼春色激励了“我”的意志(1分),让“我”痛下决心(或“彻底明白”之类)(1分):“我”必须从失去亲人的伤感中摆脱出来,(1分),必须割舍亲情甜蜜幸福的牵绊(1分),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后两点可概括为“抛却对家人的眷恋和割不断的情感”等类似意思。分析时要扣住“完全”“忘掉”等关键词语)

18.文中作者以多情的笔写自己的“狂态”,这一部分内容与后面“我愿”领起的八个排比句,在抒发的情感和抒情方式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

答: 18.都表达了抛却“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的坚决;都表达了一位新女性挣脱束缚走向自由之路的热切愿望;(3分)寓情于景与直抒胸臆相结合。(1分)(或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19.文中插入一段疲倦的“我”进人甜蜜的梦境的描写,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9.从梦境中透露出我离家出走后对家人的眷念和割不断的情感;结构上有张有弛,形成一个小小的起伏。为后面情绪高涨作了铺垫。(每点2分)

20.文章全篇未着一字描摹爱晚亭这座闻名遐迩的古亭台。但标题却为“爱晚亭”。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以“爱晚亭”为标题的原因。(5分)

20.文中描绘的爱晚亭周围的环境氛围是我情感变化的催化剂;(2分)作者取题为“爱晚亭”,所写的并不是秋天之景,而是春天之景,两相比照,突出盎然勃发的青春气息。(3分)

1.从文章来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思想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作者当时的心态 。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当时作者思想的三个语句。

从文中找出三个语句: 、 、

3.文中写出了作者对溪水哭笑和跟着虾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

作用是:

(1)写“对溪照影”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2)写“跟着吓蟆跳”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4.文章结尾写到“锄土的农夫”有何作用? 1.探索(或不满现状)、进取和勇于牺牲(“渴望自由”亦可) 2.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清泪斑斑襟上垂”);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我愿我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3.①表现作者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乐与悲。 ②表现作者追求自由时的无奈与怅惘。 4.本文末尾突然写到农夫,看似闲笔,实则意蕴丰富,含蓄得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社会,不要忘了还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距离。 5.(1)这篇散文情真意切,感情热烈奔放,揭示了一位走出封建本文末尾突然写到农夫, 家门、即将奔赴革命疆场的时代新女性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5.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1)浅析《爱晚亭》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赏析《爱晚亭》的表达技巧

溪水哭笑,望着月儿陶醉……

在迈出这人生第一步时,作者难以割断与家人的牵绊,尽管她声

称家庭是个监狱,但那里不乏亲情温馨。酣梦里,她梦见死去的

和蔼的祖母和天真的表弟妹。这是作者前进的情感障碍。酣梦醒

后,作者迅捷走出情感迂回区。春色激励其意志,清风吹干其泪

痕,仰望行云俯视流水,作者心潮澎湃,文中以诗的形式,用排文章开头,作者情不自禁地用她那多情的笔抒写自己的“狂态”:乘着风起大声呼啸,蓬着乱发热烈跳跃,学蛤蟆跳、和小乌同唱,望着比句式,抒发自己经过心灵搏斗的豪语壮志:愿将过去的泪珠付之流水,愿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化为乌有,表达了决绝的态度。这是一位新女性挣脱封建枷锁走向自由之路过程中的精神写照。 (2)《爱晚亭》文笔优美,洋溢着春天盎然勃发的青春气息。本篇题为爱晚亭,然而全篇未着一字描摹爱晚亭这座闻名遐迩

第三篇:《阅读有答案》

现代文阅读精练

【例题分析】

(一)熬药 吴克诚

所谓的药大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里,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末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

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拢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在药锅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么锅中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地倾吐出来。

越王勾践很善于用文火熬药。越国病入膏肓,他却不慌不急,他用了二十多年的光阴,来熬一服复国之药。伍子胥在这方面可就逊色了,他输在一个“急”字上,一急,药糊了。急火攻心,自己当然也在劫难逃。

沧桑是苦涩的,所以药都苦。

苦药祛病。

魏征是个善献苦药的人。唐太宗善喝苦药。虽然有时他也会紧皱眉头,但他最终还是咽了下去。纣王咽不下去,渐渐就百病缠身了。病是潜伏着的阴谋,肉眼一时半会儿很难看到,它一旦现出山水,就势如破竹了。

小孩子理解不了药的苦心,所以小孩子总拒绝好心好意的药。我甚至都拒绝走进父亲的药房——我至今仍记得那个春夜,月色正好,我溜进父亲的药房,倚着门,看他熬药。摇曳的烛影里,父亲被药拥着,也如一味药了。药香如蝶,满室翩跹。父亲说:“过来啊,过来叫药熏熏。”我可不愿让它熏,我一扭头,转身就跑,一地花影都被我踩碎了。

今夜,父亲故去整已十年。当初那些被我踩碎的花影仍在。春夜也在。月也正好。可是再也不会有人唤我熏药„„

当初面对那些苦药,我真不应拔腿就跑„„

从生到老,谁能离得了那些药?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咽下多少药?

(选自2003年第6期《散文》,有改动)

1、从文中看,“药”有哪些特征?(2分)

2、文中为何说“父亲”“也如一味药了”?请作简要解释。(4分)

3、第八段中写了一件“我”不愿熏药的小事,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① 谈谈《熬药》的构思技巧。

② 谈谈《熬药》的语言特色。

答案:

1、沧桑,苦涩,馨香

2、①父亲也有如草药一样的沧桑经历;②父亲积累了为人处世的药方;③父亲养成了用药治人的能力。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

3、①用“我”经历的小事来例证小孩子不解药、拒绝药、现身说法,增强了说服力、感染力;②承上意在说明不解药、拒绝药的人异于小孩子;③为突出下文“我”因不愿熏药而后悔、内疚,以及对父亲的良苦用心的理解和怀念作铺垫。

4、略

(二)爱晚亭

[台湾]谢冰莹

萧瑟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啊! 枝头的蝉鸣,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

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轻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了吧?

翩翩的碟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浅蓝色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我乘着风起的时候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左手提着稠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憨儿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了,她也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开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的快慢掉在水里。

有时我跟着虾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很自由地游行罢了。

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我微笑的淡月。

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地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梦中看见了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祖母很和蔼的微笑着抱住我亲吻,弟妹则牵着我的衣要求我讲《红毛野人的故事》,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叹了一声深长的冷气。

清醒了。完全清醒了;睁开眼睛,满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

然而当我斜依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回忆过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时,不觉又是“清泪斑斑襟上垂”了。

但是,清风吹干了泪痕,散发罩住了面庞的时候,我又抬起头来望着行云和流水,青山和飞鸟微微地苦笑了一声。

唉!我愿以我这死灰、黯然、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

我愿以我这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成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闲。

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

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

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予林间鸣鸟!

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

我愿以热烈的一棵赤心,浮之于太空!

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归乌有,化归乌有啊!

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呀呜呀地叫了几声。呜蝉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洪大了,林间的晚风也开始了它的工作,我忽而打了一个寒噤,觉得有些凉意了,站起来整理了衣裙,低头望望我坐着的青草,已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细软了。 “春风吹来,露珠润了之后,它该能恢复原状吧?”我很悲伤地叹息着说。

我提起裙子,走下亭来,一个正在锄土的农夫,忽然伸了伸腰,回转头来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一直到我拐弯之后,他才收了视线。

(1926年春于麓山之昆涛亭)

(注:作者谢冰莹(1906——)湖南人,移居台湾,现在旧金山。著名女作家。)

1、从文章来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思想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当时作者思想感情的三个语句。(5分)

⑪作者当时的心态是: (2分)

⑫从文中找出三个语句:

(3分)

2、文中写了作者对着溪水哭笑和跟着虾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4分)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

⑪写“对溪照影”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2分)

⑫写“跟着虾蟆跳”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2分)

3、文章中加点的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5分)

⑪写法上的特点是(不超过10字): (3分)

⑫这样写的作用是(不超过20字): (2分)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6分)( )

A、看到题目便让人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看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于是就有一种对秋天傍晚景象的联想。

B这篇散文中写了许多景物,这些景物都明显的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从中可看出作者少时的纯真,年轻时的奔放和年长时的深沉。

C、本文脉络清晰,先是感情的激荡,后是理智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投身自然的强烈愿望。

D、文中的景物与作者的喜怒哀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的青草,正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被压迫生活的同情。

E、本文的风格自然朴素、热情奔放,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洒脱心境。

F、本文末尾突然写到农夫,看似闲笔,实则意蕴丰富,含蓄地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社会,不要忘了还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距离。

答案:

1、(1)探索(或不满现状)、进取和勇于牺牲。(2)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清泪斑襟上垂”)。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2、(1)表现作者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乐与悲。(2)表现作者追求自由时的无奈与怅惘。

3、(1)排比、夸张、拟人、比喻(写出三项即可)(2)抒发了热爱自然、投入自然的强烈感情,加强语势,形象活泼。

4、ACF(B项判断是错误的,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D项表述是一种牵强附会,从文中看不出作者把那青草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的内容。E项在文中找不到根据)

(三)按时看日出的人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

王开岭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

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

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闭合”;而日出,刚象征着一种“绽开”,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渴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而更多的人或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已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即使你偶尔起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

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

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黏糊糊的感觉,老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受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让我们呼唤真正的日出,愿我们在那一刻能真正醒来。

——摘自《中国青年》

1.“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结合全文,作者说的“幸运”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4分)

2.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是笔墨集中的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3.作者从福楼拜的信中获得了精神启示——“按时看日出”。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按时

看日出”的理解。(6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用文的题目是《按时看日出》,文章重点写了人如何看日出,同时写了人经常看

日出意味着什么。写作角度独到,主题开拓深远。

B.文章文笔细腻,意境恬淡,写作中运用了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如作者说早晨的

静是“那蛋壳般薄薄的静”,使听觉上无形的“静”变成了视觉上有形的“静”,从

而产生美感。

C.文章由福楼拜信中的一句话写起,接着与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对比与反思。从中昭示

人们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做一个有活力,有热量,有激情的人。

D.文章中有许多警策隽永的语句,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在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大家作

一个真正醒着的人,一个精神上苏醒的人。

E.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作者微妙的想象和感受。他把上班时迎接的阳光称为“煮熟的光

线,中年的光线”,形象又不失深沉,发人深思。

答案:

1.(4分)(1)福楼拜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他处在上个世纪的巴黎,那时的清晨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拥有真正纯净、清澈,让人激动的光线。(2)福楼拜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他懂得欣赏日出,迎接晨曦。把“按时看日出”当作精神体验与心灵洗礼。

2.(4分)(1)渲染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纯净、清澈的环境中,去品味日出带给人们的精神盛宴。(2)对比,与下文现代城市灰蒙蒙的清晨作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真正的清晨的渴望。

3.(6分)(1)“看日出”,是一种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的精神洗礼。(让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鼓舞生命,添臵信心与渴望,荡漾青春,勃发幻念;看清远方,梦想,光阴……)“按时看”意味着天天的行为,代表着永不放弃。(2)“按时看日出”是一种热爱生活的精神理念,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3)是双重的呼唤:呼唤自我意识的苏醒,呼唤自然与社会都能有真正的日出。

4.(4分)AB

(四)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纹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 (4分)

答:

2.(1)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景象的?(2)“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1)

(2)

3.(1)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2)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 (6分)

答:(1)

(2)

4.(1)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 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2)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7分)

答:(1)

(2)

答案:

1.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

(本题5分,答案共四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答对3个要点得5分。)

2.(1)先概括叙述,再选取典型细节加以描写,如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及一幅照片中德军枪口下小男孩天真和无奈的目光等。

(2)“心底”陡然出现的诗句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的痛心。 (每小题3分。第一小题答“由面到点”,并作具体解说也可;第二小题“震撼”与“痛心”只答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3.(1)奥斯威辛的风常常是“陡然”来到;寒气袭人;具有“愤怒”、“狂暴”的气势;发出“嚎叫”、“呻吟”的声音。

(2)奥斯威辛的风是自然界的狂风;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人们心底的风暴。 (每小题3分。第一小题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答对3点即得3分;第二小题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4.(1)人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和历史的重负,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2)奥斯威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的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本题6分。第一小题2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第二小题4分,三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1分,答对两个要点的2分,答对3个要点得4分。)

(五)柏林墙的碎片

刘小枫

(1)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如今这种文化变成了碎片。

(2)自从民主德国的一些公民在柏林墙东侧掘开了几个大口,让东西柏林人自由往来,柏林墙开始变成历史的废墟。在柏林墙的西侧上面,有用油料涂满的图画和语言,一些地方甚至层层重叠,不断更新创作。如今,人们带着欢庆的心情涌向柏林墙,用铁锤和铁砧在墙上敲下几块碎片,作为历史遗留的纪念品珍藏起来。谁知道这些带有各色油彩的碎片在几十年或几百年以后会值多少钱呢?如今,巴掌大的一块碎片售价已高达十个西德马克。此外,用小小的碎片做成的精致耳环和胸针,已在柏林墙前出售。对柏林人来说,这似乎是今年最佳的圣诞礼品。不难想见,用柏林墙的碎片做成的艺术品种类会日益繁多。

(3)然而,我在著名的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西侧,见到一篇写在大木板上的优美散文。上面的文字告诫人们:“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欢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难道人们一定要用种种政治意识把人类敲击成碎片?难道只是在政治领域才会有一座座柏林墙?难道这个世界上筑起的高墙要永远存在下去?

(4)令人深思的是,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来的。柏林墙文化是人类之耻辱的符号,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它已经变成了碎片。柏林墙的碎片亦是人类之耻辱的记忆符号,它不知与多少活生生的人的肉体和精神碎片掺合在一起。作为一种艺术品,柏林墙的碎片也许是非常独特的;而作为一种文化,这一现象绝不只具有讽刺意味,它意指的或蕴藏着的绝不是人类的欢悦,而是人类永远洗刷不净的污秽和永远消退不去的悲哀。

(5)柏林墙绝不是一种仅在德国才有的现象,它不过是在世界上处处存在着的各种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有形和无形的凝聚。柏林墙是用钢筋和水泥铸成的,这意味着现代技术可以生成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墙的原材料。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我们自己,都是碎片——涂有各色油料的碎片。柏林墙作为一个普通的象征绝不只具有政治意味。

(6)惟一能穿透那隔绝、诋毁人身的墙的是爱。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如今爱本身也成了碎片,甚至也经常成为一种墙。人的爱不是神的爱。一旦人的爱与那自我牺牲的上帝之爱相分离,就必然变成碎片。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现实?

(7)我也来到柏林墙前,用铁锤敲下了几块碎片,把它们收藏起来。对我来说,我收藏的不仅是柏林墙本身,更是这个世界本身,这个时代本身,还有我们自己。

(选自《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有改动)

【注】①1949年,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成立了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各自的支持下,德国

第四篇:《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

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

[台湾]谢冰莹

萧瑟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啊!

枝头的蝉鸣,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轻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了吧?

翩翩的碟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浅蓝色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我乘着风起的时候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左手提着稠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憨儿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了,她也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开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的快慢掉在水里。

有时我跟着虾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很自由地游行罢了。

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我微笑的淡月。

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地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梦中看见了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祖母很和蔼的微笑着抱住我亲吻,弟妹则牵着我的衣要求我讲《红毛野人的故事》,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叹了一声深长的冷气。

清醒了。完全清醒了;睁开眼睛,满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

然而当我斜依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回忆过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时,不觉又是“清泪斑斑襟上垂”了。

但是,清风吹干了泪痕,散发罩住了面庞的时候,我又抬起头来望着行云和流水,青山和飞鸟微微地苦笑了一声。

唉!我愿以我这死灰、黯然、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

我愿以我这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成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闲。【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文章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出自

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

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予林间鸣鸟!

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

我愿以热烈的一棵赤心,浮之于太空!

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归乌有,化归乌有啊!

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呀呜呀地叫了几声。呜蝉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洪大了,林间的 本文来自

“春风吹来,露珠润了之后,它该能恢复原状吧?”我很悲伤地叹息着说。

我提起裙子,走下亭来,一个正在锄土的农夫,忽然伸了伸腰,回转头来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一直到我拐弯之后,他才收了视线。

(1926年春于麓山之昆涛亭)

(注:作者谢冰莹(1906——)湖南人,移居台湾,现在旧金山。著名女作家。)

16、从文章来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思想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当时作者思想感情的三个语句。(5分)

⑴作者当时的心态是: (2分)

⑵从文中找出三个语句: (3分)

17、文中写了作者对着溪水哭笑和跟着虾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4分)

⑴写“对溪照影”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2分)

⑵写“跟着虾蟆跳”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2分)

18、文章中加点的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5分)

⑴写法上的特点是(不超过10字): (3分)

⑵这样写的作用是(不超过20字): (2分)

1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6分)( )

A、看到题目便让人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看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于是就有一种对秋天傍晚景象的联想。

B这篇散文中写了许多景物,这些景物都明显的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从中可看出作者少时的纯真,年轻时的奔放和年长时的深沉。

C、本文脉络清晰,先是感情的激荡,后是理智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投身自然的强烈愿望。

D、文中的景物与作者的喜怒哀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的青草,正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被压迫生活的同情。

E、本文的风格自然朴素、热情奔放,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洒脱心境。

F、本文末尾突然写到农夫,看似闲笔,实则意蕴丰富,含蓄地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社会,不要忘了还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距离。

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

16、(1)探索(或不满现状)、进取和勇于牺牲。(2)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清泪斑襟上垂”)。【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18、(1)排比、夸张、拟人、比喻(写出三项即可)(2)抒发了热爱自然、投入自然的强烈感情,加强语势,形象活泼。

19、ACF(B项判断是错误的,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D项表述是一种牵强附会,从文中看不出作者把那青草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的内容。E项在文中找不到根据)

爱晚亭谢冰莹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第五篇:《清塘荷韵季羡林阅读答案》

清塘荷韵季羡林阅读答案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 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清塘荷韵季羡林阅读答案】清塘荷韵季羡林阅读答案。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清塘荷韵季羡林阅读答案】文章清塘荷韵季羡林阅读答案出自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⑧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⑨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清塘荷韵季羡林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1)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4分)

(2)我为我的“季荷”祝福。(2分)

12.第②节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第⑧节写荷花,运用了哪些写法?请联系文章作具体赏析。(6分)

14.这篇散文题为“清塘荷韵”,本应详写叶之神、花之韵,为何要在④~⑥节详写叶的生长呢?(8分)

清塘荷韵季羡林阅读答案

11.(1)用人名命荷名,作者觉得有趣;周一良先生把自己仰慕的“香远益清”的荷和自己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有对自己品格的赞颂之意,作者因之而感激周一良先生。(4分)

(2)作者希望荷能够依然保持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在冰下经历寒冬,迎来又一个春天。(2分)

12.内容上,写塘中缺荷的遗憾,表达了作者对荷的挚爱之情,开篇点明文章主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文写楼前清塘不见荷花,启下文写自己在塘中抛撒莲子,种植荷花。(4分)

13.对比,突出我种的荷花与燕园其他地方的荷花不一样,瓣多色浓,表现了喜爱之情、自豪之意;拟人,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荷花亭亭玉立的风姿,以及超尘脱俗的精神;引用,运用描写西湖荷花的诗句,引发读者的联想,形象真切的再现了我种的荷花的美。(每点 2分)

14.本文写楼前清塘里的荷由无到有,这三节详写叶的生长过程符合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不同于以往的写荷的文章,旨在歌颂生命顽强的生命力——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三节详写荷叶的生长由少到多的过程是主旨的需要;在写荷叶生长的过程中,细致地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或担心,或期盼,又真实地表现了作者对荷的挚爱之情,突出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详写叶的生长过程,也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每点 2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7017/

推荐访问:爱晚亭谢冰莹 爱晚亭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