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14 09:32: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锦书谁寄》

锦书谁寄 东西 ①人是怀旧的动物,什么消失了就怀念什么,什么消失得越快便怀念得越迅速,比如我就怀念过麦芽糖、弹弓、军衣、汽枪、鞭炮、压岁钱、爱情以及白日梦……不要伤感,因为这种怀念是明摆着的,只要生活在时间的链条里,谁都逃不过去。但有些怀念却在悄悄地孕育,即使对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却已经让我怀念了。 ②书信,正是这么一种值得怀念的对象。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老师把一封信递给我。那是来自部队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乳名。我哆嗦了半天,才把信封撕开,原来信是我从未见面的表哥寄来的。他当兵了,挎驳壳枪了,所以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父母,而我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他只好让信在我这里拐一个弯。这封信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揣在心窝子的旁边,不时地按一按,生怕它丢掉。它除了能给我走夜路壮胆之外,还使我对山外边有了大胆的设象,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像表哥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③后来,我外出求学,书信成了我跟家里讨钱的惟一工具。我的信一去就是一两个月,犹如石沉大海,基本上得不到回音。于是我的思绪就跟着那封信一遍遍地走,想象它怎么到达县里、乡里、村里,再怎么到达我姐夫的手上,我姐夫又如何如何地读给我父母听……我知道不等信读完,父母的眉头早就紧锁了,他们不知道向哪里去找钱,猪还没有出栏,木耳还没长起来,鸡又发瘟了,粮食本来就不多……在我这头,信是希望,是期待,甚至是温暖;然而在我父母那一头,信也许就是钢刀,就是恐吓,就是一张张罚款单。好在我的父母都能咬紧牙齿,一次次完成我的罚款任务,才让我有了今天。所以,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 ④写信最多的日子,是在初恋的岁月,我跟恋人分居两地,几乎每天一封。当看到好的小说我会在信里谈感想;当工作上稍有成绩,我会在信里大吹特吹……而她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通过信件向我呈现。这样的通信常常使我没有时间概念,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往往要在我收到信件的时候才知道,也就是说她经历的我也会经历一遍,已经消失的事件因为书信便存活下来。这是文字的力量,书信的力量,它让我分享喜悦,共渡难关。在当时,我几乎把文字当作最有力的工具,就像一个名人说的: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所以我选择写作,以为拥有了文字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⑤但是错了,当我像暴发户那样拥有一部砖头似的手机时,才知道一个声音的时代已经来临。你只要在手机上按

下一串数字,就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呼吸,方便了,近了,世界变成村庄了。我们在“喂、啊”声中,把一切摆平,搞定,书信的仪式、期盼的心情、遥远的想象、纸上的墨香统统地被声音覆盖,说话更直接,心灵更草率,仿佛吃快餐,只为填饱肚子。再也不会有人像李白那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连回味的时间都不曾空出。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于是,我对书信除了抱歉就是怀念。 ⑥几年前,我因为向作家叶兆言(叶圣陶之孙)约照片,收到过他的两封来信。那信是用一种特制的书画纸写成,竖式,每页八行。明明他年长于我,却在抬头处称为我兄;明明我是小辈,他却在落款处称自己为弟。这是多么谦逊的表达!暂且不说称谓,单凭那纸、那字你就感受到了一种尊重,书香之气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信的最后贵族,留住它便是对书信的最高尊敬。 14.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的含意?(2分) 答: 15.根据文章②③④段内容,概括书信对作者的意义。(6分) 答: 16.本文以“锦书谁寄”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7.文章第⑥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锦书谁寄|阅读答案。答: 18.在文章第⑤段,作者写到“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这一现象的看法。(7分) 答: 14.有些信件给父母带去了经济和心理的压力,父母给予的温暖和支持值得作者感怀。 15. (1)小学四年级时,表哥的书信激发了我对未来和外界的想象,给予我勇气;(2)求学期间,书信成为我向父母求救的工具,也融入到作者的记忆和生命里;(3)恋爱期间,书信维系了我和恋人的关系,同时让我明白书信和文字的力量。 16. (1)化用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显得典雅;(2)“锦书谁寄”可为“谁寄锦书”,预示当下书信作为交流媒介的衰退,(3)表达作者对书信的怀念,点明文章主题。 17.(1)内容:写出叶兆言和作者往来的书信的称谓、纸张和形式,表明作者对叶兆言的尊敬;(2)结构:收束全文,和前文写手机对作者的影响形成对比;(3)表达效果:深化文章主旨,让作者对书信的怀念显得韵味悠长。 18.(1)态度:作者对当下人们对书信的背叛持否定态度;情感:作者对书信消失的存有遗憾,自己背叛书信的心存愧疚。(2锦书谁寄|阅读答案

)正反皆可。示例一:交流工具的更替是时代发展得必然,作者大可不必感慨,需用更达观的态度来对待;示例二:书信实际上预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情趣。现代生活易让人陷入急躁,我们更需要呼唤一种古典的情怀。 ------修改时间: Wed Jun 11 09:27:40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00 2014------

第二篇:《答案》

永嘉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

1.B(A项,“摭”读zhí;C项,“供”读ɡònɡ;D项,“载”读zài)

2.B(A项“威害”应为“危害”;C项“溶”应为“融”;D项中的“演译”应为“演绎”)

3.C(A项介宾搭配失当,“对”应改为“给”;B项,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本词与句意正好相反,可改为“望尘莫及”或在“望其项背”前加上“难以”。D项,“丁是丁,卯是卯”是指对事情认真,毫不含糊。)

4.D(A项一面和两面不对应。“能否”应改为“的”;B项句子不合逻辑,“不乏”与“缺少”自相矛盾,应将“缺少”去掉;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了”。)

5.C 排序的关键是首句的确定。该题的首句较容易确定,应为②。②与⑤是解说关系,且⑤中“这个信念”为近指,故②后应接⑤;③句承⑤句中的“合理”;①说的是“信念”在古代时的特点“神秘”,按从古到今的顺序,可知④应排到最后。

6.(3分)(示例)(对显示器:)别人盯着你看,证明你在被关心。

(对鼠标:)被人攥在手心,何尝不是一种温暖。

(对键盘:)常常被人敲打,才能时时保持警觉。

7.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阳光给予花儿营养,花儿以盛开相报;人们给予大树水分,大树以阴凉相报。假如父母是天,那我便是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我要驱赶乌云,让天空永远蔚蓝;假如父母是大地,那我就是大地上生长的小草,我要越长越茂盛,为大地增添一片绿色。(6分)

8.A 文章是在谈论人的睡眠,末段材料是用来说明人的睡眠情况。B、C、D的解说都只是着眼于本段,而非全文。

9.C A.见第四段,文章说小睡习性不一定能推导出人们患有慢性睡眠剥夺的结论。B.见第三段末尾,因为实验是在轻松自如的条件下进行,更多的满足了人的睡眠需要。D.希望更多小睡只是出于放纵身心。C.无中生有。

10.大部分人的睡眠是十分充足的,偶尔延长睡眠是出于身心的放松(有能力自然调节睡眠时间)。(3分)

11.通过“我”平生第一次收到来信时的动作、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我”当时的激动之情,并把来信视若珍宝的心态。(3分)

12. ①书信给予作者勇气,并激发了作者对外界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②书信成为作者向父母求救的工具,使他温暖,让他感激;③书信维系了作者和恋人间的关系,是他情感的分享和寄托。(4分,答出1点给2分,2点给3分,3点给4分,意思相近即可)

13. 通过叶兆言的信表现其谦逊和书香气以及作者的感动,突出书信的高贵;和前文所写手机流行、书信不再的现象形成对比;收束全文,深化主旨,突出对书信的尊敬和怀念;显得韵味悠长,发人深思。(4分,答出1点2分,2点3分,3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14. ①化用李清照的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更显典雅;②运用问句,预示当下书信作为交流媒介的衰退;③表达作者对书信的期盼和怀念,点明文章主题。(4分,答出1点给2分,2点给3分,3点给4分,意思相近即可)

15.(1)态度:作者对当下人们对书信的背叛持否定态度;情感:作者对书信的消失存有遗憾,对自己不愿写信心存愧疚。(3分)

(2)看法正反皆可。示例一:不同意作者的态度:交流工具的更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者大可不必感慨,需用更达观的态度来对待。

示例二:同意作者的态度:书信预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情趣,我们更需要呼唤一种古典的情怀、含蓄的情感表达。(2分,言之成理即可)

16.C【“解”是“解除,赦免”的意思。】

17.D【D项,都是转折连词,却,然而。A项,助词,的/助词,构成定语后臵。B项,连词,因/连词,来。C项,介词,在/介词,对于。】

18. C【“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是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以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才是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19.答案: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错一处扣一分)

.20.(1)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但是纣王因此而亡国。(重点词:“各异心”“朋”“然”“以”)(4分)

(2)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把它做为借鉴了。(重点词:“迹”“可以”)(3分)

参考译文: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推举,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但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锦书谁寄|阅读答案

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做为借鉴了。

锦书谁寄阅读答案'>

21.托物言志(回答“借物抒情”不给分)(1分)

22.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7024/

推荐访问:云中谁寄锦书来答案 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