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7-02-10 10:32:3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一】: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第七十回:楚灵王在冬天裹着厚厚的衣物,在大帐中依旧感觉寒冷。做人要学会为他人着想,连他自己都觉得寒冷,更不要说外面打仗的士兵了,最后落的自缢的下场,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第七十一回: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广为流传,在赞美晏婴智慧的同时,我也对三士深深惋惜和不值,妒忌产生怨恨,退一步海阔天空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七十二回:伍奢的两个儿子,一个捐躯奔父难,一个奔吴,最终报以大仇,我觉得正如谭嗣同说的一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留下的和跑了的都是英雄。

第七十三回:伍子胥为报大仇,为了一展抱负,忍辱投身,闹事乞讨,这大概就是英雄行径吧,大丈夫能屈能伸,应当如此。

第七十四回:吴王阖闾为求王位,不惜兄弟相残,比起他的父辈,四位公子为王位互相退让,阖闾是不是应该感觉汗颜呢?

第七十五回:孙武在训练时候,杀了阖闾的爱妃,三令五申的典故应该就是出自这里吧,阖闾的大度也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第七十六回:伍子胥亲自带军攻破楚都,大仇得报,也不枉忍辱偷生多年,然而平王已死,掘墓鞭尸,似乎过了,也可以看出仇恨的怒火在伍子胥心中多重。

第七十七回:国乱思忠臣,申包胥借兵之事,看出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正如鲁迅先生而言,这应该就是国家的脊梁吧。

第七十八回:鲁国季、梦、叔三臣弄权,连大圣人孔子也得避祸于齐,古往今来的圣人似乎仕途都不如意,只能用思想流传后世,青史留名。

第七十九回:越王勾践兵败,只得议和,然而作为帝王,他的忍辱偷生比之伍子胥的忍辱偷生其性质不能同日而语,人生道路挫折太多,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第八十回: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出自这里,读到这里,为勾践的勇气而赞美,而敬佩,为夫差的愚昧而叹息,而深思!

第八十一回:美人计作为三十六计之一,屡试不爽,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帝王为美人国破身死的故事不可胜数,古人说万恶淫为首,恐怕也有对英雄的鞭策之意。

第八十二回:孙武在功成后果断急流勇退,留下千古美名,成就了他兵圣的大名,而伍子胥最终落着身首异处的下场,是他眷顾的太多吗?

第八十三回: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勾践灭了吴国,卧薪尝胆的美名也因为勾践的成功流传,不知道夫差当时想到伍子胥和自己的父亲时候是什么感觉,恐怕

只有无尽的悔恨了。

第八十四回:晋国智伯弄权,最后赵魏韩三家分晋,天下大乱,周公定下的礼法已经乱了多时了是吧,孔子身于当时,以礼法自居,想恢复礼法,难。

第八十五回:西门豹的故事在课本上学过,读到这里,我为西门豹叫好,这些愚昧的陋习早该废止了,可笑的是,在新闻报道中,我国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某些陋习,科教兴国,一点不假。

第八十六回:吴起作为战国名将,杀妻成就了功名,相比于邹忌鼓琴劝谏,也成就了功名,两人不可同日而语。今天仍有许多人,为了荣华富贵,不择手段,难道还不如古人吗?

第八十七回:卫鞅变法,孙膑下山,两人的本事都不小,起初遇到的都不是明主,可见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第八十八回:孙膑装疯卖傻才躲过被杀的命运,人的一声要遭遇很多挫折,和这些古人相比,我们经历的挫折简直不能相提并论,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

第八十九回:庞涓的死让人感觉是咎由自取,卫鞅的死也不会让人痛惜,这些都使他们刻薄,让人厌恶的原因吧,害人者终害己。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

第九十回:苏秦张仪的出现把战国推向了高潮,从两人的遭遇来看,想到了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第九十一回:张仪苏秦的计谋几乎全都是阴谋诡计,很多让人不耻,做大事真的要这样吗,真的如此,还不如平淡一生,幸福一生的生活。

第九十二回:秦武王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力气最大的君王了,楚怀王也应该是最让人纠结的帝王,不听忠言,狂妄自大,不值得同情。

第九十三回:赵主父和孟尝君的故事听的很多,佩服孟尝君的胆识和智慧,叹息同情赵主父的遭遇,居安思危,人不可以盲目自大。

第九十四回:人走茶凉,孟尝君落魄时身边只有一个人,我们要试着去看淡,学着去理解,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痛苦,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

第九十五回:燕国凭乐毅一人之力差点灭了齐国,而齐国又凭借着田单一人之力挽大厦于将倾,有时候人的作用真的不可估量。

第九十六回:蔺相如完璧归赵,将相和的故事千古流传,纵观春秋战国,难得有君子形象从一而终的,蔺相如应该是第一个吧,做人应当如蔺相如。

第九十七回:范睢装死逃到秦国,帮助秦王成就功名,读到这里,想到了人才流

失问题,六国人才大多因为本国的重大失误而流到了秦国,六国应该自我检查了,相比于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检讨呢。

第九十八回:很多人说白起是中国的战神,他的一生没有任何败绩,而且他也是杀人最多的将领,他最后的结局也应该是报应吧。

第九十九回:吕不韦不愧是生意人,他用财富买了自己荣华富贵一生,如果嬴政真的是他儿子,那他就用财富买到了秦国,胆子真大啊,后世对他的评论应该是功大于过吧。

第一百回:六国危亡,其实六国关系应该是存亡齿寒的关系,信陵君胆大心思的行为让人敬佩,我们做人做事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第一百零一回:周的灭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战国已经进入尾声,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里面暗含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真让人摸不透。

第一百零二回:落叶归根,信陵君最后还是为了国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恍如隔世,一个人不关如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国家,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第一百零三回:春申君作为战国四公子,他的事迹只让人读出了愚昧,真是害人终害己,做人不要心生歹意,应该学会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第一百零四回:很多时候大人办不了的事情,小孩子却能办到,甘罗作为一个少年,后世称为天才,我想只不过他的想法是少年的想法,所有的问题从最简单出发,反而能找到答案。

第一百零五回:母子天伦,不应该断绝,嬴政的行为让人感到过分,好在最后结局皆大欢喜。作母亲的要洁身自爱,做儿子的要对父母常怀感恩之情。

第一百零六回:荆柯刺秦,功败垂成,但古人的“义”却让人佩服,他们的“义”是金钱地位买不到了,士为知己者死就应该说的是荆轲这样的人吧。

第一百零七回:就算荆轲杀了秦王,秦国还是会统一六国,历史的车轮又怎么会因为人而改变呢,统一已经是历史的潮流了。

第一百零八回:秦的统一,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郡县的建立开启了封建历史,但暴政终会被人抛弃,不管任何朝代,仁政才是王道。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二】: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余用半年时间通读完毕,并将部分典故、诗词摘录存记,东周列国志读后感。虽不能全记书中诸细节,但春秋大事略知一二。 该书讲述了西周末年周宣王(公元前789年)至嬴政“兼六国混一舆图,号始皇建立郡县”(公元前221年)五百多年的的历史,内容相当丰富复杂,春秋战国,征战无休,朝立夕灭,弱肉强食,纷乱难记,英雄辈出,群星灿烂,思想光芒自射、智慧包融天地,强主强臣纷涌而现,弱国亦有争食之分,宋鲁亦有盟伯之机;列国之中,强臣多而英主少,将相并出,国尚可继;列国后期,主暗臣强,文臣多为游说之士,经天纬地之相鲜有其出,而用兵设谋之将辈出,诸子百家产生。中华成语宝库中将近半数的成语也出自这个时代。 《东周列国志》虽为演义小说,但史实以《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等为史料,以小说手法,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把“仁、义、忠、智、信”作为主旨反复弘扬,为古人立碑,为后人树范,可谓“九分史实,一分虚构”,诚可作正史品读。而名家点评、后人凭吊等均增加了阅读趣味,读后感《东周列国志读后感》。前人作史时隐晦的点评,以“春秋笔法”深藏于文字中,作者恰将那些“暗礁”托出水面,引领读者,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皆以“义”而演述,培植读者浩然正气。 “东周”时期是周王朝统治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我国奴隶社会进入末期的动荡时代,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自此而始。这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诸侯国大国争霸的局面,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春秋五霸”。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像祭足、管仲、百里奚、曹刿、孙武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发生了“城濮之战”这样以弱胜强著名的古代战例,也出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诸侯国王。 书中描写战国部分虽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庞大,但也十分精彩。春秋末期,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发展,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长期兼并战争的结果,改变了大国争霸的形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以后又形成了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大国称雄的局面,史称“战国七雄”。剧烈的统一战争自此开始。频繁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韩魏赵三家分晋,周天子封为诸侯而天下大乱,卫鞅入秦变法,秦孝公崛起,西秦再度强大,为最后秦灭六国开始铺垫。诸国征战频繁惨烈,人命如纸,但涌现出了更多的智谋、军事人物。孙、庞、苏、张,白起、吴起、“战国四公子”等人物,鲜活可赞,可歌可泣。最后在智囊运作与军事打压下,六国纷纷破灭,中华重新成为了一个统一政权国度。而这个国度远超夏商周三代的国土、实力、文明程度,与现代祖国的版图更为接近。这正是东周时期在混乱中扩张、在战争中前进对祖国发展的有利影响之一。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三】:《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完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里讲述了西周的败溃、东周的建立和秦王朝的兴起。

这本书讲了秦王赢政统一六国(韩、赵、魏、燕、楚、齐),以“三皇”里的“皇”和“五帝”里的“帝”合体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之后,修建万里长城,做了许多劳民伤财的事情。后来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这本书里讲到了大家熟悉的秦王赢政、吕不韦、李斯、范雎、周幽王等等。负荆请罪、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图穷匕见、焚书坑儒这些成语都是在这里产生的。我喜欢其中“三家分晋”的故事,这个历史事实使晋国分裂,也加快了秦统一中国的步伐。

晋国实力非常强大。可是到了公元前403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国。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晋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每军都有一个正统帅和副统帅。打仗时,他们是统帅,不打仗时,他们就是朝中的“六卿”。也掌握实权。由于晋献公时期,听从宠姬骊姬的谗言,残害公族,导致同姓公族势力急剧下降,这异姓大官“六卿”便掌握了实权。当时六卿分别是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智氏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接着,其他三家要地。由于当时智氏的智伯实力最强大,韩氏族长韩康子听从家臣段规的意见;魏氏族长魏桓子也听从家臣的意见,给了智伯地。可当智伯向赵族族长赵襄子要地时,赵襄子却说:“地是我们祖宗传下来的,不能给你。”智伯很生气,联合韩康子、魏桓子、在赵族的领地晋阳打了一仗。由于晋阳城异常坚固,赵军又军民同心,打了一年也打不下来。智伯想了一个办法,派士兵堵住晋水修建一个渠,放晋水水淹晋阳城。水一直淹了三年,人也只能住在树上了。赵襄子没有办法,就找他的家臣张孟谈商量。于是当天夜里,张孟谈爬出城墙,找到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服了他们背叛智伯。一天晚上,智家士兵正在睡觉,忽然听到哗啦啦的水声,原来韩、赵、魏三家的士兵把水改变了方向,直淹智军军营。智伯夺了一艘船想逃走,结果被张孟谈的伏兵抓住杀了。所以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宣布:晋国正式分裂成韩赵魏三国。

我对这个故事,也有看法。智伯自仗实力强大,想独吞晋国,在第一步时就取得了成功,更加骄傲,结果不但没有独吞晋国,连自己的性命和老祖宗给他传下来的地也丢掉了,太可惜了。像这种有趣的故事,《东周列国志》里还有很多。

我喜欢看《东周列国志》 这本历史书!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四】: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奴隶制的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是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经过数百年的连绵不断的战争,形成许多国家。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无不是战国的佼佼,他们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演绎出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舞台上有倾国倾城的美女,有力能举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许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读《东周列国志》带你进入历史的长河,让你体验激荡与奋进的人生,让你经历枭雄的沧桑,更让你一触即发想争霸的梦。

读《东周列国志》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为有智者可以生存。何为智者?简单的说智者就是有头脑的人。如宴婴﹑勾践。智者是时代生存的主宰,只有智者才能摆脱死亡的噩耗,智者永远都是时代的上从人物,当然作为一名智者是需要历史的选择。然而智者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也有无奈,因为他们也想名垂青史,至此不会做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智者之所以能成为智者是因为他们的心思缜密面面俱到。成为智者必不可少的就是知识,知识是成功的奠基石,有了它如鱼得水。所以我认为只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使我们屹立于世。

读《东周列国志》让我知道,当我们在痛苦绝望,对生命感到极度时如果只有一刹那的时间,听到生命意义的肯定回答,纵使下一刹那就被浊流所吞噬,我们也会觉得满足,而且在短暂的时间内,还会继续活下去,那不单只是忍受痛苦的活下去而已,而是爱生命的表现。只要我们心中有生的意念,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在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因为生命是人的本源,没有了生命一切只是空谈。但蓦然回首却发现,这这个世界的悲剧和无奈太多,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的生存,好好珍惜现有的美好,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做实际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

然而当我把《东周列国志》读完两遍之后,却猛然发现,自己的见解有点偏激。这才发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只是微乎其微。生命是孱弱的,她柔弱如花芯,所以她需要赞美,如同需要花瓣的保护,茎叶的扶持,硕根的支撑;生命是单纯的,她单纯的如一粒种子,所以她需要赞美,如同需要厚实的土地,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生命是辛苦的,她辛苦如跋涉征程的溪流,所以她需要赞美,如同需要舒展的河床,坚固的堤岸源头的生生不息。因

此我们要热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让我们的生命放出耀眼的光辉,让我们为自己拥有坚强而美丽的生命而自豪。

读《东周列国志》之后,仿佛脑海无形中有了规划,也许是潜在意识上的熏陶,他好像指引我前进,为我明确了方向。是生命在背地里操控着一切呢?又是谁将我带到这无暇的空间?原来是理想在我的内心生根﹑发芽。理想是人生的指明灯,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前进的路即便障碍重重,也挡不住我们理想的帆舵。明确了自己的理想,我想生活也会因此而精彩。

读《东周列国志》我知道了许多精彩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无不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于它拥有了后无来者血的经验,也是中华民族血的教训。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无一不是历史瑰丽的“结晶”,然而这却是亿万人民用生命所衔接起来的,是人类的瑰宝。读了它真让我获益匪浅。希望大家也来读读,相信定有所获。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五】: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

我读的是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我认为,在同类题材的小说中,《东周列国志》并不属于上乘之作,《三国演义》成为了所有历史小说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这本书对人物的描写非常苍白。使读者无法对书中人物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我认为,这是该书的一大败笔。可是,该书能够客观 公正 忠于正史,不存在尊谁贬谁的问题,这一点非常好,至少不会向《三国演义》那样有误导读者之嫌。 其实,就像林语堂说的那样,古人写文章,不为名也不为利,弄不好还有杀身之祸,作为今天的读者,我们又何必苛求太多呢 中国明、清时期小说。作者为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余邵鱼,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以作了一番改编。小说从西周末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描写了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内容宏富、复杂,书中的人物、情节均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中汲取而来。这样就把分散的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按史实发生的先后串联起来,融为一体,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但此书中也宣扬了愚忠愚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有其局限性绝对值得一看,因为里面讲了很多春秋战国时各大诸侯、能臣、大将的故事,现在有很多典故都是从那里来的包括负荆请罪、晏子使楚、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等等,里面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值得现代人借鉴!很不错的一本书,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厚,但是仔细看下去的话,你会被真实的历史所感动。有的时候,对于中国来说,太漫长的历史,也许也是一种伤害。细数历史风烟,那段历史没有刀光剑影,那段历史没有血流成河,白骨成堆。中国历史长河的两岸,多的是爱情的悲剧、家庭的血泪。 死神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挥舞着幽蓝的诡异的弯刀,大肆掠夺着无辜的生命。 东周中心王权没落,群雄逐鹿中原,就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从上层统治者到中上阶层,都是一种变化。 我的感觉是,中国的历史,还是太沉重了一点。看了,心里很闷,因为这么王侯将相的功成名就,莫不是建立在无辜平民的血肉之上。不过,各人意见不同,也许你有更好的意见也说不定小说描写了幽王残暴无道,引起西戎之乱。平王东迁,从此周王室逐渐衰弱,诸侯国互相兼并,互相争霸。在诸侯国内部,大夫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之间也互相兼并,致使有的诸侯国为大夫所瓜分,接着出现了七雄并峙的局面。频繁的兼并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小说谴责和揭露了那些昏聩、残暴、荒淫、愚昧的帝王、诸侯以及贪婪、□诈、阴险的佞臣。小说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勇敢、有才干的将相,也颂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小说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写得条分缕析。小说故事性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描述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相当生动,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晋重耳、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鲜明。小说用语简洁、通畅,但因汲取了多种史书的内容,文字繁简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六】:《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634396/

推荐访问:东周列国志读后感800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