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梁实秋》阅读答案(2)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2 11:18: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读本二现代文阅读答案》

南京市统考《读本二》现代文阅读答案

《敬畏生命》参考:

1、 用善来保存与促进生命(或者是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2、 黑暗:以利己主义。光明:敬畏生命,与其他生命休戚与共。

3、 一是感觉自己无能为力而不想帮助生命;二是把同情其他生命当成痛苦;三是对生命不敏感,想理性地生活。

4、 让自己认识到互助与休戚与共是人的内在必然性;共同体验发生在周围的不幸,同甘共苦,共享其他生命的幸福;自觉地做一个与世界共同生存、体验世界的人。

5、 略。

《光明与声音》参考答案:

1、 说明命运这是无法预知,体现她豁达的人生态度。

2、宽广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争奇斗艳的鲜花和春光里百鸟的歌声等等。

3、失明和失聪后,这仅有的19个月所看到的光明和听到的声音,在作者一生中弥足金贵。

4、写作者对美好事物在失明和失聪后再也无法拥有的无比痛惜之情!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

5、乐观、坚强、倔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等。

6、略

《二十年以后》答案:

1、AC, A. 应是紧张心情 C. 重情守信)2、1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2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3、1重视友情,信守诺言;2乐观开朗,心直口快;3企图逃避法律。)4、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生命的五个恩赐》答案:

1、享乐转瞬即逝,徒劳一场而荡然无存;爱情充满奸诈和欺骗,短暂的幸福换来长期的悲痛;名望招致妒忌、贬损、诽谤、仇恨、迫害和嘲笑;富贵也只能买来虚伪和“荣耀”。总之,这些不过是现实中一时遮掩、痛苦、悲伤、羞愧、贫穷的假面,都不能给人以真正的幸福与安宁。

2、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和自然规律,只有死亡才能带给生命以安宁和永恒。只有懂得了死,才能懂得生。只有经历过一切之后才会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然而懂得的时候,已经晚了。明白生命的这一归宿和本质,就会懂得人生:贪婪,妄想,纵欲和虚荣只能使人痛苦,淡泊和从容地度过一生才是人生之本。

应辨证看待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仙女的立场就是作者的立场,作者的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轻松调侃――辛辣讽刺――悲观厌世。此文即是他处于最后阶段的作品,是对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迅速发展,物欲膨胀的时代一个批判和“矫枉”,这是可取的,但作者流露出的消极厌世思想,是不可取的。

3、“我”是世间执迷不悟的大众的一个典型,“我”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作自受,贪图享乐和虚荣,错过一次次获得幸福与安宁的机会,最终只能悔恨而亵渎地老去。

4、人生的醒悟需要一个过程,但过程已经接近终点,一切为时已晚,这就是现实人生的悲哀和矛盾。也许只有小娃娃才能够享受死亡所带来的安息而毫无恐惧,也许小娃娃由生到死才是一个毫无瑕疵的生命。

《远与近》参考答案:

1、《远与近》主要通过描写司机每天开车由远处望到的事情和退休之后所近距离看到的事情而发生感情上的变化。

2、 环境变化:远:明净整洁、整洁,充满繁盛,朴素的舒适气氛;近:陌生、难看的小客厅。

两个妇女:远:勇敢,美丽,深情;近:粗糙、憔悴、胆怯而充满不信任。(远:勇敢从容;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的象征;勇敢,坦率,深情。近:严峻、枯萎、消瘦;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皱;小眼睛,惊疑不定,尖声粗气,用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

情感变化:希望到失望、浪漫到颓唐、虚幻到真实。(远: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好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一样。终于,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近:悔恨、迷惑和怀疑。)

3、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例如:用火车司机从远处所看到的两个妇女和他从近处所看到的这两个妇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距离的远近产生不同的效果;还运用了排比、设问的写作手法.例如:“为什么他犹犹豫豫地不推门呢?为什么这市镇,这大地,这他所热爱的地方的入口处,竟变得陌生了,像一个噩梦中的风景一样?为什么他竟产生了慌乱,怀疑和无可奈何之感呢?”通过这一手法使句子的语气加强,从侧面描写司机的失落感;还运用了比喻。

4、浪漫热情、善于幻想、感情纯真。(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好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一样。终于,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们,还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

5、这一瞬间的内心思想的变动,反映了火车司机对生活已经彻底失去了希望,守候了十几年的梦想瞬时间破碎,远处,她就是阳光,温暖了那位列车司机数十年,近处,她却带给司机了一场噩梦。让他无法承受。他只得感慨:是的,我已经老了。道出了心中无比的无奈和沮丧。现实使主人公从前的一切勇敢、热情和情意消失了。

雅舍

答案:

1、.①所亲尝的若辣:地点荒凉,行走不便,受到邻人、老鼠、蚊子的干扰以及遭受大雨屋漏的困苦(或者答: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

②所领受的情趣:月夜幽静,细雨濛濛(3分)

2、(1)闲适心情。(2)作者认为是寄是家没有什么分别。雅舍正不妨为家,进一步以表达了作者随缘自适的旷达情怀,其中隐隐也渗有一种人生的孤独与苦闷。这一段照应前文对雅舍自足洒脱的态度,同时总结全文.进一步表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引人深思,产生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简陋、不从俗(或有个性)(2分);"舍"之"雅"在于: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能满足主人翻新布局的雅兴;三是常有客到——主雅客来勤.因此虽然身处简陋的屋子,但是作者具有高雅的情趣和鲜明的个性追求,因此陋室也变得高雅了。(4分)

4、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亲身经历着战乱流离的困苦生涯,却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

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幽默诙谐的自我调侃,表现了作者开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达观)的情趣。

5、幽默风趣。时时有三言两语的发挥和调侃,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如写邻居间的声息互通时的“荡漾而来”。写对付老鼠窜行的“没有法子”,写聚蚊成雷的“磕头碰脑”。写大雨滂沱时屋顶灰泥崩裂如“奇葩初绽”.写雅舍室内四壁无张的诸种理由等,雅洁恬淡,幽默活泼.又不流于生硬匠气和庸俗滑稽。(要结合文章分析,不能只答术语)

1、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一见面点出蒋干的来意,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2.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

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3.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又如何反应?

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之言③对蒋干“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

4.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 ①表面亲热,麻痹对方(“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友谊,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5、蒋干终于去看信了,要上钩了,这里是故事的高潮。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

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

周瑜的反间计,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

6、周瑜是怎样以梦话、假密报进一步迷惑蒋干的?

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

7、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

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又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

8、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

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9、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现。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⑤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10、周瑜的每次“笑”的不同原因及反映的思想性格特征是什么?

①……笑谓诸将曰(正好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 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

聪……”“(笑蒋干的心虚,说假话) ③瑜笑而挽其臂(表亲热,假装相信他) ④大笑畅饮(表示见故人而高兴,麻痹蒋干) ⑤佯醉大笑曰(以实力和意气盖过蒋干) ⑥言罢大笑(以示处境之优越,讥笑蒋干竟来劝降)

这三次“笑”,三次“大笑”,表示周瑜胸有成竹,潇洒自信。

11、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

①昂然而来(盲目自信); ②愕然(竟一语被周瑜言中,不知所措)

(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 ④蒋干面如土色(胆小愚蠢,一下吓倒)

口,胸无城府,到了东吴,在足智多谋的周瑜面前毫无施展余地

③蒋干惊愕蒋干只会夸

第二篇:《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

“阅读与写作”(2)期末复习

本课程的考试成绩采取平时作业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合成的方法

1)平时的30%由①(网上下载作业,共三次)60%+②BBS实时教学参与 20%+③面授课考勤20%合成。

2)期未占总成绩的70%。

6. 考试形式为半开卷。

二、题型与答题要求

具体题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阅读与分析(包括释词、翻译句子)及作文。 1 .单项选择(18%) 2.多项选择(12%)【《山,梁实秋》阅读答案(2)】

2.阅读与分析(30%)

这类题有两道。一题的文章段落选自古文(20分)。一题则选自现代文(10分)。3 .作文(40%)

阅读与写作(2)复习参考题(所有内容都在以下复习材料)

第一部分 单选题

1.明清时期以小品文著称的文学家是( B )。

A.刘基 B.张岱 C.候方域 D.顾炎武

2.李贽所谓的“童心”,其基本含义是( A )。

A.真诚之心 B.顽皮之心 C.游戏之心 D.稚嫩之心

3.“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B )。

A.袁宏道 B.李贽 C.吴中四才子 D.钟惺

4.《童心说》的作者是( B ).

A.李贽 B.袁宏道 C.钟惺 D.张岱

5.袁宏道引用欧阳公“妖韶女老自有余态”之句来形容徐文长的( C )。

A.诗歌 B.戏曲 C.书法 D.绘画

6.《徐文长传》中,“人奇”、 “才奇”、“数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D )。

A.互相独立 B.前是果,后为因 C.互为因果 D.前是因,后是果

7.《题<秋寻草>》、《<期山草>小引》的作者是( C )。

A. 钟惺 B. 王修微 C. 谭元春 D.袁宏道

8.对“予悲夫悲秋者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9.自称是“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如美婢……”的作家是( B )。

A.袁宏道 B.张岱 C.侯方域 D.郑板桥

10.《湖心亭看雪》中,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是( C )。

A.张岱 B.金陵客 C.童子 C.舟子

11.《西湖七月半》在从听觉角度描写时主要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设问 B.引用 C.拟人 D.夸张

12.《与友人论学书》中,作者认为孔夫子常言的是( C )。

A.命与仁 B.性与天道 C.行己有耻 D.危微精一

13.《与友人论学书》一文的论述方法是( D ).

A.立论 B.驳论 C.先立后破 D.先破后立

14.“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这句话出自教材中的( C )。 A. 《李姬传》 B.《与友人论学书》 C.《板桥题画三则》 D. 《湖心亭看雪》

15.郑板桥的“板桥”是他的( C )。

A.名 B.字 C.号 D.居住地

16.中国当代文学开始于( B )。

A.“五四”时期 B.1949年 C.1976年 D.改革开放以后

17.《游园惊梦》、《谪仙记》的作者是台湾作家( A )。

A.白先勇 B.陈映真 C.七等生 D.林海音

18.被称为台湾“现代小说怪杰“的作家是( C )。

A.陈之藩 B.琦君 C.七等生 D.梁实秋

19.被誉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的作家是( B )。

A.陈之藩 B.陈映真 C.七等生 D.西西

20.巴金《随想录》的最大一个特点是( C )。

A.幽默 B.博学 C.真诚 D.闲适

21.下列作品中不属巴金的作品是( C )。

A.《灭亡》 B.《寒夜》 C.《关于文革博物馆》 D.《爱情三部曲》

22. 杨绛创作的小说有( D )。

A.《干校六记》 B.《将饮茶》 C.《春泥集》 D.《洗澡》

23.在文中引用到韩愈的诗句“州家申名使家抑”的是( B )。

A.《文革博物馆》 B.《误传记妄》 C.《故乡的食物》 D.《汉家寨》

24.叙述语言接近“叙谈体”风格的是( B )。

A.巴金 B.汪曾祺 C.杨绛 D.王小波

25.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提到他的故乡是( D )。

A.北京 B.四川 C.兴化 D.高邮

26.《汉家寨》的作者是( C )。

A.史铁生 B.贾平凹 C.张承志 D.汪曾祺

27.张承志在《汉家寨》中写到的汉家寨坐落在( A )。

A.天山南麓 B.天山北麓 C.吐鲁番盆地 D.伊犁

28.《秦腔》在描写上最为精彩的是( D )。

A.语言描写 B.有像描写 C.神态描写 D.场面描写

29.贾平凹形容秦腔所用的词语是( A )。

A.大喊大叫 B.幽默滑稽 C.柔弱优美 D.悠扬婉转

30.作品中提到南方戏曲“秀而无骨”的作家是( C )。

A.史铁生 B.张承志 C.贾平凹 D.杨绛

31.作品内容大多涉及草原牧民和北方大自然的精神文化的作家是( D )。

A.王小波 B.史铁生 C.贾平凹 D.张承志

32.史铁生的《墙下短记》中写到的关于墙的第一种印像来自于( A )。

A.少年时代 B.青年时代 C.插队时期 D.残疾以后

33.下列为王小波的作品是( A )。

A.《时代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美女与厉鬼的风景》 D.《随想录》

34.《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 D )。

A.贾平凹 B.张承志 C.史铁生 D.王小波

35.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提及被设置的无趣味的生活所举的例子是( B )。

A.中国古代 B.古希腊的斯巴达 C.文革时代 D.作者的童年时代

36.在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弄堂里,“俚俗的生活”和“文雅的狷介的人生”往往是( A )。

A.比邻而居 B.不能共存 C.若即若离 D.可以分离

37.文章内容提到傅雷夫妇的是( C )。

A.《“文革”博物馆》 B.《误传记妄》 C.《街景》 D.《哲学家皇帝》

38.文章内容提到爱因斯坦的是( D )。

A.《汉家寨》 B.《误传记妄》 C.《街景》 D.《哲学家皇帝》

39.《哲学家皇帝》一文中,陈之藩认为美国教育训练忽略了( B )。

A. 做卑微工作 B. 雄伟抱负与远大眼光 C.独立、勇敢、自尊 D.享受人生的快乐

40.《哲学家皇帝》一文中,作者认为爱因斯坦说“专家还不是训练有素的狗”并不是偶然而发的,意谓( D )。

A.专家像狗一样需要训练 B.专家像狗一样忠心

C. 所谓的专家只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

D.很多专家不通人事、缺乏人文素养

41. “所谓美是从实际生活中发展起来的理念”,这一观点出自课文( D )。

A.《我的梦中城市》B.《我的母亲》C.《乡村》D.《阴翳礼赞》

42.《阴翳礼赞》一文中,作者认为日本居室的美与否,完全取决于( D )。

A.简朴的陈设B. 挂有的诗画 C. 居室的明亮 D. 阴翳的浓谈

43.《穷亲戚》的作者是( B )。

A.德国作家海涅 B. 英国作家兰姆 C.法国作家纪德 D.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44.《伊利亚随笔》的作者是( A )。

【《山,梁实秋》阅读答案(2)】

A.兰姆 B.海涅 C.纪德 D.里尔克

45.《穷亲戚》一文的开头,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穷亲戚给人带来的心态是( A )。

A.不安 B.快乐 C.矛盾 D.忧伤

46.《穷亲戚》一文中,“——这是摆在阿加索克里斯面前的一只陶罐”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B )。

A.比喻 B.典故 C.拟人 D.衬托

47.《穷亲戚》一文,在看似写尽了穷亲戚的讨厌.煞风景的同时,也揭示出主人“你”的( A )。

A.虚荣 B.慈爱 C.仇恨 D.骄傲

48.德国作家海涅的政治讽刺诗代表作是( A )。

A.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 《罗曼采罗》C.《歌集》D. 《哈尔茨山游记》

49.被誉为“也许是自彼特拉克以来全欧洲最著名的爱情诗人。”的是( C )。

A. 法国作家纪德B. 英国作家兰姆C. 德国作家海涅 D. 美国作家德莱塞

50.海涅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人公是( A )。

A.爱情 B. 罗密欧 C.朱丽叶 D. 罗密欧与朱丽叶【《山,梁实秋》阅读答案(2)】

51.《乡村》的作者屠格涅夫是( C )。

A.美国作家 B.法国作家 C.俄国作家 D.德国作家

52.《乡村》的作者屠格涅夫是( B )。

A.浪漫主义作家 B.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自然主义作家 D.现代派作家

53.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七封)》一文中,里尔克认为,“青年们在这方面(即如果爱到了他们身上),常常错误得这样深”的原因是( A )。

A.本性中没有忍耐B. 把 爱的生活也看作是一种娱乐 C.任意抛掷生命 D.一种习俗

54.纪德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D )。

A.《人间食粮》B. 《家庭三部曲》C. 《窄门》D. 《伪币制造者》

55.下列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 B )。

A.兰姆 B. 纪德 C. 海涅 D. 屠格涅夫

56.德莱塞的代表作是( D )。

A. 《天才》 B. 《珍妮姑娘》 C. 《斯多葛》 D. 《美国的悲剧》

57.在《我的梦中城市》中,作者把生活在下层的人,比喻为( B )。

A. 成功的高树 B. 徒然生长的乱莽和丛簇 C. 擦亮的银盘 D. 嵌宝石的苍蝇

58.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D )。

A. 纪德 B. 海涅 C. 兰姆 D. 聂鲁达

59.《归来的温馨》中,作者认为“最深刻地反映了我离家的迹象”的是( A )。

A.书房 B. 花园 C. 卧室 D. 客厅

60.文章中提到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的是( C )。

A. 《阴翳礼赞》 B. 《穷亲戚》 C. 《归来的温馨》D. 《我的梦中城市》

第二部分 多选题

1.晚明通俗文学成就的标志性作品有( AB )。

A.《金瓶梅》 B.“三言两拍” C.《牡丹亭》 D.《水浒》 E.《儒林外史》

2.散文创作可以代表整个清代的散文创作水平的三人是( ABC)。85页

A.袁枚 B.郑板桥 C.龚自珍 D.洪升 E.顾炎武

3.代表清代小说创作高峰的是( CD )。

A.《金瓶梅》 B.“三言二拍”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E.《聊斋志异》

5.以下关于谭元春的介绍,正确的是( ABCDE )。

A.字友夏 B. 自号“放荡子” C. 清代文学家

D. “竟陵派”的创始者 E. 与同乡钟惺共编《唐诗归》

6.《题<秋寻草>》一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其作用是( ABCD )。

A.开头交待了“寻秋”的缘由

B.结尾点明诗集的主要题材

C.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 “寻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E.因为作者寻秋但没有收获

7.《与友人论学书》一文,对读书人主张(AC )。

A.博学于文 B.好古敏求 C.行己有耻 D.言心言性

E.言命言仁

8.《板桥题画三则》中,郑板桥提到画兰而带荆棘的画家是( DE )。

A.郑所南 B.陈古白 C.徐文长 D.苏东坡 E.作者自己

9.郑板桥的“三绝”是( ADE )。

A.诗 B.词 C.赋 D.书 E.画

10.以下是台湾作家的是( ABC )。

A.白先勇 B.陈映真 C.陈之藩 D.刘以鬯 E.梁羽生

11.香港通俗小说一般可分为( ABCD )。

A.武侠小说 B.言情小说 C.科幻小说 D.历史小说 E.军事小说

12.《误传记妄》一文的思想内容包括(BCD)。

A.作者没能早离开干校觉着委屈 B.作者盼望着早离开干校

C.作者与丈夫在干校中相濡以沫的真情 D.干校并不能改造人

E.干校的生活是最值得怀恋的

13.《故乡的食物》中,焦屑和炒米的二个特点是(CD)。

A.香 B.脆 C.方便 D.应急 E.便宜

14.除了秦腔,贾平凹认为成为秦人生命的要素有(ABCE)。

A.“西凤”白酒 B.长线辣子 C.大叶卷烟 D.大红枣儿 E.牛肉泡馍

15.《街景》一文中,作者说“在那些灯火辉煌的街景之下,江苏路就显得温柔了”,认为其内里是( BCD )。

A.服小抑屈 B.处惊不变 C.沉着耐心 D.生性厚道 E.寒酸不堪

16.以下关于陈之藩的介绍,正确的是( ABCDE )。

A.自然科学家 B.毕业于台湾北洋大学电机系 C.爱好文学

D.著有《旅美小简》、《在春风里》等散文集 E.作品多次入选台湾等地的中学语文教材。

17.关于《哲学家皇帝》一文,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BCD )。

第三篇:《语文自考题2》

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出师未捷身先死”指的是( )。

A.刘备 B.关羽

C.诸葛亮 D.周瑜

2.《断魂枪》的作者是( )。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鲁迅

3.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4.《灯下漫笔》一文的作者是( )。

A.茅盾 B.冰心

C.鲁迅 D.钱钟书

5.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是一首( )。

A.五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七言律诗 D.七言绝句

6.“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

A.《韩非子》 B.《墨子》

C.《论语》 D.《诗经》

7.我国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岑参

8.被誉为“曲状元”的元曲作家是(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王实甫 D.白朴

9.《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

A.急忙 B.迅速

C.竭力 D.屡次

10.《选择与安排> -文的作者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 )。

A.语言学家 B.文学家

C.美学家 D.表演艺术家

1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一句的作者是( )。

A.陶渊明 B.李白

C.曹操 D.司马迁

12.《蜀相》是一首( )。

A.五律 B.七绝

C.七律 D.七古

13.《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 )。

A.传记散文 B.寓言故事

C.神话传说 D.记事散文

14.《马伶传》的作者侯方域生活在( )。

A.明代中期 B.明末清初 )。

C.清代中期 D.晚清

15.宋代作家中作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是( )。

A.李清照 B.欧阳修

C.辛弃疾 D.苏轼

16.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

A.郭沫若 B.冰心

C.鲁迅 D.巴金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 B.《秋水》

C.《陈情表》 D.《五代史伶官传序》

18.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

A.《陈情表》 B.《短歌行》(其一)

C.《关山月》 D.《氓》

19.在《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

A.年老多病 B.儿子死了

C.生活艰难 D.苦恼无处诉说

20.茅盾《香市》-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

A.今昔对比 B.托物言志

C.借景抒情 D.先抑后扬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的一段话,然后回答21~23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1.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4分)

2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4分)

23.本段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写出本体和喻体。(2分)【《山,梁实秋》阅读答案(2)】

(二)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目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4.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用“||”在上文中标出。(4分)

25.作者引用“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是什么?(4分)

26.在这段文字中,王安石还揭露了什么问题?(2分)

(三)阅读王维《山居秋暝》一诗,然后回答27-29小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7.此诗可以划分为几层?每层的文意是什么?(4分)

28.本诗是否属于山水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4分)

29.本诗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诗中有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时光不断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以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地往下扯,该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

30.这段文字的中心观点是什么?(4分)

31.作者引用雪莱的诗句的意图是什么?(4分)

32.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何种论证方法?(2分)

(二)阅读老舍《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33~35小题。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 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的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33.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时代?(4分)

34.这段文字对描写沙子龙起什么作用?(4分)

35.作者为什么说“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2分)

(三)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6~38小题。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罢。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字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挨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36.“长宜子孙”的含义是什么?(4分)

37.巴金为什么要批判“长宜子孙”的思想?(4分)

38.这段文字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2分)

四、作文(50分)

39.题目:我与环境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B.不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D 6.C 7.D 8.A 9.D 10.C

11.C 12.C 13.B 14.B 15.D 16.B 17.D 18.D 19.D 20.A

二、文言文阅读

21.说明要实现王道仁政,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应该从自己做起。

22.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采用的是类比论证的手法。

23.喻体: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本体: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

24.“||”标在“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之后。

25.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

26.揭露了士大夫不恤国事,专门以向众人献媚取宠为能事的丑恶嘴脸。

27.这首诗可分三层。第一层是首联两句,写时节,写环境,点染旷远空寂的意境。第二层,包括颔、颈二联,展示山中美景,引读者身临其境,可谓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第三层,尾联,抒发自己寄情山林、怡然自乐、与世无争的人生感悟。

28.属于山水诗。表现了诗人沉醉于秋夜雨后清新美丽的山中景色的心态,以及厌烦尘世喧嚣、归隐山林的怡然的生活情趣。

29.本诗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动写静,动静相衬。所谓“诗中有画”,是说诗中写景具体、生动,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画面感。如在本诗中,新雨后的山月、松林、清泉、涧石、翠竹、浣女、莲花、渔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三、现代文阅读

30.时光不断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31.表现时序变迁,引出下面人生短暂的反诘句。

32.类比论证。

33.作品所描写的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此时,古老的传统文明已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冲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封建传统却并未完全消失。

34.这段文字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对于描写沙子龙这样一个昔日的武林豪杰、今日的悲剧人物,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35.因为时代的变化,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火车、快枪、通商已取代了沙子龙镖局的长矛毒弩、绿鲨皮鞘的钢刀和晌着串铃的口马。

36.为子孙着想,希望自己造就的这份家业,能为子孙后代长久地安排一种舒适的生活,也希望自己创立的家庭制度和自己遵循的封建礼教,能够得到子孙后代的继承。

37.这个封建家庭已经摧残了许多年轻可爱的生命,祖辈的遗产已经破坏了许多美好纯洁的心灵,“长宜子孙”这个遗训只能断送有为的青年的前途。封建家庭里的青年,如果没有生活的技能,即使有了万贯家产,也不能拯救自己被毁灭的命运。一个有为的青年,应该走出家庭,到广大的外面世界去寻找光明。

38.采用的是议论的手法。

四、作文

39.略

第四篇:《2014东城区模拟二语文试题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 文 2014.5.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前的孩子认字,全凭记忆。如今的孩子读书,先学注音符号,这是一大改革。本来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我们的文字不是拼音的,虽然其中一部分是形声字,究竟无法看字即.

能读出声音,或是发音即能写出文字。注音符号(比反切高明多了)是帮助把语言文字合而为.【《山,梁实秋》阅读答案(2)】

一的一种工具,对于儿童读书实在是无比的方便。我们中国的文字不是没有严密的体系,所谓六书即是一套提纲挈领的理论,虽然号称“小学”,小学生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说过这样一段话:北京语实在是一种最可怜的方言,总共只有四百二.

十个音缀;普通的语词不下有四千个,这四千多个的语词,统须支配于四百二十个音缀当中。.

同音语词的增进,使听者受了极大的困难,于此也可以想见了……

这是外国人对外国人所说的话,我们中国儿童国语娴熟,四声准确,并不觉得北京语“可怜”。我们的困难不在语言,在语言与文字之间的不易勾通。所以读书从注音符号开始,这方法是绝对正确的。

(取材于梁实秋《从开蒙说起》)【《山,梁实秋》阅读答案(2)】

1.“反切”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所使用的两个汉字,前者取其声母,后者取其韵母,声母韵母相碰撞组合,产生出被注音汉字的读音。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无分切 B.切,千结切 C.只,诸氏切 D.缀,尺过切

2.形声字是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全都是形声字 的一项是(2分)

A.广袤 振聋发聩 邂逅 缠绵悱恻 ....

B.尘寰 肝肠寸断 发酵 风声鹤唳 ....

C.忖度 川流不息 福祉 比比皆是 ....

D.癖好 刨根问底 步履 甘之如饴 ....

3.根据语境,文中黑体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合而为一 B.提纲挈领 C.娴熟 D. 勾通

4.“所谓六书”中“六书”指的是(2分)

A.风、雅、颂、赋、比、兴

B.《诗》《书》《礼》《易》《乐》《春秋》

C.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篆书、隶书、魏书、草书、行书、楷书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 之后的陈独秀又编了一部《小学识字读本》,是文字学方面一部杰出的大作,但是显然不是适合小学识字的读本。

② 近代章太炎编了一个《部首歌》,“一、上、三、示;王、玉、珏„„”煞费苦心,谁能背得上来?

③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首就会使得人晕头转向。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6.阅读下列对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意,画线语句改写后表明“阿夏”实现了“愿望”的一项是(3分)

……第一位女巫叫阿夏,她患了治疗师都无法治愈的疾病。她希望幸运泉能治好她的疾病,让她过着长寿、快乐的生活。……阿夏跳入幸运泉,刹那间,阿夏竟然能够站起来了,更神奇的是,她那可怕疾病的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A.她希望幸运泉能治好她的疾病,还要让她过着长寿、快乐的生活。

B.她希望幸运泉能治好她的疾病,而且让她过着长寿、快乐的生活。

C.她希望幸运泉能治好她的疾病,然后让她过着长寿、快乐的生活。

D.她希望幸运泉能治好她的疾病,从而让她过着长寿、快乐的生活。【《山,梁实秋》阅读答案(2)】

8.下列诗句中,以物喻人的一项是(2分)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B.日岀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C.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D.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冬天行乐,必须设身处地,幻为路上行人,备受风雪之苦,然后回想在家,则无论寒燠.晦明,皆有胜人百倍之乐矣。

尝有画雪景山水,人持破伞,或策蹇驴,独行古道之中,经过悬崖之下,石作狰狞之状,.

人有颠蹶之形者。此等险画,隆冬之月,正宜悬挂中堂。主人对之,即是御风障雪之屏,暖胃和衷之药。

善行乐者,必先作如是观,而后继之以乐,则一分乐境,可抵二三分,五七分乐境,便可抵十分十二分矣。然一到乐极忘忧之际,其乐自能渐减,十分乐境,只作得五七分,二三分乐境,又只作得一分矣。须将一切苦境,又复从头想起,其乐之渐增不减,又复如初。此善讨便宜之第一法也。

譬之行路之人,计程共有百里,行过七八十里,所剩无多,然无奈望到心坚,急切难待,种种畏难怨苦之心出矣。但一回头,计其行过之路数,则七八十里之远者可到,况其少而近.

者乎?譬如此际止行二三十里,尚余七八十里,则苦多乐少,其境又当何如?此种想念,非但可为行乐之方,凡居官者之理繁治剧,学道者之读书穷理,农工商贾之任劳即勤,无一不.

可倚之为法。

噫,人之行乐,何与于我,而我为之嗓敝舌焦,手腕几脱。是殆有媚人之癖乎?

(取材于李渔《冬季行乐之法》)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无论寒燠晦明 燠:暖,热 .

B.人持破伞,或策蹇驴 蹇:跛,瘸 .

C.但一回头,计其行过之路数 但:空,白白. .

D.凡居官者之理繁治剧 凡:凡是 .

10.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独行(于)古道之中

B.正宜悬挂(诸)中堂

C.(其)即是御风障雪之屏

D.然无奈(吾)望到心坚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在作者看来一幅风雪行旅图,就是抵挡风雪的屏障,是暖身的良药。

B.作者认为百里行程走了七八十里,若想怎么还不到,就会闷闷不乐。

C.别人行乐与作者无关,但作者依旧喋喋不休,原因在其好谄媚他人。

D.这篇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巧妙地阐明了“冬季行乐”的有效方法。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认识。(不少于150字)(1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书生以囊萤闻于里里人高其义晨诣之谢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者曰无他以捕萤往晡①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

萤者。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

(取材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注释:①晡: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映带左右”等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1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③题。(12分)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①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②简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4分)

③清代学者王琦说:“杨升庵曰: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又云:‘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个词语使用的妙处。(5分)

附: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题。

回观世界艺术发展史,从起源上看,艺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凭借想象力独立创造的,另一类是从对生活某些活动的模仿变异升华而成的。前者的创造或许受生活中零碎元素的启发,但没有直接的模仿物;后者则有生活的原型,在生活原型基础上作美学提升。第一类的典型代表可推建筑,第二类的典型代表可推舞蹈。书法跟舞蹈一样,属于第二类,是某些生活活动的艺术化。从艺术形态的来源说,舞蹈来源于生活原型,但一旦升华分离后,便不再介入生活原型,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艺术不干预生活。但是,书法却始终和生活原型“捆绑”在一起——所有的书写场合(不管实用还是审美)都可以用书法。

由于书法艺术与汉字书面语言书写体系同步诞生、同体演进,从艺术特质上,也就秉承了“实用书写”的全部特性。

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看,无论在“艺术服务生活”的前期(所有书法作品都直接服务生活,没有为艺术而艺术的书法),还是宋元以后“艺术服务艺术” (无生活功能目的,书法家为表现而创作),审美的书法成为书法艺术主流的时期,书法的“可辨读性”原则一直被奉为一个艺术法则而得到普遍遵守。

实用书写受“记录”或“抄写”的效率原则约束,书写时不能“颠倒”或“打乱”文字顺序随意书写。书法艺术创作也是如此。这使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虽同属“写意”一系,但在创作演进的过程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中国画对一个画面内的不同描绘对象,有大体的空间顺序要求,但这个要求是很宽松的,对画家不产生严格约束。书法家则不同。“一字乃终篇之准”,书法家一笔下去,就必须顺着笔势往下写,一气呵成。书法家的多数作品,都是在“单向时空行进”状态下完成的,不像绘画艺术,勾、皴、点、染,都可以逆向“行驶”,来回反复修改、涂改。

第五篇:《【高考领航】2015一轮考点训练:第五章阅读鉴赏散文3-5-6-2 Word版含答案]》

(2014·安徽省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梁实秋

最近有幸,连读两本出色的新诗。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峦》。两位都是爱山的诗人。诗人哪有不爱山的?可是这两位诗人对于山有不寻常的体会、了解与感情,使我这久居城市樊笼的人,读了为之神往。

夏菁是森林学家,游遍天下,到处造林。他为了职业关系,也非经常上山不可。我曾陪他游过阿里山,在传说闹鬼的宾馆里住了一晚,杀鸡煮酒,看树面山(当然没有遇见鬼,不过夜月皎洁,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剥啄声,造成近似“咆哮山庄”的气氛,实乃一只巨大的扑灯蛾在扑通着想要进屋取暖)。夏菁是极好的游伴,他不对我讲解森林学,我们只是看树看山,有说有笑,不及其他。他在后记里说:“我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山,而爬山最能表达一种追求的恒心及热诚。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征,诗是寂寞的,我是寂寞:有一些空虚/就想到山,或是什么不如意/山,你的名字是寂寞/我在寂寞时念你。”

普通人在寂寞时想找伴侣,寻热闹。夏菁寂寞时想山。山最和他谈得来。其中有一点泛神论的味道,把山当作是有生命的东西。山不仅是一大堆、高高一大堆的石头,要不然怎能“相对两不厌”呢?在山里他执行他的业务,显然的他更大的享受是进入“与自然同化”的境界。

山,凝重而多姿,可是它心里藏着一团火。夏菁和山太亲密了,他也沾染上青山一般的妩媚。他的诗,虽然不像喜马拉雅山,不像落矶山那样的岑崟参差,但是每一首都自有丘壑,而且蕴藉多情。格律谨严,文字洗炼,据我看像是有英国诗人郝斯曼的风味,也有人说像佛劳斯特。有一首《每到二月十四日》,我读了好多遍,韵味无穷。

每到二月十四/我就想到情人市/想到相如的私奔/范仑铁诺的献花人

每到二月十四/想到献一首歌词/那首短短的歌词/十多年还没写完/还没想好意思/更没有谱上曲子

我总觉得惭愧不安/每到二月十四/每到二月十四/我心里澎湃不停/要等我情如止水/也许会把它完成

该诗原注:“情人市(Loveland)在科罗拉多北部,每逢二月十四日装饰得非常动人。”我在科罗拉多州住过一年,没听说北部有情人市,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一九六〇年时人口尚不及万),不过没关系,光是这个地方就够引起人的遐思。

楚戈是豪放的浪漫诗人。《散步的山峦》有诗有书有画,集三绝于一卷。楚戈的位于双溪村绝顶的“延宕斋”,我不曾造访过,想来必是一个十分幽雅穷居独游的所在,在那里:

可以看到/山外还有/山山山山/山外之山不是只露一个山峰/而是朝夕变换/

呈现各种不同的姿容/谁知望之俨然的/山也是如此多情

谢灵运《山居赋》序:“古巢居穴处者曰岩栖,栋宇居山者曰山居„„山居良有异乎市尘,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楚戈并不闲,故宫博物院钻研二十年,写出又厚又重的一大本《中国古物》,我参观他的画展时承他送我一本,我拿不动,他抱书送我到家,我很感动。如今他搜集旧作,自称是“古物出土”,有诗有画,时常是运行书之笔,写篆书之体,其姿肆不下于郑板桥。

山峦可以散步吗?出语惊人。有人以为“有点不通”,楚戈的解释是:“我以为山会行走„„我并不把山看成一堆死岩。”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是超凡入圣、超圣入凡的意思。看楚戈所写“山的变奏”,就知道他懂得禅。他不仅对山有所悟,他半生坎坷,尝尽人生滋味,所谓“烦恼即菩提”,对人生的真谛他也看破了。我读他的诗,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

夏菁和楚戈的诗,风味迥异,而有一点相同:他们都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他们偶然也用典,但是没有故弄玄虚的所谓象征。我想新诗若要有开展,应该循着这一条路走。

★1.(对点演练)梁实秋的散文既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又吸收传统散文的精华。他的

散文风格追求“简单、节制、自然”,请选择其中一个风格,结合本文内容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要求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要理解“简单、节制、自然”风格的涵义,然后选择其中一点来探究。

[答案] 示例一:从简单的角度。①主旨明确:结尾旗帜鲜明地点出新诗的发展方向这一文章主旨。②题材集中:题材紧紧围绕两位诗人有关写“山”的诗作为例。③行文雅洁,用词洗练。

示例二:从节制的角度。①内容上,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想象,将感情有“节制”“适当”地表现出来;②形式上,对幽默、洒脱风格的追求,如在阿里山闹鬼的宾馆“杀鸡煮酒”的经历,趣味盎然;③情感上,把生活作为审美对象,以欣赏的态度看待生活,淡泊名利,从追求外在事业的成功,转向追求内心生活的丰富;④行文上,以温柔敦厚的笔锋,平和稳健,不露锋芒。 示例三:从自然的角度。①梁实秋的散文有一种亲切、自然的“谈话体”风格;②围绕主旨,即兴发展,夹叙夹议,娓娓而谈;③文风活泼,自然流动如行云流水,调动多种表现手法,在毫不经意间把自己的观点确切的表达出来。

2.(思维拓展)(对应学生第2题)请分别概括作者读到的两位诗人对“山”的独特

理解和人生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先要确定答题区间,再整合内容归纳概括。

[答案] ①夏菁认为山是有生命的,是寂寞的,但同时又是热情的、妩媚的(凝重而多姿),蕴藉多情;爬山这一行为表达的是追求的恒心及热诚,他追求“与自然同化”的境界。②楚戈则从山中悟出生活的真谛:山与人一样有生命,但又是超脱尘世的,他认为做人应顺从自然与性情。

3.(思维拓展)文章为什么以“山”为题?请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

[答案] ①内容上:点明文章内容和写作对象,作者是从两位诗人写“山”的诗中得出新诗发展方向的观点的,从而明确了本文的写作意图。②结构上:总领全文,“山”是行文的线索,全文均是围绕“山”来阐发的。

4.(思维拓展)文章结尾画线句中新诗的“这一条路”具体指什么?作者是怎样得

出这个结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语句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有时必须联系全文来分析。

[答案] ①朴实无华应是新诗坚持的核心:新诗应该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不故弄玄虚,将物与情融合,言之有物。②文章表面上是在叙述两个朋友的新诗,对两本新诗中的“山”进行评价,但实际上文章最终的落脚点却不是“山”,而是新诗,强调的重心是借朋友两首新诗透出的新气象来指出新诗继续发展下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路数。

第六篇:《梁实秋散文《雅舍》阅读答案》

梁实秋散文《雅舍》阅读答案

雅舍

梁实秋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梁实秋散文《雅舍》阅读答案】梁实秋散文《雅舍》阅读答案。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空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撅,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梁实秋散文《雅舍》阅读答案】文章梁实秋散文《雅舍》阅读答案出自!”这句话?(2分)

15. 文章第四段的结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分)

16. “雅舍”的简陋、不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概况说明。(4分)

文章写于抗战时期,请结合时代背景和文本,分析作者的人生态度;并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作者所持人生态度的感受。【梁实秋散文《雅舍》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先写月景,再写雨景;先写月色的幽绝、清冷,再写细雨的朦胧、弥漫,继而描写大雨如注,满室狼藉。

写出了在“雅舍”所见的美景,先扬后抑,更能表现作者苦乐自得的心境。

16. 建造简陋,地点荒凉,生活不便,陈设简朴。

17. 分别抓住声音、动作和形状特征描写。

语言简洁,描写细腻,句式灵活,善用排比句。

18. 作者态度:超脱、坚忍或者逃避、自适。

感受:略

第七篇:《《鸟 梁实秋》阅读答案》

《鸟 梁实秋》阅读答案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啄,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鸟 梁实秋》阅读答案】《鸟 梁实秋》阅读答案。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脚,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的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鸟 梁实秋》阅读答案】文章《鸟 梁实秋》阅读答案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蹐局缩缩的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的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见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4584/

推荐访问:鸟梁实秋阅读答案 雅舍梁实秋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