づ听风看月i

来源:造句 时间:2018-10-08 18:00:1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造句】

づ听风看月i(共10篇)

づ听风看月i(一):

用我愿听..我愿听...我愿听造句
模仿 :
我愿听星河绕月的歌声
我愿听白云流空的歌声
我愿听摇篮边慈母的歌声!
明天要交~一小时后验收啊!
注意~要三个我愿听~9:00验收!

我愿听清泉流石的乐曲(王维“清泉石上流”)
我愿听雨打梧桐的乐曲(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
我愿听山林中小鸟齐鸣的乐曲

づ听风看月i(二):

你一定会听见的 仿写
你总听过水声吧?当………………,当………………,当……………………,当……………………,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还有..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狂风卷起巨浪,当春风…………,当秋风…………,当寒风…………,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水声吧?当大雨倾盆而下,当小溪潺潺流过,当河川奔腾不息,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狂风卷起巨浪,当春风轻抚垂柳,当秋风卷起萧瑟,当寒风掠过街头,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づ听风看月i(三):

文言文中有关时间的词语
08暑期作业本25页一,全部,只要序号,

间: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晓:清晨.“晓驾炭车碾冰辙”(《卖炭翁》)
顷之:过一会儿.“顷之,客请与予对局”(《弈喻》)
久之:很久.“久之,目似瞑”(《狼》)
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暮:傍晚.“暮投石壕村”(《石壕吏》)
寻:不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顷刻:一会儿.“顷刻两毙”(《狼》)
未几:没多久.“未几,夫鼾声起”(《口技》)
旋:立刻,马上.“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瞬息:一眨眼.“瞬息可就”(《活板》)
俄而:一会儿.“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少顷:一会儿.“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夜阑:夜深.“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既而:不久.“既而儿醒”(《口技》)
是时:这个时候.“当是时”(《口技》)
即:立刻.“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立:立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日:天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已而:不久.“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曩:从前.“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旦旦:天天.“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
旦日:第二天.“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尔来:从那时以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素:一向,平素.“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秋:时候.“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曩:从前.《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异日:将来.《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旦旦:天天.《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日:一天天.《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旦:早晨.《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质明:天刚亮.《(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暝:天黑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当天.《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夜:半夜.《祖逖传》:“中夜闻鸡鸣.”
失时:过时.《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藉.”
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
尔来:从那时以来.《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干岁.”
尝: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既:已经.《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既望:阴历十六.《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适:刚才.《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几:将近.《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初:刚开始.《赤壁之战》:“初一交战.”
未几:没多久.《口技》:“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遽:立刻、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顷刻:一会儿.《狼》:“顷刻两毙.”
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倏尔:忽然.《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了?”
秋: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阴历每月初一.《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今者:现在.《齐桓晋文之事》:“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
夜阑:夜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薄暮:傍晚.《岳阳楼记》:“薄暮冥冥.”

一、记年
古代记年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记年.汉武帝建元以前,帝王没有年号,只能直书“某某王(公)某某年”或“××年”.例如:
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四册·《陈涉世家》)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六册·《曹刿论战》)
二是用干支记年.干,即“天干”(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为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如:
③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四册·《西湖游记二则》)
④己亥之二月也.(五册·《满井游记》)
⑤天启壬戌秋日.(四册·《核舟记》)
三是用国君的年号记年.我国古代帝王年号,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年号开始,此后多以年号记年.如:
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二册·《桃花源记》)
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三册·《记承天寺夜游》)
二、记月
古代记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用地支记月.按阴历,寅为正月,卯为二月,其余(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依次类推;二是在春夏秋冬各季前(分别)依次加上孟、仲、季等字,组成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用它们作各季中相应月份别称;三是如同现代记月,在月前加数字记月.初中文言诗文中常见的是第三种,如:
⑧胡天八月即飞雪.(四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⑨五月人倍忙.(五册·《观刈麦》)
⑩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六册·《墨池记》)
三、记日
古代记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种:
一是用干支记日.如:
紒纭矠是月丁未.(旧教材·《登泰山记》)
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如:
紒紝矠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册·《过故人庄》)
三是在一月之内,古人常用“朔”(农历每月初一)、“月出(fěi)”(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等表示日期.如:
紒紞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三册·《观潮》)
紒紟矠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旧教材·《登泰山记》
四、记时
古代记时的主要方式也有三种:
一是古人根据天色、人事把一天分为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入定.二是用地支记时,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后世(清代)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先“初”后“正”,使十二时辰变成了二十四段,正好与现代时段相对应.三是记夜.古时没有钟表计时,特在城市或寺院的钟鼓楼置铜壶滴漏,并派人负责守漏、击鼓报时(更):漏一下为一更;漏两下为二更,余类推.一夜共五更.古今时段、时辰对照,如下表:(见文末)
如:
紒纺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册·《两小儿辩日》)
紒紣矠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二册·《石壕吏》)
紒紤矠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六册·《君子于役》)
紒紥矠然杭州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四册·《西湖游记二则》)
紒紦矠夜半,客曰:“吾去矣!”(旧教材·《大铁椎传》)
纾纷矠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同例紒紟矠)
除以上所述之外,初中文言文中还有表示时间长短的词,诸如“少时”、“未几”、“俄而”之类,此不赘述:只要我们在阅读时联系语境,弄清文意,也就不难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思了. 有意愿的朋友加我的群群号66023899【づ听风看月i】

づ听风看月i(四):

我在季节深处,聆听风的声音 作文

我静静地站在季节深处,轻轻的,感受你缤纷着你的笑容,我醉倚石上,墨色飘香,雕琢一生的梦想,聆听你吹拂我心灵的声响。--题记

三月的风,用温润的眼眸,将玉兰花吹开,白白的蕊,妩媚了春暖花开的一季。

心的意境,恰似春风一缕,季节风声轻展羽翼的羞涩,撩开薄薄的寂寞。细腻而缤纷的花落,将玫瑰心语淹没。睫毛下的淬火,点亮了躁动不安的清波。满腔灼热,晃动着振翅欲飞的白鸽,那是读你倾城的幽默。

我静静地站在季节深处,轻轻的,感受你缤纷着你的笑容,我醉倚石上,墨色飘香。静静地感受诱人的芬芳与惹人的情思。

伫立在细水长流的河岸,我听到远方的呼唤很暖很暖。回眸流年清浅,那淡淡的容颜,流淌着万语千言,惊起一梦缱绻。

暖阳下,马在饮水食草,风吹过田野和树林。从一朵雨花的纤丝出发,心藏你虔诚的祈祷,带上灰烬中未曾熄灭的火种,点燃星光。一枝玫瑰在风中摇曳,泪水含在她的眼角,饱蕴深情。

风穿越石头,抵达玫瑰的根脉和骨髓。

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会欣欣向荣。

剪一段时光的锦,贴入心门,那不休的思吟,剔透晶莹。听一曲悠扬声声入耳,丝丝扣心。

曲随风来,听一支古歌,很遥远。穿越唐朝,残冬在细雨中飘落了,嫩绿的枝头上,盛开着鸟鸣般的憧憬。

沾衣欲湿杏花雨,客舍青青柳色新。桃花春*暖先开,开得方知不是花。

听雨观花何事却成愁?悄不会,春风意,你是谁?

岁月中,我守候的那扇窗,开了,你绽放的笑,点亮了一川烟草掩盖的天空。我不知道,你的微笑为何那么古老?我不知道,你的情思为何那么俊俏?

捧出掌心的温暖,聆听时光里的悸动。一枚清亮的暖,温馨明媚着挂牵。微笑凝眸,你的赤诚高挂云天。如诗的情怀,日日月月,年年岁岁……

请用你浸满泪水的双手抚摸月光上的春*。

那是飘雪的漠北,还是在落雨的江南?那是泛舟的大海,还是策马的草原?灵魂的漫步,一直都在。

回眸,那份无关风月的暖,一直都在。

一个不小心的驻足,岁月就走进了风情。一个不经意的回眸,时光便走成了背影。细雨绵绵的日子,总是不经意,润了心思,湿了眼睛……

风月,我很想随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情深意长;很想与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异彩流光,只有平淡时光;很想伴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冠冕堂皇,只有朴素容芳;很想牵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没有灯壁辉煌,只有切骨念想。

风是一池绿水,月是美味佳肴,一行行深刻的文字无法诠释月的细节。一幅幅美妙的音画也无法勾勒月的细腻。月满西楼,季风清澈。

风月,痛哭吧,不要说话。风月,微笑吧,噙着泪花。

谁说千年的相思年老色衰?在你的季节深处蕴涵了多少晶莹的期待?是不是被记住的总是精彩?

谁说风里没有温暖的情怀?用心体会,你藏在唐诗宋词里,诗心阑珊,一阕天涯声声念。掬一片思念的云天,把一束挂牵放飞。

仰望穹天,一派苍茫,我知道那是心与心的距离。

茫茫尘寰,漫漫长路,来回穿梭着匆忙的步履。舞动的灵魂,如飘云,悬挂在年轮上。岁月,催人老,清瘦的皱纹上布满了诗词歌赋。

风起,停在了唐朝,是谁,在初唐《春花江月夜》明丽纯美的境界里翩翩起舞?又是谁,轻弹着一曲《高山流水》,觅千古知音?是谁,在盛唐的田园山水里朗诵一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是谁,在半个月亮的宫殿里,与吴刚同饮一瓶桂花酒?

风啊,是你,透亮了夜的心事,也明媚了我欢喜你的一片倾心?

我的心,裹着透明的轻纱,被暖风融化。在感觉生活美好的刹那,梦走天涯。在一颗滴着露水的心灵下,长出一片片真实的奇葩。

淡墨清痕,在光阴的叶脉上穿行,如水的柔情,神游于烟川山林。

日子来来往往,不倦的回忆停泊心房,掬一捧悠悠的清风,随着季节的河流流淌、流淌……

走吧,陪我去追逐那一朵流霞。

走吧,伴我去倾听那一脆清声。

我还没有出发,心就已经到达。

河南信阳息县路口初级中学初二:岳倩

づ听风看月i(五):

有关时间的词语

日月如梭 日积月累 十载寒窗 争分夺秒 惜时如金 千金一刻 时不我待 光阴似箭 沧海桑田 时间如驹 似水流年
日月如梭 日积月累 十载寒窗 争分夺秒 惜时如金 千金一刻 时不我待 光阴似箭
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00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00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006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007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008 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009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010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01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012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01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015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017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018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019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020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021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022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023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024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025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日月如梭 日积月累 十载寒窗 争分夺秒 惜时如金 千金一刻 时不我待 光阴似箭 沧海桑田 时间如驹 似水流年
回答者: winston9512 - 副总裁 十级 4-21 21:27
00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002-02-12
00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02-02-12
0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002-02-12
004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2002-02-12
005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2002-02-12
006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2002-02-12
007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2002-02-12
008 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2002-02-12
009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2002-02-12
010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2002-02-12
01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02-02-12
012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2002-02-12
01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02-02-12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2002-02-12
015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2002-02-12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2002-02-12
017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2002-02-12
018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2002-02-12
019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2002-02-12
020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2002-02-12
021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2002-02-12
022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002-02-12
023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2002-02-12
024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002-02-12
025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2002-02-12
026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2002-02-12
027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2002-02-12
028 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2002-02-12
029 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2002-02-12
030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2002-02-12
031 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2002-02-12
032 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2002-02-12
033 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2002-02-12
034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2002-02-12
035 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2002-02-12
036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2002-02-12
037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2002-02-12
038 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2002-02-12
039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2002-02-12
040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2002-02-12
041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2002-02-12
042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2002-02-12
043 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2002-02-12
044 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2002-02-12
045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2002-02-12
046 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 2002-02-12
047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2002-02-12
048 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2002-02-12
049 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2002-02-12
050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最经典的是:少壮不努力,老来打麻将.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3.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4.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6.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7.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
8.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9.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10.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1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3.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19.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20.抓住今天,尽可能少依赖明天.
21.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22.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勉,岁月不待人.
23.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
24.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5.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26.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27.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8.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29.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30.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少年不努力,老来徒伤悲
回答者: HAPPYSHIWO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4-21 21:27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凌晨:0时到6时的一段时间.
黎明:天刚亮时.
拂晓:天快亮时.
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早晨:从天刚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上午:清晨到正午12点的一段时间.
中午:白天12点前后的一段时间
下午:从正午12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晚上:日落到深夜的一段时间
这是一些中国传统的关于时间的说法: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间: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晓:清晨.“晓驾炭车碾冰辙”(《卖炭翁》)
顷之:过一会儿.“顷之,客请与予对局”(《弈喻》)
久之:很久.“久之,目似瞑”(《狼》)
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暮:傍晚.“暮投石壕村”(《石壕吏》)
寻:不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顷刻:一会儿.“顷刻两毙”(《狼》)
未几:没多久.“未几,夫鼾声起”(《口技》)
旋:立刻,马上.“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瞬息:一眨眼.“瞬息可就”(《活板》)
俄而:一会儿.“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少顷:一会儿.“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夜阑:夜深.“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既而:不久.“既而儿醒”(《口技》)
是时:这个时候.“当是时”(《口技》)
即:立刻.“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立:立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日:天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已而:不久.“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曩:从前.“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旦旦:天天.“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
旦日:第二天.“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尔来:从那时以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素:一向,平素.“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秋:时候.“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曩:从前.《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异日:将来.《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旦旦:天天.《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日:一天天.《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旦:早晨.《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质明:天刚亮.《(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暝:天黑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当天.《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夜:半夜.《祖逖传》:“中夜闻鸡鸣.”
失时:过时.《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藉.”
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
尔来:从那时以来.《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干岁.”
尝: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既:已经.《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既望:阴历十六.《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适:刚才.《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几:将近.《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初:刚开始.《赤壁之战》:“初一交战.”
未几:没多久.《口技》:“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遽:立刻、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顷刻:一会儿.《狼》:“顷刻两毙.”
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倏尔:忽然.《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了?”
秋: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阴历每月初一.《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今者:现在.《齐桓晋文之事》:“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
夜阑:夜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薄暮:傍晚.《岳阳楼记》:“薄暮冥冥.”

一、记年
古代记年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记年.汉武帝建元以前,帝王没有年号,只能直书“某某王(公)某某年”或“××年”.例如:
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四册·《陈涉世家》)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六册·《曹刿论战》)
二是用干支记年.干,即“天干”(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为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如:
③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四册·《西湖游记二则》)
④己亥之二月也.(五册·《满井游记》)
⑤天启壬戌秋日.(四册·《核舟记》)
三是用国君的年号记年.我国古代帝王年号,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年号开始,此后多以年号记年.如:
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二册·《桃花源记》)
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三册·《记承天寺夜游》)
二、记月
古代记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用地支记月.按阴历,寅为正月,卯为二月,其余(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依次类推;二是在春夏秋冬各季前(分别)依次加上孟、仲、季等字,组成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用它们作各季中相应月份别称;三是如同现代记月,在月前加数字记月.初中文言诗文中常见的是第三种,如:
⑧胡天八月即飞雪.(四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⑨五月人倍忙.(五册·《观刈麦》)
⑩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六册·《墨池记》)
三、记日
古代记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种:
一是用干支记日.如:
紒纭矠是月丁未.(旧教材·《登泰山记》)
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如:
紒紝矠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册·《过故人庄》)
三是在一月之内,古人常用“朔”(农历每月初一)、“月出(fěi)”(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等表示日期.如:
紒紞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三册·《观潮》)
紒紟矠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旧教材·《登泰山记》
四、记时
古代记时的主要方式也有三种:
一是古人根据天色、人事把一天分为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入定.二是用地支记时,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后世(清代)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先“初”后“正”,使十二时辰变成了二十四段,正好与现代时段相对应.三是记夜.古时没有钟表计时,特在城市或寺院的钟鼓楼置铜壶滴漏,并派人负责守漏、击鼓报时(更):漏一下为一更;漏两下为二更,余类推.一夜共五更.古今时段、时辰对照,如下表:(见文末)
如:
紒纺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册·《两小儿辩日》)
紒紣矠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二册·《石壕吏》)
紒紤矠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六册·《君子于役》)
紒紥矠然杭州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四册·《西湖游记二则》)
紒紦矠夜半,客曰:“吾去矣!”(旧教材·《大铁椎传》)
纾纷矠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同例紒紟矠)
除以上所述之外,初中文言文中还有表示时间长短的词,诸如“少时”、“未几”、“俄而”之类,此不赘述:只要我们在阅读时联系语境,弄清文意,也就不难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思了.
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00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00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006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007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008 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009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010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01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012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01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015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017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018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019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020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021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022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023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024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025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026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027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づ听风看月i(六):

形容向四周寻找查看的成语 形容看的成语
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形容向四周寻找查看.(表示看的成语) 各位大虾们,快回答加赏分 1月9号前

打狗看主 佛眼相看 刮目相看 狗眼看人 看菜吃饭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看风使船 看风驶船 看风使舵 看风使帆
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 看景生情 看破红尘 看人眉睫
看人眉眼 看人下菜碟儿 看人行事 看杀卫玠 看朱成碧
冷眼静看 另眼看待 另眼看戏 另眼相看 面面相看
马上看花 青眼相看 雾里看花 下马看花 远来和尚好看经
拄笏看山 拄颊看山 走马看花
矮人观场 矮子观场 傍观冷眼 悲观厌世 傍观者清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比量齐观 炳如观火 炳若观火 从壁上观
迟徊观望 迟回观望 侈人观听 粲然可观 察言观色
察颜观色 迟疑观望 察言观行 东观续史 东观西望
达观知命 东观之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等量齐观 洞若观火
洞如观火 东望西观 大有可观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返观内视
返观内照 隔岸观火 观场矮人 观风察俗 观过知仁
观化听风 观机而动 观机而作 观今宜鉴古 观貌察色
观眉说眼 观山玩水 公听并观 观望不前 观往知来
观形察色 观衅伺隙 观隅反三 观者成堵 观者如堵
观者如垛 观者如市 观者如云 观者如织 观者云集
静观默察 借镜观形 镜里观花 燎若观火 燎如观火
冷眼旁观 明若观火 旁观者清 跑马观花 凭轼旁观
齐量等观 迁延观望 束手旁观 烧犀观火 水月观音
叹观止矣 探观止矣 听其言而观其行 叹为观止 蔚为大观
兴观群怨 袖手旁观 雄伟壮观 仰观俯察 以观后效
眼观六路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岩居川观 游目骋观
洋洋大观 作壁上观 坐观成败 坐井观天 走马观花
侏儒观戏 作如是观 坐山观虎斗 掌上观文 掌上观纹

づ听风看月i(七):

求简介古诗平仄 和押韵

关于押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的用韵叫做押韵(压韵),也叫“叶(xié)韵”,是语音学上的名词.
从《诗经》、《楚辞》到后来的诗、词、曲,包括民歌、歌词、戏曲,只要是吟咏歌唱的,没有不押韵的.韵又叫“辙”,押韵又叫“合辙”,所以人们常说“合辙押韵”.
所谓韵,大体就是汉语拼音音节中的韵母,押韵就是把同一个韵部(韵母相同)中的字,放在诗歌(包括词曲)规定的固定位置,一般都用在偶数句最后一个字末尾,这样就构成了押韵,所以又叫韵脚.
汉字大都是拼音字母拼出来的,一个字(音节)一般都有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在前,韵在后,比如“忠”字,用拼音字母表示,写成“zhōng”,还有一些字和它的韵母是相同的,如“童”(tōng)、“弓”(gōng)、“空”(kóng)等,所以它们都是同一韵部里的同韵字.凡是同韵字就可以用为韵脚押韵.(字下带点的字是入声字,下同)例如:
陆游(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āi),尚思为国戍轮台(tái).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lái).
句中的“哀”、“台”、“来”,它们的韵母都是“āi”,构成押韵.第三句按格律是不押韵的.
在汉语语音单韵母a、o、e的前面,还可以有i、u、ü这些韵头,有了韵头又可以组成若干韵母: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它们虽然韵头不同,但主要的韵母(韵腹)相同,也是同韵字.例如:
范成大(宋)《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徬桑阴学种瓜(guā)
杜牧(唐)《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chén),流水无情草自春(chūn).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rén).
“尘”、“春”、“人”,都是押韵的平声字.其中“春”(chūn)字的韵母“ūn”是“uēn”的略式.都是平水韵中“上平声”的“十一真”里的字,读起来也是押韵的.
押韵是为了声韵的和谐,构成诗词的音乐美,也便于吟咏、歌唱、记忆和传诵.
但是有时候我们诵读古诗时,觉得诗中的韵脚读起来并不押韵,感到有些别扭.应该知道这是因为语言的发展,语音有了变化的缘故,如果按过去的语音读,那是押韵的、合辙的.当然今天让现代汉语诵读,自然就觉得不押韵了.
诗歌押韵自古就有,但将它格律化是从齐梁时期讲究四声开始,逐渐形成的,到了唐代,更是达到了高峰.同韵相押(即音节中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是诗人根据当时的语音用韵,后来语音的变化越来越大,用韵也就有所不同了.
古人写近体诗是严格依照韵书用韵的,汉字的音节,都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声、韵、调.韵书就是依照音节声、韵、调的不同情况把汉字编排起来的工具书.按字韵分部编排,每一个韵部收有若干同韵的字,以便写作用韵时查阅,这样的韵书实际上就是查阅诗韵的字典.
关于韵书据文献考证,我国最早的一些韵书,因为历史的原因多已散失,并未流传下来.到了隋代,陆发言继承和总结了前代韵书的精华,编写了《切韵》一书,盛行于世.这部书共二百零六韵,因太繁细,不便于使用.唐人孙缅把《切韵》改为《唐韵》,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成了当时作诗用韵的官书,用韵的标准.到南宋时平水刘渊把同用的韵和并起来,编成一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成一百零七韵.其后又有金人王文郁(山西平水)合并为一百零六韵,被称为“平水韵”,也就是一般人说的《诗韵》,成为后世用韵的依据.康熙时代编辑的《佩文诗韵》和后来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都是根据“平水韵”整理而成的.
“平水韵”(佩文诗韵〉的韵目,共有一百零六个韵部,现分列如下:
上平声(十五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十五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上 声(二十九韵)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珍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篠(筱)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ge)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琰 二十九豏(xian)
去 声(三十韵)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置 五未 六御 七迂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入 声(十七韵)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he)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说明:
(一)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这是因为平声字多,故分为上下两卷,无其他含义.
(二)韵部表示韵母的分类(种类),把同韵母的字归在一起,找出其中一个字做为代表,就是所谓的韵部,如“一东”、“二冬”等等.
“平水韵”在金、元以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直到今天写近体诗有时还要按照“平水韵”用韵.至于某一韵部中有哪些常用字,可参考后面的附录《古诗韵常用字简表》.
诗韵有宽有窄,韵部里同韵字数量多的是宽韵,使用时有更多选择的余地,用韵方便.字数少的叫窄韵,也叫险韵,使用时没有更大的回旋的空间,不大方便,故没有坚实的基础和出人的才华,会感到有较大的困难.
我们今天写近体诗,如果通晓古韵,自然可以依照《诗韵》用韵,否则就不一定用古韵,可以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韵用韵.
目前我国诗词界的宿老、专家们,在继承“平水韵”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发表了《中华新韵》,把一百零六个韵部合并为十四个韵部,大大方便了近体诗的用韵.尽管《中华新韵》还在逐步完善中,但它已经为诗韵改革、繁荣诗词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我国诗词界的一件大事.
附: 关于《中华新韵》的韵部,现简介如下:
中华新韵(十四韵)韵目
一麻 a ia ua
二波 o e uo
三皆 ie üe
四开 ai uai
五微 ei ui(uei)
六豪 ao iao
七尤 ou iu(iou)
八寒 an ian uan üan
九文 en in un ün
十唐 ang iang uang
十一庚 eng ing(ieng) ong(ueng) iong(üeng)
十二齐 i er ü
十三支 (-i) (★)零声母
十四姑 u
这十四个韵部中的汉字,刊登在二零零四年第六期《中华诗词》上.《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见后面附录二.
近体诗在用韵上我们主张“平水韵”和《中华新韵》双轨并行,互不排斥和影响,作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同时我们大力提倡使用新韵.但应注意的是:在一首诗作中新旧韵不能混用,用新韵要注明.如用旧韵仍要求不能邻韵通押,不能出韵,否则就是混韵,这在创作时应引起重视.

关于平仄
诗词格律的第二个要素是要讲平仄,毛泽东同志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什么是平仄呢?
平仄是就汉字的声调说的,是汉语音节声调的研究.要学习平仄,首先必须知道四声,所以要先从声调说起.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这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和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是声调的主要因素.汉字读音古代就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声调,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平声自成一类,叫做“平”;上、去、入合为一类,叫做“仄”.“仄”是不平的意思,“平”、“仄”是相互对立的两大类.
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它们是:
(一)阴平声 高平调
(二)阳平声 中升调
(三)上 声 降升调
(四)去 声 高降调
古代汉语的四声和今天普通话的四声不完全相同,它高低、升降的具体形状和读法,现在已无法详细知道了,但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个中平调,上声是个升调,去声是个降调,入声是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说明了古四声的读法特点: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描述虽然是不明确、不科学的,但从中我们也可了解古四声读法的大概,那就是:平声要平读,不上扬也不下降,尾音自然延长;上声从下向上读,猛烈高亢,没有尾音;去声从上往下读,尾音哀远简短;入声发音板滞短促,出声即收,毫无尾音.
古代的平声,现在已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字,现在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字;只有去声字,现在仍为去声;入声字在某些地方方言中仍然保留着,但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
我们现在以普通话为标准来划分平仄,通过古今四声的对比就十分清楚了:
普通话四声:平声(阴平、阳平)
仄声(上声、去声)
古代的四声:平声(上平声、下平声)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代入声字都转到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去了,这就是人们说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入声字派入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这样看来,古平声字尽管现在分为阴平和阳平,但仍然是平声;上声、去声仍是仄声,这些都不必用心去记.只剩下一个入声,入声派入上声、去声中的仍然是仄声,也可不去理睬,要辨认的是入声派入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即可,而这类字数量并不太多,不难记忆.更何况《中华新韵》(十四韵)中把入派三声的入声字都整理得很清楚,已附在相关的韵部中,查用起来极为方便,入声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诗词是一种可以咏唱的文学形式,讲究平仄可以构成声调高低、升降和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优美动听的节奏感和强烈的音乐美,增强了诗词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知道了四声,平仄就好解释了.平,就是平声(上、下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平仄是诗词格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平和仄这两种声调在诗词语句中交错使用着,使声调多样化,避免了平淡和单调,因而诗词作品读起来铿锵悦耳、优美动听.
但平、仄在诗词中是如何交错使用的呢?简单地说:
第一:平仄在本句中是交互(交错、交替)使用的.
第二: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使用的.
如 杜甫(唐)《春望》首联两句: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它们的平仄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
第一句是仄起,仄仄(国破)后面跟着平平(山河),最后一个音节又是仄声(在).这就是平仄在本句中的交互使用.
第二句是平起,平平(城春)后面跟着仄仄(草木),最后一个音节又是平声(深).这也是平仄在本句中的交互使用.
但如果这两句做为一联成为对句的话,那么“国破”对“城春”,是仄仄对平平;“山河”对“草木”,却是平平对仄仄;句末的“在”对“深”又是仄对平.这就是平仄在对句中的对立使用.
不仅近体诗讲究平仄(有些古体诗,像入律的古风也讲平仄),就是词、曲也离不开平仄,所以懂得了近体诗的平仄,学习词和曲的平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节 关于对仗
(一)什么叫对仗
对仗又叫对偶、骈偶,古代的仪仗队都是两两相对的,这就是“对仗”这个词语的来源.对仗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诗词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相互映衬、对比,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对仗是指上(出句)下(对句)两句相对,构成一联,所以诗中对仗的一联也可叫“对联”(对子).
诗中的对仗,主要是字面相对,不一定句子结构也完全一致(当然结构相同更好,只是有时难于做到而已),一联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同,意思相类、相关或相反.出句、对句的字,尤其是同一字位上的字和句尾押韵的字不能重复(相同).
律诗和绝句是非常讲究对仗的.如王之涣(唐)《登鹳雀楼》的首联: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出句、对句都是五言句,字数相等.“白日”对“黄河”,是主语对主语,名词相对;“尽”对“流”,谓语对谓语,动词相对;“依山”对“入海”,状语对状语,动宾词组相对,分别修饰和形容动词“尽”和“流”的具体状态.诗句的意思是:太阳依徬着远山落下去了,黄河向大海汹涌奔流.两句的结构和词性完全相对.其平仄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仄也完全对立,这是最工整、最标准的对仗句.
对仗的基础是词的分类,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九类:
⒈名词 ⒉形容词 ⒊动词 ⒋数目词 ⒌副词 ⒍虚词 ⒎代词 ⒏方位词 ⒐颜色词.
同类的词才可以组成对仗.
但下面的几种情况要引起注意:
⒈数目词 除数量词一、二、三……万、亿等以外,如孤、半、独、双、单、群、匹等,也是数量词,它们自成一类,一般不和其它的词相对.
⒉颜色词 自成一类,不和其它的词相对.
⒊方位词 自成一类,不和别的词相对.
⒋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可以相对,组成对偶.
⒌连绵字只能和词性相同的连绵字相对,如:“鹦鹉”、“鸳鸯”等,这是名词性连绵字;“逶迤”、“磅礴”等,这是形容性连绵字;“踌躇”、“踊跃”等,这是动词性连绵字.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是不能相对的.
⒍叠字词、双声词、叠韵词,都应是各自为对.
⒎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均应各自为对.
为使对仗工整,名词还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
⒈天文类:天、日、月、星、辰、云、雾、风、雨、霞、宇、霭等.
⒉地理类:山、海、河、野、地、路、岭、江、峰、郊、嶂、洋等.
⒊时令类:时、年、昼、夜、月、分、日、秒、春、晨、秋、寒等.
⒋器用类:舟、船、盘、盏、刀、戈、灯、鼓、屏、棹、镜、杯等.
⒌服饰类:衣、冠、巾、带、盔、衫、裘、鞋、袄、袍、钗、镯等.
⒍动物类:犬、鸡、马、猿、虎、鹰、龙、狮、象、牛、兔、鼠等.
⒎植物类:草、木、桃、梨、书、竹、麦、枝、菊、松、叶、柳等.
⒏人伦类:父、子、儿、孙、友、女、叔、侄、婿、姑、舅、兄等.
⒐人事类:情、名、禄、恩、仇、惭、宠、志、利、妒、德、等.
⒑形体类:身、头、指、法、心、肝、手、爪、唇、眉、胸、足等.
⒒宫室类:房、门、窗、台、阁、坛、宫、楼、殿、亭、榭、阙等.
⒓干支类: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等.
⒔代名类:吾、我、子、熟、尔、彼、君、谁、伊、余、他、之等.
⒕方位类:东、西、南、北、前、后、左、右、边、角、内、外等.
⒖数量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千、亿、群、两等.
⒗颜色类:朱、尺、绿、红、白、黑、紫、青、蓝、灰、丹、黄等.
⒘文艺类:诗、词、歌、赋、书、画、典、章、文、句、简、笔等.
⒙专有名词类:具体的人名、地名等.
这些小类如能组成对仗则更显工稳与巧妙.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我们平常说的对联(对子),也叫楹联,律诗中对仗工整的一联,也可以用为对联.所以对联也要符合对仗的标准和要求(当然对联更有它自己的格律要求).如我们熟悉的一幅春联:
五风十雨皆为瑞,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春联出句、对句,字数相等,用字对仗工整,平仄相互对立: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词性和修辞来说,它的对仗很工整:“五风十雨”对“万紫千红”是两个形容性成语相对,也是主语相对;“五风”、“十雨”和“万紫”、“千红”,都是形容性的偏正词组,分别在句中自对,又是两句相对;“皆为”、“总是”,是副词和动词构成的偏正词组相对,也是谓语相对;“瑞”和“春”,是名词宾语相对.
从句子结构看:
五风十雨(主语)皆为(谓语)瑞(宾语),
万紫千红(主语)总是(谓语)春(宾语).
上下两句对仗十分工整、巧妙.

づ听风看月i(八):

夜阑卧听风吹雨的夜阑是什么意思?

阑的意思为残,尽,晚
这里为将近的意思
所以可理解为:夜晚将近的时候

づ听风看月i(九):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风吹雨"有哪两种意思?【づ听风看月i】

僵卧孤村不自哀,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铁马冰河入梦来.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づ听风看月i(十):

2011初二暑假园地语文答案

语文
选择题:CADBCACCBB ­
A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舟已过万重山.­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
B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1渭城朝雨邑轻尘 ­
12多少楼台烟雨中 ­
C1会挽雕弓如满月 ­
2秦时明月汉时关 ­
3共看明月应垂泪 ­
4明月何时照我还 ­
5烟笼寒水月笼沙 ­
6江清月近人 ­
7月落乌啼霜满天 ­
8举杯邀明月 ­
9明月别枝惊鹊 ­
10.(空) ­
11.(空) ­
12.(空) ­
13.(空)D1.处处闻啼鸟 ­
2.飞鸟相与还 ­
3.决眦入归鸟 ­
4.千山鸟飞绝 ­
5.月出惊山鸟 ­
6.恨别鸟惊心E1.天下谁人不识君 ­
2.不及汪伦送我情 ­
3.唯见长江天际流 ­
4.西出阳关无故人 ­
5.天涯若比邻 F1、描写东风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2、描写南风的诗句:­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3、描写西风的诗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4、描写北风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1、描写东风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 ­
2、描写南风的诗句:­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
3、描写西风的诗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
4、描写北风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G 无 ­
H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竹: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
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I无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13951/

推荐访问:看泉听风 听风看舞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