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8-11-30 08:00: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观后感】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共10篇)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一):

冰心文学馆观后感

冰心文学馆观后感
开往长乐的车依旧很颠簸.在福建别的路都很好走,惟有从福州到长乐的路很不平坦.这条路我们走过两次,一次是从机场下飞机,开往福州城里,另一次是我们专程驱车赶往长乐,去拜见我们的文学前辈——冰心.
我们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的长乐.道路颠簸曲折,似乎暗中隐喻文学之路的曲折不平.汽车终于到达长乐的“冰心文学馆”,我们从车上走下来,南方冬日和煦阳光照在脸上,混身上下暖洋洋的.我穿着一双昨天在福州街上特意买的纯白色靴子,心中怀有一片白色的圣洁.
冰心文学馆坐落在被群山环抱的一片开阔地上,大门向着太阳.孩子们的喧闹声如同幻觉一般响起,在我还没有看清他们的时候,他们已像一阵大风刮过,不见了踪迹.
走进冰心文学馆的正门,迎面便看见巴金老人的几行大字,那是巴金老人写给冰心老人的,是两位老人家的对话,但我们这些后人看到那几句话,仍觉感动.他说:“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是啊,灯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何等重要,只要灯亮着,既使夜再黑,在我们周围仍有一个明亮的世界.文学是心与心相通的一门学问,文学是爱与爱相传递的一门手艺,文学是飞越时空阻隔的声音,文学是人类永恒的心灵之约.
我走在冰心文学馆里,细细端详她的每一幅照片.从她儿时的照片看起,到她留学时期的照片,那一幅幅黑白照片保存得极为完好,那个遥远的年代凝定在方寸之间,我们看到女作家冰心的笑容、忧虑以及逐渐衰老后的各种表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东西,一件是在冰心的照片上反复出现过的白色毛线披肩,那实物陈列在玻璃柜内,依旧雪白.另一件是一直陪伴冰心女士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那只猫,它被制成标本放在馆内,它栩栩如生站立在那里,凝视着朝它走过来的每一个人.
我还在冰心的照片上看到许多我的文学前辈,有 谢冕老师、刘心武老师、张抗抗老师、铁凝老师,等等,他们都是曾经影响过、帮助过我的人,在冰心文学馆遇见“他们”,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写作对一个人来说就好比走路,不管路有多远,只要像冰心女士那样,心中有爱,就会一直走下去.孩子们的喧哗声再次响起,这一次,他们是从四面八方朝着同一个方向涌进来.我真切地看到了他们,不再是幻觉.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二):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生前曾在致冰心先生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后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在巴金先生九八华诞庆贺会上引用这句话来表达国人对巴金的爱戴、景仰之情。  这句话的含义深刻,读了之后,会给你带来什么思考呢?会让你产生哪些联想?你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一盏“灯”?  请以“有你在,灯亮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④自拟题目。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这是一个很有写头的话题。首先是所给的材料内涵很丰富。巴金先生致信冰心用这句话“有你在,灯亮着”意在说明,巴金先生对冰心的人格的赞扬,对冰心作品的肯定。当然也包含着巴金先生愿学冰心,愿将冰心当作自己心中的一盏明灯的美好愿望。舒乙先生在巴金先生九八华诞庆贺会上引用这句话意在表达国人对巴金先生的爱戴敬仰之情。因此,从材料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某个伟人作为自己心中的一盏灯。可拟题《鲁迅在,灯亮着》等。其次,这个话题给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这盏灯可以是坚定的人生信念,可以是为人处世的那份诚信,可以是人生旅途的某种精神,等等。可以拟题《长征精神,我心中的明灯》、《诚信不打折》、《有爱不寂寞》等。最后,这个话题还可从反面立意,特别是针对当前青少年缺少理想,盲目追星等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写一篇很有力度的文章。可以拟题《时代的需要》、《给当代青少年补补钙》等。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三):

谈谈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看法
有自己的个人感受,最好结合具体诗人的作品进行探讨

  亲爱的朋友:
  您好!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rl],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四):

荷叶 母亲 (冰心)阅读答案!
本文主要写了怎样的情景?请作简要的语言概括 2.本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把下面的空缺补充完整.(           ) ___仍是不适意 ___ ( ) ___________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本文主要写了怎样的情景?请作简要的语言概括
主要写了雨打红莲,荷护红莲的场景.
2.本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把下面的空缺补充完整.( 烦闷 ) ___仍是不适意 ___ ( 不宁的心绪散尽 ) ___________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五):

为什么有时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好象以前发生过的感觉?

这是Deja-vu现象
Deja-vu现象,原文为法语dé jà vu,中文翻译为“即视感”,简单而言就是“似曾相识”,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可是现代科学里解释这一现象成因的理论却远未让人满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剔除先入为主的所谓科学观,还有以下诸种解释:
1、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得到许多种结果.似曾相识的情景是大脑运算的结果之一.
2、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某个印象早已潜藏在做梦者的潜意识里,然后偶然再在梦里显现出来,也有些研究指出这种现象和另一种超越时空的潜意识有关.另一方面,有些大脑活动研究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某半边处理讯息的速度稍为快过另半边所做成的.
3、这是时空隧道的碰撞或对梦的记忆.在梦里已经看到了将要发生的场景,只是记不清梦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象那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记忆,对梦的记忆.
4、这个在医学上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当你看见一见东西或者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先把记忆存储再缓存区.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它存在历史记忆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时候你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你就觉得好像以前已经发生过了.在大脑疲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5、生死意识流动的差异.死/^^^^\生\____/死.这是人的意识流动图.人出生有了意识,到死之前这个意识一直是平坦的流动.到死了之后,人的意识会按照曲折的路线回到出生时,从而一直往复.因为死后的路线曲折,致使生时的记忆被分段的记录,只有处在接点的记忆才有可能被下一段“生”的意识绞缠,就会出现deja-vu现象.至于为什么年轻人和老人会有这一现象,也很好解释.年轻人的正常的意识形态还再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脑的记忆回述功能较强.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经常忽视这种感觉,而不是不存在.
6、物理学上称这样的现象是时光倒流,也就是在速度大于光速后时空交错,四维空间偶尔发生混乱的特殊人体感觉.当发生某个场景的时候,人的控制神经(中枢神经一部分)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送于记忆神经,这时大脑的反应还没有传达到记忆神经,所以当大脑的反应传到记忆神经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到以前发生过一样.有科学家猜测,这时控制神经和记忆神经的传输速度会大于光速.这是对相对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当然现在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证明,只是猜想阶段.
7、虽然正统派的科学者们拒绝谈论灵魂的有无,或是毫无余地地否定这一观点,但是高能物理学及一些其他的边缘物理学对这个问题的牵涉是不可否认的.首先,是探讨灵魂的构成物质.有一些异端物理学者提出灵魂的本质是一种高能粒子(物理学上有很多推测得来的证据,因为虽然人类可以依赖物理法则和规律预言它的存在,但人类的科技力量不足无法验证,包括很多种高能粒子等),本身携带巨大的能量,可以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障碍,就是说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中进行移动.这种推论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的特异性质在于它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无序性时空移动.我们头脑中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考都可以称之为信息,虽然现在还无法搞清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但却可以肯定脑电波对它有一定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或是脑内意识活动.而这种粒子平时就大量散播在我们周围的空间,当然也存在于我们的脑内.正因为它的特性,我们才可以接收到外来信息进行思考、记忆、回忆,还有遗忘.所谓遗忘就是一部分带有信息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部的意识空间.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诱发这种粒子间的吸力和斥力的,或许与我们的脑电波及其他脑内化学物质有关.但是,当我们的脑死亡后就会有大量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中的记忆区.由于尚不清楚这种粒子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也就无法解释和推算它们的游离比率.在机率很低的情况下,这种粒子在游离之后仍然保持着它在原来在人脑中的排列性状,换言之也就是保持着这个人(已经死亡)的基本人格和记忆.当它们在遇到新的结合目标(另一个人的脑)并结合之后,在这个人是新生儿(没有已经形成的记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人格的转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轮回或夺舍.但也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比如在结合后保持着潜伏状态到一定时间才突然觉醒,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突变现象.(也存在于记忆已经形成的人身上结合后觉醒,使其丧失原有人格的情况) .事实上,我们是无时无刻都会与这种粒子结合,比如我们突然冒出个怪想法,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些词句……甚至是做梦和预言等现象也都可以用这种理论解释.即视感也可以这样解释.
8、时空错乱.举个例子:你需要一个工具,但满屋子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但过了一会儿或一段时间,这个工具明明摆在平时放它的地方.用爱因斯坦的观点解释,就是这个世界有很多时空,每个时空都按照一般的规律运行着,他们是平行的,一般不会有交叉,只是有时间的先后,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时空交叉,即时空错乱,这是就会发生工具消失的情况,例如一把钳子没了,转眼它又在哪儿了,也就是谁说,钳子暂时到其他的时空转了一圈,这个时候正让你碰上,当然,这样的巧合还是很少的.人也一样,如果碰巧你存在的时空和未来的时空交叉,也就是说,你有很短暂的时间进入了未来时空,很快又回来了,假如你在未来时空用钳子修了一辆自行车,你回到现在的时空后,还要进行同样的动作(修自行车),但你的记忆里已经存储了这件事情,所以你就感觉这件事,这个景象好像在哪里经历过.这和年龄与其他经历没什么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六):

冰心的《笑》我有一些不懂之处,请高手指教.
不懂处1:为什么在文中三个场景中的人物都“抱着花儿”呢?作者是另有寓意吗?2.“这时心下光明澄净 ,如临仙境,如归故乡.” 作者为什么要说“如归故乡”呢?3.“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濯”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1 抱着花儿可能因为那时有什么节日 【 我说的可能不对】
2 作者将这里所想充分表达了思乡之情.把故乡想为仙境来形容自己的舒适感,也就是一种归乡的感觉.
3 濯 就是灌溉,浇水 意思都差不多!~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七):

文学是无价之宝,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何感受和看法?

现代文学没有发展到它应该有的水平.先秦有散文,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清有小说.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生存环境,生活方式,观念看法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在文学上没有出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现代的文学的金钱气息太重了,一些作家出于各种利益已经很大的伤害了文学的更本.一些,毫无文化积淀的低劣的作品到处泛滥.一些毫无水平的都被人们称为的"著名作家".
我国的文学界实在是太差了!日本有川瑞康成,春树.印度有泰戈尔,他们不仅发展了本国的文学还把本国的文学代到了世界.而中国有谁?!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八):

冰心是我国现代____家、___家、诗人、____作家?

冰心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九):

冰心的《樱花赞》的感受,要联系实际.

  每当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日本,“到处都有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一两棵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真是千姿百态,争芳斗艳.倘若此刻,硬是有人要比较一下,哪里的樱花最美丽,恐怕无论是谁,都将徒劳.因为要纯客观地描绘某一人、某一事、某一景、某一物,实在是难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纯客观地描绘一个什么客观存在,实在也并没有必要,因为为艺术而艺术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比如文学,写作者绝不仅仅是想告诉人们:这里有一个人,这里发生了一件事,这里有一处景,这里有个物;倒是想借助自己的目之所及,说说自己心里此刻正在想些什么,感想如何,心情如何.这就叫做“物为我用”,“借景抒情”.从这个角度看,冰心笔下的散文《樱花赞》,究其用心,她实质上并非在赞樱花,而是在借助于“赞樱花”来表达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日的感悟.
  请记住!冰心在《樱花赞》的结尾处说过这样一句话:“金泽的樱花,并不比别处的更加美丽”.然而,前文她却说:“四月十三日我在金泽萝香山所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粗心大意的读者也许会以为这样的作家竟然也会有笔误:前后自相矛盾.殊不知,这正是作家在巧抒心志,是她匠心独运的体现.
  那么,本来“并不比别处的更加美丽”的金泽的樱花,为什么会忽然间“最璀璨、最庄严”地“华光四射”起来呢?哪个读者也不会忘记在前文,作家曾告诉我们说:她“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过去“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看,上野公园看,千岛渊看------”没有这样的感觉;“在京都看,奈良看------”没有这样的感觉;在“雨里看,雾中看,月下看------”也没有这样的感觉;这一次“在东京、大阪、京都、箱根、镰仓”又看,还是没有这样的感觉.唯独这一次在金泽,而且只有在四月十三日清晨,她得到了为着送中国作家代表团上车站,日本汽车司机连罢工的时间都改了的消息之后,他才觉得,日本的樱花跟往日大不一样了.因为只有这一次在金泽,而且只有在四月十三日清晨,她才理解了日本工人的深刻思想,他们把促进中日人民的友谊看成了自己斗争的一部分.此时此地,她眼中的漫山遍野的樱花,才幻成了中日人民友谊的花的云海.真可谓:
  樱花不是无情物,
  化作友谊更有情.
  日本朋友说:“世界上没有不美的花------至于对某一种花的喜爱,却是由于各人心中的感触.”这话说得何等好啊,这不正是我们理解冰心散文《樱花赞》的一把金钥匙吗?
  (原刊1987年4月15日《学语文》报,有改动)

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的模拟场景的感受(十):

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什么和她的文章

冰心奶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56757/

推荐访问:中国现代文学馆官网 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