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的拼音

来源:汉语词典 时间:2018-12-07 08:00:0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汉语词典】

研制的拼音(共10篇)

研制的拼音(一)

汉语拼音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

  (1)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2)汉语拼音的发明是专家与广大群众广泛讨论的结果,它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体现了一个集体智慧.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经过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在北京一经成立,便立即着手进行汉语拼音方案的研究.从此时起到一九五八年方案正式公布,其间围绕方案的功用、方案制定的原则及其一些细节问题展开过一系列的讨论,经过反复论证,几易设计方案,广大语文工作者和各个有关部门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经历了一个极其认真而严肃的探索过程.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经过(一)研讨阶段.1.汉字笔画式方案的探讨.一九四九年末,长期致力于文字改革的活动家们就开始酝酿制定一个统一的拼音方案.一九五二年二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后,制定拼音方案的工作正式排上日程.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内,设立了拼音方案组,成员有韦悫、马叙伦、吴玉章、胡乔木、罗常培、黎锦熙、丁西林、陆志韦、魏建功、陈家康、吴晓铃、林汉达十二人.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马叙伦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于是会上决议制定民族形式的拼音文字方案.然而对民族形式的理解,当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一九五二年三月,拼音方案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什么是民族形式.经过争论,大多数人认为所谓民族形式,主要是指文字如何确切地表现本民族的语言.新方案应以汉语为基础,并照顾到少数民族语言.对于字母形式,多数人倾向于力求美观、容易辨认,便于从左至右书写,不受汉字束缚.具体意见有三种:黎锦熙主张就注音字母略加修改;丁西林、陈家康等主张新创一种字母;吴玉章、韦泰、林汉达等主张打破界限,不限于注音字母,可采用现行汉字和一部分外文字母.此后拼音方案组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了制定拼音字母的几个原则问题,如:在拼音字母民族化的原则下,是否就注音字母略作必要修改;拼音字母是否要音素化,这种音素化又如何实现;是否标调,标在什么地方等.同时开始了设计方案的工作.一九五二年八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马叙伦传达了毛主席关于拼音方案的新意见.十月,拼音方案组提出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汉语拼音字母表,其中声母24个,韵母37个.一九五三年初,毛主席审阅了拼音方案组拟定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他认为这套拼音字母在拼音的方法上虽然简单了,但笔画还是太繁,有些比注音字母更难写.拼音文字不必搞成复杂的方块形式,那样的体势不便于书写,尤其不便于连写.汉字就是因为笔画方向乱,所以产生了草肃.草书就是打破方块体势的.拼音文字无论如何要简单,要利用原有汉字的简单笔画和草体,笔势基本上尽量向着一个方向(一边倒),不要复杂,方案要多征求意见,必须真正做到简单容易,才能推行.①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拼音方案组开会决定分人、分组进行拼音字母方案的拟定,在十月一日以前拟出一个或更多的草案,进行筛选.在会上,委员们对于民族形式的见解仍然存在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凡是用一套字母能把汉语的特点拼写出来的,就是民族形式;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根据汉字的笔画,字母形式必须接近汉字,方可称为民族形式.会上还对方案要求音素化还是音节化进行了讨论.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吴玉章、丁西林、韦悫、林汉达及秘书处各拟出一个拼音字母方案.六月,拼音方案组召开第八次会议对五个方案进行审议,决定以吴玉章的方案为基础,深入研究.在十月召开的第九次会议上,拼音方案组基本上同意吴玉章方案的音素化三拼制原则,并提出修改意见,由吴玉章根据讨论意见对其方案作进一步修订.同时还决定再拟一个双拼方案,以便同三拼方案比较并作出最后选定.一九五四年上半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将吴玉章修订后的方案印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一九五四年七月十五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时,拼音方案组提出了五个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草案.其中四个是双拼制的,一个是三拼制的,供会议讨论.会议上决定由各委员于会后分别研究,再行开会讨论.但会后始终确定不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因为这些“方案草案”所需要的字母都在40-60个之间.在学习上使用上都很不方便.新构造出来的汉字笔画式字母,与汉字有一定的差别,群众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借助草书后,虽相应地便于横写、连写了,可是却难以做到简明易认.尤其是拼写出来的文字不能保持方块汉字的特点,也就失去了所谓“民族形式”的意义.从一九五二年初到一九五四年底,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持试制民族形式即汉字笔画式拼音文字方案的工作,一直没能取得圆满的结果.人们在实践中逐渐感到:通过采用汉字笔画拼音字母来显示民族性的作法是不甚理想的,很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1954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后,1955年2月成立拼音方案委员会,由吴玉章、胡愈之为正副主任,委员有:韦悫、丁西林、林汉达、罗常培、陆志韦、黎锦熙、王力、倪海曙、叶籁士、周有光.2.群众提出的各种拼音方案的探讨.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着手研制汉语拼音方案的同时,社会上不少热心文字改革的人也在潜心探索研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拟制出一套更完善的汉语拼音方案.到一九五五年为止,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及其前身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共收|到各界633人提交的汉语拼音方案655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从655种方案中选择了264种,编印成《各地人士寄来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汇编》两册,作为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重要参考资料.因此可以说进行拟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并非仅仅一个国家机关的研制小组,而是全国各界广大文字改革热心者都参与了方案制定工作.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号《中国语文》上发表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秘书处署名的《各地寄来拼音方案整理报告》.报告将所收集的各种方案依字母形式划分为七类:(1)来自汉字的:这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采用汉字偏旁或者笔画少的汉字:一类采用汉字基本笔画.(2)采用外文字母的:主要采用拉丁字母,大多数兼借用斯拉夫字母,也有夹杂注音字母和汉字笔画的,以及修改拉丁字母或者把汉字或注音字母变得像拉丁字母或斯拉夫字母的.(3)注音字母:其中有些是把注音字母加以草化的.(4)速记式的:用速记符号作字母.(5)方位字母:由字母的位置决定它的音值,比方AA A可以是ㄣ∣ㄢ.(6)数码式的:用阿拉伯数字代字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写作“429-321 607-317 129-324-124”.(7)图案式的:用几种基本线条构造字母.从音节结构看,又可分为四种主要方式:(1)音素化的:即以音素为单位.(2)半音素化的:仿照注音字母(三拼制).(3)双拼的:这一类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声介合母;一种是介韵合母.(4)音节字母: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这些方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各有独特的见地,对汉语拼音文字究竟应当造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摸到了各个角落,对拼音方案的最后成型,实际上是进行了全面探索和试验,做了最广泛的比较、筛选.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拼音方案组对民族形式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社会上也在就汉语拼音方案究竟采用什么字母形式,“国际化”的,还是“民族形式”的问题展开着争论,很多直接从事文字改革的工作者都加入了这一讨论.有一部分人认为:民族形式就是要根据汉字形式创造的、与汉字有一定联系的拼音字母.并指出人们在感情上更容易接受这种形式的字母,因而可望在群众中迅速推广.但是绝大部分人主张采用拉丁字母作汉语拼音字母.他们认为民族形式主要表现在语言上,文字形式是另一回事.改革文字并非改革语言,如果新的书写符号体系能更好地服务于汉语,那只会巩固民族形式,而无损于民族形式.在这方面周有光写有《什么是民族形式》的文章,他认为,广义的文字民族形式包括符号形式和语言形式两方面.语言形式是民族的主要特征乏一,它比较不容易变化,变化起来也是一点一滴地渐进的.符号形式则不同,它比较容易改变,有时可在短时间内全盘变更.民族形式的形成,往往经过一个习惯培养时期.所谓约定俗成,就是习惯的培养.经过培养,胡琴可以变为国乐,旗袍可以变为汉服,外来字母可以变为民族字母.形成以后,民族形式就进入固定时期.这时候,人们便把民族形式视为“不可移易”的东西.可是或暂或久以后,旧形式变成不合时宜,同时新的形式又培养成熟了,于是民族形式就发生改变.周有光认为永久性的民族形式是不存在的.他指出,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文字,都有或广或狭的国际流传.国际流传使原来一个民族独用的文字符号成为若干民族公用的文字符号,这样就产生了文字符号的国际形式.文字(符号)的民族形式和国际形式是相生相存、相互转化的.民族文字(符号)经过国际流传,成为国际文字(符号),国际文字(符号)适应民族语言特点,又成为民族文字(符号).现代各国的民族字母,除了少数例外,都是适应了自己语言特点的国际形式字母.几种国际形式字母中,尤其以拉丁字母最为通用.拼音字母的可贵,不在它的珍奇,而在它的实用;不在它有独特的传统形式,而在它有便于文化交流的共同形式.汉字形式不适合于现代字母的要求,任意创造又不能算是传统形式,今天世界上最通用的拉丁字母,是三千年来几十个民族逐步在实用中共同改进的国际集体创作,我们与其另起炉灶,不如采用它.当时还有一部分人主张仿照汉字中形声字的构造模式,设计一种意符(形旁)加拼音的“拼音形声字”.围绕这个问题也展开过讨论.参加讨论的大多数人认为意符(形旁)是无力为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归类标意的,特别是文字在实际应用中时常突破意符的规范,所以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量来自民间的拼音方案和社会上有关拼音文字的讨论,对汉语拼音方案的研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文改会提出的各种拼音方案.在一九五五年十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中国文改会秘书长叶籁士汇报了几年来研制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情况,同时提出六种汉语拼音方案的初稿,征求到会代表的意见.此时提出的方案已经不单是汉字笔画式方案了,而是在汉字笔画式方案之外,还有一种斯拉夫字母式方案和一种拉丁字母式方案.当时提交会议讨论的拉丁字母式方案称为《汉语拼音文字(拉丁字母式)草案初稿》,在此之前所制定的所有拼音方案,都是作为拼音文字的方案来研制的.“初稿”内容包括:(1)字母;( 2)声调;
  (3)发明拼音总的来说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汉语,统一发音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风俗都不一样,语言也多种多样.为了方便交流,统一学习汉语,考虑到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版本的汉语,发明拼音去规范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消除交流的障碍.
  发明拼音主要是为了解决启蒙教育识字部分存在无标准发音、教育过程必须口口相传的制约条件.

研制的拼音(二)

中国古代有拼音吗【研制的拼音】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用两个汉字注出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 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 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 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研制的拼音(三)

生字的发音是怎么构成的?
就是我们说的话啊!比如"人"字吧,它为什么不读"yi"?要读"ren"呢?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② 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③ 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 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研制的拼音(四)

汉语拼音的问题
日本的日字啊
ri是这样写汉语拼音的
r 是和日一个读音,i 是和衣一个读音.
那怎么发出来的日字的读音的

你的说法不完全正确.正确的说法是:
(1)i 是和衣一个读音
(2)r 是和日读音不同
先说(1)
i是元音.
i=衣,u=五,ü=迂.(=表示发音完全相同)
但是,汉语拼音方案规定:
i在成音节的时候,前面要加上y,变成yi.
u在成音节的时候,前面要加上w,变成wu.
ü在成音节的时候,前面要换成yu(有的书上说是ü去掉上面两点加y,这与我们的说法是一样的),变成yu.
加y、w是为了使音节界限清楚,五一,不加y、w是ui,这与“归”的韵母分不清了.因此要加y、w.
总之,i(衣)前面的y是外加的,不发音.大学课本上是这样解释的.
再说(2)
r是浊辅音.它的读音是[ʐ].辅音大部分不响亮(m、n、l、r是浊辅音,发音比较响亮),因此教辅音的发音一般要加上个元音.例如:b(bo)p(po)m(mo)f(fo),后面的“o”是外加的,你理解时应该是bo的声母、po的声母,而不能理解为b=bo,p=po.同理,d(de)t(te)外加了“e”,zh、ch、sh、r外加了“-i(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i”在普通话中表示三个音素:
ji qi xi中是i[i]
zi ci si中是-i[ɿ]
zhi chi shi ri中是-i[ʅ].
以上这些内容,大学学过现代汉语的人都应该知道.

研制的拼音(五)

为什么汉字的拼音是用英文组成的呢?
我其实一直都想不明白,我们中国的汉字为什么用英语字母做拼音呢?
【研制的拼音】

由于察觉到中文的普及困难(笔画,读音),清末就制定过多种方案,比如模仿日文的假名,或者用速记的符号,或者是拉丁语系(即英语的大类)作为拼音字母.这中间经过漫长的时期,但一直没有一个最为统一的定论.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通过了用拉丁字母系来作为拼音标注.要说与英文的关系,那么就是拼音和英文同属拉丁系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他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如果我国当时采用了斯拉夫字母,我们今天使用计算机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中国政府当时在字母选择上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研制的拼音(六)

在没有拼音以前,中国字是怎么拼写的
同题

汉语拼音的历史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用两个汉字注出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 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 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 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 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 “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从1920年到 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1955 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研制的拼音(七)

字母与拼音写法为什么雷同?

因为国家汉语拼音方案和英语一样采用的都是26个拉丁字母.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出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他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B]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B]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他说,“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B]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B]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B]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B]”(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请及时采纳,多谢!

研制的拼音(八)

风筝拼音加造句

风筝 fēng zhēng
春天来了,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去放风筝.
广场上空飘着五颜六色的风筝.
阳春三月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研制的拼音(九)

请教哪位专家一个字的读音:“行波测距”中的“行”是叫“hang”还是“xing”?
有这样一个装置:输电线路故障行波测距装置
电线路故障行波测距装置是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的利用故障电流行波的故障测距装置,它可以实现线路故障的精确测距,克服了阻抗测距法存在的精度受弧光电阻、线路换位不换位、长线分布电容、互感器误差等因素影响及不适用于有分支线路、串补电容以及有一部分同杆并架双回路区段线路的缺点.XC-11输电线路故障行波测距装置主要用于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准确定位,能够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
“行波”是叫hang”还是“xing”?

行波(xing)与驻波相对,表达行进中的波.

研制的拼音(十)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的音序顺序

字标准化是指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做到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简称“四定”),使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形体、读音、序列四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
一、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书写现代汉语究竟需要多少字,都是哪些字,必须作一个全面、科学的统计分析,确定其数量,研制出一份《现代汉语用字全表》.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所列6196个字基本上反映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的数量.1981年,我国公布的国家标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64713/

推荐访问:百家姓全文带拼音 汉语拼音字母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