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

来源:作文 时间:2018-12-07 08:00:0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作文】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共10篇)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一):

难忘的文化名城之旅 作文

今天,我们沂蒙晚报小记者团一起游览了我们的家乡——临沂。

我们搭乘客车首先来到了书法广场。虽然我已到过书法广场好多次,也欣赏过一些书法作品,但从来没有认真观察揣摩过。今天,我和别的小记者一道参观,感觉特别不一样。无论走在哪条路上,映入眼帘的都是石碑,或高大,或隽秀,或立,或躺,或连成片,形状各异,本身就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再加上上面雕刻的名家书法作品,更是美不胜收。这些作品,有的厚重大气,有的潇洒飘逸;有的古朴,有的轻灵;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我们停留在不同的石碑前,慢慢欣赏着,品味着,情不自禁地比划着,仿佛我正挥毫泼墨,书写丹青。我们流连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我们的下一站是羲之故居。来到故居门前,“羲之故居”几个古朴的大字吸引了我。随着人流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的是翠竹掩映的一座假山。假山上“洗砚池”三个隽秀的字跃入眼帘。一道瀑布从假山顶飞流直下,溅起朵朵水花,在山脚下汇成一股溪流,淙淙地流着,水中还有许多锦鲤,自由地游来游去,平添了几许生机。接着,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书法长廊。长廊里存留着许多着名书法家的墨宝,启功、舒同等名家的作品让我大开眼界。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晒书台、琅琊守望、道济天下、鹅池、五侯祠等景点,了解到王羲之、王献之的生平事迹及他们小时候练字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还欣赏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石刻,真是遒媚劲健,绝代所无。我们在石碑前合影留念。作为书圣的传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最后,我们又到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又一次感受到家乡临沂历史的厚重。进了大门,走过长长的走廊,进入馆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馆中间的两个长方形的大坑,有三四米深,原来是两座墓穴。每个墓穴内都有一具打开的棺材,里面还堆放着陶瓷陶罐等陪葬品。听了讲解员阿姨的讲解,我知道就是从这两口汉墓中出土了竹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接着,我们上了二层展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残缺的竹简,解说员姐姐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着。我们不但看到了竹简,还看到了许多古代用的器具和兵器。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幅金雀山九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这幅画描述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生活,艺术构思巧妙,绘画功力精湛。

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游览结束了,我却意犹未尽,好想再次游览。这次游览,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而且让我感受到临沂这座“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我为自己是临沂人,感到特别的骄傲、自豪。

山东临沂河东区临沂第九实验小学五年级:沂河东岸(刘洋)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二):

生活因什么而精彩 作文【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

夜晚因繁星而精彩;大山因树林而精彩;大树因树叶而精彩;生活因执着而精彩。
同学们是否看过韩国电影执着夫妇?这部电影写的是:因为两个人初见面的时候夫人吴妍书就表示自己是那种对另一半比较容易嫉妒的人,如果打电话对方不接的话可以打上一百通“爱的夺命连环call”的那种,没想到的是丈夫李准也特别喜欢这样的人,还希望夫人能够在他不接电话的时候真的打一百通电话。而且希望夫人不要随便跟别的男生出去,夫人也希望他不要随便和女生出去,最后两人得出了一个可爱的结论:“那我们以后就只能两个人在家里过了”正因为双方都属于对对方十分执着的人所以官方给出两人CP名词为“执着夫妇”。这部电影在韩国售票最高,所有观众都认为她们的生活最精彩。
同学们是否听说过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实验都没有找到适合做电灯灯丝的材料,有人嘲笑他说:“爱迪生先生,你已经失败了一千五百多次了。”爱迪生回答说:“不,我没有失败,我的成就是发现一千五百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电灯的灯丝。”正是爱迪生执着最后终于发明了电灯被世人赞颂!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我们只看到了她的成功;看到了她的两枚诺贝尔奖章,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她为此付出的汗水和泪水!为了自己的科学事业;为了执着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她遭受了常人难以承受地丧夫之痛;她又无时无刻不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做一个个随时都可以爆炸的“镭”元素。由于,她热爱自己的科学事业,因此,她矢志不渝,勇敢地、执着地冒着生命危险攀登着科学的高峰。对于她的成功,可以说:是她的执着成就了她的梦想。
回忆过去,有人说;生活因有花不尽的钱而精彩;还一有人说生活因至高无上的权力而精彩;还有人说生活因……
26岁的陈州是山东临沂苍山人,13岁从火车上不幸摔下失去双腿。至今,陈州已走过600多个城市。无腿歌手陈州登五岳,嵩山是陈州五岳之行的第二站,第一站为南岳衡山,陈州用7个小时征服了南岳衡山,随后陈州将继续用双手征服海拔2017米的北岳恒山、2160米的西岳华山、1545米的东岳泰山。得知这位无腿男子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登上嵩山之巅,有游客表示怀疑:“他会登上去吗?平时我们登到山顶也要花费好大的力气,何况一个没有腿的人呢?陈州说:“我登山不是为了说明我陈州多么牛,就是要告诉大家虽然我残疾了,许多事情我依然可以做到,我要告诉所有残疾的人,面对现实不要灰心、不言弃,敢于挑战自己。有的孩子,瞧不起我的孩子说:“你爸爸没有腿”,我的孩子对他们说:“我爸爸虽然没有腿,可是他能登五岳,你爸爸登了没有?我爸爸虽然没有腿,他组织了三千场演唱会,你爸爸呢?”是的,陈州是失去双腿。可是他征服了五岳,所以他的生活同样精彩!
从以上事例可以说明:生活因为执着而精彩!
同学们!请执着起来吧!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指导老师(李庆枝)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三):

临沂,我爱你 作文

清晨,一束明光和几声叽叽喳喳的鸟叫使我从美好的梦中催醒,开始在了在临沂中舒心的一天。

当你看到太阳的朝晖洒在奔流不息的滨河上,碧波粼粼的他一声声呐喊,仿佛是在与你唱和;当你走在幽雅静谧的林间小道上,让柳叶飞过肩头,仿佛自己是一个林中仙子;当你坐在荷塘边的小石凳上,朗诵着一首首具有音韵的小诗,仿佛自己是风中的荷香诗人;当你站在四季如春的巍巍蒙山之上,鸟瞰着一座座小山时,仿佛自己是一个冲天飞人……

遥望临沂发展的几十年,从脏、乱、差到齐、静、美;从无人知晓的小城到世人皆知的名城,哕哕几年,发展之快,效果之好,不免使人欣慰。坐在城市的木椅上,看柳叶春风,望潺潺滨河,听朗朗书声,令人心旷神怡。

临沂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是如诗如画的风景:有巍巍崛起的蒙山、潺潺不停的滨河、还有千变万化的沂水地下大峡谷。

蒙山是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最高海拔为1156米,有着“戴宗之亚”的美称,是山东省第二高峰,四季如春,瀑布终年不止。如若登上最高峰龟蒙顶,其风景难以言状,无比雄壮。望万里悠悠白云,似万马奔腾,又似一首幽静的音韵,回响在悠悠山间。

滨河是临沂的一个闪亮的光点,引人入胜的便是那似平又不平的“大画卷”。有人会问为何叫他“大画卷”?那难道有着千姿百态的河水的它能不是一幅“画卷”吗?站在滨河的堤坝上,习习海风吹过,朵朵浪花冲你笑,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沂水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龙岗山下,长3100米,内有溶洞约100余处,钟乳石不计其数。洞内奇石千奇百怪,高山深涧,鬼斧神工,地下暗河蜿蜒曲折,百折不回。坐在游览的小船上,看钟乳石上滴滴山水向下渗,滑入平平静静的暗流中,叮叮咚咚,好似一个音乐盛宴,使人深入陶醉,无法解脱。

临沂,乃名人故里,有孔子的弟子岑参,有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秦代名将蒙恬,有我国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刘宏,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更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王羲之,卧冰求鲤的孝悌王祥……

展望明天,怀故过去。啊!我的临沂,美好的临沂像孩子想要解脱她的稚气一样,奔向成熟。啊!雄狮的临沂,怒吼吧!我梦起的地方,我播下深情一种的故乡,啊!临沂我爱你!

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十一班六年级:李佳成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四):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以“到远方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文体特征鲜明.

“到远方去”作文及老师例文
   这是今年我们临沂一轮的题目,只是将要求做了修改,重点训练记叙文体序列.
   在下面所给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1)以“不能没有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9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议论文体(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文体特征鲜明.
   (2)阅读汪国真的诗,按要求写作.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个
   迷人的错……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以“到远方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文体特征鲜明.
  
   例文
   此为第二个题目,文笔拙劣而贻笑方家;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拜谢.
  爬山
  河东二中语文组 魏玉民
   春节,第一次带女儿回家.一下车,她就睁大好奇的双眼,手舞足蹈的喊“大山!大山!”
   是的,她是第一次看见山,她有理由兴奋.但在我的眼里,那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它普通的在任何方志里都没有留下名字,特别是当我从泰山、蒙山、云台山回来后,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山包.
   但它确实是一座“大山”,至少在我九岁那年,是这样的.
   从我记事起,我就好奇,山上有什么,山的那边是什么.终于,九岁那年,趁着父母不在家,约了几个伙伴决定去一探究竟.
   明明看见山就在眼前,却走了好长一段路,不经意间,却发现已经到了山脚.我们高声呼喊着向山冲去,根本不在乎突兀的山石和遍地的荆棘.即使是跌倒了,哪怕是磕破了皮,也嗷嗷的窜.
   不一会儿,就上气不接下气,并且双腿发酸.虽然手脚并用,互相扯拉,但也一个个累的趴在在了山腰.
   这时才留意到,石缝间长着朵朵不知名的山花.高矮不一,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平凡而又单调,但那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在波波松涛声中飘散、飘散……
   找个地方躺下,顾不得石尖刺着瘦弱的脊背,也不管硬硬的草茎挠着脖颈.就那么“吧嗒”一下横下,不用担心,那厚厚的山草就是一个天然而又温良的席梦思.当时,我一直想,席梦思也不过如此吧!虽然现在自己拥有了席梦思,但怎么也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感觉.
   静静的看着天上轻飘飘的白云,听着各种鸟儿欢快的歌声,怎么也不想起来.可山顶就在前边,于是鼓鼓劲,继续向山顶爬.可也有一个伙伴放弃了,在离山顶很近的地方,虽然他采了大把的野花,回来后他也感到遗憾.
   衣服划破了,脸上有了血痕,手指也磨掉了皮,终于拽着一个松枝,踏着一块摇摇晃晃的石头,挪到了山顶.
   一阵山风呼啸而过,几个人没有站稳,扑通坐在了地上.山顶的松树比山腰的要矮的多,但粗壮的多.松枝摇动着,猎猎作响.
   我努力的站起来,向山的那边望去,原来山的那边是----------更高的山.虽然我满身伤痕、气喘吁吁,但我毕竟站在了山顶.竟然也产生了孔子般的“小天下”之感.
   就在那年秋天,我上了小学.虽然没有上幼儿园,但在大自然这个广阔的幼儿园里,学到了比在幼儿园更多的东西.有时我想,我的女儿不可能也没有机会接触这个幼儿园了,不知道这是幸事还是憾事?
   后来因为生活的艰难,我有不止一次爬过这座山,当然包括山后的那座高山.在每个石缝,在每片荆棘丛中,仔细寻找那少的可怜的药草.没有了儿时的惬意,不再去聆听鸟鸣松涛,也不再看白云山花.
   我也不止一次在母亲面前抱怨过,但母亲总是鼓励说“你能将山移走”.我不停的追问怎么做,母亲总是沉默,于是我就不停的幻想.
   后来我走出了这片大山,我也明白了母亲的话:山不过来,我们可以过去.人生的路,本身就是爬山,一座接着一座,只有不断的追求进取,才能攀登更高的山峰,也才能观赏更美的风景.
   年后,我抱着女儿陪着妻子,轻轻松松的爬上了山顶.在凛冽的朔风中,我惊奇的发现,几株不知名的山草,在薄薄的白雪下,竟然泛着丝丝绿意.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五):

(2014•临沂)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原始的自然环境而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正式建成并开站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图1,回答问题.

(1)图1中a、b两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__.
(2)图1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B是______洋;四个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站;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仑站的______方向.
(3)为什么我国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______.
(4)科考队员在昆仑站测得多年平均气温降水数据,并绘制成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下列与之相符的是______.

(5)建筑物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结合图2推测泰山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单项选择).
A.利于防寒保暖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观测    D.防紫外线辐射.

(1)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的;
(2)根据经度位置判断,A处有 80°E穿过,是印度洋,B处有0°经线穿过,所以是大西洋,C处有180°穿过是印度洋;四个科考站只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根据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判定:泰山站和昆仑站几乎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判定泰山站位于昆仑站的正北方;
(3)我国在南极地区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是因为1、2月份南极地区为极昼,此时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相对较高,利于开展建站工作;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狂风,结合四幅图示D符合要求;
(5)建筑物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那么我们推测泰山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风、防暴雪堆堵.
故答案为:(1)a;(2)大西;长城;正北;(3)1、2月份南极地区为极昼,此时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相对较高,利于开展建站工作;(4)D;(5)B.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六):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 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
[注]①虓(xiāo ),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B.戎尝与阮籍饮  吾与点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小人之过也必文
D.以母忧去职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数百万,戎辞而不受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1:D项,坐:判处、判罪
小题2:A项中“而”都为连词,第一个表并列,第二个表转折;B项,第一个“与”为介词,表“和”的意思,第二个为动词,表“赞同”的意思;C项两个“之”都是介词,第一个相当于“的”,可不译,第二个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两个“以”都意为“因为”。
小题3:②表现了王戎临危不惧,④表现了王戎行为高洁,⑥表现是对王荣从政能力的评价,与聪明睿智无关。
小题4:王戎“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并非是因为他不拘礼法,而是死孝——无礼自持,鸡骨支床,孝入人心。所谓至孝,在于心而不在于形,心里的痛苦胜过形式的备礼。
文言文译文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王戎幼年聪明,神采飞扬。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嚇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惟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摘到后果然是苦的。
阮籍与王浑是朋友。王戎十五岁时,跟随父亲王浑在郎舍。王戎比阮籍年轻二十岁,而阮籍与他结交。阮籍每次去王浑处,一会儿就走,去看王戎,很久才出来。阮籍对王浑说:“濬冲清洁高尚,非你可比。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交谈。”等到王浑死在凉州,旧交的官吏赠送几百万钱,王戎推辞不接受,因此名声远扬。王戎曾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遗憾的样子。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一同饮酒;惟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曾后到。阮籍说:“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
钟会讨伐蜀,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王戎说:“道家有这样的话,‘做而不居功’,建立功业不难,保住功业就难了。”等到钟会失败,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有见解的言论。
召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用五十端筒中细布贿赂王戎,被司隶纠劾,由于知道但没接受,所以没有论罪,然而议论的人指责他。皇帝对朝中大臣说:“王戎的行为,难道是怀有私心贪得吗?而是不愿做异于他人的事罢了!”皇帝虽然以这样的话解释,然而被清廉的人所鄙视,王戎因此损害了名名声。
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他生性极孝,不拘于礼法,饮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当时和峤在为父亲服丧,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但哀伤没有超过王戎。皇帝对刘毅说:“和峤哀伤超过礼制,让人为他担忧。”刘毅说:“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饭,但不过是生孝。至于王戎,那是所谓的死孝,陛下该先为王戎担忧。”王戎先前有呕吐的疾病,居丧呕吐更重。皇帝派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他药物,又断了宾客。永兴二年,在郏县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七):

(2014•临沂)如图所示,小明正驱动滑板车向前滑行.他一脚站立其上,另一只脚不时用力向后蹬地,使滑板车前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他发现路旁的建筑物在往后退,这是因为他以______为参照物.

(1)小明滑滑板时,一脚站立其上,另一只脚不时用力向后蹬地,使滑板车前进,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小明以滑板车为参照物,他和路旁的树木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此时自己是静止的,树木是运动的,所以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自己(参照物).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八):

(2009•临沂)如图,A,B是公路l(l为东西走向)两旁的两个村庄,A村到公路l的距离AC=1km,B村到公路l的距离BD=2km,B村在A村的南偏东45°方向上.
(1)求出A,B两村之间的距离;
(2)为方便村民出行,计划在公路边新建一个公共汽车站P,要求该站到两村的距离相等,请用尺规在图中作出点P的位置(保留清晰的作图痕迹,并简要写明作法).

(1)设AB与CD的交点为O,根据题意可得∠A=∠B=45度,
∴△ACO和△BD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分)
∴AO=

2
,BO=2
2

∴A,B两村的距离为AB=AO+BO=
2
+2
2
=3
2
(km).(4分)

(2)作图正确,痕迹清晰.(5分)
作法:①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
1
2
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两点M,N,作直线MN;
②直线MN交l于点P,点P即为所求.(7分)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九):

(2014•临沂)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

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
B、当照相时,被照者须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本选项符合实际;
C、当用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需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才可,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临沂在线网上第一站(十):

中国近几年的自然灾害
我想知道从2008年到现在发生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就像5·12,这些有日期记录的

风调雨顺的三年——1959~1961年气象水文考 金 辉一“三年自然灾害”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习惯词组.无论过来人还是没有亲历过的人,提到1959~1961年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那场灾难,都会首先想到或说起“自然灾害”.从当年的传媒报导、党政文件到后来的各种说法,几乎无一例外地证明着和重复着这一“无可怀疑”的事实.话语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它甚至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亲身经历的烙印.虽然任何思维正常的人在当时都知道那三年不是因为自然灾害,或者主要不是因为自然灾害,但是“三年自然灾害”一旦成为习惯说法,重复几十年,便进入了人们的潜意识,以至人们会不自觉地怀疑是不是自己搞错了.“三年自然灾害”似乎已经成了历史的定论.在这里,笔者却想对这个无人怀疑的神话问上一问:那三年果真是“自然灾害”么?若问那三年有自然灾害吗?当然有的,中国地阔天长,不可能每一寸土地每年都风调雨顺.若再问自然灾害严重吗?答案大概是否定的.远的不说,单看近40多年,其间大规模的严重的洪水、乾旱、飓风、海啸、地震、霜、冻、雹、蝗灾等自然灾害,那三年能独占哪一项呢?可以说一项也没有,有的只是“三年自然灾害”这么一个笼统的习惯说法.二80年代起,中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自然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表,似乎为“三年自然灾害”这一说法提供了具体而权威的证据.请看笔者摘录的表1.表1 部分年度全国自然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及粮食总产量说明一下表1对年份的选择.除了1959~1961年这三年外,还摘录了其前和其后的各三年,即1956年~1958年、1962~1964年,同时又选了气象界和减灾界公认的三个大灾年,即长江流域大水的1954年、全国大旱的1965年和1972年.从表1看,1959~1961年全国的自然灾害确实是相当严重的,尤其是1960年和1961年,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都远远高于其他任何正常年份或是灾年.然而,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更要命的是灾害的后果——粮食减产.从1959~1961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大幅度减产.195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7000万吨,比1958年锐减15%;1960年总产量比上年再递减15□6%,只有14350万吨;1961年比1960年虽然稍有增加,也仅仅为1958年的74%.自然灾害的后果如此之严重,粮食减产的幅度如此之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本来是个灾害大国,按《中国统计年鉴(1984)》公布的数字计算,在1949~1983年间,其中31年的年均受灾面积为3273万公顷,32年的年均成灾面积为1295万公顷.也就是说,一年中全国若有1000余万公顷耕地的“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产30%以上”, 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灾年”, 而只是“正常”的.即使如此,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却在频繁的自然灾害中实现了稳步增长.如果除去1959~1961年那三年,从1949~1983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基本上是逐年递增的趋势.只有1968、1972、1977和1980 这4个年头的产量比上年稍有减少,减产的幅度高者为4%(1968年),低者为1.3%(1977年).上述各年的成灾面积,1972年为1718万公顷,1977年为1516万公顷,1980年为2232万公顷(1968年的数字缺),都高于或大大高于1959年的成灾面积,或者说灾情至少比1959年严重得多.而1980年的成灾面积,已经接近1960年的灾情.但是这些年与那三年比起来,粮食的减产则是微乎其微的.再看其他一些年份.若以1959~1961年的平均成灾面积为100,则1956年为 68,1957年为 67,1962年为 74,1963年为 89,1978年为 97,1979年为67,1981年为 83,1982年和1983年都为 72. 就灾情讲,这些年都是相当严重的,都超过了1959年的水平.但这些年的粮食总产量不仅没有比上年减少,而且都增加了.在上述9个年头中,有6年都是创造了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最好水平.通观新中国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的概况,说明在大多数年份,自然灾害及成灾面积并不能直接决定粮食收成的丰与歉.只有1959~1961年这三年是“不同寻常”的例外.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灾害并非导致三年灾难的主要因素.或者说,那三年的自然灾害不足以、也不应该使粮食减产那么多.三其实,从气象水文概率和统计学上说,三年灾难的原因不要说完全推给自然灾害,就是“三分天灾”,也不具备充份条件.这里有一份《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1895~1979)》.该表是由国内一批著名的气象水文科学家根据全国 120个水文站点历年的水文气象档案资料编制的,逐年清楚地记录下了这80年间全国及各地的旱涝态势.《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1895~1979)》将每一年度的旱涝状况统一划分为 5个等级,即 1度为涝,2度为偏涝,3度为正常或旱涝相当,4度偏旱,5度为旱. 笔者将其中一些年度的数据综合整理为表2,选择的年份与表1相同.为了使情况一目了然,表2对原表中的旱涝等级做了符号意义上的对应调整,其中:涝由1度改为-2度,偏涝由2度改为-1度,正常或旱涝相当由3度改为0度, 偏旱由4度改为1度, 旱由5度改为2度. 一般而言,-2度的涝和2度的旱,为气象水文意义上的灾害气候.表2 部分年度全国旱涝等级资料统计表表中的总指数和平均指数越趋近于0,则说明全国的旱涝大势越接近于旱涝相当或是不旱不涝的正常年景.当然这里边也包含了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以及南涝北旱等各种情况的相互抵消.但是各度站的具体数字,则使这一统计更接近于真实的准确情况.尽管人们一直在说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严重乾旱”,可是这种说法却得不到科学统计数据的支持.表2显示,1959~1961年间,中国大地风调雨顺,全国的旱涝态势相当正常.并且,其正常的程度甚至令人吃惊.1959年总指数为-9, 平均指数为-0.075,其中旱的2度站为13个,它们是长治、洛阳、郑州、信阳、德州、临沂、荷泽、苏州、宜昌、汉中、安康、万县和昌都;偏旱的1度站为25个.2度站、1度站合计38个.涝的-2度站13个.旱、涝站合计26个,为总站数的1/5强.1960年总指数为+11, 平均指数+0.092,其中旱的2度站仅8个,即大同、临汾、郑州、屯溪、邵阳、百色、汉中和铜仁;偏旱的1度站为44个.2度站、1度站合计52个,说明1960年偏旱的地区较常年为多.涝的-2度站14个.旱、涝站合计22个,不到总站数的1/5.1961年总指数为-1, 平均指数-0.008, 其中旱的2度站15个,开原、沈阳、朝阳、赤峰、南阳、信阳、济南、安庆、郧县、沅陵、喀什、康定、重庆、铜仁和贵阳;偏旱的1度站29个.2度站和1度站合计稍超出总站数的1/3.涝的-2度站12个.旱、涝站合计27个,不到总站数的1/4.不论是从总指数、平均指数看,还是从2度和1度站、2度站和-2度站所占的比例看,也不论是单独看其中一年,还是看三年平均值,1959~1961年都可以说确实是“正常年景”.它甚至比公认的风调雨顺的1957年(总指数+27,平均指数+0.208)和1958年(总指数-21,平均指数-0.175)更为接近旱涝相当或不旱不涝的正常指标——0.尤其是接连三年平均指数都没有溢出±0.1,三年总平均指数仅为+0.003,这在《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1895~1979)》上,再也找不出第二组来.我们还可以比较真正大涝大旱的年份.1954年大水成灾,总指数达-79,平均指数为-0.658,仅涝的-2度站达到41个,就超过了总站数的1/3;另外还有29个偏涝的-1度站. 而1965年和1972年则是真正的大旱年,总指数分别高达+95、+97,平均指数分别为+0.792和+0.808, 旱的2度站也都超过了总站数的1/3,分别是41个和42个;偏旱的1度站还分别为34个和35个.我们再看与1959~1961年相邻的两个三年:1956~1958年、1962~1964年. 这6年中的任何一年的总指数、平均指数,以及旱、涝站的合计数,都要比三年灾难中的任何一年要高.1962~1964年这三年被称为“三年恢复时期”,尽管这三年的气象水文条件大不如1959~1961年,并且它又是在三年灾难的巨大废墟上艰难起步的,但这三年的农业还是实现了连年增产,整个国民经济也从三年灾难时期的近乎崩溃状态得到了复苏.不论与其他任何灾年或是常年比较,1959~1961年三年灾难时期全国的气候都可以说是天公作美,甚或“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四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中说: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笔者认为,《旱涝等级资料统计表》比《受灾和成灾面积表》更能准确地说明本来意义上的自然灾害的真实情况.实际情况是,在1959~1961年间,导致“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产30%以上”的成灾面积中,起主要作用的根本不是什么自然灾害,而是左倾狂热及其指挥下的9000万人去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和“共产风”使人们无心收割庄稼、“大兵团作战”和瞎指挥的穷折腾,以及农业劳动力大量死亡和患病等等.正是这些人为因素直接和决定性地造成了三年灾难.它显然不是什么“自然灾害”.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神话该结束了.本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既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严重自然灾害,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严重瘟疫,而是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灾害却铺天盖地地笼罩了全中国.它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造成了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国情报告中曾经指出:“三年困难时期,因粮食大幅度减产,按保守估计,因营养不足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本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院国情份析研究小组,国情系列报告之一《生存与发展》)50年代末任毛泽东秘书的李锐先生说:“饿死成千万人,这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承平之世绝无仅有之事.”(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本文仅论及三年灾难的自然层面因素,至于它的非自然因素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等等,容当另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64892/

推荐访问:临沂上网第一站 临沂装饰第一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