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8-11-28 11: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共10篇)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一):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是什么类别的期刊?
刊名: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in Basic Education
主办: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周期:月刊
出版地:吉林省通化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收录状态:整刊收录
ISSN 1008-7974
CN 22-5032
邮发代号 8-72
曾用刊名: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创刊时间:1999.1.1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这是什么类别的期刊,不错么?

省级期刊,教育类的G4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二):

怎样分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以来,提到最多的就是校本教学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撰写教学反思,撰写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是教师反省思考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诸环节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或他人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审视与反思过程;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思考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恰如其分的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总结和研究;是教师积累、反省、内化、沉淀和升华的成长与进步过程.
“教学反思”的基本概念,“教学反思”活动的基本条件,“教学反思”活动形式的选择,“教学反思”的操作过车工是怎样的,请读者分享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于建国老师对此的理解与阐述.
教学反思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阶段,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时,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说:"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行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一一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可见教学反思是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之一,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提高对教师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反思活动的目的、方法、结果的分析,我们应该采取因人、因时,灵活多样的教学反思方法与手段,教学反思的意义并非一般.
..什么是"教学反思"
专家们的说法各有千秋,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湛业锋老师对"教学反思"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分析:"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湛业锋《与教师谈教学反思》)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它遵循辨证唯物主义"实践一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完成以后,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用通俗的话来讲,教学反思就是教学以后,想一想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用自己掌握的教学理论去分析一下教学中的得与失.思考一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等.如果可能或必要,再把它写下来.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三):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中的 基本情况是什么

基本情况是:
一、指导思想:
二、研修目标 :
三、研修要求:
四、具体措施:
附: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校本研修”作为一 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 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它表明:这是一个新型的结合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绝不是一种概念 上的翻新,而是理念上的一次重建.因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学期我将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融入学校教育创新,借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 真谛.
我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
1、规范生物课堂教学,优化备课组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 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 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公开课 主动向校领导提出每月上一节公开课的要求,并邀请本校及周边学校老师前来听课评课.并与领导和听课老师交流沟通,争取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收集好各项检查材料.经常反 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 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听课评课 坚持每周听不少于8节课,并认真做好听评课记录.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养成随时听课的好习惯. 参与教研活动可以让你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在教研的天地中,你能清楚的看到别人的教学风采,能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寻找不足,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求自己积极的参与教研活动,不断向别人学习、取经. 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教案 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按培训院的要求每周完成一篇切实可行教案(共12篇).
4、 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材施教.
5、教学论文 认真思考,自拟论文题目,把自己在校本研修过程的做法,收获,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思考,以论文的形式发送到自己的博客上.
6、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四):

贵州省是什么时间实施新课程标准的?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2010-07-09
  各市(州、地)教育局: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将从2010年秋季起,在全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实验.为积极稳妥地做好实验工作,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标,促进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和谐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备较高素质劳动者及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我厅组织制定了《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试行)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件:
  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
  (试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总体部署,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精神和要求,为做好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贵州省实际,学习借鉴国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行实验省(市、区)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全面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具有贵州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二)研究探索在我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普通高中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为国家进一步修订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经验.
  (三)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管理及课程建设能力,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四)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促进高中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六)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和我省实际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探索建立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录取制度.
  (七)推进全省高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发挥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为培养和造就适应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积极进取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克服畏难情绪;客观分析、积极应对课程改革实验中必然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正确处理改革目标与现实可行性之问的关系,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取得实验的经验和成果.
  (二)目标达成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普通高中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等诸多方面要达到的改革目标,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跳而就,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和完善,循序渐进地实现改革目标,完成改革任务性.
  (三)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统一的原则.全省普通高中要同时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鉴于普通高中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要在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进行分类指导和要求,因地制宜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四)政府统筹与群策群力相统一的原则.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汇报,在政府的统筹领导下,通过制度建设和广泛宣传,形成学校、社会和家长群策群力、共同参与、通力合作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为保证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专业指导、舆论宣传等方面做好准备并提供有力保障.
  (一)统一领导,加强指导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体现国家意志,实验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影响面大、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
  1、成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由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领导小组名单另文下发).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本地区实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负责实验工作在本地区的推进.
  2、组建专家指导组
  组建“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成员主要由有关高校、各级教育科研和教研机构的专家以及学校的学科教师代表组成,在省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改革买验工作的专业研究,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全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业务支持.专家指导组要切实跟踪实验工作,加强专业指导,总结实验工作经验,收集、整理、反馈信息,为各地和学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指导(专家指导组名单另又下发).
  3、其他指导举措
  (1)省、市(州、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通过样本校实验工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辐射和指导全局.
  (2)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实验工作的网络平台,收集信息,听取意见,把握进程,介绍动态,咨询答疑,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同时利用网络推介教学经验,丰富课程资源,指导课程改革工作.
  (3)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成立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统筹负责学校新课程的规划、实施、管理与评估等工作.学校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下设学科组,各学科组提出本学科课程的开设方案,报学校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实施.
  (二)经费保证,政策倾斜
  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要设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课程资源开发、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科研、监控与评价、评优示范、交流研讨、总结经验等各项工作,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商财政、人事、编制等有关部门,争取经费支持.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核定或调整普通高中学校的人员编制,按规定配齐、配足教师,达到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要求.
  (三)专题研究,区域推进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定不同阶段实验工作的重点课题,通过专题研究促进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逐步解决,推进实验工作.加强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发挥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实验工作的区域整体推进.
  (四)建设队伍,提高水平
  通过制度创新,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城镇高中与农村高中之间、示范性高中与一般高中之间的教育教学合作,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和课程资源共享制度.
  (五)监控评估,专项督导
  建立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监控与评价机制和专项督导制度,制定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案.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专项调研和阶段评估,监控课程改革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明确改进思路和措施,推动实验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督导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督导工作范围,推动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六)优化环境,正确导向
  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宣传,不断优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征求和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刘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及时反馈,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吸纳到实验工作当中;主动通报工作情况,争取社会各界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各界关心、理解和支持实验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重点工作
  (一)组织学习培训
  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要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全体高中校长和教师接受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
  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进行.
  培训工作要注重实效,做好“四个结合”,即: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念更新与课例分析相结合、专家讲座与教师示范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使受训者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按照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进行学校管理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课程改革进程的需要,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的一级培训.各市(州、地)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二级培训.各普通高中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
  (二)创新管理制度
  省制定定出台有关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贝,并在全省范围内督促和指导实施.市(州、地)及县(市、区、特区)做好对本地区普通高中学校的督促和指导工作.学校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组织实施新课程.学校在按照课程方案要求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计划,创造条件开好各类选修课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设好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加强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成立选课指导机构,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帮助和引导学生选课.选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注意防止教师和家长包办代替.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师、场地、设备等教育资源的效益,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认真研究解决学生选课给学校常规管理带来的新问题.
  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确定学生获取各类学分的办法和制度,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使学分管理体现学生学业发展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学校教研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支持新课程的咨询和指导体系,组织和引导教师研究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三)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进行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既要继承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合理内核,又要切实推进教师教学万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教育部有关新课程实验教材选用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选择确定我省使用的各学科实验教材.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之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院、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利用各方面的师资、设备和场所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以及报刊、杂志、电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样性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工厂、农村、部队、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充分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省、地、县三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资源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物质又化遗产”等社会教育资源.
  (五)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
  全面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过程结果并重的原则,建立综合性的、动态的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改革,制定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案和高中学业水平监控与测试方案,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方向,合理设置考试科目,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和省提出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确定考试范围,既要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水平,又要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新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统一组织实施.
  在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模块考核办法,建工公正有效的模块考核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既要保证获得学分的真实可信,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进一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学校评价机制,引导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管理、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经常性、制度性的自我评价.
  六、分类要求
  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学校在保证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模块,满足学生获得116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选修模块开设的比例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但所有学校至少要开30%以上的选修I模块,满足学生3年中在选修I中获得22个以上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以上学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至少要开设70%以上的选修I模块,满足学生3年中在选修I中获得28个以上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8个以上学分.在选修模块的选择上,省将提出指导性意见,供各地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参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课程设置的监控,重点帮扶条件较为薄弱的学校.所有学校都应通过实验,促进自身发展,逐年提高选修模块开设的比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相关实施意见、方案等,另行制定下发.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五):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希望知道课题研究的方法,此问题属于教育科研类.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开展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科研的正规的、高级的形式.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门既悠久又崭新的课程,经典诵读课程化研究,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广大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选择课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制订计划、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五个步骤,而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
1、选题的基础原则
实用性:根据目前的情况,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眼于未来.
新颖性: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
可行性:是否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科学性: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
2、选题的一般步骤:
(1)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2)拟写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确立,提出申请,填报项目议定书;
(4)开题论证.学校举行课题开题报告会可以请省、市专家作专项指导.
3、选题的具体方法:
(1)根据形势需要同步选题,注意切合自己的实际.
(2)随机性选择课题.
(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提出选题.
(4)分解子课题.承担子课题的研究.
4、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课题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
(2)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
(3)选题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教学实际.
(4)注意提高研究者的素质,研究策略、方法多样.
二、课题的前期论证
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三步:明确研究方向、周详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可能性的自我分析.总之,通过实践,挖掘研究方向,提炼课题雏形,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
课题的前期论证的关键要完成以下几个要素,它们分别是: 1、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在内容上要突出课题的重要性,准确性.名称要醒目,要恰如其分.
2、目的的论证.   指对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重点考虑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 3、背景论证
指的是对该课题方向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简要分析.别人已做过什么研究,还需要做什么方面的加深研究,其意义是什么?在此社会和学术背景上提出了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阐述了其研究的意义.
4、基础论证  
指的是课题承担者已有的基础的客观的估计.它一方面包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成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主要著作或成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已掌握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已形成的假设或阶段成果等.基础论证也可以说是条件分析.例如:
(1)人员结构:研究人员除两名区教研员外,其他均为第一线教师、教导主任、校长、教研组长、省级教坛新星,骨干老师、特级教师等.(2)课题成员中有承担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的已结题,有的正在研究中,有的准备结题,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
(3)成员都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的自制课件,有的可以制作网页,有的还可以查找资料、分析整理、存储相关信息,还可以自行制作录象课.
(4)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负责人及各学校校长一贯重视教科研,倡导“科研兴校”的理念,必要的经费可以保证.
(5)请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及教科所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三、内容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是研究计划.内容设计要把课题从结构上分析,其包括几个子课题,子课题又包括几个部分,就是结构的科学树.
四、步骤设计
将研究任务和目标加以分解,与时段结合起来,落实到人,制定分阶段的操作计划. 五、方法设计   1、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 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
2、着重介绍课题实验中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考察事物现象的方法.所谓“自然状态”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对观察对象、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的选择.

观察的步骤为:观察准备.明确目的、对象、制订计划,作好物质准备;进行实际观察.要选好时间、场合、位置、角度,选用多种途径;记录和整理观察材料.
应用观察法应注意:边观察边思考;善于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关系;要有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大胆质疑,要坚持不懈,不畏劳苦,要坚持长期观察、锲而不舍,要有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作风.

(2)调查法
调查研究是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者通过有计划了解教育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经验与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数据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最佳方法.精心设计的标准问卷可以从不同的研究对象那里获得具有同样形式的数据.

(3)访谈法
访谈法又叫谈话法,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
访谈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内容分为:事实调查、征询意见、了解个体内心世界.访谈要掌握技巧,访谈者要持“虚心请教”的态度,平等讨论的方式,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态,要掌握发问的艺术,采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迂回法.

(4)座谈会
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向群众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优点是与会者人多,又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印证.不足之处是易受人事关系影响,出现知而不言,言而不尽的情况.
开好座谈会要由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的同志主持,注意启发引导,事先有提纲、主题集中,与会者有准备,同时人不宜多,最好采用讨论式,兼用问答式.
(5)测验法
通过考查的方式去测定某些研究现象的方法.命题要力求标准、规
范.要消除测验对象的疑虑心理,提高测验效果,评判要公正,分析解释要准确.
(6)问卷法
调查者用文字提出需要调查的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提供书面答案的方法.其优点是费时少、调查面广、适用于不愿披露姓名的人,或不愿面对面交谈的人,方法灵活,便于统计、整理,从结果上可以看出整体趋势.
(7)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探究,它通过对已存在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

历史研究的记录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书面记录,如书籍、报纸、期刊、日记、信件、文稿、会议记录等等;二是遗迹、或遗骸. (8)实验法
真实世界中事物太复杂了,个中许多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我们的思维无法穷尽.为此,我们往往采用简约的方法,简化问题、简化事物的影响因素,利用仪器、设备等等人为的方式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以期获得科学性事实,进而研究客观事物规律.
六、成果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
集、教学案例集、讨论稿、研究报告、阶段总结、研讨课、实验观摩、
实验小结、论文、个案分析、电脑光盘等. 七、文档撰写 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能,则可以马上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做".

开题报告的内容有: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需要的资源;课题成员的分工;课题预期的成果.
2、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一方面是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用书面形式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大家通过报告知道你究竟都做了哪些工作,从而了解你的观点.                                  
3、研究记录
为什么要写研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脑子不可能记住那么多事情.所以,每次活动后,我们最好马上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事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查阅.而且,良好的记录能使我们理清思路,知道这次研究究竟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方向如何?应该如何做得更好?
4、调查记录
调查研究记录表包括:课题名称;调查目的、意义;调查内容;调
查对象;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方法与手段;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5、实验记录
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是实验方法,你应该根据你的观察和最初的资料分析做出假设,这个假设就是你对所研究的问题的一种尝试性的回答.然后,设计实验以验证你所提出的假设.那么最好每次实验都有实验记录.

五、怎样设计实施方案和计划. 确定了实验课题,规定了研究任务和实验目的后,就要设计最佳的实验方案,提出总体规划.
实验方案包括:
1、实验题目.它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力求题目与研究内容和课题任务相符,不宜太长,也不能太笼统、太概念化,一个恰当的题目可以提示课题的方向,也可以提示课题的论点;
2、问题的提出与构想.实验的假说就是实验设想是对解决问题提出的预想的答案,它是确立课题研究任务,研究目的的依据;
3、实验目的与操作.说明实验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要明确操作程序,使思路具体、明确;
4、实验的指导思想;
5、实验对象;
6、实验方法和主要措施;
7、实验统计与评价;
8、建立必要的制度;
9、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 六、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资料是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音像、方案材料的总称.在教育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是研究的主体阶段,也是研究的起点,并贯穿研究的全过程.

1、资料分类
搜集起来的杂乱无章的材料经过分类处理才能系统化.包括:研究课题需要哪些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逻辑顺序、使用顺序、出处、使用价值,哪些为纲、哪些为目等.之后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应分门别类,依次排列,并将分类和系统化了的材料科学地保管起来,以备应用.
2、搜集资料
(1)逆时性.搜集材料时首先要重视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越是近期的、现时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大.逆时性原则,就是在时间上使用倒查法,沿时间的航标获取最新的东西.
(2)选择性.搜集资料要精选精用,把材料的选择限制在课题所必须的范围内,选取必需的资料.如今年合肥市评定职称就简化了一些材料.
(3)直接性.为了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应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
而尽量避免转手资料,以求去伪存真.
(4)比较性.搜集资料要重点搜集为自己课题研究所需的观点与事实的材料,同时,也要拓宽思路,了解和掌握那些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对立的资料,这样,才能全面的比较研究、对照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搜集资料的方法
(1)通过检索性工具书,通过书目、文献、索引搜集.
(2)通过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
(3)通过文献资料与情况资料. (4)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活动原始材料.
4、材料记录要求
(1)资料索引:包括什么资料、出处、资料的基本情况等.
(2)资料内容:包括思想、观点、事实、依据以及自己的评语、意见、受到的启发、点评等.记录要便于分类、排列和查找,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具体明确.
5、材料的整理
为了便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把搜集来的材料根据研究任务和材料的不同性质,采用核对数据,挑选淘汰、汇总统计加工的办法进行整理. 6、分析材料方法
逻辑分析方法: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 七、给教师在做课题研究的建议 1、找准方向

教学课题研究怎样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应符合新课程理念.
2、讲究科学
教学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3、注重过程
诵读课题研究是通实践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落实的.是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通过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得出结论的.
4、加强合作
课题研究小组是由专家及教师队伍组成,不是某一个人能独立、封闭承担完成研究的,大量艰苦的设计、实践、验证、思辨和总结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外界的帮助.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六):

《看不见的爱》一课作者是谁?

向明康
向明康,湖南省沅陵县第三中学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怀化市学科带头人,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在当好语文老师的同时,他兼任了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阅读与鉴赏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连续四年被怀化学院中文系聘为教学法主讲教师,并被省教育厅聘请担任 2005年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学科评审专家.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多篇,主编或参编教学、教辅书籍38本;主持实施的“初中语文成功教学实验”在湖南省第三次教改教研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 2002年4月,他被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评为优秀语文教师.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七):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听王敏勤报告有感【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

8月7日我们用一整天的时间聆听了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长、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的创立者王敏勤教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讲座报告.在报告中王老师指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是:一个设想,两个支点,三个途径,四个问题和五个环节.
一个设想就是要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实行了很多年,但很多地方都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尽管从形式上似乎脱离了“应试”的外衣,但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上来看,依旧摆脱不了“分数棒”的影响.所以王老师在报告中指出要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实实在在的减轻学生的负担,逐步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复习的高效局面.
要想实现这个实现必须有两个支点,其中之一是教师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深刻的把握,之二则是培养学生有效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这两个支点则要依靠三个途径来实现:首先是“说教材”的活动,其次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再次就是“课例分析”.无论是哪个途径,我们以前其实都已经接触过,甚至是研究过,但通过王老师的具体分析,使我们对实现这一设想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当然还得考虑四个问题,分别是:目标问题、效率问题、方法问题和达标问题.也就说我们在设计前必须认真考虑这四个问题,然后依据五个环节来完成我们之前的设计.这五个环节是: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变式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这五大方略中,尤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刻把握重要,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够熟悉,那么他的教学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乱冲乱撞,所以要想综合运用这五大方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我以为最根本的问题是首先得对我们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我们要想把握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掌握学科教材的整体编排,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短时间内肯定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把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作为自己首要的业务内容,坚持每天看一点,每周、每月看一点,在阅读和了解的过程中与自己、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比对结合,使自己的了解更为细致和深入.
2、可以先对本册教材相关的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分析,把自己的分析融入所教的课时中,再拓展到其他内容,这样对整体的结构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现在的教材都是呈螺旋分布的状态,我们可以教到哪,看到哪,学到哪.
3、以学校或教研组单位定期召开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讨会,借研讨会的形式使教师更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展开研讨.
4、借助网络,在网络上积极搜索相关的资料,比如课程标准解读之类的内容,以加深对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熟悉.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八):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课程与教学》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和解释小学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掌握课程与教学的相关技能,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为从事小学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能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的基本要求编辑
⒈紧密联系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从分析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现象入手,认识小学课程与教学活动本质与教育规律.
⒉坚持教学的开放性与生成性.要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与动态,注意通过研讨交流丰富教学内容.
⒊从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实现教学价值.
⒋在学习方式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编辑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
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过程、过程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
希望能帮到你,求采纳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九):

出来工作是不是只能教语文【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

语文教育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语文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能够胜任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学习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语文教学论、形式逻辑、书法、语言学概论.
学习语文教育专业,不一定出来一定做老师,或者做老师也不一定只能教语文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十):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参考文献

[1]周振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2]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10).
[3]蔡美玉,.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29).
[4]夏永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5]张云侠,.合理分层 有的放矢——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甘肃教育,2010,(24).
[6]周一平,.初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2).
[7]周国瑞,.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成才之路,2009,(22).
[8]王荣飞,.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9).
[9]吴俊茜,.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青年文学家,2009,(17).
[10]储清育,.浅议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0).
[11]邓峰梅,.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教师,2009,(23).
[12]徐启珠,.浅谈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09,(4).
[13]陈学铁 ,胡秋珠.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校长阅刊,2005,(5).
[14]齐玉慧.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几点做法[J].山东教育,2005,(Z4).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954512/

推荐访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网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学会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