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8-12-03 08: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共10篇)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一):

如何学好化学,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规武器”,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9.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怎样学好化学~~~ 一些同学化学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同学不重视化学课本的阅读,或者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他们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全部的化学学习就靠上课听听老师讲,看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和随大家一起进实验室做做实验,老师布置了作业,这才打开课本,看看题目,不管正确与否,做了交差了事,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似乎课本只是提供作业题目的“习题集”,他们不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有准备地进行习题练习,而是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题目时,才不得已翻翻书,把课本当成解题的一种参考书.平时不读书,临时“抱拂脚”,考前课本苦苦地死记硬背一通,如此应考当然心中无数,缺乏功底,成绩自然不佳. 同学们,学习化学应切实以课本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读懂读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学学习方法. 搞好化学阅读,同样有个方法和技巧问题. 一是应当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是因为默读比朗读速度快,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理解阅读的内容.一般来说,朗读有助于背诵,而默读有助于理解.同学们所进行的化学阅读主要要求理解,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也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二是应当按一定的程序阅读.这个程序以“粗读-细读-精读”较有效.如预习时候读课文的初读,即粗浅的阅读.其目的有三:一是对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三是对新课有哪些疑难问题.自己边读、边想、边分析综合.又如课堂上老师安排学生自学,需要阅读.这种阅读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出示本节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深入阅读,要系统钻研教材,要做到细读以致精读.这种课堂阅读一般要注意做到“三要”:一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重点阅读的内容,使阅读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钻研关键词语,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手脑并用,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强化记忆及找出疑难和问题. 三、应当有选择的阅读.这一般用在复习中的阅读.复习阅读是建立在预习阅读和课堂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归纳、巩固性阅读.它不是前两种阅读的简单重复,而是带有一定分析和对比综合概括性质的更深层次的阅读,要紧扣课文中心和重点内容、结合课堂学习情况有选择的阅读.这种阅读可用在课后阅读、单元复习和总复习的阅读. 四、要写点阅读笔记,把所学重点内容系统梳理,或默写有关概括、原理和化学用语等,也可用图表形式表述,或动笔圈划评点等,对于熟悉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都是很有益的.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二):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三):

高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以板书或以电子教学,加以提问互动,再加上化学实验视频、真实化学实验、物质结构模型等来吸引学生.课堂可进行小测验等~【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四):

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设计主要有哪些具体方法?

探究实验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内容及意义
中学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强调在实践教学中要运用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中学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
具体方法可参考以下具体案例:
开放性实验探究:金属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探究
3.1引入问题
通过《碱金属元素》的学习以及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掌握了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活泼性质非常强的钠与硫酸铜溶液作用时,会得到什么产物?部分同学根据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知识,毫不犹豫地任务钠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也有部分同学会产生疑问:钠是先给水反应,还是先把铜置换出来呢?这时,通过教师引导,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点”.
3.2猜想与假设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全班同学的猜想和假设主要为两大类.一是钠先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生成产物问单质铜的红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二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3.3提出实验方案
因为探究课题的开放性强,学生各个小组提出的实验方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洗干煤油后,加入一大试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中有的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实验中有氢气产生,还添加了其他实验装备.有代表性的两类为:一是用导管将气体导入灼热的氧化铜试管中.二是在分液漏斗的顶端套一气球.
3.4实验探究,实验现象
通过分组实验,同学们主要得到了如下几种实现象.
项目
人数
猜想与假设
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9组(32人)
生成氢氧化铜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4组(16人)
生成氢氧化铜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3组(12人)
置换出铜
生成红色的氧化铜沉淀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3.5解释交流
当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之后,互相协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首先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兰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部分实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有黑色的固体物质为氧化铜.学生交流讨论后,认为,金属与水反应是剧烈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部分氢氧化铜分解产生黑色的氧化固体.那么为什么钠会先和水反应呢?对于这个问题,有2个学生在实验报告提出由于硫酸铜溶液中水分子的密度比铜离子大,此时相当于生成了水合硫酸铜,铜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因此钠先与水接触反应.
3.6教师评价
通过探究性实验,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对产生现象的原理能提出合理的结实.通过批阅学生实验报告发现,同组成员论记录一栏大部分学生未填写,说明学生合作讨论意识还比较薄弱和不善于记录学生在自我评价部分写道:“说实话,我比较喜欢实验,更喜欢从实验中发现特情况去研究,当然,做实验自己的切记要细心,实验很多东西是无法挽回,象这引起的损失是不必要的”;“只要实验操作规范,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能培养一个人的实验兴趣,找出实验方法”;“这次实验不仅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让我们自己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能提高我们的兴趣实验操作比较强,知识基础比较好,对实验很有兴趣,实验方法还要进一步提高,希望可以有更多做实验的机会”;“我认为实验中,我们体现的动手能力差,而且从实验结果看,我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周全,基础不够扎实;通过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课外知识,还让我体验到对客观事实要严谨对待”,等等.学生的自我评价表明,所有学生都表示实验兴趣浓厚,建议以后多提供机会.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基础较好,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方法评较教低.同组成员评价部分,学生打分大多是“很好或较好”,没有层次性,彼此间评价较高,跟自我评价部分相矛盾.因此,学生对相互评价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态度,评价失真.
4 结语
回首探究性实验教学所经历的历史擅变和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清醒的认识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当前化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所承载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基本过程;全面认识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结合案例从认识论的角度,解释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为学生掌握化学科学知识,检验化学理论和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依据等发面所具有的认识论功能.
展望未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将逐渐“精细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将越来越丰富,它将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将成为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块沃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条件日趋完善,相信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前景将越来越美好.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沉淀中夹杂黑色固体,并有氢气放出.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五):

中学化学教师应掌握哪些化学教学技能

1、专业知识技能
2、课堂组织与教学技能
3、实验演示技能
4、多媒体应用技能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六):

初中化学基本教学方法有哪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化学生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系统而牢固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应掌握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讲课清楚
1、概念清楚
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使用范围,概念教学至关重要.因此,①注意概念的意义;②重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③注意概念的作用;④突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结合实例加以记忆.
2、实验清楚
3、化学用语清楚
化学用语是描述、揭示各种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的优点,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重要的常用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逐步熟练地掌握这些工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应该分散难点,形象记忆,循序渐进,反复练习,书写规范,灵活应用.
4、举例清楚
教师所举例题,一要有代表性,代表某种类型,代表某种类别;二要有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方法或技巧,或纠正某种错误;三要题型新颖,富有启发性,并要有一定的梯度.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注意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做到精、中、慢.
精: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做到精讲,突破难点,脉络分明,方法灵活.
中: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基础,兼顾两头,选用适当的选择题,使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展.
慢:针对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讲解重点内容、疑难知识时的速度要放慢一些,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必要时要强调、重复.
二、听课明白
教师把课讲清楚了,学生不一定就明白了.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加强疏导和引导来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七):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

理解,基础要扎实,再添以变化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八):

中学化学教案要怎么写

我觉得根据各学校的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学思想来写吧.其实写教案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是理顺教学思路的一个过程,更关键的是吃透学科特点,重在课堂上发灵活处理,这个,过来懂得.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九):

初中化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重点?

知识点讲得要精、要透、知识掌握要扎实全面.要学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因为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所以就应该从生活中的现象里让他们了解化学,明白化学,然后抓住重点,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在课上期间你可以多做一些实验,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而且比较有趣.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不过要小心不要做太过于危险的实验.可以做CaCO3和酸的反应.还有CaO和水的反应,这两个实验相对比较安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十):

关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必然.但不和谐的色调仍然存在着,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高中化学教学更加需要新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和谐课堂生态课堂心理环境讨论交流
  近几年,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活动.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我们广大师生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几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为化学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经常参与校内外的一些化学教研活动,感触很深,虽然广大师生的观念有所改变,理念有所更新,但不是根本性的变化,不和谐的色调仍然存在,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有很大差距,更加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化学教育教学.
  现状一: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受传统授受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仍然扮演着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角色,有时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成为绝对的课堂权威和课堂学习的控制者.
  现状二:受传统授受思想的影响,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习惯了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课堂上不懂得更懒于反思和创新.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公式化,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湮灭,甚至破坏了课堂的共生性和动态平衡性.
  现状三: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常常局限于高考考试知识,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现代科技脱节十分严重.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进行闭锁式的小循环,以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来统摄生活世界,致使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缺乏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全面关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成了课堂教学被遗忘的角落,难以体现课堂教学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现状四:思考与讨论、合作与交流的这些教学环节,本可以大面积的进行与推广,由于很多学校班级规模越大、密度越高,空间越挤,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往往局限于周围的部分,只能成为简单而粗浅的交流,只是注意形式,没有达到效果的交流,造成人为的课堂交流死角现象,甚至最基本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不能到位,限制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平等交往.
  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与之相违背,不能符合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一,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需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化学教学的和谐课堂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课堂是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和共创的生命空间,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的场所.构建和谐课堂,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何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就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取长补短,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给予积极肯定或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
  教育教学离不开对传统知识和方法的继承和发扬,是把传统、时尚、创新有机结合,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方法.打造出一个有创造的、给人以启迪的、有生成有活力的和谐课堂就是在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中,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地冒出智慧的火花.比如在晶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设计如下一些思考题:①什么是晶体?②NaCl和CO2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③哪类晶体可以导电?为什么?④一般根据什么来判断晶体的类型?⑤从石墨的物性特点分析其所属晶体类型?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传统要求掌握的知识,又了解了一些前沿科技的知识或产品,既让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答问题,培养了学习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需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化学教学的生态课堂生态型课堂是指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是由教师、学生、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视学生为植物的种子,要准备好土壤、肥料,给他们充分的阳光和水分并加以充分利用,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他们的内在力量,让他们顺利发芽、开花、结果.
  (一)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首先要建立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尽可能的呵护;其次要精选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把能够真正进入学生视界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广泛地参与探究.
  (二)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结伴式的探究活动,在一个心理愉悦的自由空间里大胆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
  (三)构建学生感受成长的场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的创造者,教师应该构建促进学生成长的场域.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每个学生作答,根据学生的脸上出现了不满、失望的表情,教师此时要能根据实际情况革新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各个层次的练习中选择符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使学生更主动积极,从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959587/

推荐访问: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官网 海门教育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