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8-12-03 11:00: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共10篇)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一):

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分类可以有几种

(一)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参与—体验模式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① 理论基础:音乐美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和谐成长,陶冶心灵,确立健康的审美观.
  ③
操作程序:情感唤起——定向激趣阶段,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阶段,情感外化——创造阶段.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即感知体验理解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④
实现条件:参与—体验模式的实现条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为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以何种方式参与,如何有效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的.
  ⑤评价:第一,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注意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最终达到终生热爱音乐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参与
(歌唱、演奏乐器、律动、表演、创造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与能力.第三,参与—体验模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培养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该模式也有利于课内外结合,把音乐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家庭.第五,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很受学生的欢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审美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① 理论基础: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 “暗示教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身心协调成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③
操作程序:包括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几个步骤.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电化教育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境体验阶段,可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在总结转化阶段中,教师要作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统一,并使这些情感体验感受得以转化为理性认识.
  ④
实现条件: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 “激发者”和
“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并把音乐器材、教具、教学环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的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
  ⑤
评价:这种在情境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由感受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把认识与情感统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认识过程的情感因素,与单纯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为模式
  是以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示范—模仿教学模式,行为—辅助教学模式等.
  1.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使人类经验得以产生和传递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技能学习着重与学生行为习惯的控制与培养.学习理论是技能学习的基本的理论基础,诸如动机理论、强化和反馈原则、主动练习原则、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原则、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原则、学习迁移原则等,都是技能学习应该遵循的.
  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表演技能.
  ③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定向阶段,以教师对技能的示范为有效的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参与性练习阶段中,由教师指导,学生经过模仿、纠正、重复、改进,形成正确的技能行为反应.自主练习阶段发生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或操作要领后,学生加大练习活动量,进行自主练习.迁移阶段是对模仿的进一步深化,指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动作与操作要领之后,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或创造性的活动中,即形成了某种音乐能力.
  ④
实现条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的结果,教师对教学的控制量相对较少.
  ⑤
评价:学生执行活动量大,主体作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定向、技能示范、正误辨析、总结等教学环节上,只能起示范、指导、组织的作用.
  2.行为—辅助教学模式
  ①
理论基础:行为—辅助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技能学习中,设计和使用一些教学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多种途径理解、掌握音乐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加快技能掌握进程.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心理学和学习理论.
  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等辅助手段,对人的多种感官提供刺激,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发挥作用,使学生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感知与体验,接受正确的知识技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形成学习音乐的兴趣.
  ③
操作程序:定向——辅助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应用.定向阶段是设计选择教学媒体等辅助手段的阶段.在辅助练习阶段里,学生借助教学媒体等辅助手段进行学习.在自主性练习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大练习活动量,让学生自主练习.迁移阶段即最后阶段,是迁移应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学习阶段.
  ④
实现条件: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是必备的教学条件.教师要设计选择教学媒体等辅助手段,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学生也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⑤
评价:行为—辅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减少行为技能的学习难度,有效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运用中介物调整自己学习方法、步骤、进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认知模式
  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
  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①
理论基础:传递—接受模式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
“五段教学”,后经过苏联学者奥凯洛夫等人的改造传入我国,我国教育界又对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此模式注重教学的教育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它把教学看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②
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运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
  ③
操作程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最后检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④
实现条件:其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师直接控制着教学过程,并按照学生认识活动规律来进行教学,教师支配整个教学进度,支配学生的学习过程.
  ⑤
评价: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成为我国的基本教学模式,是由于它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它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较为迅速有效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第二,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科课程的书本知识教学,适用于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课程教学.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多年来受到各方面的批评.然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指出的那样,接受学习不一定都是机械被动的,关键是教师传授的内容是否具有潜在的语言材料,能否与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主动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
“固定”或 “类属”新知识.如果能实现上述两点,则这种模式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就无法否定.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①
理论基础: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又称引导—探究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
“五步教学法”,即情境——问题——假设——解决——验证五个步骤.
  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音乐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③
操作程序:导入——探究——归纳——运用.教师导入阶段就是要将学生从旧知引向新知,诱发学生思维,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对问题研究的兴趣的阶段.在探究阶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形成概念,理解原理概括法则,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归纳阶段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旧知与新知重新组合、归纳,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运用阶段是学生通过练习,反馈强化,进行知识迁移或巩固的阶段.
  ④
实现条件:师生处于协作的关系,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也能展开积极能动的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
  ⑤
评价:其优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和求异思维的培养.但这种模式也有局限性,它需要学生先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教与学难度较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积累.
  3.自学—指导教学模
  ①
理论基础: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又称学导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观,“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② 教学目标:以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实现以
“讲”为主向以 “导”为主的转变.
  ③
操作程序:定向——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评价、小结,教师的指导贯穿在每个环节中.定向阶段,指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揭示自学内容,出示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的阶段.在自学阶段学生要自学教学内容,在自学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讨论交流阶段中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启发指导阶段是教师解疑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里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解答,也可师生共同解疑.评价、小结阶段旨在总结提高,给予学生建设性的评价.
  ④
实现条件: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以 “学”为主,“导”为主线,也就是教师是
“指导者”、“引导者”要充分相信学生能自学,积极指导学生自学.第二,教师要设计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供必备的参考书、学习辅助工具,并有一套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⑤
评价: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地解决集体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采用这一模式,教师虽然少讲了,只起点拨、解疑的作用,但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却更高了.教师不仅要精通教材,对教学程序有周密的构思,而且在实施中应善于组织,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几点,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就难以体现.
  4.探索—创造教学模式
  ①
理论基础:探索—创造教学模式是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新要素主义理论和创造思维理论.
  ②
教学目标: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感受、创造美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③
操作程序:准备——分析探索——创造解决——迁移.在准备阶段,一般由教师设问或学生自问,提出问题把握特点.分析探索阶段是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重点、关键,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顺序.创造解决阶段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可以充分运用创造性想象,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尽可能提出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观点,并用聚合性思维加以综合集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迁移阶段是总结、运用、提高的阶段.
  ④
实现条件: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应为学生的探索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其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作为探索的主体,要有强烈的探索意识,灵活的变通方法和超前的学习感.
  ⑤
评价:首先,探索—创造教学模式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了由创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其次,该模式也能促使学生对作品的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表现手段给予主动的注意,对音乐的各要素加深认识和体会,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创作的基本手法,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再次,探索——创造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以及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二):

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作文

在我认真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后,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深刻的认识,

书中详细阐述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等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三):

英语翻译
本研究从英语音乐交互教学的角度切入,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小学音乐课双语教学为载体着重研究小学英语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音乐交互教学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坚持英语组织教学和授课,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并且不失时机的适时渗透英语学科的一些词汇,句型.这种英语音乐的交互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激发他们对英语音乐两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实现“双赢”.

手工翻译.Incorporating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from the angle of English-music interactive teaching,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English activity les...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四):

跪求一篇关于艺术论文的文章
我今年上初三,音乐论文要求如下: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将所听,所看,所想,所感以文章的形式写下来,字数在五百字以上. 希望好心的你能帮我想出来,一定要在星期一上午之前给我,求求大家了,帮忙啊

  前言:21世纪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五):

音乐教育读后感

[音乐教育读后感]《音乐教育》一个综合性音乐刊物,所涉及内容包括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史料、音乐技术、音乐评论、学术交流、答疑解惑等多方面的内容,音乐教育读后感.《音乐教育》中刊登大部分国外音乐教育理论都是在原著发表后不久就被中国音乐学家译介的,这些文章开阔了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视野,对我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刊载的学术研究文章和对某一主题所展开的讨论性文章,则对我的音乐理论与音乐研究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激发兴趣,引导参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发声练习是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开场的好坏,往往会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读后感《音乐教育读后感》.二、诱发感受、调动参与.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总之,《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我会继续将读书进行到底,活到老学到老.  〔音乐教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六):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转载)【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这说明创新意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的重任,面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应着重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着手。以此反思小学作文教学,迫使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以新的教学观念,探索作文教学新方法、新思路,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要加强。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依赖于“语文课本提供的素材”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感受”,让学生从这些“事实”中寻求新的关系,找出新答案,这有一个思维过程,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过程。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

一、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

思维定势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它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限制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的是一种“套路式”命题,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套有学上按既定的角度去思考,去作文,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必须要改变。为了引导学生作文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在作文命题上我作了多种尝试。众所周知,作文是一种精神劳动,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因此,作文命题中,我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们班的雷锋》、《我当上了班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安全记我心》、《我的美梦》、《我是克隆专家》、《给校长的建议书》等题目,来自学生“生活近区”.自然有兴趣,也乐于写。我还时时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目,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纸上。

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片断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二、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思维方式。为加强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可结合课文、范文、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我班的流动红旗》、《我与凡卡比童年》、《社会呼唤文明》、《假文盲,真可恶》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在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品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思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又如,组织学生参观连州市星子镇新赤冲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让学生现场观察反思,以“建设新型农村”为题,进行命题,然后写成文章,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阅读交流,启发思考。曾经有人向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请教写作的方法,他告诉别人:文章是靠“改”出来的,这说明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勤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使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让学生懂得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变化,农村正向小康生活迈进。

三、加强写作指导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作文的过程,既是思维能力锻炼的过程,更是精神培养的过程,因为写的是自己的生活,写的是真情实感的身边事,作文自然可以流露其心理、情感活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有一位教育家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学习者头脑中,它将知识的获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的结果,由此可见,学生要形成自己的意境和表达能力,必须经过自己内在的主体思维活动来参与。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上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有意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书报、广播电视、多媒体课件等相关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撰写文章。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足够的信心,让学生在民主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一种愉悦的心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这是现代作文教学所反映的另一种潜在的效应,即学生创新精神的自然培养。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写作思路就会有独到之处,作文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姓名:何建辉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七):

我们向阳小学结合海盐地方特色,积极开发地方音乐课程资源,传承地方文化,开展了《“儿童骚子歌”乡土艺术系列音乐特色研究》的课题研究,被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2005年省级立项课题.
为什么小学的音乐课还立项啊

立项课题研究:主要报道在该学科内经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立项的科研课题的阶段性或终端性研究成果报告.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八):

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它要求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驱动设计要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应避免抽象或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使教师和学生都围 绕如何完成一个实际任务来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如在教PowerPoint插入背景、声音一课时,把教学任务融于一张音乐贺卡 上.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贺卡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头脑中就有初步的印象,接着再分析贺卡的结构:哪些部分是艺术字,哪些部分是普通字,哪些地方是剪贴画,哪些地方是文件中的图片,哪些是文本框,哪些是自选图形,哪些地方还须再进一步地完善,电脑中的音乐、背景又该如何放到贺卡中来.通过分析,学生对本节课 的任务就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时,我们再讲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讲时以点拨为主,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 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综合能力和审美观点.
小组合作形式教学
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 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开始,合作学习受到相当的重视,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灌输式的学习方 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呢?
首先是要合理分组,就是把学生从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组,就是要选好组长.要选择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担任组长,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组长肩负着分配本小组工作,协调小组成员、指导帮助小组成员的作用.另外是要选好 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有些课,如《网络与道德》这一课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那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这一课是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的,避开了 机房.因为这一课比较适合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而小组讨论的教学如果在机房进行,比较难以控制,座位也安排不好.这样讨论的时候气氛会好一点.谈起网 络,不同层次的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学生眼里的网络世界和成人的是不相同的.这就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很多精彩的话题.在这一课中,联系实际举了一些案 例,如中学生的网友约会,少年黑客,网吧里的案件等,把这些案例解剖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去理解《全国青少年 文明网络公约》.
简而言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不是适用于每一堂课的,我们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与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否匹配,是否还有更适合的教学方式.
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上机辅导教学,其目的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主动性,激发、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分层次教学手段,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符合学生身心 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分层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所有学生更好的发挥潜能.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 的努力都能实现预订的目标,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教师应结合他们的实际设计合理的分层目标,既让优生吃得饱,又让差生吃得了.对于基础差的 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 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文字编辑与排版教学单元中,教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布置学生练习.此时,要重点指导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如 何在文章中设置出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的版式,通过设置出漂亮的版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兴趣很高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础上,充分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某一问题的关注上升为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兴趣,通过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突出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地方.如在上因特网上信 息检索这课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各自对禽流感的各种知识所产生的种种疑问,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因特网上对所产生的疑问进行检索,从而解决问题,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信息素养.
以上是我通过培训以及平时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望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总之,在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共同摸索前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九):

如何深入落实"六三"高效课堂教学要求

1、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
  教育、教师、学生、教室.
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
D、教室即成长
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4、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A、 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5、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6、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7、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A、 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是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是2,则1×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假如“?”是–1,则1×–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
  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
  G、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8、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9、高效课堂的评价:
 A、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
  C、“三看”学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D、“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E、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10、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11、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12、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 理念: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C、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6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 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E、分工: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有教师负责.
  F、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13、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第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
C、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质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
D、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14、高效课堂的管理:
A、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 导学案的编制即“备课”:主备—年级组—主备—个备—课后备;
 B、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校长要“清心”、“正气”、“洗脑”;
C、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评课;
D、立足课堂,狠抓落实:一谈二警三停;
E、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教师的观念转变,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15、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C、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16、高效课堂的“命门”:“开放”是前提,“关键”定成败,产品是课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
 A、 “开放”是前提:教师要敢于放手,学习能力来自“开放”.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穷人的孩子为什么早当家、能当家?放手就是爱,放手就是“放生”,开放就是解放;
 B、“关键”定成败:一切取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是否真正觉醒和发挥.回到教育的“原点”,探索“人”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用“展示”解决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的“兴趣中心”;
C、产品是课堂:要制定课堂标准,淡化教师的“课堂艺术”.再靠教学技艺“包打天下”绝对是一厢情愿,“茶壶里面起波澜”不解决问题,唯有重视课堂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课堂,才能保证让每一个人的每一节课都合格;
 D、模式出效益:用四个月的时间,解决模式的“硬着陆”,任何人在临帖阶段都不准许超越模式.“机动车靠左行驶”,宝马车概不例外,这就是“规”,亦为课堂“之道”;
 E、流程生能力:兖州一中教学楼前的金鱼会跳舞.掌握了模式,习惯了流程,便能产生良性循环,形成“能力”,所谓“熟能生巧”.
17、教师实现职业幸福的途径:
A、常规途径:总结—反思—实践—总结模式;
 B、“小课题”研究:拒绝假大空泛绣花枕头般的“大课题”,揪住课堂教学中的“活问题”,持之以恒地捻针尖,力行数年,必有所成;
C、教师个人俱乐部: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专业优势,鼓励教师发展个人特长.教师个人俱乐部,还应与学生社团组织实现“双边互动”.
18、高效课堂的文化追求:
A、学校应该是一部大书,一草一木都应是教育资源,都要能够发挥“教”与“育”功能.校园文化的策划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一点时空,比如利用教学楼的楼道楼梯,设计一部“中国历史走廊”.利用教室的外墙,制作一个“课间加油站”,利用每一棵树木,创意一个“历史名人园林”,利用体育场,设计一个“奥林匹克文化公园”……唯有把学生“浸泡”在优质文化里才可以实现教育的目的,如何占领学生的“视线”,是一个方向;
B、团队文化最好的解读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解读是“家人”;
C、班级文化应基于“责任”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好的班规,既能看见,又能摸着,是一部严肃的“班级宪法”.推荐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李茂编译)
19、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
D、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E、……
20、揪住“七寸”找“途径”
传统教育患的是“课堂并发症”.课改就是找到的那个“支点”.
其实课堂不仅是教学的牛鼻子,更是撬动一切问题的那个“支点”.毋庸置言,教育“百病缠身”,正因为此,我们才需要戒除一些急病乱医的鲁莽.时下课堂教学的某些观点和所谓的“见解”,大都属“盲人摸象”,因而一线教师要对某些“专家”的指点保持高度的警醒.教育首先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解决问题,就要奉行“实践的力行”,今天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需要“理念”,可悲在理念过分泛滥,却又绝少有哪位专家愿意手把手教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的.千万记住,我们不能因此自乱阵脚,要咬定“行动”,寻找“途径和方法”,要知道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21、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洋思等一类课改典型均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师之体育教师,把篮球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投篮.
师之音乐课:为“跑调”的学生纠正“调子”.
关于几个教学的比喻.
“养猪说”:饲养员不应该代替“猪”吃食,而只应该把猪养肥;
“育儿说”: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饭.
“妈妈解放”的启示: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
22、高效课堂模式先“继承”再“生成”
没有“临帖”岂会有“破帖”?先用“田字格”写字,严禁貌似有见地的批判地学,否则会画虎不成.
我们要求所有“共同体”学校用四个月时间进行高效课堂的“临帖”,这个阶段叫“继承”;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不同的课堂特色,这个特色应该讲是“同质异性”的,相同在“高效”,不同的形态上.没有批评就没有超越,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生成,“临帖”是为了“破帖”.但一开始就忙着批判,结果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批判的学往往呈现为“貌似有见地”.另外,即便是批评,我们也主张“行动批判”,而不是指手画脚瞎白话,有些批评,显然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可以理解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木秀于林,风必折之.但天降大任,总得有人亮出肩膀去“扛”起这个伟大的民族分配给我们的责任!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十):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素质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但讨论的着重点偏重于如何搞好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忽略了问题的重要方面,即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师是教育实施的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首先对音乐教师自身的素质应提出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小城镇及农村中小学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不少地区中小学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师根本没有受过正规专业培训,有些教师仅仅能勉强识谱,至于乐理知识、演唱演奏技巧等就更谈不上了.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就必须先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如何提高音乐教师素质,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一、基础能力(一)具备“教师”基本的素质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这是一个教师的立足之本.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弹琴、唱歌、跳舞、写作.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合理的职业动机和浓厚的职业兴趣,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有有浓厚的职业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力量驱使着你力求方方面的完美.其次,教师本人应有丰富的情感、良好的情绪以及乐观、开朗的心境.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960365/

推荐访问:中小学音乐课题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思考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