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

来源:工作总结 时间:2016-07-26 10:07:1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工作总结】

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一)
浅谈支部书记履职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履职能力

浅谈支部书记履职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

履职能力

【Suifeng8868】

本人从2011年初开始担任基层支部书记工作,经过对自己一年来担任支部书记的工作总结和与一些基层支部书记的沟通学习,笔者认为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影响着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支部书记在履职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如何提高自身履职能力,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支部书记履职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素质修养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是党支部一班人的“班长”。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作为一名基层支部书记,应用政治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相应提高。但现在很多支部书记感觉到自己的理论有限,无法解决实际当中的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支部书记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政治业务素质不高。政治理论素质不高表现在很多支部书记对党的理论缺少学习和了解,对党的理论一知半解,没有根本理解党的理论。政治业务素质不高表现在很多支部书记不能用党的基本理论来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用党的根本理论来解决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总之,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不够熟悉是基层

支部书记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二)党务工作能力欠缺,议中心工作和开展党务活动能力比较弱。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进行,而现实当中,很多基层单位开展的党务活动存在党政不分、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支部成员履职不到位、违反组织原则搞“一言堂”、议中心工作能力弱等问题。这和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欠缺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是对党务工作程序掌握不够,对党务工作程序一知半解,不按程序处理党务工作,形成了支部书记的决定就是支部的决定等现象;二是基层各项工作党务和行政不分家,影响了支部其它成员行使参与党务工作的权利,造成支部其他成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三是漠视组织原则,不按规定议事决策,缺乏民主意识,民主集中制不落实。四是政务知识欠缺,影响支部抓中心工作,议大事能力。

(三)组织协调能力弱,使党支部缺乏凝聚力。组织协调能力是党支部书记应具备的业务素质。而一些支部书记存在:缺乏全局意识,不注重支部班子建设,工作思路不清,不能运筹帷幄;不以身作则,个人威望不高,没有号召力;不注重团结同志,不善于沟通交流,偏听偏信,对遇到的矛盾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导致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力;不重视民主生活会,不善于倾听和采纳群众好的意见和建议;工作不深不细,对重大工作研究不认真、计划不周密,抓落实不严格。

(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对各项工作的发展缺乏远见。如今,基层很多支部书记的工作都只停留在保证本支部思想政治和安全稳定等一般工作上,不能把支部的建设工作建立在以抓中心工作为重点上,支部的工作不能对所在单位的发展起到引航的作用,得过且过,应付了事,这样不但影响了所在单位的整体发展,还降低了党支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让党支部在群众的心目中成了只会组织各种政治活动,不能带领党员干部为所在单位中心工作做出应有贡献的现象。

二、如何提高履职能力

(一)增加支部书记的责任心。责任感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是干好一切的关键,党支部书记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责任人,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要爱岗敬业,对工作充满热情和献身精神,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不断开创所在单位工作的新局面。要率先垂范,党支部书记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党员干部的榜样。

(二)加强政治素质教育。现在,大部分的支部书记,都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加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党的理论也在发展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支部书记们也要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再者,大部分的基层支部书记,平日接触新思想的【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

机会本来就少,再不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就无法提高政治素质。

(三)提高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是党支部在单位工作中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较高的党务工作水平是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作为支部书记,必须对党的工作条例、政策烂熟于心,能够熟练运用组织程序和方法。在处理单位的各项事务中,要时刻弄清党、政工作的区别、重大问题与一般事务的区别,明确事务类型,分清轻重缓急,扭住单位的基础性工作不放松,抓住单位全面建设的薄弱环节,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不断促进所在单位的全面发展。

(四)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主要指党支部书记善于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党支部的各项决策落实到基层的能力。要使党支部真正成为风气正、干劲足、勤政廉洁、作风扎实、团结协作、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核心,团结是第一位的。特别在维护班子团结问题上,一要做到及时化解矛盾。班子成员的经历不同、知识结构各异,个人素质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中难免出现分歧和矛盾。党支部书记要重视并及时化解矛盾,恰当地处理好党政职务领导、正副书记、书记与委员以及委员之间的关系,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二要做到经常通气交流。支部书记要严禁遇事强行拍板的家长作

【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

风,及时与其他支部成员相互通气,事先下好“毛毛雨”,使大家对支部要讨论的重大问题会前有准备,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决策的作用。三要做到稳定成员思想。作为党支部书记,应在调动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多找班子成员谈心,关注班子成员的家庭困难等实际问题,尽力帮助协调,为其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稳定班子成员的思想。

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二)
浅议人大代表履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人大代表履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铁山区人大 高德斌 李霞 阮建国

【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与行使国家权力,包括参与对本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重大事项的决定,参与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参与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参与对人民群众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保护等。无论在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还是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都要执行法律规定的代表职务。这些代表职务是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得以行使权力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各级人大及常委会的权力行使都要通过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来实现。各级人大代表,直接肩负着选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人大代表更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投身科学发展建设大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担负的工作限制,他们参与代表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一些代表履行职务的情况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

较大的差距,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方面做得不够好,不仅影响了 - 1 -

人大机关的权威性和人大代表的代表性,而且导致了国家权力机关职能的弱化,这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

一、人大代表履职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客观效果与代表法定的职责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

(一)履职意识不强。有少数代表未当代表前,抢着当代表,但当上代表后,又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代表觉得自己是经选名差额选举选出来的,当上代表不容易,感到很光荣,具有光荣感,但缺乏使命感,忘却了其肩负责任,人民的期望——即代表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因此,把参加人代会和代表活动看作是“例行公事”,而不是责任,不注意联系选民,不及时反映民意,认为“人微言轻”,决策大事是领导干部的事,不敢对本区域重大事项的决策提出意见;只顾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参政议政缺乏政治热情,成了“荣誉代表”;一年到头就是开开会、举举手、投投票,成了“会议代表”、“举手代表”;一届到头没在审议讨论会上发过言、没有向大会提交过一份较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甘当“哑巴代表”、“无为代表”;有的一年四季没有走访联系过选民,从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反映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也没有参加过代表小组活动或视察、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成了“挂名代表”。

(二)素质较差,履职能力不足。近年来,各级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虽有所提高,但从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要求看,仍有不少代表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对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不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不强。加之,任职后学习培训不够,因而,履行职责的“底气”不足,开会讨论问题时东扯西拉,说不到点子上,抓不到要害处,- 2 -【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

有的怕讲错话,干脆不开口,一届人代会上不发言的并非个别现象;有的也想尽些代表义务,但不知如何履行职务。有的代表思想上有顾虑,不敢大胆行使职权,审议发言只说好话、中听话,反面意见基本不提,或者审议发言时左顾右盼、人云亦云,议政随声附和,缺乏独到见解和理性分析。也有少数素质较高的代表不注意加强后续的自身学习和世界观改造,甚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全局观念差,议政能力弱。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对为民办实事是很热心的,但由于工作、生产、生活范围的局限,往往把代表的职责理解为就是这一层面的工作。对各级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对事关本区域的重大问题知之不多,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了解不深,不知道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参与行使权力应该怀全局、抓重点、议大事,他们的会议发言和建议、批评、意见,往往表现为本单位、本系统、本村(社区)的具体的、细微的利益上,甚至带有个人的“私事”色彩和情绪。

(四)参政能力差,主动作为不够。有的人大代表参加人代会是“奉命行事”,对参加会议“不感兴趣”;有的人大代表对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检查、调研等活动,是被动应付;有的人大代表讨论发言是人云亦云,看着“领导代表”脸色而附和;会议表决是环顾左右而行事,没有主见。平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不够主动,更谈不上个人持证视察了。

(五)代表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布局分散,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平台,导致代表活动组织难,选民联系代表难,选民监督代表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二、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如何进一步强化各级人 - 3 -

大代表的履职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代表履职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代表作用,笔者就铁山区狠抓代表的考核与管理,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大舆论导向力度,树立代表良好形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都作了明确规定,对人大代表的职责、民主权利、应尽义务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人大机关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依托各种新闻媒体向公众广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人大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为民办实事、接受选民监督的先进事迹;宣传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努力改进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典型事例,以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对于提高人大法律地位,提高人大代表历史使命感,增强他们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既有光荣感,更有使命感。

(二)注重代表素质,提高履职能力

新时期,基层人大代表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必须要有较高的政策、法律、法规水平,较强的驾驭市场能力,要有科技致富之才,体察群众疾苦之心,廉洁奉公之德,扶正祛邪之威。

第一,严把入口关,优化代表结构,确保当选代表质量。实践表明,代表素质的高低,与代表履职能力息息相关。因此,要从选任代表一开始就要把好关口,严格审核,确保选出觉悟高、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双高双强”代表,坚决将“带病代表”拒之门外。一是严把政治关,优化代表职业结构。在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时,注意推荐那些忠于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路线- 4 -

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人,真正让那些政治素质过硬、立场坚定、觉悟高的人成为人大代表。并且,增加工农生产战线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的比例。二是严把能力关,优化代表知识结构。要注意推荐那些在本行业、本单位兢兢业业、创新工作、起模范带头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能积极代表和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的人,注重推荐那些具有较强履行代表职务责任感和议政能力的人,并且增加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专业人才在代表中的比例。三是严把健康关,优化代表年龄结构。要将身体健康情况列入对代表候选人的审核标准,严格把握代表候选人年龄结构比例,同时注意吸收那些素质高、能力强、为地方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干部、老同志进入代表队伍,发挥他们的余热。代表队伍中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要吸收热爱人大工作、年富力强的年轻同志,保留一定比例素质较高、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上届代表,使代表队伍形成梯次,保持人大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二,要加强代表培训,提高代表素质。增强代表意识、明确代表权利义务、熟悉履职程序、提高履职能力及进一步树立代表的全局意识,增强代表撰写议案、讨论议案的水平和能力等,应是代表学习培训的重点内容。对于代表学习培训内容,还应当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不同的对象来确定。一是高度重视新任代表的培训,为新代表上好第一堂课。包括人大制度基本知识、人大代表履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起草议案和建议意见等内容的学习培训;使新任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对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有更为全面的把握,为今后更好的履行职务、发挥代表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好会前培训。在每次人代会召开之前,要安排一定 - 5 -

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三)
个人履职尽责剖析材料

个人履职尽责剖析材料

根据单位对我们职员分析评议要求,遵照实事求是地从内心深处认真自我剖析的标准,本着“只讲缺点不讲优点”“只讲主观不讲客观”的原则,我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上级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为警示自己,修正错误,鉴知未来,以利工作,按照要求,本着无愧于组织,无愧于群众的态度,就本人在各方面存在问题自我剖析如下: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在思想作风上: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

识不足,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学习理解不深刻,理想信念相对淡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本部员工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不够,未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社会上存在的“共产主义渺茫论”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资产阶段腐朽思想批判不够,抵制不力。

2. 在工作作风上:业务知识不足,工作方法跟不上时代要求。一是

仍然满足于上传下达的陈旧工作方法和思路,二是组织能力和管

理能力欠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时缺乏与人沟通,使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主动,导致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三是工作协调能力有待改善,对一些牵涉到其他部门的工作未能主动协调办理。四是工作的艺术性不够,做员工思想。作时的切入点有时把握不准,有时批评人时的方法过于简单,效果不明显,有时处理事情不够冷静,显得不够成熟。

3. 在纪律上:对工作纪律抓落实不够。执行制度有时不够严格,由

于碍于情面乐于做和事佬,有时对本部职工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大胆地进行批评,对各种违规行为处罚不力。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基本原理联系具体实际,用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是认真学习安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法纪.观念,杜绝违章违规的行为。三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能针对不同时期的多际,提出一些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带领本部员工积极进取,圆满完成不同时期的各项任务。

2、改进工作作风。要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经常深人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局限于听汇报、看材料,要深入实际,从中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

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一是奉先垂范,模范遵纪守法,要求员工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要做到,时时处处以法律法规的束自己,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二是加大从严治理的力度,全面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对所有业务环节都必须严格规范于相应的制度之下,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办事,凡违章违规操作的不管是否造成差错成损失。一经发现都要严肃处罚。三是做好本部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同时抓好法纪观念教育,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4、严格自律。少些应酬,多抓工作,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争取对人民、对国家有更大贡献。

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四)
浅析人民银行县支行履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县支行履职工作的不断深入,县支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执行货币政策以及反馈区域经济金融信息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但受职能定位不清、人员结构老化、内外部工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县支行履职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本文通过分析主客观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县支行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关键词:人民银行;基层;履职
  县支行作为人民银行最基层的派出机构,也是中央银行的神经末梢,其发展建设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当前形势下,县支行仍然面临着制约履职能力提高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寻求解决办法。
  一、履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行货币政策手段单一,缺乏有效性。目前,县支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是“窗口指导”,难以激励约束辖区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对县域金融体系的主导功能有所弱化,导致对金融政策的传导和执行效率不高。另外,县支行综合业务部门主要开展向上级行报送相关报表、征信业务等基础工作,区域性的深度调研较少,对如何有效结合地方实际落实各项政策缺乏研究,致使政策效应在县支行一级显现难以把握和衡量。
  2.维护金融稳定职能作用不突出。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县支行对于开展金融稳定工作如何定位,没有严格具体的制度规范为依据。此外,开展金融稳定工作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统计局、发改委等经济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不同行业的相关信息,然而县域金融稳定联席机制尚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工作缺乏稳定长效的机制保障,加大了县支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难度。
  3.行政执法力度薄弱。县支行在分类改革后,对金融机构业务上的监督检查全部上收中心支行,保留了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反假币等基础性业务,对于既体现服务又包含行政执法管理的账户管理、现金管理等业务,县支行只侧重于服务,使得县支行在金融机构的权威性削弱,也不利于掌握县域金融机构在业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金融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随着金融体制深刻变革和人民银行基层行的职能调整,县支行先后有金融统计、调查研究、征信等多项业务职能被集中上收,加上受人员不足和综合素质偏低等因素制约,由县支行开展的国库、会计、账户管理、支付结算、货币发行、反假币等业务也仅限于基础服务水平,在近年新增的反洗钱、征信、支付环境建设、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新的职能领域缺乏探索和拓展。
  二、主要原因分析
  1.金融监管履职尺度难以把握。随着县支行分类改革后对金融机构业务督检查工作的上收,县支行将主要工作精力逐渐转至基础服务业务,对于县域金融监管履职则主要以配合中心支行为主,其自身较少独自开展监管工作。
  2.部分工作缺乏具体的履职依据。涉及人民银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内容的部分法律法规在较长时间内没有根据实际需求予以修订。例如颁布较早的《国家金库条例》,已不能涵盖整个国库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同时国库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不明确,已不适应新时期国库业务的发展需要。
  3.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由于县支行行员新生力量补充较少,人力资源紧缺、知识结构老化、年龄结构失调等问题突出。而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即使在合理兼岗的前提下,支行人员配备也不够,虽然采取了人员整合及对外聘用代办员等办法,但一人多岗和跨部门兼岗仍十分普遍,无法满足履职工作的需要。
  4.工作人员受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制约履职能力不足。县支行由于人员缺乏,每一名工作人员均身兼数个岗位职责,且接受专项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对相关业务规章制度特别是新业务内容的了解程度有待加强,其自身也受年龄、学历和工作限制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影响了支行队伍总体的专业性水平。
  三、提升县支行履职能力的对策建议
  1.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县支行作为基层央行,职能定位既要与《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的职责相一致,又要兼顾目前业务量和人员配备状况。建议根据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基层人民银行的金融管理职能,特别要在金融稳定、金融服务方面给出具体定位,以明确目标、激发活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和稳定的金融环境。
  2.加大县支行业务授权力度。一是将国库经收处检查、账户管理、现金管理等部分业务执法检查工作授权县支行,加强县支行对辖区金融机构经营运行情况的把握,便于及时了解风险状况和采取应急防范措施,进而提升履职绩效。二是构建科学规范的行政执法模式,可在中心支行对县域金融机构的综合执法检查工作中吸收县支行业务人员加入,整合人力资源,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也锻炼支行相关人员业务能力。
  3.加强县支行队伍建设。一是建议及时疏通人事进出渠道,根据履职需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将有专业知识和学历较高的人才充实到县支行,提高县支行职工总体素质。二是加大职工交流和培训力度,有的放矢的组织开展县支行职工培训,同时进一步增加人员交流锻炼机会,从经费上、时间上为职工“走出去”学习创造条件。三是应强化干部职工岗位竞争意识和业绩管理,充分调动县支行职工工作积极性,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石志红 王其伟:人民银行县支行高效履职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西部金融;2010年04期.
  [2]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人民银行县支行履职能力建设思考[J];中国金融;2010年01期.

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五)
当前大学生村官选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选派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适应农村发展需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但从近几年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高校和各级党政部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大学生职前、职后培养,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选派 大学生村官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村官是党和国家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决策。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既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也有利于帮助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给农村带来活力,注入新鲜血液,还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党政后备人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工作。
  “大学生村官”叫“官”却不是“官”,他们身处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近年来,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不但备受高校重视,如很多高校开始注意对大学生进行在校期间的职前教育引导,同时也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如加强选拔和入职后的培训。这些都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创造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使得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如此,在大学生村官的现实工作中,还是暴露出一些直接影响村官履职的问题,而且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背离党的决策初衷。
  选派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不”,即不准、不牢、不够、不快、不周五方面。
  定位不准。大学生村官从“校门”踏进“农门”,从学生到干部,面临着诸多转变,尤其是角色的转变。在笔者调查过的5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的22人,担任村主任助理的28人。从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
  一是把自己视为一般群众,带头意识不强。很多群众反映,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主动性和敢闯敢干的精神,工作难以打开局面。有的甚至认为,“做好领导交办的工作就行了”。
  二是把自己当成“管理者”,说的多干的少。有的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不愿意与群众沟通,发文件多抓落实少,搞宣传多办实事少。而更多地是做政策的“传声筒”和文件的“二传手”,没有干大事、办实事的想法和精神,缺少办好事、解难事的体验。
  三是把自己视为“特殊群体”,缺乏进取精神。有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非官非民”,说不好以后是什么情况,具体做什么,不确定的事情很多,导致其主动融入的愿望不够强,主观上就把自己孤立为“特殊群体”,没有既来之则安之的精神。由于定位不准,以至于在开展工作时不用心、不尽力,更难以有所作为。
  思想不牢。主要指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发自内心地要扎下根儿来在农村好好干一场的思想不牢。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在来到农村之前,缺乏对农村的全面了解,对适应农村环境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把考村官当作一个跨进公务员队伍的跳板,内心深处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等时机一旦成熟,就开始“跳槽”。还有的担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会荒废自己的专业,总是想着回归“本行”,总之,对村官的工作三心二意。
  在对部分大学生村官的走访调研中,谈及以后的发展,8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在农村只想锻炼几年,不想长期发展,当村官只是权宜之计。如果心总是浮着,踏实不下来,做不到全身心投入在农村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到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干扰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更浪费不少锻炼成长的机会。
  能力不够。主要指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从事农村工作的能力不够。如今的大学生,无论是在农村出生成长的,还是在城市出生成长的,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甚至看不起农村、瞧不起农民,所以主动融入农村、融入农民的意识不强,更放不下身段、静不下心来向农村和农民学习。加之,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基本素质与农村的实际工作差距较大,有的连基本的农业常识都不懂,农民的基本技能也不会,只能站在边上看,和农民说不到一块,干不到一起,更谈不上沟通与交流,从而使他们在农村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在能力上表现出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他们工作的自信心。
  同时,从农民角度看,因为大学生村官能力不够,导致农民对他们缺乏信任,不愿意配合他们的工作,无形中便增加了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难度。
  适应不快。主要指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后角色转换慢,适应新环境不快。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由学生角色到农民角色过渡较慢。有的学生气太浓,有的把自己真正当成了“官”,没能及时找准位置进入角色。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没有把好选聘关。在选聘条件中,强调了学历、政治身份、学生干部经历,忽视了大学生的应聘动机考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一部分大学生是“骑驴找马”。许多人应聘大学生村官,并不想在农村长期发展,而是把到村任职作为一个跳板。所以,不愿意深入学习农村工作经验,更不想与农民打成一片。
  其二,从对大学生村官的使用上来看,许多村干部认为这些大学生村官还是孩子,虽然文化高,但是真正处理农村问题不行。虽然职务为村委副书记或副主任,但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被安排搞文秘类工作,甚至有些乡镇直接把这些大学生村官安排到乡镇机关工作,没让他们深入到农村去锻炼,致使部分村官产生被轻视的感觉,认为没有发挥作用的平台,以至于工作积极性不高,动摇了留在农村的信念。
  指导不周。主要指县乡两级党委对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用心指导不到位。有的地方县乡两级党委把大学生村官吃饭、住宿、任职宣布等程序性的问题解决后,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和工作就放任不管,完全交给了村里,任其自由生长。既没有针对不同的村、每个大学生村官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在平时的工作中又很少问津,呈现只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安排照顾,而轻视思想和工作指导帮助。这种较普遍的现象,使本来就不了解农村、又不太适应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仅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屡屡受挫,会动摇他们的意志。   改进选派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具体措施
  高校加强职前教育,做好应对准备。高校应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对不同就业意向的大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引导。如对有报考村官意向的大学生,组织专题讲座,请农村一线的村干部现身说法,专题介绍当前农村,尤其边远山村的现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素质要求等;利用寒暑假,优先组织他们“三下乡”,亲身体验农村风土人情等。通过职前培训让大学生充分做好心理准备、能力准备、适应艰苦环境的毅力准备、勇气准备。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让大学生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定位,明确就业意向。大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又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合适的就业方向,即明确的“职业锚”,到了就业岗位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发挥最大潜能,“跳槽”的机率便会随之降低。同时也能促使大学生顺利转换角色,更快适应新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学校要主动加强对选拔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领导,树立长期抓、抓长期的思想,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拨出专项经费,把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针对性地抓紧抓好。
  合理确定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虽然中组部已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具体到农村的实际情况,涉及到大学生村官所做的工作就比较复杂。比如事务性、临时性、季节性等工作较突出,工作内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工作时间上也没有8小时内外之分。
  有的地方将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纳入县乡干部队伍统一管理,并且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对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进行量化,效果比较好。比如规定大学生村官每月驻村不得少于20天,每月至少报送1篇信息,每季度写一篇调研文章,每半年上报一份工作总结;要为所在村提出一条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帮助所驻村实施一个致富项目;实行定期讲课制度,每月至少为农民讲一堂课;负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各种会议、活动的记录;帮助村民委员会规范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做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等工作,对“两委”班子进行监督,进一步推进村级班子规范化建设等。
  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一是优化工作和生活环境。要进一步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软硬件建设力度,使大学生村官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定期谈心、召开座谈会、开通热线电话等形式,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所思、所想、所需,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坚定他们扎根基层,在农村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比如,财政部门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激励保障政策,为大学生村官购买电脑、装电话、配自行车等,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是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和所在村的实际,为到村任职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通过设置创业示范、网络应用、助教育人、政策宣教等岗位,使他们感觉到到村任职后,生活上有人照顾,政治上有人关心,工作上有人指导,自己能够发挥作用。
  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再教育。县乡两级党委要做好选派大学生村官工作,一要强化岗前培训,增强适岗能力。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党中央关于促进农村发展的基本政策、基本理论以及开展农村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要开展阶段性培训,定期深造。结合农村阶段性工作重点,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大农村实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确保到村任职大学生尽快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三要开展经常性培训,积累工作经验。建立乡镇、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制度,每名乡镇、村干部都要帮带一名大学生村官。开通大学生村官热线电话和信箱,必要时由主管部门进行“手把手”指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工作的指导力度。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带头创业、主动创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创业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农民,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大力营造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浓厚氛围,出台进一步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规定和扶持政策,健全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长效机制,指导大学生村官创办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引领农民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享誉一方的农产品品牌。
  支持大学生村官利用信息灵、门路广的优势,招商引资,搞好劳务输出,甚至是带头创办企业,提高收入水平,形成既有稳定的财政保障,同时又有创业收入的稳定机制。在带头致富上实现自身价值,证明自己的能力,树立起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威信,既发展了自己,又贡献了社会,人生更加精彩。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的培树力度。注重发现、培养、推广大学生村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并采取跟踪性措施,重点培养。同时注意发挥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大学生村官树立学习榜样,同时引导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一起成长进步。
  县乡两级党委对涌现出来的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要主动为他们展示才干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创业,发挥特长,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还要注意总结先进典型的成长经验,并有针对性加以推广,以利于在面上推动选派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培树大学生村官典型,有利于为广大大学生树立榜样,找到发展方向,形成好的导向。引导大学生到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考核机制。一是合理设定考核内容。大学生村官角色身份、工作环境具有特殊性,考核体系的建立必须与之相适应。考核大学生村官的主要指标应该包括:大学生村官履行职责情况、对村里发展作出的贡献、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大学生村官的精神状态、协调能力等,群众导向尤为重要。考量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应该主要看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村风村貌改变等。
  二是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配套机制。重点是建立和完善选派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合理流动机制以及培训深造机制等。做到前期有培训,中期有跟踪指导,后期有后续安排。
  三是要解决后顾之忧。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准入、准出制度,对不适合担任村干部职务或者没有意愿继续担任村干部职务的,要为其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配套帮助措施。
  四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的制度。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官都要珍惜组织上提供的锻炼机会,不虚度光阴,要把到村任职作为人生历练的必经平台,锤炼思想,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接受组织的指导,这样也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不断创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流动发展机制。各地都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努力引导任职期满大学生村官,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德才状况,选择不同就业路径和差异化的发展方向。
  有针对性地细化和完善公务员考录、事业编制吸纳、学习深造、续聘、进社区、留学校、支持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招用、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等政策措施,积极为任职期满大学生“村官”提供全方位、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就业服务。
  不断建立起双向选择、合理流动、人尽其才、进退有序、各得其所的流动发展机制,做到对大学生村官流动发展实行常态化管理,建立起一个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流动、使用人才的单位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人才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总之,做好大学生村官选拔管理工作,选派德才兼备、有志向深入农村的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把他们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青春活力、创造精神带到农村,逐渐改变农村的落后观念,与农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是党和国家的一项英明决策。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促进农村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副教授)
  责编/张晓

工作履职存在的问题(六)
浅谈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绩效考核主要是对企业员工的岗位履职情况和工作效能进行综合评估,为员工薪酬福利、职务晋升、岗位调整等提供基础信息,在日常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绩效考核手段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表明,由于现行绩效考核体制本身就存在不足,许多企业未能真正建立一套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考核体系,从而直接导致绩效考核的导向偏离或者失败。

  一、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现状分析和问题成因
  1.企业内部大多保留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绩效考核,没有真正建立起正确的业绩考核文化导向。
  1992年,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郝斯克特教授出版了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该书总结了他们在1987-1991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列举了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企业文化类型对经营业绩考核的影响,同时列举出许多国际知名公司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以此表明企业文化对绩效考核体制的深刻影响。
  目前在国内很多企业管理层对绩效考核工作认识不够,所以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规章制度,并且在实施前未曾开展广泛组织动员和培训,让广大员工明白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去积极参与和推动,只是停留在“奖优罚劣”的层面上,不能认识到考核能促使企业持续发展、自我完善的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正常考核文化氛围,将绩效考核核心理念真正纳入到企业文化战略中来。所以从根本上没有为绩效考核成功实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没有制定出详细和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特征应具备客观性、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实施效果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幅度。所以考核指标设计不够精细,过于粗放未能因岗而异,片面注重工作或岗位的某一环节,使考核指标缺乏整体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或者引进“关键业绩指标”、“平衡记分卡”等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但是忽视了企业具体基础管理性工作,与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只是对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等工作评价方面注重主观非量化指标,缺乏客观可量化指标;或者虽然对部分人员因岗位性质特点有明确指标外,行政管理类人员在定量化、针对性和完整性上过于空泛;。存在片面强调考核目标的全面性,费尽心机寻求一切工作中可能涉及的指标,“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考核指标分得太精细,失去考核中心和目标,从而使得考核指标不能突出工作重点,达不到绩效考核实施效果。
  3.绩效考核全程忽视“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能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实现有效对接。
  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开发潜能,吸引、激励、保留、开发人才为企业所用,获得人才的高效率利用,同时实现经营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就要求绩效考核在设计运行模式的时候,必须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进行横纵向岗位或者职位调整,而不是为考核而考核,例如:简单通过收入上的奖惩是远远不够的,或者即便从形式上与评优、评先、晋级、晋职等方面挂钩,由于在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问题上,奖罚措施不痛不痒,起不到激励或者处罚震慑的作用;没有建立有效的奖惩和淘汰制度,即便有很多人有能力又有技术,却因为实行“论资排辈”的管理模式,无法从深层次上发挥激励的效能,形成了“高能低就”的局面,会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犹如一滩死水,企业运营毫无活力,跳槽现象也时常发生。
  4.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从基层单位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各级别执行者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绩效考核工作的需要,“本位主义”思想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的沉淀,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人事水平阶段,其理论水平和操作技巧的有限,使得考核中定性的、主观的评价较多,客观的、定量的评价较少,造成考核结果失真。所以对于各级管理执行者的素质要求重要性应该超过方案设计本身。因为他们才是绩效管理实施的主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对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负责,又对下属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和提高负责。如果他们本身未能掌握全面专业技术和操作程序,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执行,同时“本位主义”思想作祟,造成企业员工常常抱怨考核不公平、考核结果难以兑现,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整体认同感,苦心进行的绩效考核工作即费时又费力,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企业绩效考核管理部门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级别执行者出现颇多怨言,给企业以后的管理埋下隐患。
  二、改进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路方法
  绩效考核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企业的绩效成果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目标实现的整体过程,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通过“目标制定、过程辅导、业绩评价、反馈改进”四个过程的不断循环,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并成功达到企业战略目标。所谓改进就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1.营造一种感性、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将绩效考核实施意义理念渗透于企业文化实施过程中,利用组织宣传和引导各种方式,积极主动宣传绩效考核工作,使企业员工理解绩效考核的目标任务既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要求,既有时序要求,也有协作要求,针对考核内容让员工充分理解自身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发挥高度责任心,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突出重点,注重策略,增强应变能力,如何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激励机制对绩效考核的作用,明白绩效考核其实在很多方面对体现对民权、民生、民意的关注,树立主人翁意识,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励其履职尽责,达到激励和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实效。
  2.科学设计、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开展绩效管理之前,首先紧密结合企业各岗位情况,进行考评指标的设定,编写岗位分析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利及隶属关系等,再结合企业经营战略目标计划、生产特点等因素设定关键业绩考核指标;其次进行规划和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确定流程和方法,设定有效的考评指标和周期;最后建立完整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制度,规定考评结果如何运用,从而充分让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贡献大小和工作报酬、精神鼓励、个人职业生涯等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建立一套全面规范系统的体系,使绩效管理的执行有切实的依据和基础,通过执行更好的激活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整个企业经营生产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3.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者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和沟通协调能力,引进优秀人才,建立畅通的绩效反馈沟通渠道,推行激励机制。现代化的有效管理可以提升控制能力的水平,企业应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方式,加强内部管理者队伍的考核意识,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培养一批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高效的管理团队,可以通过招聘引进外部一些有能力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提升管理队伍的活力。
  将传统的管理手段强调的指挥和控制模式,转变为以激励为主的人性化管理方式,作为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各种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尊重员工,尊重创新,尊重知识。所以企业应因人而异、因时制宜的进行沟通渠道建设和反馈方式的采用,建立起各部门、上下级间的沟通机制,鼓励纵横向交流方式,使企业的各个级别、部门、层次能够和谐沟通,及时了解绩效考核情况,对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督察,对考核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同时及时有效的沟通反馈能够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建立起有力地联系,使员工能够产生归属感、成熟感,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创造力,持续改进和完善考核制度,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和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愈发成熟,改革力度也会越来越大,更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所以要求企业加强规划意识与革新意识,注重构建考核经营理念,熟悉新事物、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建立健康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得以稳定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295625/

推荐访问:履职尽责存在的问题 法官履职存在的问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