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化率

来源:党课专题 时间:2016-10-21 12:16:5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党课专题】

【一】:重庆市城镇化率情况分析

重庆市城镇化率情况分析

【摘要】:重庆的城镇化问题不仅关系到重庆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重庆是否能完成国家和党赋予的历史使命,成为西部增长极,从而更好的推动西部大开发。因此,有必要客观分析重庆近年来城镇化完成情况即城镇化率的情况以便更好的完成城乡统筹。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发展 城乡统筹

所谓的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而反映城镇化水品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聚集的一个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把乡村比较分散的人口向城市比较集中的地方转移靠拢,能够带动经济快速有效的发展,随着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重庆直辖十五年,重庆人口城镇化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和其他几个直辖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有必要认真客观的分析重庆近年的城镇化的情况。

1重庆推动城镇化的意义

重庆直辖十五周年以来,重庆城镇化取得喜人的成绩,重庆城镇化率快速增长,2011年重庆城镇化率达到了55.0%(该水平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相比2000年35.6%同比增长了14.9个百分点,环比增长了2个百分点。推进重庆城镇化的发展可以融合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达到城乡统筹的目的,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实现农业集中的产业化和集中化,从而有效的拉动内需市场,还可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人口城镇化。

2重庆直辖十五年城镇化分析

2.1 重庆市直辖十五年的城镇化进程

随着重庆的直辖,重庆的城镇化率以由直辖以前的31%增长到了55.0%,每年都层递增的趋势上升,如图所示www.fz173.com_天津市城市化率。

近年来,重庆城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镇化人口由原来的890.74万增加到了1605.96万,年均增加了47.68万。

2.2重庆一圈两翼的城镇化情况分析

一圈两翼发展明显不平衡,一小时经济圈城镇化率达到了66.24%超了重庆市的城镇化率11.24个百分点,而两翼城镇化率还达不到40%,渝东南翼又比北翼低了大约7个百分点。一圈两翼的常住人口比较则有

www.fz173.com_天津市城市化率。

由于南翼只由6个县组成,从而它的常住人口相对于其他则只占了总人口的

9.65%,由于渝东南翼发展比较缓慢,城镇化率较低,凸显出了重庆各个区县发展不均衡,呈现出了“一高两低”的格局,要想打破这种格局,必须加强对贫困区县的扶持力度,缩短区县之间的差距,对于实现重庆的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重庆市的主城九区,各个区城镇化率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其中渝中区达到100%的城镇化率而巴南区只有74.55%。整体主城九区的城镇化率达到了85.6%。 3重庆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重庆整体的城镇化率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和其他三个直辖市相比,差距还很大,2010年上海市的城镇化率达到了88.86%,北京市城镇化率达到了86.0%,天津市的城镇化率达到了85%,但是重庆的常住总人口是北京的1.49倍,是天津市的2.26倍,上海市的1.27倍,从此来看重庆市的城镇化的发展任务是比较艰巨的,其艰巨性主要表现在:

(1)重庆直辖时间较晚,发展也没有其他三个直辖市那么快,重庆位于西部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党的重心转向西部,重庆抓住机遇很好的发展,GDP每年年均增长10.0%,高出全国0.8个百分点。

(2)重庆农村人口较多,占了常住总人口的45%,重庆的农业发展离农业现代化还有一段差距。

(3)重庆市的一圈两翼的差异比较大,城乡分配差距较大。

(4)2011年重庆市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的比重只有37.22%,年均增长只有0.94个百分点,相比其他直辖市还有很大的差距。

(5)由于重庆市各个区、市、县的资源、地理、技术、经济基础等条件不同,其发展表现出不平衡,占重庆市总人口18.71%的都市发达经济圈,城镇化率达到72.46%而占总人口50.16%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城镇化率只达到了29%,区域差异明显。

(6)城镇化的质量不高,城镇化不仅仅是拥有一个非农村人口,而是应该能享受到城市人口的待遇,然而现在很多农转非问题突出,大量的农转非人员处以失业状态,特别是一些非正规部门如路边擦鞋、摆地摊等,表明城镇化质量不高。 4推动重庆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4.1.1重视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结构,增强城镇经济实力

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提升的比例不大,在未来的规划中,应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起到了拉动经济的作用,还能很好的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其他行业的升级和优化发展,为实现城镇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在重庆可以充分利用旅游、交通、服务等资源,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4.1.2推动工业化发展

重庆市是老工业基地,要推动其产业结构优化比较难,只有通过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努力形成支柱产业更强,高新技术发展更快,产业特色更突出的新格局。

4.1.3打破二元经济格局,实现城乡统筹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所在,如何有效的利用内需市场,就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其次要加大对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资金来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主要城区要将其建设更强,加快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小城市要抓城镇建设,最终实现城乡统筹。

4.1.4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城镇化建设持久战略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镇化建设持久战略,才能完成在2020实现全国城镇化率达到60%,现今重庆的城镇化率在全国来看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参考文献】

【1】 《 重庆统计2011年鉴》

【2】 《国家统计2011年鉴》人口篇。

【二】:辉煌的历程 天津改革开放综述

辉煌的历程——天津改革开放30年综述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津沽大地带来勃勃生机。3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首过去,看到的是天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辉煌历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天津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顺利完成了各个历史阶段确立的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www.fz173.com_天津市城市化率。

改革开放30年来,天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提高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跃居全国前列,进入了建国以来经济增长最快、持续时间最长、运行质量最好的时期。

(一)经济实力连续跨越新台阶

经济总量30年跨越五个千亿台阶。30年来,天津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82.6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050.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7.4倍,年均递增10.6%,高于同期全国增速0.8个百分点。1980年,全市GDP首次超百亿,达到103.53亿元。到1996年,天津经济总量迈上第一个千亿元台阶,达到1121.93亿元,提前4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率先完成了“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第一项。到2002年,用了6年时间,天津经济总量迈上了第二个千亿元台阶,达到2150.76亿元。此后5年,实现了3个千亿的突破。2004年达到3110.97亿元,2006年达到4344.27亿元,并提前4年比2000年翻一番,顺利完成天津“三步走”战略第二步总量发展目标。2007年,迈上了第五个千亿元台阶,全市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为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均生产总值30年攀升两个发展层次。30年来,天津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由1978年的1133元,增加到2007年的4612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9.0%,高于同期全国增速0.4个百分点。80年代,天津人均GDP不及1000美元,处于由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的过渡阶段。1993年,天津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达到1007美元,进入下中等收入地区行列。2003年突破3000美元,达到3086美元,圆满完成天津“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跻身上中等收入地区行列。2007年达到6065美元,提前3年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三步人均总量发展目标,成为全国31个省区市中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的地区。

www.fz173.com_天津市城市化率。

财政收入30年迈出三大步。30年来,全市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39.2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04.65亿元,年均递增12.5%。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全市财政收入始终在100亿元以下低速徘徊。1994年全国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1995年达到117.3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04年超过500亿元,达到502.17亿元;2005-2007年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均递增200亿元以上,到2007年突破千亿大关,迈上新的增长平台。

(二)运行质量不断取得新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整体经济素质明显提高,经济运行呈现增长不断加快、波动逐渐减小、质量不断提升、物价走势更加平稳、能源消耗持续降低的良好态势。

经济增长跃居全国前列。80年代,天津GDP年均递增7.3%,90年代提高到11.5%,进入新世纪进一步加快到14.2%。从1994年开始,天津经济增速已连续1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天津经济增长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第4位,步入了全国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行列。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80年代,天津经济增速波动幅度达到17.7个百分点,90年代波幅缩小为8.9个百分点,新世纪的7年进一步缩小到3.8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速加快的同时,经济增长波动逐渐减小,呈现在高增长平台上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财政收入增长大幅提高。80年代,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0.9%,低于经济年均增幅6.4个百分点。90年代财政收入年均增长提高到18.5%,高于经济增幅7个百分点。新世纪的7年进一步提高到24.8%,高于同期经济增幅10.6个百分点。物价涨幅更加平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能力不断提高,在经济增长提速的同时,物价涨幅明显降低,天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年均涨幅由80年代、90年代5%以上降到5%以下,新世纪前7年年均仅上涨1.6%。

节能降耗在全国名列前茅。2007年,天津万元GDP能耗为1.02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4吨标准煤,下降率连续第二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二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源利用率稳步提高。“八五”时期,天津万元GDP能耗从3.28吨标准煤下降到2.58吨标准煤;“九五”时期,从2.19吨标准煤下降到1.64吨标准煤;“十五”时期,又从

1.53吨标准煤下降到1.11吨标准煤。1991-2007年,天津能源消费总量年均递增5.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市GDP平均增速7.2个百分点,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滨海新区迅速崛起,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1994年建区以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完善,一个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新区迅速崛起。2006年,以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标志,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滨海新区成为全市最大的增长点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1993年,新区生产总值为112.36亿元,占全市比重20.9%;经过9年高速增长,到2002年实现生产总值862.45亿元,占全市比重提高到40.1%,提前1年实现“10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目标,也标志着天津“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提前1年全面实现。2007年,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2364.08亿元,占全市比重已达46.8%。14年来,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20.6%,高于全市同期10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新区现代化工业高速发展。新区工业总产值从1993年的212.9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282.83亿元,年均递增27.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3年的15.2%,增加到2007年的59.8%,年均提升3.2个百分点。14年来,滨海新区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和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群。2007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18.65亿元,占新区规模以上工业的63.6%;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群,产值规模占新区比重超过1/3。

开发区和保税区比翼齐飞。1994年以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8.9%,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始终保持领先,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开发区之一;天津港保税区充分发挥国际贸易、保税仓库和物流分拨功能,生产总值以年均42.5%的速度迅猛增长,国际物流通道和进出口基地的作用日益突出。2007年,开发区和保税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939.40亿元和289.45亿元,合计占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对外开放门户作用日渐显著www.fz173.com_天津市城市化率。

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1994-2007年,滨海新区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累计达451.44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61.4%;外贸出口总额累计1169.37亿美元,占全市的61.4%。作为天津对外开放的前沿,滨海新区始终坚持高水平集约化发展,引进和启动了一批项目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技术水平高、集聚效果好、带动作用突出的重大项目,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2007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占全市的74.4%。14年来,丰田汽车、

三星手机、飞思卡尔芯片、LG化工、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中新生态城等大型项目相继落户滨海新区。在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对外开放门户。

(三)辐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加快。随着25万吨级航道工程的竣工,天津港已成为世界最大人工深水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93年的0.37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3.09亿吨,增长7.4倍,提前3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集装箱吞吐量从1993年的48万标准箱,增加到2007年的710万标准箱,增长13.8倍。国内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东疆保税港区,实现首期4平方公里封关运作,使滨海新区整体的辐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成功运营,电子口岸与物流信息平台正式开通,在北京、河北、山西、新疆等地区设立了“无水港”,“一站式”通关服务流程进一步完善,辐射服务功能向腹地进一步延伸。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从1993年的125.0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90亿美元,其中外地经由天津口岸进出口货值占到56.9%。

三、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中心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来,天津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结构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6.1:69.6:24.3,优化为2007年2.2:57.3:40.5,工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天津作为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一)现代沿海都市型农业基本形成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增长。天津农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5.03亿元,增加到2007年110.19亿元,年均递增6%。以粮为主的生产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种植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80.4%,下降为2007年的48.8%,而养殖业比重则从18.9%上升到47%。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从1978年的85.8%,下降为2007年的67.3%,而经济作物比重则相应上升了18.5个百分点。1984年开始实施的“菜篮子”工程成效显著。2007年全市蔬菜产量274.37万吨,比1978年增长1.2倍;肉类、禽蛋和水产品产量也分别增长4.2倍、7

9.1%和5.6倍;奶类产量67.21万吨,比1978年增长38.1倍。

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截至2007年,有76%的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达到270个。以“十二镇五村”为重点的示范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农村城市化率达到52%,按照国际划分标准已进入城市化进程中级阶段。30年来,相继实施了“351”劳动力

培训、饮水管网入户、户厕改造等一系列农村公共事业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实现地域全覆盖,人口覆盖率达到89.2%。

(二)现代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

老工业在嫁改调中焕发新活力。天津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54.3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661.87亿元,年均递增1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经过嫁接、改造、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1978年,机械、化工、纺织、冶金为天津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产值规模占全市工业的70%以上;80年代,为了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政策加以扶持,到1990年轻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到52.1%;90年代以来,逐步确立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现代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到2007年产值规模占全市工业的72.3%,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1.3%。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主要工业品产量增势强劲。2007年,全市原油产量1924.28万吨,比1978年增长5.1倍,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从3%上升到10.3%;汽车产量45.69万辆,比1978年增长151.3倍,占全国比重从2%上升到5.1%。自行车保持30年优势不减,2007年产量达1711万辆,占全国的26.1%;手机从无到有,年产9779万部,占全国的17.8%;无缝钢管占居行业龙头,年产276万吨,占全国的14.8%。

循环经济发展扎实推进。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不断强化循环经济理念,不断完善政策环境,先后制定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意见》和《天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部门分工意见》,落实分解了35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工作。设立了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汉沽盐场滩田苦卤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天铁冶金集团高炉余热发电、华明镇太阳能利用等10个项目;贯庄垃圾发电项目列入国家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开发区、大港石化、海河下游现代冶金等6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初步形成;天津已被正式列入国家第二批试点城市,临港工业区、子牙工业园列为国家试点园区。工业节水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建设了天津石化、无缝钢管公司、国华电厂等一批工业节水减排示范项目。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有序发展,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三)现代服务业功能不断提升

第三产业发展得到强化。天津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20.0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047.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11.1%,分别高于第一、二产业平均增幅5.1个和0.3个百分点。80年代,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9.6%;90年代提速到12.8%;从2000年起,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改革开放初期至1990年以前,第三产业比重始终在20%-30%的区间内徘徊;1990年超过30%,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479667/

推荐访问:中国城市化率 日本城市化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