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心得体会4篇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16-04-28 11:41:1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心得体会】

第一篇:《新闻摄影的心得体会》

对新闻摄影这门课的体会

新闻摄影听起来好像是一门特别有趣的课程,其实实际上特别很难学会的一门课程。一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可以掌握一门课程,而且还对于这种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那更不容易学会。

其实,这些东西都需要个人的灵感和自己独特观察,有些人就可以拍出让人惊叹的作品,而有些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却没有创造出同样的效果。很多东西的学习都要因人而异。同样,每一门课都有它适合的人群,所以在这门课上如果我能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我肯定十分感激,反之,我也坦然接受。当然还有自己的努力程度,这一点也是学习知识的关键。虽然这门课到现在还有几周,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看了许多优秀的照片,至少这些照片我平时都不怎么接触,或者更确切的说我平时都没怎么关注。特别是《饥饿的苏丹》当时我只是听别人说过。但是我没有去看过这张照片,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我真的很震撼。更确切地说我真的觉得自己挺幸运的,没有生活在非洲,更没有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战乱国家。有时想一想感觉自己真的很幸福,很幸运。虽然我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去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但每次从报纸或者杂志看到他们的生活写照时,总会有一股莫名其妙的辛酸涌上心头。是同情、是怜悯、同时也是自己无可奈何的悲叹。

对于我们这种衣食无忧的大学生来说是无法体会他们的生活的。当然,更无法想象他们是怎样度过年复一年的时光,是挣扎还是绝望?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就好比我自己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南方,我是无法体会北方缺水的悲哀,我发生沙城暴的无奈。同时,我更无法体会自己的周围是一片荒芜,或者是一片沙漠没有四季常青的柏树和竹子更没有一年畅流的小溪或者是河流。有时在想他们在那么一片缺水的地方是怎样克服下来的。我一直在假设如果我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那么我国南北差距会不会更严重?会不会更让人担忧? 就像历史没法假设一样,很多东西是没法假设的,最多它曾经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你曾经在脑海中幻想过它的存在。我又想到人的出生是无法假设的,你所生存社会和生活环境就已经注定了你以后的人生。也许你会说,我以后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它。但是你和别人比较起来你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就算是你再怎么拼命奔跑你也不可能是最后的冠军,有些事情一旦注定了就无法改变,事实就是事实命运就是命运改变不了就是改变不了。以前老师在开学总是说你们现在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努力就可以超越别人。但是在现在听来我才发现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也许这只是给自己颓废找的一个借口,或者是作为一个愤青发泄自己不满的渠道。但是这种情况毕竟存在着,而且还有可能继续存在着。所以对于这种不能改变的事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坦然接受,然后找好自己的定位继续努力,试图改变这种不能改变的事实!就像古语所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我们已经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坦然接受世界所赐予我们的一切,不管是忧伤的崎岖之路,还是快乐的平坦大道。既然选择了就应该释怀!

既然是你自己没有当伟人的命就应该好好做一个平凡人,其实平凡人也挺好的。平凡人自有属于平凡人的快乐。而对于我自己来说就像我的微博签名一样“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又一杯醇香的咖啡;有一本喜欢的读物;有一张舒适的沙发。当午后的阳光洒满一扇窗,当温暖的阳光轻轻地泻在自己的脸上,漏出惬意的笑容。这就是我所谓的小幸福!”当然这种生活的前提是有一个温暖的家,而这的前提是有一个稳定的工资,有能够组成家庭的物质条件。而这种物质条件最重要的就是钱,有时候我会觉得钱真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同时又是一个坏东西。因为我觉得跟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谈钱真的伤感情。而且在自己最亲的人面前提它感觉你们之间的感情顿时就这那一刻凝固了。但是,作为社会上生活的你和我来说,你是

离不开它的。因为你一旦离开它了,你都什么都不能做了。其实,我一直都十分羡慕陶瓮所描绘的桃源生活,我知道这种生活不存在但我总是幻想我就生活在里面,无忧无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寝室有一个同学就特别喜欢陶渊明,喜欢他的节操,它的诗,不管是《归园田居》中所描绘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还是《饮酒》里面所写的“才举动一下,悠然见南山”无一不让她神往。虽然她自己也知道这只是南柯一梦,偶尔想想罢了。但是可能她有诗人情节,时不时要慨叹一下。其实,我挺理解她的因为这个世界太混沌、太浑浊、太难以立足。也许世外桃源的世界才是自己理想的乌托邦吧!毕竟是乌托邦就算它再完美再理想化也没法存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毕竟不是小草可以在这校园里年复一年的生长发芽,而我们最终会被下一批人所代替。

真的奇怪本来是写心得体会的却自己发了一篇牢骚,写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写什么,是自己心里的体会吗?真的是吗?还是自己借机发一发牢骚!老师你就将就将就看看吧!学生不才就只能写到这里了,看看字数刚刚达到你的要求,也算是完成任务了,虽然还不知道是不是圆满?

第二篇:《新闻摄影学习心得》

光影转幻—我的新闻摄影学习历程 最先接触摄影是通过爸爸的一台老式的海鸥,那是根本是什么都不懂,拿着就瞎拍,只记得自己很是喜欢快门的咔嚓咔嚓声。后来是数码相机,因为数码相机的傻瓜化,所以拿了相机这么些年了也没有去细细研究其中的内涵。 以前对摄影的学习和实践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发现不了新闻线索,不知道该拍摄什么,或想要拍摄到什么东西。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时间不是很敏感。这几周的拍摄过程对自己有了很大的锻炼,首先对身边发生的事件有了自己的判断。 通过这一学期新闻摄影的学习和实践,自己初步的对新闻摄影有了了解和认识。这一学期以来对摄影基础及构图与用光的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我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处理画面(事物)的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水平略有提高。学习摄影以来,不断加强了自己对摄影的认识、认识水平,这主要体现在摄影的基础操作、构图与用光的实践练习。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发现、不断总结的过程,反复地学习和不断的总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摄影基础课程的学习,我熟悉了相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操作;通过构图与用光的专业课程学习,我们在脑海中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意识:谨慎构图、合理布光,力求使画面达到完美状态,使事物永远停留在最美丽的一瞬间;还有通过国内外摄影史的学习,我们对摄影的历史和前身有了比较好的认识,也对摄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方向性。这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体会到的,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地学,用心去领悟。

质与量发生着变化。唯物主义辩正法告诉我们,只有当量达到一定的积累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引起质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真正的想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要有个量化的过程,这正是我们教学所提倡的,因为这是一个提高认识的必要的途径。比如在洪江采风学习的两天,我拍了一些照片,在电脑上预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些都有点暴光过度,所以整个画面显得苍白无力,缺少暗色调,一片迷茫的感觉。虽然我当时是采用的准确的暴光,但对这相机来说还是暴光偏高,这是我没有对本相机的一些性能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是按照常规的来,忽略了一些由于相

机本身所产生的误差的特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一个是因为我平时没有过多的尝试,没有去总结在拍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也许是当时拍的时候根本没有发现问题,就没有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所以在今后的拍摄当中,我一定要勇于去拍、敢去尝试,并且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总结出来,把弊端和好的方法也记载下来,以便下次的正确的操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不断地知道自己前进。

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艺术风格。这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任务,但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生来说,我们要尽早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向着那个方向前进。因此,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通过摄影的渠道很好地表现出来。纵观国内外的各位摄影大师,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影响了世界摄影艺术的发展。如:罗伯特卡帕是以一名专职的战地记者而著名的,他拍摄了大量罕为人见的战争现场实况;卡蒂埃布勒松是以抓拍现实生活的普通细节和感人场景而著称的摄影大师等等。我认为思维方法不只是摄影者选择的拍摄对象和角度等,还应该包含着摄影者的设计创意、设计元素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方面,我们要多看下有名的摄影大师的一些代表作,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摄影师所要传递的思想,他的构图和取景方法,对光线的运用等。只有识多才能见广,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加上自己的领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达到了一定的认识程度。

最近我下了许多有关摄影的论文,开始看的时候比较茫然,不知道要怎么去学习,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全是一些高见识者说的一些很专业的话,他们谈自己对摄影领域有关方面的自我认识,不过也谈的很客观,毕竟人家也是看了很多书籍杂志的,更何况还是比我们还专业的人士。看了一些以后,确实感觉到了这对自身的提高很有帮助,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包括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的还有那些模糊的,看多了以后,我觉得那是帮我们理清了思路,真正去读懂它、去理解它,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积累,一种无形的量化积累。这样可以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虽然我现在看的不是很多,但是一天看一篇,只要坚持下去,那也是种自我学习的方式。

第三篇:《新闻摄影心得》

新闻摄影心得

实验指导老师:剡根会老师

实 验 人:蒲金宝

试 验 目 的:对曝光、景深、光位、构图的学习与运用

试 验 计 划:对照片进行了精确地曝光,利用小景深使环境虚化,

主体清楚,使局部生动。以及大景深表现空间的利用,光线的使用,用来表示别样的景致。最后还涉及线性的构图,人物动作的抓拍。【新闻摄影心得体会4篇】

试 验 实 践:

一、曝光

起初先在自动模式下对要拍摄的对象拍一张照片,然后根据其中的参数对其进行拍摄的手动操作,以便合理、准确的曝光。但是由于实践少、经验少,有时不能正确估计曝光量,导致曝光不足或者太过。主要是对互易律、互易律失效掌握不熟。

一、 景深

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分为前景深与后景深。

(一)、小景深【新闻摄影心得体会4篇】

小景深能使环境虚化,主体清楚。但真正拍出一副出色的小景深照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第一次拿到相机的时候,尽管知道相关小景深的知识但就是没办法运用。拍出来的照片都一模一样,后来发现这是焦距不足的问题,惊喜之下,以为这次就能拍到小景深了,但是,一切都是事与愿违,照片的画面近虚远实。后来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和努力,在调整摄影距离后,我成功的拍摄了小景深照片。

(二)、大景深

大景深=最小光圈+段镜头+最长摄影距离。利用这一参数,在借鉴拍摄小景深的经验下,可以很好地拍出景物的空间效果。但是,大景深也不很好拍,尤其是曝光与光位的运用,再次就是角度。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拍摄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高的地方。

二、 光位

光位可以说是一种很奇特的表现手法,在拍摄过程中,如果运用得当,会有特别的效果。通过正面光、45度逆光、90度逆光、45度侧逆光、90度侧逆光、顶光的运用,我真切体会到了光位带来的效果和表现出来的层次感和质感。如果位置选择得当,在90度逆光或者45度逆光下通过仰拍拍摄树叶或花卉,会有一种通透感,赋予事物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 构图

合理的构图会使照片表现效果进一步增强,使图片更具美感,有生命力。我认为在解决好曝光、调焦等一系列摄影问题之后照片的好坏就取决于构图,有时合理的布局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在实际拍摄时,我利用九宫格来构图,但拍出来的照片总感觉没有生机,没有生命。再就是画面内容太冗杂,突出不出主体。但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我慢慢学会了圆形构图、三角构图和线性构图简单的操作方法。【新闻摄影心得体会4篇】

五、摄影体会

(一)熟练掌握摄影相关基础知识是做好摄影的基础。

(二)认识、熟悉照相机各个部件的功能是做好摄影的保障。

(三)自己亲手操作时做好摄影的前提。

(四)在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总结教训。

(五)没完成一次实验要写心得体会,进行反思。

(六)要学会鉴赏照片,从鉴赏照片中学摄影。

(七)要善于向别人请教,不懂就要问。

(八)随时遇到问题随时解决,多看关于摄影的相关书籍。

(九)多于别人交流摄影心得、体会。【新闻摄影心得体会4篇】

(十)摄影时要心静 ,凝神。

(十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量的实际操作时做好摄

影的关键和必须。

第四篇:《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一、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

新闻摄影课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如今已将接近尾声,如果说大学里的很多课程以后可能都会忘记,但是这门课在我脑海里一定会有一个较为长久的印象,主要是给我的“冲击力”比较大,这个“冲击力”就是一种对摄影兴趣的勾起,让我很想拿着相机去拍一些东西,去记住一些东西。

摄影这门课,其实从大二上的时候就开始给我们开了,但是那个时候对摄影这种东西,心里有点畏惧,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好它,记得摄影技术第一堂课的时候,潘扬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各种各样的相机,还劝说我们最好每一个人买一个,而且从他的水平高度讲了很多知识,那些当时听着就跟天书似的。后来郑辉老师给我们也讲了一些摄影方面的技巧,不能说老师讲的不好,可能跟他上课的形式也有关系,他上课既不板书也没有PPT演示,就是他自己在上面讲,我们当时还在院办实验室,好几个人挤在一台电脑前面,上课的效果,说实在话,的确不怎么样,现在我能记得就是相机上的P档和Auto自动挡,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后来就是实践课,自己到院里借相机出去拍,到期末的时候交30张人物照和30张景物照,本来对摄影的那种惧怕感就变成了对自己没信心,觉得自己不适合摄影,因为有这种心理的存在,自然不可能有多大的兴趣,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拍了很多照片,但是很多都是随手而拍,没什么特别大的收获,唯一的收获就是会简单地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所以,摄影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事情,想做感觉做不好,对自己没信心,也没什么兴趣。【新闻摄影心得体会4篇】

上学期选课的时候发现有新闻摄影这门专业选修课,虽然大家都选了,但是吐槽的人还是蛮多的,觉得院里的课程安排的不太合理,课程有重复的嫌疑,而且还在周六,我在上这门课之前心里没什么特别大的好感。

后来通过这么长时间学习,的确给我很大的震撼,我每次上课都会感慨“我们摄影技术就应该让这个老师给我们上!”如果当初老师能这么给我们上课,我也许就不会对摄影有那么大的畏惧感,一个学期的课程过去了,新闻摄影课让我

明白一件事情:其实只要你对摄影有兴趣,坚持去拍,哪怕开始的时候拍出来的照片不是很好,时间长了也就慢慢能够找到灵感,而且,摄影拍出来的照片不一定要很好很专业,只要一次比一次好就行。

首先新闻摄影课教给了我一定技术基础层面上的东西

正是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才一点一点消除我对摄影的畏惧感,慢慢地有兴趣。 原来虽然在学摄影技术那个学期会简单地使用单反,但是经过一个寒假,发现对单反上的很多东西又变得很陌生,新闻摄影课上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给我们讲新闻摄影,而是用了七周的时间给我们补了补摄影方面的基础知识,从相机的种类、相机的硬件到相机上的一些按钮的作用,如何综合操作使他们能够拍出来好的照片,还有相机的一些基本元素的介绍,包括曝光、ISO感光度等,每一项都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而且文字和图表的综合使用也使得课堂上讲的这些东西显得比较有趣味些。

摄影的基础知识介绍完了还讲了一些摄影技巧,在十一放假前还给我们简单地说了下假期里拍摄照片的一些注意事项,感觉还蛮实用的,后面关于摄影测光、曝光、对焦、用光、色彩和构图,我觉得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有用的。

其中,感受比较深的是对焦、色彩和构图,毕竟这三个实用性要强一点,比较具体易于理解,至于曝光和用光,似乎还要在实践中去体验才会真正的感受得到,这些知识点虽然不能说十分全面,但真的是比较实用,让我感觉摄影其实不会那么难。

其次,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对摄影慢慢有了兴趣

以前我就特别羡慕那些手里拿着相机的人,感觉他们真了不起,能拍出那么多照片来,以前不知道什么是好照片就知道相机能把很多东西记录下来,后来上学的时候就特别想要一个带摄像头的手机,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这个愿望很久之后才实现。

但是当我真正接触摄影技术这门课的时候,我的那点兴趣和积极性,也被一点点的磨没了,老师的要求是专业,但是我连基本的相机操作都不怎们会,而且很多人拍得都那么好,可能人都有这种倾向,往往会向自己可能擅长的地方发展,而刻意回避自己不擅长的,事实也证明是这样的,我当时拍得60张照片没有得到太多的肯定,也使我对摄影更加畏惧,没有什么好感。

大二下学期,《安徽大学报》招新,我和室友都报名了,其实我们的摄影水平都差不多,但是一些因缘巧合,她去了摄影部,我去了记者部,后来可想而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会拍,而我的室友越拍越好,还得到老师的表扬。

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惧怕摄影,在寝室的时候也喜欢拿着室友的相机随处拍拍,摄影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这是一种观念的转换,就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最后,就是新闻摄影的本身所带给我的震撼

以前我在搜集普利策新闻奖的时候就有一组获奖照片然我记忆深刻——一位妈妈陪着自己患绝症的儿子度过最后的生活,每一张照片都拍得非常的逼真和感人,以前我一直想不通的就是为什么有的记者能把人物拍的那样的有生气,让人觉得特别的真实可感。后来才明白那些拍出好照片的人往往都是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仅是因为摄影技术好,更是对所要拍摄的事物的了解,倾注了自己的情感。

新闻摄影课程让我明白有的时候新闻图片对一件事情表的震撼力要远远大于文字,而且新闻图片永久保存的影响力也是文字这种传播手段没有办法比拟的看到以前抗日战争那些平常的照片现在变成珍贵的历史资料,现在没事的时候我也喜欢在安大拍些照片,没准多少年后,也很历史价值呢!

二、对新闻摄影课的建议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果以后新闻院的器材设备能跟进的话,最好是能将这门课变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我个人觉得老师讲得东西都很实用,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上去,这一点其实是新闻摄影这种实践课程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好老师是关键,但是“师傅领进门”徒弟也得要有器材才能去修行。

2、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业界的摄影记者

课堂讲授上可以多请一些业界的摄影记者来给大家讲讲,就像文字新闻的业【新闻摄影心得体会4篇】

界和学界有很大差别一样,摄影的业界和学界是否也有很大差别呢?而且新闻摄影在新闻业的一些实践,对学生的吸引力和震撼力更大。

这个学期,老师请了业界的一位记者,虽然他只来了一节课,但是也是很受益匪浅的,他给我的感觉就是摄影不一定要按照常规去拍,很多东西都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情在里面,在他所展示的那些照片里,有一张会议的照片就让我很佩服,那样一个正式的会议,就算不喜欢,如果是我,我也会规规矩矩地拍下来,但是他就把自己的情感很明显的表现了出来,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而且他拍的照片很多都很独特,很有创意。

3、课程时间的设置

课程是否可以不设置在周六,经过一个星期的课程学习,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很多人心理上就有一种放松的感觉,上课时的积极性多多少少会受点影响,新闻院系的摄影老师貌似都因为平时比较忙,没有办法会把课程安排在周六,大二上的摄影技术是这样,现在的新闻摄影也是这样,总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太合理,如果能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某一天,我觉得课程教授的效果一定更好点。

4、课程内容的安排

就新闻摄影来讲,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摄影,一部分是新闻摄影,一部分是图片的后期处理,即图片编辑,这三个部分是紧密相连,不断深入的,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有可能成就不了一张好的图片,这三个部分中,图片编辑的作用可能要小一点,但是在现在许多传媒机构中,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来老师的课程安排是有这个内容,但是可能因为时间的限制,没能给我们讲解,如果以后课程还是在下半年的话,不妨将图片的后期处理挪到前面。

第五篇:《摄影心得体会》

摄影心得体会

我是一个热爱摄影的人。摄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艺术门类,一张张动人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种直接了当,但又发人深思的表达方式备受人们喜爱,我也不例外,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自己的内心情感和艺术情怀。喜欢摄影,很简单的是因为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但是摄影并不等于照相,摄影是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门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它的意义,如何运用手中仅有的工具去表达你心中想表现的东西。我佩服一名摄影师会有洞察事物实质的观察能力,纯属的技巧与不断累积的经验等。所以我想向这个一位摄影师的能力靠近,上完这个摄影基础选修的时候,学到的并只是快门、光圈、感光度等名称及意义,学到不只是操作相机的技巧、经典构图方法,而是学习培养一颗习惯观察的心,把自己比作一部相机,用静止的眼光留意这个大千世界的美丽,宏观、微观。

从选修课中了解到相机的发展历史,过去摄影的成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得起,只有贵族或者富豪才能探索它的魅力,初期摄影更多的只是担当纪实的功能,器材的笨重,甚至比作画需要更久的曝光时间等都使它的艺术功能得以削弱。再后来光学胶卷相机便携性大大增强,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高,所以光学摄影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乃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摄影家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到现在数码相机时代,技术发展,相机越做越小,相机随处都是,如果手机都属于相机的话,那么基本每人都会有一部,每个人都有记录有趣事物的能力,单反相机配合长焦镜头能把很远

的风光、人像都摄进储存卡内,一切都变得简单而方便。科技以人为本,技术使我们按下快门的成本下降,其实我们拿起手中设备的时候更应该把握摄影的本质,用更精良的设备去捕捉感动人、美丽的瞬间,而不只是照相。我们有了更多练习的机会,照下可以马上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可以围绕想拍的东西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例如:逆光、顺光、测光等下的拍摄方案,记录各组曝光组合数据,积累经验,使以后更得心应手。

在课上欣赏各大师的作品,一边了解作品里的精妙之处,一边模仿学习。在解决了曝光、清晰度等问题后,这个时候,构思更多的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意境的表达。摄影构思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构思、即时构思和后期构思。前期构思是在拍摄摄影作品前,构思观察,思考如何运用摄影语言及其表现手段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如使用什么光线、什么色彩,如何定标题、如何构图等;即时构思是在拍摄一幅作品的之时即运用摄影语言及表现手法来表现摄影作品意境的整个思维过程。摄影艺术的瞬间性决定了即时构思成为摄影构思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而后期构思则是在拍摄后的暗室后期进行制作完成,并通过电脑进行修复,也是摄影构思的最后环节。一张照片看似简单看似按下快门几千分之一秒很快完成的事,其背后需要很长准备时间,有时等待一个场景,一个机会,少不了耐心的等候,孤独的坚持与不断的自我交流。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是执着,摄影也是。一份执着的热情,不断观察练习积累,我在这条路上收获喜悦,付出更多精神。

第六篇:《参加培训心得体会5篇》

心得一:

通过参加本次省骨干教师第一阶段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身心愉悦、收获良多。总结起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树立了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观,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将对人文素养较低的职业中学的学生提供的空间、机会和由此产生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我还是需要从备课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因为,备课是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是积累经验、提高自我的重要过程,更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个人的思考总觉得不成熟和难以操作,本次培训多位教授的精彩讲解让我醍醐灌顶,懂得了专业课与语文课之间结合点的选择,确立了主次的问题。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让学生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展现在语文课上,让其在学科之间自由翱翔。

几场关于心理学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到了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匮乏,找到了在工作中为什么难以做通学生思想工作的原因。我想,在今后与学生的沟通当中,我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了解其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了解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从而能对其进行以陶冶情操、启迪觉悟的教育。

同时,在有效教学方面,我也学习到了一些技巧和策略,比如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课堂问题的的设计等。当然,有效教学还必须懂得如何规范教学行为,比如懂得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何布置作业;如何进行课堂拓展、如何总结课堂所学等等。

在聆听专家们的讲座过程中,我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我的课堂是否有吸引力、我的教学是否有效……我给自己的很多答案都是否定的,我也许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授完了课文上的知识点,迫使学生记住了一些文化常识和基础知识,但是,我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和激情的,我没有注重教学中的细节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做的一些教学改革还只是皮毛的,没有深入骨髓和触及灵魂的,本次培训让我在反思中有所收获,让我在学习中找到方向。

本次培训也让我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现身说法的方法会更有效地使我们的学生素养有所提高。在加强自身修养方面,我需要在情感上对学生做到真诚而丰富。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引导我的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我还要注重笔耕,使自己变得更加厚实。多读书、多动笔,及时总结自己教学的缺漏,在不断反思中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会努力做各项未做之事,努力向自己确定的方向不断进取。

心得二:点石成金的培训——参加全国第三期公诉实训体会

培训期间,我们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大家共同的感受是,累并亢奋着。这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以前的思维定式,开始有了新的思维模式。如果说好的讲授式培训好比是金子,那么这种实训模式则像点石成金的方法。

此次培训是由高检院政治部、公诉厅组织,北京市检察院政治部、公诉一处具体承办。培训地点是北京市西城区西御园干部培训中心。北京市院教育培训处李继华处长亲自参加组织培训。培训采取小班制,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2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其中有两位学员曾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称号,多位学员获得省十佳及优秀公诉人称号,使我这个没获得过任何荣誉的公诉人相形见绌。培训班设两名班主任,对学员的培训及纪律情况进行考评,并制定严格、详细的考评规则。现将培训学习情况向您简单汇报如下:

一、全新的培训理念和方式

此次培训充分贯彻了中央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改变讲授式的培训理念,创新思维,树立了新的教育培训理念,可谓全国检察系统培训的风向标。

1.以需求为导向。需求包括组织上的需求、工作岗位的需求及学员的具体需求。举个例子,此次培训主题是公诉证据审查,而这一主题正是在对第二期学员进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确立的。证据审查能力一直是公诉办案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去年两个证据标准出台后,刑事诉讼法面临重大修改之际,我们经常在非法证据排除等方面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因此这次培训正是在以学员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确立的。而我们培训结束时,高检院又下发了针对处长培训的调查问卷,以确立第四期培训主题。

2.以问题为中心。培训从过去单向的讲授式教学转向互动的研讨式教学,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员为主体,老师仅是引导者。老师提前下发案例,学员以组为单位制作ppt汇报审查意见,其他组提出补充建议和反对意见。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评价问题和解析问题的过程。对产生分歧的焦点问题,老师引导学员以模拟开庭方式进行论辩。

3.以提高能力为目的。培训的目的不是单一地向学员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北京市院李继华处长以及各位培训老师特别强调学员一定要积极参与、充分投入到讨论当中去,畅所欲言,只有在讨论中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学习别人好的做法。

二、紧张的培训任务和充满激情的课程安排

培训班将学员分成四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培训第一天,班主任先安排大家进行“破冰”训练。给每组一张大纸和一打彩笔,要求在十五分钟内制作出小组的“LOGO”,并把每个组员的个人信息描绘出来。短短十五分钟,各小组集思广益,制作了新颖独特的“LOGO”。而正是这短短的十五分钟,小组成员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接下来是小组成员上台介绍自己组的“LOGO”含义及每个学员的情况。每个学员都想用最简短的语言最充分地介绍自己和家乡的情况。这些打破培训常规的小情景,充分调动了我们参与的积极性。培训还安排每天早晨上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培训反思与小结,这既是对昨天培训状况的思考也是对接下来培训的新期待。

在老师安排上,仍然贯彻检察官教检察官原则,聘请了北京市石景山院挂职副检察长、北师大博士生导师刘广三,及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熊红文等引导我们就言词证据审查、综合证据审查、电子证据审查、伤情鉴定审查、勘验检查结论审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参加培训心得体会5篇】参加培训心得体会5篇。老师引导我们就如何排除非法言词证据及证据量与优势证据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在论辩中,很多以前迷茫的问题都豁然开朗。

此次培训任务非常紧张,老师提供的研讨案例要提前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而这部分工作都要课下做,稍有放松,在明天的小组研讨上就会卡壳,制作的审查报告就会成为其他小组攻击的对象。培训期间,我们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大家共同的感受是,累并亢奋着。

三、我的几点感受

这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以前的思维定式,开始有了新的思维模式。比如我以前遇到一个法律分歧,我立刻会去查教科书,看看答案是什么。但现在我会思考,主要分歧点是什么?分歧两方的理由都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分歧?等等,进而思考解决分歧的方法。也就是说,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从哪里下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

这次培训感受很深的是全国各地公诉人的水平都很高。北京特别注重对公诉人论辩能力的培养,公诉人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很突出;江苏公诉人的理论功底很深,谈起问题来有理有据,令人折服;湖南学员制作的ppt审查报告将部分情景制作成模拟动画,形象再现了案发过程,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全国优秀公诉人、重庆二分院的廖祥勇在模拟开庭中充分展示了一名优秀公诉人的举证、质证技巧,让我们刮目相看。大家交流时发现,那些表现优秀的公诉人有个共同点,就是从未放松学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这也是我此次培训的一个重要收获。

我培训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克服了自身的两个障碍。一个是情感障碍。一开始我比较紧张,总认为自己代表山东公诉形象,不能随便发言,一旦说错话就把山东公诉的脸丢到全国去了。但随着气氛的活跃,我发现其实不管谁的发言,都有道理,勇于展示自己的缺点并不一定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别人存在的缺点,是我存在的价值;我存在的缺点,是别人存在的价值。”正是在这种互动研讨中,我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原来一当众发言就紧张的心理,也被热烈的气氛赶跑了。因为在深入探讨中,我完全不在乎我是以何种形式发言,更在乎我们探讨的问题本身。二是克服了信任障碍。以前不管干什么,都有信任依赖,感觉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但在这个课堂上,老师主动让我们质疑他的观点,告诉我们解决不了问题是正常的,实践中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及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

四、一点建议

以往的培训,都是填鸭式、讲授式的,虽然确实能学到很多知识,但培训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所学知识点也是有局限的。但这种研讨式培训模式能充分激发学员潜能,更注重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果说好的讲授式培训好比是金子,那么这种实训模式则像点石成金的方法,值得推广。个人感觉我们山东公诉的培训,可以借鉴这种培训模式。

当然这种培训也有缺点,就是只能是小班制,培训范围不能太广。但我认为薪火相传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东西需要不断推广,才能遍地开花。省院学来后可以给市院培训,市院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基层里三五个人也可以组织这种研讨。如果这样,我想这种培训模式是可以推广的。

我深知,这次培训机会难得,我不敢独享培训收获。打算将培训体会结合办案实践写出来,通过我们公诉二、三处的《死刑二审实务》让全省的公诉人都能共享。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感受和建议,不当之处请您批评指正。另外,顺便跟您汇报,培训结束时,推选了八名明星学员,我有幸被推荐为明星学员,没给山东公诉丢脸。

心得三:

总的来说,通过3天2夜的培训,收获是丰厚的,一方面加强了自身各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坚定了职责所在各项工作的信心;总结所历可大致归纳为16个字:忠诚、守信、积极、进取、拼搏、用心、感恩、释怀。

当教练宣布9条纪律的并让我们作出遵守承诺的时候,首先明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事实,其次向我们说明了其更为深层的涵义:如承诺不允许手机开机及发出杂音,不允许随意走动甚至不允许喝水,这在提醒你对工作或处事是否重视和用心、是否尊重他人、是否抱有一颗负责任的心;承诺是否能坚持完3天2夜的课程,提醒你无论道路多么坎坷,多么艰难,是否都能坚持不懈并全力以赴做下去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承诺无论在课程上听到,或者看到什么都不允许带出课堂,也许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只是说不要把课程内容告诉你的朋友或同事,使他们参加第一次培训的意义变得无趣,变得失去意义,不过在我看来,或许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在结束课程后,这个想法变得更加深刻,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内心的秘密,当他们分享这些东西的时候,无论是脆弱或者坚强,无论是放纵或者忧伤,尤其是现实生活的压力让很多如家庭、生活方面的琐事更多积淤在心,他们无处诉说,无处解脱,为了感情、为了前途、甚至为了一日三餐,更多的时候是放在自己内心的深处,以免去影响身边的人,去伤害爱自己的人,当我们听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他把我们当成可以诉说的人而开心,他说出这些,要的不是同情可怜,要的不是夸奖赞美,只不过是把压抑在内心的秘密毫无保留告诉大家,他们信任我们,信任我们是他最忠实的听众并以此来鼓励和支持我们,仅此而已,而他们的行为也应该得到我们绝对的尊重,也应该为他保守这个只属于我们的秘密,如果你可以,你也可以把你内心的秘密更多的去分享给其它的人,而不是分享他人的秘密;结合到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一方面体现在是否积极用心的为企业作贡献,是否会为能呆在这个大家庭拥有不离不弃的感情和荣耀;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是否会为“我”的企业,这个朋友保守他的秘密,企业要发展当然离不开我们的改善建议和谏言,但这决不是拿来四处宣扬并当做一种可能是笑料来做饭后聊资和所谓的分享,我觉得作为个人应该深层的去了解我们的企业,既然在这里,就是选择了认同,既然选择了认同就同意他有好的发展前景,既然有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就该相信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只是暂时的,而暂时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拼搏和进取的动力,而不应该是笑谈甚至诋毁;老师说:承诺,就是已经约定好并答应照办的诺言,作出的承诺,就应该全心全意用心做好。

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团队及其个人都需要作出合理定位,有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样的计划,有什么样的职责,而团队就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处去,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没有计划这个团队就是一群无头的苍蝇,没有责任这个团队就是一盘散沙。我们寻找的团队不是避风港,我们寻求团队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一个所谓的安全感,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般浑浑噩噩的生活,团队是需要互相团结帮助的,但绝不是享受安逸的人生状态,团队是有安全感的,但也绝不是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生存理由,当自己把团队当成避风港时,当自己只为了寻求安全感时,这个团队也将因为你而变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唯有积极甚至毫无顾虑的奉献自己的价值,全力以赴的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成绩,用心去解决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并时刻拥有一颗努力改造自己、奉献更多价值的进取心;当我的团队成员在为了得到助教考官通过你的激情演说时,我就应该努力的为他呐喊助威,当自己为了不成为拖团队后腿时就该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还要不断的喊出自己的声音以至于撕破喉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生命之轮,其实告诉我永远不知道下一步将遇到谁,但我知道迈出下一步后我将失去谁,生命匆匆而过,时光转瞬即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需要的是更多的珍惜和包容,尊重与爱护,用心抓住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的去爱护所有人,用心去体会来自所有人的批评与建议;也应该感谢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我相信,身边出现的每一个人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你沿着一条轨迹在走的时候,他们的出现应该是必然的,无论好与坏,无论对或错,也不必纠结好坏对错,怀抱感恩的心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应该相信,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才使你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更有价值;父母给予我生命、亲人给予我关爱、老师给予我知识、同学朋友给予我活力、老板和上司给予我发挥价值的机会、陌生人给予我阅历、而仇人和坏人则给予我无比强大的心脏和斗志;老师说:不必伪装自己,不必束缚自己,敞开自己的胸怀,去感受生活中所有的爱与恨,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最后,我们所有人都在几乎是在最后一天经历了疯狂、作出了想做不敢做,甚至想都不敢想的举动,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尽情的手舞足蹈,尽情的唱,尽情的跳,毫无顾虑,毫无隐藏,尽情的宣泄着内心的激动和狂野,深夜里对老板说感谢,对父母说我爱你,真的是做到完全释放了自己。有句网络语是这么说的:生活把我磨圆,就是为了让我滚得更远,现实生活的压力,也让我们变得沉默,变得低调,变得圆滑,我们在惋惜天真懵懂的童年,我们在憧憬健康快乐的少年,我们在怀念冲动但热情奔放的青年,但在那一刻,我们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14197/

推荐访问:新闻摄影实习心得 新闻摄影培训心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