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16-05-07 10:46: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心得体会】

第一篇:《新常态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新常态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新常态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一】

一、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

“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已经跨过了粗放经营、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了一个不创新、不深化改革就难以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过去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粗放经营,铺摊子,上项目,靠投资;二是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便宜,走低价格路线;三是招商引资,模仿,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四是过度依靠外需;五是靠行政力量推动,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赛;六是GDP崇拜,速度第一,而不是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在这六个特征中,核心是GDP崇拜和行政力量推动。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然使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但付出的明显代价和潜在代价都是难以估量的

二、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现在,中国经济的规模已经做大,我们面临着做强的新的历史任务,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人们所讲的“新常态”。

“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自然放缓。

经济增长速度是有一定规律的,即“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制度环境下,不受紧缩政策或扩张政策等外来因素的干扰,本身固有的、自然而然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率和既定的条件是协调的,是既定条件下的一种均衡。“自然增长率”是阶段性的,是历史的。据此,随着快速发展的条件成为过去时,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速率,一个中速的增长速度。 “新常态”面临的任务是为已经起飞的经济持续加油,使整个经济在做强的过程中展翅高飞。“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是货真价实的创新,是扎实有效的结构调整。

三、发展理念适应“新常态”

第一,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确实有效的增长速度。要重塑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认清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清楚地把握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新,是调结构,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即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水平结构,即平面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更不能迎合错误的速度情结而盲目刺激。必须明确,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就业,但这种就业应当是货真价实的就业,而不应当是伪就业。

第二,在“新常态”下应当抓紧完成旨在建设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任务。经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微观层面的事,是经济规律自发作用使然。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相当多的宏观调控是顾此失彼、按了葫芦上来瓢,我们切不可过高估计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更不能让宏观调控耽误了我们的改革。

第三,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激发大众的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个产业空间很大,跟到人家后边模仿着做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安排,例如平等进入、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淡化官本位;鼓励适当的冒险;包容各种创新伊始的“异端”;杜绝各种寻租的机会,把企业家精神引导到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官商勾结的寻租。

【二】【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一是要打消顾虑,坚定信心。面对新常态,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发力的恒心,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进一步坚定对中央正风肃纪的信心,打消顾虑,主动调整思维、心态和行为,积极适应这一新常态,迅速在新常态下来谋划和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当好“大管家”,扎实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二是要自我约束,规范用权。面对新常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做党员、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自觉。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加强自我约束,习惯在严于律己中担当责任,习惯以清风正气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严格按章办事,成为普通党员、群众的榜样;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规范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是要坚守底线,接受监督。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坚守党纪国法、廉洁从政、思想道德的底线,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坚守底线的模范,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社会和群众对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监督将无处不在,无论是监督的内容、形式和力度都将比以往更多更大。我们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把群众的监督作为一面镜子,畅通建言献策、批评监督渠道,主动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省自身,明得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改进工作。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评判,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四是要着眼全局,谋划长远。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大局出发,积极观大势、谋大事;要着眼长远,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

坚定发展战略,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从全局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是要适应期盼,提高标杆。面对新常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的期盼,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自己,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思想境界要更高,履职能力要更强,工作标准要更高,服务效果要更好。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牢固确立群众观念,多办人民群众期盼和欢迎的事。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机关满意、干部职工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自身满意”的“五满意”标准,切实提升工作品质,主动回应干部职工和群众期盼与关切,为干部职工和群众多做实事好事。

六是要提振精神,勇于担当。吏治新常态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能干事、干成事者提供了舞台。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弘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忠于职守、专于事业的精神,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的大局中展现作为,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事业中做出更大成绩,不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所赋予和明确的职能要求,克难奋进,迎难而上,积极创新作为,在厉行勤俭节约、推进公车改革、规范资产管理、优化社会化服务中体现后勤战线同志的人生价值,展示机关事务工作者的良好风采。)

第二篇:《2015年学习新常态心得体会与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4篇》

2015年学习新常态心得体会与新常态新习

惯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4篇

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心得体会

“作风建设‘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在9日召开的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省委书记秦光荣郑重提出,全省党员干部都要以新的境界、新的习惯、新的作为,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党的作风建设正在迈入新常态。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秦光荣认为,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有新的境界。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退一尺。”秦光荣说,党员干部要补足精神上的“钙”,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学习领会关于抓作风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在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推进治国理政、坚持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认识上都进入新的境界,“升级”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 要适应新常态,就要下功夫养成新习惯,而具体的努力方向就是“回归”——

“切实回归到党内生活的本来状态、回归到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回归到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

第三篇:《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一】

xxx月26日本人参加了县委中心组理论扩大学习会,认真聆听了南京大学洪银兴书记的讲座,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结合工作实际,本人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即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就应当以科学而冷静的态度直面现实:

第一,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确实有效的增长速度。要重塑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认清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清楚地把握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新,是调结构,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即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水平结构,即平面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更不能迎合错误的速度情结而盲目刺激。必须明确,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就业,但这种就业应当是货真价实的就业,而不应当是伪就业。

第二,在“新常态”下应当抓紧完成旨在建设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任务。经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微观层面的事,是经济规律自发作用使然。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相当多的宏观调控是顾此失彼、按了葫芦上来瓢,我们切不可过高估计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更不能让宏观调控耽误了我们的改革。

第三,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激发大众的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个产业空间很大,跟到人家后边模仿着做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安排,例如平等进入、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淡化官本位;鼓励适当的冒险;包容各种创新伊始的“异端”;杜绝各种寻租的机会,把企业家精神引导到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官商勾结的寻租。

【二】

【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和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重大成果及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意志和决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新成果,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推动形成从严治党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形成从严治党新常态的重大意义

推动形成从严治党新常态,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命题。这一新常态的形成,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从严治党方面的一系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新思想、新实践的必然结果,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伟大创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追求自身利益和幸福的梦。从现实看,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群体多极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趋势凸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前所未有、世所罕见。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最大限度地听取不同方面、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并转化为改革发展的正确决策。只有坚持从严治党,确保党的性质宗旨不变,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公信,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起万众一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破解“其兴也浡、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致力回答好的重大课题。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开始,我们党就始终保持警醒,不断强化自觉,努力交出优异答卷。新的历史条件下,“四风”等可能导致“亡党亡国”的消极腐败因素,对我们党造成严重危害,构成严重威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持久深入推进作风建设,通过治标进一步为治本赢得时间,坚持标本兼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实现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是冲破改革羁绊的锐利武器,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强大法宝。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才能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掉遮遮掩掩、推三阻四、阳奉阴违的改革阻力,保证改革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才能使人民群众相信深化改革会给他们带来切身利益,从而积极拥护、支持改革,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推进新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从严治党既是新的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的伟大斗争的推进作了重要准备、提供有力抓手,又是新的伟大斗争的坚强保证,为推进新的伟大斗争注入生机和活力。面向未来,我们党要进一步推进新的伟大斗争,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就必须继续推进从严治党,坚决清除阻碍历史进步的绊脚石,为夺取新的伟大斗争的最终胜利而不懈奋斗。

二、准确把握从严治党新常态的时代特征

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风貌,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在科学总结以往作风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精心打造的管党治党升级版。这个新常态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坚持把作风问题作为影响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突出改进作风这个主题。以反“四风”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集中发力、持续用劲,集中开展专项整治。高度警惕“四风”变异问题,防止回潮反弹,坚持露头就打,加大查处顶风违纪的力度,真正找准靶子、点中穴位、戳到痛处。

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打铁就靠自身硬,从中央做起,各级主要领导干部亲自抓、作表率。党中央制定八项规定等一系列作风建设的制度,中央政治局常委带头践诺,建立联系点并全程指导,为全党树立了标杆。各级领导干部以向我看齐的姿态听意见、摆问题、管自身、抓督查,敢于拿自己开刀,以正己一点带正人一片,以正己之效立正人之威。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两结合,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加强理论武装,促进思想认识提高和党性增强,为解决实际问题增添精神动力,破除思想障碍。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深入进行查摆剖析和落实整改措施,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党性锻炼。

严字当头、务求实效。坚持严的标准、采取严的措施,重要节点一环紧扣一环抓。以钉钉子精神反“四风”,始终贯彻整风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坚决防止搞形式、放空炮、走过场。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对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提出明确要求,脱去“隐身衣”,捅破“窗户纸”,相互批评不留情面,敢于揭短亮丑、真刀真枪。对存在的问题明察暗访,及时查处并公开曝光违纪案件,拒绝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台账动态管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督导组敢当“黑脸包公”,严督实导、持续用劲。

层层压紧、上下互动。坚持层层压紧、环环相扣、扎实推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把上题下答、下题上答、同题共答结合起来,上面的问题需要下面配合解决的就上题下答,下面的问题根子在上面的就下题上答,需要地方和地方、地方和部门、部门和部门联合会诊的就同题共答。全盘摸清问题,通盘解决问题,前后照应、左右衔接,使整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相信群众、敞开大门。在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的同时,注重强化外力推动,坚持真开门、开大门,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恳请群众评判。注重对比宣传,既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又发挥反面典型警示震慑作用,做到不虚不空不偏。

三、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从严治党新常态

从严治党新常态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的新要求,不断强化对从严治党新常态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投身巩固和拓展从严治党新常态的实践之中,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把聚精会神抓党建与一心一意谋发展结合起来。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抓好抓实;党的建设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伟大工程,同样要抓好抓实。抓好发展与抓好党建,两者互相依存,互为前提。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克服只重视抓发展不重视抓党建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起来。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教育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制度解决的是治理规则和行为规范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加强教育,升华思想境界,增强自律力量,强化制度自觉,有助于形成按制度办事的良好秩序。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教育成果,形成常态长效。教育和制度同向同时发力,就可以产生从严治党的系统聚合效应。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起来,联动推进。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经常打扫思想灰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制度建设要精、要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搞好配套衔接,增强整体功能,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变牛栏关猫为铁笼锁虎。

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结合起来。党内政治生活是教育管理党员干部和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首先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结合起来。要增强党员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党内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听取群众的真实想法,欢迎群众的批评意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为群众举报违纪违法问题提供安全畅通的渠道。

把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起来。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多年来,作风问题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真正纯洁起来。

【三】

今天,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适应反腐带来的官场“新常态”》这篇文章。官场的“新常态”对于领导干部的从政品德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状态不是一

阵风,因此官员要对之充分认识,坚定信心,不应该抱观望和应付的态度。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正常状态。之所以说是“新常态”,就是说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这种“新常态”,将是领导干部从政新的基本环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对领导干部的基本的底线,不能违背和僭越。当然这种“新常态”也是会变化的,但是其变化只能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高、更明确,而绝不是相反。

现在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持犹疑、观望、猜测的态度,认为中央这样的严要求不可能持续太久。这种判断一方面是出自于以往的所谓“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其实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央的决心和勇气,也没有认识清楚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高度的反腐败积极性和中央坚定的反腐败部署之间的紧密互动、互相促进效果。

实际上,清楚的事实正摆在面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的顽疾,既抓“苍蝇”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设,既把腐败分子关进监狱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样的反腐就绝对不是选择式、运动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国的政治生态没有一个完全的改观,“新常态”没有完全稳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这方面的推进是绝不会停止的,何况这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坚定的支持。

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领导干部私下里感慨现在工作不好做了,因此出现了消极应付的现象。这种不作为心态正是对官场“新常态”不适应的典型表现。当然,在官场“新常态”下工作确实要求高多了,所以暂时有所不适应也还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态度要不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从长远看问题,并且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党和人民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第四篇:《适应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适应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适应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表述,对现阶段中国经济走势的客观基础作出了新的研判,提出了经济发展新阶段对发展动力新的要求,也预示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新的方向,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宏观经济基本走势的判断,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在当前新形势下,判定方位,理清思路。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我国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将近10%的高速增长、总体上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不仅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原有的以投资和资本扩张为主导、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劳动年龄人口和资本积累率的下降使潜在增长率降低将成为必然趋势和常态,而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加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等几个因素的叠加,都使得经济不可能再维持此前的高速增长。也就是说,减速或换挡是经济发展内在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与前期增长减速主要源于周期性因素不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源于经济基本条件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因素,而这种减速也不能继续简单地沿用过往凯恩斯主义的总量需求政策了。

新常态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的转换。除了原有的总量平衡外,结构调整、预调微调、防范风险和稳定预期将成为宏观调控的“新常态”。适应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八大以后中国新领导层在对现阶段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特征提出全新的分析判断基础上,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内涵、目标、取向和政策工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创新。中央的界定了“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与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提法有了重要的区别;中央提出“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但是没有把产业、价格政策放在宏观调控体系之内,这表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职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稳”字当头,并提出“上下限”论,体现了底线思维的宏观调控方针。在宏观调控的取向方面,今年初以来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政策思路从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结构调整转变。与此相适应,在政策工具方面,从“全面调控”向“定向调控”转变,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工夫,根据不同经济部门和区域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精准调控方式。

面对新常态,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有“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标志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日子一去不复

返了,意味着经济增长总量指标的重要性下降,也预示着长期以来唯gdp增长马首是瞻的政绩考核指挥棒将会淡化使用,这将改变过去以经济增长速度为目标的偏好与思维定式。政府将更多资源和精力用于广义的发展如社会保障、民生福祉、文化建设、医疗教育等方面,强化中央所提到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对于企业来说,在增长速度下降、产能过剩的年代,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不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过去依靠拉关系、走后门等寻租行为获取资源的机会成本或难度也加大了,创新和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价值的创造才是企业立足的基础,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要面临转型升级。

(篇二)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在这样的重大关口,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面对新常态,首要的在于抢抓机遇。现在我们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还有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等。让这些潜力源源不断地焕发出来,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红利”赢得“人才红利”“创新红利”的新机遇。

面对新常态,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创建新的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用“开放红利”稳固“全球化红利”,以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格局变化中争取主动。

面对新常态,如果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大发展;如果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就会处于被动境地和淘汰行列。我们要把对新趋势、新时代和新机遇的把握,同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谋划新的发展。

(篇三)

26日上午,**教授给我们作了题为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报告。**教授站在全国经济发展现状的高度,直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状况,科学地、贴切地分析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发展的新常态,用深刻的理论论述了如何适应新常态,加快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洪教授的报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对于如何加快我县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认为应该结

合**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发展的设想。我有一些体会:

首先,当前我县已有的产业和发展情况来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县的第三产业一直不太景气,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消费不足,消费主要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真正用于购物、娱乐和高档消费的并不多,所以繁荣商业和服务业应该优先考虑。修建超豪华的休闲、娱乐场所不仅可以吸引外地客商,还可以促进本地人口的消费,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如修建超豪华的歌舞厅、酒吧、茶吧、新华书店、游乐园、商场等。变星罗棋布为旗舰式引领。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对树木、花草的需求量上升,对绿色、环保的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具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成规模的、有影响力的品牌较为缺乏,发展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推动科学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幸福日子。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如果心里没有群众,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就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常态经济”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建立健全民政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弱势群体应保尽保,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解决优抚、安置、低保、医疗救助等问题,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和扶贫工作开展,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都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必然结果。

**的发展要作长远的规划、合理的安排,要逐步地去实现,要根据财力状况实现渐进式地发展,**才会越来越美好。

(篇四)

中共**县县委中心组(扩大)会暨“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于2014年9月26日上午在**大剧院举行。会议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原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作了题为《在新常态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的专题讲座。教授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宽广的视角、丰富的资料、新颖的理念、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如何在新常态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为中心组的一名成员,多年来我加强对党委中心组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把理论学习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各项工作高效完成。对此,我个人认为,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一、加强自身修养,与时俱进,立志有作为

1、要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组织观念。要求自己牢记党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忘记作为共产党员的职责,不能忘记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要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的表率作用。

2、要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辈子始终不渝。在工作中不断地警示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和锻炼,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3、要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接受监督。对于群众的批评意见,要能够听得进,坐得住。要按照《党章》的要求,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本着“事无不可对党言”的精神,向组织敞开思想,诚恳地接受组织的监督,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明确方向。

二、群众工作是必修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

我们的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更好地提升工作水平,只有向群众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群众的贴心人。习书记提到“给群众办成事儿没那么难?根本在于你想不想办。是不是始终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母、兄妹、甚至子女,充满感情的办,挖空心思的办”。让我们年轻干部更加深刻体会到为群众办事的重要性。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零距离”是干部“以民为本”意识的大考场,考官就是群众,考卷就是切实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以此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紧抓发展第一要务,构建具有**特色的经济结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于推进**经济各项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尽管近年来**经济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发展不足、发展滞后仍然是制约**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深入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完善和落实高起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体现到重大项目的落实上、体现到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上。

四、大胆改革创新,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研究和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全国和全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大胆改革创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中,抓住机遇,开拓奋进,积极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工作中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推进扶贫开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继续抓好水利这个打基础、利长远、惠百姓的大事,大规模兴修水利,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按照“新常态经济”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五、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推动科学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幸福日子。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如果心里没有群众,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就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常态经济”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建立健全民政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弱势群体应保尽保,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解决优抚、安置、低保、医疗救助等问题,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和扶贫工作开展,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都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必然结果。

六、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当前,“新常态经济”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主导产业、骨干优势企业不够强、不够大;区位和交通条件处于劣势;财政收入困难,财源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企业数量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等等。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更好地推进“新常态经济”中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重视“三农”工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统筹抓好教育、科技、人才等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领导干部应养成实干的工作作风。【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七、勇于创新,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县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需要乡镇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县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

(一)狠抓招商引资,推进工业立县

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营造全县干部群众共营发展环境、共引项目资金的招商引资浓厚氛围。按照县委政府研究制定的“成子湖生态大棚提升方案”和市委政府研究制定的“一村一品”招商引资策略,利用我县特有种植、养殖特色产业,搞好现有2个项目的资源整合的同时,有计划的引进大项目,充分发挥我县的种植、养殖特色产业交通区位优势,将该产业做大做强;依托鲜食蔬菜这个平台,积极引进新的项目,走深加工和培育特色的路子,盘活创新传统农业。要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优化环境,使资金、项目引得进来;二是通力协调,使项目留得下稳固发展;三是宣传扶持,让资金盘活资产、项目带动产业。同时,结合实际制订招商引资奖惩制度,并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镇村干部年终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强化招商引资责任。

第五篇:《干部对从严治党新常态的心得体会》

干部对从严治党新常态的心得体会

自今年5月和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重申适应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以来,“新常态”一词成为当下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吏治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常态”。对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积极适应,争取新的作为。

一、抓铁有痕,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惩腐肃贪、狠刹四风、激浊扬清、标本兼治,一系列雷霆万钧的举措,澄清吏治,提振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的认可与坚定支持,成为吏治新常态。之所以称之为“新常态”,是因为一系列措施已经逐步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

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党性标准更高,宗旨意识更强,工作要求更实,作风纪律更严,制度约束更紧,氛围风气更清新。事实上,吏治新常态正深刻改变着广

大党员干部的言行,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中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搞形式少了,求实质多了;讲享乐少了,作奉献多了;随意散漫少了,按章办事多了。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潜规则”干扰少了,工作的精力多了;迎来送往应酬少了,干事创业时间多了;党员干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候,回避少了,主动承担多了等等。

吏治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作风建设抓铁有痕的结果,是政治生态改变优化的表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的状态,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创新作为的良好契机。

二、端正态度,思想行为走出“老误区”

吏治新常态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常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首先,从思想认识来看,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这股清新之风只是一阵台风,刮过了就会“涛声依旧”。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毅力,事实上这种“新常态”完全不同于以往,更不是一场“运动”,而将是长期、常态化的存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其次,从个人心态来看,有的党员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出现了难适应、不习惯的状态。有的感叹工作标准太高、要求太严、工作节奏比以前快了,

“压力山大”;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减少,感觉“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等等,出现了观望等待、焦虑埋怨等情绪,期盼狠抓作风建设举措快点结束。再次,从行动作为来看,有的党员干部抱怨“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消极应付,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等等。 凡此种种,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其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小觑。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能不能适应吏治新常态是当前面临的新考验,能不能尽快走出认识误区和纠正行为偏差将关系到事业成败。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蒙混过关的思想、法不责众的心态、打擦边球的侥幸,尽快结束那种庸懒散奢的不正常“状态”,步入群众期盼和满意的“新常态”。

三、敢于担当,勤廉奉献争取新作为

在新常态下,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充分抓住新的机遇,积极迅速调整心态,勇敢地把责任扛在肩上,奋发努力创造新业绩。 一是要打消顾虑,坚定信心。面对新常态,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发力的恒心,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进一步坚定对中央正风肃纪的信心,打消顾虑,主动调整思维、心态和行为,积极适应这一新常态,迅速在新常态下来谋划和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续深入开展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当好“大管家”,扎实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自我约束,规范用权。面对新常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做党员、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自觉。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加强自我约束,习惯在严于律己中担当责任,习惯以清风正气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严格按章办事,成为普通党员、群众的榜样;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规范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是要坚守底线,接受监督。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坚守党纪国法、廉洁从政、思想道德的底线,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坚守底线的模范,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社会和群众对公务人员尤其是

党员干部的监督将无处不在,无论是监督的内容、形式和力度都将比以往更多更大。我们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把群众的监督作为一面镜子,畅通建言献策、批评监督渠道,主动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省自身,明得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改进工作。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评判,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要着眼全局,谋划长远。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大局出发,积极观大势、谋大事;要着眼长远,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坚定发展战略,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从全局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是要适应期盼,提高标杆。面对新常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的期盼,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自己,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思想境界要更高,履职能力要更强,工作标准要更高,服务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35021/

推荐访问:适应新常态心得体会 新常态新作为心得体会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