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来源:制度 时间:2016-08-10 10:03:4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制度】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一)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龙源期刊网 .cn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作者:王芳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0期

摘要: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者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制度与体制改革的路径,是提升其竞争力乃至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 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完善国企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能够促进不同经济主体利益共享,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上海、北京、广州、江苏等17个省市发布了地方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意见,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和要求,它既可以理解为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也可以理解为公有制与市场相结合,即国有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运行,采用市场手段联合非国有资本发展,以包容性增长方式实现国资、民资优势互补,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化。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解决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接轨问题,有利于增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限制

目前,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陆续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了一批投资项目。例如打响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枪的中石化销售业务的股改,增资扩股的结果是中石化仍然掌握70%以上的股权,另外中石化只是开放了石油产业链终端的销售业务,而重要的上游及中游产业链条仍被中石化牢牢控制。从民营资本角度来看,国资绝对控股可能带来绝对控制甚至逾越规则的举动,所有改革和核心业务完全不沾边,导致非国有经济主体无法参与公司决策。此次中石化的改革仅从销售业务切入,究竟是“试水”还是新瓶装旧酒,他能否作为榜样左右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整体形势还有待观察。因此,行业限制并未实现实质性突破。

(二)内部人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治理结构导致市场化机制缺失

对于国企而言,“所有者”缺位,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是非人格化的主体。国资所有者也扮演着国企经营参与者的角色,董事由上级行政部门直接任命,总经理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委派,国企领导班子保有行政级别,既是决策者,又是自我监督者,这就为以董事长、总经理领衔的内部人控制企业提供了空间,政企难分,政治元素渗入严重,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采用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二)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吴爱存(珠海国资委)

摘 要:演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作用基础上,明确指出企业在引入外部资源时应具体评估的五大要素,并给出了实现混合所有制的五种路径及各自的利弊。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资源;路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在布局经济体制改革时,首先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而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性

1. 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引导产业发展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表现为在竞争领域过度扩张、“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突出,但是在公益性和民生保障性领域却存在缺位现象。现阶段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意味着更多国有资源逐步从不具竞争优势的一般竞争行业退出,向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产业集中,从而优化国有产业布局,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实现国有资本的放大功能。

2. 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协同效应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有着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政府资源、优惠的金融政策、稀缺的土地资源等。民营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委敏锐的市场洞察、灵活的应变机制、高效的执行力以及锐意进取的自主创新。相比较而言,外资企业的优势则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先进、技术领先、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展混合所有制,可以将国有企业资源的优势和非公经济资源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国有企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3. 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

经过多年的努力,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实现了公司股份制改革,从形式上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但从实际运行机制和效果来看:行政干预、大股东“越位”、所有者“缺位”、“一把手说了算”等乱象丛生。发展混合所有制可以使企业受到来自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的约束与监督,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使企业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决定发展战略和选择经营者,从而

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资源要素评估

发展混合所有制即引入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在这个进程中,首先需要评估的是国有企业自身已有和缺失的资源要素,只有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引入相应资源。一般来说,企业需求的资源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技术、产品、资源渠道这五大类。

1. 资金引入:突破发展瓶颈、解决资本难题

部分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国有企业,受政府政策和资源倾斜较少,同时又因自身资产规模不足,导致融资能力有限,可能虽有不错的其他资源,但受资金限制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壮大。为了突破发展瓶颈,诸如此类的国有企业亟需大量的外部资金进入,帮助其实现飞跃。有的国有企业因历史遗留问题或政策调整的原因,萎靡不振、资不抵债。而有的国有企业却因大肆扩张,导致债台高筑,财务成本过大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他们同样面临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缺少资金。前者是需要资金来重新启动,激活企业;后者是需要资金减少债务,降低经营成本。因此,对于这些国有企业而言,引入战略投资者,在考虑合作对象时首先会要求对方能注入大量资金。

2. 管理引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率

管理能力一直是制约很多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少国有企业高管仍是由政府或监管部门直接委派,政治色彩较商业文化更为浓郁。他们受原有行政体制的局限,管理思路不够开阔,创新意识不足。管理模式和思维制约着企业朝规范化、科学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前进。对于这样的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管理引入就迫在眉睫。它们能依托战略投资者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通过沟通交流、管理培训、企业文化交融渗透等方式,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路,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3. 技术引入:促进升级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对于尖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制造产业等尤为重要,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一项优良的技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效率上的大幅提升,还包括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技术溢价”等。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有企业作为当前经济体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外资和民营企业而言,无论是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能力还是研发成果产出等均略显不足。然而,技术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部分国有企业要想提升技术水平,除了引入技术人才、增大技术投入

之外,最有效和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引入技术较强的战略投资者,说服投资方以技术入股,实现本企业技术的快速升级改造。【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4. 产品引入: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

产品是企业进行销售获得利润的载体,是企业收入的核心价值所在。产品包括有形的实物,也包括无形的服务。优质多元的产品不仅有助于市场份额的扩大,也有助于企业品牌效应的提升。部分国有企业由于自身雄厚的资源,对于产品创新的依赖相对较弱。虽然产品十几年都是“老面孔”,但仍能在市场中占有较高地位,特别对于垄断行业而言,长久缺乏竞争使得产品在各方面改进不足。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有企业依靠垄断占据市场的优势将一去不返。它们需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引入其他产品,如此不仅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结构,更有助于企业产品全方位的提升。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意味着原来的竞争对手可能成为合作伙伴,对于产品而言是市场竞争的减少,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则是整体实力的增强。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5. 资源渠道引入:实现业务整合、延伸产业链条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资源渠道的拓展也变得愈发艰难。渠道单一的弊端是容易导致信息流、资金流、供应链等受到限制,阻碍企业资源渠道功能的发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由于长期的发展,大多存在机构臃肿,业务单一等问题。低下的效率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考虑拓展资源,整合业务。引入外来资本的资源渠道,有助于企业的整体协调优化,在企业战略层面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混合所有制引入新的资源也可以帮助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将原来的上下游外部渠道转变为内部渠道,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路径选择

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指出:“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并购重组等多种途径对中央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除军工生产等少数难以实现产权多元化的企业外,其他中央企业都要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民营资本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主要在于吸引战略投资者,而引进投资者的方式方法不胜枚举,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和主流模式进行阐述和分析。

1. 改制上市:吸引社会资本,实现规范化治理

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其实就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通过上市的过程,规范公司原来不规范的运作和管理,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在成功上市后,公司可以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解决国有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获得稳定的长期融资渠道,并借此形成

良性的资金循环。从另一个角度说,上市需要由封闭式迈向开放式,公司将不仅接受来自内部的监督,还需接受社会公众(包括竞争对手)的关注与质询。

改制上市,根据公司上市的规模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整体改制、分拆改制、分立改制以及联合改制等。如:TCL集团股份公司在上市前采取了吸收合并的方式,由TCL集团股份公司向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流通股股东发行TCL集团股份公司一定数量的流通股新股作为吸收合并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对价。最终TCL集团股份公司实现了整体上市。

2. 资本并购:融入市场优质资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出现平台阶段,也就是所谓的“瓶颈”时期,这时候就需要引进外部资源,如管理、技术和产品等,来实现新的突破与提升。资本并购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并购,国有企业引入外来资本,将它们的优质资源融入企业管理,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作为中国知名的显示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亏损国有企业跃升为显示器领域的“大鳄”,他的三次资本并购在其实现发展战略和壮大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次次的资本并购,京东方掌握了对方的生产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及研发成果、全球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体系,最终打造成“显示领域的世界级企业”。

当然,国有企业在资本并购的过程中,可能无法清晰辨识对方并购的目的,导致国有资产被掏空;也可能通过资本并购引入的资源并不完全适用于本企业,导致前期的并购投入“打了水漂”;还可能由于双方无法有效融合,导致资本并购的失败。

3. 产业链重组:打通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对接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将可能被新的结构链所替代。如果一些国有企业仍不愿接受现实,适时的进行调整或参与变革,则必然会被逐步淘汰。产业链的重组包含了产业自动的发展过程,也包含了企业主动参与的过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产业链重组,与上下游产业进行整合,在业务与产品上予以互补,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如2010年,金蝶集团斥资2 100万并购广州普维科技,将自己的产品线布局向上游延伸,由此切入PLM领域。此后,金蝶将可提供从研发到销售整套的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但由于未来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如整个行业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企业管理条件的改变、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突发事件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得企业产业链重组后的经营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从而产生经营风险。

4. 全员持股:企业管理激励,增强员工积极性

全员持股是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又一种方式。目前很多企业相继实行全员持股,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和主人,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自身利益真正密切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关心企业、爱护企业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均实行了全员持股,互联网企业中的华为、卓越等也都通过全员持股极大的增加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全员持股有利也有弊,这种模式确实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员工与股东双重身份利益主体带来的矛盾难以协调,在分配中易形成新的大锅饭等,一直被学者和专家所诟病。

5. 融资渠道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丰富多元化工具

2014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科技部等六部门发布通知:拓宽适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融资渠道。2014年3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发行优先股,非上市公众公司可以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引入更多其它资本。此外,可转债也是一种较新的融资方式。当然,随着融资渠道的不断创新,国有企业也可以随之通过更多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股权多元化。

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所说的五种常见的渠道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方法。但无论采用何种途径,均有利也有弊。对于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来发展壮大的国有企业而言,首先应明确自身的实际资源瓶颈,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与评估国有企业自身优劣势以及各种方式的风险与收益,最终确定一种更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路径。

2015年是改革攻坚年深化年,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升为国家意志,是改革重头戏。“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产业复兴”,国企改革主题必将成为A 股贯穿全年的最佳投资主题之一。

国有资产大盘点:中流砥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2年底全国国企15.2 万户,资产总量25.2 万亿元,增速有所放缓。央企单个资产量较高,但在资产保值增值上地方国企做的更好。国企在数量及资产量上主要分布在东部。2012 年大部分国企实现盈利,整体资产负债率66%。在A股国资力量也占据半壁江山,总市值占比超60%,但业绩估值双双低于非国有企业,有较大改善空间。

混合的力量:国企改革的战略考量。

混合所有制大大拓宽了经济社会改革的空间。

1)将公有、非公有资本都调动起来;

2)没有进行公私资本交叉持股的股份制改革将不再是今后国企改制的重要形式;

3)混合所有制下公司治理将更为完善、规范。

4)国有控股企业将重新定位,按照混合所有制企业定位。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龙源期刊网 .cn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作者:王芳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0期

摘要: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者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制度与体制改革的路径,是提升其竞争力乃至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 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完善国企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能够促进不同经济主体利益共享,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上海、北京、广州、江苏等17个省市发布了地方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意见,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和要求,它既可以理解为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也可以理解为公有制与市场相结合,即国有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运行,采用市场手段联合非国有资本发展,以包容性增长方式实现国资、民资优势互补,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化。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解决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接轨问题,有利于增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限制

目前,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陆续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了一批投资项目。例如打响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枪的中石化销售业务的股改,增资扩股的结果是中石化仍然掌握70%以上的股权,另外中石化只是开放了石油产业链终端的销售业务,而重要的上游及中游产业链条仍被中石化牢牢控制。从民营资本角度来看,国资绝对控股可能带来绝对控制甚至逾越规则的举动,所有改革和核心业务完全不沾边,导致非国有经济主体无法参与公司决策。此次中石化的改革仅从销售业务切入,究竟是“试水”还是新瓶装旧酒,他能否作为榜样左右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整体形势还有待观察。因此,行业限制并未实现实质性突破。

(二)内部人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治理结构导致市场化机制缺失

对于国企而言,“所有者”缺位,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是非人格化的主体。国资所有者也扮演着国企经营参与者的角色,董事由上级行政部门直接任命,总经理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委派,国企领导班子保有行政级别,既是决策者,又是自我监督者,这就为以董事长、总经理领衔的内部人控制企业提供了空间,政企难分,政治元素渗入严重,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采用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公司治理

  摘 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事业主流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贯彻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对象,其改革的目标和成效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背景和原因,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完善举措。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
  一、前言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创新驱动和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度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最有效的路径选择。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完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和经理层管理制度以及相互之间的权利制约与监督,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促进有效公司治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行政化”政企难分的顽疾和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浓厚的“家族化”色彩的问题。最终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营运效率、提升民营企业社会形象,进一步促进公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优势结合,实现双赢。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和原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等多种所有制主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经济形式,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
  自2014年开始,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便奔赴各地进行密集调研,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国企改革意见相继出台,标志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大势所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化国企改革,借助私企和个人的资本以及他们本身的创新精神来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
  三、国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股独大问题。大多数国有企业,国有股持股比例都在50%以上如中石油、中石化。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到国企中,由于经济实力和产业政策的限制,占股相对较少,对国有股难以形成制衡,只能被看作是被动的财务投资者。国有股“一股独大”掌握话语权,依照自己的方法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导致民营资本无法有效发挥自己的优势,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行政化问题。虽然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三会制度”,但董事会的权利实际上是由有关政府部门或政府机构代表国家作为所有者来行使的。党委组织部门决定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选聘、任命以及薪酬水平,而不由市场决定,未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由此导致公司内部人控制、信息不透明以及内部关联交易等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利益受到侵害。
  (三)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随着混合所有制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股权的分散、经营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经理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使自由裁量的权力将增大,董事会很难直接对经理人施加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虽然信息披露机制能够解决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部分问题,但由于监督成本高昂,使得股东对于激励和约束经理人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确保经理人按照股东的意愿进行经营决策,并对经理人进行有效激励和约束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有企业以收购非国有企业资产或者股权的方式组成混合所有制企业时,由于资产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双方很难以公允的市场价值达成交易。例如:2014年5月华润燃气被爆出以2.65亿收购武汉通宝燃气“空壳”的事件,这一收购案被举报认为是高溢价收购亏损资产。通宝燃气自成立后就处于年年亏损状态,企业的经营仅靠贷款支撑。[1]而且收购时2616万注册资本金的对价为2.65亿元,被认为是高溢价收购。为什么公司濒临破产还能卖出如此高价?由此看出国有企业以收购非国有企业资产或者股权的方式组成混合所有制企业时,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公司治理的完善措施
  国有企业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提升经营业绩,完善的公司治理必不可少。公司治理的本质是通过公司股东等治理主体对经理人的监督与制衡,以解决利益相关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一)健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1.股权结构。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现状的关键是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之间合理的分配股权结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应根据行业与产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在非竞争性领域可以允许非公有资本以参股形式进入,如公交、输电、管道燃气和自来水等,适当降低公有资本的股权比例,但是为了防止非公有资本控股,国有股份需要保持大股东的地位。竞争性领域企业的股权结构则可以由市场决定,如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进而有效地吸引非公有资本进入混合所有制公司,保持一定的非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保障民营资本的发言权,在确保国有资本的发言权的同时,防止民营资本被“剥夺”形成公司治理的良性改善,使权力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2.法人治理结构。大型国有企业与其所有制经济组成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后,必须按照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委托代理制度,构造法人治理结构,并形成对高管层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治理结构设置上,在董事会中应尽可能安排非公有资本的代表,给予非公有资本参与决策的权限,以此保护非公有资本股东的利益,增强非公有资本参股国有企业的动力。在监事会的设立上应考虑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股权结构的差异,在国有资本控股时应给予非公有经济主体更多的监督权,而在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应该拥有更多的监督权。在经理人员选聘方面,可以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选聘企业高管,由董事会决定高层经理人员的选聘,并依据市场水平决定高层经理人员的薪酬和绩效水平。   (二)创新公司治理机制
  1.职业经理人。针对职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采用中长期股权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应通过国家法律法规、财务制度、公司章程和合同契约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外部硬性约束。在职业经理人的选聘中引入竞争、更新和淘汰机制,使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及职业发展前途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废除经理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和行政任命制即去行政化。
  2.信息披露机制。在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过程中,由于各利益相关者接触信息的渠道是相同的,应建立对内、对外信息披露机制,保护股东利益。建立内外部信息披露机制可以形成监督合力,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监督范围和力度,可对董事会、职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监督机制。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督机制应考虑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设计,内部监督主要是由国资委、股东、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所形成的监督机制,外部监督包括社会媒体、第三方审计机构和社会公众所形成的监督机制。
  五、结束语
  混合所有制的形成是所有权改革渐进推进的结果,是中国文化中变通、中庸思想的体现。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修改公司章程,改组董事会、监事会,为政企分开创造产权条件;剥离不良资产,提升公司业绩,增加股东价值,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激活业务板块,实现资源整合,实现整体协同效应。(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
  参考文献:
  [1] 李大守.防范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措施[J].新经济,2015.:5-6.
  [2] 高瑞霞.关于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股权激励问题的若干思考[J].新经济,2015.:5-6.
  [3] 谭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治理结构设计[J].经济与管理,2015:96-98.
  [4] 刘泉红.董事会职权改革与央企治理机制的关联度[J].企业发展,2014:36-44.
  [7] 杨红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内部治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50-54.
  [8] 唐克敏.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与对策[J].经济问题,2015:1-8.
  [9] 赵春雨.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文献述评[J].经济体制改革,2015:48-5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五)
浅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6-000-01

  摘要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民营资本市场地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刻不容缓,尤其是《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的推出,更是将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向贪心的高潮。本文主要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必要性及改革路径出发,为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混改社会资本 参股
  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意见鼓励包括外资、民营资本等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至此,新一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此拉开帷幕。
  一、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混改是提高国企竞争力的要求
  我国国企一般可分为资源垄断性、行业垄断性、专营性及涉及国家安全性四类,这四类国企由于受各种原因限制,较少甚至基本不对社会资本放开,以至于造成该类型国企较少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以至于管理体制、人员结构等已不适应现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企业家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00强企业中有43家企业为亏损状态,其中42家为国企,这也能直观体现出我国国企竞争力低,经营效率较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必须加强体制变革。由于我国国企长期处于垄断的庇佑,加之受限于现有人员素质影响,要想直接通过内部改革实现体制变革难度较大,而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内部体制的变革则成为当下最现实的策略。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不改变控股股权的前提下,以参股的形式引入民营资本甚至外资,进而通过民营及外资力量建立真正符合市场竞争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提高国企竞争力。
  (二)混改是提高民营资本地位的要求
  在既不危害国家安全前提下,以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进入垄断性行业在现阶段已成为解决国家垄断与民营资本矛盾的最佳手段。通过民营资本参与混改方式在保持国有资本控股股东地位下,既可以推动国企更有效率运行,提高国企竞争力,又可以提高民营资本地位,调动民营资本积极性。
  二、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
  (一)鼓励符合条件企业IPO上市
  随着新三板、地方性股权交易中心的建立,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国企的上市已经不存在制度、政策等形式的障碍。对于符合条件的国企来说,IPO已成为实行混合所有制改的最佳场所。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对信息披露要求较高,以IPO方式实现混改可以有效防止内部交易、权力寻租等非法事件发生,最大程度保护国家利益。上海历来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新行者,此次混改也不例外,2016年5月上市国资委主任金兴明表示,上海要以国企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为重点,逐步推进上海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受限于IPO对企业的要求较高,国内大部分国企不符合IPO的财务要求,因此对于国企而言通过兼并重组也是可行的。2014年至今,南北车、五矿和中铝及中海发展及中国远洋等先后重组成功,虽然这些都发生在上市企业中,但是也已经为未上市国企的兼并重组提供典范。2016年5月,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态2016年要进一步推进国企重组工作,这也标志着国企重组已完全不存在政策限制。
  (二)以引入外部投资者方式参与混改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改革国企僵化的体制,提高国企竞争力,并在改革过程中逐步放开对民营资本的限制,最终促进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引入外部投资者参与混改的过程中要避免以权力寻租方式演变成财务投资的盛宴,甚至由此带来产业空心化。
  在引入外部投资者中,应该财务“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将股权在产权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等场外交易中心以公开竞价等方式进行。上级主管部门更要以引入外部审计机构、加强内控等方式监管,以避免在混改过程中发生权利寻租、恶性内部交易等问题。
  (三)社保、养老金等进入国企混改
  由于在资金、牌照等方便具备优势,社保、养老金等在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具有天然优势。对于国企而言,由于受限于国家安全等因素,在部分领域很难完全对民营资本开放,因此社保、养老金等则存在天然优势。在具体路径上,社保、养老金可以通过优先股、债转股、等方式参与混改。虽然让社保、养老金等参与国企混改对投资能力有较大考验,但是国内部分机构寂静具备这种投资能力,以平安养老保险公司为例,不但已经具备保险资金投资管理资格,而且具备丰富的股权投资、无担保债�煌蹲实韧蹲示�验。
  (四)推进国企员工持股计划
  在国企混改推送下,国企员工持股开始升温,但是目前我国国企的员工持股尽在上市国企中展开。信达证券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58家上市国企推行员工持股,其中6家为央企。验工持股是国企混改的重要途径,既可以有效改善国企股权结构,提高国企市场化程度,还将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绑定,能调动员工积极性 ,提高公司内部治理水平。
  由于受限于我国特殊国情,我国非上市国企的员工持股推进不力,更多原因在于在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面缺乏员工持股的具体指导性意见,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担心背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以至于非上市国企员工持股推进不力。在目前我国非上市国企占据多数的前提下,通过推进非上市国企的员工持股已成为现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规模推广也已经成为必然。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允许国有经济发展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既可以改善国内经营管理体制,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国企竞争力,还可以间接放开部分领域对民营资本的限制,在我国经济长期L型运行态势下,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泉红.加快国企混改步伐[J].董事会,2015(8).
  [1] 李锦.国企混改方案明确“负面清单”[J].中国投资,2015(10).
  [3] 梁军.对国企混改意见的六点判断[J].中国外资,2015(21).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17683/

推荐访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