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征的征文

来源:征文 时间:2016-09-20 10:47:4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征文】

【一】:红军长征经四川征文

艰苦岁月解救民族危难 巴蜀大地谱写英雄赞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题记 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于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终于胜利的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刺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八十多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红军长征在四川,是惊天动地的长征史诗中光辉灿烂的篇章。在中央红军长征的一年里,中共中央长征的战略方向有九个月是四川或包括四川。中共中央在四川境内多次召开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局会议和其它重要会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从1935年1月29日踏上四川的土地,除了在四渡赤水时转战川滇黔之外,一直到9月10日才离开四川。历时两年的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的时间最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途经四川近70个县,加上川陕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川属各县,共100多个,占当时四川县份的60%以上。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实现了两次成功的大会师。红军长征的许多奇迹,也大都发生在四川。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主要是在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于四川境内发生的;党和红军与其的斗争,从长征的角度来看,也主要发生在四川。

7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工农红军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曾经转战桂、湘、黔、滇、川、康、甘、青、宁、陕等广大的民族聚(杂)居地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中心的统战工作理论,并在所经地区少数民族的热情帮助与大力支持下,取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在这其中,四川藏区的雪山草地,既是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斗争经历最为艰苦曲折、跌宕起伏而“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的历史舞台;也是共产党人以红军长征为契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地。

红军入川第一城——通江城

在诺水江畔,屹立着一座古城,这就是闻名中外的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的通江城。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

城市是历史的影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城市以来,每个时代都必然留下它的足迹。通江既是当年川陕苏区的首府,又是红军入川解放的第一个县城;既是川陕两省的战略要地,又是整个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一九三二年冬,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经陕南、翻巴山,十二月十八日抵达通江两河口,并在此创建了全川

的第一个工农政权——通江两河口乡苏维埃政府。二十五日攻克通江县城。二十六日,方面军总指挥部率十一师及十二师的两个团抵达通江,许世友等同志与县城人民一道举行了入城仪式,以欢庆红军入川后第一次解放县城的胜利。同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总经理部,分别进驻于通江城内的文庙、五里公所和南寺。二十九日,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在通江成立,邝继勋任主席。同日,川陕苏区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中共中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进驻通江县城天主教堂,并以“军事委员会”名义在县城颁发了川陕苏区第一张“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反对军阀和地主豪绅的剥削与掠夺,废除苛捐杂税,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贫农,参加红军,建立工农政府”的布告。

一九三四年二月中旬,红四方面总医院迁驻王坪。三月,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为王坪烈士墓设计墓碑图案并建造烈士碑。中旬,方面军总政治部在通江文庙创办高级军事学校,后改名红军大学。同旬,川陕省游击总指挥部成立于通江县城。下旬,中共川陕省委从通江县城迁往县内的得汉城(今永安区)。同月,方面军总政治部在沙溪区铁芦沟(今红云岩)錾刻“赤化全川”等石刻标语。六月下旬,中共川陕省委,省苏政府又从得汉城迁往县内的沙溪。十一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在通江毛浴镇召开了全军党政工作会议(著名的红军十六字训词于此诞生)。十一月,川陕省军区召开地方武装代表大会。同月,中共中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通江涪阳召开重要会议,会期三天,讨论并确定了红军西征的路线、时间及部队与机关的行动方案,同月下旬,中共川陕省委整编后方机关随军西征。

一九三五年一月下旬,红军开始撤离,三月,省保卫局长在通江召开七县县委书记、保卫局长联席会,制定了《肃反执行条例》。月底,各地红军埋藏物资,最后撤离通江县境。二十九日渡江北上。至此,红军便顺利地从通江县进入四川开始了巴蜀大地的漫漫长征路。

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向导是吴尚德(吴瑞林)。1932年12月上旬,川北特委指示巴中中心县委(领导机关驻通江)到川陕边境去迎接红军。中心县委吕子谦、戚运元、吴尚德、洪玉漫4名成员按指前往,可被土匪王三春挡路折回后,又派川北口音的吴尚德1人前去迎接。途中,遇钢溪河团支书报信:“红军大部队已到泥溪场”。吴尚德火速赶到后,红军哨兵认为是敌人探子,将他关了起来。吴尚德边砸门边大喊大叫,惊动了看守战士,向上作了报告。总部宣传科长朱光前去问他,吴尚德说:“我是地下党组织派来迎接红军的,他们把我同坏人关在一起,我要出来汇报情况。”朱光把吴尚德关进一个单独房间后,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找他谈话,吴尚德汇报了中心县委执行川北特委“迎接红军”的指示等情况后,曾中生又带参谋向吴尚德问询了前往通江的路线等。第二天,几个卫兵把吴尚德送到12师,师长邝继勋接待了吴尚德,吴尚德向邝师长详细汇报了通江城敌人的兵力部署、地下党在保安队和民团组建党团组织等情况以及占领通江必须先占领北山的战况分析,邝师长听后立即叫吴尚德当向导,带路攻打通江城。虽然说叫吴尚德当向导,但红军的警惕性很高,还是将他绑着前行的。快到通江城10里左右时,邝师长将吴尚德松了绑。部队占领城北山制高点后,城北门上很快挂起了白旗,吴尚德知道是地下党团组织迎接红军的行动,他心中一激动,拔腿就往城里跑。邝师长拉住他说:“别急嘛,等火力布置好后,你再把先头部队带上去。”火力布置就绪后,邝师长叫吴尚德带路,领着百余名将士,扑向城门,占领了通江城。通江城解放的第二天,邝师长带吴尚德到诺江公园见到了徐向前总指挥、陈昌浩政委,吴汇报了到巴中的路线和巴中城的地势等情况。徐总

说:“小吴,你给我们带路,攻打通江城,干得很好,还要你给红军带路,去攻打巴中城呢!”随后,他给红军带路,打胜了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仗——鹦哥嘴战斗。

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由陕南翻越巴山到达通江北部边陲场镇两河口,守敌一个连闻风逃窜。12月2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通过两河口向泥溪场推进。占领该场后,即以红10师朝通江东北的洪口场前进,向东发展;互达瓦石铺后,又以红73师朝涪阳坝、平溪坝等地向南江发展;红四方面军总部则率红11、12师直取通江城。当时,四川军阀在川西混战,川北防务空虚,通江城只有田颂尧的边防军1个营和保安队把守,加之保安队早被地下党做工作,不战而降,边防军也随即投降。12月25日顺利解放通江城后挺进巴中,28日抵达鹦哥嘴。

鹦哥嘴位于通江城以西10公里处一座山顶上,是巴中通往通江的屏障。山下是杨柏河,历为兵家攻守必争之地。红军抢占后,立即察看地形,制定作战方案连夜构筑工事,做好战斗准备。第二天,田颂尧第一路司令李伟如率陈宗进旅及罗乃琼师(第三师)、万选青旅一部,由巴中方向朝鹦哥嘴猛扑。开初,李伟如没有把红军放在眼里,根本不讲战术。他们到了山下,立即向红军阵地发起集团冲锋,一群一群地往上涌,遭到红军毁灭性打击。据当时担任红12师副师长兼34团团长的许世友回忆:

鹦哥嘴战斗,是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仗。敌人是不讲战术的军队,哪里是我们红军的对手?!待敌接近阵地前沿几十公尺时,全团火器像刮风似地射击,打得敌人一片一片地倒下,前面的敌人招架不住,掉头就逃;后面的敌人还没有弄清怎么回事,就被退下的敌人冲了个人仰马翻,乱成一团。我们所有的火器一齐向敌群里猛打,敌人的死尸、伤兵,伴随着枪支、石头,像倒垃圾一样,乱七八糟地往下滚,有些敌人见退路拥挤,干脆从两侧跳崖逃命。www.fz173.com_有关长征的征文。

大约八、九点钟的时候,敌人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一次敌人学乖了,像乌龟似地爬爬停停,只要我们的枪一响,就往后缩。我见出击的时机已经成熟,就下达了冲锋的命令。司号员一起站了出来,十几把军号齐鸣,营的旗帜、排的旗帜一起树了起来。几十杆红旗迎风招展,战士犹如猛虎下山,迅速向敌人冲去,我也提着大刀,带着交通排向山下冲去。

山沟里,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和伤兵,脑袋崩裂的,缺胳膊断腿的,躺在地上叫爹叫娘的,挂在树丫上喊救命的,跪在地上磕头求饶的??丑态百出。

鹦哥嘴战斗,是红军入川后和四川军阀部队的第一次交锋,不到3小时,歼敌1个多团,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如果说鹦哥嘴战役是红军长征在四川最漂亮的一仗,那么飞夺泸定桥便是红军长征在四川中最艰难的一仗。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 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 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

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 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大批妇女投入革命。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和川陕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从川陕省委机关和众多报名的优秀妇女中挑选出400多人,在四川省通江县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该营下辖4个连。第一任营长陶万荣,政治委员曾广澜,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直接领导妇女独立营的工作。从此,红军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诞生了。

妇女独立营成立不久便在通江县鹰龙山打了一个大胜仗,消灭川军田颂尧一个团,受到了总部首长的嘉奖。同期,邻近的苍溪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连,长赤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营,1934年2月,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也在旺苍坝(今旺苍县)成立。根据敌我斗争的形势需要,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川陕苏维埃政府制定了《川陕甘计划》,要求:“各县组织一支女侦察队侦察敌情,破坏敌人后方,组织看护队、慰问队、洗衣队、妇女参加运输队,担架队,在敌人后方办招待所,男子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煮饭送饭,站岗放哨。”

经过长征,妇女独立师人员有比较大的减少。1936年,妇女独立师整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同年10月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最终折戟祁连山。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中多是近代追求男女平等最为激进的先锋,她们是永恒的英雄。妇女独立师人数之多、坚持时间之长,经历战斗之多,走过道路之曲折,在妇女运动史上是罕见的。抗战前夕,我军决定不再建立妇女部队,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便成为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妇女武装。

而在四川雅安,红四方面军经历了南下后最惨烈的战役——百丈关战役。 百丈关是四川雅安、名山间极具战略价值的重要隘口,也是平原丘陵与山区的过渡地带,三山环抱,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地势十分险要,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得成都无疑”之说。

百丈关战役是1935年南下的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川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战役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战斗进行之艰难、之悲壮、之惨烈,是红军长征史上仅次于湘江血战的一场大战。

为了遏阻红军进入川西平原,刘湘急调其主力王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7个军、3个独立师共85个团、9个独立营,总计20多万川军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在名山重镇百丈关与红军决一死战。

1935年9月下旬,张国焘不同意红军北上的方针,率红四方面军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10月8日,南下红军发起绥崇丹懋战役,经过15天艰苦战斗,击溃川军6个旅,毙伤俘虏敌兵3000余人。经过连续7昼夜的激战,虽然毙、伤敌15000余人,但红军伤亡也近万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

这次战役历时18个昼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来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百丈战役后,全军于当月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休整并准备过冬。1936年2月,红军又被迫后撤,于4月转移至道孚、炉霍、甘孜地区。至此,南下红军由

8万人减至4万余人,南下行动遭受失败。

百丈关战役是红四方面军的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按照徐向前的说法,歼敌一万五千人,红军死伤近万人。四方面军入川时八万人,北撤时四万人,百丈战役的死伤数字恐怕不止万人。红四方面军南征最大的意义在于支持了贺龙、萧克的二、六军团。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永流传。

【二】:纪念长征征文

里里茹苦含辛路

步步深印兴国魂 ——— 1936 · 永恒的感动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文 燕季伟

沈阳体育学院

题记[献给红军]

一剪梅· 歌咏西行漫记

炮击长空白云绽,离离草原,阵阵硝烟。

千里岷山赛月寒,皑皑白雪,丰碑耸然。

我军不怕远征难,岭如细浪,山如泥丸。

滚滚红潮尽神游, 一品风雨,西行浩瀚!

一路曾血迹斑斑,如今浮现出无比惊艳的花田;那一路曾风雪绵绵,如今孕育出洁白高大的丰碑;那一路曾溢满思念,如今酝酿出难能可贵的团圆;那一路曾历尽艰辛,如今留传着永垂不朽的赞言。

任何的艰难险阻挡不住红军匆匆的脚步和对胜利的憧憬,漫漫的二万五千里留下了他们绿色的足迹,洁白的丰碑,金色的希望和红色的记忆。尽管在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可我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

的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非凡的创举。 那

· 1935 · 缅 · 1936 · 怀 · 2006 ·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学过一篇课文,名字至今还记忆犹新,叫《丰碑》。

……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把军需处长和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他就是军需处长……”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

这关于长征的片段到现在我还能倒背如流,它就像一幅画面,总会不经意的触动着我的灵魂深处。红军的确好不简单!在艰苦的长征途中,面对饥饿、寒冷、甚至死亡,都显得那么的从容,平静的脸上,没有恐惧,没有哀怨,没有愤怒,甚至没有留恋。雪花纷飞,草絮飘舞,他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谧。不是不想留恋,放弃自己,是为了将他人成全。

如此美好的心灵,如此坚强的灵魂,如此优秀的军人。试问,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即是“牺牲”。这种精神是奉献的至高境界,直到最后洒出热血,献出生命。

艾青有一首小诗是这样写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因为有爱,所以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纵使生命逝去,也毫不可惜。我想每一位红军都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鸟,为和平歌唱,为祖国歌唱,为党歌唱,为了中华这片美丽的土地,最后嘶哑、啼血直到死去,连羽毛都与大地融合,化入天地万物之间,与中国紧紧的连在一起。

前不久看了崔永元的一篇文章,说是在距离遵义40多公里的鸭溪镇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个红军坑,里面埋满了红军的遗体,红军遗骸牙齿完好,一律张着嘴。也许他们那张开的嘴是在为中国的长征呐喊吧。经了解,1935年3月7日,他们经历了残酷的“白岩沟惨案”,50多位红军战士在敌机投弹下未能幸免,埋在这里70多年了。

当时的场景是这样报道的;

“同日凌晨,一军团卫生部从水淋岩向枫香花苗田开去,10时行至白岩沟,一架敌机从遵义城方向飞来,发现行进中的红军,丢下了七枚炸弹,红军战士当即牺牲50多人,重伤40多人,轻伤80多人,树梢上挂满了牺牲战士的皮肉、断臂、断腿、衣物……令人惨不忍睹。”

我实在不敢想象当时血肉横飞的景象。此刻我想止笔,向这些不幸的红军老前辈们默哀三分钟。

生命在那个年代里是那么的不堪一击,50多条年轻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湮灭了,牺牲生命在那段岁月的寻常事,如一日三餐。可是红军们还是照样行军,照样打仗,照样开会,照样唱着“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嘿罗嘿的前行。

也许这就是置生死于度外的最好写照。

此刻已无语凝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鲜红的血,铸造而成的魂、竖立而起的碑。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

敬礼,永远的丰碑,请接受我们最隆重的礼拜!

· 1935 · 弘 · 1936 · 扬 · 2006 ·

长征胜利了,这胜利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信仰,就会充满能量,就会变得强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那么漫长的路途革命者们可以挺住一切艰难险阻并坚持走到最后?我想长征精神的感召当是所有人的原动力。再平凡的日子也需要伟大的精神。

由此我想到了长征精神,结合方方面面,我把这种精神归纳为一种坚定的信念,一腔爱民的热血,一鼓作气的团结,和一如既往的艰苦奋斗。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412608/

推荐访问:红军长征征文 长征精神征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