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

来源:自我介绍 时间:2018-10-21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自我介绍】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共10篇)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一):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
有人物事例,性格,
以人物的形象,最好以《三国演义》的书为背景作介绍.

刘备只是汉末涿州乡闾间一个小小的地主豪强而已,或者是有些声色犬马之喜好,稍微讲讲义气,并有着一个众多人都会有的梦想和一副不俗的外表罢了!只因背负了曹操对他的“天下英雄”这样一个品评,勉强地经营着辛苦的一生,急如丧家之犬般流浪了大半辈子,却无所事事.都云刘备能知人用人.嗟乎!刘备贩履织席之徒耳,岂足以言能知人用人!不然,以关、张之力,诸葛之智,若能驱使得力,南面称王自是绰绰有余,何至于蝇营狗苟一生,大喊着“恢复汉室”而最终局促一隅,郁郁而终?

从公孙瓒、陶谦、吕布到曹操、袁绍、刘表,刘备一路投靠一路背叛,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最终是靠着“借”了荆州立足,然后紧接着以同宗的名义骗了老实人刘璋的成都.在汉中打赢一个“非典型性”的不完全胜仗之后,他便急忙忙地称王称帝,又立刻无声无息并十分耻辱地把荆州给人送回去了,还搭上了自己手下第一号大将的性命.——这是一个什么样气局的“英雄”啊!称帝之后他大事已了,便可以不顾大局,打着一个给手下人报仇的名义,倾全国之力去讨伐同盟军.他章武元年三月称帝,当年六月就大军东伐,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成都,回过自己的帝宫,回过自己的亲人身边,并在两年之后凄惨地薨于白帝城.——这是什么样气局的皇帝啊!他用关羽守荆州、用魏延守汉中,用马超守边关,什么地方都没得守的是赵云,他用庞统攻蜀中,一再用老兵黄忠当先锋,并托孤李严,这些大约都是失败的战术策略.他一辈子就用那几个人,却仍然不能做到人尽其材.夏侯敦对赵云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很恰当:“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野鬼耳!”——这是什么样气局的领袖啊!

终刘备的一生,是不断战斗的一生,却也是不断失败的一生.他自己基本上从来没有打过胜仗,除了袭取成都这个不堪一提的阴谋之外,他还打过谁并打赢过谁么?没有!反观曹操,也是从一文不名起步,却最终打败了无数豪强军阀,堂堂正正地统一了整个北方.说当时是“三国”,实在是蜀国后裔陈寿先生的地方观念太强所致;说当时是“三国”,实在是背负了儒家观念太久的明初文人在时代环境下厚积薄发所致,说当时是“三国”,实在是太看得起刘备了!不过,这就是历史.套用当前那个红红火火、胃口很好、不停地品这个品那个的老专家、老学者、老文人易中天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需要这样的历史!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二):

《三国演义》诸葛亮、赵云人物赏析,各800字左右,别扯太多《三国志》

诸葛亮人物赏析
旷古奇才—— 诸葛亮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评价
常言道:“话三国,必谈诸葛亮”.的确,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罗贯中在他身上花了不少笔墨.如果说《三国演义》缺少了诸葛亮这一角色,恐怕其篇幅将会折半,其影响也不会那么广泛.罗贯中正是通过活灵活现地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诸葛效应”,才能使其作品更广泛流传至今.
诸葛亮虽然不是小说一开头就出场的人物,但自第三十六回“无直走马荐诸葛”后,一直到第一百零四回“将星陨落,诸葛合归西天”,几乎回回都出现诸葛亮的身影,并在其间扮演重要角色.诸葛亮无疑是一个奇才,他才高八斗,智慧过人,而且清淡傲世,不畏强权,更可贵的是———自从他出山助刘备后,一直为汉室出谋献策,出生入死,鞠躬尽瘁,可谓一代忠臣.
首先,诸葛亮才高八斗.虽然他隐居南阳,但年少时博览全书,上知天文,下晓地下,无所不能,司马微荐诸葛亮时说道:“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可见其才.而在第四十三回的“舌战群儒”中,更显出诸葛亮广博而精深的才学.为达到吴蜀联合抗魏,诸葛亮以吊丧为由孤身前往东吴,而东吴的各名士对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根本不放在眼里,在交谈中专挑诸葛亮的难,而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才能与东吴名士大战一场,最后东吴名士各个都拜倒在了诸葛亮的口舌之下.还有,“赤壁之战”前,周瑜为害诸葛亮,便限他三天造十万枚箭,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但诸葛亮偏偏想到了“草船射箭”,到期时得了十万余枝箭,这与他能识天文,预知有大雾分不开的.总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怀有大才,并且这是他拥用智慧和傲世的资本.
其次,诸葛亮智慧过人,无所能比,诸葛亮就是凭借他智慧过人的优势,在他一生的指挥作战中几乎百战百胜,为刘备创了基业.
对于诸葛亮的智,小说描述得可谓淋漓尽致,最先体现诸葛亮智慧,也是诸葛亮帮助刘备成就大业的关键的,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隐居南阳,而对于天下事却能了如指掌.他对当时的天下形势向刘备作出分析,预测和决策,并以此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方针,扭转危机,由弱变强,与魏吴分庭抗礼终成三分天下.诸葛亮“隆中对”的种种预测也都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智慧考虑,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诸葛亮在隆中分析天下形式后,便出山效忠刘备,在他为刘备争天下的过程中,体现其超凡的智慧.从“博望 城火攻李典”,“火烧新野拒曹军”,到“智激周瑜”,“智处华容”,“智取汉中”再到稳定汉中,出师南征和两次出师伐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南征中“七擒孟获”和第二次北伐“造木流马”更是其智慧最集中的体现.
徐庶赞叹诸葛亮时说:“此人有经 天纬地之才,出神鬼没守计”,而诸葛亮在今早已成为智慧原化身,聪明的代名词.
第三,诸葛亮不畏权势,有胆识,先主刘备去逝后,诸葛亮便辅佐后主.就在刘备刚去世,后主即位之时,魏国调五路大军来攻汉中,后主及文武百官,无不惊慌,而诸葛亮却托病不出朝.百官来临相府,他都不愿出,直至后主亲往,他才讲了自己的退兵之策,这难说他是高慢 .在我看来,这是他冒极大的危险向后主表示:自己是国父,凡事不能都召唤了事,要像先主当年一样不拘下士.如果说以上体现诸葛亮不畏强权,那么他敢于让关、张、赵等立军今状去取城,就体验他的胆识.
第四,诸葛亮清淡傲世,胸容天下,气吞山河.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确显出一幅傲世的态度,他曾为自己写诗“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得天时”……,而且当刘备第三次来顾草庐时,他却高卧不起,总带有几分傲气,这或许是隐士特有的气势.
诸葛亮一生从未有过享受荣华富贵之时,永远是保持那种飘然清淡的神仙之气.“清静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一句诗就挂在他的大门之上,可见其清淡之气.除此之外,诸葛亮气量很大,体现天当他初出草庐用兵时,关、张对他不信任,而他毫无在乎,最后以事实来服关、张两将.
第五,诸葛亮忠心耿耿,乃是一代忠臣也.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自他答应刘备为他将效力刘之日起,他就一直是为蜀国效力,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之下,他的忠心永远稳如泰山,不可动摇.第四十四回中,周瑜请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劝他归顺乐吴,总比屈身子刘备之下强.不料,诸葛亮心已铁心跟刘备.他反倒说:“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义也.弟与兄皆汉人.今刘皇叔乃汉室之胃,兄若能去东吴,而弟……倒不如兄与弟共效忠刘皇叔.”诸葛瑾见如此,只得辞去.
诸葛亮的忠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而后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也无怨无悔.为恢复中原,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正如后人所言:“读完《出师表》不哭者不是忠臣也!”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赞叹其功业时也透出几分感慨和叹惜.他前半生的丰功伟业定会流芳百世,不过他误用马谡以至第一次出师战败,寓居汉中,这也给后人留下深刻的思考.还有当他第二次出师大获全胜时,将星失位,危在旦夕;他想让星延寿,但天意已定,最终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工,英雄泪满襟”.实在令人感叹.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集才、智、胆、忠于一身,是小说中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最后,可引一古风再对诸葛亮做一次总结:
风之为物,生于无形;飘忽不定,无孔不入.或柔入怀,消署送爽;或冷冽劲急,透骨生寒.可高举于天,横空万里;可俯掠于地,细致入微.可掀惊涛以击浪,可助火势以燎原;可送风帆于江海,可挟冰霜于长天.倏然而起,倏然而灭,有鬼神莫测之机.
赵云人物赏析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张山饰),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七进七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三国演义》有赞赵云诗曰:
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阪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应得显神威.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昔日战长阪,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张.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留百世芳.
古风一篇
当年玄德走江陵,路次当阳少甲兵.
忽被曹瞒驱铁骑,军民打落尽逃生.
赵云独仗英雄气,舍命浑如落叶轻.
枪搅垓心蛇动荡,马冲阵势虎飞腾.
怀中抱定西川主,紫雾红光射眼明.
斩将夺旗世罕比,擎天保驾功业成.
我来少歇长坂下,斑斑沙草血犹腥.
子龙子龙在何处?仰天长问三两声.
全忠全义真称羡,永远标题翰墨青.
子龙浑身都是胆是最能形容赵云的一句话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红楼梦 一个人物 作文
三篇 分别描写【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 800字以上 后天开学了 实在写不出来 没分 不好意思~满地打滚求各位大大行行好 成全小弟吧!
打错了 是各两篇 各位不好意思 能再来三篇不一样的么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

说起《三国演义》,人人都是耳熟能详,要说三国里的英雄人物,候选人大概也就曹操、关羽、诸葛亮这几个人物.曹操代表的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集团;关羽代表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武将集团;诸葛亮则是三国智囊团里的最高发言人.论英雄,无论曹刘、关张,还是卧龙凤雏,都位列其中.而在我看来,三国中只有一人,他是三国顶级智囊团成员之一,却身居一个政治集团的最高武将之职,而且具有卓越的政治家头脑.他就是鲁肃.
鲁肃,字子敬,他是东吴集团的重要谋士之一.在东吴,文臣的命运都不太理想.张昭在前期很受孙权的信赖,但到后期,出于各种原因,张昭在东吴逐渐受冷落.而唯独鲁肃,自始至终,孙权都把他视为亲信.他和周瑜两人文治武功,使东吴分得了三分天下.周瑜死后,东吴的水军大都督一职由他担任,他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并不比周瑜逊色.而他一生都坚持“联刘抗曹”则是他卓越的政治远见的最好见证.在我看来三国之中要论英雄,首推鲁肃.
古往今来,论才智聪颖,我们都会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的重点描写下,诸葛亮已成为了神话般的人物.而使他一炮走红的“隆中对”,已传为佳话.其实仔细分析他的“隆中对”,我们并不能从中找到诸葛亮一些很独到的政治见解.相反,鲁肃在三国中被描写为一位忠厚老实得有点迂腐的人.而事实上,鲁肃的才能并不仅是三国描写的那样.在诸葛亮隆中对之前,鲁肃与孙权也有过一次秘密谈话.鲁肃也表明了与诸葛亮相类似的政治主张.他也料到天下三分,只不过刘备当时尚未现身,由刘表替代而已.不过赤壁之战以后,他马上意识到了刘备集团的实力,并调整了自己的政治规划.原本他是想着夺荆州、取益州,与曹操划江而治.但后来,他把“联刘抗曹”作为东吴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对待,并坚持了一生,这是明智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鲁肃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制定了“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这与刘备集团的“联吴抗曹”是不同的.诸葛亮要联吴是惧怕东吴,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吞掉东吴,统一中国.而鲁肃的“联刘抗曹”,其目的仅仅在于抵抗北方的曹操,修吴蜀两国的盟好.而蜀汉在处理两国关系方面总是缺乏诚意.这在荆州问题上得到充分体现.我认为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都只顾及自己一方的利益,而没有长远考虑到两国关系将来的发展趋势,对荆州总是据而不还,到头来,还是丢了荆州,甚至落了个蜀汉先亡的结局.诸葛亮为了荆州三气周瑜,用小人的手段逼死了东吴最有才气的大将.刘备也是一样.鲁肃奉孙权之命,无奈来讨还荆州.刘备堂堂男子汉,竟然在诸葛亮的计谋指引下,当着鲁肃的面泣不成声,让鲁肃无法交差.最后,孙权忍不下去了,请关羽赴宴,要密谋杀了关羽.最后,结果人尽皆知,关羽单刀赴会,传为美谈.事实上,这是鲁肃考虑到两国的和睦,放了关羽.当时他只要一下令,埋伏在两边的潘璋等人也不是吃干饭的,刀斧手一哄而上,关羽正喝得大醉,被周仓搀扶着,身边也没其它随从,必然丧命.
鲁肃为“联刘抗曹”,协调两国关系而费尽心血.刘备集团却屡屡挑衅,不肯让步,好像觉得鲁肃好欺负.鲁肃死后,吕蒙接任大都督,马上让刘备集团见识到了厉害.关羽、张飞先后丧命.陆逊继任后,又火烧刘备连营,现在刘备、诸葛亮怀念鲁肃的也来不及了.
三国人物或多或少都有缺点.曹操只能叫奸雄,道德品质方面尚有争议;刘备也只能是枭雄,缺乏一种大气,也不够光明磊落.而关羽,过于傲慢自大,诸葛亮有时也显得欺人太甚.而只有鲁肃,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才能卓越,人格更无可争议,可称英雄.(高一1张敏哲)


楼主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四):

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和赏析

温酒斩华雄情节: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 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1.此段文字选自《三国志演义》卷之一《曹操起兵伐董卓》(毛本在第五回),主要描写蜀汉集团的重要人物关羽建立“威镇乾坤第一功”的经过,这是他在全书中的乍露锋芒、一鸣惊人之战,也是他非凡战斗经历的一个声色雄壮的开端,表现了关羽的勇武无比和超凡绝伦.
  2.此段文字的艺术特点:
  (1)以虚写实,虚实相生.它不直接描写战场上惊心动魄的交锋,而是别开生面地把镜头对准诸侯们的中军帐,从众诸侯耳闻的视角和大惊失色的反应去渲染声势,充分显示了这位顷刻间扭转乾坤的英雄的内在威力,这种叙事策略使之获得了更高程度的艺术真实.
  (2)细节点染,精光四溢.这段文字还在那杯热酒上大做文章.曹操以酒为关羽助威壮行,他却偏偏不饮:“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可谓掷地有声,非同凡响.等他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时,“其酒尚温”,这一神来之笔,使流逝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显示出战斗的神速,也简练传神地表现出关羽的神勇,起到了一以当十,以少总多的作用.
  (3)衬托对比,先抑后扬.此段文字先极力渲染华雄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写他连斩盟军四员骁将,而且将孙坚打得狼狈而逃,十七镇诸侯被挫尽锐气,以其不可一世反衬出身微贱的关羽的勇武豪迈.而关羽自荐出战所引起的不同反应,又使其他人物的性格在对比中显示出来.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五):

急求一篇《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分析,提纲和大致内容即可
毕业论文的类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

据史书记载,身居“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的周瑜不仅容貌出众,多才多艺,风流儒雅,而且还是一位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杰出将领,史家称其“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就在苏轼流连长江之畔,感慨万千地写下那首千古传诵的佳作的同时,在都城杭州乃至广大的乡村,作为民间说书之一类的“说三分”也正在听众充满企盼的的笔下和说书艺人的口中,曾经风流倜傥的周郎已经被做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易容手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据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历史上的周瑜年轻貌美,风流儒雅.他为人宽宏大度,不计个人恩怨,很得部将和其他人的拥护,只是与程普关系一度稍微紧张.周瑜生活在一个沧海横流的时代,他本人担任孙权一方的最高军事将领,其军务之繁忙可想而知.照常理讲,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无心顾及其它.但恰恰相反,周瑜偏有雅兴.比如他对音乐就十分喜爱,并且有着很高的欣赏能力.饮酒“虽三爵以后”,如果乐曲演奏有了错误,他一定能听出来.一听出来就回头看演奏的人,以致使当时人把这种情况编成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当然,历史上的周瑜所以著名,不止是因为这些,而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他具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表现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但最能体现周瑜的远大政治眼光和卓越军事指挥艺术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当曹操率领近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极力主张投降曹操.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信心.接着,周瑜又亲统精兵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这就使孙权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发展,并终成帝业.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这就是历史上的周瑜的主要特点.《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从全书来看,基本上是按历史发展顺序来安排结构的.但由于描写的历史阶段较长,因此,全书的艺术结构明显地可以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而赤壁之战前后,正是《三国演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是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映衬作用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被毛宗岗称为“三绝”之一的诸葛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诸葛亮才是罗贯中所着力塑造的头号理想人物.而周瑜这个形象所起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诸葛亮的映衬.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六):

概括10个三国演义的小故事并分析其中人物形象.[希望可以在8号以前回复完]

诸葛亮,字孔明 (蜀)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已经被刻画得近似妖了(状诸葛多智而近妖),从初出茅庐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到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再到后来的取荆州,平南蛮,出祁山,都已经把诸葛亮神化,无论是识人新还是出奇谋,都无敌,死后还要吓吓司马懿.
实际上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出山(此时郭嘉刚好死亡)至五十四岁死亡对蜀汉最大的功劳是联孙权,治国家.诸葛亮的才干“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诸葛亮曾改进连弩,制作木牛流马,设计八阵图.他的儿子诸葛瞻、诸葛尚也确实在和邓艾的交战中阵亡.
刘备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司马懿称:“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定位:政客
郭嘉,字奉孝 (魏)
小说中的郭嘉,夸大不多,只是有一点和诸葛亮类似,就是郭嘉在死后也曾献计:让曹操等待辽东太守公孙康献上袁氏兄弟的头颅.这一计本市是曹操出的,没郭嘉什么事.
事实上郭嘉善出奇谋,常常帮曹操决策.比如他料定孙策死于刺客之手,料定袁氏兄弟窝里斗,出奇兵破乌丸,这些都有记载,死时仅三十八岁.曹操赤壁战败后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定位:谋士
周瑜,字公瑾 (吴)
显然,小说中的周瑜是被贬的,其目的是衬托诸葛亮的“神”.周瑜的小心眼衬托诸葛亮的大度,周瑜的雕虫小技衬托诸葛亮的神算鬼谋.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就是典型,好不容易一次借刀杀人还被诸葛亮看穿.死后怨天:既生瑜,何生亮.
实际上周瑜在战场(平江东)、官场(封侯、做将、领太守)、情场(娶美女小乔)都并不输给诸葛亮,反而是诸葛亮娶的黄月英(才女),据说奇丑无比(诸葛亮本人应是帅哥).并且周瑜心胸开阔,很得人心.他一生助孙策占江东,助幼主孙权树威信、战赤壁、夺荆州,功不可没,然而他比郭嘉还短命,三十六岁就病死.
孙策称:“外事不决问周瑜”
周瑜定位:将才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七):

孙权人物分析
如题,不要写他的生平,就写通过《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来说明他的人物形象品质,600字左右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据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让人传为佳话.但是,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出自孙权的.在赤壁打败曹操之后,周瑜逐步取得了江陵地区.孙权又任命步骘为交州(现在的广州一带)刺史,步骘领兵南下,将东吴的势力扩展到了交州一带.后来曹操又南下和孙权在长江两岸激战,地点就在现在南京附近,当时的南京叫建业,是江东的都城.原来的都城在京口,即现在江苏省的镇江,后来孙权迁到了建业,并修筑了石头城.
  一次,孙权又乘船到曹操军营前来刺探军情,曹操命令放箭阻止.孙权所乘大船的一边因为满是羽箭,船开始倾斜,孙权立即命令将船掉头,这样另一边也很快射满了箭,船又平衡了,孙权这才下令回营.
  从这件事我们都能感受到孙权那过人的智慧,才华和胆略.试想一下,如果孙权没有急中生智命将船掉头;再如果,孙权下令晚了,船,就很有可能已经倒入水中了.在现实生活中,在紧急关头,谁又能在那样的情况下,那样有条不紊呢?!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八):

请帮我分析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怎样表现出各种“义”的?

刘关张桃园结义--兄弟之义
诸葛亮鞠躬尽瘁--为臣忠义
刘备恢复汉室---国家大义
赵云单骑救主---临难忠义
吕布屡叛其主---无情无义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九):

三国演义人物解析 350字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从公元184年到280年,近一百年间浩瀚复杂的历史故事.罗贯中搜集了大量的三国历史、杂记、遗闻轶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融合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战争生活经历,生动地再现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十四世纪.他家学渊博,从小喜爱读书、博览经史,这些为他将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创作基础.罗贯中所处的时代,正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政权,对汉族实行高压统治,激起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各地都出现了起义军.各路义军不仅与元军奋战,同时还相互兼并,意图在推翻元朝后重新统治中国.青年时代的罗贯中也参加了一支起义军,担任一名参谋.当时的罗贯中满怀政治抱负,希望能够在乱世中称王治国.后来,朱元璋的率领的起义军取得最终胜利,建立了明王朝,罗贯中的政治抱负落空,开始归隐进行文学创作.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尽管如此,《三国演义》依然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历史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必然会永久闪烁其独特的光芒.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十):

以三顾茅庐为例分析三国演义人物特点.
最好可以联系三顾茅庐的篇章进行分析,字数不少于三百字

三顾茅庐 主要人物: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
诸葛亮 少有大才,自比管仲,乐毅,谋定而思动,希望自己闻达于诸侯、留名在青史,于茅庐中等待刘备,最终两个达成协议双双把家还.
刘备 当时曹操基本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剑指荆州,刘备能三顾茅庐其实也是迫不得已,但其人善忍又有谋略,在荆州待了六年听了别人的意见放下皇叔的身份去茅庐中以师带之三寻看见.
关羽 三顾茅庐中关羽虽然很不屑诸葛亮,又为刘备而感到气愤和无奈,但却一直隐忍下来,不像张飞那样抓狂,这说明了关羽高傲却顾大局
张飞 从当时的话“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就可以看出是一个莽撞之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927641/

推荐访问:三国演义人物评价800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