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来源:职业规划 时间:2016-04-22 10:57:0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职业规划】

第一篇:《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开题报告

深圳市光明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 刘会金 深圳市光明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申报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经广东省教育厅审批,成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同时经深圳市光明新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深圳市光明新区2011年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资助课题。现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并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在此,请各位专家进行评议指导,也请课题组成员加以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个人职业规划也就是个人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得到顺利的成长和发展,而制定的自己成长、发展和不断追求满意的计划。人生的价值很大程度体现为工作的价值,通过工作我们实现自我,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意义。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就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深度体现在职业生涯中的劳动与创造、成就与幸福。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涯,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就业方式是从属于经济体制的。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分权经济。公司企业也好,个人求职者也好,都有自己主宰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是现如今的就业青年,面对职业选择缺乏生涯规划和求职实务方面的知识储备,往往在就业中显得手足无措。

从我国的教育层面来看,中学的教育依然还是考试教育浓厚。学习实用性、灵活性依然严重不足,这对于中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是考上好高中、好大学,对自己未来发展、人生目标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把握。考上大学之后,才知道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对未来充满不确定,产生迷茫、忧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白白浪费4年的大学人力资本投资,甚至是7年的高中大学成本。不论是金钱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无法弥补的。所以,中学阶段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时期,是我们性格品质、人生理想的塑成的关键阶段。我们的中学教育应该在课程设计和课外活动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这是我们中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

目前大学生转专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我们和教育部有关专家相一致。大学生所读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我们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发展很快,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心应放到基础教育阶段。

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如果更早的能根据社会需要,综合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来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那局面会大不一样。谚语云“如果不知你的船要去码头在那里,那么什么风都不是顺风。”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通常你哪里也去不了。提早确定目标是必须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有了为之痴迷的奋斗目标,人就可能焕发出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巨大潜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然后为之努力其实是一种幸福。

教育部有关专家认为,大学生所读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我们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发展很快,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心应放到基础教育阶段。面对大学生转专业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此就中学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正是我国实际的国情、学情,我们决定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题研究,力图帮助初高中学生通过对职业、职业素质、职业能

力、职业生涯规划含义、职业生涯规划特征、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如今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现状、当今经济形势与求职现状、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具备一定的确定职业生涯目标,进行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承载我们中学生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就理想是职业活动追求的目标。明确目标,中学生们知道自己将走向何处,就知道现在脚下的路该怎么走。其实,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进而制定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行动,做好学习计划和做好职业发展计划。切实践行,反馈修正,不断努力从而让理想成为现实。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很重视人生规划,学校、家庭、企业都很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这其实是一种超前意识。在国外,现阶段美国职业指导之父Frank Parsons提出人职匹配理论、施恩(Schein)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理论风行一时。近年,心理学家又发展了众多诸如“九形人格与职业生涯”、“16种性格与职业生涯”等相关理论。中小学实践中,在英国有专门培养针对落实学校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的志愿监管人员的项目;美国有家庭参与项目——家庭“百宝箱”,学生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百宝箱”帮助孩子进行从童年持续

到成年时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孩子们获得的职业生涯规划技能会贯穿他们整个的职业生涯。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从六岁开始。美国有一个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NOICC),该委员会早在1989年就组织制定、首次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该指导方针提倡规划职业生涯教育要从六岁开始,他们把所有的人群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小学,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第二类是初中,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探索。第三类是高中,第四类是18岁以后,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职业生涯分工。规划要求要孩子学会对自己的兴趣、专长、特点、能力等进行“自我认识”;要进行“教育与职业关系的探索”,研究教育与职业的关系,了解职业信息的获得和使用、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工作与社会的关系等;还要学习职业决策和进行“职业规划”。

日本、新加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铺开。新加坡教育部日前推出ECG网络系统,也就是“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系统的试验计划,帮助小学生展开职业规划。在日本,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都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其理念付诸实践。从2006年开始,日本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就扩大了职业课程的选修科目,加强了生物、生命科学、制造业、通用技术

第二篇:《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诉求》

第三篇:《试论发展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诉求(河南职技师院)》

试论发展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诉求

张小红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江西省景德镇市333000)

摘要:在国际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以培养人的就业创业意识与职业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职业生涯教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探讨职业生涯教育在心理学、教育学及哲学等领域的理论基础,进而分析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的实践诉求,以不断丰富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

关键词:生涯辅导 心理咨询 职业指导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一、 职业生涯教育的界说

(一) 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

职业生涯教育简言之即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其内涵可归纳为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职业观的教育,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它要求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将传授知识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具有长期性、持续性、普遍性。职业生涯教育主要内容即帮助学生通过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职业价值观、兴趣、能力以及个性特性;了解职业和职业环境,最后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通过不断修正与提升职业生涯的基本模式。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最终实现人职匹配,使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相吻合,使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充分地、合理地、有效地进行配置与利用,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二) 职业生涯教育与相关概念之联系与区别

与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概念有“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生涯辅导”、“职业辅导”等,这些概念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差异也是较明显的。

终身教育只不过是相对于一种较旧的教育实践即承认教育(并不是指夜校)的一个新术语。后来,逐步地把这种教育思想应用于职业教育,随后又涉及到在整个教育活动范围内发展个性各方面,即智力的、情绪的、美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修养。最后,到现在,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了。①

其内涵和内容要比职业生涯教育广得多,两者的联系在于都具有长期性。

《汉语大词典》将职业教育界定为给予学生和在职人员人事某种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一切为受教育者从事某种专业工作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等的教育。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涉及某工作、某专业、某工种具体的技能的教育,是一种微观的教育,内容较窄。而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要涉及具体职业技能的教育,还有职业能力、职业方向、生活目标和兴趣等多方面的教育,是融合微观与宏观的教育,内容较广泛。可以说,职业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一部分,职业生涯教育包括了职业教育。

生涯教育是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在全国的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观念及新构想,也称生计教育。生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从义务教育中开始延伸至高等及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这种教育同时具备学术及职业功能、升学及就业准备,强调在传统的普通教育中建立起职业价值,其目标是培养个人能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发挥教育真实价值的整体构想。生涯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一般不作区别。

职业指导主要依据一套有系统的指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于下列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这些知识经验包括: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工作与人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匹配。职业指导是对即将就业的人群就行的专门辅导,主要通过谈话或心理测量的方式进行辅导。

生涯辅导是职业指导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数人自身的需要,职业指导发展成为生涯辅导。生涯辅导探究、评判的知识经验包括:对自我的了解;对职业世界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如工作者的态度、训练等)的了解;对休闲活动对个人活动的影响与重要性的了解;对生涯规划和生涯决定中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的了解;对在工作中与休闲中达到成功或自我实现所必须具备和各种条件的了解。

不难看出,职业指导与生涯辅导同属于心理学范畴,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心理学方法,如测量,谈话。而职业生涯教育明显属于教育学范畴,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测量,谈话。职业生涯教育也是职业指导与生涯辅导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之后的必然发展,从而使它们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逐渐发展成为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对象,即职业教育和生涯教育。职业教育和生涯教育分别包括职业指导与生涯辅导的内容。

二、 发展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国际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以培养人的就业创业意识与职业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职业生涯教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职业生涯教育何以如此发展迅速,深得国外许多国家的重视呢?关键在于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着深厚的心理学、教育学及哲学等领域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这些基础的探讨,以期对职业生涯教育理论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

(一) 心理学基础——舒伯的生涯教育论

职业生涯教育的心理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职业指导之父”――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的奠基者帕森斯,他第一次明确使用“职业指导”这一个专门术语,并提出了特质因素论,此后职业指导理论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论、罗伊的人格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等等。在20世纪70年代,罗伊受美国学校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和职业指导的发展心理学派的推动下,认为不仅仅是职业生涯咨询的问题,而是生涯教育。他以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为支点,认为人们的职业兴趣不是面临升学或就业的选择而突发性产生的,而是从小形成并发展而来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②所以家庭、早期经验对成年后的职业选择有着重要作用,在生涯辅导是要了解个体的心理需求、协助个体选择职业及重组需求形态。舒伯则是将生涯辅导理论集大成者,在他看来,人的生涯发阶段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提出相对应的发展任务:第一、成长阶段(从出生到14岁):生涯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第二、探索阶段(从15岁到24岁):生涯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第三、建立阶段(从25岁到44岁)统整、稳固并求上进。第四、维持阶段(从45岁到

65岁)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第五、衰退阶段(65岁以上),面对现实,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③

舒伯的生涯教育论从时间上推展到人的一生,从空间上拓展到人的现实生活,并融入了职业角色和生活角色的因素,使时空相交互,理论假设同现实的人的发展相和谐。无论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都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该理论也是现行的职业指导理论的理论基础或渊源。生涯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各个历史时期心理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生涯教育理论中从划分人生阶段、人的特质、人的差异入手,并提供相差职业的信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我认识,从而在选择职业时能人职匹配,达到满意的心理状态。这些理论对世界及我国的生涯教育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二) 教育学基础——教育目的观

辞海中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为“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简言之,我国教育目的即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身心发展较全面的劳动者。不难看观,符合社会要求是教育的大的方向和指挥棒。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关键的是学校要帮助学生做好迎接日益复杂的社会挑战的准备,简言之,就是学校要教育学生学会生存。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业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进行生存教育,生计教育,也就是职业生涯教育。以便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职业倾向、职业技能等等,以使学生及早做好准备,这样学生在社会上才能如鱼得水,建功立业,即获得个人成就感也为社会作了贡献,这也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的经验。反之,如果没有职业生涯教育,学生会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及其职业准备的要求茫然不知,即便他有幸就业或升学,其今后的生涯发展势必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学生的生存就成问题,甚至会给社会造成负担。我国的教育目标也无从实现。【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 哲学基础——实现自我价值、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生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从义务教育中开始延伸至高等及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这种教育同时具备学术及职业功能、升学及就业准备,强调在传统的普通教育中建立起职业价值,其目标是培养个人能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发挥教育真实价值的整体构想。可见,职业生涯教育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生的价值,获得职业成就感。通过生涯教育,可以增强青少年一代就业意识与素质、创业精神与能力,学生可以为自己将来的人生做好规划,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另外,生涯教育也是社会生产内部矛盾和教育自身内部矛盾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辩证否定,体现人与社会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强调人和社会的协调统一。⑤因为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的兴趣和技能可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人的职业也会发生改变。一个今天看来很有前途的行业,也许明天会变得没有吸引力甚至过时。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学生可以适时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职业环境、职业技能,并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

三、 发展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诉求

(一) 职业生涯教育是构建我国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紧迫性的要求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都有较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人建立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目标的追寻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我国的台湾省也进行了较早的尝试。政府在宏观政策上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而且实践经验较为欠缺。理论研究目前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期刊网上从1979年至今,将生涯教育作为文章篇名的很少,涉及的是大学生生涯教育,中小学生涯教育几乎空白。实践层面,我国的其他地方职业生涯教育仅出现在大学,被称为“就业指导”,而在中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大学生中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的系统性、协调性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东华大学曾对上海地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的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对于“自己树立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绝大多数回答不出来。有将近46%的学生对自身就业成才目标方向感到很迷茫,只有1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才目标很明确。没有可行、现实、明确的目标是一些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感到茫然的最主要原因。接受过就业辅导的大学生尚且如此,中小学生的情况可想而知。我国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亟待形成。

(二) 职业生涯教育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在以人为本科学观的指导下,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 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生涯教育研究是研究学生成才的问题,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也关系到落实人才战略问题、社会多种需求问题和国家发展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人才为本。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叶之红研究员提供了《中国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的一组数字,从青年就业率、就业状况改善趋势、劳动者劳动努力程度、劳动态度及职业价值观与提高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分析了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终将迈入劳动世界,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必然成为其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幸福之源,也是中家发展繁荣的源泉。我国2003年以后每年有大量应届毕业生不能就业,说明学校活动中需要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要求,我们应当坚持就业导向教育的改革方向,大力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否则,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只能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

(三) 职业生涯教育是缓解我国升学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

职业生涯教育也是解决我国学校教育与劳动世界脱节问题,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的浪潮中转向“职业发展”的正途。当前,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过程中,学生就要面临分流,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将结束正规的学校教育,由于对他们缺乏职业生涯教育,学生就会出现升学无望,就业无门,对就业毫无准备,真是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⑥。职业生涯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需要,通过加强中小学人生规划课程教育,努力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不断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教育逐步发展成为关注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素质教育。我国2003年以后每年有大量应届毕业生不能就业,说明学校活动中需要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因此,职业生涯教育是缓解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办法。

总之,全面了解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基础,深刻认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就业意识与素质、创业精神与能力,必将更主动地促进全社会就业形势的改善,更有利于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注释: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0 张春兴.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17-320

辞海.教育学、心理学分册[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第二版):1

南海.对生涯教育的哲学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30-31

谢少媛.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势在必行[N].中国教育报,2006-10-12 (6) 池忠军.生涯辅导的理论渊源与方法辨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② ③④ ⑤ ⑥

【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许智伟主编.美国生计教育[M].台北:幼师文化事业公司,1982

[2] 陈梅隽.生涯规划:展翅腾飞向自我的天空[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3] 金树人.生涯咨商与辅导[M].台湾: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

[4] 张小凤.一辈子的事——生涯规划与潜能开发[M].台北:自立晚报社,1989

[5] 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6] 李金碧.生涯教育: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7] 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

[8] 孙一峰.生涯教育——来自第六届国际生涯教育研讨会的报告[J].甘肃教育,1997(21)【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9] 罗双平.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J].中国青年研究,2003(6)

英文标题: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e Request Analysis of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及单位的英文翻译:

ZHANG Xiao-ho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Jingdezhen Comprehensive College, Jingdezhen 333000,Jiangxi)

英文摘要: Abstract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ing at developing voc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planning ability shows great vitality. This essay firstly discusses theoretical basi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psychology, ecology and philosophy, then points out the practical reques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discussion can benefit the theory meanings and practical modes.

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 career counsel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vocational guida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

张小红,女,1977年生,汉族,江苏扬州人,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讯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瓷都大道838号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邮政编码:333000。电话:0798-8721575, E-mail:machell98@sina.com 因本人下学期可能外出学习,所以请将录用通知、发票、样刊等寄到以下地址:

收件人:陈寅(转张小红收)

地址:景德镇市浙江路大江新城G栋1层20号中国建设银行广场支行 邮编:333000

谢谢!

第四篇:《2016教育学 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教育学 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

实践

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史ABC》是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教育历史的著作;

1、论教育本质: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承认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不否认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1)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

(2)全人生的指导的含义是指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引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革命的人生观”,其出发点是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过革命的人生;

(3)具体内容为:

①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

②教育要引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包括健康生活、公民生活、劳动生活和文化生活四方面;

③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

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

(1)职业教育的探索:

①1913年发表重要论文《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

②1914年赴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考察教育;

③1916年主持成立了第一个省级职业教育机构-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

④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⑤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⑥20年代起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20年代中后期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

(2)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为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

题;

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3)职业教育的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4)职业教育的方针:

第一,社会化,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办学方式的社会化。

第二,科学化,即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5)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6)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

(7)职业教育的内容:

①提倡职业教育,同时主张要积极参加到全社会的运动中去;

②主张教育与职业相沟通,学校与社会相沟通;

③适应社会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原则;

④职业教育应能包容一切;

⑤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

⑥职业教育应贯穿教育全过程与全部的职业生涯;

⑦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业智能还要培养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谋职能力和创业精神;

三、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1923~1949年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1929-1936年在河北定县进行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40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

(1)“四大教育”:

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

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2)“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分基本教育和乡村改造教育两个阶段,文字教育是基本教育的基础,首先就是扫除文盲;主要有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三种类型)、社会式教育(主要靠平民同学会来推进)、家庭式教育(主要由家庭会来承担,成立家主会、主妇会、少年会、闺女会和幼童会五种形式);

(3)“化农民”与“农民化”: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

(4)评价: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问题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没能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它的根源,否认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压迫;把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其实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结果以失败告终;但其可取之处在于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有中国特色;

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在山东邹平创立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所(1931年);

(1)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①中国问题的症结就是中国社会自始自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②乡村建设的本质就是中国的文化改造,中国建设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乡村建设”;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

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必须从乡村建设起;

(2)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乡村教育没有乡村建设就没有生机,乡村建设没有乡村教育就没有前途,两者实际上是合二为一的;

(3)乡村教育的实施:分社会式教育(包括社会改造运动及社会建设事业)和学校式教育(乡农学校,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4)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但是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

五、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1927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古楼幼稚园;1927年在南京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扩大为中华儿童教育社;1940年,筹建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以及校办农场,开展“活教育”实验;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1942年初,幼师附设婴儿园,1943年春,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增设专科部,至此,“活教育”实验形成了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

(2)“活教育”思想体系:

①“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做中国人”意味着要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爱与自己共命运的同胞;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

②“活教育”的课程论是从大自然、大社会出发,让学生去直接学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又具体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儿童健康、社会、自然、艺术、文学活动);

③“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及自己的经验,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④“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为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1、“生活教育”实践:陶行知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人民的生活实际相结合;1923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组织创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2、晓庄学校: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创办的新型学校,原名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晓庄创立,陶行知任校长。办学宗旨是“要造就好的乡村教师去办理好的乡村学校”,通过改造乡村教育进而改造农村。目标是“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晓庄办学的理论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叫做生活法,即“教学做合一”;

3、山海工学团:1932年他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工学团即是一种以贫

苦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

4、“小先生制”:即把失学儿童组织起来,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办法;

5、育才学校:1939年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的一所难童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因材施教,培育人材幼苗,为抗战建国培养"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6、“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1)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2)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实际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虽然将教育与生活等同起来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和系统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于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有进步意义;其内涵在于: 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3)社会即学校,不同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主张改造传统学校,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扩大了学校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被传统教育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渗透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

(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包括:

①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②是因为“行是知之始”;

③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 ④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5)生活课程论,就是“教学做合一”在课程上的反映,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为目的,主张:

①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用什么书; ②用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来代替以文字为主的传统教科书;

③把社会的需要及能力、个人发展的需要及能力和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依据;

(6)生活教育的六个特点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第五篇:《中国教育史 12 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十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史ABC》是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教育历史的著作; 1.论教育本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承认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不否认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1)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 2)全人生的指导的含义是指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引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革命的人生观”,其出发点是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过革命的人生; 3)具体内容为①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②教育要引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包括健康生活、公民生活、劳动生活和文化生活四方面;③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 (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1.职业教育的探索:①1913年发表重要论文《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②1914年赴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考察教育;③1916年主持成立了第一个省级职业教育机构-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④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⑤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⑥20年代起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20年代中后期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 2.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为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题;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3.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

业者乐业”; 4.职业教育的方针:第一,社会化,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办学方式的社会化。第二,科学化,即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5.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6.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 7.职业教育的内容①提倡职业教育,同时主张要积极参加到全社会的运动中去;②主张教育与职业相沟通,学校与社会相沟通③适应社会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原则;④职业教育应能包容一切;⑤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⑥职业教育应贯穿教育全过程与全部的职业生涯;⑦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业智能还要培养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谋职能力和创业精神; (三)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1923-1949年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1929-1936年在河北定县进行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40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 1.“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四大教育: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 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三大方式”:①学校式教育(分基本教育和乡村改造教育两个阶段,文字教育是基本教育的基础,首先就是扫除文盲;主要有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三种类型) ②社会式教育(主要靠平民同学会来推进) ③家庭式教育(主要由家庭会来承担,成立家主会、主妇会、少年会、闺女会和幼童会五种形式); 2.“化农民”与“农民化”: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 3.评价: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问题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没能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它的根源,否认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压迫;把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其实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结果以失败告终;但其可取之处在于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有中国特色; (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在山东邹平创立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所(1931年); 1.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①中国问题的症结就是中国社会自始自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②乡

村建设的本质就是中国的文化改造,中国建设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乡村建设”;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必须从乡村建设起; 2.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乡村教育没有乡村建设就没有生机,乡村建设没有乡村教育就没有前途,两者实际上是合二为一的; 3.乡村教育的实施:分社会式教育(包括社会改造运动及社会建设事业)和学校式教育(乡农学校,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4.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但是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 (五)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1927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古楼幼稚园;1927年在南京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扩大为中华儿童教育社;1940年,筹建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以及校办农场,开展“活教育”实验;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1942年初,幼师附设婴儿园,1943年春,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增设专科部,至此,“活教育”实验形成了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 2.“活教育”思想体系:①“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做中国人”意味着要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爱与自己共命运的同胞;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②“活教育”的课程论是从大自然、大社会出发,让学生去直接学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

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又具体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儿童健康、社会、自然、艺术、文学活动);③“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及自己的经验,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④“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为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 (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1.“生活教育”实践:陶行知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人民的生活实际相结合;1923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组织创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2.晓庄学校: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创办的新型学校,原名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晓庄创立,陶行知任校长。办学宗旨是“要造就好的乡村教师去办理好的乡村学校”,通过改造乡村教育进而改造农村。目标是“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晓庄办学的理论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叫做生活法,即“教学做合一”; 3.山海工学团:1932年他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工学团即是一种以贫苦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 4.“小先生制”:即把失学儿童组织起来,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办法; 5.育才学校:1939年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的一所难童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因材施教,培育人材幼苗,为抗战建国培养"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6.“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1)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2)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实际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虽然将教育与生活等同起来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和系统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于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有进步意义;其内涵在于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3

)社会即学校,不同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主张改造传统学校,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扩大了学校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被传统教育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渗透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 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包括①要求“在劳力上劳心”;②是因为“行是知之始”;③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④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5)生活课程论,就是“教学做合一”在课程上的反映,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为目的,主张①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用什么书;②用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来代替以文字为主的传统教科书;③把社会的需要及能力、个人发展的需要及能力和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依据; 6)生活教育的六个特点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第六篇:《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各方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就业实现了向市场化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说明某些环节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到位是其中之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仍陷于事务中,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局限在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二是缺乏针对性。学校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就业指导脱离实际。三是缺乏时效性。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在毕业以前进行,满足于解决就业率问题,从社会需求、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重视不够。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外,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和劳动者。同时,要大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为此,除了要加强就业指导力量、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外,还必须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指为使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的有关职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职业素质培养以及就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环境认识、职业见习、职业探索等方面活动的引导和组织。

作用和效果初步显现

近年来,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一些具有先见之明和高度责任感的高校率先推出,并得到快速推广,为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做出了贡献。

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的推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于2015年3月23日组织召开了“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基础教育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最新进展;国内企业、社会及相关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测评及培训工作的进展状况;部分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的模式与经验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高等院校有关专家、劳动部门和企业界相关人士、部分新闻媒体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职业生涯教育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至关重要

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与会者普遍表示认同。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蔡克勇教授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很重要,它是在以人为本科学观的指导下,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成才的问题,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也关系到落实人才战略问题、社会多种需求问题和国家发展问题,意义十分重大。【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劳动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陈宇主任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特别重要,应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中。我国2015年以后每年有大量应届毕业生不能就业,说明学校活动中需要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教育部学生司王辉处长介绍,现在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着力点主要在宏观政策设计,下一步政府会对职业生涯教育这样微观的东西关注得更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我们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指导应定位在意识、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叶之红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的一组数字,从青年就业率、就业状况改善趋势、劳动者劳动努力程度、劳动态度及职业价值观与提高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分析了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叶之红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终将迈入劳动世界,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必然成为其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幸福之源。面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要求,我们应当坚持就业导向教育的改革方向。大力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应当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教育教学任务。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情况与经验

针对我国不同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状况,国内企业、社会及相关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测评及培训工作的实践探索,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等问题,与会专家主要有以下观点。

1.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实施状况也有着很大差异,但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孙仪主任认为,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无论从机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还是工作场地与经费,乃至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等任何一个角度看,目前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虽有需求拉动,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余祖光副所长介绍了职业教育领域的职业指导实施情况。他指出,在职教领域,职业指导一直很受重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都有重点课题研究有关问题,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也有明确要求。当前的问题是,社会劳动政策、劳动力转移情况、劳动组织形态、劳动者就业形式都在快速变化,原有的职业指导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加以提升。因此,韦伯的“人职匹配理论”怎么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如何应用、学会做事的理念如何实践、职业心理辅导如何引进等,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研究。学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适应为标准、发展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和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与能力。

评活动。二是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团体辅导。三是设立职业咨询室,通过面谈、邮件、电话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困惑和难题。四是组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许多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文章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96000/

推荐访问:中国职业教育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