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应用实例

来源:好词好句 时间:2016-04-06 13:53:2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好词好句】

rfid技术应用实例篇一
《RFID技术应用案例和前景》

“如果你没有身份证,你就根本不存在”。这句简单的叙述突显了RFID技术的价值。 “身份”尤其是展现个体差异性的根本及必要条件。

RFID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它可以让任何的标的物(OOI)成为辨识对象。使用具有唯独识别编码的RFID 标签,其应用除了可简单黏贴标签于实体外,易可将标签嵌入至标的物(OOI)来做辨识。 RFID是一种无线射频技术,是透过标签与读取器之间天线完成传输。借此方式,可轻易的获得标的物(OOI)上标签相关讯息。

当RFID 标签中的电路有充足的能量时,会开始在读取器接收范围内进行讯号传输与连结。这方式有别于其他静态的辨识技术,它是一个LOUD ID 技术。这种特性使某些库存管理和定位问题变得很简单,这也是为什么RFID能完善的运用在追踪、追溯与存货管理功能上。

当使用RFID解决特定的问题或改善特定方案,即是指使用RFID应用系统,包含硬体部分的标签、天线、 读取器;以及软体应用系统。 RFID标签使得标的物(OOI)有了可辨识的身分,天线和读取器提供辨识RFID标签与必要资讯的功能(实体/虚拟位置上),而应用软体则负责将ID资讯与相关检测状况做妥善运用。就像任何其他的技术一样,它必须与其他的整合解决方案完美结合后才有意义。因此,必须特别考量当程序改变后的管理,才能有最佳的结果。

近年来,RFID技术已有一些重大进展与许多成功案例。这项技术虽然能应用在点对点的追踪和能见度,然而却未对物流业产生重大的冲击,因为应用在此产业的技术已趋近成熟。虽然依供给需求法则,其成本因素将逐渐下降; 彼此互通也将由各种全球性的标准组织所建立,然而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改变、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接受度,才能实现全球化的追踪和识别。以上这些非关资讯科技的问题都相当复杂,这些是属于资讯科技范畴以外的问题,也是整个问题最大的症结所在。在此之前,RFID技术仍将持续目前的发展方向,成功实现在有限的应用与一些紧密的合作关系、资讯交流可良好控制。

在香港,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运输收费系统-包含快易通跨港隧道、实施十年以上的大众运输八达通卡、保持世界领先的香港国际机场行李处理系统。这些都已达到原先预期目标且应用非常成功,全都归功于使用者与那些背后支持的公司。

自2006年以来,位于香港的数码港(Cyberport),一个高级且先进的智慧化复合式办公大楼,一直以来都使用由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公司(EBSL) 所开发的RFID+3G设施管理解决方案, EBSL也在2009年初协助香港大学校内的总图,导入RFID至100多万册书籍中,使得让学生能自行借阅与归还书籍,并免除图书馆人力繁琐的租借与盘点问题,进而提供更多的服务。

此外,也有不少零售业RFID应用案例,包括安装在美恩义大利时装

精品店的Schmidt电子集团智慧零售系统(SRS)与镜子,可用以提供更多服装搭配的资讯给精明的买家;再者是电力物流,由电讯盈科(PCCW)旗下的物流解决方案,实际导入RFID销售管理系统至一家领导经营家电与照明公司,不但使客户有简单的订单管理模式,且能提高运作效率和改善客户满意度。电讯盈科(PCCW)与香港屈臣氏(Nuance - Watson)的Mobile Discovery Kiosk、易新科技(EBSL)的Grand Buy Department Store E-Sample Solution,皆为聪明的销售/行销管理自动化服务设备,可以帮助商家提高他们的销售额或行销能力。香港货品编码协会(GS1 Hong Kong)刚推出了ezTRACK标准作为资讯交流平台基础,为消费者提供包含产品完整供应链资讯查询与确认。

许多香港政府部门也正在进行RFID技术应用,以改进他们的行政效率。医院和公立殡仪馆也在评估RFID技术用于财产和尸体的管理。

由于经济景气衰退,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制造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其中是希望改善工厂的整体生产力,另外也有些想要将自己从劳动密集工厂转型为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工厂。香港大学电子商业科技研究所(ETI)曾与ISME Department合作开发RFID智慧型现场管控以简化从原料、生产至出货整个流程。

香港政府一直非常支持RFID应用研究。成立于2006年的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LSCM),其成立目的乃著重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RFID相关重要应用。而ETI's RAE Middleware的

开发是由LSCM基金赞助,目前正以RFiDY为注册商标,由EBSL来进行商品化。

食品安全与每个公民都有关,不但是全球重要的议题,也是各国政府优先处理的事项。在香港,大部分都从内地进口食品,双方政府皆投入许多措施以确保食物供应的品质。自2008年以来,香港大学电子商业科技研究所(ETI)一直持续与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SZ CIQ)和在东莞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GD CIQ)合作,建立能管理从广东/深圳运到香港的蔬菜和生猪食品安全资讯平台。 CIQ将搜集和使用这些资讯来完善健全内部管理,以加快过境检查和清关程序;同时ETI将提供食品安全相关服务,从订购商品相关运输资讯的查询,到超市顾客想购买的包装蔬菜与商品回收服务。它也将提供讯息回馈机制,使用户能回覆食品安全异常状况。

这个计划非常的重要,因为它将开发从农场、蔬菜配送中心、食品加工中心和物流运送商中撷取和搜集资料的方式,并了解过程中使用RFID技术的成效如何。包括资料的发布对象与使用传递方式,此为计划完成的重要关键。该系统的价值是无庸置疑的,但方法是否具可行性、成本效益及是否能被政府和业界接受,更是此计划最主要的课题。虽然计划最初只着重在从广东/深圳至香港的蔬菜和生猪,但可衍伸到中国所有省份与其他国家的任何食品。一旦食品安全的查询与追踪被证明是成功的,将可扩展与至其他感应技术结合,为业界提供食品品质管理服务,这正是下一个在2010年阶段性计划。

RFID技术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基本上它是一个已被验证的低成

本技术, 能够有效地使用于许多追踪解决方案。相信未来5年内将普及应用。

rfid技术应用实例篇二
《RFID技术介绍及其应用举例》

RFID技术介绍及其应用举例

摘要: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又称为电子标签或者无线标签,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被列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重要产业和应用技术之一。本文从几个方面来介绍RFID的相关知识,首先,介绍RFID的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其优缺点、工作原理。然后,例举实例说明了RFID的应用。最后,总结了RFIDD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RFID技术;无线技术;标签

1. 概述

由于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普及水平还不高,近几年来矿难、交通等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思考如何使灾害给人们所带来的伤痛降到最低,有时候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地面人员只有依靠先进的监控设备才能及时了解人员、车辆的位置,及一些指标的变化,对人员和车辆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和调度,以免因人员疏忽、通道堵塞、车辆碰撞等造成的损失。一旦事故发生,监控设备还可以帮助地面入员实时地掌握被困人员的分布信息,及时有效地制定出抢救方案,以避免灾难的进一步扩大,将损失降到最低。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电子标签或者无线标签,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升,促使RFID技术成为各个行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随着在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RFID技术自身的产业化也在稳步发展之中,在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同时,RFID技术开始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合,朝着构建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人员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目标迈进,而这也正是RFID产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所在。与此同时,电信业凭借着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优势以及对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置——公众通信网的运营,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 

2.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国内RFID 技术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公交电子月票系统、人员识别与物资跟踪、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仓储管理、汽车防盗系统、铁路车辆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等。随着RFID 的发展,人工收费和IC 卡收费等多种停车收费方式将逐渐被基于RFID 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替代,如北京机场高速路、深圳皇岗口岸等目前已经使用了RFID 系统。

在国外RFID 技术发展很快,产品种类多,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汽车火车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停车场管理、物品管理、流水线生产自动化、安全出入检查、动物管理、车辆防盗等等。

尽管RFID系统在国内已涉足多个领域,且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芯片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UHF(UnderHigher Frequency,超高频)RFID系统设计与制造方面仍存在技术与产品的匮乏。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证明了我国在这一产业实行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从2006年颁发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就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自主发展RFID技术创新体系和完整产业链是有战略部署

的,RFID技术实施进程正在有步骤按计划地进行中。目前,我国RFID技术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及时跟踪国际最新技术的研发,结合重点行业应用,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技术。

3. RFID技术优缺点分析

RFID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在系统工作过程中,读卡器首先通过天线发送加密数据载波信号到RFID汽车标签,标签的发射天线工作区域被激活,同时将加密的载有车辆信息的加密载波信号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射频卡发来的载波信号,经读卡器接收处理后,提取出车辆信息送至计算机,完成预设的系统功能和自动识别,实现车辆的自动化管理。目前, 在物流产业中使用的RFID 标签大部分带宽频率为13.56MHz。它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标签符合ISO 15693 标准,适用于物流产业中包裹管理所用到的行包标签形的RFID 标签。另一类标签符合ISO 14443 标准,适用于通信范围从几毫米到几米的非接触式IC 卡。

近来,发展RFID 标签的产业采用了新的波段,即2.45 GHz 的波段。这一波段与13.56 MHz 相比具有更短的波长,因此标签所需的天线更小、更便宜,成本也能相应降低。但是,

2.45 GHz 波段的标签可能干扰使用同一频段的无线局域网装置的工作。美国物流产业标准制定机构———统一编码委员会和欧洲几个组织正在考虑使用915 MHzUHF 波段。915 MHz 波段的波长较2.45 GHz 的波长更长,对隐埋式标签的读取有更强的能力。

RFID 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利用无线电波,非接触式、远距离、动态多目标大批量同时传送识别信息,实现真正的“一物一码”,可快速地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由于RFID 技术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在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RFID 技术在物流中使用的技术效益分析,由于RFID 标签可以唯一地标识商品,通过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结合,可以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上跟踪货物,实时掌握商品的动态信息。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如下目标,获得预期的效益:①缩短作业时间。②改善盘点作业质量。③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④降低运转费用。⑤实现可视化管理。⑥信息的传送更加迅速、准确。

RFID 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应用的技术障碍,当前,制约RFID 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技术标准。现有协议过多过滥,术语不统一,更重要的是,缺乏全球共同遵守的权威统一的标准,RFID 难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此外,RFID 采用频段之争又是一大障碍。要用RFID 技术实现全球物流领域的信息交换,必须有全球统一的物流RFID 频段。但目前美国使用915 MHz,欧洲采用805.8MHz,日本定在960 MHz,而中国还在讨论之中。

4. RFID的应用举例

4.1 将RFID应用在矿井中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井下作业中,既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或者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我国现已有几家煤矿开始尝试RFID技术,但大多数的应用仅局限于考勤等人员管理方面,并未发挥出这项技术的最大优势。本例中实现的井下作业管理系统就是在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搭建的一条地面上下沟通的桥梁,使地面人员能够及时动态地了解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的身份、分布以及作业情况,一方面可以应用于井下安全管理,一旦有事故发生,地面人员可以准确、及时、快速地进行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等等;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井下的生产调度,通过动态地获取胶轮车、轨道车等运输车辆设备的方位信息等,可以有效地进行车辆轨道的调度,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避免发生阻塞甚至事故;同时,该系统还具备人员考勤功能,亦可对进出矿场的人员及车辆进行身份识别,以保障矿场的生产安全和财产安全。rfid技术应用实例

4.2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RFID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阅读器(Reader)和标签(Tag)。图2.1为电磁耦台方式下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框图。由图2.I可见,阅读器主要是由耦合元件——阅读器天线、射频通信模块、控制单元以及一些外围电路组成。其中,RF收发模块主要实现与标签的双向通信,该模块具有两个分隔开的信号通道:发射通路对待发的信号进行调制后再发送给应答器,而接收通路则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数据处理模块的核心是MCU(微型处理器),如图所示:

单片机、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其作用包括:对发射/接收信号进行编/解码和加/解密;控制阅读器与应答器的通信,并利用防冲突算法保证多个应答器的正常通信;和后台PC端的客户应用软件通信;控制外围设各的工作,扩展阅读器功能,如显示、键盘、报警等等。阅读器一端是通过附加的接口(RS232、RS485、USB、CAN总线、以太网接口等)连接到计算机终端或者系统网络中,用来实现监控室命令的接收,并且完成地面监控人员对地下系统返回数据的采集、处理等应用层操作。

图2.2为RFID并下作业管理系统的结构图。实际应用时,阅读器安装在监测点的巷道壁上,标签携带于工人身上或安装于车辆上,这种方位设计直接影响到系统天线的结构与安装。每个监测点的阅读器定期地发送查询信号,询闯周围有无被测物;当工人或车辆经过监测点时,收到查询信号,经验证后返回自身ID号:阅读器将收到的被测物ID号通过总线发送到监控室Pc端:监控室可通过客户端软件看到返回的工人或车辆身份信息,进行石期的数据处理.并可以通过软件向闵读器发出不同的指令,拓展系统功能。

4.3 系统实现的功能

4.3.1 简单的查询功能

监控室Pc端将功能区设置为简单查询后,向线上所有阅读器发送该查询指令;阅读器通过天线循环地向各标签发送查询信号;标签一直处于接收状态,当收到查询信号后检验是否有误传现象,若无误则返回自身ID号,若有误则放弃:当阅读器接收到返回的标签信息后,判断是否有误传现象后,将正确的标签ID号返回给Pc端,并发出呜叫提醒工人己完成

识别过程:Pc端收到返回的信息后,将其显示于软件接收区,如“标签X已经过阅读器Y”。简单查询功能为应用软件的默认功能,即阅读器未收到来自PC端的任何指令时,会默认执行此项功能。

4.3.2 特定目标搜索功能

特定目标搜索是将Ad Hoe技术应用于RFID系统形成RFID自组织阻络,通过此移动网络的建立,实现对网内某个标签进行搜寻的特殊功能。监控人员将客户端软件功能区设置为特定目标搜索后,选择所要寻找的标签号以及中转阅读器号,将指令发送给该阅读器;阅读器收到指令后,查询自身路由信息,寻找能够到达目的标签的下一站标签号,向其发送搜索信号:中间节点标签收到来自阅读器或其他中间节点标签的搜索信号时,判断是否误传,若无则查询自身路由信息,找到能够到达目的标签的下一站标签号,向其继续发送搜索信号;信号经过多跳最终到达目的标签后,该标签再反向寻找能够到达中转阅读器的下一站标签,直至返回到该阅读器;最终通过总线,阅读器将搜索结果反馈给客户端软件,接收区显示“阅读器Y已搜索到标签X”。

5. RFID井下作业管理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在井下作业管理的应用背景基础上,根据RFID系统的应用环境和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文从系统分析、芯片选型、电路设计和电路调试几方面着手,设计了一套小型化的RFID系统硬件电路。图3.1为本系统的硬件框图,其中井下部分由安装于巷道壁上的阅读器与携带于工人身上的标签构成,井下系统与地面监控PC通过RS485总线经电平转换连接。

如图所示,对系统硬件的设计主要包括:阅读器的MCU主控模块、RF模块、LCD模块、电源模块、串通信口模块以及标签整体电路的设计。

5.1 阅读器电路设计

阅读器是RFID系统内标签和地面监控PC之间通信的桥梁,其硬件电路核心是MCU主控模块,由主控模块中的单片机控制实现RF(射频)收发模块、LCD显示模块、ISP下载模块和串行通信四个模块功能(如图3.1所示)。其中,RF模块接收单片机指令通过阅读器天线发送信息给标签或从标签天线接收信息,单片机再将接收到的有效信息显示在LCD上,并通过串口RS485总线经电平转换后发送给地面监控Pc,而单片机内部的执行程序则由ISP口下载到芯片内。

5.2 RF模块电路设计

NRF2401内部功能模块与控制引脚由图3.3、3.4可见,共24个引脚。芯片具有两个数据通道,由DR、DOUT和CLK实现数据的传输,芯片特有的DuoCeiverTM技术能使两个通

道利用同一天线同时收发数据,可通过软件设置选择数据传输速率(250kbps或1000kbps);芯片通过三线结构(DATA、CLK、CS)与MCU连接,实现SPI(串口外设接口)通信;两个天线接口允许芯片连接单口或双口天线,接口处天线输入阻抗为400Q;芯片有四种工作模式,由引脚PWR UP、CE、TX EN和CS设置决定;晶振的选择有五种方案:4/8/12/16/20MHz,外部晶振接入引脚为XCI、XC2,内部需通过配置字设置;引脚IREF为参考电流输入端;

此外,芯片还具有多个电源和接地端口。阅读器RF收发模块的电路如图3.3所示,通过16Pin插孔与主控模块连接,外部晶振选择16MHz,纤接单口天线通过电容电感构成的50Q一400平衡差分阻抗匹配电路与芯片天线接口相连。由于AT89S51本身没有SPI接口,这里采用软件模拟SPI通信,模拟引脚为P1.3(CLK)、P1.2(CS)、P1.4(D删)和P2.6(DATAO)。电路中单片机电压为5V,而NRF2401的供电电压范围为1.9~3.6V,为了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设计时将两者上下行通信分别设计:单片机向RF模块发送控制信号和配置信号时串接电阻降压,而RF模块向单片机传送数据或发送数据状态信号时进行电平转换来。3.3V-SV电平芯片SN74LVC4245是一个8位放大总线收发器(见图3.5),包含两个独立的数据总线端口A和B,A端口电压为5V,由VCCA=5V供电,B端口电压为3.3V,由vccB=3V供电,丽为输出使能端,DIP.控制数据传输方向。具体设置如表3.1所示。本系统中将sN74Lvc4245应用于NRF240l向单片机传输的过程中,将3.3V的数据口电平转换为5V,OE接地使能,P3.4经反向接DIR控制SN74LVC4245的数据传输方向。

rfid技术应用实例篇三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

  摘要:超市内使用条形码作为商品识别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然而条形码因为存在必须使用人工接触式读取,信息只能读取不能写入,不能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等缺点, RFID技术的优势正好可以解决条形码技术存在的问题。然而RFID技术目前并没有在超市内实际运行,主要原因便是成本较高和多商品标签读取容易碰撞,而且使用基于RFID的计费付费系统会使原有的系统存在的数据出现冲突。

  关键词:RFID;RFID技术;RFID应用

  1 RFID技术概述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以下简称RFID)亦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RFID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RFID技术在工厂生产、铁路运营、仓储物流、贵重品贸易、身份识别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应用。[4]

  RFID技术的技术原理是利用感应识别特定的电子标签(RFID Tags)发出的无线电波特定频段的能量,或由电子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完成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目的的自动识别技术,而不需要识别系统(一般是RFID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5] RFID技术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说,在物联网的概念中,RFID技术被看作是继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两大技术之后的第三大技术。

  RFID系统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主要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Reader)、计算机、网络设备;软件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又称中间件)、数据库系统。

  2 RFID和其他识别技术的比较

  RFID技术和条形码等其他识别技术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远距离读写,存储量大,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形状不受限制。耐环境变化,保养方便。数据安全。

  3 RFID应用时的制约因素

  RFID技术目前尚在托盘标签而未达到单品标签的阶段,原因之一就是成本。第二个制约因素是安全问题。第三个问题在于标准和频段的不统一。

  总而言之,由于受到技术水平和标准问题的限制,RFID技术目前尚在部分行业得以应用,未能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而在超级市场等零售业界,更只是在实施试点项目,未能形成普遍的气候。

  4 RFID系统优势

  RFID标签全面取代条形码后,能带来更多的便利、快捷、创新和利润。首先是能大大减少人工计费的失误,将现有的计费系统耗时减少1/2到2/3,减少商品非预期性损失等,能给顾客和零售商均带来极大的便利。

  5 现有条形码系统存在的问题

  1)条码条形码是"可视技术",扫描器必须人为操作,只能接收它视野范围内的条码条形码。

  2)条形码的数据不能更改。

  3)条形码对完整性有较高要求。

  4)条形码只能识别生产者和产品,并不能辨认具体的商品,

  5)条形码虽然只存储了少量数据,但这些数据却是未经过编码的,识别码是全球通用,因此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还是有一些欠缺。

  而以上这种种问题,使用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超市购物自动计费系统则可以一一解决。

  6 RFID技术的实现

  根据前文所述可以通过设计RFID通道、阅读器勘误(中间层)和自动计费系统来实现。

  1)RFID通道

  RFID阅读器通道,简称RFID通道。它将阅读器固定在收银台附近的三个位置,从不同的位置对购物车进行计费。其设计如图1所示。

  2)阅读器勘误(中间层)

  每个通道架设三台阅读器,分设左右两边,而位置亦是高中低三个位置,便于从不同角度来获取RFID标签的信号。通过一个控制器使用TDMA技术,控制三个阅读器分时读取购物车上的RFID标签发出的经过编码的信息,一方面实现三个阅读器在不同时间接收信号,以保证阅读器不会互相干扰,另一方面实现防碰撞功能,即每个阅读器可在短时间内的不同时刻读取不同RFID标签上的信息,使所以在范围内的商品RFID标签在通过通道的时候全被读取。

  3)自动计费系统

  自动计费系统连接物联网和超市内部的数据库,待系统根据清单上各种商品的代码连接数据库建立帐单视图并显示到显示屏中后,顾客可在显示器屏幕上见到清单,并可选择是将信用卡(银联卡)插入卡槽,还是在现金放置口中放入现金,进行付费。付费完成后系统将控制通道末端的闸门开放,顾客可将购物车推离通道,系统将自动修改库存相关信息。

  7 RFID技术的应用

  进入21世纪后更是因为其定位追踪及数据交互方面的优势,RFID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RFID已经在生产及包装业、产品仓储中、配送中心、门禁管理中、产品防伪中、制造业中、生产物流实验系统等广泛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RFID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马宇.射频IC卡及其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2] 王国武.射频识别(RFID)及其典型应用[J].安微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3] shansunpu. RFID同其它识别系统的比较[EB/OL].[2007-12-05].

  [4] 大商圈网. 中国RFID技术应用加速进入零售市场领域[EB/OL].[2007-08-30].

  [5] 李佳. 超市收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抚州:东华理工大学,2009.

  [6] T博士研发团队. RFID阅读器的驱动程序撰写[EB/OL].[2005-8-31].

  [7] 刘欣,杨晖,嵇正华,隋国荣. 远距离RFID天线设计[J].仪表技术,2005(5):82-83.

  [8] 林明. 超市原来可以这样逛[EB/OL].[2006-11-16].

  [9] 周祥,宋雪桦. 标签天线弯曲对射频识别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J].微波学报,2005(21):96-100.

  [10] IT世界网. IBM未来零售:商店从客厅开始[EB/OL].[2007-11-5].

  [11] 费伊. 沃尔玛2007年度RFID计划再度扩大战果[EB/OL].[2006-7-11].

  [12] 王勇. 我们选择大型超市的理由[J].经济论坛,2007(22):86-88.

  [13] 惠斐林. 零售业渗透时间表[EB/OL].[2008-03-16].

  [1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06[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15] skylables. 香港机场引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提高行李标签识别率[EB/OL].[2008-7-14].

 

相关文章:

1.浅析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浅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中的人机交互

3.毕业论文>计算机论文

4.浅析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5.浅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中的人机交互

6.浅析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实践三原则

 

rfid技术应用实例篇四
《浅谈JNI技术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论文》

rfid技术应用实例。  JNI是Java Native Interface的缩写,它提供了若干的API实现了Java和其他语言的通信(主要是C&C++)。从Java1.1开始,JNI标准成为java平台的一部分,它允许Java代码和其他语言写的代码进行交互。JNI一开始是为了本地已编译语言,尤其是C和C++而设计的,但是它并不妨碍你使用其他编程语言,只要调用约定受支持就可以了。使用java与本地已编译的代码交互,通常会丧失平台可移植性。但是,有些情况下这样做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必须的。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JNI技术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JNI技术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全文如下:

  引 言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软件的基本体系结构包括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RealTime operating Systerrl)、嵌入式设备驱动程序、嵌入式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中间件)和嵌入式应用程序。

  现阶段,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实用以及纳米微电子技术的突破,正有力推动着21世纪的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科学实验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全过程自动化产品制造、大范围电子商务活动、高度协同科学实验以及现代化家居生活,为嵌入式产品造就了崭新而巨大的商机。除了沟通信息高速公路的交换机、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构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所需的数据传输系统DCS(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和机器人以及规模较大的家用汽车电子系统,最有产量效益和时代特征的嵌入式产品应数因特网上的信息家电(information appliances),如网络可视电话、网络游戏机、电子商务、商务通(PDA)、移动电话以及多媒体产品(如电视机顶盒、DVD播放机、电子阅读机)。

  众所周知,“一次编程,到处使用”的Java软件概念原本就是针对网上嵌入式小设备提出的,几经周折,目前SUN公司已推出了J2ME(Java 2 P1atform Micro Edition)针对信息家电的Java版本,其技术日趋成熟,开始投入使用。SUN公司Java虚拟机(JVM)技术的有序开放,使得Java软件真正实现跨平台运行,即Java应用小程序能够在带有JVM的任何硬软件系统上执行。加上Java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移植性等特点,对实现瘦身上网的信息家电等网络设备十分有利,同时对嵌入式设备特别是上网设备软件编程技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 Java的性能问题及几种解决方案

  Java程序也有其本身的缺陷,那就是其效率问题。由于Java是一种介于解释型和编译型之间的语言,其对内存的管理是通过JVM虚拟机来实现的,同样的程序,如果用编译型语言C来实现,其运行速度一般要比Java快得多。因此,提高Java的性能就显得十分重要。

  迄今为止,人们为提高Java的运行速度而做出的许多努力,主要集中在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模式选择方面。但是由于算法和设计模式的优化是通用的,对Java 有效的优化算法和设计模式,对其他编译语言也基本适用,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Java程序与编译型语言在执行效率方面的差异。

  另外,JIT(Just In Time,及时编译)技术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它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通过Java编译器把Java源代码编译成与平台无关的二进制字节码。然后,在 Java程序真正执行之前,系统通过JIT编译器把Java的字节码编译为本地化机器码。最后,系统执行本地化机器码,不用对字节码进行解释。这样做的优点是,大大提高了Java程序的性能,缩短了加载程序的时间;同时,由于编译的结果并不在程序运行期间保存,因此也节约了存储空间。缺点是,由于JIT编译器对所有的代码都想优化,因此同样也占用了很多时间。

  动态优化技术即提前编译为机器码的技术(dynamicopttmization,ahead of time technology)是提高Java性能的另一个尝试。动态优化技术充分利用了Java源码编译、字节码编译、动态编译和静态编译的技术。其输入是 Java的源码或字节码。而输出是经过高度优化的可执行代码和动态库(WindoW中是.dil文件,UNIX中是共享库.a.so文件)。其优点是能大大提高程序的性能,缺点是破坏了Java的可移植性,也对Java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 JNI技术

  实际上,有一种通常被忽视的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那就是JNI(Java Native Interface,Java本地化方法)。图l是JNI技术实现的一般步骤。

  (1)编写Java类代码

  其中,需要JNI实现的方法应当用native关键字声明。在该类中,用System.1oadLibrary()方法加载需要的动态链接库。关键代码如下:

  //Compute.java

  public class Compute{

  public native double comp (double params);

  static{

  //调用动态链接库

  System.loadLibrary(“mathlib”);

  }

  (2)编译成字节代码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采用了native关键字声明,Java编译器会忽视没有代码体的JNI方法部分。

  (3)生成相关JNI方法的头文件

  这个过程的实现一般是通过利用jlavah-jni * class生成的,也可以手工生成该文件;但是由于Java虚拟机是根据一定的命名规范完成对JNI方法的调用,所以手工编写头文件需要特别小心。

  上述文件产生的头文件部分代码如下:

  //Compute.h

  ;

  extern“C”{

  JNIEXPORT jdoubleJNICALL Java_Compute_comp(JNI-Env *, jobject, jdoubleArray);

  ;

  JNI函数名称分为三部分:首先是Java关键字,供Java虚拟机识别;然后是调用者类名称(全限定的类名,其中用下划线代替名称分隔符);最后是对应的方法名称,各段名称之间用下划线分割。

  JNI函数的参数也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JNIEnv *,是一个指向JNI运行环境的指针;第二个参数随本地方法是静态还是非静态而有所不同一一非静态本地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是对对象的引用,而静态本地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是对其Java类的引用;其余的参数对应通常Java方法的参数,参数类型需要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映射。

  (4)编写相应方法的实现代码

  在编码过程中,需要注意变量的长度问题,例如Java的整型变量长度为32位,而C语言为16位,所以要仔细核对变量类型映射表,防止在传值过程中出现问题。

  (5)将JNI实现代码编译成动态链接库

  编译过程是利用C/C++编译器实现的,当要使用生成的动态链接库时,调用者类中需要显式调用该链接库。

  经过上述处理,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包含本地化方法的Java类的开发。

  3 基于JNI的嵌入式手机软件开发实例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描述运用JNI技术在手机上操纵摄像头,捕捉视频并存储图片的过程。

  (1)活动/状态图

  图2为捕捉视频并存储图片的活动/状态图

  根据图2的活动/状态,具体的对应步骤如下:

  ①发起该流程。

  ②发起流程后,建立文件用于存储图片。

  ③用指针获得分配的缓冲器,用于存储获得的帧。

  ④将指针压栈(序列化缓冲器)。由于手机的内存较小,为了防止内存泄漏,Symbian操作系统有一个Cleanup stack的要求,即在使用指针时,用PushL把指针压入栈中,使用完后再用Pop弹出栈.如果在中间调用导致崩溃的函数时果真出现了问题,那么 Clean up stack可以通过调用该指针的析构函数回收占用的空间。

  ⑤操纵摄像头,捕捉视频,并将图像流从摄像头端传到缓冲器。

  ⑥将摄像头内的图像流存入缓冲器内,并将缓冲器内的流转化为文件流,存为jpg格式的文件,将指向缓冲器的指针弹栈。

  ⑦在过程⑥中,如果使用完了序列化的缓冲器,则要重新序列化缓冲器,以备后面使用。

  ⑧当接收到停止视频捕捉的信号后,关闭文件。

  ⑨流程结束。

  (2)运用JNI技术的视频捕捉

  子功能捕捉视频的实现是由操纵摄像头、视频播放(解码器准备)以及建立摄像头和手机之间的连接会话三个活动组成的。其中操纵摄像头是通过调用底层设备的驱动来实现的,需要利用JNI来实现,完成的方法包括准备、建立、删除、销毁摄像头等。视频播放的一系列过程也是通过c++代码来实现的,除了准备、建立、删除、销毁解码器外,还有开始、暂停、停止解码等。建立摄像头和手机之间的连接类似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连接,视频流从摄像头传到手机界面是通过多媒体会话来完成的。多媒体

  会话的建立、关闭、摧毁以及会话建立后的发送、取消、读取数据等也是JNI的应用范畴。

  4、结语

  主张采用纯Java的人们通常反对本地化代码的使用,认为JNI技术会影响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安全性。还有一些人认为,在Java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调用c/c++程序只是对过去混合编程技术的简单扩展,其实际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大量原有的c程序库。

  其实,不必拘泥于严格的平台独立性限制,因为采用JNI技术只是针对一些严重影响Java性能的代码段。该部分可能只占源程序的极少部分,所以几乎可以不考虑该部分代码在主流平台之间移植的工作量。同时,也不必过分担心类型匹配问题,完全可以控制代码不出现这种错误。此外,也不必担心安全控制问题,因为 Java安全模型已扩展为允许非系统类加载和调用本地方法,即如果在Java程序中直接调用c/c++语言产生的机器码,该部分代码的安全性就由Java 虚拟机控制。

rfid技术应用实例篇五
《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论文》

  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以下小编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全文如下:

  [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拟通过论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如何在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适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 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 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 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八大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rfid技术应用实例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相关文章推荐

1.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

2.试论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

3.运用多种形式优化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结构

4.探析教育信息化中的微格教学

5.现代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6.浅谈高中数学综合实践课落实方法

rfid技术应用实例篇六
《试论情景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科思维魅力 情景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学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基于建构主义和学科思维魅力并重的情景教学模式,详细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最后分析了该情景教学模式的优势。 
  1 高职计算机教学概况和特点 
  随着我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计算机教学中,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电子课件PPT”+“讲解”的简单模式,已经朝着情景化教学和案例化教学迈进。在教学中,已经基本做到不过分追求理论知识,以实用为原则,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体系,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改进。但是,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首先来看学生学习的现状,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开始学习某门课程的时候有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还有一定的兴趣,但随着课堂内容的不断增加,难度的不断加大,学生对于该课程长时间学习后产生的审美疲劳,使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失去了信心,注意力变得越来越不集中。究其原因是学生仅仅按照老师的要求的完成布置的任务,机械的操作完成,教学内容的本身没有内在的逻辑魅力,不能做到让学生深入的思考,融会贯通。强调动手的层面多于强调动脑的层面。 
  由于情景化教学和案例化教学的推进,我们的课堂内容将打破原有的理论体系,以项目和案例重构知识,组织教学内容,以实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确实是有了明确学习目的,但是似乎就是把课堂的实例重复一遍就算完成了任务。没有真正的理解案例背后的知识、原理及方法,所以一旦问题出现少许变更,便依然束手无策了。个人觉得这种案例教学就失去了教育的灵魂,没有了思想的传输,科学魅力的展示。所以在此本人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和学科思维魅力并重的情景教学模式。 
  2 该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2.1 抽象概念具体化原则 
  由于高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在上课时太强调抽象思维会让学生觉得“听天书”一般的感觉,然而,我们是否就能因此而放弃反映抽象思维的理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彻底放弃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相关理论的灌输,将会使得高职教育完全转化为培训教育和企业岗前教育,缺乏理论的厚度,也缺乏知识的营养,我们教授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受用一时的技能,更要传授学生能终身受益的思维和方法。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 如何将抽象理论及概念进行具体化的改造,将使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比如,用一个个计算机术语代表了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给专业人员的沟通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但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计算机教学情境设计中,把抽象概念转换为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形态, 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还原为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减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从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 
  2.2 探索和实践性原则 
  纯粹的讲授法,主角是教师,因为缺乏让学生的参与环节,比较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注意力一般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在这里并不是批判讲授法,讲授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尽可能的利用课堂时间,课后再由学生复习消化,但是讲授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方才能体现它的优势,对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本科学生薄弱,所以教师必须探索新的方法,尽量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参与到教学的环节中来,使学生保持很长时间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教学情境设计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让学生像玩游戏一样在不断的探索或 “ 冒险” 中前进,把学习内容当作游戏攻关进行实践,学生的注意力就可能保持很长时间。 
  2.3 针对性和思维性原则 
  任何一个教学情境都是为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做准备的。尽管在教学情境设计时,不是所有的安排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但是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要么能够起到引起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的作用;要么像是个“桥”,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展现学科的思维魅力,单一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已经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基于建构主义和学科思维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主题,能够系统阐述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根据学习的背景知识组织教学过程,设定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灌输计算机科学的思维魅力,让学生借助背景知识解决问题,共同参与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水到渠成的掌握教学内容。 
  3 建构主义和学科思维魅力并重的情景教学模式设计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同时利用知识的内在逻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不断往下学习,从而完成目标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心境,活跃学生的思维,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下计算机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具体可操作的两种方法: 
  3.1 鼓励学生探索教学法 
  “先行探索教学法”是指在计算机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让学生在一片未知的领域,自由的到处“瞧一瞧,看一看”,尽情发挥学生自己的想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知识,去建立与所学内容间的主观联系。之所以称为主观联系,是因为这时学生建立的联系,是在以往知识基础上,发挥想像的作用完成的,很难完全正确的反映所有内容。这种让学生碰壁的探索,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中来,通过先行思考对所学理论有一个“预热”的过程,学生在完成内容的主观联系建构后,再引入经典的方法和理论,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设想与经典方法之间的差距。最后通过适当的讲授, 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亲身参加到理论的思维过程,方法的实践过程中来。在完成后又可以对自己的方法和经典方法理论进行对比,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维。既做到了知识的传授,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2 “鼓励礼包”教学法 
  “鼓励礼包”教学法是在计算机教学中,老师把具有吸引力的“成果”当礼物送给学生。即把项目完成的最后结果先行展示给学生,通过这种结果的完美和精彩去吸引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完成后也会有这样好的结果,激发学生去获取这个“礼包”的动机。但是,老师只是让学生知道“礼包”的精美而已,至多给学生基本的构架,学生只能自己去做这个“礼包”。“礼包”的作用有四点:一可以通过“精美”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二是让学生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自己动手参与,这个“礼包”就是属于自己的。三是通过做“礼包”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断的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是只告诉学生结果和大致的构架,不告诉其实现细节,要自己充分理解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自己动脑运用这些基本方法去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动手实现自己的方案。 
  4 采用建构主义和学科思维魅力并重的情景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的建构主义教学,基本方法就是对知识点进行再组织,按照具体任务和项目组织教学内容,不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以实用为目的,只讲授与案例直接相关的理论,这样的好处就是有很强的案例针对性,对完成项目具有直接目标性,但局限性是关注该项目,而一旦项目任务发生一定的变化后,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极为有限,而将学科本身的思维引入其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理论体系的不完整,尽量通过对思维方法的灌输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建构主义强调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形式,学科思维方法的灌输是对教学内在思维的一种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建构主义教学更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具体的任务和案例;而领会学科的内在思维过程更强调的是学生动脑。这两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就是将学生动手和动脑并重,改变只动脑不动手的枯燥,也改变只动手不动脑的思维枯竭。这就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优势。 
  5 小结 
  该文通过对我院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基于建构主义和学科思维魅力并重的情景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释,探索性的提出了设计该教学模式的两种方法。最后提出了改教学模式的核心优势,动手与动脑并重。高职教育在培养操作工的同时也应该赋予学生将来成为工程师的思维能力,既保证学生因为具备操作能力而在短期内找到工作,也要给予学生思维和思考的能力,为将来作为设计师做好储备。高职教育不能因为单方面的突出实践而忽略了高等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创新思维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张铁军.计算机教学中情景的设计及运用[J].信息与电脑,2010(5). 
  [2] 屈勇.基于信息技术的情景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 李青.基于建构主义的情景教学的探讨与认识[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 曹文梁,王科欣.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2011(5). 
  [5] 陈伟.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法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8). 
  [6] 吉雪亭,刘琪.情景教学内涵和外延的研究[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1). 
  [7] 常本勤.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2). 

rfid技术应用实例篇七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动画素材开发环境的研究论文》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动画素材开发环境的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动画素材开发环境的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是当今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于教学领域会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一个动画开发环境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解决制作网络教学软件时动画开发依赖动画工具比较复杂以及传输速度较慢的问题.这个开发环境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使用。

  关键字: 多媒体技术 虚拟现实(VRML) 动态链接库 计算机辅助教育

  0 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集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它使信息不仅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也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扩大了人对信息的摄入量,使得人机关系更加亲近。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ML)是一种具有真实感的高级人机界面,人们能够通过多种感官渠道与它进行实时交互。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泛的,在医疗、制造业、娱乐和教育等方面的应用也具有很大潜力。可以想象,如果你能够进入到具有沉浸感的,并且有多种感官反馈的虚拟境界中学习知识,无疑将使你的学习更为有效。

  那么如何来构造这种虚拟现实的境界呢?VRML就是最佳的选择。什么是VRML,VRML是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虚拟现实造型语言)的缩写。使用VRML,你能设计自己的三维虚拟空间、用你想象的任何东西来填充虚拟的世界。这些仅仅受限于你的想象力。VRML最让人兴奋的特点,是能够使你创建动态的世界和感觉丰富的虚拟环境;动画空间里的物体,使它们运动;在你的空间里播放声音和影象;允许使用者和你的空间进行交互;使用脚本来控制,改进你的空间。

  不仅如此,由于VRML文件仅仅是一些数学表达式来描述交互式的3D世界,并且也不需要传输大量的图像文件,接受端在获得这些表达式之后,将自行进行计算、加工、作色等处理,然后即显示成3D图像。因此,它在网上传送的信息量将大为减少,这样就解决了网络传输速度的瓶颈问题。这样就能够使你在Internet上创建动态的世界和感觉丰富的虚拟环境。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虚拟现实语言(即VRML模型)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中将会是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一次有益的尝试,但是对非计算机人员来说学习该语言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制作这个动画开发环境就是想让教学软件的开发主体-----任课教师使用方便,只需填入参数便可生成需要的动画了。

  1 问题的提出

  1.1 面临的四个问题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主要有四个:

  (1) 如果想使一个VRML模型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该模型就必须是按用户要求动态生成的。如根据用户输入的长、宽、高生成相应的长方体模型。采用什么办法?

  (2) 在模型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必须具备一种管理模型的机制,能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众多的模型。是利用数据库还是别的什么技术?

  (3) 为了保持该系统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能及时给系统补充新的模型,并对以往开发的旧模型进行及时更新。那么网络是不是我们最好的答案?

  (4) 对于按用户要求动态生成的VRML模型,必须提供一种方法将其应用于教学软件开发环境中,如VB、Authorware等。这种方法是什么?

  1.2 四个模块的确立

  基于上一小节的分析,我们将该开发环境的设计分解为四个模块进行处理:

  ※VML(VRML Models Library) 构建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VRML代码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VML网站建设

  ※利用VB或Authorware开发基于VRML的课件

  首先使用者利用VML将用户提出的要求(VRML节点的参数)传给 VRML代码引擎,由引擎生成相应的VRML代码,再通过VML将生成的代码返回给使用者。然后使用者将得到的VRML代码应用于其教学软件开发环境中。同时,使用者还可以不断的通过VML网站对VRML引擎进行丰富和更新。

  2 VML构建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2.1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动态生成VRML模型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1) 用户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合理的要求,或者说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

  因为显然如果用户要求系统为他生成一个上底面半径为3,下底面半径为4,高为5的圆柱体,系统恐怕永远也办不到。因为现实中,圆柱体上下底面半径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预定义好的输入界面。例如对于圆柱体,系统只提供底面半径和高两个输入接口。

  (2) 动态生成参数输入接口

  在研究VRML时,我们发现VRML本身只是一种描述三维虚拟空间的文件。而实际的三维模型的绘制工作由相应的VRML浏览器完成。因而,我们考虑是否可以给出一个参数接口描述文件,由系统读入、分析,然后动态生成参数输入接口。通过对VRML的初步学习,我们发现一个VRML模型需要的参数大体分为三种:数字、文本、布尔值。针对这三种参数我们给出了如下的参数描述定义:

  数字 :N,Caption,MinValue,MaxValue,InitValue

  文本 :T,Caption,InitText

  布尔值:B,Caption,TrueText,FalseText,InitValue

  其中各定义的意义如下表:

 

  有了参数描述文件,我们又编制了相应的解释描述文件并生成接口的程序。

  (3) 对于生成的VRML模型,用户是想将其独立应用,还是组合到其他模型中去。 对于这两种使用方式,最终的VRML代码是有一些区别的。因此,必须提供对于该问题的选项以保证生成的代码具有针对性。在我们的系统中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如果用户想将生成的模型组合到其他模型中去,他只需要将生成的代码拷贝到剪贴板,然后再复制到他所在的VRML编辑环境中去。如果他是用于另一种目的,则系统将生成的代码自动进行包装并保存到用户指定的 .wrl文件中去。

  2.2 组织与管理大量的VRML模型

  随着模型(代码引擎)的不断开发,其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设计出一种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众多的模型的机制。我们首先想到用数据库来管理。但经分析发现,如果数据库能根据用户的要求返回模型,那这种模型必然是在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静态模型。如果考虑到用户的各种要求,这个数据库必然会无限膨胀以致失去其数据库管理所具有的任何优点。通过分析决定借鉴当前应用软件(例如3D MAX)比较流行的管理机制——插件。这种机制就是将一类模型组织为一个插件(即为VRML代码引擎)放到系统下。每次启动系统,系统会自动将其目录下的所有插件装载到系统中来扩充自己的功能。可以想象采用了这种机制,肯定会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扩展性与开放性。我们受到Windows编程中的“回调函数”思想的启发:一般操作系统都是由系统提供函数,由程序来调用,而回调函数则是由程序提供函数,由系统调用,方向刚好相反。

  这样,我们的插件(VRML代码引擎)也被设计成能够提供一些标准的例程(回调函数)来供系统来调用。其与系统协作的机理如下图( 图1 ):

 

  这些例程包括:

  getLibName 返回该插件所代表节点库的名称

  getNodeNameList 返回该插件所提供的模型列表

  getArgs 返回当前选中模型的参数描述定义

  checkArgs 核对用户的输入是否正确

  processArgs 利用代码引擎生成VRML代码

  根据以上机理,我们编制了系统“诺德发动机(Node Engine)”;而插件则是制作成DLL(动态链接库)形式。之所以采用DLL这种形式,是因为我们可以利用DLL的输出例程及其动态调用机制模拟回调函数。 鉴于Delphi 4 集成开发环境是真正的面向应用程序设计全过程的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其提供的大量实用工具可以使开发人员很容易地实现和完成复杂的功能。因此我们选择Delphi 4作为我们的系统及插件的开发工具。

  最后我们通过实例验证了上述机制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另外补充一点:由于插件开发采用了DLL方式,所以只要其提供了符合规则的例程,至于使用什么开发工具开发则是无关紧要的。因此说,为了在极大程度上得到第三方开发人员提供的支持,该系统在开放性上做出了有效的努力。

  3 VML网站建设

  只有不断变化、更新的事物才最具有生命力。由于我们的系统采用了插件机制,因此对于模型的更新与补充是相当方便的。只需将新的插件替换老的插件即可。问题是新的插件从何而来。最好的途径当然是利用Internet。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VML网站,其次在系统中提供一个连到网站上的接口。对于后者,实现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在系统中提供一个连到VML网站的快捷按钮即可。

  VML网站的建设有两点是很重要的。第一应使访问者感受到该网站与其他网站的区别,即应体现出VRML的存在。第二对于众多的插件,应分门别类加以管理,也就要合理安排超级链接。在网站的实现中,我们用Java编制了动态菜单来实现对插件有效的管理。

  至于如何体现VRML的存在,我们在网站首页用VRML编写一个简单的三维场景。但是VRML是用VRML浏览器播放的,在IE中,三维场景与网页其他部分会被VRML浏览器分隔开,不利于整体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VRML浏览器进行研究发现其描绘三维场景时使用了Microsoft公司的DirectX技术。在DirectX中有一个组件DirectAnimation是专门用来配合DHTML(动态HTML)制作网页二维和三维动画的。

  因此我们便直接使用该组件构造用来模拟VRML的三维场景(如 图 2)。对于如何在网站上组织管理插件,我们用现今非常流行的Java语言编制了动态菜单来管理。之所以称之为动态菜单,是因为菜单的所有菜单项均是根据一个外部描述文件来动态生成。生成的菜单(如图3)。

 

  有了动态菜单的管理机制,当网站中插件有了变化时,维护人员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的对连接插件的超级链接进行维护。

  4 结束语

  该课题是在认知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原理的指导下,在多媒体技术、VRML语言、网络共享交互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本软件的目的就是为了简化VRML模型制作过程,以便广大教师,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用模型开发课件。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它必将会绽放出更为璀璨绚丽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美]Andrea L.Ames VRML 资源手册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美]Richard C.Leinecker Visual J++ 宝典 电子工业出版社

  3. 詹里 Delphi 4.0 新起点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李元泰 Windows 程序设计实现 电子工业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haoci68425/

推荐访问:rfid技术应用论文 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