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7台胡蜂养殖

来源:创业项目 时间:2017-07-23 20:37:2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项目】

  胡蜂分布全世界。令人见而生畏。长约16毫米,触角、翅和跗节橘黄色;身体乌黑发亮,有黄条纹和成对的斑点。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见的大胡蜂(大胡蜂属〔Vespa〕)和小胡蜂(小胡蜂属〔Vespula〕)。蜂窝是纸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浆制成。通常较大型的蜂窝单层蜂室可有多达2000多个幼虫室,用多个短柄连接在牢固的悬垂物上或上层蜂室形成圆球状。下面是www.01hn.com范文网小编整理的cctv7台胡蜂养殖,供大家参考!

  cctv7台胡蜂养殖

  cctv7台胡蜂养殖一

  【导读】:2013年,凶猛的胡蜂在我国的陕西,四川等地,致多人死伤,一时间,胡蜂如洪水猛兽,受到诛杀剿灭,而云南的郭云胶和黄国忠,却偏偏深入虎穴,要冒险捉蜂。那他们究竟能不能平安地,将胡蜂收入囊中呢?他们捉蜂,又干什么用呢?

  【主持人】:昨天说到,黄国忠兄弟靠追踪一只带着鸡毛的胡蜂,找到了它们的巢穴,可就在大伙儿全副武装地,快抵近蜂巢的时候,更多的胡蜂迎面扑来。

  【解说】:在蜂群的围攻下,记者明显感受到,它们在拼命撕咬眼前的塑料挡板,而黄国忠兄弟,并无丝毫的恐惧,他们小心翼翼地拿着铁锹,和一个镂空的铁笼子,进一步贴近蜂洞,受到惊扰的胡蜂,从巢穴里蜂拥飞出,向大伙儿发起更猛烈的进攻,为了确保记者绝对安全,黄国忠赶紧找来胶带,将记者的胶靴和裤腿的连接部位,再次死死地扎紧。

  【采访】黄国忠:我怕蜂子钻进去。

  【解说】:安顿好记者,黄国忠开始小心地刨挖胡蜂的洞穴。这倒让记者有些不解了,说是来捉蜂,可挖掘胡蜂的洞穴做什么呢?

  【采访】黄国忠:我们这一次是取优质的准蜂王,准备拿到大棚交配。

  【解说】:此时,黄国忠才道出了,这次进山捉蜂的原委。原来,他们兄弟俩和德宏师专教生物的郭云胶,早在2009年,就搞起了胡蜂的人工养殖研究,他们这次进山,主要是捉拿一些个大体健的,野生雌蜂回家,再和家里人工养殖的一部分雄蜂交配,这样来避免养殖的蜂群,因近亲繁殖造成的种质退化。不过,这胡蜂在全国其它地区,多被当作危险的飞行杀手,成为被诛杀的对像,可郭云胶和黄国忠,却挺而走险,反而搞人工养殖,到底要做什么用呢?

  【采访】郭云胶:我从小经常和比我大的小伙伴们去山里烧蜂子,烧蜂子非常好吃,大家都喜欢吃。

  【解说】:在云南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村寨里,自古就有着食用昆虫的习俗,特别是胡蜂的幼虫和蜂蛹,富含极高的蛋白质,是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

  【采访】:

  捉蜂人:这个蜂蛹在云南生吃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蛋白质含量高嘛,生吃熟食都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村民:甜的,很纯,在我们这边是山中极品,很难吃到的,一般人都吃不到。

  【解说】:胡蜂的幼虫和蜂蛹,作为美味的昆虫食品,以前只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村寨被人们认识,但是近十年来,情况却大有不同

  【采访】郭云胶:到了2000年左右,全球范围内都提倡吃昆虫食品,蛋白质很高,这个时候,全国范围内会吃敢吃蜂蛹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供不应求,就出现了我们山区的农户,争先恐后去山里烧蜂子,烧来后拿到市场上去卖。这个蜂蛹的价格是相当地高啦,在我们这里,这种蜂蛹卖到180元一市斤。

  【解说】:捣毁胡蜂的巢穴,掏取里面的幼虫和蜂蛹,虽然是一种极具风险的举动,但市场需求带来的巨大利润,仍诱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惜为此挺而走险。

  【采访】郭云胶:那么这几年来,以前烧得到蜂子,有胡蜂的地方,现在没有了,优质的蜂群都没有了。

  【解说】: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却是胡蜂种质资源的极剧衰竭。

  【采访】:

  黄国忠:以前小时候,我们都是用火烧马蜂,

  村民:它蛰人,它越蛰人,我们越用火烧,一窝蜂直接把它搞死,直接绝后。

  【解说】:烧了二十几年胡蜂的黄国忠和寨子里的人,也是到了前些年才发现,山里的胡蜂可不像从前,那么容易就被找到了。

  【采访】黄国忠:全烧没了,没后代了。

  【解说】:胡蜂的数量在极剧减少的同时,村民们还发现一个现像,那就是,寨子周围森林里和庄稼地里的害虫,反而越来越多。

  【采访】:

  村民:以前一到秋季,这山上全是白虫,吃那个树叶。

  黄国忠:它吃的都是害虫嘛,烧一窝,败一窝,断子绝孙,森林长不起来,被虫破坏严重,稻谷被害虫吃得很厉害。

  【解说】:到了2008年,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引起了郭云胶的关注。

  【采访】郭云胶:我也是学生物的,经常带学生做环保活动。当时我就想,保护野生动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施人工养殖,就像我们的祖先,驯化了鸡牛羊,现在我们怎吃都吃不完。

  【解说】:秉承这一理念,郭云胶决定引种进行人工繁育。2009年,他打听到黄国忠和黄国虎兄弟俩,在云南龙陵一带的山寨里,以捉蜂闻名,就找到了他们。说出了一起搞人工养殖的念头,双方一拍即合。

  【采访】黄国忠:你把它全部烧灭了,发展不起来,还能赚到钱吗?像我们人工养起来,科学养蜂,不去烧,全部是捞了,还能赚到很多钱。

  【解说】:如果能够驯养致命的胡蜂,那么胡蜂的种质资源就会从根本上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持续发展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前提下,郭云胶和黄国忠,尝试搞起了人工驯养胡蜂。

  而眼下,他们在这处金黄虎头蜂的巢穴,要捉拿的,并不是所有的胡蜂,而是深藏在巢穴里面的准蜂王。所谓准蜂王,就是在胡蜂的巢穴里,原本只有一个蜂王,和上万只只会采食筑巢的工蜂,但是到了每年的10月左右,老蜂王就会产下成百上千的,可以交配繁育后代的雄蜂与雌蜂,这些刚出生不久,还没交配过的雌蜂,就被称为准蜂王,一旦它们和雄蜂交配后,才会正式成为蜂王。

  【采访】郭云胶:两个黄师傅操作的这个大蜂笼,就是把危险的凶猛的职蜂(工蜂)收集掉。

  【解说】:职蜂就是巢穴外面,不断冲撞大伙的蛰人工蜂,它们虽然也是雌性,但没有生育能力,只负责采食和护巢]。而巢穴里面的准蜂王,就不同,它们是具有交配能力的大个头雌蜂,并且它们不善飞翔,在与雄蜂交配前,通常都是隐居在蜂巢里。黄国忠为了避免更多的工蜂飞出巢穴蛰人,索性将大铁笼罩住洞口,先暂时将一些收拢。此时巢穴里面的一些雄蜂,受到惊扰,也纷纷爬出洞口。雄蜂没有蛰针,不会蛰人,但一出洞口,也一并被收入笼中。约么十分钟后,黄国忠挖开了洞口,几饼巨大的蜂巢呈现出来。

  【采访】黄国忠:来,起,最起码有60斤,起来,60斤左右。

  【解说】:在这些被取出的蜂巢里,除了里面的幼虫,老蜂王,和刚刚封盖不久的蜂蛹外,数百只被称为准蜂王的大个头雌蜂,正在蜂饼间爬来爬去,它们色泽油亮,显示出健康的活力。

  【采访】黄国忠助手:我们准备用这个小笼子,捉准蜂王,捉完关这里面。

  【解说】:这些准蜂王,天性不善飞翔,很快,其中的一两百只就被关进了这个小铁笼子里。为了不影响这窝蜂的繁殖,剩下的几百只,大伙就不再捕捉,而是将它们,连同一起住着幼虫,蜂蛹和老王的蜂饼,又重新放回蜂洞,

  【采访】黄国忠助手:这样它一代代繁殖下去。

  【解说】:安置好巢穴,大伙用带来的挡板,重新将蜂巢洞口加固,隐避,然后释放被暂时关闭在大笼子的,一部分工蜂和雄蜂,让它们重新飞回巢中。这样,这次活捉金黄虎头蜂的冒险之旅,才宣告结束。

  接下来,郭云胶和黄国忠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被捉回来的野生雌蜂,和家养的雄蜂举行结亲拜堂仪式,繁育优良的后代了。

  【采访】郭云胶:这个时候,我们要把它们关到,我们设置的这个大棚里面。

  【解说】:郭云胶和黄国忠将捉回的雌蜂和家养的雄蜂,分别暂养在用虑网隔开的,两个大棚里,为了促进雌雄蜂尽快发情,除了增加蝗虫等荤食的投喂量,蜂蜜水和水果的供给,也必不可少。

  三天后的一个中午,郭云胶观察到,雌雄蜂隔着中间的滤网,有贴近亲昵的举动——胡蜂发情了!于是,他赶紧让黄国忠拿小笼子,收集一些雌蜂到雄蜂大棚来。胡蜂和蜜蜂不同,这些雌雄蜂虽然是来自不同种群,彼此的气息不同,但初次谋面,它们并不会打斗。

  【采访】郭云胶:这个棚里都是雄蜂,现在黄师傅把发情期的准蜂王(雌蜂),从蜂王笼里放出来,进行人工辅助交配。

  【解说】:昆虫间的婚配,本身就是个你情我愿的事,咱人能帮上啥忙呢?郭云胶说,把雌蜂放出来就会看到了:只见黄国忠从关着雌蜂的笼子里,先用木筷夹出一只,放飞在全是雄蜂的大棚里,他这样做,是为了准确地掌握,每只雌蜂的交配成功率。

  【采访】郭云胶:看,这里,马上追了。

  【解说】:瞬间,这只雌蜂尾部性腺散发出的异性气息,就吸引了数只雄蜂的追逐。

  【采访】郭云胶:看,这就是三四个去交,交了,交了,

  【解说】:捷足先登的一只雄蜂,很快就扑到雌蜂身上,交了尾,就在此刻,黄国忠急速伸手过去,将已经交尾的这对胡蜂,轻捏在了手里,不再让其它雄蜂靠近。郭云胶提醒,这个动作,一般人可不能模仿,正在发情的雌蜂,要是被激怒,尾巴上的毒针可就毫不留情了,虽然凶险,但黄国忠这么做,却正是人工帮助胡蜂,能交配成功的最关键一招儿。

  【采访】郭云胶:这样做,就保证了我们获得的蜂王的交配质量。

  【解说】:只有交配成功的雌蜂,才能完成从准蜂王到蜂王的角色转换。正常情况下,雌雄蜂的交配时间,可达一分多钟,但在人工养殖的大棚里,如果不采取人工干预,情况就不同了。

  【采访】黄国忠:如果不是人工交配,它有时候秒秒钟就掉了。

  【解说】:每只被放到雄蜂大棚的雌蜂,一般会有数只雄蜂去争夺交配权,这结果就是,每只扑上去交配的雄蜂,在其它雄蜂的干扰下,大多不能和雌蜂有充足的交配时间,同时雌蜂受到围攻,还会反击。

  【采访】黄国忠:蜂王会回头咬雄蜂的屁股,雄蜂马上就逃了,精液还没有到蜂王的肚子里,它就把它咬掉,王子就飞了,她就不让第二次交配。

  【解说】:在仓促条件下交配过的雌蜂,虽也被称为新王,但这要是拿去繁育,因为体内并没有精液,就不能正常生育,就会是一个假蜂王。2011年,在黄国虎的试验点,就因出了假蜂王,造成过损失。

  【采访】黄国虎:光出雄蜂不出工作蜂,认吃不做。

  【解说】:授精正常的雌蜂,就会成为真正的蜂王,它们会根据繁衍的需要,让一些卵子受精,先后发育成采食筑巢的工蜂,和繁殖后代的雌蜂。再让一些卵子不被受精,发育成雄蜂,而黄国虎当初拿去养的一些蜂王,却只是接连不断地出雄蜂。这雄蜂可是除了张嘴吃饭,和雌蜂交配外,啥活儿也不干的。

  【采访】黄国虎:没有一定的食物补充,雄蜂也死了,王子也淘汰了,最后就剩这个空饼饼。

  【解说】:蜂王不产采食的工蜂,只产光吃饭的雄蜂,这结果就是,雄蜂和蜂王不是被饿死,就是出逃,最后造成很多的蜂巢衰败。

  【采访】黄国虎:黄国忠我们又讨论,在哪点出了问题,最后想到,还是在交配环节出了问题。

  【解说】:后来几个人判断,蜂王产不出由受精卵发育的工蜂和雌蜂,而只产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雄蜂,就说明当初它和雄蜂交配时,并没有精液进入它的体内。

  【采访】黄过忠:这个是雄蜂,一般一挤这个精液就出来,你们看,这乳白色的,这个精液一交配,就到了蜂王的肚子里了。

  【解说】:交配正常的雌蜂,雄蜂的精液在它们体内,肉眼可辨。

  【采访】黄过忠:我们刚才半小时前,人工辅助交配的准蜂王,现它是蜂王了,精液已经进入它的肚腹里了,我们就打开瞧一下,看,这个白的,就是雄蜂的精液,以后养出来,每一只就不会出现假蜂王。这样的拿去繁殖,百分百个个养得旺。

  【解说】:只有经过一对一的人工辅助交配,雌雄蜂的交配时间,才能确保都在一分钟以上,这样交配完毕的雌蜂,才会成为真正的新蜂王呢。成为新王之后,它们就会被暂时收集到这个小铁笼里,等待黄国忠给它们,安排越冬的新家了。

  【采访】郭云胶:越冬是个相当难的问题。

  【解说】:在野外,一般每年的秋季,蜂巢里的老蜂王,会生产出成百上千的雌雄蜂,这些雌雄蜂在入冬前就要离家出走,到野外交配,交配完毕,雄蜂陆续死亡,而雌蜂成为新蜂王,此时新王将不再回老巢,而是独自一人,去寻找安全的冬眠场所,等待来年春季,再产卵繁育后代。新王要冬眠,是因为胡蜂是变温动物,当气温低于16℃,它们的飞行能力就会减弱,低于10℃的话,就会被冻死。在云南高山地区,冬季气温也就十来度,所以蜂王为了保命,都要寻找安全的地方过冬。

  【采访】郭云胶:野外它过冬的成活率很低的,可能不到千分之一。飞出去可能就被鸟吃掉一部分,找土洞又被老鼠吃掉一部分,藏土洞里,有时下场雨又把它淹死一部分。

  【解说】:野外的蜂王,除了因受冻死掉大部分,天敌和自然灾害,也是它们过冬要迈的一道坎儿。为了让蜂王能过安全越冬,2009年郭云胶和黄国忠本着保温,安全的原则,为蜂王做了几种越冬巢穴。

  【采访】郭云胶:有老蜂巢的,有竹筒的,有水泥管的,这几种越冬环境,总共十个试验点,遍地撒网。

  【解说】:可试验的结果,绝大部分蜂王都死掉了,只在一个场所给人带来惊喜,那就是在一个角落的木墩子里,开春的时候,发现了几只仍活着的蜂王。

  【采访】郭云胶:一搬开树筒,里面爬出一个蜂王来。

  【解说】:原来,当初黄国忠在一些废弃的木料附近,用保温的泡沫和废蜂窝,搭建过一个蜂王越冬巢穴,没想到,安置在巢穴里的蜂王,都死掉了,而几只不知何时,钻进地上木墩子洞孔里的,却活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郭云胶和黄过忠分析,木墩子和其它的人工越冬巢穴,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保温效果比较恒定,而且密闭性和隔音的效果也好。

  【采访】郭云胶:越冬的温度,透光,响声,这几个因素组合起来,达到一个整合点才行。

  

 
  【解说】:看来,蜂王过冬,保温还只是一方面,密闭和不被惊扰的环境,也不可获缺,受木墩子的启发,郭云胶和黄国忠将蜂王越冬的巢穴,又进行了改进。

 

  【采访】黄国忠:现在我们好的办法就是整这个树筒,最好的办法。你看,蜂子从这里钻进来,到这里来过冬。

  【解说】:黄国忠将老树干一分为二,外面留一蜂王出入的小孔,里面凿出足够蜂王活动的隧道,为了让越冬期的蜂王,也不发愁吃喝,在树筒的芯部,还垂直地凿出了一条输送食物的通道。

  【采访】黄国忠:有时候它会饿,我们就从这加点糖水。纱布吸水,我们从这一倒,从这淌下去,蜂王在这,它就会过来吃。

  【解说】:被切开的树筒,最后用螺栓紧箍,合为一体,既安静又密闭。

  【采访】黄国忠:冻不着,冷不着,被虫子咬不到,这过冬成活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解说】:有了蜂王能安全越冬的场所,胡蜂的种群繁衍就能得以延续,这样,到了来年春季,树筒中的蜂王,就被安置到更加宽敞的新家,它们就将按部就班地产卵繁衍后代,壮大家族的人马了。

  现在,在云南保山德宏州一带,很多的农户都从郭云胶和黄国忠的胡蜂养殖点学到了科学养殖的方法,也搞起了人工养殖,纷纷尝到了甜头。

  【采访】:

  农户:跟黄师傅学了养蜂,我家一年都养十多窝嘛,收入十多万元!

  农户:一养了这个蜂,既饱了口福,又有了经济效益,还不对自然产生破坏,它在昆虫食物链是顶端嘛,全部抓害虫吃,庄稼不用打药了,对害虫相当有杀伤力的。

  农户:对我们周边茶园保护得相当好,我们茶园的虫子都没有了。

  【主持人】:伤人的胡蜂,由曾经被剿杀,到如今通过驯养,为我们提供美味的昆虫食品,这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成为了农户们一条增收致富的门路,可以说,郭云胶和黄国忠他们的做法,为如何更加合理地保护野生动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cctv7台胡蜂养殖二

  见“蜂”拆招 各有高招。致富人物: 云南龙陵黄国忠(黄国忠联系电话),致富项目:养殖胡蜂。它不是蜜蜂,蛰起人来却比蜜蜂更凶残;它吃的是肉,奉献出的却是高蛋白;奇装异服、出奇制胜。奇思妙想、化腐为奇;这个人驯养杀人蜂,怎一个“奇”字了得。云南省龙陵县这位叫黄国忠的人却把目光瞄上蜜蜂的天敌——胡蜂。他要人工养殖胡蜂。要知道,这胡蜂可要比蜜蜂凶猛多了,一旦蛰到人,很有可能会置人于死地。那黄国忠又是如何驯养它们的呢?还有,这既不能酿蜂蜜更不可能产出蜂王浆的胡蜂,养它又能干什么呢?蜜蜂,我们比较熟悉,本期片子就从蜜蜂和胡蜂两者的习性、住房、食物等方面做个对比。一起跟着蜜蜂去认识认识这种既让人毛骨悚然,还能给人带来惊险财富的杀人蜂。

  蜂蜜、蜂王浆、蜂蜡、蜂毒、花粉、巢蜜,人们从蜜蜂小小的身体里发掘出了各式各样的甜蜜财富。可是,云南省龙陵县这位叫黄国忠的人却把目光瞄上蜜蜂的天敌——胡蜂。他要人工养殖胡蜂。要知道,这胡蜂可要比蜜蜂凶猛多了,一旦蛰到人,很有可能会置人于死地。那黄国忠又是如何驯养它们的呢?还有,这既不能酿蜂蜜更不可能产出蜂王浆的胡蜂,养它又能干什么呢?蜜蜂,我们比较熟悉,本期片子就从蜜蜂和胡蜂两者的习性、住房、食物等方面做个对比。一起跟着蜜蜂去认识认识这种既让人毛骨悚然,还能给人带来惊险财富的杀人蜂。

  cctv7台胡蜂养殖三

  精彩看点:有一种蜂,生性凶残,被称为杀人蜂。记者进入深山探访,却遭遇意外。杀人蜂如此凶残,在一个人手上却如同宠物。不但不怕,他还要专门养殖胡蜂。同样是这种凶残的杀人蜂,却被挂在村民的屋檐下。不但不蜇人,还能带来财富。最贵的一窝胡蜂能卖到三万多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马蜂学名胡蜂,属胡蜂科,全世界已知的胡蜂有5000多种,因其凶残,又被叫做杀人蜂,人们对它避之不及,甚至要专门剿杀。

  但记者听说,这种杀人蜂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有人专门养,不但养还能靠它赚钱,一窝胡蜂最多可以卖到三万元,而且胡蜂身上还蕴藏着无价之宝,这是真是假,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在这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深山里,就隐藏着许多杀人蜂的蜂巢。

  冬季的午后,气温升高,这是胡蜂最活跃的时候,带路的当地人小黄,提醒我们要特别当心。

  黄国虎:慢一点。

  有一种大虎头蜂,它的个头是普通马蜂的十倍,有成年男子的大拇指大。和蜜蜂只采花蜜不同,大虎头蜂还喜欢吃肉,而最可怕的是它的毒刺。

  一只野兔被蛰后,几分钟就没命了,而关于它的凶猛,记者还听到了这样的说法。

  村民:一般的一只大水牛,三下都受不了。你看像那么大的一只水牛最多也就是三下,三下就没命了。

  这样危险的杀人蜂,在当地却偏偏有人专门养殖,每年养殖的胡蜂有近万窝。

  记者打听着来到这个专门养胡蜂的人的家。刚走进这个大门,记者就在院子里看到了很多马蜂窝。

  记者:这还有一窝。

  这个把杀人蜂专门养在自己家里的人就是黄国忠。在后院,记者见到了他。

  见记者来,黄国忠说要露一手绝活--徒手捉蜂。

  记者:就这样抓?

  黄国忠又随手抓起一只大虎头蜂。

  记者:你这样它不会蜇你么?

  黄国忠:不会。

  大虎头蜂张开它凶狠的口器准备咬人,而尾部的刺也不断地伸出。这可是体型最大、毒性最强的胡蜂。而黄国忠却做出了更令人惊讶的举动。

  记者:脸上,这也行?这不行吧。

  这种村民传言蜇三下,就能杀死一头大水牛的大虎头蜂,就这样在黄国忠脸上爬来爬去。

  黄国忠:我还敢直接抓它的刺呢。

  这些胡蜂,都是黄国忠亲手养大的,而当初正是为了养殖胡蜂,黄国忠被看成是个不务正业,没前途的人。

  妻子:有好多人,他寨子里面的人个个都说他瞄蜂打猎不成器。

  村民:以前讲瞄蜂打猎,老人是相当恨的。就说是不想做活,你就专门天天去瞄蜂打猎。

  弟弟黄国虎:有多少人都是说他是疯子,你去搞这种本身搞不出来的东西,这个人是大脑有问题了。

  而现在,正是因为养殖胡蜂,黄国忠不仅自己富了,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财富。

  那么,凶残的胡蜂是怎么被黄国忠驯化的?胡蜂又是怎么给黄国忠带来财富的呢?

  这就是黄国忠的老家,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黄国忠是老大,一家八口人只有不到3亩耕地。

  为了填饱肚子,也为了解馋,当地人上山掏胡蜂窝、取蜂蛹吃。要养活一家八口人,黄国忠的父亲也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去掏蜂窝。

  村民:危险,有时候跑到这棵大树上去追,跑到那棵大树上去追,危险得很,那个搞不得。

  村民:从树上跌下来,手跌断的,脚跌断的,还有从那个悬崖上掉下来跌死的都有。

  一旦蜂巢受到侵犯,胡蜂就会群起而攻。因此掏胡蜂窝十分凶险,这么危险的事,如何完成呢?

  在这片丛林中,黄国忠发现了一个胡蜂窝。

  记者:好像看到了。

  黄国忠:好像看到,还是看到,那还是没看到。

  眼前的大树高几十米,借助摄像机,记者才看到隐藏其中的胡蜂窝。

  确定了胡蜂窝的位置,黄国忠开始行动。

  借助一根绳子和一根长竹竿,一个简易的梯子就搭好了。

  面对这一窝野生的胡蜂,黄国忠丝毫不敢大意,他穿好防蜂服,为了方便爬树,只露出双脚。

  靠着腰间的这根绳索作为保险,黄国忠熟练地向上攀爬。

  而随着越爬越高,危险也就步步逼近。

  在距离胡蜂蜂窝五米左右的地方,黄国忠停了下来,他必须全副武装,穿上靴子防止被胡蜂叮咬。

  胡蜂将巢做在树的最顶端,末梢的树叉根本支撑不起黄国忠的重量,他只能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锯子,想把做了蜂窝的树杈锯断。但他一锯,树干就开始剧烈地晃动。而这一晃动,就坏了事儿。

  一瞬间无数胡蜂倾巢而出,在黄国忠身边盘旋、不断攻击,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底下的人都屏息注视,生怕出现一点差错。而黄国忠却显得很从容,依然不紧不慢地操作着。

  黄国忠:慢慢地来。

  大家紧张地等待着,5分钟后,黄国忠解下腰间的绳索,把树杈上的马蜂窝缓缓放了下来。

  黄国忠的弟弟和助手也赶紧过来接应。

  黄国忠:拿一个口袋来。

  成年马蜂凶残至极,但胡蜂幼虫和蜂蛹却是上好的食材。见到新鲜掏回来的蜂蛹,家里的小孩儿们也迫不及待地揪出来就吃,解馋。

  胡蜂蜂蛹里百分之八十是蛋白质,是一种天然的高档食材。煎烤烹炸都呈现出不同的美味。在黄国忠小的时候,一斤胡蜂蜂蛹就顶得上三四斤猪肉的价格。父亲就是靠着冒险掏蜂窝,卖蜂蛹来补贴家用。

  因为家境贫寒,从9岁起,黄国忠就跟着父亲上山掏蜂,对于胡蜂,他了若直掌,也练就了一身的本事。

  1992年,黄国忠结了婚,成家立业,按说应该有个稳定的营生,但黄国忠却依然天天进山,沉迷于掏胡蜂窝。

  妻子:我们这边种稻谷,栽秧,他爸叫他就栽田种稻谷,他不去种,不去种他就去瞄蜂,瞄蜂他爸就骂,在我们这边方言就说不像话。

  一不种田,二不做工,黄国忠偏要去掏蜂窝。父辈们掏蜂窝是为了糊口,不得已才去冒险。黄国忠却要专门去做这么危险的事,这让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不务正业。

  妻子:有好多人,他寨子里的人个个都说他瞄蜂打猎不成器,天天就是瞄蜂打猎,天天就是逛。

  村民:老人们就是说,不想做活你就专门天天去搞瞄蜂打猎。

  外人怎么说,黄国忠都不为所动,他有自己的打算。黄国忠听说在昆明等地胡蜂蜂蛹很受欢迎,卖价也很可观。

  消费者:价格比这些都要贵。

  记者:土蜂的价格是吗?

  消费者:对。因为它季节性很强,然后隐蔽性很强,量很少,农民去挖那个土蜂也很危险,这么大的土蜂叮上一口的话,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危险。所以说它是比较稀罕一点。

  经销商:现在是供不应求,大土蜂(蜂蛹)就是一百六七十元左右,葫芦蜂(马蜂蜂蛹)就是六七十元一斤。

  记者:一斤?

  经销商:对,一市斤,一单斤。

  以前没有防蜂服,掏蜂窝取蜂蛹都是用火烧,这种毁灭性的做法导致胡蜂越来越少,有时进山两三天也找不到一窝。有人为了得到蜂蛹,铤而走险。

  村民:跑到这棵树上去追,跑到那棵树上去追,危险得很,有时候两天才瞄得到一窝蜂。

  黄国虎:树上踩滑了,包括树枝断了,跌下来,有些跌残废了,有些就是跌的死亡的都有过。

  既危险,又难找,黄国忠想要改变这个现状,他心里酝酿着一个大胆的想法。

  黄国忠:心里想就是可能人工繁殖。不用冒这个风险,大家去树上割蜂包,如果人工繁育出来产量又高,又很安全,做这种就赚得到钱。

  然而,黄国忠把这个想法一公布,马上引来一片嘲笑声。

  黄国忠的这个想法,怎么就成了不可能的笑话呢?

  每年春天,蜂王开始筑巢、产卵,三个星期后,卵孵化成幼虫发育为工蜂,工蜂负责筑巢、外出觅食哺育幼虫,就这样蜂群逐渐扩大。入秋气温下降,蜂王在生命快结束时产下雌蜂和雄蜂交配后的雌蜂将经历寒冬的考验,极少数存活下来的才能成为新的蜂王。要实现胡蜂人工繁育,最难的一关就是如何让蜂王过冬。

  村民:十月左右基本就不见了,九月十月。

  记者:找不到了?

  村民:对。过冬的话雌蜂和雄蜂几乎就死了,就瞄不到了。

  黄国忠把从山上掏回的胡蜂窝养起来。第一年为了让胡蜂躲冬,黄国忠建起了温棚,把胡蜂从户外搬进室内,可冬天还没过完,胡蜂就全军覆没。

  然而,空调并没能保障胡蜂顺利过冬,第三年黄国忠又用上了电热毯,接着又是保温箱。但这些办法都没能成功。

  为了研究人工养殖,黄国忠把从野外掏回来的胡蜂窝三分之二都拿来做了试验。原本靠着进山掏蜂窝、卖蜂蛹一家三口尚能温饱,却因为黄国忠血本无归地投入,走到了举债度日的境地。

  黄国忠:开初人家倒是借,借了两次人家晓得你整蜂嘛,各个反对嘛,人家都不借你。总是看你借些钱又搞下去,借些钱又搞下去,人家都怕了。

  大伙都知道黄国忠养胡蜂着了迷,可谁都不相信这事儿能成。然而,从9岁起,胡蜂没有一天不出现在黄国忠的生活里,眼见着胡蜂蜂蛹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已经涨到三百元一公斤。只要成功,不但是自己,山区村民都能受益,黄国忠决定咬咬牙再坚持一把。

  黄国忠:不管别人笑不笑,我都要坚持做下去。每人搞一件事情要把它做好就得了,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多了我也不想。

  但怎么能让受精的雌蜂顺利过冬,成为真正的蜂王,这个难题始终困扰着黄国忠。

  2009年1月,黄国忠在山里劈柴烧炭,就在这时,令他惊喜的一幕出现了。

  一只蜂王从一段树桩的窟窿中爬了出来,不但活着,而且还不断晃动尾部,这正是蜂王要做窝产卵的表现。这只蜂王从大树芯里钻出来,说明这就是它能够顺利过冬的最佳环境。

  从2009年入秋起,黄国忠就如法炮制,准备了许多空心的木桶,让胡蜂过冬、做巢。等到来年春天,黄国忠终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当年就繁育出了上百窝胡蜂。

  这人工养殖出的胡蜂又是什么样的呢?

  黄国虎:走去掏蜂了。慢一点,小心一点。

  黄国忠的弟弟黄国虎带着记者去实地看一看。

  黄国虎小心翼翼地走近一个直立在地上的树桩,一个篮球大的胡蜂窝出现在眼前。

  就在放置摄影机时,胡蜂被惊动了。

  一瞬间胡蜂倾巢而出,不断地攻击、啃咬摄影机。

  黄国虎:你们看,这里面可能有上万只,这个都是蜇人的,相当厉害,如果我们不穿防蜂服的话,现在有这么多就会达到危险,就会致命。

  黄国虎用一把小锯条,将胡蜂蜂巢和树桩内壁分开。

  黄国虎:这一个蜂巢做大了,这边上全都沾到这个木桶上了。发怒了,你看这有上千只来攻击。开始取了。

  整个蜂巢被连锅端了,里面的胡蜂开始了更疯狂的攻击。

  记者:胡蜂的刺别在机器里拔不出来了。

  这是黄国忠繁育出的抗寒能力最强的一种胡蜂,即便是在这最难熬的冬季,它们依然活力十足。

  黄国虎:这个算中等的,也不算大,也不算小。开始掏里面的蜂蛹了。

  记者:它这个蜂巢很薄是吗,我听着像裁纸一样的声音。

  黄国虎:是很薄的这。开一个门,把它里面的蜂蛹取出来。看不看得到里面的蜂蛹。

  在这纸一般轻薄的外壳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工程。

  黄国虎:看,这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八层。

  记者:蜂蛹在蜂巢里面是倒着长的是吗?

  黄国虎:是,都是倒着长的。

  每层蜂饼之间用几根细细的小立柱连接着,黄国虎用小锯条把这些小立柱慢慢锯断,蜂饼就能被取出了。

  六边形的小格子内就是蜂蛹了,这些白色薄膜覆盖的是即将羽化的幼虫。蜂蛹和幼虫都是可以卖钱的。

  工蜂还在不断地筑巢,黄国虎把这些还没做大、做满的蜂饼,再放回蜂巢内,固定好,这样胡蜂就可以继续做巢产卵长出新的蜂蛹了。

  黄国虎:会,马上它就加固了,明天它就严丝合缝地做回去了。对它一点影响都没有。

  记者:顶多是让它多干点活是吧?

  黄国虎:对,让它多干点活。

  不但实现了人工养殖,而且比起去山里掏蜂窝,人工养殖能够多次取蜂饼,一年下来一窝胡蜂产出的蜂蛹能卖出近两千元。每年在黄国忠的温棚里能有七八千只受精的蜂王顺利过冬,这就意味着能繁育出七八千窝胡蜂。

  然而就在2012年,黄国忠又开始一个奇怪的举动,他又像之前一样天天进山转悠,专门盯着大树、古树看。胡蜂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黄国忠这又要干什么呢?

  黄国忠:就要找这种空的烂的,这种对我们是宝贝,真的是宝贝。

  就是这些烂了、空了的大木桩,让黄国忠养胡蜂,一窝能卖出三万元的价钱。这大木桩怎么会有这么神奇呢?

  黄国忠给我们揭晓了答案。

  原来黄国忠用这种空了心的大木桩来养大虎头蜂,有了现成的空间,工蜂就不必费力抬土挖洞,省下的功夫都用来做巢和找食物,这样一来蜂巢就能快速做大,蜂蛹的产量也大大提高。

  用这种直径超过一米的大木桩养大虎头蜂,一窝能产出一百多公斤蜂蛹,按360元一公斤的市场价,一窝大土蜂就能卖出三万多元。

  到2014年,黄国忠每年能养出7000多窝马蜂,近1000窝大土蜂。除了蜂蛹,黄国忠又发现了马蜂身上蕴藏的另一个无价之宝。那又是什么呢?

  2015年2月1日,记者在山里准备拍摄胡蜂蜂窝,就在商量拍摄方案时,一只警醒的胡蜂出洞了。而此时,记者并没有穿防蜂服。

  摄影记者:啊!叮我一口。

  我们的摄影记者被受惊的胡蜂蜇到了。

  黄国虎:看看,有刺。

  撩起衣服一看,记者被蜇了两下。被蜇的地方很快就肿了起来,伤口还出血了。

  想到之前听说的胡蜂蜇人致伤、致死的事情,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用药用昆虫研究所所长郭云胶:过敏的话一只胡蜂就能致人死亡,会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肾功能衰竭。

  蜂毒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这正是它致伤致死的原因。幸运的是记者对胡蜂蜂毒并没有过敏反应,如果是过敏体质或者被多只胡蜂蜇伤,后果不堪设想。

  黄国虎:蜜蜂蜇一下会把刺倒钩出来,胡蜂蜇了人也不会死,还可以蜇。

  记者:他是连续蜇。

  蜂毒,正是胡蜂蜇人致伤致死的根源。而这可怕的蜂毒,就是黄国忠新的财富。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用药用昆虫研究所所长郭云胶:国际市场价格很高,比黄金高出多少倍,人民币六七千元一克。

  蜂毒有极好的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现在黄国忠已经掌握了徒手取毒和电击取初级蜂毒,下一步他将着力提高蜂毒的纯度。

  从父辈无奈地冒险掏蜂窝,到如今科学地养殖胡蜂,黄国忠靠自己的坚持闯出一个新的产业,用他自己的话说,人这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就行了。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718292/

推荐访问:胡蜂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