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6-07-26 09:29:3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一)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摘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关键字:经济,结构,改革,产业,调整

经济发展是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总称,是人类社会生存延续的物质前提和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途径、手段和机制的总和。经济发展方式是由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所决定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又对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效益等起着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方式适应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促进经济发展各种关系、各种因素、各种价值的统筹兼容,就能够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转变,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向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转变;向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转变;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转变;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向发展目标多元化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经济领域,就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要表述从科学发展的高度阐释了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整体经济形势的关系变得越发密切。虽然金融风暴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复苏过程趋于缓慢、发达经济体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等问题,但世界各国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现代化竞赛已悄然启动。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与各方利益汇合点进一步集聚和扩大。这迫切需要我国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调整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在未来全球经济政治版图中占牢一席之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从国内看,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差距扩大以及经济与社会、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从国际上看,能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不多,根源就在于不平衡、不协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机遇,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历史经验证明,大危机往往引发大调整、大变革、大突破。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中美两国都在争创新优势。奥巴马以“中国没有等待,进行经济改革”和“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来激励他的国内听众。虽然没有使用“加快经济转型”这样的中国式概念,奥巴

马想带领美国做的头等大事,同样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争创新优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有的地方,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与经济增长不相匹配;在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领域,投入不足。破解这些难题,就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

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现存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现阶段最为重大和紧迫的战略任务,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就是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这“四个着力”、“四个新”不仅指明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明确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后劲的路径选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科学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形成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落实好“四个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十八大报告对如何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作了五个方面的战略部署,概括起来就是:全面改革、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城乡一体、扩大开放。

一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即全面深化所有制改革、市场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各种所有制经济要依法按照“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公平竞争。要求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参与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即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要让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从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转向靠深化改革来形成“制度红利”。要让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力量,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继续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通过调动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方式的主攻方向,即通过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四个方面的调整与优化升级,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又要在坚持打好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下,推动服务业(尤其是现代化服务业)和扶持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从而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四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根本解决途径就是实施城乡一体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对策上,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在结构上,加大现代化农业的进程;在地域上,确保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而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

五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继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学习和引进国际经济市场的先进管理技术和运营模式。在注意防御国际经济风险的同时,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之中,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从而进一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二)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摘要] 本文从前人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出发,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分析为背景,立足河北省实际,在占有大量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对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及必要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结构

一、引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

在省委提出加快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今天,河北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但是,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现象尽管得到遏制,但仍然相当严重。”这就要求河北省必须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推进该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的经济增长。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今后,投资需求仍然是拉动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必须把握好投资的力度和适时调整投资结构。尤其在工业产品供需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还是一味地扩大生产能力,甚至采用过度投资去增加所谓新的需求,然后又以更大的投资去维系新的需求并以此实现对生产能力的消化,从而保持经济的继续快速增长,这种增长方式无疑是不可持续的。单纯以增加生产能力为目标,就会陷进以投资拉动投资的怪圈。待到钢铁项目全部建成之后,势必出现生产能力的过剩,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主要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对品种、质量和款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顾这些新的要求,只是单纯地扩大产能,也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且,粗放式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势必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因此,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推进该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去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难以为继

从全国来看,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某种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实现的。由于装备和工艺,以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4.1%,而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费量却分别为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1%、27%、25%和40%。2004年我国消费煤炭19亿吨,原油约3亿吨,粗钢

2.8亿吨,水泥9.7亿吨。无论怎样算账,这些数字都反映了我国单位产出的消耗太高,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突出矛盾,更说明了这种增长方式的不合理性。我国煤炭储量虽大,但已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并不很多,而且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由于超高强度开采,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我国铁矿石平均品位只有32%,目前连含铁量15%的矿石也在开采,选矿过程电耗极高。50%以上的铁矿石、60%以上的氧化铝和40%的原油要依靠进口。我国能源、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市场价格也越涨越高。比如2005年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就上涨了71.5%,使钢铁工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影响经济效益。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由能源和其他各种矿产资源的这种大量消耗继续迅猛增长,发展的路子是走不下去的。况且,这种高消耗又带来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四、河北省能源、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一方面,由于河北省经济结构偏重,高耗能的冶金、建材、化工、电力、医药等行业发展迅速,这种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导致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过分依赖,使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压力增大。同时由于某些能源的短缺和价格提高,使我省工业品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另外,过重的经济结构也使得投资效益下降,投资收益率日趋降低。 1 2 3 下一页

另一方面,河北省能源、资源的供求形势很不乐观。首先是该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全省水资源总量逐年下降,2000年为144.37亿立方米,2002年下降为86.17亿立方米,2003年雨量充沛,水资源总量恢复到152.16亿立方米,而年用水量却一直维持在200亿立方米~

210亿立方米,远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年缺水量达50亿立方米到100亿立方米。从矿产资源看,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但2003年以来,资源短缺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2003年我省铁矿石缺口为8920万吨,80%~90%都靠进口,另外,我省能源消耗量大,而一次能源消费中又以煤炭为主,原煤消费比重高达89.3%,从煤炭供需情况看,煤炭开采强度大,但后备储量不足、生产潜力小,供应形势日趋严重。目前,我省所产的煤炭只能满足需求量的一半,电煤需求量的三分之二需要从外省调入。再看土地资源,近年来,尽管我省实施了“占补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耕地减少的趋势仍没有扼制住。2001年,我省耕地面积为9673.35万亩,到2003年减少到8986.5万亩,两年锐减686.85万亩,降幅达7.1%,其中2003年即使在国家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情况下,仍较上年减少2.19%,高于全国1.85%的水平;人均由2001年的1.44亩降到1.33亩,低于全国人均1.48亩的平均水平。

从上面提到的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加快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客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河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

郭庚茂:在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告,2007年1月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3年~2005年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公报

沈小平: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河北经济更快更好发展,2006年10月

[摘 要]文章从追溯‚文化产业‛的诞生历程入手,通过引用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存在的理论推崇与实际绩效的矛盾,并从经济理论上加以佐证,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思.

[关键词]经济危机;文化产业;经济拉动

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风波‛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国也未能幸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GDP季度增幅依次为10.6%、10.4%、9.9%、9%,到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幅剧减至6.1%,二季度稍好,也仅7.1%,形势不容乐观.

2009年初的‚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呼吁:将‚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1]。此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赞美之词一直络绎不绝,诸如‚文化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P1)、‚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了自己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并迅速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P3)、‚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P1),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其他论述中亦屡见不鲜。文化产业真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甚至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吗?对此,本文持有异议,并拟从外国与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指出前述命题中存在的值得商榷之处.

一、突如其来的‚文化产业‛

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在其专着《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将商业化和标准化了的大众文化称为‚文化产业‛,并批评了‚文化产业‛的平庸、强迫性与单一性。此后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尽管得出了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的结论,但采用了同样的‚理论-意识形态‛研究范式.

1994年,澳大利亚发表了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创意国度》,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此‚文化产业‛,开始纳入政府施政纲领。《创意国度》的发表,标志着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由原来的理论性思辨转向了现实生活中的倡导与扶持。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澳洲的经济与文化实力并不占优势,因此其政策主张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直到1997年情况才为之一变.

1997年7月,工党赢得了英国大选,为了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工党政府进行了机构重组,成立了‚文体传媒部‛,力图将‚文化产业‛①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并组建了一个‚创意产业专家组‛,进行创意产业界定、创意产业纲要拟订、创意产业成果计量等工作。1998年和2001年,‚文体传媒部‛分别公布了当年的《文化产业行动纲领》,把‚文化产业‛

看作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认为应纳入国家的政治议程。在英国的鼓噪下,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宣布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一时间,‚文化产业‛声名大振.

但是英国政府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搞清什么是文化产业,以至于它的后继者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2000年,奥地利新任命了一位负责艺术管理的国务卿,他宣称:在未来的文化和经济政策中,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在当时的奥地利,没人真正知道他在谈论什么,甚至,连这位国务卿本人也不知道‚文化产业‛到底是什么。虽然‚文化产业‛已被纳入了奥地利文化政策争论的核心,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搞清楚‚文化产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增长、艺术进步或文化发展.

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文化产业‛不过是从现有的各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下属的各行业中抽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使之成为继一、二、三产业之后的‚第四产业‛。‚文化产业‛仍然属于传统的三大产业的范畴,只不过在重新排列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性质与功能。由于各国/地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各国/地区所抽取的‚文化产业‛的范围也互不相同(表1)(P53).

表1 各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比较分析表由于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界定上难以达成共识,那么我们有理由质疑:既然各国/地区的‚文化产业‛外延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就难免缺乏可比性,那么所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说法就值得慎思明辨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范围上存在分歧,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各方外延的重叠之处。大卫〃所罗斯比分析了几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模型,发现在确定‚文化产业‛的范围时,各方对以下部门没有疑义: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舞蹈、音乐、音像、电子游戏、视觉艺术、广告、摄影、手工艺、出版。事实上,这些达成共识的部门占据了‚文化产业‛外延的大部分,从而使各国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又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

二、‚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经验验证

世界各国中,英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一直处于前列,因此我们决定‚管中窥豹‛:以英国作为典型,通过英国‚文体传媒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三)
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

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给传统的发展方式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并没有在根本上缓解人类发展中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与生态环境压力。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背景

(一)国际背景。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变化,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经济实力,都出现了新的关系。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给传统的发展方式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更加沉重的压力,这是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并没有在根本上缓解人类发展中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与生态环境压力。无论是否出现这次金融危机,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是紧迫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背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任务更加繁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成绩大于结构与质量方面的成绩。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或积累了大量的结构与质量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发展方式的先进性不高,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此,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紧迫而繁重。国家确立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道路,其实质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

(三)经济发展规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困难,不是应急之举。从实质上说,这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自觉适应与运用。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294914/

推荐访问: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