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系统绩效文化的背后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6-08-18 09:09:5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国税系统绩效文化的背后(一)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文化

龙源期刊网 .cn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文化

作者:梁正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5期

任何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同样是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得到有效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是组织持续健康发展与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力量。强化税务系统的绩效管理属于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税收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文中分析了绩效文化和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几点绩效文化创新的方式。

1.绩效文化的组成

一般意义上认为文化的组成结构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当中精神文化是在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总结演化出来的一种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也是人类文化的核心组成。从绩效管理的一般演变过程分析绩效文化的组成,包含了物质、行为、制度与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

物质层。这是绩效文化最表层的一部分,属于一种物质表现形态存在形式的表层绩效文化研究对象,也是形成绩效文化精神层面与制度层面最基础与最本质的前提,借助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式表现。物质层面的绩效文化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气氛。 行为层。也就是绩效行为文化,其属于组织工作人员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出现的活动文化,在绩效文化中属于一个较浅显的一部分内容。其工作的中心是行为文化,也是组织工作的形态、作风与表现和人际处理关系的一种动态表现形式,其反映的是一种绩效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制度层。这在绩效文化中属于一个中间层级,主要是对组织与当中的成员行为出现的规范性与约束性的影响,其属于组织绩效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要求与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之和。集中表现了绩效文化的物质层与精神层对组织和当中成员约束行为的一种要求,包含有组织领导制度、组织架构与绩效管理制度等等多方面的内容[1]。

精神层。简单的说就是绩效精神文化,其属于组织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心理定位与价值取向,其所反映的是全体的工作人员一同追寻的目标与共同的认识,也是组织的道德观、价值观与绩效观的综合表现。绩效精神文化属于绩效价值观的中心内容,指的主要是组织等下上下一同保持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与精神风气等等,也是保持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绩效文化和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之间的联系

国税系统绩效文化的背后(二)
税务绩效文化研究

【国税系统绩效文化的背后】

税务绩效文化研究【国税系统绩效文化的背后】

绩效管理,是运用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符合税收工作规律和特点的管理模式,以“四纵三横四系”为总框架,以“工单”全程驱动为总机制,以绩效信息系统为总支撑,对全面工作、全部机构、全体人员实施联动考评。绩效管理主要包括绩效计划、过程管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四个环节。

现在大多税务机关都认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引进和完善绩效制度,可绩效体系运行的效果,却还待进一步提高。除去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绩效文化的作用。

各种文化强调考评观,那么绩效文化也是需要考评的。“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蹇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绩效文化,便是税务机关进行绩效管理的“神、骨”,其内涵和外延,决定了税务机关绩效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

税务绩效文化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一是过程,一是结果。从目标方向上来看,主要强调战略意识,促进人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从过程来看,主要强调差异意识,促进人尽其能;从结果来看,差异分配才是公平,没有差异是不公平的,促进按绩效分配。

推行绩效管理对税务机关来说是一次变革。“堂下烛客新,佛前老僧同”,制度虽然完善了,但制度执行者还是原来那批人,这些人的思维习惯、做事方式也并没有转变,如此,绩效管理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所以绩效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需在税务机关内形成绩效文化。

【国税系统绩效文化的背后】

那么,什么是绩效文化呢?

一、绩效文化要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前段时间,从微信上看到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的一篇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初看到这篇文章,个人觉得很诧异,看完全文之后,我也基本了解,原文是2007年1月份的一篇文章,差不多快七年了,那时绩效管理还在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因为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而导致适得其反的例子很多,索尼高管的这篇文章迎来很多附和。

我们必须将眼光放得更广一些来看待绩效管理,无论是从绩效管理体系自身的理论架构以及实践经验都证明,绩效管理是提升组织绩效的最有力的工具。但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崇尚“面子”、保持“一团和气”的中国,在推行“以人为本”的绩效文化时显得艰难。

(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面子问题。中国人爱面子是天下闻名的,如果一件事让他在实利上吃了亏,但却有相应的精神上的好处,即

有了面子,那么他大抵是会高兴的。反之,如果丢了面子,即使得了实利的好处,心里也会残留一个疙瘩,若是这个面子丢大了的话,似乎到了终老都会耿耿于怀。

为了照顾面子问题,考核主体往往将问题归咎到客观原因上,因为这样子即使员工表现再不好也不会丢面子。工作中崇尚“老好人”文化:为了不得罪人,大家在做绩效考核时都不愿意做反面的评价,免造成情感上的主观伤害。还有,在实施绩效考核时也不像西方那样的正式和公开,相对更加隐藏。在公布评估结果时,也只是公布较好的结果,对于较差和不合格的评估结果,往往为了顾及面子而不予公开。

其次是“中庸”之道。很多管理者更愿意充当“好好先生”,在绩效考核时更多地采取折中的处理方式,因而使得绩效评估结果趋于平均化,要把员工分出个三六九等比较困难,这也是绩效管理制度中规定绩效考核结果等级分布成为一纸空文的主要原因。

曾经有研究表明,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如果最高奖项连续三年被某位员工获得,那他一定会被嫉妒所包围。此后,在这个团队里,他将找不到太多的合作伙伴。因为业务大部分是要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的,总是激励个人,反而损害了团体协作氛围。

第三是认识问题。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员工毛病。很多单位启动绩效管理项目的时候,对

绩效管理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作为约束控制员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给员工增加压力。有些单位盲目采用末位淘汰制,使绩效考核得到员工的抵制。

事实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不同的,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由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几个环节构成。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保证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绩效考核是为了正确评估组织或个人的绩效,以便有效进行激励,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绩效管理如果取得成效,上述四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做好,否则就不会达到绩效提升的效果。

(二)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只要我们迎难而上,构建“以人为本”的绩效文化体系,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的意义、作用和方法,使管理者与员工明白,绩效管理不是学生的考卷,它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要上升到绩效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它,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工作绩效和管理能力,最终受益的是单位和员工。

首先,绩效管理应当成为“以人为本”理念下检视人与单位融合的最佳工具和桥梁。单位的管理者通过发现员工的绩效表现状况来了解管理的效果。如果员工的绩效表现真的是受到人与单位融合程度的影响,单位管理者就可以适度地改

变管理风格或适时地调整计划,甚至进一步透过沟通和建议的方法去帮助员工适应、改进,使“人”与组织更为融洽。

其次,要使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会带来好处。无论绩效管理还是绩效考核,并不会损害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相反会促进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这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是非常关键的。绩效考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主管与下属交流沟通媒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会得到主管的辅导和支持,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使下属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个人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最后,还要加强对各级管理者有关绩效管理工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使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工作落到实处。

二、绩效文化要强调业绩导向。

税务机关要鼓励广大税务干部尽职工作,倡导税务干部主动付出,培育全体成员养成对绩效结果勇担责任的习惯,这就必然要求在单位内形成一种强势的业绩导向文化。当然,绩效文化不仅关注业绩达成的结果,同时也重视绩效改善的过程。

中国人历来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同时又说“胜者王侯败者寇”。乍一看,这两个观点似乎相左,但仔细分析,我们就知道两者并不矛盾。用单位管理的情况来类比,“胜者王侯败者寇”讲的是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即对于绩效优

国税系统绩效文化的背后(三)
国税绩效层级管理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国税绩效层级管理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税务部门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其进行绩效评估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法律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由于其涉及面广,使得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成为一个难题。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必须从根本解决税务部门的整体绩效问题,考核评估在促使税务干部努力完成税收任务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实现政府总体战略与税务部门战略管理目标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税收收入也随之快速增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的增长及合理科学的使用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与民生的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税收增长-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然而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我们税收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是以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的增长为代价的。为了完成税收收入的任务,我们的税收征管部门往往穷尽一切方式不计成本地通过增设机构、增加人员、加大征管投入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税收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效应,于此同时,税收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扭曲效应也是不可以忽视的,总之,我国的税收征管的绩效水平是比较低的。如何降低税收征收成本、税收收入、减少税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的扭曲效应,即如何提高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征管绩效,是摆在我国税收理论界和实务界前的重要课题,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部门绩效层管理的目的

政府绩效考评是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现代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考评关系到政府能否完整准确的履行其职能,关系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每一个公民的福祉,大家都很关注。公共部门的绩效考评有利于政府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组织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工作的合法性,接受社会的监督。政府绩效评估的开展是整个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部分,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开展好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探。

税收征管的考评属于公共部门的考评的范畴。税务机关的绩效考评属于政府微观层面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绩效考评,它根据对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执法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以纳税人为主)满意程度等方面的考核审查,对税务机关日常工作过程中的投入和收益、短期以及长期的成果所反映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等级划分。为了实现税务机关的绩效,其考评应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来开

展:一谋求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平台的广泛应用,强化各税务管理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信息化沟通与交流。二谋求纳税人或其他公众组织对税务机关的外部监督。三谋求税务机关执法的公平,规范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将纳税服务质量与纳税人对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税务机关的第一标准,这其中蕴含了企业管理中的顾客至上和公共责任的管理理念。总的来说,税收征管的绩效考评以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能力与税收执法水平,强化纳税人的主动依法纳税的意识,进而达到和谐税收征管,以税收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二、国税绩效层级管理的问题【国税系统绩效文化的背后】

(一)缺乏长期战略目标

当绩效考评体系能对一个组织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时,说明该绩效考评体系是基于该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而设立的,说明该考评体系的各指标能将组织中的各职能部门甚至是组织中的个人的努力都引向了同一个方向,即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税务部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构建绩效考评体系时,以税务部门的长期战略目标为引导,以便于建立关联性强、目标方向一致的税收征管绩效指标链。国税局缺乏长期的战略目标。受税务机关完成任务“一俊遮百丑”的传统思想影响,国税局的长期战略目标的核心也仅仅是税收收入的增长,即便有其它的战略目标,也是为增长税收收入这一战略目标服务的。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化,税务机关也需要重新定位其角色,税务机关要实现征管为主到以服务为主的角色转变,一方面是强化税收征管,积极履行国家所赋予税收机关的组织税收收入的职能,另一方面不能无限扩大税务机关对税收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的控制能力。在通讯、交通技术都非常先进的现代社会,对于企业来说,国家区域的限制越来越小,世界已经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可以成为企业对其市场的选择,地理位置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步弱化,企业的设立考察的重点已经开始转向了政策环境、政府服务质量等。因此,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和谐的征纳关系将越来越成为制约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税务机关做好纳税服务工作,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税企关系,更有利于强化税收征管效能建设,从根本上实现税收征管绩效的目标。

(二)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国税内部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第一,内部绩效意识淡薄。由于税务局属于行政机关的性质,缺乏企业的那种竞争意识与较强的监督意识,税收征管绩效未在税务局内部形成一种文化。税收征管绩效的推广仅仅是自上而下的一种考评,在税务干部未正确认识到绩效考评对于税务局这一组织自身以及对于税务干部个人的正面的积极的意义的情况下,完成绩效只是一种消极的任务。绩效的推广及其成效很大程度上就只能取决于领导的重视了。而现实中,仅靠领导个人是难以承担完善绩效考评体系的责任的。第二,缺乏个人绩效考核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纵观国税局绩效考评的各项内容,其针对的都是团队绩效,缺乏对个人绩效考评的内容。由于缺乏个人绩效考核,在传统考核中是一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税务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比较差,不利于税收征管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第三,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忽视外部监督。按照税务机关的领导体制来看,税务机关业务工作受上级税务机关的领导,同时又受到当地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对税务机关进行考评的政府主体较多,上级税务机关要对下级税务机关进行年中与年终的考评,各级政府要对当地的税务机关考评,其他公共部门组织的行风评议、专项的执法检查同样也是对税务机关工作的考评。然而各种考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属于内部的考评,都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而现行税务机关多从税务机关内部获取考评体系的量化指标,很少通过税务机关以外的途径获得,导致了外部的评价和监督体制的缺乏。此外,税务机关属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其本身缺乏市场竞争,纳税人一旦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就没有自主选择由哪个税务机关提供纳税服务的权利,再加上税务机关在对自身进行绩效考评的指标设计中,缺乏社会公众(主要是指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考评与控制,缺乏对税务机关的行为的认知的反馈途径,税务机关的绩效考评对于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三)缺乏健全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首先,国税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组织架构不健全。完整的绩效考评体系应该包含对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的综合绩效考评。现行的国税的征管绩效考评仅仅限于对部门的绩效考评,缺乏对税务干部个人的绩效考评。政府部门不同于企业,

企业多以盈利性为目的,因而针对企业员工个人绩效考评指标的设定较容易且单一,可以根据个人依托其所在的部门在创造经济利益中的作用与效率而设定。税务机关作为公共部门,其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税务人员的绩效的评价难以确认,尤其是对纳税服务的过程的评价。国税局一直酝酿出台的税务干部个人绩效考评制度也一直迟迟没有出台。本文认为,国税局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可以借鉴“组织绩效考评中心观”的观点,即考评的重点侧重于税务机关的职能科室的层面,但同时将的税务干部个人绩效考评内容与过程与相关职能科室相结合,以此来达到既能实现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绩效,又能提高税务人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双重目的。其次,指标的设计不够科学。现行的绩效考评体系主要是针对一些静态工作的考评,多是些静态的指标,而缺乏动态的指标。表现在绩效指标上就是强化税收收入、四率(申报率、入库率、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等客观性结果性指标的开发,而忽视优化工作流程、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员工素质等相关的过程和行为指标的评价。因此,税务部门绩效考评如忽视税收征管前置指标的考评,会使整个考评体系缺乏整体性,导致税收征管工作的无法顺利地开展。相反,完善的指标体系能够发挥事前积极诱导征管行为、事中全面监控征管流程和公正评价税收征管绩效的作用。如果仅仅对结果进行评价的话,该评价会只会影响被评价者的短期行为,于长期的工作目标或者战略目标的实现无益。因此,在考评指标的体系构建中,应该同时将过程和行为纳入评价体系,引导被评价者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自然而然促进组织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国税绩效层级管理的探索【国税系统绩效文化的背后】

(一)加强绩效考核的内部管理意识,推行绩效文化

任何制度的在开始推行的阶段,都需要新的组织文化体系的推动下才能成功。由于当前的国税文化缺乏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绩效考评制度的切实推行触动了传统的组织文化,税务工作人员由于对绩效考评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思想上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建设并推行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必要要注重营造好的绩效文化。基于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领导者在中国的行政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绩效文化的推行需要领导重视,身先士卒。因此,推行绩效管理文化时,首先需要领导者能认识到绩效管理的必要性,要下决心打破传统考核中“干好干坏一个样,做得多错得多”的局面,要增强税务工作人员的危

机感与责任感,同时,领导者要向普通的税务人员传递一个的信念:国税的现代化的绩效考评势在必行,不能半途而废,要坚定大家的信心。绩效文化能为绩效管理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个人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

个人绩效考评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税务机关的行政效率与效能。国税系统已经开始建立了个人绩效考核制度,如广州市国家税务局、扬州市地方税务局都先后建立了本单位的个人绩效考评办法,他们为国税局建立个人绩效考核制度提供了一些经验借鉴。本文认为,国税局的个人绩效考评制度应该按照“为什么绩效考评、考评什么、如何考评、如何用考评结论”的思路,对国税干部各项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行为与结果、态度与责任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并将个人绩效考核与目标考核与国税文化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解决‘为什么考评’的问题”、“合理设置,解决‘考评什么’的问题”、“坚持公平公开,解决‘如何考评’的问题”、“严格奖惩兑现,解决‘如何用考评结论’的问题”等措施,大胆创新个人绩效考评体系。根椐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了“五员”个人绩效管理体系运作模式,实施税收征收员、税收管理员、税收稽查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评员分类管理,增强了考核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在构建个人绩效考评制度的时候还应该注意,由于很多岗位不能简单地以一些硬件指标进行。

(三)引入外部监督机制

税务机关的绩效考评主要是是一种内部的考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无论是上级国税机关要对下级国税进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还是人大、政协等公共部门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税收执法督察本质上都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监督。这些考评在一定程度上都缺少外部监督机制的引入,缺少纳税人对税务局提供的纳税服务的质量的全面的反馈。为了引入外部监督,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国税所做的工作,国税在引入外部监督机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创新。例如,国税局于2010年研究开发了“市地方税务局廉能监督网络评议评价系统”,现还在试行过程中。国税局每年都会集中开展一次纳税人评管理员活动并积极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这些外部监督机制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国税征管水平和纳税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这些制度的运行还是处在独立的试运行的阶段,

国税系统绩效文化的背后(四)
刍议税收文化建设

  【摘要】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工作管理的需要,以国家权力为保障,按照法律法规像其辖区内的社会成员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税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税收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税收而产生的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理念以及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税收文化承担着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传统,以至于演变成今天的特定的税收精神、制度、价值观念和环境。本文论述了税收文化的内涵及基本要素,分析了影响我国税收文化建设的要素,并提出了相对的应对措施,旨在对转变税务机关职能,构建和谐税务关系做出切实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税收;税收文化;和谐税务关系;构建
  1、税收文化的内涵
  1.1内涵
  税务文化是社会文化在税务工作领域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它是由税务机关和公民共同构成的不同主体在长期的税收实践过程中累积形成的各种物质条件、行为方式、制度规范、价值观念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总和,并以提升社会价值观念为导向,以税务价值内涵、监管机制、行为准则、物质基础四个方面为着眼点。它涉及的主体有:征收主体,如税务机构;征收对象,如纳税人;政策制定者,如政府部门;协税人,税收研究学者、税务中介结构等。这四个主体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税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
  1.2组成要素
  税务文化由税务价值、税务制度、税务行为、税务物质等四个不同要素组成。
  税务价值是税务文化的精神源泉,是其存在、发展、有竞争力的内在精神。在税收实践过程中,税务部门形成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人才素质、精神面貌等精神文明的有形表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不仅是税务机关组织使命的诠释,更是税务人员共同愿望与核心价值取向。
  税务制度是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的具体反映,在税收实践中形成职业税收主体活动的各种行为规则,约束和规范整个税务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特定的模式和民族特点。它由税收法律法规、征收征管制度、税法立法层次、税务机构的规则和税务人员的考核体系构成。
  税务行为是税务文化主体参与税收活动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由纳税服务水平、纳税遵从度、政府用税行为、人际关系处理等组成。
  税务物质是税收活动中形成的有形的物质实体,是税务文化的载体和外在标志。具体表现为税收主体、税收收入、税收组织、税收手段、科技保障等。
  1.3税务文化的重要价值
  第一,提升经济价值,降低征税成本。虽然说文化建设,无法彻底根除征收成本太高的问题,但是通过提升税务文化建设,转变征管观念,可以构建和谐税务关系;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行新型征管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业务经费;普及税务文化,减少政府的干预,有效地分配人员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管”和“被管”间形成高效的组织结构。
  第二,提升政治价值,构建和谐征收关系。税收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增强法律、维权意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职能转变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征、收管理中让双方得到平衡、和谐的过程。
  第三,提升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软实力。税务文化建设具有引导、规范作用,也有凝聚作用,更有激励作用。通过文化建设,税务工作人员有了危机感、存在感以及成就感,并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意识、行为统一到税收工作的整体目标上来。
  2、我国现阶段对税务文化建设的妨碍因素
  一是,纳税意识淡薄。这是影响税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人民骨子里就存在着权力可以免税的残余思想。
  二是,我国税务法制化的程度较低。立法不全、税法级次较低,都存在着严重的人治的特征。
  三是,纳税服务水平较低。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存在,很多征税人员常常以凌驾于纳税人之上的态势来从事征收工作;加上纳税服务运行机制不健全,造成效率低,成本高,严重影响了经济价值的提升。
  四是,税收使用行文不规范关。税务使用过程的不合理、暗箱操作以及用税无度等不规范用税行为,不仅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更有损税务文化建设。
  3、提升税务价值,构建和谐税务关系的对策
  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构建和谐税务关系必须改变现在税务体系的劣势,消除威胁,促进价值的提升。
  3.1弘扬税务精神、树立正确的税务价值观
  一方面,每个税务工作者都应该以维护国家税收尊严为宗旨,正确使用税收权力,处理好征、收之间的关系;要夯实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感、提升税务形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促进税务形象迅速提升;税务工作人员要在履职的过程中,转变职能,从重“管理”转变为重“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
  另一方面,纳税人要明白税收源于人民,用于人民的道理,依法纳税并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2建立、健全税收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政治价值
  制度的关键在于根本性。只有具有根本性,才能使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一是完善税收法律、法规。要建立繁简适度的税制体系,改造复杂的税种,简化税收成本;提升税法立法层次;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增强裁决机关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以保证裁决结果的公正性。
  二要健全征税监管机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监督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的纪检、监察监督。建立独立的外部监管机构,加强监督效果,保证公平。优化纳税制约机制,通过建立信用评定制度与信用激励制度挂钩,树立依法纳税的典型与违法案例,增大其逃税的社会风险。
  3.3规范税收行文准则,提升社会经济价值
  第一,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每个税务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意识到,纳税人才是上帝,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提供配套的纳税服务,并将纳税人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绩效的标准。简化办税流程,提高纳税人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征收双方的沟通与互动,促进和谐税务关系的建立。
  第二,提高纳税人的意识。要让纳税人知道,纳税是一种基本义务,如果逃税,将付出大的成本价值。
  第三,规范政府的用税行为。政府在使用税收的时候,要遵守合理、透明、有度的原则,切实做到税收来源于人民,用之于人民。
  4、以科学为保证,夯实税务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第一,不断改进税收征管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税收基础建设,消除地域税务文化不平衡的威胁。完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税务、工行、银行、海关、公安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对纳税人进行有效地监管;增强科技力量,加快税收电子化的发展进程。
  第二,丰富文化载体,大力宣传税务文化。
  税务文化是多样的,要通过积极的文化建设,如培训工作、文娱活动、讲座、体育运动等多种形式作为文化选择的载体,利用官方网站、电子设备、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选择工作,增强纳税人及公众的纳税意识,提高其的纳税遵从度。
  参考文献
  [1]陈琼.论税务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彭正国.让税务文化成为税收事业发展的新动力[J].税务研究,2010,(10):95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37685/

推荐访问:国税系统绩效管理 国税绩效文化信息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