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

来源:电脑网络 时间:2016-08-18 12:15:4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电脑网络】

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一)
以二维码形式在电脑与手机间快传文件 QCode2可可豆下载

以二维码形式在电脑与手机间快传文件 QCode2可可豆下载

QCode 2是一款通过二维码将文件从电脑传到手机的工具。使用时只需将文件拖拽到可可豆的桌面客户端中,即会生成二维码,手机扫描二维码(无单独客户端,用微信扫描即可)就能预览上传的文件。

QCode2 介绍:

可可豆的原理是在本地创建 http 服务并生成二维码,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文件。共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对应不同场景:同一局域网内使用、外网直连、云中转(将文件传输至服务器然后下载)。

【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

目前可可豆支持局域网、WiFi、GPRS,能够扫除日常传文件需要插 USB 数据线的困扰。

点击下载 Win8/WinXP/Vista/Win7

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二)
关于如何将手机接收到的微信的文件如何发送到电脑上

【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

1、.使用微信文件传输助手

登录微信网页版的操作啦,我们点击“开始扫描”,然后登录wx.qq.com,然后利用微信软件扫描网页上面的二维码就可以开始下一步操作啦。

网页上面登陆完毕微信之后,然后我们会在网页上面看到一个文件传输助手,我们将需要进行传输的文件选择完毕之后,点击发送就可以啦。

2.使用手机助手之类的软件,通过USB或WIFI把手机连接到电脑,然后,

通过文件管理,在tencent--MicroMsg--download-找到你需要的文件,最后,导出,到你指定的电脑目录中,搞定。【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

3、先点击收藏,在打开手机qq可以选择文件发送到我的电脑,就OK了。

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三)
如何把文件从手机微信传至电脑

如何把文件从手机微信传至电脑?

很多朋友外出旅行,拍了你多漂亮照片;或者在日常办公

时需要将手机里的文件在电脑上处理,用数据线传递在今天

就太过于麻烦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利用微信来传递文件,

事半功倍!

1、将电脑连上网,键入“ wx.qq.com”,进入“微信网页

版”,呈现“微信二维码”。

【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

2、打开手机微信,点开右上角的“棍棒”,呈现“扫一扫”。【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

3、点开“扫一扫”,将手机屏幕对照电脑的“微信二维码”,“滴”的一声手机读进二维码,点击“我确认登录微信网页

版”,这时电脑和手机上都呈现“文件传输助手”。

4、点击电脑里的“文件传输助手”,呈现“文件传输助手”

左右两个部分。

5、点击“朋友圈”里选定的文件,呈现“复制”。 手按“复制”,通过点击“朋友圈”、“微信”而后移到微

【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

信“文件传输助手”,点击“文件传输助手”下面的“输入

栏”输入文件,再点击“粘贴”,选定的文件就读进微信的

“文件传输助手”,同时也进入电脑的“文件传输助手”右

边部分的“输入栏”中。

6、把电脑“文件传输助手”、“输入栏”中的文件移入电

脑里的文件系统。

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四)
扫扫二维码手机与电脑无线互传文件

  目前手机与电脑互传文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将手机与电脑用数据线连接,或者手机和电脑同时登陆QQ(微信)、通过QQ(微信)进行互传等等,下面我们介绍一种另类互传方法,即用QCode2(可可豆)PC 程序,用手机扫一扫电脑屏幕上的二维码,即可实现手机与电脑互传文件。

  本方法思路是在PC上启动QCode2,该软件即会在电脑屏幕上生成一组二维码,然后你用安装了二维码识别器的手机扫一下此码,就能将PC端的文件(夹)下载到手机中,或者将手机里的文件(夹)上传到电脑端,其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本机创建一个HTTP服务并生成url,当手机扫过二维码后会自动出现该URL链接,然后手机访问此URL即可完成文件传输,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手机上启动浏览器,到百度以“扫描二维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到“二维码扫描”这个软件(图1),下载并安装该软件,以后手机即用它扫描二维码;
  第二步:在PC端下载QCode2(可可豆)软件,启动该软件,如果遇到杀毒软件拦截,请解除阻止;
  第三步:在QCode2主界面,根据你的网络情况设定系统防火墙规则,有局域网、外网直连、云中转三种模式可供选择(图2),例如手机与电脑在同一无线网络的请选“局域网(高速)”模式,该模式传输速度最快,“外网直连(稍快)”模式很多时候需要设置路由器,其传输速度由宽带的上行速度决定,不推荐选择该模式,“云中转(慢速)”模式是将文件传输至服务器,经云端中转,下完即删除,假如你10分钟不下载,链接就会失效;
  第四步:以上设置完毕,即可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互传文件(夹)了,例如现在要将PC端文件(夹)上传到手机上,你可以将要上传的文件(夹)拖曳到Qcode2主界面,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一组QRcode二维码(图3),右边还有“下载”、“上传”、“分享”三个按钮,点“下载”按钮会显示PC向手机传文件(即下载)所需的二维码,点“上传”显示上载(手机向PC传文件)的二维码,点“分享”则生成一个URL,按CTRL+V后将其粘贴到任何地方,即可让朋友们来下载文件(夹);
  第五步:现在我们在手机上启动“二维码扫描”软件,对准PC屏幕QCode2主界面中的二维码进行扫描,然后手机就会响一声并出现一个URL链接(图4),用浏览器开启该链接,然后点击“打包下载”下载所有文件,或者点击单个文件名则只下载某个文件,随之会弹出一个窗口,让你选取储存在手机中何处(例如储存位置:手机闪存/Download/),点“保存”(图5),文件就开始传输,速度非常快,与用数据线连接差不多,以后在手机中之前保存的位置即可找到PC传过来的文件(夹);
  第六步:如果你想把手机中文件(夹)传到PC端,就在QCode2主界面中点击“上传”按钮,QCode2便会生成一组上传二维码(图6),用手机扫描该二维码,响一声后会出现一个URL链接(图7),用浏览器开启该链接,出现文件上传窗口,点击“添文件”将要传到PC端的手机文件都添加进来,添加好之后再按下“全上传”(图8),即开始将所有文件传到PC端了,上传成功的文件都保存在QCode2安装目录的tmp子目录内,用QCode2上传和下载文件的速度都非常快,而且使用起来也方便多了,如果你希望手机与PC之间互传文件,可以使用本文介绍的方法。
  -刘成

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五)
浅析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摘 要: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各种应用应运而生。高校图书馆承载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使命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电子设备和馆舍条件。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推广和使用新的服务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读者服务
  引言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功能越来越强大使得移动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在起床前、饭后、乘公交地铁等零碎时间对移动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它可以满足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浏览新闻、查询信息、观看视频、移动支付等功能。
  常用的智能终端主要有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4、mp5等。就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手机因它体积小、携带方便、功能齐全、加之通讯网络和无线网络均可适用故其已是移动设备中利用率最高的设备。
  目前有很多用户使用了4G网络4G网络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也称为beyond 3G(超3G)是多种无线技术的综合系统融合了现有3G的增强型技术集3G网络技术和WLAN(无线局域网)系统为一体[1]。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网速快支持100Mbps的速度下载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完全满足我们使用手机浏览丰富多彩的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信息。各服务商也发现了其庞大的用户群的价值纷纷推出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各种APP也越来越丰富。
  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用户集中、文化层次高和接受能力强的用户群体各大运营商瞄准了这些用户纷纷推出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用户且各运营商都有自己独特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而大学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更有着各运营商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场所。为此图书馆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适应新环境发展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1 移动阅读和移动阅读服务
  移动阅读是人们借助以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在线浏览阅读的一种模式。移动阅读服务是指将图书馆拥有版权的文本资源数字化并通过移动终端发布供用户阅读是集资源的检索、借阅、阅读于一体的服务模式。[2]
  2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宗旨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制定了周密的采购计划通过多种采购方式建设有特色的馆藏资源。学校每年为图书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各种信息资源除了纸本的报刊、图书以外近几年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电子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中外文电子期刊、专利和博硕士论文等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而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相互补充又各有优点电子资源的最大好处就是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且检索方便快捷。
  3 目前开展的移动服务
  移动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移动学习、移动支付、移动医疗、视频播放、智能城市等。在图书馆的应用也日趋丰富和完善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如下几个方面:信息发布、数据库查询和阅读。
  3.1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这一平台已被众多单位和媒体用来发布信息目前图书馆主要用它来发布新闻、活动、资源推广、以及信息服务。当读者绑定了个人信息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服务。如我馆微信公众号上现在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如图1)。
  这些信息实时更新大大地方便了读者。微信图书馆:当读者馆藏目录检索时会显示出纸质书和电子书信息当选择电子书时即可实现下载原版图书阅读。
  3.2 二维码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其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需通过图像输入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码应用及其广泛海关、税务、公安、商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已成功应用在图书馆二维码也得到了很好的使用。
  读者检索书刊信息可以通过二维码查询馆藏信息、下载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当使用OPAC查询书刊信息时会出现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图书的相关信息就一目了然了;电子期刊阅读机可显示期刊的相关信息读者查自己喜欢的期刊时点击相关名字就会出现二维码使用手机扫描后即可下载该刊电子版且在有网的任何地点都可以实时更新;电子书阅读机所需图书信息出现在阅读机屏幕上读者可扫码电子图书的二维码即可轻松下载阅读;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中的“在线书城”也是看电子书的好地方。
  3.3 数据库查询
  数据库查询使用较多的是对本馆纸质书刊查询和各类电子资源的查询。OPAC查询主要是了解所需纸本书刊本馆是否收藏及在架情况;电子资源查询主要对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博硕士论文等的查询它可以直接得到电子版原文或通过文献传递得到原文。
  4 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数据库需统一整合
  由于各数据库提供商有不同的检索平台使得读者查询时要不断的更换检索页面和工具这会影响读者的查询效率。而且不同的数据库商往往有不同的阅读工具手机不支持的文件格式还要下载多个阅读器这是困扰和阻碍读者使用的一个瓶颈。
  4.2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移动应用广泛但缺乏安全保证。手机的安全问题、读者的个人信息、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都是图书馆界比较重视的问题。
  4.3 加强宣传提高读者关注度
  图书馆一直注重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即要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又要考虑读者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移动图书馆的推广和使用需要宣传、培训、读者体验只有读者认可和充分利用才是图书馆人的目的。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检索途径但仍有许多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应深入挖掘已有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思考移动环境下图书馆该如何利用新的技术能够提供哪些新的服务增长点形成新的服务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吕冬梅.4G环境下的移动APP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8):161-162.
  [2]谢强,牛现云,赵娜.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8):39-43.
  [3]孙瑾.基于用户分析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J].农业图书馆学报,2016(1):165-168.
  作者简介:田芳,本科,馆员。

怎样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电脑文件(六)
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交流途径”构建与实践

  摘要:针对一般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交流缺乏共同参与渠道和交流成果难以保存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以移动终端常用的微信、QQ为入口构建家校合作微社区平台,解决“家校”双向交流、快捷访问和交流成果存储等问题。

  关键词:家校合作;微社区;家庭教育;交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61-04
  当前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沟通方法局限
  1.传统家校合作活动局限
  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电话或短信等是最常见的学校与家长交流沟通的途径。家长通过参加家长会了解学生在班级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校的学习情况,在家长会上教师有时也会邀请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心得。家长开放日通常是在指定的一天(或几天)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观摩、参观,以帮助社会(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家访是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常用方法,但费时费力。目前也有用电话家访代替实际家访的,通过电话和短信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教学安排等,它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访的时间、空间限制问题,但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通讯费用,交流的记录也难以整理和保存。
  传统的家校合作活动,因为受到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采取集中宣讲方式交流,一方面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为每位家长提供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信息,也没有办法对家长的问题及时反馈,极大地影响了家长与教师之间交流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处于组织者和指导者地位,家长正好相反,他们缺乏向教师展现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的方法及途径。
  2.一般信息技术交流沟通工具使用局限
  除了电话、短信外,伴随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一些网络交流工具,如E-mail、论坛、博客等。近几年来,微博、移动QQ、微信已经成为教师、家长手机中常用的交流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实现双向交流,但交流结果难以整理。
  (1)QQ群/微信群
  QQ和微信的普及,使群创建简单便捷,还能够实现多人文字、图片、文件甚至语音交流,所以QQ群/微信群成为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与家长交流沟通常用的工具,特别是在移动终端上,可以借助手机拍照实时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练习)等,同时也实现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但QQ群/微信群的交流讨论结果难以整理,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信息缺乏结构,高度碎片化,无法为每位学习者生成相应的成长资料。
  (2)微信公众平台
  相比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是另一种常见的信息推送工具,家长通过订阅教师创建的公众号,获取教师在公众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能够实现信息的积累和查询。微信公众号本质上是一种一对多的信息推送工具,不能有效地实现与接收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并且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与维护必须在电脑端,每日仅能推送一次公众信息,公众号管理者也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对信息内容的加工排版能力(微信推送的图文信息)。
  E-mail、微博等网络工具的使用,也要求家长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
  3.校园网或其他专业数字化交流平台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校园网、校园其他数字化平台以及专门的家校合作平台(如校讯通等工具)开展工作。
  随着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人人通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一部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见规模和成效,学校有条件利用校园网或相应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家校合作,如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具有学生成长空间功能,家长可以登录查看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业成绩,并能在线获取相应年级、学科的学习资源。但当前这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家长移动访问的需求,特别是其向家长展示的重点内容仍然是学生的学业表现,没有满足家长发布信息交流的需求,换言之,通过这些平台,学校(教师)仍然无从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即使是校讯通这样专门的家校合作工具,也只是教师发布作业、活动通知和服务商推送一些教育的心灵鸡汤,还倍受另行收费的困扰。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一种平等交流,因为教学信息资源传递的特殊性和交流对象的特殊性,交流工具及途径应当满足以下要求:①双向互通,教师能为家长展示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样家长也能够向教师提供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能够支持多种媒体信息类型的组织和发布。②因为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和教育背景的差异,家校合作中使用的交流工具通用性要强,要降低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最好能实现信息的随时记录和发布。③交流结果易于整理、查询,公开范围可控,能保障学生空间的隐私,且免费。
  微社区及其功能简介
  类似微博之于博客,微社区之微同样是在移动环境下传统社区的“微”,是传统网络社区(BBS)在移动平台上的简化与转变。本文所指的微社区是指腾讯公司基于QQ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面向移动环境(手机终端)的社区。正因为微社区有QQ和微信两种入口,无需注册,所以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摒弃了传统社区中注册等繁琐的操作过程,能够通过话题(帖子)和回复(评论)组织内容和交流。
  1.微社区特点和功能
  微社区与传统社区BBS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对接了手机QQ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QQ和微信公众号,用户可直接进入社区进行发帖、回复和分享。
  (1)微社区改变了单向推送的信息模式
  微信公众账号的单向推送信息模式(一对多)影响和限制了其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情境,而微社区的信息发布和回复、评价功能,使教师与家长同时享有了信息双向发布的功能。
  (2)微社区基于移动平台,访问便捷
  微社区不用注册,通过手机QQ或微信公众账号可随时查阅和发布信息,降低了家长的使用难度。
  (3)微社区促使用户角色改变
  基于话题组织内容,结合发帖和回复,促使用户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向移动互联网信息创造者。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创建一个话题(帖子),通过这个话题收集整理学生的基本资料。
  2.微社区创建方法
  微社区有两种创建方法,一种是基于QQ申请,另一种是基于已有的网站社区平台(Discuz!X)创建。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申请创建微社区,都可以将微社区与微信公众号绑定,从而为微社区提供微信入口。
  (1)基于QQ申请和创建微社区方法
  通过QQ直接访问微社区网站( http://mp.wsq.qq.com/)申请(现QQ微社区改为QQ部落),按要求填写相应的申请资料,并设置绑定微信公众信号。
  (2)基于Discuz!X平台申请和创建微社区
  Discuz!X(http://www.comsenz.com/products/discuz/)是国内一款以社区为核心的建站工具,如果学校校园网是以此设计的,或者你拥有Discuz!X搭建的网站,可以直接利用内置的微信登录插件开通微社区,如图1所示。
  这两种方法创建的微社区略有不同,前者不需要用户拥有独立的网站,但创建审核有一定的条件,后者需要独立的社区网站,可以直接创建,并且微社区数据与社区内容同步,本文所说的微社区是利用后一种方法创建的。如果学校具有校园网(或基于Discuz!X开发的网站),建议采用后一种方法创建微社区,在网站上依据班级创建相应的BBS板块为不同的班级提供相应的微社区入口。
  基于微社区家校合作的交流途径构建
  构建良好的学校与家庭沟通途径,是开展家校合作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保障。通过微社区增进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微社区为家长提供家教教育知识指导、学生信息和活动通知,家长也能够通过微社区随时上传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在技术的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在肩负着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正在逐步成为具有面向社会和家长服务功能的社会教育中心,家长拥有了更多参与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教育资源。
  1.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特点和功能设计
  家校合作平台的核心功能在于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向沟通,并能够对沟通的结果进行整理,生成学习者的成长信息。“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帮助教师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孩子,同时家长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中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1)平台用户角色设计
  把平台的使用主体分为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包括学生(但考虑小学生接触互联网和使用移动终端的限制可以忽略)并明确相应角色功能。家长在平台中的需求主要包括:提出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或分享经验,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教师的主要需求包括:发布校园和班级事务等信息,解答家长疑问。无论是家长角色功能需求还是教师角色功能需求,都可以通过微社区的帖子和评论功能实现。学生可以利用博客介绍自己的学习感想和发布作品等(利用Discuz!X平台的日志功能)。
  (2)平台内容管理
  微社区在提供信息发布的便捷性时也同时带来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如果不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会为用户查询浏览带来极大的不便。
  微社区内容本身与网站功能同步,可以在网站端口进行二次编辑和整理,也可以为重要的话题(如每位学生的基本信息)创建独立的二维码,提供快捷访问入口,解决信息查询和浏览的难题,并利用微社区本身的收藏功能整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另外,微社区与微信公众号平台绑定,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整理的内容及链条,学习者通过查询历史信息或微信收藏功能实现平台内容管理。
  (3)平台使用简便化
  为适应移动环境下的家长快速访问,以及家长不同的信息素养水平,家校合作平台操作要尽可能简单。要简化平台注册和发布信息流程,为平台提供快速入口,微信公众号菜单设置方法可参见https://mp.weixin.qq.com。
  2.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功能实现方法和注意问题
  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是构建在Dicuz!X社区上的移动平台,其核心是微社区的应用,即如何通过微社区实现家长与学校的联接,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由Discuz!X构建生成的微社区,与原论坛内容双向同步,微社区本质上是论坛的移动化,解决了当前网络内容向移动平台转换的难题,并且打通了与微信公众信号的链接通道,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登录微社区,浏览、发布、评价或分享信息。
  微社区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接,同时还解决了移动环境下用户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另外,微社区还可以为重要的内容链接生成独立的二维码,用户利用移动端的扫描功能,能随时查看和修订这些内容,在家校合作平台中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图3所示。所以,在微社区中可为每一位学生创建独立的二维码,在制作二维码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头像置于中间,注意控制大小,以免影响二维码识别,将这些二维码打印贴在任意需要的位置,也可以保存在手机中(要做好命名和二维码标识,方便辨认)。教师和家长通过QQ或微信扫描二维码可以实时查看和编辑学生的基本信息。
  微社区解决了校园网社区移动化的困境,并增加微信访问入口,教师与家长访问指定“学生”内容回复增加新的内容,实现了教师与家长在移动环境下的双向沟通。微社区的构建与Discuz!X平台、微信公众号密不可分,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功能互补和配合,解决微社区内容分类、访问权限控制等问题,以更好满足家校合作功能需求,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左东芳.农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马恒懿.家校合作新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4):21-23.
  [4]李潇.家校合作虚拟社区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5]林悦.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6]颜丽华.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7]李慧慧.家校合作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杨帆.家校信任与家校合作关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9]王朋娜.班级博客促进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10]李萌.基于家校通系统的小学家校沟通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孙方(1978.10-),安徽泗县人,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李冯(1983.06―),安徽淮南人,小教高级,淮南市田家庵第十六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安徽省级高校科学研究项目“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共同体构建与知识建构研究”(项目编号:SK2013B473)的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41543/

推荐访问:电脑怎么扫描二维码 手机怎么扫描二维码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