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6-08-22 09:13:3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一)
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龙源期刊网 .cn

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作者:宋青林

来源:《学园》2015年第12期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可在语文教学环节以及课堂教学的内容上采取一些恰当的方式和方法,适时、有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从中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促使学生身与心、德与智的平衡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

【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120-01

一 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同时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点。因此,教学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抓住题眼来揭示课题所要传达出来的内涵,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洗礼,进而再达到学文悟“道”的最终目的。

比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课题中“难忘”二字开始,问学生们;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称为“难忘”的一课呢?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的欲望,学生们在阅读中也能够了解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来,台湾地区一直都是被日本帝国主义所霸占着,在台湾,他们实施奴化教育,不准许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当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台湾的孩子们才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因此,正如文章的标题所说的,对于长期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以及孩子们来说,这节语文课确实是比较“难忘”的;对文章中的船员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文章的中心也很好地揭示了题眼“难忘”的内涵,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清楚地知道台湾从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

二 教学过程和方法富有情感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有情感的参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既要从思想上懂得,而且也需要在情感上加以熏陶和感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来说,主要目的就是以情感人。假如,语文教学只是单纯地对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一些理性的分析,尽管分析得非常彻底,但是,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仅仅接受了某些道理,在情感上是很难引起共鸣的,这不符合语文教学的目的的,同样也不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心理与德育规律的。

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二)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作者:方小玲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5期

摘要: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通过三个具体途径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语文教学;生活实践;新课程标准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立德树人写进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党的教育方针新内涵的核心内容,其重要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这就充分彰显和肯定了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发掘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语文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生的 语文 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 文学 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 语文 教 材 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 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立德树人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立德树人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立德树人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 语文 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语文 教 材 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 文学 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

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作者:方小玲【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5期【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

摘要: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通过三个具体途径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语文教学;生活实践;新课程标准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立德树人写进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党的教育方针新内涵的核心内容,其重要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这就充分彰显和肯定了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发掘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语文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生的 语文 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 文学 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 语文 教 材 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 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立德树人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立德树人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立德树人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 语文 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语文 教 材 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 文学 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

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四)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这既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又为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自古素有“立德树人”传统,《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居“三不朽”之首,足见其地位重要。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强调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问题的本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崇高使命,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担当。

  把建立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作为基本保障。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抓、抓系统,这是由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决定,也是由德育工作的规律决定。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德育工作专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各地各校基本实现了工作部门专门化、队伍配备序列化、课程设置专业化,但 “教书”与“育人”渐成两个领域,相互间的整合渗透越来越少,协同不足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立德树人丰富的内涵。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谋划,综合协调,系统推进。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到“五个协同、五个统筹”:一是要推进各学段协同,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和研究生五个学段,使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和教育内容有机衔接,对不同学段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出不同要求;二是要推进各学科协同,统筹品德、语文、历史、艺术和体育五个学科,使各学科相辅相成,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多学科支撑;三是要推进各环节协同,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五个环节,使各环节有效配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充分体现“学校的全部生活,学生参与的全部活动与交往都有德育价值”,从而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要推进各类教育力量的协同,统筹教育专家、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社会人士五支力量,形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整体育人合力,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智力支持;五是要推进校内外的协同,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和社会五个阵地,形成互动互促、相互渗透的立德树人的良好育人环境。从而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一体,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德”的科学内涵,确立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同时也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价值指引和路径方向。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当前,要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用梦想支撑信念,坚定人生目标。要认真实施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立足实际,制定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科教学指导纲要,渗透到各类文化课和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国信念。要以学雷锋志愿服务、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为切入点,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认真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启动名师名家示范课工程。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志愿者长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仁义礼智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无不传递出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格修养、行为规范和家国情怀,是今天道德教育的重要源头活水。要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区别对待,做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各有特色、各有重点。要开展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要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高校做好《中国文化概论》的推广使用,在中小学校要结合地方课程需要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以文化人,育之于心、体之于身。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社团文化,以及校歌、校训等当中来,在校园环境上加强传统文化的育人氛围。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寓教育于文体活动的功效。要挖掘本校发展历史中具有德育价值的传统文化因素,使学校的发展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
  把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作为重要推手。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以改革为突破口,既要以立德树人统领改革,也要让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评判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核心标准。当前,重点在聚焦教育教学的一些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改革。要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增强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等;增强课程教学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增强课程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梳理品德、语文、历史、体育和艺术等学科课程、教材内容,进行衔接和互补,解决简单重复、错位和交叉等问题,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技术课,让学生在亲身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初步形成技术思维和技术能力,进而树德、增智、强体、益美。要深化教学环节改革。充分利用江西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和独具魅力的赣鄱文化资源,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社会体验和实践活动。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高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服务社会、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优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要深化教育管理改革,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突破口,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扭转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为标准,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对教师排名、奖惩的倾向,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做到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又关注学生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学业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切实改变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
  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关键支撑。“身教重于言教”。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讲道: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生动道出了教师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要认真实施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坚持师德为上,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制定全省教师师德全员考核办法和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全覆盖监督测评办法,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和学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务评聘、晋升晋级的首要内容,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高校辅导员等是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应当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与操守,加强能力锻炼和岗位培养,积极参与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和“育人风采”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增进情感、增强本领。学科教师基数大、分布广,与学生接触较为频繁,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意识,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更加深入人心,进而凝聚共识,使每一个教师学会并善于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地开展德育教学,使学生既学到学科知识,又接受德育引领。开展师德师风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定期评选表彰江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身边的“张丽莉”式优秀教师和“最美乡村教师”,广泛学习宣传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等师德模范,严肃处理师德失范行为,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语文课堂与立德树人(五)
“文以载道”: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

  摘 要: 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现状看,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现代教育的冲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标准出台后,更加凸显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弱化了“德育”的作用。仿佛,语文课上一说到“爱国”、“环保”、“做人”就成了品德课。那么,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构建知识、道德及联结而成的价值取向,对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厘正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树德育人 小语教学 价值取向
  1.小语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如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呈现下滑趋势,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百般溺爱,非常不利于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学生在小学时期接受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在他们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建构“立德树人”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道德总是内嵌于教育本身,正如《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建立在道德这一核心构成上的,道德教育应该是贯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它内嵌于教育的每一个生发过程。然而,随着教育现象的日趋增多,教育内容的冗赘和教育功效的各种附加,道德教育逐渐从教育过程中剥离开来,最后及至需要专门进行道德教育这一特殊的教学活动,道德与知识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界限越来越严格,道德的依附力和渗透力也越来越弱。
  2.“文以载道,道法自然”
  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笔者认为,应合理利用教材的文本功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让语文课成为学校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2.1 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从语文教材内容看,课文选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和热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这个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帮助学生透过字词句篇的语文形式,把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收到“熏陶渐染,潜移默化”之效果。
  2.1.1 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狼牙山五壮士》、《丰碑》、《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这些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迹的文章,这些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美不胜收的《西湖》,这些文章中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热情。
  2.1.2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素材
  如《夕阳真美》、《我和祖父的园子》等课文,就是让学生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的好文章。《花瓣飘香》、《诚实与信任》等课文则是教育学生学会体谅,和谐互爱;还如《明日歌》一文,是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学会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
  2.1.3 环保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环保题材的课文,如:《海底世界》、古诗《村居》、《黄山奇石》等,这些课文不但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更使学生产生护美的欲望。知道了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协调、和谐相处的关系。
  当然,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远不止这几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发现,让更多德育因素自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消化于无形。
  2.2合理利用素材,丰富渗透德育教育的形式。
  2.2.1 情境再现法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陶冶情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创设情境,如《小鹰学飞》一课,通过童话形式写了小鹰在老鹰的帮助下学习飞行。学习时,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互动活动,不但使学生走近了小鹰,和它一起学飞行,而且创造了老鹰鼓励小鹰坚持不放弃的情景,使学生不仅熟悉了故事,而且更真切体会到应该学习小鹰持之以恒的精神,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海无涯的道理。
  2.2.2 “读”辟蹊径法
  课文的写作意图,常常贯穿于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显而易见的,也有含蓄在内的。教师如果能进行人情入境的朗读指导,学生就能“悟”出“道”来,从而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如人教版的《去年的树》一课,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信守诺言,珍惜友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通过指导读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朗读,让学生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学生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在反复朗读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
  2.2.3 文眼教学法
  抓住重点词句和重点语段,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东方之珠》中,文眼就是“珠”,课文最后一句也点明了“珠”这个字的含义:“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这颗明珠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说香港是“明珠”呢?文章前后就由这一“文眼”连接,以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从浅水湾、海洋公园和铜锣湾三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璀璨风光。因此,在教学时候,可以从课题入手,紧扣文眼,回环式体现文章主旨,明确香港美称的由来。当学生充分体会到香港真是一颗“明珠”时,情绪是激昂的,心中已积蓄了丰富的情感冲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及对思想的挖掘用朗读形式表达出来。
  2.2.4 活动实践法
  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比如重阳节让学生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孩子们回去多关心老人,多为老人做点事;到了学雷锋活动月,让学生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应该礼让年长者,在公共汽车上,自觉把座位让给老人;到母亲节、父亲节和感恩节,使得学生由“父母呼、应勿缓”的句子懂得如何尊敬长辈,体会“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听当执”这让父母感动不已的孝行。
  总之,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努力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积极认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韩雪屏,土相文,土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版,2008.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44273/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 语文教师如何立德树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