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课程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8-08-04 11:00:0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1) [音乐教学课程]声乐音乐教学基本课程的意义


声乐网权威发布声乐音乐教学基本课程的意义,更多声乐音乐教学基本课程的意义相关信息请访问声乐网。

  【导语】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像、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声乐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起和来看看!
  声乐教学基本特点意义
  声乐教学以学校声乐教育为主导,以社会和家庭声乐教育及其声乐活动为辅助教育手段,在自觉与非自觉的声乐活动中吸取教育的滋养,并在不同的施教结构的整体中相互协调影响与作用。在统一的审美导向与寓教于乐中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声乐艺术的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创造集体,它集词作家、曲作家、歌唱家及其演出传媒、出版、比赛以及各种声乐活动场所为声乐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在统一审美意识与教育发展中需要有明确的认识,以便提高声乐教育质量。
  宏观上讲,声乐教学总体上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基本一致,有共同的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微观上说,声乐教学又有它独到的、特殊的一面,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1.声乐教学侧重演唱技能的培养。声乐教学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声乐课就是学唱几首歌”,而侧重演唱技能的培养是声乐教学的特点。声音既看不到又摸不到,而技能是通过肌体动作来完成的。动作可以反复训练成自然的习惯状态,要想形成稳定良好的声音状态.必须通过积极准确、协调统一的动作训练来达到训练声音的目的。它的训练方式是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好像天天都是一样的内容,没完没了地练习。然而就是要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甚至“枯燥无味”的训练过程达到科学方法的形成、加强和巩固的目的,继而变成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这正像许多著名歌唱家所说的,“这一‘简单’甚至‘枯燥无味’的不断循环反复的声音训练过程,又是一项不可轻视的、终生为之奋斗、必不可少的智慧工程”。
  这并不是说声乐教学就可以忽略对知识的传授。如在音乐知识方面。在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方面等,声乐教师都必须认真而细心地讲授,这方面属于知识传授。在嗓音的训练和运用方面,主要是技能的训练和演唱习惯的培养。声乐课所训练的内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在音域、音量、音色以及演唱的风格性、发声技术适用的灵活性等方面的扩展、加强和完善是无止境的,也是需要终生为之追求和奋斗的。
  2.声乐演唱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在表演中,歌唱和其他的音乐表演一样。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其他学科的学生在考试时,可以对疑难问题反复思考并进行修改,而在实际的声乐演唱中,不允许随意地停下来,演唱过程中的某些声音不理想、不规范乃至“开破”也不允许再进行加工修改,如考试和演出中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则被视为“重大事故”。因此,歌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能都必须训练成自然表达的、下意识的、甚至本能的条件反射状态,才能在实际演唱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3.声乐教学的“乐器”是声带和与其相关的发声器官。发声器官中有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藏在身体的内部,这是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本质上的不同。另外,在声乐教学和实际演唱中,歌唱者本人的主观听觉与客观实际难以统一,有时歌唱者觉得声音很大,而别人觉得很小;有时自己觉得声音很小.可别人反而觉得大。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声音分两个渠道传播:一是向人的内耳道传送;二是由口腔向体外空气传送。声音经过内耳道时觉得很大,经过口腔向体外传送时,自我感觉好像小了,这就是大多演唱者最易犯的“主观主义”。这两点也是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最为不同的特点,更是声乐教学中最令人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声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两个特点的制约和影响,而且声乐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常常取决于教学双方对这两大特点的具体认识和所采取的解决方法是否行之有效。
  所以.声乐教学既要遵循一般学科的教学原则和规律,又不能忽略其自身的教学特点。
  声乐教育学的教学意义
  1.学习声乐教育学是从事声乐教育的前提学习声乐教育学是从事声乐教育的前提,可以使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声乐教育的教学规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了解其教育系统的关系,并把握和协调相互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声乐教育的发展。
  2.学习声乐教育学有助于提高施教者的教育理论水平。学习声乐教育学可以使施教者掌握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当好一名教师或准备当教师或从事相关的声乐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不仅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还善于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3.学习声乐教育学有助于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促进声乐教育改革。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推进,以及声乐教育的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必然会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这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并树立教育改革的创新观念.以适应声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4.声乐教育学是贯彻正确审美导向的理论基础。声乐教育学全方位地概括了声乐审美教育的系统结构,并充分解析了施教与受教者的学习、研究的具体内容,规范了声乐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向,是进行声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结束语
  从声乐教学内容的总体构成来看.宏观中总体把握的过程注入了多学科的因素,但并不意味客观存在教育的具体施使中要开设如此众多的学科。就是说在微观深入中要把握相关学科的内容.从而提高声乐教育在理论结构上的广度与深度。
  基础音乐教育培训的任务
  l.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种曲调和音韵美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萃,展示美的结晶。器乐教材“美”的着眼点则在于简洁、洗练地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2.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概括地说,它遵循着下面一些原则:
  (1)参与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
  贯彻参与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顺带地学习。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教师应为学生的参与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
  (2)情感性原则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淑性。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教者凭借音乐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建立这种良好教与学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施教者,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
  (3)愉悦性原则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是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所以说,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
  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这种变“苦学”为“乐学”的状况,最适于在音乐教学中体现,这就是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3.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的一声中断放音,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让学生吹奏由于簧片腐蚀而噪音叠出的口琴……等。
  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歌片、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运用无不应遵循努力创设一个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
1

(2) [音乐教学课程]中学音乐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


艺术类论文网免费发布中学音乐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更多中学音乐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相关信息请访问艺术类论文网。
【导语】论文摘要: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对于中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校本音乐课程能够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
  “校本课程”这一始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舶来品对于当代中国艺术教育来说并不陌生,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校本课程的创建已然成为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国际上对此概念通行的看法是:校本课程是由校长、教师、学生、教育科研专家乃至家长、公众等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模式。其特点是以学校为依托,并在开发过程中实行民主决策、民主评价。从这个意义来看,校本课程实际上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它体现了互动思维、民主思维与创新思维。因而,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级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根据相关指导文件的要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也成为音乐课程改革中引人瞩目的一项内容。对于校本课程的概念及其开发方式,笔者认同郑金洲教授对校本课程的解读方式,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就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徐玉珍教授也做出了较为稳妥的诠释:“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包括校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程选择、修订、改编,也包括对国家预留课程空间的全新的开发。”学校出于适应本校教学实际的考虑而对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进行的补充、改编、引申、整合等等,也属于校本课程开发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意义上,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而组织的第二课堂、综合活动等等,已经属于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范畴了,至于编写教材,则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环节。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由于无法全面考量各个学校以及各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因此传统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很多局限,在不断更新的当代教育情势下很难站稳脚跟,而校本课程恰恰弥补了这方面不足。我们结合学生的兴趣,有选择地将一些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编写相关的音乐教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究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带来的无限乐趣。例如:新教材增添了韩红的《天亮了》、群星演唱的《相亲相爱》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家庭、亲情教育题材的歌曲。音乐校本教材创编以“我爱我家”为主题单元,通过欣赏《天亮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悟母亲对孩子伟大的爱,论文代写学唱《相亲相爱》感受家庭的甜蜜与快乐,表达对家庭的热爱与依恋。其次,校本音乐教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
  三、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自身资源
  学生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他们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他们的家庭生活,来自他们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与交往,来自他们与社区环境、传媒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他们往往会把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带到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把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增大教育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这些经验与经历,我认为都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学习性,为我们的教学所用,使教学更深动有效的开展。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音乐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比如:有些家长酷爱音乐艺术,擅长演奏、演唱……有的学生家长还热心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便可在时机成熟时,约请家长来校献技献艺,此举,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另外,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校本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
  四、强化和完善基本措施
  校本课程要适应新形势,取得新成效,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我们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了教科研部门人员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而健全和完善了校本课程机制。
  首先,制订“校本课程工作规范与制度”。一方面,考察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需求与反馈情况,针对教学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广泛听取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另一方面,参考先进学校校本课程创建经验,梳理传统教法的优缺点,结合社会实际与国家需求,制订出满足多方面需要的校本课程工作规范与制度。其次,不断跟进调查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举行“校本课程”经验交流与推广会。形成师生交流的良好教学循环系统,并定期邀请兄弟学校参加本校的各种活动。校际之间比教育看教学、比规范看制度、比学习看效果、比成果看风格,不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而且形成了浓郁的教学创新的良好风气。
  五、结合地方特色,收集当地民间娱乐活动民歌民谣等资源
  学校要适量安排地方特色课和课外实践活动,把当地民间娱乐活动和民歌民谣引进校园,通过“结合方言,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表演,结合欣赏,结合比赛,结合提高”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民间音乐中,增进对民族地方音乐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提高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为继承和发扬民族地方音乐文化奠定了感情基础。
  中学音乐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具有教学科研性质的课程管理模式。而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只有秉持人本性的原则,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来加以创新,才能有效地提高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成功率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2]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
  [3]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4]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范晓荣.乌鲁木齐市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
2

(3) [音乐教学课程]浅谈音乐教学


少儿兴趣网权威发布浅谈音乐教学,更多浅谈音乐教学相关信息请访问少儿兴趣网。
★少儿兴趣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音乐教学,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少儿兴趣频道!浅谈音乐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课程标准恰恰是音乐学科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是音乐教学与时代同步的体现。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我组织的“你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音乐”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对艺术歌曲和器乐曲不太喜欢。为什么流行音乐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主要归结于流行音乐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形式自由,而且易学易唱,掌握它不需要多少音乐基础,加上歌词内容又贴近生活。另外,流行歌手往往是一个时代鲜明特征的集中表现,引领着潮流,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把握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流行歌手的成长奋斗经历和他们优秀的专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积极性。  以往我们音乐课上常用的方法是学生跟琴识谱或教师一句一句教唱,这种枯燥的方式不受学生的欢迎。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声像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七年级第一单元选用了《新世纪的新一代》、《快乐老家》、《大海啊,故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音乐背景资料,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然后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外在形式结构和内在情感内容进行探究,最终实现学生对音乐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教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新时期教学模式的探讨,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革。  音乐课程为音乐与历史、文学、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协同呈现提供了可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集合整理各种资源的能力,并使这些知识同为音乐教学服务。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的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岸,矣及归舟”八幅幻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情致盎然。赏毕,我给学生出了个小题目:“大家在小学时写过看图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写作文呢?”当再次播放录音时,学生们纷纷拿起了笔。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从那委婉柔美的乐声中,我仿佛听到了沉沉隆隆的暮鼓,悠悠扬扬的渔歌和江水拍岸的回响……此时此刻,我完全置身于云河仙境之中了。”
3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825233/

推荐访问:音乐《小船》教学设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