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杂志官网

来源:主持词 时间:2018-09-01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主持词】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共10篇)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一):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图书情报杂志官网】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二):

对某专门知识或某学科进行系统的论述或概括的一种情报来源是什么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专利 之一的

期刊论文数据库.CNKI,CSSCI…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三):

图书属于文献吗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另外,《文献》杂志为中文类核心期刊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四):

文献类型的划分方式有哪些,简述一下根据知识的加工层次划分的文献类型

  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文献有多种分类方式.
  一、按文献的编辑方法和出版特点划分
  1.图书
  图书是指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阐述或对已有研究成果、技术、经验等进行归纳、概括,是一种比较系统完整而又成熟定型的出版物.它是迄今为止最主要的文献类型,占据整个文献系统的主导地位.
  图书一般具有完整定型的装帧形式,首尾衔接,结构严谨,积叶成册,自成体系,以单行本、多卷书或丛书等形式出版发行.图书的内容系统、论述全面.一般记录一个中心内容或围绕一个问题,以历史为起点而以现实为重点进行论述.因此,读者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获得一般性的知识,还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的或现实的、理论的或方法的系统知识.
  图书反映的知识可靠、观点成熟.一本书的形成往往经过著者的选择、核对、鉴别和融会贯通,包含着著者本人在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的经验总结,是著者长期研究的成果、学识的积累.因此,对于我们查找各种事实、数据、资料的来源与出处,以及查考变迁沿革等,图书具有无可取代的优越性.
  图书的成书过程较长,从写作到出版,要通过核对、鉴别、筛选、提炼、校对等多道工序,由此图书的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传递信息速度慢,内容不便于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它反映的知识内容明显滞后,一般不含最新的信息内容.
  图书按照内容、著述目的和使用特点,可划分为普通图书和工具书两种类型.普通图书提供读者具有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的知识,适合读者系统阅读或精读,包括教科书、专著、科普与通俗读物、文学艺术著作等.工具书是广泛收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或资料,按特定体例或方式编排,提供基本知识和文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文献,分为参考工具书和检索工具书两大类,具体包括辞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表谱以及索引、目录、‘文摘等等.
  2.期刊
  期刊,又叫杂志,它是指有固定的名称、版式、开本和篇幅,汇集若干作者分别撰写的多篇文章、资料或线索,由常设编辑机构的工作人员依照一定的出版周期,使用连续的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作为时序的标识,计划无限期连续出版的出版物.期刊是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现代文献的一种主要类型.
  期刊具有内容广泛、知识新颖、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数量庞大、流通范围广等特点,读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期刊,及时了解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自1665年1月在法国巴黎创刊的《学者周刊》和l665年3月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问世以来,其发展十分迅速,它在人类的科学和生产活动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记载、传播和交流社会文化和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根据之一,是科技人员进行信息交流的正式、公开而有秩序的工具.据统计,科技人员所获取信息的65%以上来源于期刊,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检索对象,因此被称为“整个科学史上最成功的、无处不在的科学信息载体”.
  期刊按其内容性质或使用对象,可以划分为学术性期刊、普及性期刊、检索性期刊.
  报纸,也是期刊的一种类型.它和期刊一样,有统一的名称,有常设的编辑机构,定期连续出版,每期汇集许多文章、报道、资料、消息.但它比期刊时间性更强,出版周期更短,有日报、双日报、三日报、周报、旬报等不同出版周期之分,是信息报道最及时的一种文献;内容更加广泛,它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评论和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最新成果;版面较大,多为对开或四开,以单张散页形式出现;出版量大,拥有读者面广,人数众多.因此,报纸是重要的情报源和社会舆论工具,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对报纸进行内容分析和辑录整理,是资料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是,报纸报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如图书、期刊等其他文献类型.
  3.特种文献资料
  特种文献资料,又称丛刊,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是出版形式比较特殊的一种文献类型.它介于图书与期刊之间,似书非书,似刊非刊.这类文献总的特点是数量大,增长快;内容广泛,类型多样,涉及各学科和各领域;保密性强,出版分散,有不同密级程度,有的公开发表,有的内部发行;出版周期很不固定,收集比较困难;现实性强,情报价值高,从不同领域即时反映当前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进展动态、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它们对于国民经济、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直接参考应用价值.
  特种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科技报告
  科技报告是关于某项科学研究和革新成果的系统总结,或是研究过程中阶段进展情况的实际记录,又称技术报告.它通常以正式报告、进展报告、技术札记、备忘录等形式出版.
  科技报告的信息特点是:形式活泼,每份报告不论篇幅长短,独立成册,冠有总的名称并连续编号;内容详尽专深,往往附有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资料准确可靠,几乎涉及整个科学、技术领域以及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和部分人文科学,能充分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动向和发展水平;时效性强,许多最新的研究课题和尖端技术,首先发表在科技报告上;发行范围严格控制,科技报告初次公布以保密资料形式内部交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逐级解密,再公开发表.因此,科技报告具有很高的情报价值,是迅速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尤其在某些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的重要资料来源.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五):

信息、文献、文献信息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二、 文献信息的种类有那些?如何理解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图书情报杂志官网】

  分类:1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2.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
  理
  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情报学中的一种主要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观察或者实际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具有一定发明创造和一定新见解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
  二次文献又称二级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即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成简介、提要或文摘,并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形式,如目录、文摘杂志(包括简介式检索刊物)等.它们都可用作文献检索工具,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某个学科、专业或专题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文献线索,是积累、报道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有效手段.
  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是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述评、进展、动态等,在文献调研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所研究课题的研究历史、发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课题的技术背景.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六):

15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包括研究进展,选题依据、目的、意义

  综述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有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名,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撰写综述论文的几个注意事项:⑴题目不宜过大.一般来说,题目过大,则不易把握论文的中心,不易得透彻.⑵参考文献太旧.综述一定要反映最新的他人研究情况,如果所引述文献都是若干所前的陈旧参考文献,则不能反映最新的研究动态.⑶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⑷综述篇幅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不般宜超过4000字.⑸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晚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
  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选定题目后,就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作者在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
  文献资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物质基础,选定综述的题材后要大量的搜集和阅读有关的中文和外文文献.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搜集好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文献综述中涉及的参考文献主要是能反映主题全貌的、而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它反映了作者对该研究领域的理解程度和选题的前期研究状况,所以绝对不能省略.
  五、如何写好文献综述
  技巧一:收集资料要瞄准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人物的观点和论述等,这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利用其他网络资源.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毕业论文有一个比较长的准备时间,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做好文献阅读卡片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很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其实,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做到的话.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七):

百慕大三角到底是什么啊
百慕大到底是什么啊 为什么会在那里出了那么多的事情 北纬37.怎么有那么多奇异的地方啊

上世纪最真实的谎言——并不存在的“百慕大三角” !
2008-05-21 14:11
上世纪最真实的谎言——并不存在的“百慕大三角” !
百 慕大群岛是大西洋上著名的旅游胜地,然而却跟一个恐怖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在地理学上,并不存在“百慕大三角”这样的划分,但是神秘现象的鼓吹者将百慕大 群岛、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这三个地方硬是划了三条连线,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声称在这一海域曾多次发生过莫名其妙的航船、飞机失 踪,称之为“魔鬼三角”.有的甚至声称这种“魔鬼三角”在地球上还有多个,较著名的还有一个日本“魔鬼海”.这种说法经过无数文章、书籍的渲染,越传越 神,不仅家喻户晓,甚至连某些专业人士也信以为真,比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海洋信息网也将“百慕大三角”当成“海洋奇观”、“海洋之迷”,收录了 几篇有关文章.国内海洋方面的主要科普杂志《海洋世界》在80年代初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以
后又多次提起这个话题, 直到2000年,上面至少还有两篇介绍文章,一篇是赵俊涛《百慕大:死亡三角》(2000年第2期),一篇是洋洋《海洋中的神秘地带》(2000年第4 期),声称:“几十年来,有许多船只、飞机在这里神秘失踪,而且从来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这片海域内,无人驾驶的鬼船飘来忽去,奇光异雾时隐时现……百慕 大三角被人们称为‘死亡三角’、‘魔鬼三角’、‘魔海’……”(赵俊涛《百慕大:死亡三角》)一个风景优美的人间天堂在这些作者笔下成了人间地狱,实在骇 人听闻.
五花八门的理论、假说被提出来试图解释这个神秘现象,简直成了一门学问.比如上面的这篇文章,就提到了“外星人绑架”、“大 西国发射激光”、“黑洞理论”、“海上次声波振动理论”、“高压油气说”、“平行宇宙”、“第二重力”、“四维空间”、“时空收缩论”等等.最流行的说法 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底有个外星人基地,那些失踪的飞机和船只被外星人掠走了,失踪者被外星人带去当实验品,科幻电影《第三类亲密接触》就有几十年后那些失踪 的飞行员被外星人放回的镜头,而且还跟失踪前一样年轻.还有一种很迷人的科幻说法,说是这些飞机和船只进入了“时间旋涡”或第四维空间,去了另一个世界. 也有人试图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海啸、地震、龙卷风、重力异常、磁异常(美国海军在普查绘制海图时测量过这个海域,并未发现任何异 常).其中有一个“磁偏角异常”的说法,看上去似乎很合理,甚至连一些怀疑论者也接受.众所周知,地球的磁极和地理极往往是不相吻合的,导致罗盘所指的北 极与实际的北极有一定的偏差,不同地点的磁偏角一般均不同,这种磁偏角现象早在宋朝就已被中国人发现,是航海的一个基本常识.
有人声 称,百慕大三角这个地方与众不同,磁北极和北极却是在同一直线上,即磁偏角为零,如果海员、飞行员在百慕大三角继续保持校正磁偏角的习惯,就会迷失方向. 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磁偏角现象是每个海员、飞行员都时刻牢记着的,如果他们一时忘了,在别的地方会偏离航向,在磁偏角为零的地方却偏偏不会.即使有 海员、飞行员发神经突然在不需校正罗盘的地方去校正罗盘,也只能解释为什么飞机、船只偏离了航线,却无法解释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地磁上有很多地方磁偏角为 零,将这些地方连接起来,成了一条假想的“零磁偏线”,这条线从美国五大湖区,经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古巴一直延伸到南美.百慕大三角实际上并不都在零磁 偏线上,只有在靠近佛罗里达的地方磁偏角才接近零,往东则磁偏角逐渐增加,在百慕大群岛处达到15度.
神秘现象的鼓吹者都承认,并没 有一个合理的理论、假说能够解释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失踪现象.问题是,如果这个神秘失踪现象本来就不存在,又何必挖空心思去解释呢?但是这些“研究者”却没 有一个想到要去调查调查是否真有那么多船只、飞机在百慕大三角失踪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员拉里·库舍(Larry Kusche)决定为他们代劳,挨个挨个地调查神秘现象鼓吹者所具体提到的全部五十多(因为有的相关事故很难说该算在一起还是分开,所以不用确定数字)起 事例的真相,查阅美国空军、海军、海岸警备队、伦敦劳埃德(LLoyd"s)保险公司的有关调查报告,事故发生时报纸的报道,以及向有关人员写信查询,在 1975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 Solved)一书,详细地介绍了他对每一起事例的调查结果.该书被美国海岸警备队、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和许多权威机构认为是对百
慕大三角现象的定论.在这本书中,库舍得出了十条结论:
一、在找到了足够的资料以后,大多数的事故都能有合理的解释,并不神秘.比如,有的是因为遇到了飓风,有的是船体结构本身有缺陷又遇到坏天气,这些在事后的调查报告中都有结论.
二、在一些传说的“事故”中,关键的细节,甚至整个事故,都是虚构的.
三、 一些明显发生在别处的事故也被算进了百慕大三角之中,最臭名昭著的是1902年发生在太平洋的一起海难和1951年发生在爱尔兰的一起空难,都被当成了发 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如果我们根据鼓吹者所提到的百慕大三角事故划定百慕大三角,它将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的无比广阔的海域.船只、飞机失 踪是全球各地到处发生的,比如,自1850年以来,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北欧之间,有近两百艘、架船只、飞机失踪或被遗弃.事实上百慕大三角的失踪现象并 不突出.
四、有一些失踪的船只的航线经过了百慕大三角,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否是在那里失踪的.
五、在许多事例中,船只或飞机的失踪地几乎完全未知,搜寻者不得不被要求寻找广阔的海域.
六、许多事故在发生的时候,当时的人并不认为有神秘之处,但在许多年后,神秘现象的鼓吹者在寻找证据时,却开始把它们也算入了神秘事故.这时候要再去完全搞清楚发生在多年前的事故的详情,一般是很困难的.
七、与传说的相反,在许多事故发生的时候,天气都非常恶劣.在几起事故中,飓风应承担责任.
八、许多事故发生在下午或晚上,使得援救人员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清现场,因此大海有整夜的时间破坏现场,难以找到残骸.
九、许多作者在介绍事故时,并未做原始的调查,而只是引用别的作者的文章,因此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
十、在介绍某些事故时,鼓吹者隐瞒了那些能对失踪有明显的解释的重要细节.
库 舍在书中(第二版)并没有具体统计有多少起事故是可以确定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我根据他对每一起事故的具体描述算了一下,在这五十多起事故中,只有二十起 左右可以确定是发生在百慕大三角或其邻近海域.考虑到那是一个船只、飞机出入极其频繁的地区,在一百多年中只发生了这些事故,并不算多.此外,与传说的相 反,有的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找到了残骸,甚至还有幸存者.
这些结论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魔鬼三角”,比如日本的“魔鬼海”,库舍发现实际上是美国人捏造出来的.
细 心的读者可能会想到,如果百慕大三角真的频繁发生神秘的海难、空难,最该重视的是海洋保险公司,应对经过百慕大三角的船只收取额外的保险费.但是保险公司 并不认为百慕大三角是个特别危险的海域.1975年,在答复《命运》(Fate)杂志的询问时,垄断英国海洋保险的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声明:“根据劳埃德 记录,自1955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428艘船只被报失踪,而你们也许有兴趣知道,我们的情报部门未能发现任何证据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 踪案的说法.美国海岸警备队有关大西洋事故的计算机记录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
如此看来,所谓“百慕大魔鬼三角”神秘现象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秘的倒成了,这个神秘现象是如何被炮制出来、流传开去的?这必须从美国航空史上一起著名的空难事故--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失踪说起.
第19 飞行中队由5架“报复者”(Avenger)鱼雷轰炸机和14名飞行员(包括5名驾驶员,其他为无线电员和枪炮手)组成.其中四驾飞机由学生飞行员驾驶, 第五架飞机的驾驶员是负责训练这些学生的中队长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上尉.在1945年12月5日下午2点,这五架飞机从佛罗里达 的劳德代尔堡(Ft. Lauderdale)海军航空基地起飞进行飞行训练,既定航线是从佛罗里达半岛向东飞越大西洋抵达巴哈马群岛上空,然后折回劳德代尔堡,全程约300英 里,飞机上携带的汽油足够飞行6个小时.在下午4点,基地接到了泰勒发来的遇到麻烦的信号.这时飞机已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上空,但是并未按原定的向南、向 西折回,而是继续向北、向东飞行,离开大陆原来越远,向大西洋深海飞去.基地收到的最后一次通讯是7点过后不久,那时飞机还有一小时的燃料,但很显然仍然 继续向大西洋深处飞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飞行员可
能试图在海面迫降,但在黑暗之中失败而遇难.援救人员未能发现飞机的残骸和尸 体,显然它们都已沉入了大海深处.“复仇者”绰号“铁鸟”,空机重达14000磅,一旦掉到海面上就很快沉落海底.但是这次悲剧并没有结束,在当天晚上7 点27分,两架“水手”海上飞机(Martin Mariner)起飞前去救援,其中的一架在升空23分钟后发生爆炸,机上13名乘员全部遇难.“水手”海上飞机有容易漏油的毛病,绰号“飞行油箱”,如 果有乘员吸烟或因别的原因出现火花,就可能发生爆炸而出事.“甘斯·米尔斯”号(SS Gaines Mills)的海员目睹了这架飞机的爆炸经过,并发现了掉到海面上的残骸.
随后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包括库舍)的调查结果,都认为泰勒 上尉必须为第19飞行中队的失踪承担主要责任.泰勒并不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而以马虎著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曾经两次因为在海上迷航而不得不弃机跳 伞而获救(泰勒还被迫在海上第三次弃机跳伞,不过那一次不是他的责任).在这次飞行训练时,泰勒既忘了带手表又忘了带基本的导航仪器.在飞行中,他报告他 的飞机上的罗盘失灵,但是相信自己能够根据目测继续带领飞行,声称无需帮助.在4点45分时,基地发现泰勒显然已迷失了方向,要求他把指挥权交给跟随的飞 机,但是泰勒显然没有这么做.从通话记录可知,泰勒一直在率领飞行中队向错误的方向航行,迟至6点时,泰勒还在命令飞行中队向东飞行,而至少有两名学生飞 行员认为应该向西飞行,但是由于军中的纪律,他们不得不跟随泰勒飞向深渊.基地反复地要求泰勒改用更可靠的紧急频道通讯,而泰勒也拒绝这样做.因此这次事 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为错误导致,其次天气也不佳.尽管在第19飞行中队刚起飞时,天气情况良好,但很快就变得恶劣.救援飞机报告遇到强烈的气流和危险 的飞行条件,当时在该海域的船只报告风暴和巨浪.一位迷航而又刚愎自用的中队长带着没有经验的学生飞行员在恶劣的天气中夜里飞行,遇难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
但是泰勒的亲属对这个调查结果不满.他们向美国海军高层上诉.在40年代末,美国海军最高当局满足了泰勒亲属的 要求,把事故原因归咎于坏天气和“未知因素”.“未知因素”激发了人们的想象能力.第19飞行中队的失事成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神秘故 事,在传播中又被有意无意地添油加醋,于是恶劣的气候被说成“当时天气很好”(见赵俊涛《百慕大:死亡三角》,下同),一次对学生飞行员的训练飞行被说成 “参加训练的14名飞行员也都是有经验的老手”,泰勒拒绝使用紧急通讯频道被说成“无线电联络受到干扰”,那架升空后不久就爆炸的“水手”救援飞机被说成 “与基地保持一段联系后也失踪了”,好像也很神秘,而实际上那只是当天出动的众多救援飞机中的一架而已.
对“百慕大三角”的渲染可以 追溯到1950年9月16日,合众社在那一天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在佛罗里达海岸和百慕大之间,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该文的作者琼斯(E.V.W. Jones)可视为“百慕大魔鬼三角”之父.两年以后,《命运》杂志发表了一篇署名乔治·桑德(George X. Sand)的文章,总结了在百慕大一带发生的“奇怪的海上失踪案”.随后又有几本描述百慕大一带的神秘现象的书籍出现,比如杰萨普(M.K. Jessup)著的《不明飞行物案件》(The Case for the UFO),奇霍(Donald Keyhoe)著的《飞碟阴谋》(TheFlying Saucer),都宣扬这些百慕大失踪案是由于外星人绑架.1964年2月,
在 一本名为《商船队》(Argosy)的小说刊物上,嘎迪斯(Vincent Gaddis)发表了《致命的百慕大三角》(The Deadly Bermuda Triangle)一文,首次提出“百慕大三角”一词.1969年,斯宾塞(John Wallace Spencer)出版《失踪地带》(Limbo of the Lost)一书,专门研究“百慕大三角”,影响不小.两年后,一部名为《魔鬼三角》(The Devil"s Triangle)的长篇纪录片发行.1974年伯利兹(Charles Berlitz)出版《百慕大三角》(The Bermuda Triangle)一书,成为畅销书,卖出了五百万册.在这些文章、书籍、电影的鼓吹下,“百慕大魔鬼三角”成了在西方家喻户晓的神秘地带.库舍的《百慕 大三角神秘--已解》一书,主要就是为了反驳伯利兹的畅销书而写.在该书出版后,伯利兹又四处散布谣言,声称在百慕大三角的海底发现了一座大金字塔,至少 高420英尺,底座边长540英尺,并认为这座金字塔可以揭示神秘失踪的奥秘.1978年3月,库舍向伯利兹提出挑战,要求伯利兹提供发现海底金字塔的证 据.库舍与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海军等机构的海洋学家联系,都无人知道有海底金字塔这一发现.他要求与伯利兹打赌,各向一家银行存入一万美金,如果在 1978年9月1日之前,伯利兹能够出示海底金字塔存在的证据并被美国考古研究院、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全国地理学会等权威机构证实,将赢得赌金,更重要 的是,库舍将承认伯利兹是
正确的.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周,1978年4月24日,伯利兹通知这家银行的副行长,他不愿接受库舍的挑战,等于承认了自己是在毫无证据地信口开河.这出以讹传讹的闹剧至此在美国告一段落,紧接着却在中国开演,至今未息.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八):

神秘的白慕大魔鬼三角区
太平洋的某一个海域有一个叫白慕大号称魔鬼三角区的地方,据说妄想通过那里的一切船和飞机都会离奇失踪,雷达到那里也会失常,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飞机和船无声无息的消失呢?有的科学家认为是磁场问题,有的说是外星人的基地,大家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科学探索
1979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组织的联合考察组,在百慕大海域的海底发现一个巨大的水下金字塔.根据美国迈阿密博物馆名誉馆长查尔斯·柏里兹派人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这个水下金字塔比埃及大金字塔还要巨大.塔身上有两个黑洞,海水高速从洞中穿过.
水下金字塔的发现,使百慕大三角谜变得更为神秘莫测,它到底是人造的还是自然形成的?它与百慕大海域连续发生的海难和空难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讨.百慕大这个黑洞,至今还没有看见底.
并不存在的“百慕大魔鬼三角”
·方舟子·
百慕大群岛是大西洋上著名的旅游胜地,然而却跟一个恐怖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在地理学上,并不存在“百慕大三角”这样的划分,但是神秘现象的鼓吹者将百慕大群岛、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这三个地方硬是划了三条连线,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声称在这一海域曾多次发生过莫名其妙的航船、飞机失踪,称之为“魔鬼三角”.有的甚至声称这种“魔鬼三角”在地球上还有多个,较著名的还有一个日本“魔鬼海”.这种说法经过无数文章、书籍的渲染,越传越神,不仅家喻户晓,甚至连某些专业人士也信以为真,比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海洋信息网也将“百慕大三角”当成“海洋奇观”、“海洋之迷”,收录了几篇有关文章.国内海洋方面的主要科普杂志《海洋世界》在80年代初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以
后又多次提起这个话题,直到2000年,上面至少还有两篇介绍文章,一篇是赵俊涛《百慕大:死亡三角》(2000年第2期),一篇是洋洋《海洋中的神秘地带》(2000年第4期),声称:“几十年来,有许多船只、飞机在这里神秘失踪,而且从来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这片海域内,无人驾驶的鬼船飘来忽去,奇光异雾时隐时现……百慕大三角被人们称为‘死亡三角’、‘魔鬼三角’、‘魔海’……”(赵俊涛《百慕大:死亡三角》)一个风景优美的人间天堂在这些作者笔下成了人间地狱,实在骇人听闻.
五花八门的理论、假说被提出来试图解释这个神秘现象,简直成了一门学问.比如上面的这篇文章,就提到了“外星人绑架”、“大西国发射激光”、“黑洞理论”、“海上次声波振动理论”、“高压油气说”、“平行宇宙”、“第二重力”、“四维空间”、“时空收缩论”等等.最流行的说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底有个外星人基地,那些失踪的飞机和船只被外星人掠走了,失踪者被外星人带去当实验品,科幻电影《第三类亲密接触》就有几十年后那些失踪的飞行员被外星人放回的镜头,而且还跟失踪前一样年轻.还有一种很迷人的科幻说法,说是这些飞机和船只进入了“时间旋涡”或第四维空间,去了另一个世界.也有人试图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海啸、地震、龙卷风、重力异常、磁异常(美国海军在普查绘制海图时测量过这个海域,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其中有一个“磁偏角异常”的说法,看上去似乎很合理,甚至连一些怀疑论者也接受.众所周知,地球的磁极和地理极往往是不相吻合的,导致罗盘所指的北极与实际的北极有一定的偏差,不同地点的磁偏角一般均不同,这种磁偏角现象早在宋朝就已被中国人发现,是航海的一个基本常识.
有人声称,百慕大三角这个地方与众不同,磁北极和北极却是在同一直线上,即磁偏角为零,如果海员、飞行员在百慕大三角继续保持校正磁偏角的习惯,就会迷失方向.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磁偏角现象是每个海员、飞行员都时刻牢记着的,如果他们一时忘了,在别的地方会偏离航向,在磁偏角为零的地方却偏偏不会.即使有海员、飞行员发神经突然在不需校正罗盘的地方去校正罗盘,也只能解释为什么飞机、船只偏离了航线,却无法解释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地磁上有很多地方磁偏角为零,将这些地方连接起来,成了一条假想的“零磁偏线”,这条线从美国五大湖区,经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古巴一直延伸到南美.百慕大三角实际上并不都在零磁偏线上,只有在靠近佛罗里达的地方磁偏角才接近零,往东则磁偏角逐渐增加,在百慕大群岛处达到15度.
神秘现象的鼓吹者都承认,并没有一个合理的理论、假说能够解释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失踪现象.问题是,如果这个神秘失踪现象本来就不存在,又何必挖空心思去解释呢?但是这些“研究者”却没有一个想到要去调查调查是否真有那么多船只、飞机在百慕大三角失踪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员拉里·库舍(Larry Kusche)决定为他们代劳,挨个挨个地调查神秘现象鼓吹者所具体提到的全部五十多(因为有的相关事故很难说该算在一起还是分开,所以不用确定数字)起事例的真相,查阅美国空军、海军、海岸警备队、伦敦劳埃德(LLoyd"s)保险公司的有关调查报告,事故发生时报纸的报道,以及向有关人员写信查询,在1975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 Solved)一书,详细地介绍了他对每一起事例的调查结果.该书被美国海岸警备队、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和许多权威机构认为是对百
慕大三角现象的定论.在这本书中,库舍得出了十条结论:
一、在找到了足够的资料以后,大多数的事故都能有合理的解释,并不神秘.比如,有的是因为遇到了飓风,有的是船体结构本身有缺陷又遇到坏天气,这些在事后的调查报告中都有结论.
二、在一些传说的“事故”中,关键的细节,甚至整个事故,都是虚构的.
三、一些明显发生在别处的事故也被算进了百慕大三角之中,最臭名昭著的是1902年发生在太平洋的一起海难和1951年发生在爱尔兰的一起空难,都被当成了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如果我们根据鼓吹者所提到的百慕大三角事故划定百慕大三角,它将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的无比广阔的海域.船只、飞机失踪是全球各地到处发生的,比如,自1850年以来,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北欧之间,有近两百艘、架船只、飞机失踪或被遗弃.事实上百慕大三角的失踪现象并不突出.
四、有一些失踪的船只的航线经过了百慕大三角,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否是在那里失踪的.
五、在许多事例中,船只或飞机的失踪地几乎完全未知,搜寻者不得不被要求寻找广阔的海域.
六、许多事故在发生的时候,当时的人并不认为有神秘之处,但在许多年后,神秘现象的鼓吹者在寻找证据时,却开始把它们也算入了神秘事故.这时候要再去完全搞清楚发生在多年前的事故的详情,一般是很困难的.
七、与传说的相反,在许多事故发生的时候,天气都非常恶劣.在几起事故中,飓风应承担责任.
八、许多事故发生在下午或晚上,使得援救人员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清现场,因此大海有整夜的时间破坏现场,难以找到残骸.
九、许多作者在介绍事故时,并未做原始的调查,而只是引用别的作者的文章,因此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
十、在介绍某些事故时,鼓吹者隐瞒了那些能对失踪有明显的解释的重要细节.
库舍在书中(第二版)并没有具体统计有多少起事故是可以确定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我根据他对每一起事故的具体描述算了一下,在这五十多起事故中,只有二十起左右可以确定是发生在百慕大三角或其邻近海域.考虑到那是一个船只、飞机出入极其频繁的地区,在一百多年中只发生了这些事故,并不算多.此外,与传说的相反,有的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找到了残骸,甚至还有幸存者.
这些结论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魔鬼三角”,比如日本的“魔鬼海”,库舍发现实际上是美国人捏造出来的.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想到,如果百慕大三角真的频繁发生神秘的海难、空难,最该重视的是海洋保险公司,应对经过百慕大三角的船只收取额外的保险费.但是保险公司并不认为百慕大三角是个特别危险的海域.1975年,在答复《命运》(Fate)杂志的询问时,垄断英国海洋保险的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声明:“根据劳埃德记录,自1955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428艘船只被报失踪,而你们也许有兴趣知道,我们的情报部门未能发现任何证据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踪案的说法.美国海岸警备队有关大西洋事故的计算机记录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
如此看来,所谓“百慕大魔鬼三角”神秘现象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秘的倒成了,这个神秘现象是如何被炮制出来、流传开去的?这必须从美国航空史上一起著名的空难事故--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失踪说起.
第19飞行中队由5架“报复者”(Avenger)鱼雷轰炸机和14名飞行员(包括5名驾驶员,其他为无线电员和枪炮手)组成.其中四驾飞机由学生飞行员驾驶,第五架飞机的驾驶员是负责训练这些学生的中队长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上尉.在1945年12月5日下午2点,这五架飞机从佛罗里达的劳德代尔堡(Ft. Lauderdale)海军航空基地起飞进行飞行训练,既定航线是从佛罗里达半岛向东飞越大西洋抵达巴哈马群岛上空,然后折回劳德代尔堡,全程约300英里,飞机上携带的汽油足够飞行6个小时.在下午4点,基地接到了泰勒发来的遇到麻烦的信号.这时飞机已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上空,但是并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继续向北、向东飞行,离开大陆原来越远,向大西洋深海飞去.基地收到的最后一次通讯是7点过后不久,那时飞机还有一小时的燃料,但很显然仍然继续向大西洋深处飞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飞行员可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九):

我想知道关于“百慕大三角洲”的一切介绍!

概况
“百慕大魔鬼三角”名称的由来,是1945年12月5日美国19飞行队在训练时突然失踪,当时预定的飞行计划是一个三角形,于是人们后来把美国东南沿海的西大西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罗里达州南部的迈阿密,然后通过巴哈马群岛,穿过波多黎各,到西经40线附近的圣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的一个三角地区,称为百慕大三角区或“魔鬼三角”.在这个地区,已有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失事,数以千计的人在此丧生.从1880到1976年间,约有158次失踪事件,其中大多是发生在1949年以来的30年间,曾发生失踪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丧生或失踪.这些奇怪神秘的失踪事件,主要是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马尾藻海”地区,为北纬20°-40°、西经35°-75°之间的宽广水域.这儿是世界著名的墨西哥暖流以每昼夜120-190千米,且多漩涡、台风和龙卷风.不仅如此,这儿海深达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沟,深7000米以上,最深达9218米.
成因
到目前为止,对“百慕大魔鬼三角”的解释可归纳为如下几类:一类认为,这些失踪是由于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联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飞碟在作怪.第二类则认为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异常、洋底空洞、甚至还有人提出泡沫说、晴空湍流说、水桥说、黑洞说等等,用一些奇异自然现象来解释“百慕在魔鬼三角”.最近,英国地质学家,利兹大学的克雷奈尔教授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造成百慕大海域经常出现沉船或坠机事件的元凶是海底产生的巨大沼气泡.在百慕大海底地层下面发现了一种由冰冻的水和沼气混合而成的结晶体.当海底发生猛烈的地震活动时被埋在地下的块状晶体被翻了出来,因外界压力减轻,便会迅速气化.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来所具有浮力.恰逢此时经过这里的船只,就会像石头一样沉入海底.如果此时正好有飞机经过,当沼气遇到灼热的飞机发动机,无疑会立即燃烧爆炸,荡然无存.与此相反,有些人认为这些奇特的失踪现象彼此间并无联系,因而也就否定百慕在魔鬼三角的存在.百慕大这层神秘的面纱是否已经揭开,沿待后人的研究验证.
案例
在本世纪海上发生的神秘事件中,最著名而以最令人费解的,当属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轮船失踪案.据说自从1945年以来,在这片海域已有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神秘的无故失踪.失踪事件之多,使世人无法相信其尽属偶然.所谓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岛,南到波多黎各,西至美国佛罗里达州这样一片三角形海域,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由于这一片海面失踪事件叠起,世人便称它为“地球的黑洞”、“魔鬼三角”.
1945年12月的一天,美国第十九飞行队的队长泰勒上尉带领人14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进行飞行训练.泰勒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有着在空中飞行2599小时的飞行记录,他的飞行技术对完成这样的训练任务应该是根本不成问题的.但当飞行的机群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基地突然收到了泰勒上尉的呼叫:“我的罗盘失灵了!”,“我在不连接的陆地上空!”以后两个小时,无线电通信系统断断续续,但是还能显示出他们大致是向北和向东飞.下午4点,指挥部收到泰勒上尉的呼叫:“我弄不清自身位置,我不知在什么地方.”接着电波讯号越来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指挥部感到这事不大对头,立即派一架水上飞机起飞搜索.半小时后,一艘油轮上的人看见一团火焰,那架水上飞机坠落了.
在短短的6个小时,6架飞机,15位飞行员一下子都不见了.他们消失得莫名其妙.这件事使美国当局受到极大的震动,军方决心查个水落石出.次日,在广达60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出动了300架飞机和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搜索.搜索范围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的每一处海面,时间达5天之久,可仍没能找到那六架飞机的踪影.
多年来,人们对这次事件众说纷纭,百慕三海域也就随着这次事件的披露而出了名.然而,该地区无法解释的船只或飞机失踪事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早在1840年,一艘名叫“洛查理”的法国货船航行到百慕大海面时,人们就发现船上食物新鲜如初,货物整齐无损,而船员却全部神秘地失踪了.
1872年,在亚速尔群岛以西的海面上,又有人发现叫“玛丽亚·米列斯特”的双桅船在海上漂流,船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食物,甚至半杯咖啡还没喝完,而船内空无一人.
1935年,意大利藉货轮“莱克斯”号的水手们眼看着美国荞帆船“拉达荷马”号一点点的被海浪淹没.但5天后,他们又亲眼看到这艘帆船居然又漂浮在海面上.水手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是他们连同被救起的“拉达荷马”号船员一起跳到这艘船上,他们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白日梦.
另一个突出事例是装载着锰矿的美国海军辅助船“独眼神”号在1918年3月失踪,这艘巨型货轮拥有309名水手,并有着当时良好的无线电设备,竟没有发出任何呼救讯号就无影无踪.
1951年,巴西一架水上飞机在搜寻他们一艘在这片海域失踪军舰时,发现百慕大海域的水面下有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正以惊人的速度掠过.
1977年2月,有人驾驶私人水上飞机飞过百慕大海域,发现罗盘指针偏离了几十度,正在吃饭的人发现盘子里的刀叉都变弯了.飞离这里后,他们还发现录音机磁带里录下了强烈的噪音.
美国海难救助公司的一位船长说,有一次他乘船途经百慕大海域时,船上的罗盘指针突然猛烈摆动,正在运转的柴油机功率突然消失,浊浪滔天,船的四周都是大雾.他命令轮机手全速前进,终于冲出大雾.但这片海域外的海浪并不大,也没有雾.他说,从未见过这种怪事.
百慕大三角发生的事件,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和有关方面的注意.人们对此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百慕大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因此会造成罗盘失灵.1943年,一位名叫裘萨的博士曾在美国海军配合下作了一次实验,以两台磁力发生机输出十几榈的磁力.磁力发生机开机后,船体周围涌起绿色烟雾,船和人都受到了某种刺激,有些人经治疗恢复正常,事后裘萨却自杀而死.因此结果也就不了了之.
有人认为百慕大区域有着类似宇宙黑洞的现象.但“黑洞”是在太空中的一种状态,在地球上否有黑洞,还有待于证明.有人认为百慕大海域海底有一股与海面潮流发生冲突时,就会造成海上事故,但这股海底的潜流又是怎样形成的此也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此外,还有次声破坏论、空气湍流论等种种说法,但这些解释也都是一种假说,既缺乏足够的依据,也未能为人们普遍接受.
科学探索
1979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组织的联合考察组,在百慕大海域的海底发现一个巨大的水下金字塔.根据美国迈阿密博物馆名誉馆长查尔斯·柏里兹派人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这个水下金字塔比埃及大金字塔还要巨大.塔身上有两个黑洞,海水高速从洞中穿过.
水下金字塔的发现,使百慕大三角谜变得更为神秘莫测,它到底是人造的还是自然形成的?它与百慕大海域连续发生的海难和空难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讨.百慕大这个黑洞,至今还没有看见底.
并不存在的“百慕大魔鬼三角”
·方舟子·
百慕大群岛是大西洋上著名的旅游胜地,然而却跟一个恐怖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在地理学上,并不存在“百慕大三角”这样的划分,但是神秘现象的鼓吹者将百慕大群岛、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这三个地方硬是划了三条连线,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声称在这一海域曾多次发生过莫名其妙的航船、飞机失踪,称之为“魔鬼三角”.有的甚至声称这种“魔鬼三角”在地球上还有多个,较著名的还有一个日本“魔鬼海”.这种说法经过无数文章、书籍的渲染,越传越神,不仅家喻户晓,甚至连某些专业人士也信以为真,比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海洋信息网也将“百慕大三角”当成“海洋奇观”、“海洋之迷”,收录了几篇有关文章.国内海洋方面的主要科普杂志《海洋世界》在80年代初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以后又多次提起这个话题,直到2000年,上面至少还有两篇介绍文章,一篇是赵俊涛《百慕大:死亡三角》(2000年第2期),一篇是洋洋《海洋中的神秘地带》(2000年第4期),声称:“几十年来,有许多船只、飞机在这里神秘失踪,而且从来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这片海域内,无人驾驶的鬼船飘来忽去,奇光异雾时隐时现……百慕大三角被人们称为‘死亡三角’、‘魔鬼三角’、‘魔海’……”(赵俊涛《百慕大:死亡三角》)一个风景优美的人间天堂在这些作者笔下成了人间地狱,实在骇人听闻.五花八门的理论、假说被提出来试图解释这个神秘现象,简直成了一门学问.比如上面的这篇文章,就提到了“外星人绑架”、“大西国发射激光”、“黑洞理论”、“海上次声波振动理论”、“高压油气说”、“平行宇宙”、“第二重力”、“四维空间”、“时空收缩论”等等.最流行的说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底有个外星人基地,那些失踪的飞机和船只被外星人掠走了,失踪者被外星人带去当实验品,科幻电影《第三类亲密接触》就有几十年后那些失踪的飞行员被外星人放回的镜头,而且还跟失踪前一样年轻.还有一种很迷人的科幻说法,说是这些飞机和船只进入了“时间旋涡”或第四维空间,去了另一个世界.也有人试图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海啸、地震、龙卷风、重力异常、磁异常(美国海军在普查绘制海图时测量过这个海域,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其中有一个“磁偏角异常”的说法,看上去似乎很合理,甚至连一些怀疑论者也接受.众所周知,地球的磁极和地理极往往是不相吻合的,导致罗盘所指的北极与实际的北极有一定的偏差,不同地点的磁偏角一般均不同,这种磁偏角现象早在宋朝就已被中国人发现,是航海的一个基本常识.
有人声称,百慕大三角这个地方与众不同,磁北极和北极却是在同一直线上,即磁偏角为零,如果海员、飞行员在百慕大三角继续保持校正磁偏角的习惯,就会迷失方向.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磁偏角现象是每个海员、飞行员都时刻牢记着的,如果他们一时忘了,在别的地方会偏离航向,在磁偏角为零的地方却偏偏不会.即使有海员、飞行员发神经突然在不需校正罗盘的地方去校正罗盘,也只能解释为什么飞机、船只偏离了航线,却无法解释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地磁上有很多地方磁偏角为零,将这些地方连接起来,成了一条假想的“零磁偏线”,这条线从美国五大湖区,经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古巴一直延伸到南美.百慕大三角实际上并不都在零磁偏线上,只有在靠近佛罗里达的地方磁偏角才接近零,往东则磁偏角逐渐增加,在百慕大群岛处达到15度.
神秘现象的鼓吹者都承认,并没有一个合理的理论、假说能够解释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失踪现象.问题是,如果这个神秘失踪现象本来就不存在,又何必挖空心思去解释呢?但是这些“研究者”却没有一个想到要去调查调查是否真有那么多船只、飞机在百慕大三角失踪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员拉里·库舍(Larry Kusche)决定为他们代劳,挨个挨个地调查神秘现象鼓吹者所具体提到的全部五十多(因为有的相关事故很难说该算在一起还是分开,所以不用确定数字)起事例的真相,查阅美国空军、海军、海岸警备队、伦敦劳埃德(LLoyd"s)保险公司的有关调查报告,事故发生时报纸的报道,以及向有关人员写信查询,在1975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 Solved)一书,详细地介绍了他对每一起事例的调查结果.该书被美国海岸警备队、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和许多权威机构认为是对百
慕大三角现象的定论.在这本书中,库舍得出了十条结论:
一、在找到了足够的资料以后,大多数的事故都能有合理的解释,并不神秘.比如,有的是因为遇到了飓风,有的是船体结构本身有缺陷又遇到坏天气,这些在事后的调查报告中都有结论.
二、在一些传说的“事故”中,关键的细节,甚至整个事故,都是虚构的.
三、一些明显发生在别处的事故也被算进了百慕大三角之中,最臭名昭著的是1902年发生在太平洋的一起海难和1951年发生在爱尔兰的一起空难,都被当成了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如果我们根据鼓吹者所提到的百慕大三角事故划定百慕大三角,它将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的无比广阔的海域.船只、飞机失踪是全球各地到处发生的,比如,自1850年以来,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北欧之间,有近两百艘、架船只、飞机失踪或被遗弃.事实上百慕大三角的失踪现象并不突出.
四、有一些失踪的船只的航线经过了百慕大三角,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否是在那里失踪的.
五、在许多事例中,船只或飞机的失踪地几乎完全未知,搜寻者不得不被要求寻找广阔的海域.
六、许多事故在发生的时候,当时的人并不认为有神秘之处,但在许多年后,神秘现象的鼓吹者在寻找证据时,却开始把它们也算入了神秘事故.这时候要再去完全搞清楚发生在多年前的事故的详情,一般是很困难的.
七、与传说的相反,在许多事故发生的时候,天气都非常恶劣.在几起事故中,飓风应承担责任.
八、许多事故发生在下午或晚上,使得援救人员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清现场,因此大海有整夜的时间破坏现场,难以找到残骸.
九、许多作者在介绍事故时,并未做原始的调查,而只是引用别的作者的文章,因此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
十、在介绍某些事故时,鼓吹者隐瞒了那些能对失踪有明显的解释的重要细节.
库舍在书中(第二版)并没有具体统计有多少起事故是可以确定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我根据他对每一起事故的具体描述算了一下,在这五十多起事故中,只有二十起左右可以确定是发生在百慕大三角或其邻近海域.考虑到那是一个船只、飞机出入极其频繁的地区,在一百多年中只发生了这些事故,并不算多.此外,与传说的相反,有的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找到了残骸,甚至还有幸存者.
这些结论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魔鬼三角”,比如日本的“魔鬼海”,库舍发现实际上是美国人捏造出来的.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想到,如果百慕大三角真的频繁发生神秘的海难、空难,最该重视的是海洋保险公司,应对经过百慕大三角的船只收取额外的保险费.但是保险公司并不认为百慕大三角是个特别危险的海域.1975年,在答复《命运》(Fate)杂志的询问时,垄断英国海洋保险的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声明:“根据劳埃德记录,自1955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428艘船只被报失踪,而你们也许有兴趣知道,我们的情报部门未能发现任何证据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踪案的说法.美国海岸警备队有关大西洋事故的计算机记录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
如此看来,所谓“百慕大魔鬼三角”神秘现象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秘的倒成了,这个神秘现象是如何被炮制出来、流传开去的?这必须从美国航空史上一起著名的空难事故--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失踪说起.
第19飞行中队由5架“报复者”(Avenger)鱼雷轰炸机和14名飞行员(包括5名驾驶员,其他为无线电员和枪炮手)组成.其中四驾飞机由学生飞行员驾驶,第五架飞机的驾驶员是负责训练这些学生的中队长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上尉.在1945年12月5日下午2点,这五架飞机从佛罗里达的劳德代尔堡(Ft. Lauderdale)海军航空基地起飞进行飞行训练,既定航线是从佛罗里达半岛向东飞越大西洋抵达巴哈马群岛上空,然后折回劳德代尔堡,全程约300英里,飞机上携带的汽油足够飞行6个小时.在下午4点,基地接到了泰勒发来的遇到麻烦的信号.这时飞机已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上空,但是并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继续向北、向东飞行,离开大陆原来越远,向大西洋深海飞去.基地收到的最后一次通讯是7点过后不久,那时飞机还有一小时的燃料,但很显然仍然继续向大西洋深处飞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飞行员可
能试图在海面迫降,但在黑暗之中失败而遇难.援救人员未能发现飞机的残骸和尸体,显然它们都已沉入了大海深处.“复仇者”绰号“铁鸟”,空机重达14000磅,一旦掉到海面上就很快沉落海底.但是这次悲剧并没有结束,在当天晚上7点27分,两架“水手”海上飞机(Martin Mariner)起飞前去救援,其中的一架在升空23分钟后发生爆炸,机上13名乘员全部遇难.“水手”海上飞机有容易漏油的毛病,绰号“飞行油箱”,如果有乘员吸烟或因别的原因出现火花,就可能发生爆炸而出事.“甘斯·米尔斯”号(SS Gaines Mills)的海员目睹了这架飞机的爆炸经过,并发现了掉到海面上的残骸.
随后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包括库舍)的调查结果,都认为泰勒上尉必须为第19飞行中队的失踪承担主要责任.泰勒并不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而以马虎著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曾经两次因为在海上迷航而不得不弃机跳伞而获救(泰勒还被迫在海上第三次弃机跳伞,不过那一次不是他的责任).在这次飞行训练时,泰勒既忘了带手表又忘了带基本的导航仪器.在飞行中,他报告他的飞机上的罗盘失灵,但是相信自己能够根据目测继续带领飞行,声称无需帮助.在4点45分时,基地发现泰勒显然已迷失了方向,要求他把指挥权交给跟随的飞机,但是泰勒显然没有这么做.从通话记录可知,泰勒一直在率领飞行中队向错误的方向航行,迟至6点时,泰勒还在命令飞行中队向东飞行,而至少有两名学生飞行员认为应该向西飞行,但是由于军中的纪律,他们不得不跟随泰勒飞向深渊.基地反复地要求泰勒改用更可靠的紧急频道通讯,而泰勒也拒绝这样做.因此这次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为错误导致,其次天气也不佳.尽管在第19飞行中队刚起飞时,天气情况良好,但很快就变得恶劣.救援飞机报告遇到强烈的气流和危险的飞行条件,当时在该海域的船只报告风暴和巨浪.一位迷航而又刚愎自用的中队长带着没有经验的学生飞行员在恶劣的天气中夜里飞行,遇难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但是泰勒的亲属对这个调查结果不满.他们向美国海军高层上诉.在40年代末,美国海军最高当局满足了泰勒亲属的要求,把事故原因归咎于坏天气和“未知因素”.“未知因素”激发了人们的想象能力.第19飞行中队的失事成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神秘故事,在传播中又被有意无意地添油加醋,于是恶劣的气候被说成“当时天气很好”(见赵俊涛《百慕大:死亡三角》,下同),一次对学生飞行员的训练飞行被说成“参加训练的14名飞行员也都是有经验的老手”,泰勒拒绝使用紧急通讯频道被说成“无线电联络受到干扰”,那架升空后不久就爆炸的“水手”救援飞机被说成“与基地保持一段联系后也失踪了”,好像也很神秘,而实际上那只是当天出动的众多救援飞机中的一架而已.
对“百慕大三角”的渲染可以追溯到1950年9月16日,合众社在那一天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在佛罗里达海岸和百慕大之间,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该文的作者琼斯(E.V.W. Jones)可视为“百慕大魔鬼三角”之父.两年以后,《命运》杂志发表了一篇署名乔治·桑德(George X. Sand)的文章,总结了在百慕大一带发生的“奇怪的海上失踪案”.随后又有几本描述百慕大一带的神秘现象的书籍出现,比如杰萨普(M.K. Jessup)著的《不明飞行物案件》(The Case for the UFO),奇霍(Donald Keyhoe)著的《飞碟阴谋》(TheFlying Saucer),都宣扬这些百慕大失踪案是由于外星人绑架.1964年2月,
在一本名为《商船队》(Argosy)的小说刊物上,嘎迪斯(Vincent Gaddis)发表了《致命的百慕大三角》(The Deadly Bermuda Triangle)一文,首次提出“百慕大三角”一词.1969年,斯宾塞(John Wallace Spencer)出版《失踪地带》(Limbo of the Lost)一书,专门研究“百慕大三角”,影响不小.两年后,一部名为《魔鬼三角》(The Devil"s Triangle)的长篇纪录片发行.1974年伯利兹(Charles Berlitz)出版《百慕大三角》(The Bermuda Triangle)一书,成为畅销书,卖出了五百万册.在这些文章、书籍、电影的鼓吹下,“百慕大魔鬼三角”成了在西方家喻户晓的神秘地带.库舍的《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一书,主要就是为了反驳伯利兹的畅销书而写.在该书出版后,伯利兹又四处散布谣言,声称在百慕大三角的海底发现了一座大金字塔,至少高420英尺,底座边长540英尺,并认为这座金字塔可以揭示神秘失踪的奥秘.1978年3月,库舍向伯利兹提出挑战,要求伯利兹提供发现海底金字塔的证据.库舍与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海军等机构的海洋学家联系,都无人知道有海底金字塔这一发现.他要求与伯利兹打赌,各向一家银行存入一万美金,如果在1978年9月1日之前,伯利兹能够出示海底金字塔存在的证据并被美国考古研究院、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全国地理学会等权威机构证实,将赢得赌金,更重要的是,库舍将承认伯利兹是正确的.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周,1978年4月24日,伯利兹通知这家银行的副行长,他不愿接受库舍的挑战,等于承认了自己是在毫无证据地信口开河.这出以讹传讹的闹剧至此在美国告一段落,紧接着却在中国开演,至今未息.

图书情报杂志官网(十):

.在图书情报部门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美国某轧钢厂的一位化学家曾对该厂的图书管理员说,他们花费1万美元完成了一系列实践,并解决了一个问题.而这个图书管理员却告诉他,图书馆藏有一份德国人的报告,表明德国人已经研究过这个课题,而且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得到这项报告只需花5美元.请说说你从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

实行科技共享是技术快速进步的必要条件.搞技术的和信息采集的应有机结合.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anjiang858520/

推荐访问:图书情报工作杂志 图书情报知识杂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