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

来源:主持词 时间:2018-09-12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主持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共8篇)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一)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二)

我是来自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三班的,把这句话翻译成英语

I"m from financial colleg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class three
记得采纳啊【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三)

财政金融问题,简答题:说明政府投资的领域.
说明政府投资的领域.简答题!

政府投资的领域?
以我若干年参与管理工业经济的体会,政府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第一类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包括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港口、码头、三峡电站之类的领域.
第二类是有社会效益但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例如城市道路建设、供排水系统、消防安全的领域,还包括投资昂贵、给深山老林少数农民送电、修路等私营企业认为“永远收不回投资”的项目或领域.
要说第三类就是国防建设项目或领域.从航空母舰到核潜艇、到原子弹氢弹、卫星等领域.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四)

这字义查了半天都没查到~

  蠕rú
- 英文翻译
  蠕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虫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0
  五笔86:JFDJ 五笔98:JFDJ 仓颉:LIMBB
  笔顺编号:25121414524444132522 四角号码:51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815
  基本字义
  1.
  像蚯蚓那样慢慢地爬动:动..形动物.
  详细字义
  〈动〉
  1.
  虫类爬行的样子;微动貌 [wriggle;squirm].如:蠕活(慢慢地活动);蠕蜚(指爬行和飞翔的昆虫);蠕簇(蠕动聚集)
  常用词组
  1.
  蠕变 rúbiàn
  [change slowly] 缓慢地变化
  2.
  蠕虫 rúchóng
  [worm] 许多相当小的、多少有点细长的像蚯蚓样的光裸而柔软的动物
  3.
  蠕动 rúdòng
  [wriggle] 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4.
  蠕蠕 rúrú
  [wriggling;squirming] 像虫子似的前后蠕动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形容慢慢移动的样子
  5.
  蠕形动物 rúxíng dòngwù
  [vermes] 无脊椎动物的一类,体长、左右对称,质柔软、无足,如蛔虫等
  泌mì bì
- 英文翻译
  泌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泌 mì
  部首笔画
  部首:氵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五笔86:INTT 五笔98:INTT 仓颉:EPH
  笔顺编号:44145434 四角号码:331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CCC
  基本字义
  1.
  从生物体内产生出某种物质,流质由细孔渗透出来:.尿.乳.
  详细字义
  〈动〉
  1.
  分泌 [secrete],液体由细孔排出,或由腺体产生和排出 [一种分泌物].如:泌渗(液体从细小的空隙中慢慢地透出)
  2.
  另见 bì
  常用词组
  1.
  泌尿器官 mìniào qìguān
  [urinary organs] 分泌尿和排泄尿的器官,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的统称
  2.
  泌尿系统 mìniào xìtǒng
  [urinary system] 脊椎动物产生和排泄尿液的系统;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3.
  泌乳 mìrǔ
  [lactation] 由乳腺分泌出来乳汁
  泌 bì
  基本字义
  1.
  泉流轻快的样子.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从水,必声.本义:泉水涌出的样子) 同本义 [gushing from a spring]
  泌,侠流也.——《说文》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诗·陈风·衡门》.孔颖达疏:“泌者,泉水涓流不已,乃至广大.”
  2.
  又指涌出的泉水
  〈名〉
  1.
  水名 [Bi River]
  2.
  在河南省西南部,唐河上游的别称
  3.
  在山东省中部,源出肥城县,流入汶水.现称卫鱼河
  4.
  另见 mì
  鼾hān
- 英文翻译
  鼾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鼻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7
  五笔86:THLF 五笔98:THLF 仓颉:HLMJ
  笔顺编号:32511125121132112 四角号码:212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F3E
  基本字义
  1.
  熟睡时粗重的鼻息声:.声如雷.睡.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鼻,干声.本义:酣睡时粗重的鼻息声) 同本义 [grunt;snore]
  鼾睡床上.——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打鼾;鼾息(熟睡时的打鼾声);鼾呼(睡觉打呼噜);鼾鼻(打呼噜);鼾鼾(熟睡时的呼噜声.);鼾眠(鼾卧、鼾咍、鼾寝、鼾睡.都指熟睡时发出鼾声)【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五)

关于数据库ER图的以及关系模式的问题
1.设某教学管理系统,其查询模块需要提供如下功能:
Ⅰ.查询系信息,列出各系编号、系名和系办公电话;
Ⅱ.查询某系教师的信息,列出教师号、教师名、工资和聘用日期;
Ⅲ.查询某教师讲授的课程信息,列出课程号、课程名和学分;
Ⅳ.查询讲授某门课程的教师信息,列出教师名和职称;
Ⅴ.查询某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信息,列出先修课程号和先修课程名。
系统有如下业务规则:
Ⅰ.一个系可聘用多名教师,一名教师只能受聘于一个系;
Ⅱ.一名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名教师讲授;
Ⅲ.一门课程可以有多门先修课程,也可以没有先修课程。
(1)请根据以上查询功能与业务规则,用ER图描述该系统的概念模型。(5分)
(2)将ER图转换为满足3NF的关系模式,并说明每个关系模式的主码和外码。(5分)
第一问可做可不做,关键第二问详细解答下,有答案,感觉好像不对,拜托了!

加油==多看看书,都有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六)

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增长与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新的认识?1500子左右,那为朋友帮帮忙
谢谢一楼的兄弟,要最新的哦!最好是2010左右的

  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前景分析
  一、世界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2000年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虽然受到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欧元持续疲软以及股市剧烈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世界经济增长率仍高达4.1%.其中,美国经济增长5.0%,日本经济增长为1.7%,欧盟经济增长为3.4%,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为3.2%.
  2001年世界经济明显减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的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3%和2.2%,美国、日本和欧盟等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将比上年有大幅度的下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总规模占世界经济的30%左右,美国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是导致世界经济减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97~1999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增长率在4%以上.但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一路下滑,第四季度仅仅增长1.1%.
  直观地看,其原因首先在于消费需求的萎缩.消费支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是支撑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柱.自2000年美国股市暴跌以后,金融资产大幅度缩水,账面财富损失达到3.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0%,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降.自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在2001年的7月和8月又分别下降2.6个和2.3个点,同年9月,受“9·11”事件影响又大幅度下降了16.4个点.消费需求的大幅度下降必然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的急剧滑坡.其次,投资增长速度的急剧下挫,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2000年第四季度,美国的企业投资增长速度从第一季度的21%猛跌至负数,负增长1.4%.随着企业投资的下降,从2000年12月至2001年2月,美国共减少了38万个工作岗位.“9.11”事件又导致美国各航空公司及飞机制造业、旅游业等行业大量裁员.失业增加又加剧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下降.另外,“9·11”事件后,一部分资金为逃避风险撤离美国,这对美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日本经济近几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自1998年以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效果不大.目前日本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高居10%,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130%,这两项指标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有增无减,日本16家大银行自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新增加的不良资产达到3.4万亿日元.预计在今后3年内必须处理的不良资产总额将达到12万亿日元.为此,小泉内阁采取改革优先的方针,积极改革财政金融管理体制,减弱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力度,以减少财政赤字和银行坏账,甚至不惜以经济低增长、负增长为代价,加大力度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但这些措施要收到成效还为时尚早.目前日本经济仍在下滑.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4—9月日本破产企业达9665家,同比增加了2%.其中,因企业无法继续经营而破产的占76.5%.结果导致失业不断增加,2001年7月份和8月份的失业率连续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另外,“9·11”事件及美国的军事行动将造成日本出口进一步下降,使本已陷入低迷的日本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欧盟经济现在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欧元区通货膨胀率趋于上升,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3.4%,为1999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远高于欧洲央行确定的2%的目标.再加上石油价格上涨、疯牛病和口蹄疫的影响,欧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01年一季度,德国经济增长1.5%,英国经济增幅降至0.4%的低水平,法国经济仅比上季度增长0.5%,增长幅度都比上年下降.欧元区的经济信心和消费者信心等指数从2001年1月以来连续下降,这说明欧元区消费需求不足.另外,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在2001年1—5月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0.5%、—0.3%、—0.7%、—0.1%,这表明经济正在陷入衰退状况.
  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经济难有起色.其理由是:(1)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国际金融秩序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有可能导致新的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际金融秩序有了暂时的好转.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规范国际资本流动和限制金融投机活动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国际金融秩序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2)“9·11”事件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9·11”事件不仅使美国经济受到冲击,也使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受到影响.要恢复市场和消费者信心需要较长时间.如果反恐怖战争持续时间太久,市场和消费者信心还会进一步减弱,这必将导致世界经济较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
  二、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是相互影响的
  (一)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世界经济下降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难有起色,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会产生相当大的不利影响.其中,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低迷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尤为明显.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52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9%,如果加上由香港转出口美国的部分,估计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近30%,约相当于上年中国对东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总和.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率为24.2%,这与1999年第四季度和200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高增长有很大的相关性.2000年8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当月达到51.93亿美元的高点,随着美国经济减速,2000年9月以后,中国对美国出口额逐月下降,到2001年2月份,已降到36.53亿美元.可见,中国对美国出口与美国经济呈明显的正相关.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必降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4743亿美元,而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左右,中国对日本出口达4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日本经济下降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从过去的情况看,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率与日本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程度很低,但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化因素,相关程度会有较大提高.日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诱导日元贬值,因此中国的对日出口可能面临着日本经济下滑和日元贬值的双重压力,从而可能导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明显下降.
  2.世界经济下降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具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增长率持续居世界前列,不仅在投资安全方面有保证,而且在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中也能获得可靠的收益.另外,中国加入了WTO,国内市场会进一步开放,对外商投资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从这些因素出发来分析,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在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这反而会使中国因其各方面的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国家而进一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9·11”事件以后,投资者更加关注投资的安全性,中国显然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国际资本可能会因此而加快向中国流动:
  (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中国经济也会对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在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就已经显示出对世界经济的隐定作用.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发展的成果几乎在一夜间丧失了大半,经济恐慌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挺不住,人民币随着其他国家的货币一同贬值,那么,金融危机的后果就会大大加深,势必对亚洲经济,以至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态势,始终支撑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亚洲经济的尽快复苏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增加了大量价廉物美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使许多国家的人民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实惠.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扩大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从而使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能够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益.下面这个例子是很有说服力的.日本的出口,在2001年上半年大幅下降,如半导体及其半导体制造设备、IT产品等产品的出口降幅均在50%以上,尤其对美国、亚洲的出口都出现了急剧的下降.但在2001年的1—6月份,日本惟独对中国的出口出现了高速增长,增幅达到16%,除了IT关联产品之外,连普通机床、运输机械、建筑机构等产品也出现了20%-30%的高增长.这由此激活了许多的日本企业,给日本增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从而使日本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另外,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投资提供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发达国家(地区)可以通过向中国投资而获利,世界经济也可以因此而受益.中国加入了WTO,会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经济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更积极的影响.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三、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长远影响
  中国经济“软着陆”之后,也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由于受多年结构性问题的困扰,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不断下滑.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98年中国政府果断地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从扩大内需入手来实现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采取了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公共投资,刺激居民消费,防止了经济增长的进一步下滑,效果十分明显.
  2000年中国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当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8%.200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经济增长率达到7.9%.其中,净出口的贡献率是-0.9个百分点,而国内投资和消费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1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这不仅说明中国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是正确的,而且也表明,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经济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可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获得独立的发展.
  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是一项战略性选择,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却是一个权宜之计.自1998年以来至今,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张政府投资来实现的,尽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这种扩张性政策不能持久,它是一项短期政策.之所以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之初,选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意义和目的在于利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最终形成内需的自主扩增,实现民间的消费、投资与经济水平的良性循环,以此来达成一种机制:主要依靠内需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机制.在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主要依靠内需的经济增长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内需自主扩增的潜力极大,这大大增加了实现这一机制的可能性.
  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依靠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机制正在形成.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按照“‘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短期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结构的调整.1998年以来,累计发行了4000多亿元的长期国债,用于能源、交通、电网、水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填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改善了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二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和住房改革政策逐步到位,降低了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为消费的自主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加大了对低收入者转移支付的力度,这无疑有利于缩小社会分配差距和提高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四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如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降低农民负担;增加对农林、水利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革粮食、棉花购销体制,保护农民利益等,这些措施为开发广阔的农村市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五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投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六是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不仅可以直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且能够拓展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七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会对主要依靠内需来实现经济增长机制的形成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西部大开发,并不仅仅是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来实现短期的较高经济增长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政府的各种扶持措施和倾斜政策来改善西部经济发展的环境,推进西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据测算,2000年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20%,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大约40%;西部人口为2.8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8%,而社会商品零售额仅占全国的13%.可见,通过西部大开发来扩大内需存在着很大空间.
  总之,随着内需的自主扩大,以及主要依靠内需实现增长机制的形成,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经济都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四、中国经济前景非常看好
  尽管世界经济下滑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主要依靠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机制在中国正在形成,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具有以下有利条件,因此,中国经济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1.中国政治和社会稳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以及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和推动依法治国,是中国能够长期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增强了人们的信心,进一步巩固了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这是中国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2.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大国的特点决定了其扩大内需的空间很大,从而可以避免世界经济下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人口众多,消费需求自然很大.近年来,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其中之一.据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截至1999年6月末,城镇20%的最高收入户,拥有全部收入的48.5%,而20%的最低收入户,只拥有全部收入的7.1%;城镇20%金融资产最多的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全部城镇居民金融资产量的55.4%,而20%金融资产最少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5%.在农村,至1998年末,20%高收入农户拥有的银行存款,占全部样本户总存款额的55%.而14.6%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户,拥有的存款尚不足存款总额的3%.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使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低收入者无力消费,严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只要采取有效措施,适当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增加占人口80%的农民的收入,就可以促进消费需求的大幅度增长.目前,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农民收入,这必将会刺激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从投资需求来看,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业的加强、各项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房地产业的开发等,诸如此类,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扩大投资的空间很大.可以说,只要政策措施得当,中国的投资需求将会不断扩增.不言而喻,这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
  3.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日益成熟.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国目前基本形成了财政、金融为主要内容的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财政正在由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建设性财政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转变,以分税制为特征的新财税体制初步形成.金融与财政的关系进一步规范,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正在形成.政府通过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政策、货币信贷政策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有效地治理了曾经出现过的通货膨胀,对近年来出现的通货紧缩的治理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稳定经济、促进发展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4.外资流入不断扩大.世界经济下滑,对中国来说,并没有造成外资流入的减少,相反,2001年上半年中国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达到了21.7%的世界最高增长率.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至2001年6月底,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已在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7万家,合同外资金额达到7101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超过3693亿美元.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近100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9·11”事件后,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时更加关注投资的安全性,中国显然符合这一衡量标准.可以预计,中国的外资流入还会进一步扩大.
  5.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根据预测,未来10年之内,世界制造业中心将转移到中国,实现在海外开发研究,在中国进行制造的战略转移.如微波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广东顺德格兰仕公司生产的微波炉产量已经是日本松下公司的8倍.
  6.加入WTO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加入WTO可以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加入WTO,可以使中国按照WTO规则的要求深化经济改革,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而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加有利的制度条件.尽管加入WTO初期,中国的农业、服务业等方面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小外部冲击.从长远来看,加入WTO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对中国经济成长有利的条件,还可以例举不少,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展开了.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世界经济的低迷徘徊在短期内难以摆脱,也许需要3—5年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内,中国经济依靠强劲的内需,完全可以实现.稳定持续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图景中“一枝独秀”.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七)

小王由A地行走到B地,他先走一段平地,再爬一段上坡路,当他抵达后,立即沿原路返回A地,已知小王在平地行
走的速度是4千米/时,在上坡路行走的速度为3千米/时,在下坡路行走的速度为6千米/时,若小王往返A,B两地共费时6小时,请问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假设平地长a千米,坡路长b千米
根据题意可得:a/4+b/3+b/6+a/4=a/2+b/2=(a+b)/2=6
要求总路程,即a+b,所以a+b=12千米
即AB两地的路程为12千米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查询系统(八)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总体特征

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近30多年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长,经济总量已经排到第二,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10年、15年超过美国,这肯定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现在就看中国能否具备比前面那些国家更强的抗压能力了,如果没有,那么结局也是一样的.所以现在的中国面临着一个比较险恶的国际发展环境,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少.

我国M2占GDP比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今年前三季度,货币供给趋于宽松,反映市场资金状况的银行理财预期收益也逐步下降.但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负债同比增速持续下降,而财务费用同比增速却维持在30%以上.经济下行中企业利润总体下滑,非金融类企业盈利空间明显缩小.上半年,2455家上市公司总净利1.02万亿,同比下降1.54%,非银行上市公司利润同比下降16.4%.其中,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5452.3亿,占比高达53.6%,同比增长18.2%.

与此同时,由于速度效益型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速短期过快下滑,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企业赢利能力和水平滑坡,亏损面不断扩大,财政金融风险则可能集中爆发.因此,需要确立稳增长、稳效益、防风险的宏观调控基本思路.通过需求管理,以防止短期内经济增长大幅度滑坡为重点,从而稳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微观主体的调整和增强对新增长阶段的适应性争取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把矛盾和问题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中国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考虑到我国宏观调控还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财政与货币政策还具备较大的政策操作空间,必要时可进一步推出稳增长的政策和深化改革的措施,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但是我们还必须对我国经济可能面临的下行风险保持警惕,必须保持足够的政策弹性和政策储备,以应对国际经济可能出现的风险.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anjiang874984/

推荐访问: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吧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图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