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

来源:作文 时间:2016-09-27 11:39:5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作文】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一)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

2010-04-08 21:47:57| 分类: 历史文章|举报|字号 订阅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1、近代工业化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实业救国的推动

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一战期间

4、凋谢萎缩——一战后至解放前

5、改造——1956基本上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

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1、1953-1957一五计划时期:中国现代工业化起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

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

业、航天工业

3、1978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

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就举世瞩目

4、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

▲制约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先天不足: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

②三座大山的压迫

③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科技教育落后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

①党的正确领导 ②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重视科技教育 ④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 ⑤恰当的经济政策等

▲启示:

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发展民族经济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

③重视科技和教育

④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

⑤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提出

《资政新篇》: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洪仁玕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洋务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归宿 (略)

二、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及经济建设成就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

1.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一五计划(1953—1957年):1953年 “一化三改造”; 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使南北铁路贯通,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建成。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

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60年冬,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主要成就: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被发现并开采,包兰、兰新铁路建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 十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如兴建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湘黔铁路、成昆铁路等 取得成就的原因: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纠正极左错误,广大干部群众抵制“左”的错误,排除干扰,辛勤劳动的结果。

6.改革开放以来1976—现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决定重心转移、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1987)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致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十四大(1992年)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就: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建成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等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三、新的起点──新型工业化道路

(1)含义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即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来看,它是综合科学技术应用的资源合理利用及环境得以保护,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它适应世界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特点(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下面几点) ① 是充分这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动力),“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学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②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基本要求),“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子。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和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 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特色)

“新”在工业化过程中,尽力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不是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既不改变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资金密集型,又强调发展劳动密集型转移农村劳动力。

④ 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力的工业化(目的)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二)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该怎么走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该怎么走?

2010-12-16 17:41: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工业化,一般是指工业等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的过程,是一个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人均国民收入和包括农业在内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农业经济社会逐步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可以这么说,工业化过程,是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随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但到了发达的工业化阶段,情况就会有所变化,农业的比重就会有所下降,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而工业的比重将由上升转变为下降。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最初,在受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结构和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下,走出了一条比较特殊的工业化道路。目前来看,我国的工业化过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夕,改革开放初期至新世纪开始,新世纪开始至今;在第一阶段主要是以重工业为优先发展方向,第二阶段主要是以轻工业、农业为发展方向,第三阶段是重新以重工业化为发展方向,又称之为新重工业化为发展方向。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

在第一阶段,即在1949年至1978年的三十年中,我国主要实行了国有经济为主导和基本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农业反哺工业的方式为工业化大量积累资金,这带有很明显的苏联模式。并采取了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以此带动工业发展。在这一阶段,可以看到,我国的工业发展主要是以仿照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为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以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特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计划经济体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它具有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被纳入政府的管制之下,结果是导致实现工业化主体的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同时由于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也造成了工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行业比例失调。直接导致消费品生产呈现萎缩趋势,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

在第二阶段,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又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种大背景之下,我国形成了一种新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从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向注重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尤其注意工业发展与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服务业的配合发展。在管理模式上,也进行了较大改革,即由直接管理企业经济活动转变为国家依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服务,政府的职责主要在于搞好宏观经济调控,使我国的经济模式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在加强政府对整个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强化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力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矛盾和问题则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技术水平落后、生产规模小、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低水平的生产能力过剩等。同时,我国仍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的速度还相对较慢。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在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电子、网络等高新技术上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这就又给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我们必须重新选择重工业化道路,再次重工业化。同时,在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一些新情况、新环境也要求我们重新做出选择:

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由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为标志的千元级提升到住房、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十万元级别。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之后,社会消费结构将会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同时随着汽车、住房需求的大幅度增长,用于生产汽车、住房的重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必然大量增加,从而极大的带动钢铁、机械、化工、水泥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其次,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重工业的再度腾飞发展提供了支撑。其三,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期,城镇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新一轮城镇建设高峰的出现,对钢材、水泥、能源、电力和相关机械设备的需求急增,直接导致了重工业化发展的加速。其四,轻工业优化加快,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轻工业化,但是总体轻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技术装备还不先进,随着轻工业规模的扩大,更需要重工业提供更多的机械设备、能源和原材料,这也为新重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其五,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过程是农业生产产业化、机械化的过程,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高、产业化程度还偏低,迫切需要发展重工业、生产更多更先进的机器设备改造还相对比较落后的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由此可见,中国的重新重工业化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制约。但重新重工业化是必然的趋势,不实现重工业化,就不能振兴装备制造业,就不能提升轻工业技术和装备、就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也就不能最终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个人认为,为了有效推进重工业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首先:应该转变以往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效能,减少污染,保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不能像过去那样,一窝蜂的上项目,应该因势利导,以老工业基地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集群,降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

其三:应该提倡技术创新为根本,加大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

其四:以全球化为条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利用外国资源和市场发展重工

业;

其五: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深化市场和企业改革,以保障重工业更好更快发展。

总之,开拓思路,勇于创新,走一条全新的重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核心主题,相信又将迎来我国工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三)
近现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及现实意义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

近现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及现实意义

摘要: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在于走上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合理的工业化道路。人们在憧憬新世纪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发展目标之时,也为实现这个目标提出了一条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以“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近20余年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百余年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道路的种种探索的结晶。回顾和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工业化而进行的种种探索,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新型工业化道路或许并无裨益。 关键字:工业化道路 工商立国 新型工业化

一、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走向国富民强的战略选择

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冲击逐渐显现。起初,最先进的中国人也只是看到了学习“夷之长技”————坚船利炮的重要和必要。林则徐时代,中国人已经有了学习和建立新式军事工业的愿望,其直接目的还只是求强自卫。自洋务运动开始,“师夷长技”由奏章转向购买和建造铁舰、洋枪。洋务运动虽把新式技术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引进中国,却又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将其置于封建官僚机构的控制之

下,束缚于旧的封建腐朽生产关系之中。尽管社会生产力水平因新技术的采用而有所提高,但这种限制,控制私人资本的方法,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使它们不仅不能真正的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反而使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更加剧烈。

清末民初之时,发展资本主义工矿业的呼声愈加高涨。张謇批评以商立国的口号是皮毛之论,强调“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并提出“棉铁主义”的口号。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棉铁工业,才能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才能操纵经济界之全权。张謇的棉铁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和要求的工业化方案。他想靠民营资本的力量实现棉铁主义,但资本弱小的民族企业家们无力兴办钢铁,就是棉业也常遭困难。他提出实行全面的开放主义,呼吁中外资本共同投资。利用外资加速中国工业的发展,本身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当时中国并不存在实现这种主张的政治条件。早已侵入中国并已建立起牢固半殖民统治地位的列强,不希望也不想看到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独立发展。张謇的经历证明了这样一个历史结论:“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生主义,堪称是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孙中山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发展资本,振兴实业”。但他同时又目睹了垄断资本压迫下西方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之中,故而提出节制私人资本、发

展国家资本的中国工业化方针。然而正如孙中山所担心的,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种种弊端使尚处于农业社会中的中国人心存厌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更加深了国人对未来发展前途的疑虑。于是,在一场中国不需要工业化的论战中,工业化发展遭遇沉重的打击。【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

进入1930年以后,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震荡,点燃了民族救亡运动的火焰。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更促进了国人对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注。社会舆论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要求中国工业化的呼声日益高涨,认为“国防问题,工业问题也”。“只有工业化才是民族经济建设的出路”,“中国今后之存亡问题将取决于能否实现工业化”,这样的观点越来越普遍。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 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大国, 如何实现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走向国富民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五十年代工业化道路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

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它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其它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由于“ 一五” 计划期间片面注重重工业的发展, 造成资金材料紧张、日用消费品短缺、粮食产量长期上不去造成粮食危机, 同时, 苏联、东欧国家也出现了这一系列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429869/

推荐访问:中国工业化道路ppt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