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的成语

来源:成语大全 时间:2016-11-14 09:38: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成语大全】

【一】:带手的成语有哪些

带手的成语有哪些

含手的成语-- 爱不释手 碍手碍脚 碍足碍手 别出手眼 不龟手药 别具手眼 白手成家 比手划脚 白手空拳 白手起家 束手无策 白手兴家 不择手段 措手不及 搓手顿脚 出手得卢 搓手顿足 垂手而得 唾手可得 触手可及 赤手空拳 重手累足 触手生春 寸铁在手 读不舍手 倒持手板 大打出手 跌脚绊手 丹青妙手 大手大脚 点手莋脚 点手划脚 断手续玉 得手应心 毒手尊前 毒手尊拳 大显身手 得心应手 顿足搓手 倒执手版 额手称庆 额手称颂 额手相庆 反手可得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翻手云覆手雨 负手之歌 革面敛手 拱手而降 拱手让人 拱手听命 高抬贵手 高下其手 高下在手 回春妙手 行家里手 河梁携手 后手不接 慌手慌脚 慌手忙脚 狠心辣手 枷脰械手 脚忙手乱 举手加额 皲手茧足 挤手捏脚 举手投足 举手相庆 假手于人 举手之劳 敛手待毙 捩手覆羹 两手空空 楞手楞脚 敛手屏足 鹿死谁手 妙手丹青 妙手回春 妙手空空 毛手毛脚 妙手偶得 目送手挥 目治手营 捏脚捏手 蹑脚蹑手 拿手好戏 捏手捏脚 蹑手蹑脚 蹑手蹑足 拍手称快 胼手胝足 胼胝手足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棋逢对手 棋逢敌手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七脚八手 强将手下无弱兵 亲如手足 七手八脚 轻手蹑脚 轻手轻脚 轻手软脚 情同手足 七郤八手 七足八手 强中更有强中手 跷足抗手 强中自有强中手 人多手杂 热可炙手 如手如足 人手一册 如左右手 手不释卷 手不释书 书不释手 手不停挥 手不停毫 手不应心 手到病除 手到拈来 手到拿来 手到擒来 手高手低 手高眼低 手挥目送 手脚干净 手脚无措 手疾眼快 手急眼快 手零脚碎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手忙脚乱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手胼足胝 三拳不敌四手 伸手不见五指 束手待毙 束手待死 束手缚脚 束手就毙 束手就缚 束手就困 束手就擒 束手就禽 螫手解腕 束手就殪 束手旁观 顺手牵羊 束手束脚 缩手缩脚 束手束足 束手听命 束手无策 束手无措 束手无计 束手无术 束手自毙 束手坐视 十手争指 手无寸刃 手无寸铁 手无缚鸡之力 手舞足蹈 手下留情 上下其手 遂心应手 手眼通天 手足重茧 手足胼胝 手

足失措 手足无措 手足异处 手足之情 手泽之遗 抬脚动手 脱手弹丸 唾手可得 唾手可取 弹丸脱手 无所措手 无所错手足 无所措手足 污手垢面 握手言欢 心慈手软 心狠手毒 心狠手辣 心辣手狠 心灵手巧 心慕手追 心摹手追 揎拳裸手 洗手不干 洗手奉公 洗手奉职 信手拈来 袖手旁观 小手小脚 心手相忘 心手相应 雄文大手 心闲手敏 先下手为强 悬崖撒手 眼高手低 眼高手生 眼急手快 眼疾手快 眼尖手快 一举手之劳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眼明手快 一手包办 摇手触禁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游手好闲 以手加额 一手托天 游手偷闲 引手投足 一手一脚 一手一足 一手遮天 易于反手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足蹈手舞 足茧手胝 斫轮老手 着手成春 指手点脚 指手顿脚 指手画脚 指手划脚 炙手可热 札手舞脚 支手舞脚

【二】:十分强大的成语阵容

一、出自《诗经》的成语

1、【诗经·国风·周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赳赳武夫——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2、【诗经·国风·召南】 鹊巢鸠占——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有女怀春——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3、【诗经·国风·邶风】 泣涕如雨——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悠悠我思——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新婚燕尔——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我心悠悠——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携手同行——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4、【诗经·国风·庸阝风】 胡天胡帝——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5、【诗经·国风·卫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螓首蛾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泣涕涟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二三其德——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笑晏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6、【诗经·国风·王风】 遇人不淑——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7、【诗经·国风·郑风】 人言可畏——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孔武有力——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邂逅相遇——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8、【诗经·国风·魏风】 夙夜无寐——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9、【诗经·国风·唐风】 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悠悠苍天——父母何食?悠悠苍天!

10、【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1、【诗经·国风·曹风】 衣冠楚楚——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12、【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万寿无疆——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风雨漂摇——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13、【诗经·大雅·文王之什】 自求多福——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小心翼翼——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天作之合——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14、【诗经·大雅·生民之什】 不可救药——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同仇敌忾——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15、【诗经·大雅·荡之什】 投桃报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进退维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兢兢业业——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明哲保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爱莫能助——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长舌之妇——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16、【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兄弟阋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寿比南山——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杨柳依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乔迁之喜——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17、【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不醉无归——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18、【诗经·小雅·彤弓之什】 载沉载浮——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9、【诗经·小雅·小旻之什】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巧言如簧——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生不逢辰——我生不辰,逢此鞠凶。

20、【诗经·小雅·桑扈之什】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绰绰有裕——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21、【诗经·颂·闵予小子之什】 高高在上——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22、【诗经·颂·商颂】 无所适从——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二、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1、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2、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3、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4、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5、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6、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8、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9、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10、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11、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12、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13、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14、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15、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16、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17、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18、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19、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20、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21、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22、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三、历史故事成语:

1、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3、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4、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5、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6、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四、成语的历史故事

1、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安居乐业: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3、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4、不屈不挠: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 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 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 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5、背水一战: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

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6、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仍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7、老马识途: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8、草船借箭: 此事有,但也不是诸葛亮的谋划,真正的人是孙权,发生时间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之后的若干年,发生的也是巧合,孙权偶遇曹操,无奈下才有草船借箭之说.

曹公八十万大军: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众多,但绝对没有八十万,张昭说过:曹公百万之众,实际曹操除了打刘表得到了20万左右的水军,其他的长途征战并未有多少,而赤壁之战仅仅是个遭遇战,也就是不是事先定好的,根据史书记载,有学术研究称: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实际上只有5000人,所以才会大败.而刘表留下的数十万军队在此战役里并未派上用场.

【三】:2014灯谜及成语大全(含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524056/

推荐访问:网络写手 写手兼职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