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问津造句

来源:造句 时间:2016-11-14 10:52:3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造句】

【一】: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

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古文专题复习

第一、《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5.不舍.昼夜(舍弃)26.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7.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28.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或太阳。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

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七、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颜回安贫乐道、品质高尚的句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3、子 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第二、《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释加点字 (1)具.答之(详细)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⑶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⑷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⑸乃.

不知有汉(竟然 ) 1

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C)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 ⒌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渔人把自己听到的都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

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

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

们饱经战乱之苦。

第三、《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托物言志 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出名)(2)斯是陋.室(简陋) (3)惟吾德馨..( 高尚、美好) (4)无案牍之劳.

形( 使……劳累)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⒌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C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6.<<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写陋室

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表达作者对封建官僚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否定

8.文章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答: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答: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也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 第四、《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多 ) ⑵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重 )

⑶香远益清( 更加 ) 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 ⒉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⒊选文第1节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

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答: ( 1 )我同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就是这个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道理。(2)我同意“出淤泥而不染”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身处污浊的

环境也能不受其影响。如屈原“,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⒌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 6.《爱莲说》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文中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 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受影响、近墨不黑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在优越环境中不炫耀、个性质朴的语句是:濯清涟而不妖。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正直,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尊重不敢轻侮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属于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抒情议论。表达作者慨叹当时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品行高洁的人少。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厌恶与鄙弃。 9.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 答:作者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格,突出中心 。 第五、《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考: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 ⑵晴初霜旦.( 早晨 ) 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B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故:故渔者歌曰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结尾引渔歌与开头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为赴王命,为了生计,渔民、船夫终年在凶险的惊涛骇浪中挣扎搏斗,苦不堪言,危不顾命,自然景物尽管令人赏心悦目,却给劳动人民增加了苦难。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描写手法,其作用是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5.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答: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二考:理解性背诵: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1.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侧面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用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4.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考:问题研究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答: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是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答: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臵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②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③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④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的气氛。(文后引渔歌,从本段说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是借渔歌抒写作者眼见“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的景象和耳听“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之声的感受,见此景,听此声,哀伤、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从全文看,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6.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答:(1)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2)写法:侧面描写。(3)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8.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侧面表达了三峡秋天在猿声中越发显得凄凉和悲哀,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更增强了表现力,使文章更具诗情画意。 9.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

答: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10.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 答:(1)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2)因为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11.归纳本文的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

12.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这是奔放美。 ②春冬:清幽秀丽,这是清幽美。 ③秋季:萧瑟凄凉,这是凄婉美。

13.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请你写一两句。

答: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14.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524914/

推荐访问:无人问津的意思及造句 怡然自得造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