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来源:作文 时间:2017-04-24 11:10: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作文】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交流》教案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交流》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交流》教案一

  一、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

  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二、教学重点:

  信息交流方式

  三、教学难点:

  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几种?

  E-MAIL、BBS、QQ,BLOG、MSN

  1、 文件交换

  E-MAIL、BBS、QQ,BLOG、MSN

  2、 网上聊天

  聊天室,BBS,校友录,BLOG

  3、 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大家阅读课本P120,121页中一段资料。

  小结:

  信息交流的方式:E-MAIL、BBS、QQ和BLOG等。

  信息交流的意义: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隐蔽性。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作业:自己设计一份中学生网络文明调查问卷(问题不少15个)。

  例::你经常上网吗?

  A、经常 B、偶尔上过 C、没有上过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交流》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2、了解常见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

  3、掌握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常见方法。

  过程与方法:

  了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能够熟练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交流(如:邮件发送、文件交换、网上聊天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经历不同,上网时间有很大差异,因此对网络的认识也各有不同,有不少同学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网络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时代信息交流的方式

  教学难点: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产生。你关注过这些吗?你了解古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吗?从古自今,信息传递方式有了怎样的发展,这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今天开始我们就将开展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信息世界,去了解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是怎样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教师活动:观看3段视频,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视频中都有哪些信息交流方式?

  2.日常生活中你用到过哪些信息交流方式?

  3.你都是用它们来干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教师引入新课

  探究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看看这组材料向我们介绍了古人几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生1:《烽火戏诸侯》中介绍了可以用“烽火”来传递信息。

  生2:《“我们胜利了”》介绍了可以用“长跑”来传递信息。

  生3:《装在瓶子里的信》介绍了可以用“漂流瓶”来传递信息。

  师:你还知道哪些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生1:“信使”。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信使”,也就是《“我们胜利了”》所说的用 “长跑”来传递信息。

  生2:用“响箭”传递,我从网上查到的。

  生3:用“信鸽”,我听爸爸说过“飞鸽传书”的故事。

  生4:孔明灯,我从书上看到的。

  走进现代信息时代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搜集到了这么多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资料,我相信还会有一些方式是我们没有发现的,希望以后大家留心这方面的信息。接着让我们走进现代信息时代,说说从阅读材料《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中你了解到现代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生:信件、报刊。

  师:这些都是依靠于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生:电报、电话。

  生:网络。

  师:除了阅读材料中讲到的这些,你还知道现代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生:有短信。

  生:广播、电视。

  生:有亲眼看到的,听到的。

  教师:网络提供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呢?

  学生:QQ,聊天室,博客,校内网,微博,论坛等等。

  教师:论坛上的一个帖子,网络创意公司月薪5000招聘高考作文零分考生,学生对此有什么看法?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看图片,讨论交流,总结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的优缺点 教师总结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的优缺点。古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学生思考问题,如何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如何做一个文明网民。

  知识扩展:

  教师推荐教育在线网站。简单介绍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由于教材编排未考虑到零起点的情况,而在教学过程,班级中存在大量零起点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不少的讲授内容,解决掉学生零起点的问题。

  由于学生对网络信息交流的掌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学生实践的时候采用分组活动,将基础好的学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去,实现互帮互学,基本解决了学生差异的问题。 关于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网民,是一个重点,同时更是一个难点。如果采用简单的教条式教学,生搬硬套地灌输,效果不会很好。在课堂教学中考虑以具体现象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使学生实践了网络交流的基本操作,又引导学生形成了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做到了两全其美。

  由于本课添加了部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在最后部分又采用了学生讨论的形式,因此教学的时间和节奏上就比较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适当的取舍,否则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

【篇二】: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一个是信件,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

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还有些比较不正规的就是传言,说书等等,人们相互传言将信息传播

古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或者说书的先生将某些事编成书词,用说书的方式唱出来,也算是信息传播.古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

【篇三】:古人和现代传递信息的方法与不同

1.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2.飞鸽传书:用候鸟,特别是鸽子,大雁等作传输工具。

3.快马传书:由驿差乘马传递书信的通信方式。

4.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5.急脚递:跑步传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6.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7.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传递信息。

8.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漂流瓶等。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手机、对讲机、广播、电视等。

3.网络通讯传输:如email邮箱、视频、QQ聊天等。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书籍等。

古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古人传递信息的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有时还会误事。

现代人传递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信息量多,来源很广

【篇四】: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信息传递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除当面言传耳听、步行传信外,主要有以下方面:

【以物示意】古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根据古书记载和文物考古推断,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大概是采取以物示意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我国云南省境内有些少数民族中个别部落60多年前尚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他们有着原始的通信方法:在景颇族中,人们把辣椒送给朋友,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大麻烦。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古人是如何互通信息的。

【结绳记事】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击鼓传令】

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的记载,最早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就是通过击鼓,用声音来传报边境的军情。在甲骨文记载的殷商盘庚年代边戍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中,有“来鼓”二字,表达的就是“击鼓传令”的意思。据考证,殷商时代强大的敌人多在西方和北方,在边境上商王不仅派重兵把守,还设置用铜做成的直径达2~3米的大鼓,将其置于高高的架子上,旁有兵丁守候。一旦出现敌情,守鼓兵丁立即敲击大鼓,通过鼓点的间隔节奏来表示不同的内容。鼓声频传,一站接一站,把外敌入侵的紧急军情,迅速向天子报告。春秋多乱之时,诸侯小国林立,这种用鼓声传递信息的方法,更是成了作战通信的主要手段,有效地起到了通信联络的作用,确保各国能及时联防,共同对敌。《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楚厉王有一次喝醉酒了,擂起大鼓,全城军民纷纷拿起武器集结在王宫门前,楚厉王猛然惊醒,赶紧告诉大家这是一场虚惊。我国古代曾使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来指挥战争。利用战车作战时,主将和各级将领的车上都横悬着鼓,其余的战车必须按照主将的鼓声冲锋。通过整齐沉重的鼓点来表示冲锋的意图及节奏,用能够穿透整个战场的金属锣声来传达撤退的命令。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最终导致亡国的的故事尽人皆知。

【符节】

符节是我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先秦符节的种类甚多,形状各异,用途有别。已知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有的用以征免税收,如作竹节状的错金“鄂君启”铜节;有的用以发兵作战,如作虎状的“辟大夫”铜虎节等;有的用以驿传邮递,如作龙首状的“王命传”铜龙节。此外还有作牛形、鸾形、燕形和凫形的。现存战国时期的符节,除陕西长安出土的错金“杜”铜虎符称符外,其他大都称为节而不称符。汉代亦用虎符,大体沿袭秦制。宋以后皆用牌。历代符节种类繁多,其铭文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

【信鸽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

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邮驿制度】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清代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民信局】古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在西南各省曾有“麻乡约”探亲带信。相传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农民,由于思念家乡,相约每年推派代表回乡探望,往返时带些土产和信件,而后逐渐形成民信局。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宁波帮商人首创的“民信局”。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的赢利机构,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到了清同治、咸丰、光绪年间,全国大小民信局达数千家,机构遍布 国内及华侨聚居的亚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地区,形成内地信局、轮船信局和侨批局(福建话发音“信”为“批”,故侨批局也就是侨信局,专门为南洋侨民服务)。较大的民信局在商业中心上海设总店,各地设分店和代办店,各民信局

之间还联营协作,构成了民间通信网。1928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召开交通工作会议通过决议:“民信局应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一律废止”。到1935年,民信局彻底销声匿迹。

【篇五】: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以物示意】根据古书记载和文物考古推断,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大概是采取以物示意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我国云南省境内有些少数民族中个别部落60多年前尚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他们有着原始的通信方法:在景颇族中,人们把辣椒送给朋友,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大麻烦。

【结绳记事】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击鼓传令】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的记载,最早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就是通过击鼓,用声音来传报边境的军情。在甲骨文记载的殷商盘庚年代边戍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中,有“来鼓”二字,表达的就是“击鼓传令”的意思。据考证,殷商时代强大的敌人多在西方和北方,在边境上商王不仅派重兵把守,还设置用铜做成的直径达2~3米的大鼓,将其置于高高的架子上,旁有兵丁守候。一旦出现敌情,守鼓兵丁立即敲击大鼓,通过鼓点的间隔节奏来表示不同的内容。鼓声频传,一站接一站,把外敌入侵的紧急军情,迅速向天子报告。春秋多乱之时,诸侯小国林立,这种用鼓声传递信息的方法,更是成了作战通信的主要手段,有效地起到了通信联络的作用,确保各国能及时联防,共同对敌。《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楚厉王有一次喝醉酒了,擂起大鼓,全城

军民纷纷拿起武器集结在王宫门前,楚厉王猛然惊醒,赶紧告诉大家这是一场虚惊。我国古代曾使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来指挥战争。利用战车作战时,主将和各级将领的车上都横悬着鼓,其余的战车必须按照主将的鼓声冲锋。通过整齐沉重的鼓点来表示冲锋的意图及节奏,用能够穿透整个战场的金属锣声来传达撤退的命令。

【烽火通信】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687357/

推荐访问: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