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敬字的成语及解释21个

来源:成语大全 时间:2016-03-08 14:27:3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成语大全】

第一篇:《包含-"敬"-字的成语》

1▲必恭必敬 △bìgōngbìjìng △典故: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例子:他~地书递给了老师,请求解答两个疑难问题。 2▲毕恭毕敬 △bìgōngbìjìng △典故: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例子:他~地将书递给了老师,请求解答两个疑难问题。 3▲恭敬不如从命 △gōngjìngbùrúcóngmìng △典故: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例子:姑奶奶,既老爷这等吩咐,~,毕竟侍候坐下好说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4▲恭敬桑梓 △gōngjìngsāngzǐ △典故: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例子:岂孩儿未曾~?(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5▲敬陈管见 △jìngchénguǎnjiàn △典故:敬陈:恭敬地陈述;管见:从管子里观看东西,所见极小,指浅陋的见解。毕恭毕敬地阐明自己浅陋的见解或建议。多用于自谦词。

6▲敬而远之 △jìngéryuǎnzhī △典故: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例子:若遇此等人,~,以免杀身之祸。(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7▲敬恭桑梓 △jìnggōngsāngzǐ △典故: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例子:富贵还乡,格外要~,,也是雯青一点厚道。(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8▲敬老慈幼 △jìnglǎocíyòu △典故: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出处:《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9▲敬老尊贤 △jìnglǎozūnxián △典故: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10▲敬如上宾 △jìngrúshàngbīn △典故: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

那样敬重某人。 △出处: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11▲敬若神明 △jìngruòshénmíng △典故: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12▲敬贤礼士 △jìngxiánlǐshì △典故: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出处:《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13▲敬小慎微 △jìngxiǎoshènwēi △典故: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 14▲敬谢不敏 △jìngxièbùmǐn △典故: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出处:唐·韩愈《寄卢仝》诗:“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15▲敬业乐群 △jìngyèyàoqún △典故: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出处:《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16▲敬终慎始 △jìng zhōng shèn shǐ △典故:为人处事小心谨慎。 △出处:《礼记·表记》:“事君慎始而敬终”。 17▲梁孟相敬 △liángmèngxiāngjìn △典故: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18▲令人起敬 △lìngrénqǐjìng △典故:使人产生敬意。 △出处:宋·朱熹《跋赵中丞行实》:“赵公之孝谨醇笃,虽古人犹难之,三复其书,令人起敬。” 19▲肃然起敬 △sùránqǐjìng △典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

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例子: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 20▲相敬如宾 △xiāngjìngrúbīn △典故: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之,敬,相待如宾。” △例子: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第二篇:《表敬成语》

1、不吝赐教。请别人指教时的客气话。希望对方不吝惜自己的见解,给予指导和教育。如,您好,先生!这是我的拙作,敬请您不吝赐教。

2、智珠在握。称颂他人聪明、智慧,善于独立思考、判断。如,您智珠在握 ,高屋见瓴,这点困难怎在话下?

3、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5、高朋满座:尊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6、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

7、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8、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

9、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10、北辰星拱。出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北辰”指北极星,“拱”指环绕,意即群星围着北极星。比喻德高望重的人受到众人拥戴。如,您身居要职,真是北辰星拱,一呼百应呀!

11、长才卓荦。指才能超绝。“长才”指特殊的才干,“荦”是明显的意思,“卓荦”是超绝的意思,意思是特长超出一般。如,您在文学创作上,可谓是长才卓荦,自成一格。

12、冲天奋翮。“奋翮”指展开鸟的羽翼,愿意是说鸟奋翅向天空飞

去,后常用以称誉别人志存高远,青云之上。如,老兄素有冲天奋翮之志,令我十分敬佩。

13、春风化雨。像春风吹来及时的雨露滋润田地那样,对人进行细微的教化。多用于称颂师长善于教化。如,先生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

14、椿萱并茂。是祝父母双寿的用语。“椿树”代指父亲,“萱草” 代指母亲,二者都是长寿的象征,意思是父母都高寿。如,我们恭祝二老椿萱并茂,松柏同春。

15、大方之家。出自《庄子·秋水》:“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即道术、道理,成语意为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掌握大道述的人。如,还是您说吧,您是大方之家,自有高论!

16、典型长留。“典型”是典范、型范的意思,成语意为堪称典范,长存人间。多用于对死者的称颂之词。如,张老伯虽已去世,但他慈颜永驻,典型长留。

17、耳提面命。出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如,老师对我耳提面命,使我终身难忘。

18、奉为圭臬。“圭”指测日影子的标杆,“臬”指射箭的靶子,此成语用来比喻准则或法度。如,先生的谆谆教诲,我一定会奉为圭臬。

19、高山景行。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比喻有高尚德操的人,“景”的本意是日影,取其光明之意,“景行”比喻正大光明的行为。如,先生的为人,真是冰清玉洁,高山景行,令人佩服!

20、古道热肠。“古道”指古时的淳朴厚道的待人习俗,“热肠”指热情的心意,热心肠。成语为待人不虚伪,像古时那样淳朴厚道、热情真挚。如,您真是古道热肠,太令人感动了!

21、后生可畏。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后生”指晚辈、年轻人,“可”是值得的意思,“畏”是敬畏、佩服,此成语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如,当今的年轻人学识学渊博,才思敏捷,真是后生可畏呀!

22、惠然肯来。出自《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其意为,天上刮着大风,扬着尘霾,难得您如此虔诚,还愿意前来。“惠”是对他人的行为表示尊敬之意,“惠然”指恭敬的样子,“肯来”即愿意来。此成语后用作欢迎他人光临的敬辞。如,我居住在偏僻之处,您惠然肯来,我感到非常荣幸。

23、金友玉昆。“金”和“玉”都是贵重之意,“友”指朋友,“昆”指兄弟,是对他人的朋友或兄弟的美称。意思是拥有如金似玉的品德与才能的朋友与兄弟。如,这二人真是金友玉昆,情同手足。

24、如椽大笔。意为像房椽一样粗大的笔。出自《晋书·王珣传》,据说王珣梦见有人将一支像房椽一样大的笔赠给他,醒来后就对人说:“此当有大手笔事” ,果然不久皇帝就死了,所有悼念文字都是由王珣起草的。后人便用“如椽大笔”来称颂他人有功力的文字。如,老师如椽大笔精心批阅,学生深感不胜荣幸。

25、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第三篇:《含如字的成语》

含如字的成语

【爱才如命】 见‚爱才若渴‛。

【爱财如命】 吝惜钱财就像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白首如新】 同‚白头如新‛。

【白头如新】 谓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

【暴跳如雷】 跳脚怒吼。形容大发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

【暴躁如雷】 犹暴跳如雷。含敬字的成语及解释21个

【爆跳如雷】 盛怒貌。

【笔翰如流】 谓文笔快捷无滞。

【表里如一】 比喻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宾来如归】 见‚宾至如归‛。

【宾入如归】 见‚宾至如归‛。

【宾至如归】 谓宾客到此如归其家。形容待客亲切、周到。

【不断如带】 犹不绝如缕。

【不绝如带】 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发】 同‚不绝如线‛。含敬字的成语及解释21个

【不绝如缕】 见‚不绝如线‛。

【不绝如线】 亦作‚不绝如缕‛。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 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③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臣门如市】 语出《汉书•郑崇传》。喻车马盈门,谒见奔走者甚多。

【臣心如水】①谓为臣者廉洁奉公,心清如水。②用为清静自如之喻。

【称心如意】 完全合乎心意。

【趁心如意】 称心如意。谓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逞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

【齿剑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

【出门如宾】 出外做事象接待贵宾那样认真谨慎。

【吹气如兰】 见‚吹气胜兰‛。

【从恶如崩】 亦作‚从恶若崩‛。谓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

【从谏如流】 谓听从善意的规劝,就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形容乐意接 受别人意见。多用于帝王。

【从令如流】 谓服从命令如流水就下。极言有令则行。

【从善如登】 谓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

【从善如流】 亦作‚从善若流‛。听从正确的意见如水之从高处流下那样地 迅速和顺当。

【答问如流】 形容对答流畅。

【大笔如椽】 语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 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常以‚大笔如椽‛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

【大智如愚】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胆大如斗】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后因称胆量极大为‚胆大如斗‛。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有一个赵子龙胆大如斗。‛亦省作‚胆如斗‛。宋黄庭坚《再答明略》诗之二:‚廖侯言如不出口,铨量古今胆如斗。‛一说,‚如斗‛应作‚如升‛。

【胆小如豆】 极言胆子小。

【胆小如鼠】 语本《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后 以

‚胆小如鼠‛或‚胆小如鼷‛形容胆量极小。

【胆小如鼷】 见‚胆小如鼠‛。

【倒背如流】 把文章倒过来背诵,能象流水一样顺畅。形容书读得极熟。

【德輶如毛】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含敬字的成语及解释21个

【德輶如羽】 见‚德輶如毛‛。

【度日如年】 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困苦的日子长久难熬。

【度日如岁】 同‚度日如年‛。

【断决如流】 见‚断决如流‛。

【断决如流】 处理事务果断,多而快。

【断决如流】 处理事务果断,多而快。

【堆积如山】 积聚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对答如流】 答话敏捷顺畅,象流水一样。形容口才好。

【恩重如山】 恩德像山一样重。谓恩德极大。

【防意如城】 谓遏止私欲,如守城防敌。含敬字的成语及解释21个

【风雨如晦】①《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②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风雨如磐】①形容风雨极大。磐,大石头。②比喻黑暗势力压迫沉重。

【奉公如法】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赴死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

【甘心如荠】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玄笺:‚ 荼诚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后因以‚甘心如荠‛谓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骨瘦如柴】 形容消瘦到极点。

【骨瘦如豺】 见‚骨瘦如柴‛。

【观者如堵】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语出《礼记•射义》:‚孔子射於矍相之 圃,含敬字的成语及解释21个

盖观者如堵墙。‛

【观者如垛】 见‚观者如堵‛。

【观者如市】 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如云】 见‚观者云集‛。

【官法如炉】 形容国家和官府法度十分严厉。

【光阴如箭】 见‚光阴似箭‛。

【归心如箭】 见‚归心似箭‛。

【号令如山】 谓军令严肃,不容更动。

【侯门如海】 相传唐崔郊之姑有侍婢,与郊相恋。姑贫,将婢卖与连帅。郊 思慕无已。其婢因寒食出,与郊相遇,郊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后以‚侯门如海‛谓显贵之家门禁森严,外人不能随便出入。

【焕然如新】 见‚焕然一新‛。

【挥金如土】 挥霍钱财像泥土一样。形容人花钱慷慨或挥霍无度。

【讳莫如深】 本谓事情重大,提起来会令人痛心,故而隐瞒不言。深,深重。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杨士勋疏:‚深,谓君弑、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后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机变如神】 机智权变,神妙莫测。

【积甲如山】 见‚积甲山齐‛。

【吉祥如意】 谓诸事吉利顺遂。

【疾恶如仇】 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疾恶如雠】 同‚疾恶如仇‛。

【疾恶如风】 痛恨坏人坏事像狂风猛扫一样。

【嫉恶如仇】 亦作‚嫉恶若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含敬字的成语及解释21个

【嫉贪如雠】 对贪污如同对仇敌一样痛恨。

【家贫如洗】 家里穷得一无所有。形容家贫之极。

【谨终如始】 谓谨慎小心、始终一致。

【决断如流】 形容判定案情或料理事情果断迅速。

【军令如山】 谓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必须贯彻执行。

【可心如意】 称心如意。

【空空如也】①形容一无所知。②多指一无所有。

【烂醉如泥】 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语本《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料事如神】 形容预测事情非常准确。

【临难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

【令行如流】 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履险如夷】 亦作‚履险若夷‛。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 强。

【眉目如画】 形容容颜美丽。

【眉眼如画】 见‚眉目如画‛。

【门庭如市】 见‚门庭若市‛

【面色如土】 见‚面如土色‛。

【谋臣如雨】 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目光如豆】 眼光像豆子那样小。比喻眼光窄小,见识短浅。

【目光如炬】 眼光亮得像火炬。形容发怒时的神色。亦形容眼光明亮有神。 后亦比喻见识高明。

【目光如鼠】①犹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②目光像老鼠般地四处窥测, 形容行为不正。

【囊空如洗】 口袋空无分文,象洗过一样。形容异常贫困。

第四篇:《含接字的成语21个及解释》

待人接物dài rén jiē wù

成语解释: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例  句: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肩摩踵接jiān mó zhǒng jiē

成语解释: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例  句:平常是异常清静的街面,到这时候两边的街檐便成为肩摩踵接的市场了。(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接二连三jiē èr lián sān

成语解释:接连不断。

例  句: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接踵而来jiē zhǒng ér lái

成语解释: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成语出处:《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例  句:整个的“新饭碗”一时虽未找到,零碎的小事却接踵而来。(邹韬奋《经历·新饭碗问题》)

接风洗尘jiē fēng xǐ chén

成语解释: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短兵相接duǎn bīng xiāng jiē

成语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含接字的成语21个及解释】含接字的成语21个及解释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例  句: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鲁迅《两地书·二》)

添枝接叶tiān zhī jiē yè

成语解释:比喻接连不断地附加。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黄子耕》:“今人生出重重障碍,添枝接叶,无有了期。”

例  句:说话爱添枝接叶的人,是不诚实的人。

应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

成语解释: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例  句: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

交头接耳jiāo tóu jiē ěr

成语解释: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例  句:看见门上那些人在那里交头接耳,好象要使贾政知道的似的,又不好明回,只管咕咕唧唧的说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

成语解释: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例  句:台湾之割,青岛之割,威海之割,接踵而至。(章炳麟《箴新党论》)

摩肩接踵mó jiān jiē zhǒng

成语解释: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含接字的成语21个及解释】文章含接字的成语21个及解释出自句:节日的公园里,游人摩肩接踵,十分拥挤。

目不暇接mù bù xiá jiē

成语解释: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例  句: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秦牧《菊花与金鱼》)

接三连四jiē sān lián sì

成语解释:接连不断。

例  句:我又没逃了,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

成语解释: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例  句: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接连不断jiē lián bù duàn

成语解释: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例  句:只见人烟辏集,作买作卖,接连不断。(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移花接木yí huā jiē mù

成语解释: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青黄不接qīng huáng bù jiē

成语解释:青:田时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成语出处:《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例  句:总算安然改业,否则也许还有一段青黄不接的失业时期。(邹韬奋《经历·英文教员》)

再接再厉zài jiē zài lì

成语解释: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含接字的成语21个及解释】默认分类style="margin-right:5px;">例  句: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接踵比肩jiē zhǒng bǐ jiān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

成语出处: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传宗接代chuán zōng jiē dài

成语解释:宗:宗教,家族。代:后代。传延宗教,接续后代。旧指生了独生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例  句:我想劝他讨个“小”,将来生个儿子也可以传宗接代。(巴金《秋》第三十七章)

第五篇:《含同的成语101个及解释》

标同伐异biāo tóng fá yì

成语解释: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抵》:“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

本同末异běn tóng mò yì

成语解释: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成语出处:魏·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

不敢苟同bù gǎn gǒu tóng

成语解释: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公诸同好gōng zhū tóng hào

成语解释: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成语出处:清·胡凤丹《〈龙川文集〉辨伪考异跋》:“虽经同人研究再三,余心犹耿耿,未敢公诸同好。”

不同凡响bù tóng fán xiǎng

成语解释: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例  句: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

成语解释: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不约而同bù yuē ér tóng

成语解释: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成语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例  句:中军元帅栾书,不约而同,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  句:他俩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战友。

党同伐异dǎng tóng fá yì

成语解释: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例  句: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不可同日而语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成语解释: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例  句: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与众不同yǔ zhòng bù tóng

成语解释:跟大家不一样。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

例  句:从他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

恩同父母ēn tóng fù mǔ

成语解释: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例  句: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建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奏,恩同父母。(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同功一体tóng gōng yī tǐ

成语解释: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成语出处:《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例  句:郑父与克,同功一体之人,克诛,郑父安得不惧。(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九回)

不同流俗bù tóng liú sú

成语解释: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例  句: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不同流俗,也就着实亲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牛骥同皂niú jì tóng zào

成语解释: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成语出处: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使不羁之士与牛同皂,此鲍焦所以愤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

例  句: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宋·文天祥《正气歌》)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

成语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例  句:此外都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日夕过从,纵谈甚乐。(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一回)

分形同气fēn xíng tó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情同手足qíng tóng shǒu zú

成语解释: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成语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例  句:名虽各姓,情同手足。(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

吴越同舟wú yuè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三马同槽sān mǎ tóng cáo

成语解释: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成语出处:《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例  句: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主何吉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

异口同声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成语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例  句:众人异口同声地叫着:“罚!罚!”(巴金《家》十三)

道不同不相为谋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成语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例  句:我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也,其如“道不同不相为谋”何。(鲁迅《两地书·六六》)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例  句: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殊途同归,答案只能有一个。

和光同尘hé guāng tóng chén

成语解释:和、同:混合。【含同的成语101个及解释】含同的成语101个及解释。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例  句:休要欺三瞒四,我赵某不是与你和光同尘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成语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例  句: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同床异梦tóng chuáng yì mèng

成语解释: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成语出处: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例  句:但彼等乌合之众,同床异梦,一战即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

成语解释: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成语出处: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例  句: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迥然不同。(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恩同再造ēn tóng zài zào

成语解释: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成语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例  句:求大贤细细诊视。可有几希之望?倘能救其一命,真是恩同再造。(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回)

同归殊途tóng guī shū tú

成语解释: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例  句: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同归殊途,答案只能有一个。

同流合污tóng liú hé wū

成语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例  句:此数贼者,同流合污,败坏国政。(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猫鼠同眠māo shǔ tóng mián

成语解释: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成语出处:《新唐书·五行志》:“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例  句:都是谗言佞言,一个个猫鼠同眠。(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六出)

非同儿戏fēi tóng ér xì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例  句: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普天同庆pǔ tiān tóng qìng

成语解释: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例  句:大街上搭起几坐彩坊,中间还有四个字道:“普天同庆”,据说这算是过年。(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qiān lǐ bù tóng fēng,bǎi lǐ bù tóng sú

成语解释: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同堂兄弟tóng táng xiōng dì

成语解释: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

成语出处:《北史·公孙表传》:“二公孙,同堂兄弟耳。”

同心戮力tóng xīn lù lì

成语解释:指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情同骨肉qíng tóng gǔ ròu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黄盖),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

同心协力tóng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例  句: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同舟共济tóng zhōu gòng jì

成语解释: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  句: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同舟共济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凤枭同巢fèng xiāo tóng cháo

成语解释:凤:凤凰,吉祥的象征;枭:恶鸟的象征。神鸟与恶鸟同在一个窝里。比喻好和坏混在一起不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rén tóng cǐ xīn,xīn tóng cǐ lǐ

成语解释: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感同身受gǎn tóng shēn shòu

成语解释: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例  句: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

一视同仁yī shì tóng rén

成语解释: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  句: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攻守同盟gōng shǒu tóng méng

成语解释: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可惜后来伊藤博文到津,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与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条约,我恐朝鲜将来有事,中、日两国,必然难免争端吧。”

例  句:战国时期,六国订立攻守同盟,联合抗秦。

异名同实yì míng tóng shí

成语解释: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成语出处:《庄子·知北游》:“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异途同归yì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有福同享yǒu fú tóng xiǎng

成语解释:幸福来共同分离。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

与民同乐yǔ mín tóng lè

成语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含同的成语101个及解释】文章含同的成语101个及解释出自5px">例  句:人人都到五凤楼前,端门之下,插金花,赏御酒,国家与民同乐。(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

通同一气tōng tóng yī yì

成语解释:串通在一起。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的。”

同病相怜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成语解释: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例  句:同病相怜,缀河上之悲曲。(南朝梁·刘璠《广绝交论》)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jiān tóng guǐ yù,xíng ruò hú shǔ

成语解释: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同出一辙tóng chū yī zhé

成语解释: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截然不同jié rán bù tóng

成语解释: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

例  句: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同恶相济tóng è xiāng jì

成语解释: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成语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例  句:惟此群凶,同恶相济。(《南史·梁本纪》)

同恶相求tóng è xiāng qiú

成语解释: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同甘共苦tóng gān gòng kǔ

成语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例  句: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兰艾同焚lán ài tóng fén

成语解释: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成语出处:《晋书·孔怛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同工异曲tóng gōng yì qǔ

成语解释: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六耳不同谋liù ěr bù tóng móu

成语解释: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同归于尽tóng guī yú jìn

成语解释: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成语出处:《列子·天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例  句:只图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艰难,弄到后来,不是同归于尽吗?(清·姬文《市声》第十四回)

戮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例  句: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三国志·魏志·袁术传》)

同美相妒tóng měi xiāng dù

成语解释: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相忌妒。

成语出处:《素书·安体》:“同美相妒,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同门异户tóng mén yì hù

成语解释:名义一样,实质不同。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至于子思孟轲诡哉,曰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

同盘而食tóng pán ér shí

成语解释: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成语出处:《魏书·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同袍同泽tóng páo tóng zé

成语解释: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同气连枝tóng qì lián zhī

成语解释: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成语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例  句:我自然爱我的弟弟,我们原是同气连枝的。(冰心《寄小读者·横滨》)

同日而语tóng rì ér yǔ

成语解释:指相提并论。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同生死,共存亡tóng shēng sǐ,gòng cún wáng

成语解释: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非同小可fēi tóng xiǎo kě

成语解释: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成语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萧令史,我与你说,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例  句:进了郑家门,这一惊非同小可,只见郑老爹两眼哭得通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同室操戈tóng shì sāo gē

成语解释: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例  句: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仰且同室操戈矣。(清·江藩《宋学渊源记序》卷上)

千里同风qiān lǐ tóng fēng

成语解释:比喻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雷虚》:“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

同条共贯tóng tiáo gòng guàn

成语解释: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欤?”

巧同造化qiǎo tóng zào huà

成语解释:巧:技巧,技艺;同:一样;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与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同文共轨tóng wén gòng guǐ

成语解释: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同心合力tóng xīn hé lì

成语解释: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同心同德tóng xīn tóng dé

成语解释: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大同小异dà tóng xiǎo yì

成语解释: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同舟敌国tóng zhōu dí guó

成语解释: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例  句:饮恨亲冤已数年,枕戈思报叹无缘。同舟敌国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几千。(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求大同,存小异qiú dà tóng,cún xiǎo yì

成语解释: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味同嚼蜡wèi tóng jiáo cù

成语解释: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成语出处:《楞严经》卷八:“当横陈时,味同嚼醋。”

例  句: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求同存异qiú tóng cún yì

成语解释: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例  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求同存异吧。

协力同心xié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例  句: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行同狗彘xíng tóng gǒu zhì

成语解释: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成语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薰莸不同器xūn yóu bù tóng qì

成语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薰莸同器xūn yóu tóng qì

成语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含同的成语101个及解释】成语大全5px">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例  句:现自国民党议员奉令取消以来,去者得避害马败群之谤,留者仍蒙薰莸同器之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八回)

一轨同风yī guǐ tóng fēng

成语解释: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上下同门shàng xià tóng mén

成语解释: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成语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一体同心yī tǐ tóng xīn

成语解释: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成语出处:《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笙磬同音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成语解释: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异口同音yì kǒu tóng yīn

成语解释: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十鼠同穴shí shǔ tóng xué

成语解释: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异曲同工yì qǔ tóng gōng

成语解释: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例  句:至诚虽是个小弟弟,又是个“书朋友,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却骎骎乎与大哥异曲同工。(朱自清《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视同儿戏shì tóng ér xì

成语解释: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成语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例  句: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可草菅人命,视同儿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英雄所见略同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成语解释: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视同路人shì tóng lù rén

成语解释: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敌忾同仇dí kài tóng chóu

成语解释: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和而不同hé ér bù tóng

成语解释: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成语解释: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例  句:两人起先虽觉得志同道合,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闻一多《杜甫》)

书同文,车同轨shū tóng wén,chē tóng guǐ

成语解释: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冰炭不同器bīng tàn bù tóng qì

成语解释: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成语出处:《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例  句:岂不闻冰炭不同器,也似咱愚不并居。(《元曲选·渔樵记》一折)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048/

推荐访问:四字成语及解释100个 四字成语带解释2000个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