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感受

来源:作文 时间:2018-08-28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作文】

回乡感受(共9篇)

回乡感受(一):

回乡感受 作文

这次在老家住了十天,对于我,真可以说是收获的十天,也可以说是无用的十天。 这次回家,我看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让我懂得了有勤劳就会有快乐幸福,同样也让我看到他们的另一面。

他们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值得人们佩服学习的,但是也有一些农民是那么自不量力。为什么这么说?现在这个时代真不知道是什么时代,为了想一下子赚到大钱,有买彩票的,有赌博的等等。在我们那儿他们知道买彩票中几百万元,毕竟是太少太少了,而赌博却是普遍可见的。走进这家一桌打麻将的;走进那家,也是一桌打扑克的。更离谱的竟然这些人中大多数是那妇女,他们不在家做家务照顾孩子,反而出去赌博。总是认为打麻将,打扑克能赚点小钱,可真不知她们是否想过赌博是有输有赢的,赢了开开心心,输了可怎么办?即使输了,也不能怪任何人是你自己要赌,在赌之前你早该想到这个。原来家中的生活条件就不怎么样,可还要玩这么危险的“游戏”。这不是自不量力是什么?

其实,我早在回老家之前早已把这几天的生活安排好了,可一到老家,我的生活全都打乱了。我想学习,好好看几本书,一会儿他来了,一会又另一个人来了,根本无法安心下来学习;我想痛痛快快地玩耍,可又找不到伙伴,其实,他们最令人害怕,小小年纪就学起父母的样和一些同龄人玩起赌博性游戏。那儿的环境实在让人无法忍受。

回乡感受(二):

回乡有感 作文

碎碎树影斑驳,
缤纷落地怎婀娜?小城不在,有心却不还复来。
黛黛青樯,
逝水流金覆青苔。

回乡感受(三):

《回乡偶书》读了这首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回乡感受】

第一句写了作者少年外出,老年回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写了作者口音并未改变,但人意衰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第三,似句写了儿童跟他对话的场面。表达了作者久客伤老之情。“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诗人眼里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回乡感受(四):

十五从军征中老兵返乡的情感变化过程
:迫切想知道家中情况、(然后呢?)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回乡感受(五):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从散文的情感、意境、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任选一或几个角度,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章。
害 怕 回 乡    刘志坚
回乡不是回家。
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地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候你:“哇,回家来看母亲了。”
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
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飘渺了。但那是我的根,那里的陶冶过我的乡情乡音。在那里,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飞,蚱蜢是怎么跳,画眉鸟是怎么唱,它们都在呼唤我回归。
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时,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
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流水依旧白,前山依旧青。但自己的目光已不知往哪儿看,脚步不知往哪儿挪了。
“到乡翻似烂柯人。”一颗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因为随着母亲的去世,没有了依恋的那扇柴门,也没有了那一缕炊烟。
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淡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了昨日已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踟蹰复踟蹰。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故乡,是生命之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根须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荫,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脚下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可曾做过应有的付出?
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你会感喟自己是一只鸟,在山外的天地里飞了一圈。感喟自己是一条鱼,在人生的江河里漫游了一圈。如今日暮乡关,想到故乡厚实的土地,能歇你坎坷多愁的奔波,能抚慰你疲惫至极的心灵。于是你想回乡,因为你是从这里赤条条地来到世上,也是从这里背起行囊,携着故乡的期待,开始世路风尘的跋涉。而今倦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迹是否歪斜?你是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你坐食的一饭一粥,是否取之有理有节?面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
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往昔,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
回家,也许你会生出丝丝愧疚,但会因亲情的抚慰而释然。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厚恩,未有寸功回报,你会怵然而惊。
所以,我害怕回乡。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只要从一个方面赏析即可,但必须结合文句)
散文的意境美。文章通过对最有 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场景的描绘酿造优美的意境。如:“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下,有慈母倚门而望”,未进家门,早有乡邻“迎候”着你。“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这里,作者用“炊烟”、“竹篱”、“慈母”、“乡邻”这些最有特征的景物、人物来抒写家乡,用“望”、“迎候”、“扑”来写乡情、亲情,表现自己回家时的温馨甜蜜,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结构美。文章紧扣“回乡”二字,开头即以“回乡不是回家”起笔,既点题,同时又引出自己“回乡”与“回家”的不同感受。“家”是“乡”的一部分,“回乡”必先写到回家。“回家”的感觉是温馨的,那里有自己日夜思念和日夜思念自己的慈母,在她的怀里可以“一卸世路的风尘”,可以将自己的愧疚在亲情的抚慰中“释然”。接下来写“回乡”,作者用“回乡的路是艰难的”承上启下,写出自己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反躬自问“审读”历程而生出“近乡情更怯”和“怵然而惊”的复杂情感,最后水到渠成,以“害怕回乡”作结,突出文章主题。品读此文,就应指导学生体会文章围绕“害怕回乡”这根主线,起承转合巧妙行文的结构之美。
情感美。文章字字含情,而情感的发展富有变化,有层次感。首先写回家,家里一缕炊烟一片竹篱,过去都多么牵动游子的心啊,如今终于远远地望见了,何况还有倚门而望的“慈母”呢,游子的心是多么的激动啊,一头“扑”在母亲的怀里,该是多么的温馨。这里写的是亲情、温情。后来,母亲不在了,“旧居不在了”,可以说无“家”可回了,只能算是回乡。是熟悉的“乡情乡音”,“蒲公英”、“蚱蜢”、“画眉鸟”,“它们都在呼唤我回归”。这里把故乡比喻为生命的根,当自己在抚摸生命之树的根须时,想到自己对家乡未有寸功的回报时,不禁“怵然而惊”。这里表现出的是对故乡的深情。而作者最后用“害怕回乡”收束全文,也将感情推向了高潮。这一句与其说是曲折地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深情,不如说是表达了一种热情,一种激情,表达出作者誓要以自己的努力,为家乡作出贡献,回报父老乡亲的决心。这一点正是本文高出以往思乡之作的地方。过去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像“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写思乡,怎一个“愁”字了得,而本文则少了一份愁绪,多了一份激情。
语言美。本文的语言美,一是表现在人称的转换上。文章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读来亲切、感人,能引起读者共鸣,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也在审读自己人生的历程。二是语言节奏变化富于韵律美。或用骈偶:“流水依旧白,前山依旧青”、“先人已渺,旧居不存”;或骈散相间:“而今倦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三是修辞美。如:“故乡是生命的根……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阴,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运用比喻,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情和近乡情更怯的感情。“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飞的,蚱蜢是怎么跳的,画眉鸟是怎么唱的,它们都在呼唤我的回归”,运用排比、拟人,句式整齐,形象生动,写出了自己对故乡的钟情等等。四是活化典故、古诗。如:“有慈母倚门而望”使人想到孟郊的《游子吟》,“日暮乡关”活用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到乡翻似烂柯人”则是活用刘禹锡的

回乡感受(六):

回乡 作文

雨似乎已经停了,可我依然撑着伞,一是为了躲避那些还被树叶托着不时滚落的水珠,二是因为觉得这样的画面比较浪漫。

很久没试过这样清静的环境,这样诗意的雨天,这样一个人优雅地踱步。只可惜刚才的旅程实在让人生不如死,尽管我坐惯长途。我们是到奶奶的乡下,两个多小时车程,一路上望着紧闭的玻璃我真有种窒息的压迫感,可是一旦打开车窗,噪音便立即疯狂地响彻这个狭小的空间。

我讨厌雨天出行乡间,准确点来说是不喜欢下车后走在泥泞的地上,我珍惜我的鞋子。但我知道这儿会带给我一种与城市截然不同的体会,或许会给我的作文带来灵感。然而事实证明我的估计没错,这样的地方的确有利于人思考。

不知为什么,我想起我第一次坐一个男生的车。

那人是我六年级的同桌,我一直后悔没能在最后的那段时光给他取一个外号,以致于每每提及总没有一个习惯的称呼。姑且叫他缔林吧,只要大家不误会是那个歌手。

教师节,同班同学说让他载我回去,当时我望着他们奸笑的脸,不屑地说:“他?我宁愿走路。”最后我还是做他的车了。我还想好了一段嘲讽他外貌的话,但一看到他那爸爸还是叔叔在专心驾驶和他鼻梁上那副我看了就想摔的眼镜时,有种索然寡味的感觉。

如果现在坐车的话,会快很多的,但那就不是散步了。走啊走啊,我终于走到了一条能看到完整天空的有柔和阳光的大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厌恨自己只能找到这样一句早已被人用腻的古诗,或许会让看这篇文章的人感到烦闷。

看了下手腕的表,爸爸他们应该吃完午饭了。我突然觉得可笑,现在的自己像个看破红尘的世外人,好像披上一顶竹帽我就可以成为一个在麦田里守望的稻草人,在不断变迁的时空保持着一个姿势。

一个无聊的荒唐,不玩了。

我在犹豫着,是继续向前走,抑或原路返回。

似乎很难抉择,谁知道尽头有多远,有没有尽头,到了尽头还不是要回去,如果没尽头的话更不可以,我不是个向往流浪冒险的人。那么就选择后者吧,虽然是及早醒悟,可前路的风景,恐怕是要无缘了。

我信奉祥和,恬静的处世之道,体育自然好不到哪去,那一个耻辱的56分至今让我悔恨。

小腿已经开始酸痛了,我叹了口气,转身,视线两边是漠漠水田加几座隆起的小岭,那些是不是水田还不清楚。套一句话:“不是我选择了后退,而是后退选择了我。”

回到最初的出发点,看到他们还在打火锅我有种时光漫漫懊悔不已的感触,再走一次是不可能的了。进屋,坐下,空气浑浊,我跟他们不熟悉,待在一间满是陌生的面孔可却人人都出奇热情的房子里,无疑是一个令我又拘谨又尴尬的场合。

这时,爸爸说:“这菜太多油了。”

“哦。”我漫不经心地回应着,“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回乡感受(七):

少小离家老大回;感受什么意思?【回乡感受】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偶然写下的.书,写.②鬓(bìn)毛衰(cuī):指头发变白.鬓毛,长在耳朵前边的头发.衰,衰老.
赏析:少年时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来.家乡话没有变,两鬓间却白发苍苍.儿童们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客人你从哪里来?” 这首诗是诗人八十多岁回到故乡时写的两首诗中的一首.通过对诗人背井离乡和返回故里两种情形的对照描述,表达了离乡者在阔别多年后回到故乡悲喜交加的感情;儿童与老人的问答,不仅加深了这种感慨,也使全诗流露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整首诗语言流畅,音节响亮,表达的感情真挚朴实.

回乡感受(八):

感受乡村 作文

高三语文教师 张同华

我是土生土长在农村的,二十几年前的乡村生活,恍如昨日。

吃是头等重要的事,不必说过年时待客非得烧个十八碗二十碗,也不必说春雷响过挖三根春笋来烧一碗油焖笋,单说平日里的菜蔬就已让人神往:要烧汤了,院边摘一根丝瓜,鸡棚里母鸡刚下的蛋还有余温呢,一会儿一大碗丝瓜鸡蛋汤就端上了桌;要吃毛豆,田埂边见缝插针种的毛豆拔一棵,盐水煮毛豆是上好的下酒菜;要吃小白菜,自留地离家不过二十米,掐一把,碧绿鲜嫩的,炒炒吃,翻三下锅铲就熟……乡村似乎到处是菜园,番茄、黄瓜、茄子、花生、玉米、豇豆,红的、黄的,青的、紫的、绿的,看不完的风景,变不尽的颜色,自然本色到家。乡村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摸螺蛳、钓甲鱼、捉黄鳝,能让饭桌添一些荤腥。

最想念家里的西瓜。那时父亲还健在,他虽生在农村,却也读过不少书,刚改革开放时,他日思夜想的就是发家致富,那时的他不年轻了,却有使不完的劲。跟着父亲在瓜田里劳作是辛苦的,晚上还在瓜田的草棚里守瓜。二十几年前,西瓜还不是平常的吃食,不太有人家种瓜。村里人见你家瓜熟了,摘个吃吃,这能叫偷么?你若守着,村里人就不好意思一而再、再而三地尝鲜。想念和父亲一起在瓜棚的日子,总喜欢听他天南海北地聊,蚊虫叮咬的烦恼都被聊天的乐趣赶跑。那时的天很蓝,星星很亮,土地特有的清香我真真切切地享受着。父亲故去已整十三年,土地的清香我早已木知木觉。

住在台门的好处不多,不便却不少。我家所在的台门是合围成正方形的几户人家,一律两层楼,地势低洼,一到汛期,便水漫金山,于是先抢救要紧的东西,米啊这些先搬上楼,瓶瓶罐罐搬上八仙桌,以防漂浮出去撞破。忙完后大人们看水涨,小孩成群结队地玩水,反正几乎每年要来一两次,大家都习惯了,碰上旱年,大家还奇怪怎么没发大水。台门除了涨水,还有就是狭小,几乎都是每户人家一楼一底,夏天闷热无比,到堤上乘凉是每人必做的事,有捧着饭碗就出来的,男人们习惯点根烟,女人们摇着蒲扇,“劈劈啪啪”赶蚊子的声音不绝于耳。男人们在双抢忙完后津津乐道的是稻谷的产量,还会比谁家的孩子会读书;女人们有的在渠道边洗洗涮涮,有的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逗玩着,还不知疲倦地亮着大嗓门。那时奶奶还在,七十来岁了,吃斋念佛,一脸慈祥,农忙时她会煮了点心,烧了茶水,送到田埂上。现在一闭上眼睛还能看到奶奶迈着小脚、拎着茶水上田埂的模样。

台门的冬天是热闹的,家家搬了椅子板凳到院子孵太阳,男人们抽烟、喝茶,女人们织毛衣、补衣服,于是东家长西家短的故事在懒懒的冬日里飞扬了。

台门早拆了,如今家家户户都是三四层楼房,白墙黛瓦,铝合金窗,再装几台空调,有序地矗立着,一派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农村也难得见到泥土了,哪条道不铺上水泥?好些人家买了汽车,大家可不想车子开过尘土飞扬。村边的工厂日夜机声隆隆,乡村的宁静越来越稀罕了。

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的我,现在偶尔回乡也会水土不服。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吃着超市买回的菜,夏天躲在空调的阴凉里,心中总想起二十年前的璀璨星光和那旧时的芳香。

回乡感受(九):

回乡偶书300字读后感

上与庙里太岳兄等论及诗,觉自己才疏学浅,不足以论诗.又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窃以为诗当如此,最简单的文字蕴含浓厚复杂的情感.短短四句诗,戚戚一生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人生易老,岁月无情,叶落归根,乡情永恒?缘为母语是一个人乡情最忠实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家园意识最持久的凝剂.音容巨变,沧海横流,历史桑田,但深藏于个体的潜意识中内化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母语是不流不变的;人生注定是漂泊游离和无家可归的.当一个人远在异域他乡时节,因陌生和孤独而渴望回归故乡,可当他回到故乡时,变化了的故乡还是使他感到陌生和孤独,无论是在故乡还是在他乡,他都找不到精神的家园.
  少小离家,人为何少小要离家,因为人心中有欲望,有激情,有成就事业的渴望.古语男儿志在四方即指这种冲动.要成就事业,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即必须走出家门,剪断故乡和亲人的精神脐带,独立面对社会,实现人口流动,人才流动,实现心中的理想.只有走出去,离开对故乡,离开对母亲的依赖,人才能长大,才能独立,才能成为一个个体的人.人口流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交往,通过社会交往,丰富了人的内涵和本性,也才有可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才能使人有出人头地、成就事业的可能.
  为何又要老大回呢?一个人在社会中奋斗、挣扎,获得了贺知章那样的成就,身体和心灵受到了许多的伤害,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也伤害别人,尤其是在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翻云覆雨.在封建社会的官场里,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经过几十年的仕途风雨,贺知章解甲归田,要寻几个知心朋友都难,没有精神的家园以寄托心灵.这时,故乡的意义凸现出来了.故乡有乡音,内心深处的认同和放心;有自己成长的经历,青春年少的足迹.可以让自己在美好的回忆中安度晚年;有儿时的伙伴,他们与自己没有争斗,是人生纯情的寄放之地.故乡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热闹,没有尘世的痛苦回忆.所以回到故乡,就是回到自己灵魂安放的家园.国人安土重迁,叶落归根.
  回到故乡又如何呢?诗人一语道破人生的苍桑和无奈: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没有世事的练达,不谙人世的复杂,其天真无邪是诗人回乡期望与渴求的,这或许也是诗人没有选择世故的成人老人作为相见的描写对象的原因.成人老成,知道贺知章要回去,既使不知道,见贺知章这样的打扮、气派、口音,应能判断出大约是谁了,何况百姓怕官.所以只有儿童,没有心机,相见也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笑问,是儿童的友好、热情、不设防、天真.这样的态度用来问一个回乡的老乡:客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来,这时,诗人期盼的故乡,在好奇、善良、纯真的孩子口中显示出了真实面目:故乡一下子不见了,故乡人把自己当作了客人,故乡即他乡.自己厌倦了的他乡反而成了儿童心中贺知章的故乡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漂泊寻根的过程,故乡是父母漂泊流浪生下我们并稍作停留的那一站.可我们仍要寻根,因为没有根,我们就没有安全,没有源动力.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52233/

推荐访问:春节回乡感受 退休回乡的感受的散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