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信息

来源:作文 时间:2018-09-12 18: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作文】

河南高考信息(共8篇)

河南高考信息(一)

给我一篇有关汶川地震的消息作文
有关的时间,参与的救援人员等一些消息

四川高考作文以"坚强"为话题 考生边写边流泪 昨天(6月7日,下同)是全国高考第一天,全国6个省份的高考大作文命题,直指今年的四川大地震.一些从事多年高中教学的人员表示,将当年的大事件话题,作为高考作文题的做法超出了以往常规的命题思路,这在全国高考中非常少见.这种“在所有人预料之中,同时又在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以直击大事件为作文命题的做法,在建国以来的高考中还没有类似案例. 首次直击当年大话题 全国高考如此集中的直击当年发生的大事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可以说是建国以来绝无仅有.语文特级教师、原北京五中校长吴昌顺说. 根据昨天统计的全国各省高考大作文题目看,全国共有6个省份的大作文直接与抗震救灾有关,这些省份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广西、陕西和四川.其中四川省为单独命题,其他5省份为全国统一命题的全国1卷.另外,北京在语文卷中也有一道语言表述题直接与地震相关. 据了解,全国卷1的题目为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四川省的题目为“坚强”. 按照过去的常理,当年大事件一般不会出现在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当中,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考虑到学生容易压中题目.“如果从这个角度说,今年的情况确实有些超出常规.”原西城区教研中心主任尹宗禹说.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发展,在高考中出现地震话题,实际是要求每个考生要在这个关乎国家发展的问题上作出回答.”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齐渝华说. 语文试题有时间为地震调整 对于北京卷和全国卷中出现的地震试题,一些教育人士分析,很可能是考题为地震临时作出调整. 今年高考北京卷中出现了一个与地震相关的语言表达题目.题目给考生一幅图画,大意是一片废墟之上,只有一只已停滞的钟表,时间直指2:28.要求学生谈观画感想,字数限定为45字. 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曾军良分析,在全国高考作文中使用5月12日以后发生的事件,很可能是高考试卷做出了临时调整.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很少见的.而对于北京的试题,有关人士表示,北京高考命题要在5月20日左右才最终确定,在这之前的一切调整都是正常情况. 考生反映题目并不难答 对于北京出现的45字语言表达题,很多考生表示并不出乎预料.一位二中高三学生表示,全国哀悼日是他有生以来最难忘的日子之一,相信在他一生中都会留下烙印,5月12日2点28分这一特殊时刻,他永远不会忘记.高考中出现这个题目一定有话可说,但是要精练地表达情感,并不容易. 作家点评“废墟上的钟表” 今年高考北京卷中出现了一个与地震相关的语言表达题目.题目给考生一幅图画,大意是一片废墟之上,只有一只已停滞的钟表,时间直指2:28.要求学生谈观画感想,字数限定为45字.几位作家对此进行了点评. 郑渊洁 这个漫画是考查思维方式 郑渊洁:这个漫画贴近事实,考生最近接触了这方面的大量信息,随便都能写一些,对于考生的发挥会有好处,所以这个题应该不是很难.45个字的限制,可能是从语言简洁上考虑,没有限制就成作文了.我认为,这个漫画也是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定要换个角度去写.要是我会写成———千百万年后,那时的人们来到这里发现古迹,一场人类的大灾难被再次揭开.我写作的方式就是先想大多数人会写什么,然后推翻这种角度. 海岩 这是关于时间的命题 海岩:这个是关于时间的命题,在灾难这一刻定格,其实在这个时候,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对于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的思考.“钟”代表的是时间,而时间是不会停止的,它继续向前,会经历第2个、第3个2点28分,到时候,废墟也会随之变成新家园,我们是可以重建家园的.其实,时间的永不停息也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这个题目要求在45个字之内表达,考的还是考生语言上精练的能力.
采纳哦

河南高考信息(二)

谁知道《春来草自青》的专家点评
就是这篇作文:
春来草自青
题记: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每到那个季节,过了立春,心里就会感到一阵的悸动,总会觉得有些啥子事情要发生,可我就是等啊,整个春天过去了,好像还是没有发生什么,我这个时候就会特别的失落.电影《立春》的这段开篇语,在蒋雯丽的河南口音下说出来,有些搞笑,也有些戏谑,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和失望后的无奈.
大家都在等自己的春天.春风拂动过后,杨柳絮飘满了天空,南来的鸟寻找着筑巢的屋檐,冰雪化作潺潺细水寻着它的路途,枯了一冬的草也抽出了新芽.那是怎样的一种新绿,让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春来草自青,青草的那种涩涩的味道,还有大地散发出来的芬芳,充满了心膛,沁心润肺.这样的季节里面怎么能让人不去期待着啥子事情要发生.
可整个春天都过去了,红的过了的花,绿的过了的叶,烦闹的知了躁动着天空,让人静不下心来去回味.我才发现我的春天就那么过了,白驹过隙,一闪念,就找不到春姑娘的影子了.只有那青青的草告诉我,春天来过这里.春天已经过了,我等到了什么呢?是夏的绚烂吗?这个绚烂是我所期待的吗?
惆怅,别一样的滋味记录了我的春.一去不回的春.
生如四季,春最美,亦给人无穷回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感受,唯一相同的,是你必然有过那个季节,可能你已经走过春天,或者正在春的怀抱里面呢喃,春天都不会忘记你,无一不把她的温柔和美丽赐福于你.而有的春,长的有些让你厌烦,春草无边,春花绚烂,春风细细,你就沐浴在这其中,陶醉在这其中,流连忘返.而春天来得早的那些人,总是会感叹春的短暂,如我.我去抓住它的尾巴,才发现它已经拉了我好远好远.我努力的去追都追不上,够不着.
我弯着腰,双手撑在膝盖上,嘴里喘着粗气,心想,你怎么就不等等我啊.可春会等谁呢?每年到这个时候,我就以为她又回来了,草绿了.可我才发现,来得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属于我的春了.春来草自青,每年的新绿都是相同的,每年看到新绿的人都是不同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青草无涯,嘲笑着我的轻狂,而已不年少.

  点评:该命题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
  第一点:把握“春来”和“草自青”两者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春天的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天,受到过摧残、伤害,经历过磨难,可能面目全非,但是,春天一到,芳草碧天涯.
  第二点:找到适当的本体.因为该命题是比喻式的,纯写春天和小草,文章会太浅,没有什么新意,缺乏深刻性.在选材上,可以根据“春天”和“小草”的因果关系,找到适当的能反映两者因果关系的本体,就能够写出较好的文章.例如:“功到自然成”“是爱使他重新走上正确道路”都是比较好的题目.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自己的感慨,可抒情、议论、叙事;大者可写
  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变化,思考那些引起重大历史变化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总之,强调好两者的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学生反映很好.
  点通教育网:考生用地震素材老师认为选点准确
  今天(7日)上午,山东高考顺利进行,第一科考的是语文,点通教育网编辑部工作人员在青岛、济南的考点采访,第一时间报道山东高考信息.从第一线传来消息,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围绕着“春来早自清”的主题,考生可以写除了诗歌之外的任何体裁,字数在800字左右.【河南高考信息】

河南高考信息(三)

2011新课标语文作文我写的科技水平进步跑不跑题?能打多少分?
题目写的是《科技为中国插上翅膀》 跑不跑?
以下为2011年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跑!没有偏离作文主题中心

河南高考信息(四)

牛顿第二定律中关于轻质物体运动问题
在江苏2011年高考物理第九题中的轻质问题 网上有解释说轻质绸质量为0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解释不懂 我是河南的 会不会是教学大纲不同 顺便给个解释

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而是合力为零.因为F=ma,m为零时,F为零.

河南高考信息(五)

七年级下数学导学案

我刚在百度知道发现的,输入 “河南高考网 naacal ”,排第一的那个网站,点击网站上面的“注册高考论坛”进入其论坛,在“中考专区”版块的“教学资源”子版块里,全是导学案,肯定有你需要的.
百度不让写网址,没办法,你就自己找吧.

河南高考信息(六)

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的有关问题的解法总结?【河南高考信息】

《圆锥曲线》这一单元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常用的方法是坐标法.坐标法在《直线和圆的方程》中已经初步学习过,但在《圆锥曲线》这一单元的应用体现的最突出,所以圆锥曲线一直是平面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 通常我们把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为圆锥曲线,实质上圆也可以列入到圆锥曲线:其一,圆锥曲线名称来源于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曲线,当平面垂直于圆锥的轴时,得到的截面是一个圆,如果改变平面与圆锥轴线的夹角,会得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其二,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四类曲线对应的方程都是二元二次方程.所以可以说圆锥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有时候我们把“椭圆”看作“扁圆”,而“圆”可以看作“焦距为0的椭圆”.当然圆与椭圆是不同的概念,不能将概念混乱. 平面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通过平面曲线研究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所谓平面曲线可以看成是平面内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者轨迹),在高中阶段主要涉及到的曲线有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其中四种曲线都包括在《圆锥曲线》这一单元. 如果曲线上的点的坐标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之间建立如下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图形).可见求曲线的方程与求曲线是不同的,前者只是把几何表示转化为代数形式,后者不但要求出曲线的方程,而且还要指明曲线的类型和主要特征,必要时还要画出图形. 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简称“建系设点”.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简称“列式”.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简称“坐标化”. (4)化简方程f(x,y)=0为最简单的形式,简称“化简”. (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简称“证明”. 这是研究第一类问题的最基本方法,又俗称为“五步法”.特别是在只知道图形或者曲线满足的条件时,首当其冲就是利用“五步法”推导方程.本单元中四种类型的曲线都是利用“五步法”研究推出其对应的方程.由圆锥曲线的定义到求曲线的方程,核心抓住“五步法”,当然方程是建立在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如何可以得出最简化的方程即标准方程,开始还需要教师多引导、多启发,让学生自主探究. 研究曲线(图形)从研究方程出发,这是解析几何研究的一般方法——坐标法,而方程是建立在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最后得出的性质不因方程的形式而改变.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材中仅研究了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当然,至于方程与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应图形之间如何实现转化,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并配发相应的练习题适当练习,2003年全国高考(江苏、河南)理工卷就涉及此问题:已知常数a>0,向量=(0,a),=(1,0)经过原点O以-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A(0,a)以-2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R,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F,使得|PE|+|PF|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F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是解析几何另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圆锥曲线的性质,就是通过对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分析,得到它们相应的几何性质.虽然它们的标准方程不同,但有许多“共性”,其分析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当然也有它们的“个性”,如双曲线的渐近线.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高考的热点.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离.圆和椭圆是封闭性二次曲线,可以直接从二者之间的交点个数,或者二者方程联立后得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双曲线和抛物线也是二次曲线,但不是封闭的,当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时,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时,二者仅有一个交点,但二者之间是“相交”,故处理此类问题时,将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的方程联立得到方程,必须先考查二次项的系数是否可以为0,若系数一定不为0时,必定是直线与圆、椭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只须利用判别式(△)即可判断,△>0时相交,△=0相切,△<0时相离;若二次项的系数可能为0时,必定是直线与双曲线或者抛物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当二次项的系数等于0时,此方程为一次方程,方程有一解,曲线仅有一个交点,但二者是相交关系,当二次项系数不为0时,此方程为二次方程,此时仍然借助判别式进行判断,方法同直线和圆、椭圆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从圆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紧紧围绕定义、方程、图形、性质和应用这五部分内容,规律性强,思想方法多,联系面广,特别是现在教材采用了“混编”形式,将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合成统一的高中数学,加强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学好《圆锥曲线》更能深刻地理解运动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圆锥曲线》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这三大部分的每一部分的研究思路几乎都是一致的.课程的这一显著特点对我们安排教学活动时,给予了很大的启示,前面让学生掌握了,后面就可以类比推理,让学生更好的“自主、合作、探究”.本单元的难点是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的推导,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 【单元学情分析】 开展诱思探究教学以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基本形成,但仍有部分学生思考问题比较单一,讨论之后仅停留在表面,不能从具体的学习探究中挖掘出规律性知识,不能很好地迁移应用、转化成能力,这应该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着力解决的问题. 圆锥曲线内容较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本单元知识条理清晰,研究的方法相对单一,只要学生善于归纳总结,学习起来还是比较轻松.不过含有两个根式方程的化简、二元二次方程组求解及多项式的变形化简等能力较薄弱.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合力”,在重难点处教师适当的引导,可以在课前布置相类似的习题,让学生提前求解,以便铺路搭桥,将难点消化在课前,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一定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单元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和本单元知识体系的特点,本着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基本理念,真正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切实变“教”为“学”,本单元的每一种圆锥曲线的学习探究过程都分三条主线: 1、作实验或者设计画境,让学生体会圆锥曲线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到圆锥曲线的定义,然后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利用“五步法”推导其标准方程. 2、根据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同时对比这几种圆锥曲线的性质,找出“共性”和“个性”. 3、应用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突破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每一种圆锥曲线都围绕这三条主线,结合它们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安排,适当的提供导向性信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第一条主线中,圆和椭圆可以让学生动手作实验,从运动的观点感知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轨迹为圆,到两定点的距离等于定值(大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的轨迹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可以设计画境: 画双曲线的方法:以两个定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让它们的半径按照等差数列逐渐递增,让学生找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的交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形成双曲线.

河南高考信息(七)

河南省中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十)

问题补充:湖北高考,原始卷(H)体积的语言专家的答案.在四天之内,请帮忙解答,谢谢!每年的情况下是不一样的.高考的数学论文一般比平常的论文

河南高考信息(八)

仿写以下段落
句子仿写有何诀窍?

仿句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一个完整的名句做例句,让考生按要求仿写.如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试题第6题:
依照下面的例句,以“你渴望理解吗”或“你希望成才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2.限定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来仿写.如2002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第25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____________
浪花是部首,____________
涛声是音序,____________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____________
3.出现关联词语,让学生模仿造句.如2002年重庆市的模拟考试题第22题:
仿照第10段画浪线的句子(“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以“XX忽而……忽而又似……”为形式造一个句子.
4.提供原句和仿句的开头,要求仿写出与原句大致相同的句子,内容上要求适合原文语境,语意贴切顺畅.如深圳市2002年中考模拟试题第18题:
根据所给文字的开头,再写一个与例句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要求放在此文语境中做到语意贴切顺畅.
原句:“画儿?不,它不是画.有谁在哪幅画里能听得见那潺潺的流水声,能闻得到那泥土和野草的芳香呢?”曲儿?不,____________?
5.对联的形式.对联本来就是一对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上下联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或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对出另一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仿写句子的过程,只是对联本身还有音韵和平仄的要求,比一般的仿句练习难度更高.如2001年吉林省的中考试题第30题:
①上联:读好书乐趣无穷
下联:____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学子论古今.
不管哪种形式的仿句,所选的例句都比较有创意,能力层次比较高,生动形象,十分精警.内容上,或是生动的描写,或是精辟的议论,形式上,一般都使用较常见、要求中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对偶等,既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语境的理解和把握,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原句进行信息提取的能力.所以答这种题需要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加强仿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仿句训练方法例谈
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仿句训练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阶段、分题型训练的方法进行.
第一阶段,用关联词语仿写句子.训练题举例:
1.原句:“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吧,但这些事情,是无论哪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维护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友邦惊诧”论》)
要求:用“即使……但……无论……就……”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2.原句:“那时候,只要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江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要是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教人多么惊喜呀!’”(《我的叔叔于勒》)
要求:“用“只要……总要……要是……那……”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3.原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白杨礼赞》)
要求:用“我赞美××,就因为××不但……尤其……”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这种类型的训练以课文的原句为蓝本,学生不会因陌生而无所适从,要答好并不难.要注意的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原句所表达的关系一致.
第二阶段,限定修辞手法仿写句子.训练题举例:
1.阅读《狮子和野牛》后,请仿照“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这个句式完成下边的句子:____________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也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
2.“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嗅得出四季的不同?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疾徐?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
3.“当某种细菌入侵人体,人体内的信号队伍马上播发紧急警报,并且告诉‘白细胞兵团’,敌人在何处,兵力有多少,同时立即扫清白细胞部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派出‘部队’包围‘侵略者’,个个细胞严防死守,不让它们逃跑突围,等‘大部队’一到,一场恶战就开始了.”请以蜜蜂采蜜为内容,模仿这段话的形式,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4.对出下联,表现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上联:站起来当伞,给群众遮风挡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修辞手法,仿句题中考查得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对偶.这种题目需穿插在文段阅读中进行.这种练习,让学生能真正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而不是死记条条框框,能体会到仿句的真正目的——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第三阶段,仿写名人名言.精选名句举例:
1.一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就愈感觉失去时间的痛苦.(但丁)
2.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雨果)
3.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做自己的主人.(罗曼•罗兰)
4.人们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事情,总是会碰到偶然的机会的.(巴尔扎克)
5.人生无论在极坏的时候或是最好的时候,总是美的,而且向来是美的.(德莱塞)
6.河床越深,水面越平静.(莎士比亚)
这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的综合训练,提示语越来越少,促使学生先读懂原句的深刻内涵,发现原句的形式特点,再组织成精粹的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学生自己写名言的 过程.
三、仿句训练的三原则
1.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考试中仿句题型的不同,学生对给关联词语写仿句比较熟悉,对对联形式比较陌生,适合于集中时间训练.前者便于学生掌握规律,快速过关;后者便于学生快速了解对联这种文化形式的特点,少走弯路.而名人名言的仿写适合于分散训练,让学生天天都能与名言打交道,加强文化熏染,以利于学生写出精粹的语言.穿插在阅读文段中的仿句训练更需分散进行,因为学生的时间紧、功课重,不可能做大量的课外阅读文段的练习.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把握好训练的度,效果会更好.
2.要求从严,给分从宽,鼓励为主的原则.
不管哪种形式的仿句训练,学生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老师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评判.同时,部分学生的答题难免稚嫩或肤浅,老师应该以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对于形神皆备的好仿句,更应该大张旗鼓地推介.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对仿句这种新题型的畏惧情绪,才能让他们真正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在训练中摸索到仿句题的解题诀窍,写出既符合命题者要求、又有真情实感的语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3.“形似”与“神似”兼顾的原则.
对仿写的句子,老师应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所谓“形似”是指仿句与原句在句子结构、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关联词语等方面相同或相近;所谓“神似”就是指仿句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与原文的语境相契合.一个好的仿句应该是“形”“神”兼似原句,却又不拘泥于原句的新句子,属于学生自己创造的名言佳句.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好的仿句还要求思想健康,尽量减少调侃、黑色幽默的成分,杜绝错误的思想言论.比如,在仿写雨果的名言“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时,有学生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升官好比登山,金钱是登山的阶梯,没有阶梯,只好掉了下来”.无疑,这个句子是“形似”的,但是不能算好的仿句.原句是从正面阐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仿句却是宣扬不健康的处世哲学,很可能给学生不良的引导.
总之,仿写句子,作为一种新的考试题型,作为一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手段,已经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必须面对它,重视它,让我们与学生共同努力,锻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名言!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75160/

推荐访问:河南阳光高考信息 河南高考招生信息平台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