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底线观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8-10-12 1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观后感】

安全底线观(共9篇)

安全底线观(一):

底线 ——《战略特勤组》观后感

[底线 ——《战略特勤组》观后感]
\x05\x05\x05
《战略特勤组》简介:
前美军特种部队炸弹专杨格正走向一条危险之途,作为穆斯林他不满美国对待阿拉伯国家的政策,于是策划发动恐怖袭击,底线 ——《战略特勤组》观后感.他宣称在三个城市中分别安放了三颗小型原子弹,美国本土危在旦夕.FBI反恐部门女探员海伦负责调查此案,却在紧要关头发现军方以及一个神秘部门介入其中.她的小队连同极度危险的谈判专家亨利受命审讯史蒂芬.绰号H的亨利手段残忍严酷,加上政府高层的纵容他愈加有恃无恐.海伦反感这样惨无人道的非法手段,她想尽办法争取史蒂芬的信任,终于让他说出其中一颗炸弹的安放地点.
然而,一切并非如此简单,死亡与阴谋的狂潮随即袭来.
钬斺败墩铰蕴厍谧椤饭酆蟾\" TITLE=\"底线钬斺败墩铰蕴厍谧椤饭酆蟾\" />
底线
——《战略特勤组》观后感
面对一个掌控百万市民生命的恐怖分子,你却掌控着他两个无辜的孩子,你会如何选择?
杨格在美国安置了三枚小型原子弹,以此作为砝码要求政府停止战争.国家派去两名谈判人员,而两人的谈判底线截然不同.H出于全局考虑,其唯一的底线就是美国几百万人的性命;FBI海伦则随着事态的步步发展不断的变化着自己的底线,由所有人的的生命到放弃恐怖分子生命再到把杨格妻子的生命也置之度外,乃至最后不再顾及美国市民的生命,海伦把自己的最低底线设在了两个无辜孩子生命上,观后感《底线 ——《战略特勤组》观后感》.
H几乎是没有底线的,他的目标就是胜利,即在他眼中的找到炸弹,而对其代价视而不见.海伦的底线是人性的道德准则,眼不见为净,她只是顾及到了眼前的人性道德问题,却在紧急慌乱的情况下最终忘记了自己身为美国FBI的责任,甚至选择了对美国市民的放弃.
底线,我们的底线到底该是什么?为了拯救百万平民生命,我们又可以容忍多少?是选择顾全大局的角度,忽视付出与代价,还是坚守人性的最低底线?
为了胜利,需要勇气,需要坚守自己的观点.恐怖分子为了自己的信仰癫狂,可作为保护市民安全的谈判人员必须处于绝对清醒的状态下.高级探员海伦,由于杨格的坚定意志与看似不破的信念而崩溃,不断的压低自己的底线,竟最终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实在可悲.作为谈判人员,她是失败者;而出于道德的角度,她也只算得上一个为了所谓的人性道德准则而逐渐失去主见、摇摆不定的“小正义”角色.
而H的行为,则是完全的美式反恐思想的缩影.H认为,为了拯救更多的人,少部分人的牺牲是值得的.杨格的妻子在影片中便担任了这样的角色.诸如此类之人的牺牲常常被政府称赞为一种荣誉、一种对国家的奉献.固然,这样的行为可以换取全局上更大、更全面的胜利,然而有时这种方法显得过于轻视生命.一个个艰难孕育出的生命仿佛成了飞蛾,前赴后继冲向火苗——只是为了后面大部队更安全的通行.有谁想过,是否可以用一盆水浇灭火焰,而非付出生命这样惨痛的代价?
这样的胜利,换取的值么?而这样的胜利,以他人的性命作为砝码,又能撑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么?影片的结尾,当人们正欢庆时,那颗被杨格隐瞒了的第4颗原子弹爆炸了,H治标不治本的残酷压迫并未让恐怖分子吐出真正的实情.这场无声的人性挑战,注定没有胜利者.
在这个道德困境的逻辑悖论上,恐怕没人能搞清到底如何抉择才是最终成功而符合人性的,更不会有人知道同是人类的我们,底线到底会被压到多低.\x05\x05\x05\x05\x05\x05\x05
\x05\x05  〔底线 ——《战略特勤组》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安全底线观(二):

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或 如何培养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 3000字

提高道德与法律意识 争做 “四有”新人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同学们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当前,在社会上存在着是非不明、黑白混淆、道德缺失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盛行一时,一些青少年在不良风气和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理想的迷茫、道德的彷徨.对于广大同学明确是非美丑善恶界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无论怎样,都不能突破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耻为荣,以丑为美,以恶为善.同学们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带头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言行.每个同学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追求真善美,拒绝假恶丑,明荣知耻,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自觉抵制低级趣味,牢记使命,发奋学习,用自己的爱心奉献弘扬校园新风,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服务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道德是人生存的一种方式,是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一种社会规定和价值诉求.国家公布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要“以人为本”.道德教育只有对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才能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性,挖掘个体思想道德潜能中的积极因素.大学生法律教育也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法律教育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清晰准确的思维、流畅的表达、稳定健康的心理、卓越的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些都是法律教育中的必备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必备素质.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权利义务观,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人文素质;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具备较高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不断找到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拓展个人发展空间,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都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制约,同时又反映和作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思想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社会主义法律贯穿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精神,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以法律的规范作用培养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责任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因素.立法者制定法律、法规时,必然要考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现状和内容,把某些道德规范转变成法律规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人们自觉遵纪守法,促进整个社会法制建设水平的提高.
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自我磨炼的过程,社会影响、家庭帮助、学校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任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都要经过受教育者本身的积极努力,都需要受教育者把自己作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主体,充分发挥自我修养的积极性,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磨炼.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是毕其一生的事,并不始于大学,也不终于大学,而是伴随人的一生.需要我们不断地、精心地去培养、涵育.希望同学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断地在我们提供的思想道德与法律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攀升.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造就时代新人,事关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江泽民结合新的实际提出要按照“四有”新人的要求,从德智体美各方面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希望广大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努力称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事业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要开拓视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应以放眼全球的宽广胸怀,以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豪迈气概,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青年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须珍惜年华,刻苦学习,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学习应该是全面的、深入的,同时,还要不断开阔视野,认真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法律素质.青年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青年应该称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尤其要在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自己做起,努力培养良好品德.
祖国的未来无限美好,青年的前途无限光明.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让我们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安全底线观(三):

我国倡导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公民道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我们认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前提.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在新的世纪中,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确保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道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道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大力建设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的道德.
在加强道德建设和以德治国中,公民道德建设占有重要的地位.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更好的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又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而公民道德建设,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公民道德建设是全民族的道德建设.着眼于“公民”这个特殊的称谓,强调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道德共性,从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入手,力求使全社会形成最大的道德共识,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创造最必要的道德条件.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
为了实现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激情道德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思想动力和方向保证的巨大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强调“德治”的重要性,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做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加强道德教育,实施“以德治国”,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德治国方略德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以德治国”德实施,是“以德治国”德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是上层建筑德一个重要方面,是维护和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德重要手段,但它和法律不同,它的实施,不是依靠某种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德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全社会成员德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只是我们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在当前,既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也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经过改革以来的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相比较而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尚在建设之中.这一道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包括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
三、公民道德的内涵
所谓公民道德,就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综合.这个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德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德着力点.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德整个工作中,如何把上述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德行为规范,是摆在我们面前德一项重要而紧迫德任务.
因此,我们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般说来,公民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它既包括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要求的共产主义道德;也包括对广大公民要求的公民道德.对于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来说,要求他们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不应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同时,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不应当也不可能要求他们都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当然,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仍然要对所有的公民提倡和宣传共产主义的高尚品德.
四、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涵
《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以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将我国公民应遵守、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20个字,即: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规范是第一次系统地、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地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应当引起全社会地高度重视.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纲要》地过程中,需要把这20个字当作一个重点,使这些基本道德规范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公民地内心,并落实在具体的道德行为上.
《纲要》提出地20个字可以再细分为这样10个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这10个基本规范,在调整整个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大致说来可以对这些功能作这样的认识和划分:“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规范的也主要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即把“守法” 作为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明礼”主要是规范公共场合的公共道德行为,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诚信”主要也是规范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是对“明礼”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即古人所说的“礼于外,诚于内”;“团结”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友善”与“团结”是同一层次的道德规范,功能也是相类似的,但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勤俭”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勤俭的道德素质更多地在公民个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自强”主要也是对公民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出要求,与“勤俭”是同一层次的道德准则;“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奉献”主要是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申出公民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来认识和划分上述公民道德10个基本规范的功能,只是从基本的方面着眼的,在实际的公民社会的道德实践中,各个公民道德规范的功能往往是互相渗透、交叉并行的,例如,调节公民与国家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也总是调节公民个人相互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而调节公民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也具有调节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的相互关系的功能.因此,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具体功能不应作绝对化的认识和划分,而是要在明确它们各自主要的功能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它们的其他功能进行具体分析.
五、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目的.
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在我们国家,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能够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融会贯通在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人民服务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从事物的规定性来看,核心就是一个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相对于中心来说,核心可以说是中心的中心.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其他道德的本质的体现.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紧紧掌握住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共产党人和一切先进分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应当大力提倡的高尚道德.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新时期的一个新发展.
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需要深刻理解“人民”的含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人民”同所谓“人”或“人人”的意义是不同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一个根本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民应当包括一切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的广大群众.在社会主义的现阶段,强调人民的利益是同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密切相联系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再一次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强调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在,把“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作为他对人民的信仰和尊重.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其深刻含义和丰富内容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是为人民服务;顾全大局、先公后私,是为人民服务;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并给予他人一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诚实劳动,获取正当利益,同样是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既有先进性的要求,又有群众性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包含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力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因此,在贯彻和时间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时,应当特别考虑和注意为全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
公共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些简单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的适用范围很广泛,涉及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日益发展及其成果的广泛运用,人们活动空间及道德视野的更加广阔,社会公德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比如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甚至人在外层共建活动应当遵守什么样的伦理规则问题等等,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了,在这方面,社会公德的阿新内容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从我国社会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整个世界人类生活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的社会公德规范,主要有下述的一些内容.
1、文明礼貌,提倡人们互相尊重.
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人们的行为文明状况,它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文明教养程度,而礼貌则是这种文明程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文明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道德信息,它说明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
2、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
第二, 社会和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要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个社会成员之间都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又一个显著的道德要求.
第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团体和每个社会成员,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们,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切实的帮助.
第四,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人的文明水平越来越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对分子,必须给予他们以人道的待遇,不准侮辱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悔过自新、重新作人的机会和出路;对于被改造中的犯人进行刑讯、逼供及其他残忍做法,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所坚决反对的.
3、爱护公物,增强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物、集体的财产,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性活动、实现共同利益的物质保证,也是满足劳动者个人利益和人们当前利益的共同物质条件.所以,以社会主义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 、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4、保护环境,强化生态伦理观念.
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生态环境伦理教育,进行社会公德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几次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之后,人类的生产开发能力越来越强,而由于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逐渐形成了以征服自然界的主人自居的心理,因此向大自然索取的欲望也越来越大.这样,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过程中,也对自然界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但是,自然界对人类的破坏性征服,也进行了报复,这就是生态环境日益严重恶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种种困境.关于这个问题,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提出过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倒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5、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在社会中,每个公民自觉地遵守纪律,是维护公共秩序地起码道德条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地、自觉的“信任工人和贫农的组织性的纪律,是同志式的纪律,式互相尊重的纪律,是在斗争中发挥独创性和主动性的纪律”,因此,这样的纪律已经具有了明确的道德性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其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中的特殊作用.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提出要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战略任务的时候,其中一项就是要加强纪律教育,强调要遵守纪律.他说,过去革命年代就是靠纪律,而且式自觉的纪律,现在也必须有纪律,“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没有纪律不行”.
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对于每个公民来说,还有一个特别要求,即在说话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地时候,应该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地与之进行斗争.这个道德要求,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是有特殊重要现实意义的.因此,有些地区,对见义勇为的人给予奖赏,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它规定下来了.这不仅说明了我国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而且也反映了我国人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规范
《纲要》规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作一个好建设者”.《纲要》对职业道德的这种规定,既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又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所以,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1、爱岗敬业
紧密联系的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就是说,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古人提倡的这种工作态度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认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进德修业之本”.《纲要》把诚实守信列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德一项基本内容,真可谓顺应天意,合乎民心.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为基础,从个人的感情和利益出发,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当然,公正、公平也是包括平等的内涵.
4、服务群众
又都为他人服务.就是说,任何人要生存、要发展、要工作、要劳动,首先总是要接受社会和其他人提供的大量服务;同时,任何一位从业者也总是在自己本职岗位上通过自己具体的工作、劳动,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所以,服务群众是社会全体从业者通过互相服务,来达到社会发展、共同幸福.服务群众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正因为如此,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得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得经济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把奉献作为自己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根本的职业目的.
八.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公民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创建活动作为吸引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载体,必须把思想建设突出出来,贯彻始终.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各项创建活动的工作安排和内容设计,都要体现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使活动的过程成为灌输道德教育、弘扬道德新风的过程.
一、学习先进典型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代表积极向上健康的力量.无论在 革命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都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先进的人物和 集体,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袁隆平、吴文俊、李国安、范匡夫、徐虎、李素丽等先进人物和民航总局国航飞行大队、漳州报警服务台、哈尔滨市派出所、山东济南交警支队等先进集体.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党和政府倡导的革命精神、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他们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楷模.
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用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刘胡兰同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人们对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解放后,又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近40年来,学雷锋活动伴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经久不息、历久弥新,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学雷锋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使雷锋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抗洪烈士李向群为什么能以20岁的短暂的人生,仅仅8天的党龄,就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呢?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形式下,追逐实惠还是勇于奉献,是摆在每个同志面前 的新问题,继续发扬奉献精神,经受新的考验,革命的人生价值才能迸发出绚丽的时代光辉”,这是最好的答案.
新时期宣传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奋发向上、艰苦创业,就要扬清激浊、弘扬正气,这对于克服惟利是图、损公肥己、金钱至上、腐化堕落等社会丑恶现象,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概括先进典型的精神特点,突出表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知难而退,奋力拼搏,自强不息的意志;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的作风;站在时代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勇气;廉洁自爱,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品格.
二通过节庆、纪念日陶冶道德情操
各种重要节庆、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将寓于多种生动的 活动之中,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这些道德教育资源对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公民在参与活动中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丰富思想感情,陶冶情操,使道德内化为自律的行为.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历史的结晶.运用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进行道德情操的陶冶,是道德时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作为悠久的 世界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 历史发展进程中,56个民族在相互交融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涌现出了许多的先进人物,她凝聚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情,对祖国的爱,对 祖国的自豪,在传统节日里进行道德教育易受到良好的效果.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医生热爱祖国,锐意改革,面对被贬的遭遇,丝毫没有改变报效祖国的决心,最后以身殉国.他以炽热的感情写下的《离骚》等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激励着每一炎黄子孙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现阶段 就要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激励人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利用重阳节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敬父母的教育,树立社会主义伦理意识,这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有重大意义.同时利用每年的清明节和“五一”、“五四”、“七一”、“七七”、“八一”、“十一”、“一二九”等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组织群众和青少年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相关的纪念场馆等爱国主义基地.
三、加强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 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 反映.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礼仪.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育人们成为有思想、有追求的现代人 ,而且要通过礼仪的教育,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做到举止文明,处事得体.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现实中,礼仪教育有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 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人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行动上称为礼貌.从理论上讲礼仪、礼节、礼貌虽然不是深奥的东西,说起来容易,但在实践中做起来较难.在重大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和礼仪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礼仪原则,其一是敬人的原则,尊重他人是在交往中取得成功的 重要保证.其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愿自觉,礼貌待人、表里如一,不要妄自尊大,口是心非.其三是适度的原则,在交往过程中牢记过犹不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四是 真诚的原则,在交往中要诚心诚意,不逢场作戏

安全底线观(四):

怎样认识自然的价值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提出,尊重自热、保护自热、顺应自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对自然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全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从根源来说,在于人类价值观的混乱和扭曲.本版今日特刊登专家文章,讨论价值哲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希望读者有所借鉴.
  价值哲学也称价值学或价值论,它是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哲学学说,是研究各种关于人的需要和利益、人的追求与目的的学问.价值从内心深处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好恶弃取与目标追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前进方向.价值观也决定与支配着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何去何从,广泛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民众的生活.
  价值问题不是一个纯理论的抽象问题,而是一个处处联系实际、直接关乎人类多种利益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认识自然的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自然环境具有多方面的宝贵价值  ■阅读提示自然环境具有无比宝贵、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我们对此一直处于不懂、无知、知之不多甚至有意回避的状况.
  价值问题不是一个纯理论的抽象问题,而是一个处处皆联系实际,直接关乎人类多种利益的现实问题.自然环境具有无比宝贵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我们对此一直处于不懂、无知、知之不多甚至有意回避的状况.
  首先,大自然是包括山川河流、大地森林、动物植物、矿产资源、空气、海洋、水等一切有机物、无机物在内的巨系统.这些东西本身具有经济价值、景观价值、环境价值、矿物价值、药用价值、资源价值等多种价值.每一项皆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财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和物质源泉.
  仅以其中的水为例,水是生态之核、生命之源,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水是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杠杆.自然生态具有一种天赋价值,这种价值是从它存在的那天起就拥有了,它不依赖人类而天然存在.当人类不能认识或理解其价值时,这种价值就以一种潜在的状态存在;当人类理解和认识到它的价值了,它便可以为人服务、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资源或财富.人类的任务只在于怎样去认识它、了解它、运用它和保护它,而不应该无视它、蔑视它、欺凌它或损毁它.
  其次,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和生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环境对人类发展的价值可以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方面.从内在价值的角度来说,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人拥有赏心悦目、舒适健康的生活条件与自然景观,这本身就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应有之意.从外在价值来说,人能从自身所处的环境中攫取的资源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等条件.综合起来说,环境价值是自然价值与劳动价值、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有机叠加.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估计严重不足,存在很大的误区.一是根本没有清晰而充分地认识到自然资源所具有的宝贵价值,常常漠视或轻忽它;二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地球的自然环境包含着可供人类幸福和需求满足的充分资源,人们可以去开发使用而毋需加以控制;三是忽视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中还有许多是稀有的、不可再生的,开发损耗了就再也没有后继者了.各种现象说明,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承载阈限,不可能无限地开发和利用.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知.认识残缺、偏颇和片面,必然带来对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成本的低估,带来肆无忌惮的破坏与掠夺.认识全面、深刻,才会有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环境资源的爱惜与保护.过去那种征服自然的方式,已经造成物种加速灭绝,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和荒野萎缩,河流污浊,空气有毒,灾害不断.因此必须从认识整个自然资源皆具有最宝贵的价值方面入手,学会尊重、敬畏和爱护自然.
  强调价值的重要引领指导作用,不仅只是为了更全面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自然万物,还要更理性更明智地对待世界与自然万物,从而更积极更理智地改造世界和利用自然万物.自觉的价值追求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生物圈的和谐关系,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崇高更广阔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说到底,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和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为了人类的生存需要与长远利益.
  价值观混乱扭曲导致出现各种问题  ■阅读提示混乱、扭曲的价值观导致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金钱财富成为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资源与环境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和忽视,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价值取向偏颇、单一.
  混乱、扭曲的价值观导致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是金钱财富成为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进入了一个商业时代,一些地方政府拼命发展经济,时时盘算利益,事事考虑效益,而忽视了资源环境价值.一些人为了金钱无规则、无道德、无底线,以至于官商勾结、贪污腐化、卖官鬻爵等现象愈演愈烈.当单一的价值观支配了人们积累财富的过程,许多人出卖良心、出卖人格,做伤天害理之事.于是河流被污染、森林遭砍伐、资源遭劫掠.
  三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价值取向偏颇、单一.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各种危机,与人类的贪婪、偏私、非理性活动——拼命追逐经济和财富的不断发展,而几乎不考虑地球的承受能力直接相关.但若追究人类的动机和思想根源,最终还得到人们的价值观中去溯源.检讨起来,我们追求的发展过于偏狭、单一,方向和内容皆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只重视经济开发,却忽略了自然规律;只追求物质丰盛,却忘记了精神建设;只考虑生产发展,却忽略了生态破坏;只顾经济指标,却遗忘了环境代价;只重视部分人当下的福利实惠却忽视了人类长远的发展.这些都在告诫人们,一切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病态的价值观.要扭转人类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各种病症怪象,必须从纠正和转变人们的价值观、财富观入手.
  首先,对财富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过去人们将财富基本只定位在金钱、经济等物质化的东西上,是非常狭隘、远远不够的.现今,必须将劳动财富、文化财富、精神财富、人文财富、自然财富、生态环境都包括在人们追求和关注的范围内,因为财富是人们认为的有价值的任何东西.其次,必须清理一下崇快、崇高、崇大、崇新的价值观念.一般来说,快、高、大、新当然比慢、低、小、旧要好,但若是背离了“好”的追求,那么,无论快慢、高低、大小、新旧,统统都没有价值,不值得追求.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的价值观  ■阅读提示要解决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价值概念本身需要修改和扩张.要遵守价值的互惠共赢原则,确立和完善环境价值理论.
  要解决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是价值概念本身需要修改和扩张.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各种生态危机并非偶然,其深层根源在于人类价值观的偏颇与病态.首先,价值这一概念长期以来范围和内容褊狭,需要修改与扩张.传统哲学的价值观从概念、理论到实践都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与强调的是人的利益,而忽视了自然万物、客体的利益.其次,价值概念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因此它与经济学的效用和利益联系紧密,适用性、功利性太强,而包容性与丰富性远远不够.在当今社会,在现代哲学和文化语境中,价值这一概念早已远远超过经济学的范畴,与善、好、美、有用、有益接近或通用.再次,由于过去的价值理论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基础之上,主体性和目的性成为价值概念的内涵.它过于强调人的主体性而忽略自然和客体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容易否认自然和客体本身的固有价值.
  改变现状,解决弊端,就要从价值的内涵、外延和思维方式3个方面重新考虑问题,即要扩大价值的内涵,改写价值的定义,改变具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如现今需要从实践出发,依据实践结果去理解价值.又如过去的价值观容易导致人们在价值追求上急功近利,导致生态恶化、资源浪费.要想改变现状,就得从改写价值概念、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改进人类的价值追求实践入手.
  二是遵守价值的互惠共赢原则.传统价值观认为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始终掌握在人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对于人的意义.这就容易导致以自我个体利益去否定排斥他人利益,或是以人类利益去否定或排斥自然万物.这就需要我们培育一种价值视野——不断交融、扩展着的共享的价值视域.即要以一种主客兼顾、多元并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度和方法来看待和处理各种自然生态现象,不能只肯定和坚持一种价值,就否定或排斥其他价值,而应兼收并蓄,以一种包容和渗透、变化和生长的态度,在竞争中选择,在发展中确立,实现对价值的扩展、再造和创造性转换.
  美国生态思想家托马斯·柏励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正在走向生态纪元.“在生态纪中,人类将生活在一个广泛的生命共同体相互促进的关系中.”这一时代已不能光考虑人类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需要综合地考虑共性的地球生态自然的存在.要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打开眼界,转变观念,树立一种兼容并包的新思路,建构一种互益、互惠、广义、系统的新生态价值观,实现价值观的根本转变.这种价值观既要考虑主体的利益,又要考虑客体的利益;既要考虑自我,也得考虑他人;既要考虑人类的利益,又要考虑生物的利益、自然的利益;既要考虑人类近期、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人类长远永久的利益,致力于搭建一个精神充盈的价值世界,力争双赢、多赢和共赢.
  三是确立和完善环境价值理论.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来看,我们过去的价值观连同文化观大多视野狭窄,太局限于人类自身,而遗忘了整个更大的地球生命系统.这就带来人类了狂妄无知、自吹自擂和以人类为中心的顽症和弊病,很难克服.但一旦将目光投注到自然生态方面,我们就能超越小我,走向广大,跳出局限,联结无限,使价值研究和文化观念扩展到更深远广袤的范围.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解决方法有多种,核心是确立和完善环境价值理论.人与环境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这种价值关系的嬗变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连.因此,人类进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与环境之价值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这需要我们在无序中求取有序,在对立冲突中求取和谐平衡,进行价值整合、价值融合,吸取各种价值的有益成分,将价值导向、价值选择、价值评价和价值反思等观念和因素融入到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过程之中.既要追求理想的价值目标,又要追求现实的价值目标;既重视物质追求,又重视精神追求.要建构新的价值标准和理论,在多元文化竞争中逐渐创造一套相对完善的价值系统,建构一种有机、稳定、多元、包容、开放的价值体系.在价值系统内保持平衡和谐、互利共生、动态循环,通过平等、开放的对话和交流,去求取现实与理想的交融、物质与精神协调的双重享受,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世界.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说,价值哲学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一是以最小成本争取最大收益,这作为一个重要原则,需要贯彻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全过程中.二是努力以正面价值抑制负面价值.我们过去吃的亏太多,往往顾头不顾尾,分不清主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一定要认清主次,分出轻重缓急.三是以精神价值统帅物质价值.四是以多向多维的价值代替垂直、单一的价值.应该说,生态文明建设对人们的要求很多、很高,如要求人们具有明确而自觉的环境意识,积极为创建生态环境而努力.又如力争尽早建立自然产权、环境产权、资源产权,确立和普及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确立人类对于自然万物行为的道德自律.再如为了追求生活幸福,人类并不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只需要能适量生产物质财富并维护好生态安全就够了.
  (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安全底线观(五):

Cctv1德耀中华的观后感

“德耀中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观后感
9月21日晚8时,CCTV-1播出了“德耀中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涟源市直各单位分别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观看,围坐在电视机旁,大家无不热泪盈眶、感受良多.
“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板凳妈妈”许月华、“索道医生”邓前堆、“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孩”孟佩杰……一连串平凡而响亮的名字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心.以下将广大干部职工的观后感归纳一二.
所感所思之一:在这个物欲横流、经济大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道德的力量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人,并将代代相传,这种力量是势不可挡的.道德模范为什么能感动人?因为坚守道德这块阵地,是人心所向,是社会和时代所需.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信仰和诚信上的制高点,而法律则是一个底线.人们关注这个典礼,不光是关注典礼的本身,更是关注这个社会的道德制高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坚守住这块阵地.
所感所思之二:吴菊萍的一句话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们拒绝袖手旁观.”也许我们曾亲眼看到身边的扒窃行为、偷盗行为,也曾遇到他人的紧急求助……但我们又是否曾犹豫不决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亦或担心自己因此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当我们在抱怨社会治安差时,抱怨生活的安全感逐渐缺失时,我们不应将责任一味地归咎于政府、归咎于公安、归咎于社会,匡扶正义、守护平安应该是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共同义务.只要你、我、他能齐心协力站出来,肆意的扒手、小偷休想猖狂作案?犯罪分子怎敢目无法纪?其实,守护他人的平安也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平安,帮助他人的一时之需也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善良之门.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弱小,但很多人的力量聚集到一起,将成为一股强大的正气洪流.
所感所思之三:弘扬时代主旋律,是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普通群众的眼里,世风日下和少数党员干部的诚信缺失和渎职腐败有很大关系.党员干部是这个社会正气的践行者与模范带头者,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有党员干部行动起来了,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面,群众就会自觉的跟上来,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
所感所思之四:现阶段,我们要加大对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让我们的同龄人,更让我们的下一代牢记道德之光.正如那14位“美德少年”所说的:“感受人间的温暖,接过传递的火炬”,道德模范让人们看到了良知的希望,点亮了人们追寻美德的灯塔.相信通过党的领导、政府的牵引,人民的努力,温暖会流进每个人的心田,火炬永远不会熄灭,传统美德代代相传,道德模范生生不息.

安全底线观(六):

以安全为底线 作文【安全底线观】

每每打开报纸,常是一大堆车祸的消息,看来触目惊心。那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下场。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孝之始也。」我们怎麼能不时时注意交通安全呢?
生命是宝贵的,但它很脆弱,任何一点点伤害都可能让它残缺或终止,就像一丝轻纱。有人说,生命的绿洲,在于安全,那安全是什么呢?安全,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寄托。它是向往美好生活的小桥,只要安全了,美好生活也就不远了;在安全这片沃土的培育下,幸福之花随时在生命的旅程中,绽放……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运输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这样一个庞大的运输体系必定需要一部合理的法规来调控,才能正常运作。这便是《交通法规》,一部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实际行动维护的法规。据统计在一年内死于交通事故的大约有1359名中小学生,大约有5426名中小学生受伤。这可不是小数目啊!由于我们的稍不留神就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灾难。作为父母总会在孩子外出时说一句:“注意安全。”在过马路时会说:“看好红绿灯。”也就在红与绿的一会儿转变中,车祸便悄悄降临了。
“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是每个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的一个共同心愿。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在交通日益繁忙,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遵守交通规则更是刻不容缓,这样才为我们前进的路上了护栏。遵守交通法规,人人有责。遵守交通规则,珍视生命,才能保证社会安定。
我不得不在这里说:“同学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安全!不要在事故发生后才醒悟,才后悔,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为了你生命中每一个爱你的人,请你珍爱生命,勿忘安全!”
指导教师:濮娟

安全底线观(七):

安全教育 观后感

I"m in class7 grade1
安全知识——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安全知识的教育片,使我们又懂得了很多的安全知识,都有什么时候我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如果我们在游泳或钓鱼的水池边玩耍时,不慎落水要大声呼救引起路人的注意,要保持头到能呼吸.不能在楼梯上玩耍打闹,比免碰撞.你如果看到有小朋友在楼底上要积极阻止.有一些小朋友爬到树上,如果你看到不能大声惊叫,要小心的走近劝阻.小黄帽和同同在公交车上的做法,有一些是错误的,如不能在公交车上吃有竹签的食品,不能在车上打闹玩耍,不能用脚踏车门,容易使脚部受伤.在公交车吃完的东西不能从窗户向外扔,因为可能伤到马路上的行人,在车没有停稳时不要上下车,在车上不会看书,玩游戏等.如果发生意外要记住打112求救电话.
学校是我们的家园,在学校里我们不能在校园里打闹,上楼梯时要排好队以免踩踏,听到上课或下课铃时不要快速跑出教室,容易碰到同学,发生不必要的伤害.作为学校的小主人我们要保护公共财产.有一些人,他们模仿网上游戏上打斗的盗窃的情景,酿成了不可挽回的罪孽,2005年夏天,10位年龄不到20岁年青人犯罪.所以我们不应该看我们不该看的东西不能玩惊险,刺激的游戏不能取.
心理问题是个大问题如果心理有问题你就什么事,也会做不好的,让我在告诉大家解决的好方法.可以找老师或好朋友倾诉,说出来会好爱,如果我们遇到心理问题要正确面对不要逃避,心理良药心有障碍疏通畅快.
体育课是锻炼身体的时也要注意安全,上体育课要穿运动鞋运动衣,不能带小刀,钢笔等锋利的东西.如果身体不好不要强制自己,参加运动时腰部时不稳定,要用书本或木板坚硬板子梆在两侧及到医院.运动过后不能喝冷水,吃冷饮冼冷水澡,最好喝白开水,不要喝饮料.

安全底线观(八):

以《观“安全教育影片"有感》为题写一篇作文!~【安全底线观】

生 命
——观《安全教育》有感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聪明智慧,有人会说,是家财万贯,其实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不是有一句话说生命是革命的本钱吗?生命是珍贵的,是公平的,它对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再拥有.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在星期三,学校组织我们看了安全教育篇.
看了这部篇子,最令我吃惊的是,一年中,竟有好几十万的中小学生是因意外事故而死亡.游泳、玩耍、踩踏事件,就轻易的夺走了一个个脆弱的生命,一朵朵祖国未来美丽的花.生命真的好脆弱啊,禁不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可是往往因为我们的不小心,就会酿成一场悲剧的发生.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因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一条小河,但是她不会游泳,这时候她旁边的一位小女孩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可她也不会游泳.因此,俩人都陷入困境中.这时,大人来了,救了一个,可那个想救人的小女孩却走了,永远地走了.
有时候,帮助人是一件好事,可是盲目地去做,到头来,反而会令自己发生不幸.这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向他人求救.
每一个人都不希望悲剧发生,那就让我们携手,让悲剧远离我们,让我们一起把握生命!

安全底线观(九):

安全重于泰山 观《交通安全》有感 作文

今天,看了《交通安全》的光盘,真是受益匪浅。

《交通安全》主要讲了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各种知识,一应俱全。但想想自己,何曾那样做过呢?只不过是在警察叔叔在的时候,我会乖乖的遵守交通规则罢了,如果警察叔叔不在,我就开始秃子打伞—无法无天了:走人行横道的时候,即使人行的红灯亮着,只要街道上没有车辆,我就会像脱缰的野马,直冲过去;有时候为了截径连人行道也懒的走,不看红绿灯,直接穿了过去。有一次,开车的司机为了躲避我,差点儿就开上了边道违反了交通规则,我至今想起来还后怕。

我看完了这碟光盘,对照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惭愧,我以后再也不会了,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在此告诉和我情况一样的同学们:“安全重于泰山,请让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吧!”

清徐县职工子弟二校五年级:我要等考试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19429/

推荐访问:底线安全观治本安全观 监狱底线安全观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