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沈阳结婚习俗

来源:作文 时间:2018-11-12 08:00: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作文】

东北沈阳结婚习俗(共8篇)

东北沈阳结婚习俗(一):

小荷作文描写四大怪

一是性格使然,东北人豪爽,东北姑娘也不例外,抽烟更增添女子的豪气,你男子吸烟,我女子同样吸烟,你的烟袋杆短,我的烟袋杆比你还要长.
二是东北姑娘崇尚阳刚,东北处于苦寒地区,环境的恶劣造成那里人民身体强壮,男女老少都能够上山打猎、下水捕鱼,种田养畜,东北姑娘也就形成了崇尚阳刚之美的心理.
三是东北森林茂密,各种野兽和蟒蛇经常出没,还有各式各样的飞虫,用烟防兽及飞虫,用烟袋中的尼古丁防蛇成为人们常用的自卫方法.到现在为止,人们仍保留上山带火和吸烟的防身习惯.东北人豪爽热情,以前差不多家家有烟笸箩,来了客人不但要敬茶,还要敬烟,现在东北婚礼上还保留有新郎新娘向客人敬烟点烟的习俗.【东北沈阳结婚习俗】

东北沈阳结婚习俗(二):

举例说明民俗的主要特点

  东北民俗文化圈包括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东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东北这个地方的气候和它的土壤特点介绍一下与此相关的一些民俗.
  先说说东北的“三大怪”吧.一怪是“生个孩子吊起来”.这实际上是满族的习俗,以前东北地区森林很多野兽很多,家里的孩子放在地上就不太安全,所以离地有一定距离把小孩子吊起来.第二怪是“十八岁姑娘吊烟袋”.东北的女性吸烟的比例以前是比较高的,据说吸烟也是一种御寒方式.第三怪叫“窗户纸儿糊在外”.北方尤其是冬天把门有缝的地方糊起来,一般是在里面,惟有东北是把窗户纸糊在外面,这是对付风雨的需要.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萨满”是东北人的一种信仰,其实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巫”,在东北就是“萨满教”.最早的女神是“萨满”女神,一般是家庭传授,这是职业性的“萨满”,“萨满教”在整个东北地区,非常盛行.它在东北的政治文化和民俗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游牧民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辽宁、河北、陕西三省的北部边缘,宁夏的北部以及新疆.
  这个地方相对于汉族,是特别有民族特色的.
  我们看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他们的家基本就是一个蒙古包,然后加一架马车.辽阔的草原处处都是他们的家乡,历史上的蒙古族“居无定所”.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服饰,比如蒙古袍,蒙古袍的长度在膝盖之下,里面还有一些毛皮撑着,为什么那么长那么厚?本来游牧民族是不必要穿这么长的衣服,不方便啊.但是他们白天骑在马上,他们的膝盖容易受风寒,蒙古袍长的话可以护膝,到了晚上就可以当被子盖.
  谈到游牧民族的一些礼节形成跟他们的生活习惯非常有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又影响他们的交通民俗,我们农耕民族交通一般是靠两条腿走路,贵族或有钱人也可能坐轿子,后来坐车.但是在古代骑马出行很普及,因为这是游牧民族,因此蒙古族形成了一种礼节:两个人在草原上骑着马,在一个地方,两个陌生人遇到了,他们就会跳下马,各自问候一下.然后我跳上你的马你跳上我的马,拍拍马屁股说“好马”.久而久之,“好马”就成了一种寒暄.就像我们汉族人见面问“吃了没有”一样.
  在游牧民族,婚俗也跟我们的农耕民族不一样.
  黄河流域文化圈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
  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南与山东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民俗发展的摇篮.
  河南和山东人依恋故土、勤劳朴实、喜欢平淡.
  这个地区是“孔孟之道”的故乡,孔子孟子都是山东人,都是属于这个文化圈的人,这样地方的人有着很好的礼节.
  另外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这个地区的人非常热情好客、大方.
  在中国国画大师李燕的回忆录里,他说他爸爸李苦禅很擅长画雄鹰,并且画得很好,他是山东人.有一次,有一位老乡来家作客看到一幅画,就跟他说:“李大师,这个雄鹰画做中堂很好”,李大师就说:“我这个本来就是用来做中堂的.”就这样他们两个一来二往一个劲地边讲边走,到门口准备说再见了,李就说:“你这么喜欢你怎么不买啊?”那个人就说:“我就是没钱啊,有钱还用你说?”李一听就说:“快到吃饭时间了,我现在给你画一幅.”画好了,他的老婆把饭菜也摆上了桌,既然到了吃饭的时间,那就别走了.最后那个老乡吃了他的饭拿了他的画就走了,他的老婆就问:“刚才那个人是谁?”李说:“我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可见山东人的豪爽和大方.
  另外这个地区的人,他们非常信仰泰山.
  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尚鬼好祭,五凤寄生.
  这个流域从长江发源的地方青藏高原算起,长江的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这里都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这里面没有包括浙江省,但是长江的支流是经过我们浙江,所以我们从这几个文化圈来算的话,浙江省应该可以算这个流域的.它是属于支流经过的地方.那么这一带的风俗,我们用比较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就是“尚鬼好祭,五凤寄生”.中国南方北方的民众在旧时代都信鬼,但是南方比北方要厉害得多.南方一个地方有一个神,温州大的村落也都有自己信仰的神.洞头有洞头的神,苍南有苍南的神.总的来说南方的神特别兴盛,几乎各个村庄各有不同或者相同的神灵.这一带的民众相对于北方民众那种豪爽那种彪悍,有着浪漫、温情、灵活、善舞、多玄想的特点.
  那么我们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吧.
  在黄河流域的土地上能产生《诗经》,或者说反映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创造出来的《诗经》,在黄河流域影响很深.那么《楚辞》则在长江流域流传深广.《诗经》里面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描述,当然它里面也有祭祀的文章,但大多是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而屈原写的《楚辞》,大多是属于玄想的东西.
  在湖南省湘西,也就是沈从文的故乡.有一种民间的陋习,叫做“蛊惑”.当然根据史料记载,在广西,广东也有.这个“蛊”怎么来的也有多种说法,比较普遍的说法就是在端午节的中午,把各种“蛊”虫捉来,蜈蚣、蝎子、毒蛇,很多的毒虫放在缸里面养,不给吃东西,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留下来一个,把它风干,最后成为一种药,这种药是慢性的,皮肤、饮食接触都会造成慢性中毒,最后死亡.所以在湘西这个地方,如果这个人家里没有蜘蛛网,你不要进去,因为他家可能有“蛊”,如果你在地下看到一个荷包,你不要拿,因为可能有“蛊”,不认识的人家你最好不要吃他的东西,那里面可能放有“蛊”.那么这“养蛊”就成了当时湘西苗族的一种特殊的民风.
  青藏民俗文化圈,范围大致包括西藏的全部,青海一带、四川的西北部、甘肃西南以及新疆的南部.
  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分布有藏族.青藏民俗文化圈里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宗教文化、宗教情结.这从他们的建筑就可以体现出来,布达拉宫那么宏伟壮观,在中国独一无二.然后是广大的藏族民众对于宗教的虔诚也是很少见的,他们的“活佛”有着崇高的地位,这些地方都构成了这个文化圈里一种独特的景观.
  另外,藏区的寺院建筑,数以千计.每座寺院的雕塑绘画艺术非常精美.还有藏族的服饰也与别的民族不一样.还有他们的藏医,藏药也是中华民族受保护文化的一部分.藏医有他自己一整套的理论,他跟中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藏药只有在青藏高原才能生长,像“藏红花”、“冬虫夏草”,还有“雪原花”,这些基本上都是生长在青藏高原.还有一种“藏酥油花”应该是民族的意识,也是宗教意识的体现:酥油到了冬天凝固了,然后制成各种各样的雕塑,可以维持半年多,到了第二年才融化.
  云贵民俗文化圈,指云贵高原,它包括云南贵州两个省,还包括四川省西南部的一角.
  这一带从自然条件来讲,气候温暖,四季如春.这个地方少数民族就非常多了.我们刚才谈到东北的北方民族,我们也谈到了游牧民族,谈到了青藏高原的习俗,那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数量加起来都没有这个地区多.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我们叫他“南方民族”.
  这里的少数民族仅仅云南省就有26个.整个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这里有阿诗玛的传说,摩梭的走婚,“云南十八怪”等.
  云贵高原民俗文化圈,因为少数民族多,就形成了中国民俗独特的风景.他们的民族信仰佛教,所以这里的傣族男孩子,到了该念书的年龄都是要出家去做小和尚,到庙里去接受教育,长大了以后,又一个一个还俗回家,结婚生子,有的去做僧侣,有的去经商,那么整个傣族的文化水准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还有他们那里的水井,不管是白族、傣族,所有的水井上都有一个建筑物,要不是一个亭子,要不就是布置一尊佛像,要不就是其他的雕塑,总而言之,他们的水井不可能是露天的,所以可以说,他们那里的人是比较讲卫生的.
  闽台民俗文化圈:整个东海,包括台湾和福建.
  这个区域就叫闽台民俗文化圈,很多书上都说闽台民俗文化圈就是指福建和台湾两个省.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温州或者浙南地区应该属于这个文化圈.闽台两省,夹着浙南地区,形成一个方言相通,习俗相仿的圈子,这几个地方都有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就派生出了捕鱼业.捕鱼在以前是高危职业,于是又派生出了“妈祖”信仰,还有一个就是“陈靖姑(即温州民间百姓信仰的陈十四娘娘)”两个女神.从这里去台湾的人基本上讲的是闽南话.
  我们浙江苍南地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讲“闽南话”.
  这个地方跟广州不一样,他们喝茶,喝功夫茶.这一点在温州,以前我看见比较少,但是这个习俗在广东就比较多,所以我觉得这个文化圈其实应该划大一点,闽台粤,再加上浙南地区,但是那样的话,方言又不行了,闽南话在福建在台湾和浙南地区都是有的,而在广东它又是粤语,又不是闽台话.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温州也好,闽台地区也好,基本上是村村有庙,村村有祠堂,村村有自己信仰的神,一般规模大小的村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关于七个民俗文化圈我就简单介绍了这几个方面,谢谢大家

东北沈阳结婚习俗(三):

为什么蒙古包是圆形的

呼伦贝尔草原锡尼河畔的蒙古族 (布里亚特) 是个游牧民族, 现在大部分已经定居生活了, 但是还有一些零散的半定居的“泥包”.
“泥包”建筑外型很像蒙古毡包,它用柳条排编构筑再和泥覆盖,里间打上木地板,架起火炉来,室内十分暖和.在夏季牧场上可以看到不少空无人住的“泥包”,听牧民们说,到了草绿河开主人们重返这儿时,只须将旧包补修一下,就可以居住了.
习惯于流动的蒙古族 (布里亚特) 更多的还是使用传统的蒙古毡包.这是能够拆移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民居,它具有制作简便、易于组装、抵御风寒等特点.中国其他地区的蒙古族,以及东北的鄂温克、达斡尔,西北的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多使用类似的毡包.仅是高矮、形状略有差异,名称也有所不同,但是整体构造,甚至民居文化和祖先拜火的遗风,都是同出一辙的.
我为拍摄蒙古族婚礼,初冬时节搭乘拉运牧草的拖拉机进山,到达威特根河一带狭长谷地的草场上,正好看到牧民们在给新婚的儿女搭建新蒙古包.据介绍这里德高望重的男人都参加了这项活动.我此时突然明白建新包是一个很庄严的仪式.那些老人们神情严肃,先将一根根2米多长的木棍,用毛绳捆编联接成圆形围墙栅.新郎的阿爸是这项仪式的主持人,他站在围墙里中间地方,双手高擎穹庐的顶圈,像是在接取光芒四射的太阳(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崇拜日、月、天、地、火); 前来帮忙的人把几十根油漆发亮的长竿搭上这只顶圈,构成雨伞架一般的蒙古包顶架.这时候,新郎阿爸腾出了手,他表情严肃地将铁炉子搬了进来.依照当地的话说,就是把“火”请了进来.这样今后新居主人就可以得到火神女王的保佑,兴业衍子.
方才草场上还晴空丽日,顷刻间扬起了漫天雪霰,但是人们照样忙碌着,他们要赶在新娘接来之前搭好新包.新包的骨架上很快就覆盖了一二层厚实的毛毡,这些牧民自制的毛毡面上还用棕色毛线扎缝了吉祥图案.部分骨架和毛绳尾梢上系着五彩丝带,意喻五色经幡,包上毛毡再搭捆结实了毛绳,新的蒙古包就落成了.
新郎的阿爸这时又忙着置酒去祭祀天地,帮忙的老人们松了口气,被请到旧包中喝奶茶.当男人们认真地搭着蒙古包的时候,女人们则在原来家居的旧包里忙着操办婚宴.这几座风吹雨打多年的旧蒙古包,依然坚固、保暖,人们生活如旧,只是已经成年的儿女们即将走出家门,在草原上另立门户生活了.
新的蒙古包建成后,人们就开始拥入新包,在几位老阿妈指点下,七手八脚地布置起来.照规矩,蒙古包中央是炉灶.门正面边上放置一张长方矮桌,衣箱等主要家具搁在右边,人们在四周铺了一圈毛毡和牛羊皮,而这时炉灶旁的大块地面仍袒露着原来的草地.按习俗,进门的正面和左面是家中长者以及宾客的坐寝处,进门的右侧放着精美的铜床,床上已堆满簇新的铺盖,显然这里是新人的天地.
我在搭好的新包里见到的陈设,旧包里都有,只是新包里暂时没有婴儿吊床和红光熠熠的佛台.我本以为新一代的牧民已经不大信奉喇嘛教了,后来从婚礼程序上我才知道,佛台是要由新郎阿爸恭恭敬敬地请进新包的.
我闻到了旁边旧蒙古包飘来的阵阵肉香,走出毡包只见远近村邻身穿节日盛装,骑马或步行赶来参加盛大的婚宴.马桩那儿已拴了一大群马匹;新蒙古包门口人头攒动,乡亲们挤着看包里的新鲜摆设.不远处的威特根河畔,牧民们在汲水、饮马,太阳光又挤破了天上的乌云,投泻在喜气洋洋的草场上.
这时新郎本家的妇女们都聚集在蒙古包后面的一排大铁箱跟前,准备新郎的婚礼服装和答谢宾客的礼物.这些大铁箱是蒙古族(布里亚特)民居的一部分,他们把大部分衣什存放在这里面.我见过许多已经住进砖房的人,仍在使用着这种大铁箱.
我想人们从这里不难想象得到,蒙古族(布里亚特)的前辈当初从遥远的贝加尔湖畔向呼伦贝尔草原迁徙的情景:千百辆木制勒勒车满载着一只只大铁箱和拆散的蒙古包,蜿蜒成队;老人和孩子挤坐在一辆辆四轮马车上;男子汉们骑乘快马吆喝着大群牲畜,驱车前行;少男少女则纵马在队伍的前后突驰、嬉闹……
傍晚,迎接来的新娘和娘家的人们,坐车围绕新郎家足足转了三大圈才下车进新蒙古包.因为这一带已是冬季,原本在草地举办的盛大婚礼,只能改在蒙古包里进行了.人们按辈份分包落坐,吃喝、谈笑、歌唱、玩耍.参加婚礼活动是青年男女相识、相爱的极好机会,据说眼前成亲的这一对,就是在以前别的婚礼上相识的.新郎、新娘坐在暖融融的新包里,听着娘家兄妹唱的别离悲歌,却不时浮出幸福的笑颜……【东北沈阳结婚习俗】

东北沈阳结婚习俗(四):

作文: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对夫妻结婚时,丈夫对妻子许下诺言:“我一定要带你走遍全国.”但这个诺言一直等到四十年后,才有了充裕的时间可以去实现.
然而,老两口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加起来还不到1000元,如果要实现周游全国的梦想,这点儿钱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但为了四十年前的这个诺言,丈夫自制了一辆三轮“房车”,怀着四十年前的梦想,夫妻俩开始了浪漫之旅.
浪漫归浪漫,浪漫的背后却是艰辛,两人的伙食费每天不到十元,但两个人还是坚持了下来.
这对夫妻是沈阳市的普通市民,李祥林、赵雅范.如今,这两位六旬老人,已经骑着自制的三轮车走过了26个省(市自治区).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最好多提供一点角度,不用写成文章,简述一下观点就可以了.

上百度查.

东北沈阳结婚习俗(五):

关于民族风俗、食物、衣着等 作文500字【17:20之前】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
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东北沈阳结婚习俗(六):

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形分布特征?

东北
狭义地理概念中的东北地区东北,在中国是与满洲、关东属于意义相近的地理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后,“东北”开始被用来取代满清发祥地原有的名称“满洲”.
与中国东北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还有“东三省”(东北三省)和“东四省”(东北四省).
历史
1616年,后金(后改为清)在现在的辽宁省中部建立.
1644年,清军入北京.明朝灭亡.
1858年,爱珲条约.黑龙江成为界河.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
1898年,日本租借关东.
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
1905年,日俄签订停战条约.
1906年,成立“满铁”.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
1928年,张作霖事件.
1931年,柳条湖事件.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2年,满洲国建国.
1934年,溥仪即位满洲国皇帝.
1937年,卢沟桥事件.
1945年,日本战败.满洲国崩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东三省
“东三省”狭义概念通常指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三省区域,就是通称所说的“东三省”或者“东北三省”.
“东三省”广义概念指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即“东四盟”,包括现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就原来行政区划划分之东北地区,为继承清朝之“东三省”(即奉天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国民政府之东北九省之划分.
东四省
“东四省”,指1930年代,被并入满洲国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旧热河省.
人口
中国东北,根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辽宁省人口4203万;吉林省人口2703.7万;黑龙江省人口3811万.总人口约1亿1千万,约占全国人口的8%.
地理及气候
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冬季长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自然资源
东北盛产媒,有多个煤矿.著名的有辽宁鞍山钢铁厂.
石油:有著名的大庆油田河盘锦油田.
金刚石
金矿
森林资源
淡水及海水鱼类
经济
工业
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三十年代开始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北.
农业
东北的经济作物为春麦、大豆、马铃薯、玉米、甜菜、高粱,其农作物分布有些微的区域差异,北部盛产大豆、甜菜、大米等,中部则盛产高粱、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则盛产温带水果、玉米、棉花等,“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 即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大连地区盛产苹果、梨、桃等水果,沿海地区盛产海参、鲍鱼、牡蛎、对虾及各种鱼类.
服务业
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其他地理大区的情况不同,东北三省的居民对“东北”这一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认同感,即首先认同“东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对省籍的认同.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以及居民以来自河北、山东两地的移民为主体有关.
东北地区属于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圈,融合了满洲、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锡伯及俄罗斯等民族的文化习俗以及日本、俄国和朝鲜的国家的风俗文化和语言.东北的文化吸收了大量满洲文化的成分,并在一些词汇和生活方式上受日本、朝鲜及俄罗斯文化的影响.词汇方面,如“噶斯”(日文“瓦斯”的音译,即煤气)、咧巴(俄语Хлеб的音译,即面包)、笆篱子(俄语Пале的音译,原意为“栅栏”,转意为“监狱”),饮食方面如对俄式食物和朝鲜泡菜的喜好,均可反映出外来文化的影响.
发源于东北的乡土娱乐有二人转、秧歌、吉剧、踩高跷.其中踩高跷在古代文献有关渤海国的记述中就有描绘.
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设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学率在中国属于上等水平.其中辽宁省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在中国为最高省份.主要科学研究机构分布于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其中以光学机械、冶金和军工产业的研究水平最为发达.
东北区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北、西三面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国为邻;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与华北区联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东北区总面积为124.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1995年全区总人口为1153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9.5%;土地和人口的规模相当于世界上一个较大的国家.近代我国行政区划变动最频繁的是东北地区,但是,作为大地区概念的“东北”则相当稳固,由来已久.
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东北区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广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
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自南而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热量显著不同,大于等于10℃的积温,南部可达3600℃,北部则仅有10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在辽南各地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亚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则以春小麦、马铃薯、大豆为主.自东而西,降水量自 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气候上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油、油页岩、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这些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松辽平原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50%左右.大庆油田是目前开采中的最大油田,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都在扩大之中,是东北区能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的重要基础.东北区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723亿吨,煤种虽比较齐全,但总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匀,60%在内蒙古东部,27%在黑龙江,13%在辽吉两省,产销地结合不理想.东北油页岩储量占全国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开发潜力.南部沿海的海盐,东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极其丰富,发展化学工业和水泥工业条件有利.东北区的资源对建立冶金、燃料动力、化学、建材等基础工业有比较充分的保证.
东北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但分布不理想,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需进行区域性调水,才能根本保证本区发展的需要.本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有1200万千瓦,充分利用后不仅可以节约煤炭和石油资源,而且对东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将起重大作用.
东北区南部濒临黄海与渤海,沿海渔场面积为5.6万平方海里.另外,还有水库、湖泊淡水面积1358万亩,为发展海运和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东北区除矿产与工业外,其土地、热量、水分、海洋、植物资源等条件,对建成为全国性的大型农业(粮豆、甜菜等)基地、林业基地、牧业基地以及渔业基地、特产基地提供了可能.
东北振兴战略

东北沈阳结婚习俗(七):

爱国主题方面的1000字作文:我的家乡---延边
是初二的作文,写得好的+10分.

  我的家乡---延边
  韩红的一首唱出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赞美,而我的家乡是位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三国交界处,邻近东海.东部与俄罗斯毗邻,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接壤的北方边陲素有"鸡鸣叫三国,犬吠闻三疆"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州辖延吉、图们、敦化、龙井、珲春、和龙6市以及安图、汪清两县,州府所在地是延吉市.全州面积为42700平方公里,人口215万,其中朝鲜族85.4万人,占39.7%,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其它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等17个民族.
  延边素有"歌舞之乡"、"体育之乡"、"旅游之乡"、"礼仪之乡"等美称,这里的山水迷人,民风淳朴.
  朝鲜族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勤劳节俭、能歌善舞,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幅动人的画卷,无论是老 人过花甲、小孩过生日,还是年轻人结婚,无论是摔跤、跳板、打秋千,还是唱歌、跳舞、踢足球……
  说到足球,也许爱看的人知道延边队,因为这是全国唯一一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球队.是结合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与朝鲜民族顽强意志的球队!而且是由还不富裕的延边人们支持着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没有钱就意味着淘汰和落后,可是我们依然坚持着,因为对于足球深切的爱,使我们面对强者不屈不挠,
  对于家乡深切的爱,让队员齐心协力奋力奔跑, 我们热爱足球.
  延边的美食也很诱人,延边人有“狗肉不过夜”的说法,就是说今天杀的狗,炖上了,大家就都不走了,或是喝酒聊天打麻将什么的,总之是无论多晚今天都要吃上这口狗肉.而且在家里吃狗肉,常常会叫上亲戚朋友邻居一大堆人,很是热闹.
  最爽的吃法是在下雨天,把炕烧得热热的,坐在热炕头上,喝着大补的狗肉汤,脑门上直冒热汗,那种感觉,东北话“没治了”.
  东北满族人较多,而传统上满族人是不准食狗肉的,似乎是因为那个努尔哈赤曾被狗救过一命的民间传说吧.但这与宗教无关,而且满族人现在几乎已经完全汉化了,所以我身边的许多满族人也照样食狗肉. 朝鲜族吃狗肉的历史与特殊爱好有何缘源我并不清楚.狗一向被视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而朝鲜族人,韩国人的这种风俗一向为国际上所诟病,韩国申办2002世界杯时就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抵制,虽然汉城似乎做了让步,但终其实,仍未能从根本上撼动这项根深蒂固的风俗.
  大谈这样一个有些残忍的饮食习惯似乎有煞风景,但狗肉的确是朝鲜族的一个最著名的标记.这篇文章也不过是希望你对朝鲜狗肉有一些了解.就我本人来说,虽然也对于一些血腥的场面与行为很是不忍,但这并不妨碍我面对狗肉时的食指大动——原谅我的虚伪,世人大抵如此,我不能免俗.
  说完美食,就要去看看美景了.延边的美景有很多,但最具代表的要属长白山了.长白山是我国与五岳齐名、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地区境内,在安图、抚松、长白三县境内,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是我国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关东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东三省地区的生态屏障、满族的发祥地,清朝时期定它为圣地.曹雪芹以长白山为背景撰写了《红楼梦》.
  长白山史称“不咸山”,神山之意.是东北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形成约有200万年,据史料记载,从十六世纪以来曾有过三次喷发.由于长白山独特的地理构造,其景观也绮丽迷人,30多处景观,处处秀丽诱人,驰名中外,登上群峰之冠,可谓“一览众山小”,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由于山地地形垂直变化的影响,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形成了由温带到寒带的4个景观带,这种自然多彩的垂直景观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一座天然的大博物馆,稀有生物资源的储藏库,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盛产地,为地球上很少遭到人类破坏的原始生态保留地,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区,而且被归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网.
  最著名的天山天池是长白山顶部的火山口湖,湖面海拔2194米,是国内最高的高山湖泊.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面积9.8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373米.晴日湖水湛蓝,微微涟漪,阴天则水雾蒙蒙,清浪拍岸.长白山天池还是松花江源头、水质清澈,犹如一面晶莹剔透的镜子,湖面成蓝宝石色,倒影着朵朵白云,宛如到了仙境.
  虽然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自然对这里情有独钟,但我相信,如果您来过延边以后,也会喜欢上这里,我相信.

东北沈阳结婚习俗(八):

帮忙传几篇以"俗”为话题的优秀作文,急用,
习俗啊,风俗啊,反正有关“俗”的就OK!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43462/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