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6-07-25 11:48: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一)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2、例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自觉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减法的简便算法。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倾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作10,再从借来的 10中借1给个位做10,十位剩下9,再减。

【教学准备】 拨珠演示器、骰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信息:暑假里,小林和妈妈逛商场看中了一台照相机

原价:517元,

现价:348元

(2)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复习旧知: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集体订正:

竖式写对了吗?(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答案算对了吗?(注意哪一位上有退位要先减去一)

计算顺序怎样?(注意从个位减起)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注意哪一位上有退位要先减去一;注意从个位减起)

3、改变信息,导入新知

(1)改变信息:如果这台照相机原价是507元,现价是348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原价是507元

现价是348元

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2)估一估:现价相同,“原价507元”与“原价517元”相比,哪一种便宜更多?你是怎样想的?

(3)解决问题:

A:列式:507-348=

B:对比:“507-348”与“517-348”这两个算式相比有什么相同?(减数相同,计算到十位是都要退位)

你怎么知道要退位?(因为517减348十位上是1减4不够减,507减348十位上是0减4仍然不够减,所以都要退位。)

“507-348”与“517-348”这两个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被减数不同)

(4)揭示课题:在退位减法中,被减数中间有0时该怎样减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教学设计意图】计算往往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因此在课首创设了“买照相机”的问题情境引出计算,并对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与前面所学的连续退位减法联系紧密。所以从复习“517-348”这道连续退位减法开始,复习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为学习新知做好顺向迁移的准备。通过把被减数“517”改成“507”,突出本课所学的新知——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样的设计以扎实的数学技能为基础,以突出重点知识为抓手,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通过对比“517-348”与“507-348”有什么不同? “你怎么知道507-348也是连续退位减法”这两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比发现虽然数据不同,

但是都

是个位减个位不够减,十位减十位不够减,所以仍然是连续退位减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通过“估一估,现价相同,“原价507元”与“原价517元”相比,哪一种便宜更多?你是怎样想的?”这个问题,培养的学生的估算意识,又一次对培养学生的数感贡献力量。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507-348=

(2)独立思考:计算“507-34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2、交流释疑

(1)小组讨论:计算“507-34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2)全班交流:计算“507-34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3)演示释疑:

质疑:“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向百位退1”为什么可以这样减?

释疑:用拔珠演示器演示算理。

3、尝试运用:

笔算:702-564=

(1)独立计算

(2)重点交流: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十位上是几减6?

4、对比总结:

(1)对比:“507-348”与“702-564”计算时有哪些相同之处?

(2)总结:

这两道题都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0的地位很特殊,它本身一点钱也没有,是个穷光蛋。可是当个位不够减向0借的时候,它做出了一个很大方的举动:向百位借,再把借来的钱借给个位。我们说这个0是个“好心的穷光蛋”。这两道题的十位都是用9来减减数。所以我们说:“看到0,向前走,看看

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5、拓展深化:买照相机付钱时,小林妈妈付收银员400元,该找回多少钱?

(1)独立列式

(2)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400-348”你是怎样计算的?

A:口算:348看成350,400减350等于50,348看成350,多减了2,50加上2,等于52。

B:口算:348=300+48,400=300+100,300-300=0,100-48=52。 C:笔算:【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注意:个位上0减8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是0,从百位上借1;

个位上0没有借给别人数,是10减8;十位上0借给别人1,减去1,变成9减8。

(4)小结提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该怎样减?注意什么?

【教学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交流释疑——尝试运用——对比总结——拓展深化”这五个层次的教学,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认知”的目的。通过学生独立思考“507-348怎么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这个核心问题,让学生从旧知“连续退位减法”中发现新问题“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从而集中精力思考本课重点。又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丰富了学生的信息:小伙伴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实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效交融。在“演示释疑”时,通过拔珠演示,让学生对数的认知更加具体,进一步理解算理,达到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的目的。又通过对比总结,让学生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法进一步内化。特别是儿歌“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强化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认知,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被减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以练习的形式出现,学生很自然的把“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知识与技能迁移到这里,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多样练习,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笔算下列各题:305-157 505-109=

(1)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计算“505-109”时,十位上是几减9?为什么?

强调:0上有点看作9。

2

背后分别藏着几?

2 5 8 9 4

3、趣味练习:

游戏:扔骰子:

骰子六个面上的数分别是: 700、805、 901 、 408、 460、 376 规则:扔一扔,骰子的上下面差是多少?(4个人在一起玩,算对的人赢,加一分)

【教学设计意图】多样化的练习为学生巩固新知,完善认知,发散思维,激发兴趣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四、回顾总结,完善提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板书】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例3: 例2:

507-348= 400-348=

个位10-8=2 十位9-5=4 百位3-3=0

儿歌:看到0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二)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 0 的连续退位减法听评课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 0 的连续退位减法听评课 507-348,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十位先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个位10个1。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0”。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不借住情境,让学生直接做纯计算的复习题,然后由复习题517-348,被减数从517到507,学生对这个变化并没有在实质上进行关注,但却引起了学生计算上新的飞跃。教师抓住从1到0,引导学生思考1和0到底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1是有,0是没有,从有到无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从1到0带了了计算上的新问题。但这里教师的问题是:“0特别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是否指向性不够明确?

2、抓住关键问题。

很多老师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一遍遍地反复说算哩,说计算过程是肯定的,关键是怎么说?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有效的课堂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

3、500-348

引导学生发现:减数与差末尾凑10,中间凑9。学生发现规律是否就是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为什么要末尾凑10,中间凑9呢?不断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个“0”是不同的,中间的“0”尽力了“借”与“被借”两个过程,而末尾的“0”只有借的过程,明确算理。

4、怎样的板书书写形式更能让学生理解

一般是在竖式上写出借与被借的关系。

她的课的板书是个位:17-8=9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十位:9-4=5 修正后:10-1-4

百位:4-3=1

强调十位上的0为什么会变成9。

5、有比较性又可以增进理解的题目出现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练习当中穿插可以进行比较与辨析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中间有0之后出现一组练习,前面三道是个位不够减需要连续退位的,而最后一道题目是705-245,让学生发现不同,进行区别辨析,明确中间有0变成9是个位不够减的连续退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建议: 1. 教学流程不完整,没有小结,在巩固练习时也没有讲解,这是重大的教学失误,时

间把握不够,教学经验缺乏,课堂节奏没有掌握。

2. 课前准备不足,主讲人对知识一知半解,讲解时非常生硬,导致知识不能很好的传

授给学生。

3. 课堂气氛沉重,学生积极性不高,举手的永远是那些学生,在老师需要学生配合是,

只会说是或不是,并没有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这也是教师没有好好设计教学情境,提高其积极性和思维活性的后果。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三)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练习题2013年三年级上

(4)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姓名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一、笔算。

402-108= 606-439= 800-645=

502-311= 900-517= 708-327=

660-498= 503-157= 605-438=

二、魔力圆圈。

614-385

385【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425-

369

509-218 327 602-265

800-247 605 893-386

三、列式计算。

1.一个数比603少289,这个数是多少?

2.870比582多多少?

3.被减数是560,减数是374,差是多少?

四、我是小小统计员。

请你根据超市水果柜台给出一周的数据将表格填写完整。

如果你是这家超市的经理,下次再进货,你怎样进呢?说说你的理由。

五、体验数学。

长春电影世纪城上午有游客415人,中午走了168人,下午又来了295人,这时世纪城内有多少游客?全天世纪城内来了多少人?

智慧宫殿

7 5 8

- A B C

A B C A+B+C=( )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四)
用活童话元素,服务数学教学

  我校多年来坚持走特色立校之路,童话课题的研究已然成为我们学校品牌化发展的亮点。我们的课题研究植根于课堂教学,让童话走进每一节课堂,使课堂成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叩开我们的教室,尤其行走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把1+1=□ ,3+2=□编成美丽的童话故事来教学可是家常便饭。这不由得不让我们童心迸发。童话贯穿的教学环节,童话般的语言激发,使得童话与数学充分融合,让孩子“在童话中学习数学,在童话中陶冶心灵,在童话中和谐发展”,从而让每一节数学课都充满“童话”。
  如何用活童话元素?下面我们就撷取几个课堂教学片断来开始我们的探讨!
  一、在导入中引进童话故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案例1:《10的认识》导入设计
  师:今天,张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走一走。瞧!数字娃娃来迎接我们了。(出示0和9的数字卡片)数字娃娃在排队迎接我们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生:想(齐声回答)
  师:(放录音)数字娃娃中“9”最大,当上了大队长,可骄傲了。有一天,它神气地对“0”说:“你光头光脑的,表示什么也没有,我可比你大多了!”“0”听了非常伤心,悄悄地走了。不一会儿,数字娃娃“1”拉着“0”来到“9”面前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是不是比你大?”9听了非常吃惊。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1和0站在一起是多少吗?
  生:10
  师:好,我们就来认识“10”。
  ……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经常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童话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 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如今的数学教学中。童话故事就更能营造出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这一情境的创设,就把每一个孩子都带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童话世界,使他们感到了数字的新奇,产生了学习“10”这一新知的兴趣,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10”的动机。
  一堂课只有孩子们焕发出学习热情,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才能学有所获,获有所丰。因此,当课一开始时,张老师就把童话故事引到数学课中来,把童趣还给学生,让他们怀着欢快、愉悦的心情迈进知识宫殿的大门。
  二、在新授中引进童话形象,突破数学教学的关键
  案例2:《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新授教学。
  教师把所有的数字都看成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童话主人公,从“0”寻找朋友的情景导入,“0”在数字一条街东寻西找,终于找到了数字“1”和“2”做朋友,然后请同学们帮它们三个数字朋友手拉手,组成三位数。再由学生组成的数字编成减法算式201-98。在讲解例题201-98笔算时,教师更是把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演绎成一个活生生的童话人物,让“0”当了一位慷慨的“穷光蛋”,这一诙谐幽默的情景却让学生深深地烙下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计算上来,这就巧妙地激起了同学们热心助人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数字朋友得知了“0”很慷慨之后,都愿意和它一起做游戏,于是自主性的由学生自己编制了许多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算式,学生们愉快而熟练的地完成了练习。整堂课由于老师本身语言也是那么的生动形象,把每一个孩子带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童话世界,这样原本枯燥无味地计算课上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学生不但没有反感的情绪,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计算状态。这是多么美丽而神奇的一节童话般的数学课。
  三、在练习中巧用童话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3:《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练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练习设计
  ……
  5.海底世界
  第二站:海底世界
  欣赏,海底世界美不美?
  还有一位熟悉的朋友呢?他是――
  对,小鲤鱼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勇敢,他还有一手好本领,会?
  (吹泡泡)小鲤鱼一不小心丢了泡泡,你们愿意帮助他找泡泡吗?
  (1)小鱼吐泡泡
  小鱼身上:三十多 五十多 八十多
  泡泡(每组3个):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式
  选3名当小鲤鱼,检查是否正确。请三位小伙伴扮演小鲤鱼,谁愿意?
  请组长拿出泡泡,共同讨论 ,派你的成员上台贴泡泡。
  小鲤鱼:我的泡泡在哪儿?
  上台:你的泡泡在这儿。
  小鲤鱼:谢谢,(不对,这不是我的泡泡)
  上台:不用谢。
  看!一群海豚游过来了,他们身上的算式的得数哪些是比50大呢?我们也来帮他们找一找,好吗?
  (2)哪些算式的得数比50大?在鱼尾巴上打√
  43+9 52-2 60-9
  34+9 57-2 3+47
  评价语:这只小青蛙找得真准!
  6.果园
  第三站:果园
  下面就由牛伯伯带领我们走进果园吧!(欣赏)
  这真是一个丰收的果园,我们听听牛伯伯的介绍:
  (1)桃树有56棵,梨树有8棵。
  牛伯伯想问问我们: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评价语:童话语
  我们口答一遍告诉牛伯伯。
  接着问: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2)苹果采了23个,梨子采了9个,柿子采了6个。
  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并列出算式。(小组活动)
  ……
  本课练习环节的设计运用学生喜闻的童话体形式串连。第二站海底世界教者诱导孩子说:“小鲤鱼一不小心丢了泡泡,你们愿意帮助他找泡泡吗?”然后课件呈现童话般的海底世界里小鲤鱼吐泡泡,泡泡(每组3个)里有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式。随即请三位小朋友扮演小鲤鱼上台贴泡泡;第三站由牛伯伯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丰收的果园,帮忙计算“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的问题,并由此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由开放地提出更多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数学问题。整个练习设计让学生在童话体串联的情境中亦真亦幻,这既是清醒的、意识分明的课堂,又是梦幻般的童话意境。
  当教师把教科书上的知识用童话的方式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童话世界的沟通与联系,给课堂以一种绚烂的色彩和独有的魅力时,当教师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童话文本”时,那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能享受精彩纷呈的童话数学,就能生成更多的智慧,促进思维发展,更大的价值在于提升数学课的魅力。
  让童话走进数学课,让童话的趣味性,给枯燥的数学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乐于接受,为数学课带来春的暖流,让数学课堂变得格外轻松。让数学课堂变成童话世界,那我们的数学一定变得更鲜活,更有趣,更轻松。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五)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活动中生趣
  1.在应用活动中产生兴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人体中大致的比,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2.在操作活动中产生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πr2。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3.在课外活动中产生兴趣。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又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古老的数学计算方法、数学符号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断、诗歌中的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丰富世界,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1.感悟“美”。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瑰丽多姿,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对称图形时,出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进行引导: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又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用语言是这样叙述的: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来概括就是(��+b)+c=��+(b+c),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太简洁了,从而感悟到数学中的简洁美。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感悟“趣”。学生能感悟到数学是有趣的,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苦在累也是乐而不疲。
  ①巧用修辞手法激趣。有时对数学资源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学生兴趣倍增。如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中,戏称0为大方的穷光蛋,这一比喻,不但把本课时中的难点凸显了出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下课后还谈论着这一有趣的称呼。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手法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使数学更具吸引力。
  ②找有趣数学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计算的,纷纷进行笔算寻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数字黑洞、回文数等,让这些材料成为数学课堂中的有趣的教学资源。
  3.感悟“理”。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必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①在深入分析中感悟。在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数学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理性。如小摊上转圈摸奖活动,让学生运用概率的初步知识,计算后才知道中大奖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总是拿出去的钱多,回收到的钱少,揭穿了老板赚钱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用数学知识冷静的思考、分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在探索推理活动中感悟。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本上提到了用量角度数相加,剪角相拼和折拼这三种方式,然而这三种只是从操作上得到,因此有一定的误差,有学生对内角和是180度不信服,此时可引导进行推理验证。先出示长方形,用对角线分成两个任意直角三角形,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学生探究任意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可将任意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360度,然后减去两个直角180度,正好等于180度。通过这样严密的推理,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
   三、在激励中增趣
   有人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应设计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广大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成绩,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如6□7>649,□里可以是()。对于差生只要求能够填出几个,对于中等生能够全部填出,对于优等生应概括出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这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评价,体验成功。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激励性评价。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让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
   学生对数学兴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影响,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的学习数学知识,甚至会在数学中做出一些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292503/

推荐访问: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