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教学,耕耘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6-07-26 10:55:3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潜心教学,耕耘(一)
三尺讲台勤耕耘 潜心教育育桃李

龙源期刊网 .cn

三尺讲台勤耕耘 潜心教育育桃李

作者:郭裕嘉 王金梅

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19期

冯运芳,女,出生于1969年,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第二届“陇原名师”,甘肃省技术标兵,省级骨干教师,嘉峪关市“131”教育教学专家,甘肃省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三尺讲台,是教师的舞台。这里,没有耀眼的闪光灯,没有热闹的乐舞,也没有华美的背景装饰。在这里,只有淡泊之人方可潜心穷经,只有赤诚之士才能倾情育才,只有勤奋之人才能锐意求索。

有一些人,他们将这里当作田园,用智慧耕耘、用爱心灌溉,他们用自己的睿智、精思、勤奋、进取,传播着爱的艺术,诠释着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他们是人生舞台上的精彩舞者,他们享受着播种的幸福,也收获着丰硕的果实。甘肃省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教师——冯运芳,就是这样一个人。

苦练教学基本功

做一名合格教师【潜心教学,耕耘】

冯运芳于1987年8月从张掖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张掖铁小任教,1996年8月调至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任教至今。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撰写的论文、执教的课例、制作的课件、承担的课题等多次在全国、省、市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她根据自己从教二十多年学习、实践、研究形成的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做研究型教师的几点体会”,深受广大教师的好评和认可。

冯运芳常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学需练基本功。”刚走上讲台时,她和所有初为人师的年轻人一样,紧张、拘谨,板书不流畅,教学语言不生动,课堂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她伤透了脑筋。但是,天生不服输的她开始寻找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途径,下定决心从一点一滴做起,苦练教学基本功。

数学是一门内容抽象、体系严谨的学科,又是一门常被忽略了活生生的来源与精彩应用的学科,以至于让学生学起来乏味,出现“成绩差→学习数学没兴趣→学习积极性低→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但是,冯运芳在教学中善于利用板书和富有感染力的幽默语言引导学生发现感悟数学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潜心教学,耕耘(二)
潜心耕耘,无私奉献

潜心耕耘,无私奉献----共筑教育梦

【潜心教学,耕耘】

大家好,我是来自三古乡中的张燕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潜心耕耘,无私奉献----共筑教育梦》。

曾有学生问:老张,你的梦想就是当老师吗?我说:不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但家人都极力反对,他们都说我太马虎了,不适合那个职业。但是阴差阳错,我选择了我最不喜欢的职业:教师。

可当我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看着孩子们如饥似渴的眼神,却对本想着实习完后就舍弃的这份职业有点心动了。直到在实习学校的最后一天,看着孩子们那泪眼朦脓的眼睛时,对这份职业,我完全心动了。心里想着:虽然我没能成为一名医生,但我可以培养出医生。因为我是教师,我的手中孕育着无限未来的希望,我的青春和梦想将在学生身上灿烂。

毕业后,几经波折,我来到了山清水秀的三古乡。五年的磨练,让我认识到:其实我就是一个演员,讲台就是我的舞台,学生就是我的观众。在这个舞台上,虽然很累,很苦,但一学期结束后,收获的却是一种精神的满足。在成为教师的这五年里,望着老教师们忙碌的身影,我终于明白了人们为什么要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描绘老师。是啊,一株幼苗要成长为参天大树,不知园丁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待他们蓦然回首时,青丝已染霜花,他们的青春已在铃声中悄悄的溜走。所以我现在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有生命力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潜心教学,耕耘】

其实在我们学校就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吴高文老师就是这其中的一位。1983年吴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毕业,怀着满腔热情回到了三古乡这方教育的热土,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32年的风风雨雨,32年的酸甜苦辣,不少教师来了又走了,而他却矢志不渝地耕耘在这片乡村土地上。

他真诚关爱每一名学生。多年来,为了让辍学的贫困孩子返校就学,他的足迹踏遍了三古乡的山山岭岭。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让孩子重新回校上学。他还多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为贫困的学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

他认真对待每一个课堂。他总是仔细钻研教材,认真进行备课,虚心向同行请教。对同学提出的每个问题也都会极尽所能认真耐心的讲解。他从不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地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潜心教学,耕耘】

在老师们心中,他是知识渊博的前辈,是风趣幽默的朋友;在学生们心中,他是值得尊敬的教师,是可以依赖的长者。

吴老师常说:“我们要凭良心教书”。我在教学上,每当苦恼、迷惘、退却时,这句话便萦绕耳旁。他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默默付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深爱的学校、深爱的教育事业。

然而,在我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这样默默无闻的付出着。抛下自己正在吃奶的孩子,奔波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的老师;无暇顾及家中即将高考的孩子,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们解惑答疑的老师;一手揉

着太阳穴,一手却在不停批改作业的带病工作的老师„„【潜心教学,耕耘】

这数不胜数的例子我虽不能一一道来,但我想我们不得不由衷的承认,他们,以最完美的方式诠释了何谓“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以上就是我的演讲,谢谢大家!

潜心教学,耕耘(三)
从教系列故事5 教育科研的潜心耕耘

从教系列故事之五 教育科研的潜心耕耘

【潜心教学,耕耘】

湖南省邵东县杨桥镇中心学校 刘义勋

我在砂石镇中心学校只工作了两年半。2004年年底,县教育局一纸调令,又将我调至杨桥镇中心学校,分管全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杨桥教师总体上爱岗敬业,但师资严重老化,创新乏力。作为基层教育管理者,从教师中来,又要超出教师,应该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指挥教学,引领前进方向。我从所辖石子塘中学的一个偶发案例入手,因势利导,统一认识,在全镇中小学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我们创办了《杨桥心育园地》内部刊物,专门指导全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心育知识和心育技能培训,大张旗鼓地在学生中开展心育标兵的评选,定期举行心育活动课比赛、心育案例和心育论文比赛,每年五月份在全镇评选心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心育辅导教师,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无形中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2006年,我将我镇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题目是:《困难压顶疑无路,迎难而上又一村》,首先在《杨桥心育园地》内部刊物发表,然后向中国教育报投稿。作为中国教育报的精华文章,国内主要教育网站、众多校园网站纷纷转载。 在杨桥,我对数学仍情有独钟、痴心不改。2009年我向邵阳市教科院申报了一个数学与心育相结合的教育科研课题,题目是《初中生数学思维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研究》。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古代中国人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在数学领域有不少值得骄傲的地方,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害怕数学、讨厌数学,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心理原因。正常初中生数学思维活跃,如果一旦产生心理障碍,必须及时疏导,并建立预防机制。这个课题吸引了全镇初中数学教师,大家纷纷参与课题研究,许多外地教师和专家也对这一课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效果立竿见影,杨桥镇的数学科成绩由2009年的全县第五名连上四个台阶,上升到2010年的全县第一名。另一方面,课题研究锻炼了数学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数学素养。老师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撰写数学课题论文,其中不少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作为课题主持人,我的数学课题论文在权威数学刊物《中学生数学》头版发表,系列作品在《湖南教育》连载时一般都加注了编者按,被数学爱好者广为收藏。 自2005年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我镇的心育模式被市委宣传部评为邵阳市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被省教育厅评为第二届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杨桥镇中心学校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被湖南省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我镇心育经验受到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邵阳教育》、邵东电视台、邵东教育网等权威媒体的大力推介。

伴随我镇心理健康教育的,是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长盛不衰。

今年杨桥镇教育教学质量再次获得全县第一名,这是最近十年杨桥镇第七次在全县质量评估中夺冠。最近十年,杨桥镇教育教学质量只有两年获全县第二名,只有一年获全县第三,其余都是全县第一(2005,2006,2008,2010,2011,2012,2014),连续十年获得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等奖,被新闻媒体誉为“新时期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教育教学工作是永无止境的。人民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要生命不息,就要战斗不止,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书写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潜心教学,耕耘(四)
潜心钻研教育艺术 默默耕耘三尺讲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

  ――郝荣荣
   她是学生眼中的“妈妈”,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她是家长眼中的“女神”,不仅有着过硬的教学能力,更有润物细无声的爱生之心;她还是同行眼中的佼佼者,所获荣誉涵盖市级、省级。近年来,庆阳市东方红小学教师郝荣荣用专业、专心彰显着师者风范。
  刻苦钻研教育理论  积极研究教学规律
   “我从过去不懂得教书到现在懂得教书,在教育工作上始终充满干劲,这源于发自心底的热爱。”1986年6月,郝荣荣从庆阳师范毕业,随后分配到庆阳师范附属小学(后更名为庆阳市东方红小学)任教,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9年。29年来,郝荣荣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把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把青春留在了庆阳市东方红小学的校园里。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她就暗下决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庆阳老区的教育事业,为自己认定的事业奉献一切。
   语文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作为启蒙老师一要学好,二要教好。自走上工作岗位后,她就以“学”字当头,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凭着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探索的精神,在工作之余,学习完成了大专要求的全部课程,取得了大专学历。平时,《甘肃教育》《上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有效教学十讲》《窦桂梅教育拾虫记》等都是她的良师益友,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她实践经验得以升华。
   同时,她在实践中积极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多元互动,开发学生智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旨,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参与式合作学习”的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自参加以来,郝荣荣先后承担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目标教学”、“作文导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等课改实验。首轮“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当时在一无模式,二无参考,三无经验,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她凭着自己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凭着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凭着对孩子的责任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牺牲了节假日,做了教具、挂图、卡片,编写儿歌,使首轮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出了一套拼音教学的方法:拼读法、直呼法、三拼法、标调法;总结了前鼻音、后鼻音常用字的规律,为以后从事语言文字和普通话测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注・提”实验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善于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掘教材中的重难点,善于表达文章感情及自我感情,课堂鲜活,气氛热烈,师生思维发挥到极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承担对外公开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近几年,随着课改的深入,她注重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作文教学,大胆尝试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方法,通过师评师改、师面对面批改、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小组共同批改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作文的评改中不断地去实践,利用手中的小小权利,来评判他人作文中好的题材,优秀段落,突出的语句,存在的问题,让他们通过互批互改,既看到别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又学到别人的优点。学生在探究合作中领会到写作的奥妙,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这种实践,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真诚感化学生  用真爱教育学生
   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光荣的,但也是辛苦的,是默默的,是需要牺牲的。要把一个六七岁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学生,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郝荣荣在教低年级时,手把手地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听课,点点滴滴,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她每天总是提前到校,最晚时下班,晴天雨天,从不间断,有了头痛脑热等小病也从不请假。
   1990年的秋天,犯有头疼病的她,有一天终于坚持不住,请假在家休息治疗。一天下午,张玉燕、杜涛等十多名学生到家中看望病中的老师。当她从学生口中得知,两天来,班上的语文课无人上,班级混乱时,她毅然带病到校上课。
   1993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正值中考在即,在埋葬了父亲的第二天,她就带着泪水到学校上课了,这是一个平常儿女无法做到的。
   她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爱得真挚,爱得深沉,爱到细微处。工作中,她是一名实干家,每天坚持提前到校,身体力行,亲自动手提水、拖地、擦玻璃,组织学生就餐,为学生发馍分汤,样样都干。她所带的学生张建成因刚做完心脏手术,不能剧烈运动,每次外出、听课时,她总是用自行车推着他走,亲自照顾他完成学习等任务。
   她还经常为学生擦鼻涕,剪指甲,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每个学生。经常听到家长说:“把孩子交给郝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每到开学分班时,总有学生家长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要把孩子放到她班上,因而她所带的班级每年都是人数最多的。她一直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教无定法。在创建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她认为对学生必须有普遍的关注、普遍的期望、普遍的信任和必要的宽容这四种爱的态度。关爱学生,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她常常用语言开导、鼓励、教育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她认为,“在学生遭到变故惶恐不安时,在学生百无聊赖不思学业时,只有用爱,用心灵的交流才有教育效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从教29年来,她一直用真诚和热情去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用温暖和爱心去修补他们的心理困惑;用信心和关爱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她还常常告诉年轻教师: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转化后进学生的一切技巧与方法,离开这一起点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她做到了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真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管理学生。
   后进学生李永康父母在外地工作,平时只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看,三年级前语文考试没有及格过一次,同学看不起,自己学习没信心,四年级李永康分到郝老师班上,她发现李永康勤快,拖地非常认真,跑得也快,于是就创造机会,让他发挥自己的优点,及时表扬他,从而提高他在同学心中的位置,树立他的自信心,并抽时间给他补课,四年级第一学期中考他的语文终于考了63分。他的妈妈激动地拉着郝荣荣的手说:“老师,多亏你了,我们的娃并不傻,还能学呢!太谢谢你啦!”
  发挥带头作用 强化辐射效应
   郝荣荣在提高自我的同时,还十分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关注学校的发展,热心帮助指导他们的教学艺术和管理方法,经常同他们谈教材、谈教法、谈自己的见解,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件制作、教风教态、仪表着装等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深入研究,追踪听课,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课程适应能力。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撰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如何进行板书设计,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上好导读课以及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等方面的问题,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多名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指导的岳丽君老师在2007年5月获全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王沁老师在2012年7月获庆阳市教育教学论坛一等奖,王瑜、李海霞等老师在学校优质课比赛中均获奖。
   凡听过她讲课的老师,无不惊叹她专业知识的渊博,思路的清晰,教学语言的优美和教学技艺的精湛。问起她从教的体会,郝荣荣深有感触地说:“唯有创新,才能超越。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创新,勇于超越,并在创新中不断升华自己,走向卓越。”
   小学教育是社会大厦的基石,为了民族的千秋伟业,需要一批又一批默默奉献者去夯实这一基础,成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人。而东方红小学教师郝荣荣就是这支队伍中的“自愿者”、“真诚者”、“执行者”。从教29年来,她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教,以爱育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教学扎实,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学生们都说她是老师,更像妈妈,她自己也常说:“我爱学生们,他们就是我的孩子。”
  编辑:郭裕嘉

潜心教学,耕耘(五)
在略读教学的沃土上耕耘

  讲坛

  回望自己曾上过的一些课,惊讶发现皆是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略读教学的身影。一日读到叶圣陶与朱自清两位先生在合著的《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写道:“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儿。”读到这里,顿觉自己一直是跛足的语文教师,
  一、 略读教材的地位
  我们把人教版小语十二册教材翻阅后,发现从二下开始,尝试性地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此后,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到了五年级则是精读略读五五分成了。既然略读课文的地位如此重要,为什么多年来鲜有百家争鸣的研究氛围呢?这只能归因为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既然是不用考的课文,那就简单教,让学生随便读读,说说大意;或者干脆不教,自读就好;或者如我一样“勤勉”的老师,对略读的课文,见其文质兼美,也把它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细细地品味,学习遣词造句等等。但殊不知,这对学生的阅读成长是一种宠溺的阻碍,是不会教略读课文的体现。
  二、 略读教材的处理
  教材主编崔峦先生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这表明,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如果说,精读教学体现的是阅读的深度,那么略读教学体现的便是阅读的广度,“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未尝不可。略读教学只要生字认识就行,词义大致理解即可;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一般不做仿写的练习,但是写写感受和体会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 教学方法重应用
  我们探寻略读教学中精略相辅的方法,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精读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场,略读教学则是应用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略其所略,精其所精,放弃更多墨守成规的预设,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潜心会文,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便是学习语文的理想境界。
  四、 倡导一课一得
  教材在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阅读提示,我们在阅读这些提示时,可以且思考且求新,做到既有明确的目标,又不受其束缚,在取舍之间提炼自己的“一课一得”。笔者对三至六年级各册的略读课文做了一番钻研之后发现,我们基本可以把略读课文归为四类:语言含义深刻,需要细细品读的归为品读感悟型;语言优美,适合学生积累的归为语言积累型;写作特色明显,适合读写结合训练的归为读写结合型;语言浅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读懂的归为独立阅读型。比如,独立阅读型的教学,重于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像《幸福是什么》《渔夫的故事》等,都是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习得的方法,自己学会解惑、学会阅读的教材。
  五、 课堂适当拓展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发挥它的巩固迁移功能,还发挥着它的拓展延伸功能,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拓展语言文字的训练时机无处不在,特级教师虞大明略读课上的课堂拓展,更让人耳目一新。在《金钱的魔力》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托德刻薄、见钱眼开的笑,虞老师出示了“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红楼姐妹的开怀之笑和《我的父亲母亲》中小菊那灿烂之笑的文字片段。在对比之下,让学生感悟托德的虚伪形象。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方法极简,但学生的收获颇丰。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滨河学校)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296607/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