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就业保障的意义

来源:我的中国梦 时间:2016-07-27 10:37:2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我的中国梦】

少数民族就业保障的意义(一)
新疆少数民族就业得到充分保障

新疆少数民族就业得到充分保障

——访自治区公共就业服务局和新疆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

在新疆,解决就业问题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就业不仅是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确保新疆稳定的基础,是新疆人实现“中国梦”的根脉所在。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新举措,将就业摆在民生工作之首,以更大力度、更高效率、更优服务破解就业难题,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实现了就业,一张张笑脸绽放在天山南北。今日本报推出整版专题报道,展示我区就业尤其是少数民族就业取得的成就。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我区将就业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少数民族就业更是得到了充分保障,就业总量稳步增长,三年新增就业76.2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40万人(次)。这些成绩带给我区少数民族劳动者怎样的生活变化?近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分别采访了自治区公共就业服务局和新疆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

良好的教育有助于高质量就业

“教育在就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不管哪个民族都非常重视教育的原因。”7月7日,新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吐尔文江·吐尔逊对记者说。“受到更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帮助劳动者在整个就业岗位的分配中占到先机,”吐尔文江·吐尔逊认为,社会是一个金字塔,通过教育将每一个人进行分层,帮助每个人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说:“虽然人格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但职业是有社会分层的,而每一个职业是和教育水平及个人整体能力有关,人通过不同的方式,筛选后放到合适的岗位中去。”

吐尔文江·吐尔逊表示,内高班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大举措,解决了多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的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是在独立体系内运行的,无法与其他语言交流,因此在教学上很难提高,而那些民考民的学生,只是在一个圈子里学习,只能考疆内有限的几所大学,即使自身的能力再强,由于受语言的限制也是走不出去的。

内高班的开办无疑受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欢迎,持续热度足以说明这个决策的英明,吐尔文江·吐尔逊说:“内地的教学质量远比新疆强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内高班毕业后,升学率很高,他们不再只局限于新疆的几所高校,而是借助语言的翅膀,可以考国内最好的学校,国内所有高校大门已为他们打开。与之相应的,这些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应该说,内高班政策在整体上推动了少数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造就了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帮助他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普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赴内地培养计划无疑也是一项令人拍手称赞的工程。自治区公共就业服务局副局长朱坚说:“这项工程是自治区抓住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机遇,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思想转变,促进区内外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的一项重大创举,该计划的实施,提高了毕业生就业技能,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养了一大批各民族骨干人才,对充实和加强基层,保障新疆建设和发展事业后继有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就业要有市场意识

吐尔文江·吐尔逊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缺乏市场意识,盲目扩招的结果,“如果高校是一个工厂,提供的产品已经供大于求了,难免会有积压,”吐尔文江·吐尔逊说,“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工厂生产的产品要有销路,首先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需要多少这样的产品,对应到高校,就是在招收学生时,就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多少人才,在培养中不断提高质量,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无论是高校还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但要与市场相适应,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想到5年后、10年后乃至20年后,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对专业作出动态调整,使学生能够在学成以后学以致用。”吐尔文江·吐尔逊说。

吐尔文江·吐尔逊表示,3年来,自治区解决了数目庞大的人员就业问题,但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无限扩张。这就使得新疆未来的就业主要有一条路可走,就是通过市场化实现就业。同时,大学生在就业时也要有市场化意识,不分体制,不分地区,到哪里都能够就业,“如今,在内地的高校里,就业市场化意识已经成为主流,但在新疆,尤其是少数民族意识里还存在依赖政府的思想,这与新疆高校就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或者说没有经常接受市场化洗礼有很大关系。”吐尔文江·吐尔逊说。

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就业,我区制定《自治区实施〈就业促进法〉办法》,对少数民族就业给予法律保障。

朱坚说:“在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中,我区通过加分、单独划定分数线或设置定向招录岗位比例等方式,对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报考者给予照顾。在公务员招考时,一直以维吾尔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两种语言命制笔试试卷,对使用非本民族语言答题的,笔试总成绩加10分;在招考职位设置时,自治区还要求用人单位设置一定比例的职位专项招录少数民族考生。”

“当然,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一直没有停止,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条件。根据市场需求理性就业,这样的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才更加匹配,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朱坚说。

转移就业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据介绍,我区农业富余劳动力约200万人,其中92%以上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南疆三地州、阿克苏地区和伊犁州。与内蒙古、广西、宁夏三个自治区相比,我区农业富余劳动力数量相对较大,且语言交流困难,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与内地省市差别较大,转移就业难度大。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近3年来,自治区以城镇、二三产业为主要方向,以有组织开展向对口援疆省市转移就业为补充,稳步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朱坚说,“尤其在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到内地援疆省市转移就业时,我区劳务输出的地区都做了大量工作,保障劳务输出人员的各项权益。为了方便务工人员生产生活,劳务输出地还在务工企业开设清真食堂。每逢节假日,企业都会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些措施受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吐尔文江·吐尔逊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我区的农民要想富起来,就必须要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二三产业中去。现在我区农民收入还很低,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多元,如果到内地务工,一年最少收入也有1万多元,这个增收效益显而易见。”

“目前我区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正为我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机会,”吐尔文江·吐尔逊说,“其中关键要做好培训、引导和组织,毕竟农民进入城市有很多障碍,一个是技能障碍,一个是语言障碍,当然还有观念障碍。自治区在清除这些障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帮助转移就业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农民向工人转变。”

以就业推动工业化进程

“一个人就业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家庭,就业的过程其实就是工业化进程。”吐尔文江·吐尔逊认为,无论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还是“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后实现就业,抑或是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都接触的是工业文明,都会使传统农业文明在就业过程中发生很多改变。

“工业化本身就是一个现代制度,工业化本身就有大量的现代观念,”吐尔文江·吐尔逊说,“大量的少数民族从农村进入二三产业就业,就会使他们的许多观念发生改变,比如时间观念、纪律观念、效率观念等,这些现代观念将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现在,自治区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而现代观念,现代制度等正是现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疆少数民族乡土观念比较重,受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影响,他们不愿意走出去,这从一定程度上讲反而是我们新疆的一个优势,”吐尔文江·吐尔逊说,“现在全国劳动力资源的地域界限已经打破,劳动力已经成为全国争夺的资源,而新疆的劳动力愿意留在新疆,其他地区不容易把他们挖走,新疆在大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吐尔文江·吐尔逊说:“内地来的劳动力,如果他们的家乡发展得好,或者其他地方提供更好的条件,他们可能就不来了。因此,新疆要更加重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的开发,也许5到10年后,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的质量会有一个大的飞跃,这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无疑也具有积极作用。”(记者张云梅实习生张艳飞)

第四,少数民族劳动就业权利的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多年来,新疆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促进就业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2008年,新疆就业人数达847.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近年来,

劳务输出成为新疆扩大就业的新途径。为了解决南疆等偏远农牧区农民非农业收入比重低、脱贫致富难的问题,从2006年起,劳务输出从南疆伽师县逐步向全疆推广。通过自愿报名和职业技能培训选拔,新疆农牧民工可以从有需求的内地企业中选择自己的务工单位,由政府出资选派带队工作人员和新疆清真厨师陪同前往。

我区今年计划减贫36万人

2014年01月28日 17:46:44 来源: 新疆经济报

2014年,我区计划减少扶贫对象36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增加800元以上。这是记者3日从自治区扶贫办获悉的。

今年,我区确定扶贫工作为“产业推进年”,将突出产业扶贫的支撑作用,培育特色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自治区计划在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上,坚持“三个70%”的原则,即投入到南疆三地州的扶贫资金要占到全区扶贫资金总规模的70%,重点县的扶贫资金要占到70%,产业扶贫资金要占到70%的原则。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自治区用于南疆三地州的扶贫资金将具体到贫困户个人,预计全年贫困户户均扶贫资金将达到2000元、人均在500元以上。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赵国明说,今年,自治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是启动“摘帽退村减贫”机制,把一些条件已经成熟的村、超过扶贫标准线的农牧民从贫困村和扶贫对象中退出来,在“十二五”末争取片区外有一些县(市)“摘帽”,全区有1000个贫困村退出。到2020年,全区努力实现重点县“摘帽”50%、贫困村退出50%、扶贫对象减少50%的目标。

赵国明说,对于重点区域,自治区将加速推动片区,深化完善边境,梯度攻坚山区,在南疆三地州片区建设上,将加快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边境扶贫上,将瞄准边境一线,在改善边民住房和生活条件的同时,着力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形成稳定的增收来源;在山区扶贫上,将重点对第一批的5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

2013年,自治区累计投入26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较2012年增加4.2亿元,增长19%,全区扶贫对象减少9.11万户37.4万人,有623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扶贫开发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43元,达到5736元,增长17.2%,其中,南疆三地州人均纯收入增加846元,增长18.5%。

2.3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形势严峻,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由于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乡土思想浓厚,语言障碍等因素,民族群众不愿意去外省就业和打工,大部分民族群众都只依靠传统农牧业耕作获得收入,而本地区民族企业比较少,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能完全消化剩余劳动力增加的数量,决定了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面的狭窄,就业压力突显: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部分愿意回本地州工作的,也由于有些地州或县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就业面狭小,也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和群众的就业。到07年末,据新疆年鉴资料,全疆还有15个民族乡的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为0;阿克陶县塔吉克族乡的人均收入仅为810元。少数民族聚集的落后地区经济还需进一步重视。就业条件的恶化和区域经济差距过大,不仅影响着人口的全面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新疆确定以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少数民族就业保障的意义】

天山网讯(记者王涛摄影报道)2012 3月21日,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座谈会暨现场观摩会在伊宁县举行。会议要求,要加强领导,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汉语培训,加强就业服务,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这项重要民生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确保今年全区农民人均劳务

增收要达到300元。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的若干意见》(新党发〔2012〕1号)指出,农民增收问题仍然是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突破的难点和重点,要把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大力开辟农民劳务增收和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着力形成农民多元化增收格局。意见明确提出,今年及今后几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农民增收额和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比重每年都要有新的增长,今年全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要达到300元。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田文说,当前,新疆农民收入包括四块:一是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劳务收入;二是家庭经营收入;三是转移性收入;四是财产性收入。这四块收入当中,增幅最快、潜力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努力拓展转移就业和劳务创收渠道,主攻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特别是要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基本建设工程、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就业容量大的领域开展创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比例,持续快速大幅增加其工资性收入,有力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格局的形成。

从2010年起,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2%以上的伊宁县制定了5年培训25000人,每年培训5000人的培训规划。该县创造性地将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双语培训和军事训练结合到一起,在95天的大培训中,学员们统一穿迷彩服,统一作息时间,每天喊口令、走队列,唱国歌、红歌,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强化农村青年的组织纪律性,以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工业生产需要的产业工人。

为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政府不仅出资聘请培训机构免费培训农民,还给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每人每天10元的伙食和交通补贴,拿到培训合格证后,每个学员还可拿到每天5元的奖励。这一措施调动了农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的热情,也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与伊宁县做法不同,墨玉县重视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目前全县约有200名经纪人,每年通过经济人带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的80%。而呼图壁县却是在努力打造劳务品牌,以品牌效应促进转移就业,目前已有“呼图壁县运输服务队”劳务品牌和“园户村餐饮”劳务品牌。“金记胖老汉椒麻鸡”、“蒋胖子拌面”等“园户村餐饮”劳务品牌已遍布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地。

【少数民族就业保障的意义】

巴里坤县重点打造“巴里坤搬运工”、“巴里坤汽运工”、“蓝头巾家政服务”三大劳务品牌,该县大河镇农民已经购买了5000辆陕汽德龙载重卡车,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运输车队,将煤炭、铁精粉、哈密瓜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汽车货运、劳务行业成了巴里坤人增收的主要渠道,从事汽车驾驶、配件销售、修理和电焊工作的从业人员达10000多人,月工资收入5000元。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重点打造创业基地,引导外出打工致富的劳务人员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伽师县则成就了一段“劳务招商促就业”的佳话。2007年,伽师县与浙江宁波雅戈尔(600177,股吧)日中纺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达成了长期劳务合作协议,截至2010年4月,该县累计为雅戈尔公司有组织输送员工5800人。该县考虑到外出务工人员安全稳定、转移成本以及长期就业等问题,于2010年向浙江宁波雅戈尔公司提出了建议,希望厂方能在伽师本地建厂落户,让工人就地就业。经过双方共同努力,雅戈尔公司同意在伽师县投资建厂。目前,雅戈尔公司还在不断扩建生产规模,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实现1500人长期稳定就业。

【少数民族就业保障的意义】

据自治区人社厅统计,新疆自2005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以来,平均每年实现160万人(次)转移就业,去年全区实现转移就业258.3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3.5%,给农民带来增收96.6亿元,是近年来新疆转移人数最多、劳务创收额度最高的一年。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双语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这些年,新疆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克州和北疆的伊犁州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以少数民族居多。由于职业技能培训比例低、就业观念陈旧和存在语言沟通困难等问题,转移就业工作难度较大、任务艰巨。当前,新疆正处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从

发展趋势看,随着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在未来产业工人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必将成为主要力量,积极引导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进入企业,实现稳定就业,既能解决新疆“民工荒”问题,又能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这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措施。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哈德尔别克·哈木扎在会上讲话说,要对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地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汉语培训,要从过去简单技能培训向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过渡,大幅度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要对各类培训机构严格管理、严格把关,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全过程严格监督管理,严格考核鉴定,培训不合格的坚决不予发证,不予拨付培训补贴。汉语培训难度大,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搞下去,既要在学校、幼儿园搞好双语教育,也要在农村普遍开展就业常用汉语培训。

今年全区计划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万人(次)

今年新疆计划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万人(次),其中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00万人(次),稳定转移就业30万人(次);23个示范县(市)人均工资性收入要达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田文认为必须要坚持把转移就业与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与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对口援疆工作结合起来、与创业促就业结合起来、与发展家庭服务业结合起来、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结合起来。

当前,随着新疆产业园区的建设,各类项目不断开工,用工需求旺盛,一些地区和企业出现了用工短缺问题,“各地要抓住时机,把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与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一条主渠道。”田文说,要在有条件的县(市)、乡(镇)建立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条街或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园区,自治区21个创建创业型县(市)和60个创业园区,要率先在乡(镇)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推动农牧民创业和向工人、市民转变。

三、当前制约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1、思想保守,观念滞后。新疆农村人口中少数民族居多,尤其是南疆的和田、喀什、克孜勒苏、阿克苏四地州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占农牧民人口总数的95%以上,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外出务工挣钱丢面子”,宁愿呆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受穷,也不愿走出家门、外出务工挣钱。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更是被“妇女不出远门” 、“女人的智慧抵不上男人的智慧”等陈规陋习所制约,加上农村乡村道路建设落后,生态环境恶劣闭塞,历史上形成了少数民族妇女基本不出门的旧习,宁愿在家闲着受穷,也不愿出来劳动致富。这是多年来制约新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之所在。加之,目前仍有极少数基层干部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开展劳务创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认识上尚未完全到位,工作目标还不太明确,措施不够具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2、知识偏低,技能缺乏。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技能、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种工资待遇较高,相反,对劳动者技能、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种工资待遇则较低。从全疆各地州已转移的劳动力的素质来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极少,仅占10%左右,小学文化水平偏多,占85%以上,文盲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因而只能从事一般性、简单性、对技能、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种。据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反映,新疆区农民工多数未经岗位技能培训,不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缺少安全知识教育,劳动熟练程度达不到企业用人的基本条件,在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使用的疆内农民工,大多数缺乏基本生产技能,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这种结果一是导致就业范围狭窄,二是影响收入水平。此外,在培训方向上,一些有大量用工需求的岗位,如农村家电维修、烹饪、服装裁剪、房屋装修、工程机械操作等技能型用工培训滞后。

少数民族就业保障的意义(二)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大纲

题目: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究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四节 重点、难点

第一章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概述

第一节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一、实际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二、就业区域集中,择业空间狭小

三、结构性失衡日渐突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299783/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就业保障法 少数民族预科生就业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