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6-11-14 09:38:3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一】:《想北平》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想北平》教案设计

【二】:《想北平》2012获奖优质教案

想 北 平

老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人生出发地,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每一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特别是对漂泊的旅人来说, 故乡更是他们永远的牵挂。老舍先生也曾漂泊在外多年,那么他是怎样表达故乡情结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想北平》。

二、解题

1、标题中的“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作者不在北平。

【结合背景,体悟感情】

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平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里更为强烈。

2、我们能不能将题目中的“想”改为“写”呢?

不可以。“想”带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可能只是客观地描写,最多只是惊叹,赞美。“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三、走进文本

随老舍一起走进他笔下的北平——“我的北平”。

随老舍一起分享他对北平的那种浓浓的“爱意”。

1、怎样的“爱”?阅读:第(1—3)自然段

第1节:“我的北平”

第2节:“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www.fz173.com_想北平教案。

第3节:“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可是我说不出来。”

小结:作者没有用热烈的文字,并一再重复这个爱“想说而说不出”,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他的爱。在这里,作者将爱北平与爱母亲做了类比,同样是真爱,同样说不出口。正是因为爱的深沉而炽热。

2、“爱”什么?阅读:第(4—7)自然段,分小组讨论。

作者究竟爱北平的什么呢?分别概括“我的北平”的总体特征。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1)环境:动中有静

(2)布局:匀调自然

(3)物产:接近自然

这是作者生活的家园,这里的环境,这里的布局,这里的物产无一不让作者觉得亲切,但这是作者爱北平的全部理由吗?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这几段。

第四段: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多么平淡自在的生活啊)

第五段: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

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多么平凡朴实的感悟)

第六段: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多么具有平民气质的情调)

而这正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正是因为这里有作者所向往的平淡自在、平凡朴实,所以才会让他爱的如此深沉。在文中作者也说,“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很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这里永远是他根啊!

3、怎样写“爱”?

如此深沉的爱该如何去表达呢?在这里我们从艺术手法和语言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看艺术手法:

(1)选材

北平有故宫、天坛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作者有一颗平常心,追求平淡、恬静,有浓厚的平民意识。而他选取平凡细小事物,一方面反映他与北平的亲密,对北平感情的深厚,另一方面也正是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他自己平凡、淡泊的精神追求。

像这样的选材还有很多: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作者选取的表达情感的事物有虫唱、破屋、院子、驯鸽、槐树、牵牛花;比如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中,他没有选择大鱼大肉,而是说,“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这也给我们写作以启示:用普通事物入文,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主观感情,就称得上好文章。

(2)对比

①动中有静

巴黎 历史都城 北平

太 热 闹 ——— 也有热闹,但动中有静

太 空 旷 ——— 复杂而有个边际

寂苦 、疲乏 ——— 舒适、踏实、安全

(咖啡与酒) (温和的香片茶)

②布局合理

“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 ③ 美国包着纸的橘子 愧杀

北平带着霜儿的玉李

④从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

从外面说,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小结: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特点,而通过比较能更好地凸现出城市的特点。文章中巴黎与北平相比较则更好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爱。

接着分析语言:

冰心说:“读老舍的散文就如同听到他的茶余饭后的谈话那样的亲切而简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①“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这几句话,描绘了环境氛围,自然景物,又写了乐在其中的人,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富有生活气息,具有诗情画意,言浅而旨远,同时表现了北平生活的安然闲适,令人回味无

穷。

②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茶片就够了。

温和的香茶片就代表了北京那种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因为老舍是一个追求平和心态而又易于满足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感悟。

③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讲到蔬菜水果,老舍突出其新鲜可爱,甚至关注到韭菜叶上的泥点,很有生活情趣。如果不是极热爱生活,极热爱北平的作家,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再度体会作者的情感。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明白如话,不加任何藻饰,因为此时任何修饰都是多余和无力的,只有落泪和深情的呼唤才是最真实的。

四、作业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有故乡的花草、树木,人物、事件,而故乡的花草、树木甚至一处墙角,一块砖瓦,

我们的欢笑、我们的怅惘。的那些让你牵挂的人、景、物。

【板书】

【三】:《想北平》教案 张圆媛

《想北平》教学设计

第一小组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2、 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精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领会作者是如何抒写自己难以言说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的。

1、关于老舍的常识

对于老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想请一些同学谈谈对老舍的认识;

明确: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

《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等。

2、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

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欣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探究〃欣赏〃交流

(一)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

首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结构内容。

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师读1、2、3段 ,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儿”给读出来了。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

1---3段: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段: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

从北平的建设、布臵、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板书: 爱到说不出(第1—3段) ——爱得深沉

爱的理由(第4—7段) 北平的美——爱的表达

想得落泪 (第8段) ——爱的极致

教师小结:欣赏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我们可结合文章的标题、段落的总起句与总结句、过渡句、主旨句等标志性语句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与作家对话,体悟作家的情感

1、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

提示:“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描写,情味淡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一个“想”字,不仅点明了作者与北京的距离,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无尽的爱、深沉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那下面就让我们与作家对话,体悟作家的情感。

2、作者想北平想到什么程度?哪一段讲到?

齐读文章最后一句:好,不再说了。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真想念” 北平?为什么?

A、第一自然段: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只是牛的一毛。“我的”两个字就很好的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因为老舍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他的血液中流淌着北平的细微东西,北平,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作者心中的北平。“我的”两字看似平常,实则深情。

B、第二段中:

将自己对北平的爱比喻为儿子对母亲的爱。看似平常最奇崛,这不仅恰当地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与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师补充:老舍特别爱自己的母亲,他曾说过:“我一生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C、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的浸在自己的血液中,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作者不是诗人,他是小说家,而诗歌是最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为了传达自己的思念,他愿意成为诗人。 古代有个叫杜宇的国王被人放逐到山中后,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的啼叫,并啼出了鲜血,用在这里写出了对家乡极度的思念。

D、“可是,我真爱北平”,为什么后面多次说到这种爱“说不出”?

要点:老舍先生“说不出”——这不是没有爱,而是这种爱太为浓厚,太为强烈。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犹如舒婷在《思念》一诗中所说:纵使我心中有一个汪洋,但流出来的却只有两滴眼泪。

2www.fz173.com_想北平教案。

A.“写什么” ------令作者如此想念的北平有哪些特点?

A、特点概括: 动中有静 (老城墙、嫩蜻蜓、小蝌蚪) (我的) 北平 → 布局匀调(胡同、西山北山等)

贴近自然(花果菜)

讨论:你们觉得都已38岁的老舍是不是太矫情了?是不是老舍写作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了?

提示: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在青岛教书。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北平北平,可北方不太平呀!我们文化的古都可能就要成为侵略者的肥肉,我的北平可能不再属于我了!亦正如诗人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老舍的《想北平》、以及吴伯箫的《话故都》,都写于1936年前后。

讨论: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比如人人都知道的故宫、圆明园、地坛等,老舍为什么只写“我的北平”? 而多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

要点: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只有那些融入到他血液里的细小的事物和景物才能承载他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切和深刻的。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要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中表现北平,确实不易,因为“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既不能埋没了北平的种种好处,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524061/

推荐访问:想北平公开课教案 想北平获奖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