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来源:入党申请书 时间:2016-10-05 11:07:5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入党申请书】

【一】:伦敦政经学院研究生申请要求是什么?

伦敦政经学院研究生申请

学校名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所在位置:英国,

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

创建时间:1895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学校性质:公立

学生人数:8810人

院校地址: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Offic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Houghton StreetLondon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英国录取难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在英国国内声誉跟剑桥牛津不相上下。 那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的申请条件有哪些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申请条件

开学时间:每年9月底

申请截至日:12月

留学费用:21000.0 英镑

IELTS分数要求:6.5-7.0

TOEFL分数要求:100-107

大学GPA:3.5+

录取要求

重点大学相关专业本科毕业,GPA至少3.5(总分4分),IELTS 7.0或TOEFL 627(TOEFL机考 263),法律类课程则需IELTS 7.5。

【拓展】

伦敦政经学院的某些专业录取率相对其他英国大学较低,国际学生比例达67%,全英第一;

伦敦政经在历年的大学排行榜中通常位居第四,但从近两年的表现来看,伦敦政经表现不俗,在2014年本土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仅次于牛剑;

伦敦政经学院主要以社会科学,经济金融为专,但其数学与统计学专业也比较不错,2015QS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社会科学及管理学领域排名世界第二。

【二】:【英国留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它,就是传说中的英国“小伦敦政经”!

它,就是传说中的英国“小伦敦政经”!

原文链接:/retype/zoom/c5a2047b6529647d2628529e?pn=1&x=0&y=56&raww=893&rawh=249&o=png_6_0_0_0_0_0_0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133.84098544232924&md5sum=3242788ea289ea9afe223a5e97a175b8&sign=e7d138324c&zoom=&png=0-69717&jpg=0-0" target="_blank">剧情并不是空穴来风,现实中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著名的中国体操队员陈一冰就是在走访埃塞克斯大学时,和为其陪同做翻译的单竞缇女士相识,从而成就了一段佳话。

学生如有更多问题,可以联系东方国际英港部。由于英国学校的申请是根据学生的学

历背景,在校均分等因素判定。东方国际英港部顾问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背景情况制定个性留学方案。

【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中国

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的伦敦政治与经济学院(LSE)19世纪末成立以来,以“中左翼”思想立校。LSE社会主义被称为“费边”社会主义,讲究渐进改造社会,追求平等和自由;鼓励知识分子“谋定而后动”(费边为古罗马大将,以讲究谋定而后动而知名),以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社会,从而提出改造的方案。LSE至今仍是英国“费边社”的主要思想库,工党重要智囊,从韦伯到吉登斯,中左翼姿态百年不变。LSE创办人韦伯夫妇和萧伯纳,华莱士,均为社会主义者,费边社的首脑人物。罗素当时也是立校初期的教师之一,并曾将自己从剑桥获得的奖学金捐给LSE成立基金,此人主张社会主义一生不渝,身为学术泰斗,数次被捕。虽勇猛至此,其传说中的一句话却颇反映费边主义者的性格:“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费边主义者是怀疑主义者,不仅怀疑权威,也怀疑自己原有的看法,不断以现实观照理论,不断辩论,不断修正对社会的认识,是其一贯的主张。 费边社会主义100多年以来之所以能够一直生存发展,以其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在欧洲各国执政,甚至被美国克林顿也视为金律,与其讲究“以科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秉承自由思想多元学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尽管LSE以中左翼思想立校,是社会民主思想的堡垒;但同时LSE也是当代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基地。LSE在学术上开始取得世界级地位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LSE经济学主脑罗宾斯广揽人才,使得LSE成为当时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罗宾斯延请到的最主要的人才就是哈耶克。在此二人带领下,伦敦学派成为当时经济自由主义的代名词。其实,哈耶克来到LSE的时候,韦伯先生还健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当时LSE社会民主思想甚至与30到40年代整个经济思想界和决策层的主流思想都不一致,但韦伯仍然大力支持了聘请哈耶克,因为他认为一个“严肃的社会科学家最终都会走向社会主义”,显然他认为哈耶克就是一个严肃的社会科学家。尽管韦伯的预言没有兑现,但哈耶克在LSE的研究实际上也促进和刺激了LSE社会民主思想的进一步深刻。

30年代的哈耶克是孤独的,伦敦学派的不幸在于,它繁荣于30年代,正是一个凯恩斯主义大展宏图的时代,这注定了它远远不可能有其思想同盟者芝加哥学派那样广阔的影响力。二战结束前后,哈耶克告别LSE,告别已经皈依凯恩斯主义的罗宾斯,前往芝加哥大学,在这时,他做了一件影响战后思想界格局的事情,成立了“朝圣山协会”,将自由主义的精髓默默地秉承下来。此后LSE许多经济学人科斯、舒尔茨等人辗转汇集芝加哥大学,使30年代在LSE没有实现的辉煌在60年代的芝加哥大学得以实现。

30年代虽然是LSE经济人才最为荟萃的时代,但当时LSE在泛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人物无疑是拉斯基教授,他是哈耶克在LSE最主要的辩论对手。拉斯基的社会主义理论吸引了世界上各地的青年才俊,影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后来的发展。20到4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为流行的学说就是拉斯基学说。罗隆基、储安平、费孝通、王造时、吴恩裕、徐志摩、金岳霖、张君励、张奚若、陈源、萧乾、龚祥瑞等一代才俊当时都曾经来到LSE治学,他们有的如费孝通在这里攻读了博士学位,有的如罗隆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来这里做研究,有的如徐志摩、金岳霖抱着学习政治经济的目的而来,之后离开这里转攻文史,但他们大多在当时中国的乱局中选择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道路,奉拉斯基为宗师。这一批人回国之后,或组党、或办报,力求在国共之间寻找一条费边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说到LSE在20年代到40年代的校友,我们不能不提到资源委员会。资源委员会是LSE校友,拉斯基的弟子钱昌照博士(后来他与费孝通都是中国政协的副主席)向蒋介石建议成立的,钱30岁的时候已经担任教育部副部长,1932年资源委员会成立的时候他33岁,担任副秘书长,后担任主任委员,委员长;实际掌握资源委员会的日常运作。在他的招揽之下,LSE校友云集资源委员会。资源委员会实际垄断着当时国家的经济运作。资源委员会的一群

技术官僚并不认同蒋介石的政治主张,反而更倾向苏俄;因此他们极力标榜政治独立,专家治国。1949年前后,资源委员会集体起义,大部分也留在大陆。与此同时,当时在蒋介石政府中财经和外交领域也充斥着LSE的校友,例如中央银行总裁刘攻芸(LSE经济学博士), 外交部长王世杰(LSE法学硕士)等。

其实,在民国时期LSE中国校友数量极为有限,但他们几乎个个在自己的领域中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1949年之后,他们中有一些去了台湾,尽管也历经坎坷,但在台湾当局讲究财经专才治台的思路下,在整个台湾经济起飞中都起了关键作用,例如行政院长俞国华,就是典型的专家型财经1。而作为民间力量,中国时报创始人于纪忠秉承费边主义始终不渝,成为台湾社会良心的代表。www.fz173.com_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1949年,LSE中国校友的大部分还是选择了留在了中国大陆,他们的命运是中国知识分子20世纪大悲剧的缩影。凭借领导民主党派的政治资本,虽然有的也贵为部长,但到1957年,他们一夜之间几乎沦为罪犯,甚至连罪犯的待遇都不如。中国知识分子不仅在1957年被打折了脊梁,连脸皮也给0了。《光明日报》总编储安平作为第一个右派,最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和罗隆基作为五个最大的右派之二,一直没有得到平凡。1957年之后,费孝通学术武功尽费。吴恩冕这位LSE政治学博士,拉斯基亲传弟子,最后在《红楼梦》中间1。文革结束之时,LSE在中国的影响完全丧失,几乎不为人所知,留下的是人们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间道路摇摆不定软弱无能的印象。

文革之后,LSE虽然在中国虽然仍然知名度不高,但为数不多的LSE中国校友开始逐渐活跃起来。最令人佩服的是武汉大学的王铁崖老先生,他30年代在LSE治学,到文革之后,有几十年无法接触学术,与其同时代归国的法学学者基本上都无力重拾学术。然而王老先生几乎一人重新顶起了中国的国际法研究,在国际法学界培养了一批弟子。与此同时,新一代LSE校友开始在中国的经贸、外交、学术各领域活跃起来。周文重,张业隧,龙永图,王光亚,杨洁篪等人成为中国外交外贸领域的重要领导人.。黄平(LSE博士,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读书》杂志执行主编,Giddens思想的引介人之一),彭希哲(LSE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人口学专家);程兵(LSE博士后):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目前中国少有的金融数学专家;黄丹涵博士(LSE研究人员,银河证券首席法律顾问)都在各自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更为有意义的是,LSE培育出的思想在80年代以来再次成为中国思想界追逐的对象,但这次,知识界举得最高的旗帜并非韦伯—拉斯基—吉登斯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而是罗宾斯—哈耶克—波普的自由主义。尽管LSE的费边主张也带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但其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是持否定或半否定态度的,与古典自由主义大相径庭。而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对哈耶克和波普的追捧,则带有非常浓厚的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反思色彩。在LSE几乎度过了大半生的波普,是整个当代思想界拥有信徒最多的大师,他的思想对我来说是一个谜,我想绝大部分人对他的理解可能也很有问题。然而,如果我们注意到他是在LSE这样一个中左翼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自由主义者,也许我们就能够多少对他的一些思想略有感悟,甚至可能理解他的弟子索罗斯的种种怪论了。

2000年以来,中国前来LSE学习的学生突然大幅度增加,中国学生现在已经占据了LSE的硕士热门专业如金融与财会的几乎四分之一的位置。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听说过LSE。许多朋友对LSE与中国的历史并不了解。我特别希望中国来的更多的朋友去LSE学习不同的专业,比如1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劳工关系研究等。LSE不仅是一个工商信息

的枢纽,更是一个社会科学思想荟萃之地。蒙代尔教授协助人民大学办了一个学院,他说,他一直期望在中国建立一个LSE这样的学校。我想,如果他的理想要实现,恐怕至少还需要我们整一代人的努力,至少,需要我们真正去理解LSE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魅力所在。

伦敦经济学院(LSE)以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而闻名于世界,在社会科学方面学术表现卓越,是所将教学与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校。学院创立于1895年,由一群推崇费边(Fabian)主义的费边协会会员所倡议。(费边原是古罗马的将军,以使用迂回战术闻名。19世纪8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以温和改良手段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潮,就称为费边主义。)1900年伦敦经济学院成为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的一部分,并成为目前伦敦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伦敦经济学院共有18个系、26个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开设有经济、数学与统计、历史、法律、哲学等多种社会科学专业。有近7,000名学生,其中,英国学生占38%,欧洲的学生占18%,来自其它120多个国家的学生占44%.

同学院拉丁文的校训“以探知并了解事物发生的缘故”(Rerum Cognoscere causas)一致,伦敦经济学院多年来一直依循公正的办学及研究原则,院长及教授皆有各种政治倾向与学派背景,更展示了对多元理念的兼收并蓄。此外,由于伦敦经济学院的位置靠近英国政治、工商业及媒体的操作中心,例如国会大厦、首相办公室、一些重要的金融机构、高庭法院及英国广播公司都近在咫尺,因此它不仅和外界有频繁的交流机会,同时也享有紧密的联系。每年更有许多国际的知名领导人和各界优秀的专才到访,他们在伦敦经济学院进行公开讲座、教学及个人研究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院的知识景观,也强化了伦敦经济学院的学术地位。

伦敦经济学院在经济学领域曾有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展了最具权威的经济理论,许多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思想、政治体系均源于该校。其校友包括国会议员、贵族议会议员、26位世界各国政府现任或历届首相以及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家、商人和金融家。

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简称LSE,也可译作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由韦伯夫妇(Beatrice和Sidney Webb)于1895年创立,并在1900年成为伦敦大学的一部分。LSE在英国独树一帜,其教学和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领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拥有多项处于领先地位的成果,其图书馆藏有300多万册图书,堪称英国乃至世界主要的社会科学资料中心。

LSE自成立以来,以“中左翼”思想立校,追求平等和自由,讲究“以科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秉承自由思想多元学术的精神。创办人韦伯夫妇、萧伯纳、华莱士均为社会主义者,英国重要政治力量费边社的首脑人物。从韦伯到吉登斯,LSE一直是英国费边社的主要思想库和工党重要智囊。如今主导英国、影响整个欧美的“第三条道路发展理论”,便来自于LSE前院长安东尼·吉登斯。尽管LSE以中左翼思想立校,是社会民主思想的堡垒;但是LSE也是当代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基地,形成了韦伯—拉斯基—吉登斯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罗宾斯—哈耶克—波普的自由主义两大发展轨迹,主导了英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

学院一直依循公正的办学及研究原则,热衷思辨,讲究大众教育、多元教育和国际化教育,反对精英教育和贵族式教育,院长及教授皆有各种政治倾向与学派背景,展示了对多元理念的兼收并蓄。多元理念也使LSE成果频出。LSE在经济学领域曾有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展了最具权威的经济理论,许多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思想、政治体系也源于该校。学院还培育了大批国会议员、贵族议会议员、世界各国政府现任或历届首相

以及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家和金融家。其学政商人物出没之频繁,足以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媲美。

学院多元化、国际化的风格也使中国学子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中尊崇学院流行的拉斯基学说。罗隆基、储安平、费孝通、王造时、吴恩裕、徐志摩、金岳霖、张君劢、张奚若、陈源、萧乾、龚祥瑞等一代才俊都曾经来LSE治学,如费孝通在LSE攻读了博士学位,罗隆基则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来这里做研究。这一批人回国之后,或组党、或办报,力求在国共之间寻找一条“费边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但“文革”中断了中国学生学者与学院的密切联系,LSE在中国的影响丧失殆尽。“文革”后,为数不多的LSE中国校友开始逐渐活跃起来。武汉大学的王铁崖先生,30年代在LSE治学,到“文革”后,与其同时代归国的法学学者几乎都无力重拾学术。而老先生重新顶起了中国的国际法研究,在国际法学界培养了一批弟子。与此同时,新一代LSE校友开始在中国的经贸、外交、学术各领域活跃起来。周文重、张业隧、龙永图、王光亚、杨洁篪等人成为中国外交、外贸领域的重要领导人。

2000年以来,前往LSE学习的中国学生大幅增加,几乎占据了金融、财会等LSE硕士热门专业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2006年,在伦敦商务孔子学院的诞生庆典上该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说:“在LSE大约有500多位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自中国内地、300名来自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800名中国学生约占LSE学生总数的10%。LSE与中国的合作已经延伸到许多领域,如:LSE—北京大学暑期学校,LSE—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双学位,LSE—复旦大学传媒与通讯双学位等。中国是LSE外联处在全球唯一设代表处的国家,可见中国对LSE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LSE关于中国的研究在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了加强LSE对中国的相关研究,王斯福教授(Stephan Feuchtwang)开创了“中国比较研究”的视角,即把中国作为一个参照系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作当代的和历史的比较,进行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多元合作研究,并于2005年设立了LSE以中国比较研究的硕士点为主体的“中国比较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关于中国的研究在新的、更高的、更专业化的起点上的再生,旨在培养具有比较视野的、以社会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专业人才。

与此相适应,“中国比较研究网”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twork,缩写CCPN)应运而生。它由LSE亚洲研究中心和人类学系的学者共同发起,附属于世界人类学大本营、英国唯一的五星级人类学系,汇聚了LSE 20余名中国问题专家,涵盖了人类学、发展研究、经济史、经济、金融、国际史、国际关系、法律、管理、媒体和通讯、社会政策、社会学、统计学等系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关于中国的以比较视角为核心的融教学与学术活动于一体的全球性学术组织,CCPN“关于中国的高等研究”不仅是“LSE的中国高等研究”的一部分,而且它力争汇聚LSE和全球从事中国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成为在中国比较研究方面世界一流的学术重镇,以在全球背景下促进对中国有关课题进行比较的和跨学科的研究。2009年3月25—26日,CCPN还在南京大学召开了首届“关于中国的高等研究国际研讨会——长三角区域中国企业家价值取向和关系的研究”,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该研讨会是伦敦经济学院支持亚洲研究战略的一个试点性的项目,体现了伦敦经济学院的自由、创新、多元和思辨的精神。

【四】: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知名校友

www.fz173.com_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大批的校友和讲师在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发展,从国际政治、商业、法律、金融界;到文学、音乐、演艺和国际公认的学术研究等等。这其中有16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包括经济学奖、和平奖和文学奖)。伦敦政经的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

360教育集团介绍说,至今有16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校友或教职人员获得诺贝尔奖: 获奖年份 奖项 得主姓名

1925 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

1950 诺贝尔和平奖 拉尔夫·约翰·本奇

1950 诺贝尔文学奖 伯兰特·罗素

1959 诺贝尔和平奖 菲利普·诺埃尔-贝克男爵

1972 诺贝尔经济奖 约翰·希克斯

1974 诺贝尔经济奖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1977 诺贝尔经济奖 詹姆斯·米德

1979 诺贝尔经济奖 威廉·阿瑟·路易斯

1990 诺贝尔经济奖 默顿·米勒

1991 诺贝尔经济奖 罗纳德·科斯

1998 诺贝尔经济奖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

1999 诺贝尔经济奖 罗伯特·蒙代尔

2001 诺贝尔经济奖 乔治·阿克洛夫

2007 诺贝尔经济奖 里奥尼德·赫维克兹

2008 诺贝尔经济奖 保罗·克鲁格曼

2010 诺贝尔经济奖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政府首脑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443945/

推荐访问:伦敦政经学院 伦敦政经官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