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排名

来源:事迹材料 时间:2018-11-27 11: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事迹材料】

中国化学排名(共10篇)

中国化学排名(一):

化学期刊有哪些?(包括国外、国内的)
比较著名的国内外化学期刊有哪些?无机化学的期刊?

催化学报 分析化学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学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工程塑料应用 硅酸盐学报 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工业
合成橡胶工业 化工进展 化工学报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 化学世界 化学通报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精细化工 精细石油化工 离子交换与吸附
煤炭转化 膜科学与技术
农药 燃料化学学报 石油化工 塑料工业
无机材料学报 现代化工 橡胶工业 应用化学 中国塑料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化工期刊,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刊登产品和企业形象宣传、以达到开拓国际市场目的的重要平台.这些刊物包括印度化工周刊、印度化工产品发现者、印度化学工程世界、欧洲医药与化工SP2、拉丁涂料、美国现代塑料、美国油气、俄罗斯欧亚油气等.

中国化学排名(二):

我国化学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l)人均能耗水平低.人均能耗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情况一样,1993年中国商品能源人均消费量为943公斤标准煤(1995年为1065公斤),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7%.家庭人均用电量只有62千瓦小时,不到美国的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过多,使得大幅度提高人均能耗水平非常困难.
(2)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由于中国尚处在工业化初期,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构成和管理均较落后,加之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能耗水平长期居高不下.现在中国的产值能耗约为中等收入国家的2.5倍,工业发达国家的4倍,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能耗要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30%~90%.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29%,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如果把开采效率32%计入,则从开采、加工、转换、运输到终端用新设备的总效率只有9%,不到发达国家的1/2.
(3)农村能源矛盾突出.中国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当前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的70%依靠生物质能,估计每年当作燃料烧掉的薪柴达1.06亿吨标煤,秸秆1.53亿吨标煤,从而造成大面积森林破坏和减少土壤有机质.近些年来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使用商品能源数量直线上升,1993年已达1.8亿吨标煤.同时,由于现有农村电气化水平很低,1994年农村人均拥有电量仅275千瓦小时,全国还有7000万人口没有用上电.因之,今后整个农村能源供应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4)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石油.中国能源资源总的来说比较丰富多样,全国到1993年1月l日经地质勘探证实的煤炭储量为9863亿吨,其中相当于世界能源委员会定义的探明储量约占30%.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石油预测总资源量达940亿吨,其中累计最终可采储量158亿吨.天然气预测总资源量60万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经济开发装机容量2.9亿千瓦,发电量12600亿千瓦小时,居世界各国首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太多,人均能源资源就显出相对不足.煤炭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石油人均可采贮量,按美国《油气杂志》的数据计算为2.9吨,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1.6%.显然这将成为我国长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5)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特殊困难.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且不说50年代煤炭占到一次商品能源消费量的92%~95%,即使自60年代中期石油大量增产之后,煤炭的比重最低也在69.9%(1976年),整个80年代则在72%~76%之间,90年代前半期一直在75%左右.1995年为12亿吨的煤炭年产量提供了全国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0%的化工原料和80%的民用商品能源.煤炭占用了铁路运力的42%、公路的25%和水运的20%,全国大部分大气污染和相当一部分水污染直接或间接来自煤炭的燃烧与加工(1992年全国SO2排放量1685万吨,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其中的90%和70%是烧煤造成的).预计今后二三十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有质的改变,也就是说能源需求的增长仍将主要靠增产煤炭来满足.这样,将必然继续加大煤炭对运输、环境的压力.

中国化学排名(三):

伟大的科学家介绍、事例

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神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奠基.
建筑学家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桥梁学家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以茅以升为首的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物理学家周培源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江苏省宜兴县(今属江苏省无锡市),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50年代国家考虑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时,亲自参与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他曾两次到武汉参加三峡工程会议,并同会议全体人员前往三斗坪考察预选的大坝坝址.
气象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主要论著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1916年);《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16年);《远东台风的新分类》(1918年);《关于台风眼的若干新事实》(1918年);《台风的源地与转向》(1925年);《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1925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1926年);《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年);《中国气候之运行》(1933年);《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年);《中国气候概论》(1935年);《前清北京之气象记录》(1936年);《物候学》(和宛敏渭合著,1963、1973);《中国的亚热带》(1958年);《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1963年);《竺可桢文集》、《竺可桢日记》
天文学家张钰哲
张钰哲(1902—1986),福建闽侯人,天文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2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系,次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获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天文学博士学位.历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台长、名誉台长.张先生精通天体力学,同时在创建我国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和研究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作为我国的首席天文学家,对当代天文学主流的天体物理学的建设,始终备极关注.开创并领导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天文学史研究、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化工学家侯德榜
侯德榜,字致本,名启荣,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
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致远
欧阳自远,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等多个奖项.

中国化学排名(四):

中国化学史上 有哪些科学家做出了卓越成就

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纸技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
  公元700…800年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归早记载了黑火药的三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火药于13 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才传入欧洲.
  公元前200…后400年中国炼丹术兴起.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葛洪的《抱扑子》记录了汞、铅、金、硫等元素和数十药物的性状与配制.公元750年中国炼丹太传入阿拉伯.
  公元800年唐朝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氧气的人.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人世界纪录就是唐朝茅华,他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气约早1000年.
  我国是“纤维之王”…蚕丝的故乡.公元前2000年 中国已经养蚕.公元200年养蚕技术传入日本.
  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年,中国炼出了球墨铸铁,比英美领先2000年.
  1000多年前中国就能炼锌,早于欧洲400年.
  公元前2000年中国已会熔铸红铜 .公元前1700年中国已开始冶铸青铜.公元900多年我国的胆水浸铜 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金技术(置换法).
  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及铜铅合金.
  公元前8000…6000年中国已制造陶器.公元200年中国比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术 .
  3000多年前我国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料和制作漆器的国家,约有7000年历史.
  公元前4000…3000年中国已会酿造酒.公元前1000年我国已掌握制曲技术,比欧洲的“淀粉发酵法”制造酒精早2000多年.
  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发现石油.古书载“泽中有火”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烧.宋朝沈括 所著《梦溪笔谈》第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的四川省邛和陕西省鸿门两地.
  我国祖先很早冰肝使用木炭和石炭(又叫黑炭,即煤),而欧洲人16世纪才开始利用煤.
  1939年,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提出“联合制碱法”,1939年侯德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纯碱工业专著《制碱》.
  1965年,我国在世界 上第一个用人工的方法合成活性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由于署名原因,诺贝尔化学奖与国人擦肩而过)
  七十年代,中国独创无氰电镀新工艺取代有毒的氰法电镀,是世界电镀史上的创举.
  1977年我国在山东发现了迄今为止的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常林钻石.
  全世界海盐产量5000万吨,其中我国生产13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采用海水煮盐了,是世界上制 盐最早的国家.
  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我国都有.是世界上冶炼矿产最早的国家.

中国化学排名(五):

有机化学中化合物命名
系统命名法 怎么选最长的碳主链?(最高举个例子) 编碳量当支链距离相等时 中间还有其他支链 怎么取最小位次之和?(这句话不理解,请通俗一点解释) 怎么写名称?(有数字和汉子该怎么写)

其实就是一个经验的问题!选择最长的!再选从哪面开始数!然后就是甲基 然后乙基 ……然后就是书写别忘了加数字(从小到大),和“-”线!命名其实很简单的 !多练练就好了!

中国化学排名(六):

化学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原始人类从用火之时开始,由野蛮进入文明,同时也就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然物质.
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中国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合而成的.
公元前4世纪,希腊也提出了与五行学说类似的火、风、土、水四元素说和古代原子论
由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悠久,可以认为我国是发展比较早的.
恩格斯指出:化学新时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
道尔顿 英国化学家.1766年9月6日生于坎伯雷,1844年卒于曼彻斯特.是他提出的原子论.
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 l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
为了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道尔顿终生未婚,而且在生活穷困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英国政府只是在欧洲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下,才给予养老金,但是道尔顿仍把它积蓄起来,奉献给曼彻斯特大学用作学生的奖学金.道尔顿一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化学新时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所以道尔顿应是近代化学之父.
那么也可以说英国是近代化学产生的地方.

中国化学排名(七):

西南石油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哪个好
我今年考研 西南石油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化学方面就业率都怎么样呀 方向如何啊
我是武汉理工本科生 主要不知道这两所大学化学方面研究生就业情况和方向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081101 化学工程与工艺,2009年分专业排名,西南和理工都是B+.西南的优势在于油田化学,毕业后都是石油单位工作,理工择很难进石油单位.而石油单位的待遇你应该是知道的.
这是西南的硕士培养方案,理工的我不清楚.
(三十一)化学工程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代码:0817
二级学科:化学工程 代码:081701
二、研究方向
1.天然气处理与加工
天然气净化,天然气脱水,天然气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天然气轻烃回收与综合利用.
2.石油炼制与加工
炼油工艺,炼油用催化剂,炼油过程控制,油品添加剂.
3.化学工程
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工过程装备.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5,500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写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了解近代化学的发展趋势,掌握空间解析几何、数理方法、应用统计与分析、数值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建模能力;
4.以现代化学和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能源工业、生物及化学工业新产品开发具体实际,以现代计算技术和实验分析为手段,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四、相关学科
1.应用化学
2.化学工艺
(三十二)化学工艺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代码:0817
二级学科:化学工艺 代码:081702
二、研究方向
1.绿色油田化学与技术研究
开发无害化、易降解的油田化学工作液,研究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实现清洁化生产.
2.油气田化学品合成与开发
以油气田化学品的合成、开发及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
3.天然气加工
对天然气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天然注采工艺、脱水、脱硫及天然
气运输等工艺过程进行设计并优化.油气田化学剂合成工艺.
西南主干专业的就业率基本上在95%以上,今年都是这样的.

中国化学排名(八):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中国化学排名】

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1〕这是李约瑟难题之一.笔者在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和前人相关资料后,想从古代中西科学特点的差异中来认识这一问题,力图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回答.
一 中西科学技术比较观之浅议
所谓科学技术的比较观,就是对比较两种科学技术所持的基本观点、思路和方法,是关于对科学技术进行对比的方法论之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事物做出选择或比较,有些是直截了当的,如“甲比已好”,显然主体把甲和已进行了对比后而说的;而有些是不经意的,我们能从语言和行动中推测出来主体所做出的结论或选择是经过了比较的,但主体可能却没有明确表示其比较意向.如“甲优秀(或好)”单从这一句话,就可看出主体是把甲和其它事物经过比较后而说的.还有我们常常做出一些选择,如 “舍生取义” “舍近求远”“舍鱼而取熊掌”等这些都是经过主体比较了的.“舍身”是因为“义”比“生命”更重要;“舍近”是因为“远”比“近”更合适;“舍鱼”是因为还有比“鱼”更好的“熊掌”.既然比较是一种常见现象,那么我们在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遵循那些基本原则呢?
(1)属性相同.我们常说的“可比性”就是指被比较的两种事物在属性上应当是同类别的,不同类别的事物一般不能作以比较(当然分类标准应当同一).如把甲物体的质量和乙物体的体积做比较就是不合适的,我们不能区分出来二者在两个不同属性上的差异来.因此要比较两个事物在某一属性上的差异,必须就两事物的同一方面的属性去比较才是有意义的.
(2)时期(阶段)相同.在对两个事物同一属性进行比较时,有时这一属性的历史跨度比较长,中间可能分有几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事物的属性也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对同一属性领域的同一历史阶段去比较才是有意义的.如要比较中西科学特征,由于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同一地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科技状况不同,同一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的科学发展也不相同,又由于中西历史阶段不完全对等,社会形态不统一,自然科学本身又具有中立性,所以不能苛求在同一社会形态背景下进行,只能按照历史时代来划分整个科学史,根据科学史的通常分法,一般把整个科学史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与本文有关的只是古代和近代,对古代史欧洲还又分为上古时代和中古时代两部分,我们统一把欧洲中世纪以前的历史归到古代(包括中世纪时期),把中世纪以后的历史统一归到近代.拿历史纪元来说,可能更准确些,即把17世纪以前统一划到古代史,17世纪到19世纪为近代,19世纪以后为现代.
(3)坚持联系的观点.要分析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必须联系中西方在古代的科学基础,由于科学技术具有传承性,后来的科学总是在先前的水平上发展的,所以不能孤立地割断这种联系,而只片面讨论某一历史时期的科学和思想,这也是科学史的辩证法.
二 对中国科学发展在明清之际落后于西方的再认识
现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关于落后的起始时间许多人认为始于明清之际,大约从中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至清乾隆(1736—1795)为止,中间有二百年左右的过度期.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数学和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也是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峰.宋元时期对应的历史时间段是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而这个时间段对应西方欧洲的却是黑暗的中世纪.
(1) 欧洲中世纪简况.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 历史学通常把西罗马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千年称为中世纪,而科学史稍有不同,一般是指古希腊罗马文明结束到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千年的时期,大约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众所周知在这一时期,欧洲科学由于遭到基督教神学的压制和迫害沦为神学的婢女,任何揭示自然奥秘的科学思想只要不符合宗教教义都会被斥为异端学说而遭到镇压.尤其是当基督教被立为国教以后,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垄断了整个精神生活.教会这种一教遮天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必然会敌视、压制以对自然的自由探索为己任的科学.其中最突出的证据就是藏书达70万册,珍藏着人类古代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世界第一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曾两度遭到基督教徒的焚毁,以及由柏拉图创建,持续了900多年的希腊学术大本营__柏拉图学院被封闭(公元529年),这标志着欧洲古典科学文化的终结和科学史意义上的欧洲“黑暗中世纪”的真正开始.直到11世纪十字军东征发现了古希腊文明以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在这种环境下,科学知识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当然阻力重重,停滞不前.
(2)对在中世纪时期中国科技领先的思考.
由于欧洲在中世纪特殊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不可能在这时期有大的发展,出现倒退也是不足为怪的.相形之下,中国在从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之后,一直到明清之前,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平稳渡过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没有太大的转折和变化,科学技术的生存环境相对宽松,统治阶级对科学技术至少还没有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如果在某一朝代君主贤明,政策得当,科学技术还会出现蓬勃发展之势.如中国的汉唐及宋元时期就是例证.如此说来,中国从汉唐以来长达近千年领先世界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制度无不有关.也就是说在中世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还是能适应科技发展的,从而出现了唐宋时期科技发达的史实;而欧洲此时却一蹶不振,进入昏睡状态.由于欧洲的停顿才显示出中国科技的一枝独秀.而我们的古人此时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相对意义上的独领风骚,是一种占天时之利而领先的话,那么他们也许会冷静分析,在这种没有竞争对手的领先背后,是否还潜藏着制约科学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就不至于那样盲目乐观,以“泱泱大国舍我其谁”的态度而自居.这种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使中国从宋朝以后忽视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不思进取,满于现状.如果当时有人把中西科技作个比较,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能认识到西方科技有哪些潜在的优点,中国科技还存在哪些不足,那么中国近代科技史就有可能改写了.为此,我们就不能仅局限在明清之际找原因(明清时候科技落后已经明显表现出来,国人也渐渐认识到这种差距罢了),而应当从比较中西古代科技特点入手,查找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代科学的特征都有哪些.
三 近代科学的突出特征
(1)分科研究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于十五世纪下半叶,和古代人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的方法不同,近代自然科学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和侧面,例如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或者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等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科学家已不再关心古代自然哲学所讨论的那些诸如世界本原和运动的源泉问题,而是着眼于自然界的特殊的具体问题,探索各种运动形式的特殊规律.
(2)近代自然科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近代每一门自然科学都要依据观察实验所积累的材料对探讨的自然现象提出理论上的解说和说明,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不像古代学者那样依靠哲学思辨对自然界提出种种猜测,也不像古代工匠那样仅仅追求某种实际的目标(如制造某种产品,改进某种技艺),他追求的是对自然界的理解.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要求必须把自然现象从实际的生产过程和技术实践中抽取出来,在人为控制下加以研究,这就是近代自然科学所开创的实验方法.科学实验作为一种独立的实践活动从生产中分化出来,成为近代自然科学赖以发展的一个最切近的基础.恩格斯在总结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时指出:“现代自然科学与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的消逝了的发现相反,他唯一的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2〕.这段话指出了近代自然科学与古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差别.
四 中西古代科学特点之比较
1古希腊自然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
(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特点
古希腊自然哲学包容哲学和早期各门自然科学,那时哲学和自然科学还没有“分家”,没有单独分立的学科,后人为了研究方便把有关世界本原论以及对于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提列出来归到哲学里,形成自然哲学独特的认知领域.无论是关于物质构成的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还是阿拉克萨哥那的“种子说”以及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学说,都把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后来转移到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层面上.后期的“原子论”的思想已经接近近代化学原子论的基本思想,近代化学原子论的创立者道尔顿承认他的原子论得益于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思想,大科学家牛顿也认为古代“原子论”对它的科学研究影响很大.这是因为从整体论到单元个体论,不仅仅是认识层次的变化,同时也是认识方法的变化.如果说整体论采用的是综合法,那么“原子论”用的就是分析法.而近代科学总体采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分析法或分解法.比如研究对象从单个物质进入到单个分子,从单个分子又进入到单个原子,从单个原子又进入到原子核,从原子核又到基本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夸克层子水平上了.认识层次的逐渐分化是近代科学的一大特点,而这个思想最初来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没有原子论也就没有今天的各种学科.
(2)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哲学是带有浓郁思辨性质的自然观.如”阴阳说“主张阴阳和谐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五行说”则认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组成,元素之间“相邻相生,相间相克”;柳宗元的“元气说”认为万物都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气“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张载认为“凡象,皆气也”,并提出“一物两体”“不有两,则无一”的矛盾论观点;王夫之的“方动方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理论阐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总之,我国古代自然观更多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辩解说,纯粹是各家的主观臆测.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注重的是辨证统一.对问题的讨论也只是泛泛而谈,不作深究.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在那时不可能出现象古希腊“原子论”那样的思想,而且这些辩证思想与我国古代自然科学没有多大的联系,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没有起多大作用,只有中医学是个例外.
2.数学方面的比较
古希腊人喜爱几何,注重数学推理和证明.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大数学家,他们崇拜数学,尤以柏拉图为最.他曾在他创办的“柏拉图学院” 门口写有“不懂数学者不准入内”的牌子.到了后期,欧几里德将所有几何命题通过一组公设推导出来.他的《几何原本》把古希腊数学推向理论最高峰,开创了公理化方法的先河,使数学理论首先达到体系化,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在古代中国,数学基本上是一门实用性科学,学科的发展随生产实际的需要而变化,多为条块分割型的,而且集中在代数领域;而在古希腊,数学不但着重于向理论方向发展,遵循严密的逻辑形式,而且创建了一些研究数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如归谬法、归纳法、演绎法、公理化法等.而中国古代数学在这方面却是个空白,虽然中国古代数学成就不斐,但偏重于代数运算,算法很高明,却没有形成一套理论体系,知识比较零散,各部分关联性差,没有形成体系,而且还集中在代数领域,几何方面似乎羞于启齿,即使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异常的高.如祖冲之把圆周率推算到3.1415926<π

中国化学排名(九):

寻求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说课稿一份【中国化学排名】

有机物命名法
有机物的命名方法有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有些有机物还有俗名.
一,系统命名法(IUPAC)
IUPAC有机物命名法是一种有系统命名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命名法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最近一次修订是在1993年.其前身是1892年日内瓦国际化学会的“系统命名法”.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一种有清楚的结构式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一个确定的名称来描述它.它其实并不是严格的系统命名法,因为它同时接受一些物质和基团的惯用普通命名.
中文的系统命名法是中国化学会在英文IUPAC命名法的基础上,再结合汉字的特点制定的.1960年制定,1980年根据1979年英文版进行了修定.
1: 一般规则
取代基的顺序规则
当主链上有多种取代基时,由顺序规则决定名称中基团的先后顺序.一般的规则是:
1. 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质量越大,顺序越高;
2.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那么比较它们第一个原子上连接的原子的顺序;如有双键或三键,则视为 连接了2或3个相同的原子
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团作为主要官能团,命名时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团,命名时顺序越低名称越靠前.
主链或主环系的选取
以含有主要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靠近该官能团的一端标为1号碳.
如果化合物的核心是一个环(系),那么该环系看作母体;除苯环以外,各个环系按照自己的规则确定1号碳,但同时要保证取代基的位置号最小.
支链中与主链相连的一个碳原子标为1号碳.
数词
位置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官能团的数目用汉字数字表示.
碳链上碳原子的数目,10以内用天干表示,10以外用汉字数字表示.
各类化合物的具体规则
烷烃
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数,碳数多於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
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 隔开.
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 隔开,一起列於取代基前面.
甲基 CH3-
乙基 CH3CH2-
(正)丙基 CH3CH2CH2-
(正)丁基 CH3CH2CH2CH2-
烯烃
命名方式与烷类类似,但以含有双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
以最靠近双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双键的位置.
若分子中出现二次以上的双键,则以“二烯”或“三烯”命名.
烯类的异构体中常出现顺反异构体,故须注明“顺”或”反”.
炔烃
命名方式与烯类类似,但以含有叁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
以最靠近叁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叁键的位置.
炔类没有环炔类和顺反异构物.
分子中既有双键又有三键时,名字以烯先炔后,分别标注位置号,碳数写在“烯”前面.
卤代烃?醚
卤代烃命名以相应烃作为母体,卤原子作为取代基.
如有碳链取代基,根据顺序规则碳链要写在卤原子的前面;如有多种卤原子,列出次序为氟、氯、溴、碘.
醚的命名以碳链较长的一端为母体,另一端和氧原子合起来作为取代基,称烃氧基.

醇的命名,以含有醇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由这条链上的碳数决定叫某醇,编号时让醇羟基的位置号尽量小;
其他基团按取代基处理.
主链上有多个醇羟基时,可以按羟基的数目分别称为二醇、三醇等.

醛的命名,以含有醛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其他部分作为取代基;
决定名称的碳数包括醛基的一个碳.
如果有多个醛基,则以含有2个醛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二醛.
醛基作取代基时称甲酰基(或氧代).

以含有酮羰基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此链上的碳数(包括该羰基)称为“某酮”;并把羰基的位置号标在前面,尽量使位置号最小.
如果主链上有多个羰基,可称为二酮、三酮等.
羰基作取代基时称“氧代”.
羧酸
以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依照碳数(包括羧基)称为某酸.
主链上有2个羧基时,称为二酸.
羧酸酐
以形成酸酐的酸的名称称呼酸酐,再加“酐”字.
(如:CH3CO-O-CO-C2H5——乙酸丙酸酐)
若形成酸酐的两分子酸相同,直接称为“某酸酐”.

以形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命名,称为某酸某(醇)酯或某醇某酸酯.
若有多个醇或酸分子参与成酯,那么要在相应的醇或酸前面加上数目.
胺类
以与氮原子相连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按照该链上的碳原子数称为“某胺”;
若是亚胺,氮原子上的较短烃基视作取代基,命名时称“N-某基”(N表示取代基连在氮上)
脂环烃类
单脂环烃
环烷烃的命名与烷烃类似,直接在烷类前面加“环”字即可.
环烯烃的命名与烯烃类似,编号由双键先设定为 1 , 2 号碳.
桥环烷烃
桥环烷烃中,多个环公用的碳原子称为桥头碳;
给碳原子编号,从一个桥头碳原子开始,依照环由大到小顺序编完所有的碳原子;
命名时,先称环的个数,然后在中括号里标明各个环上桥头碳之间的碳原子的个数,数字之间用点分隔,数字的个数总比环数多一个;
最后,按照环系上碳原子的个数,称为“某烷”.
如:
称为二环[3.2.0]庚烷.
螺环烷烃
螺环烷烃中,两个环公用的一个四级碳原子称为螺原子;
编号从小环开始,1号碳是紧挨螺原子的一个碳原子;
命名时,先称“螺”字,然后在中括号里标明各个环上非螺原子的个数,数字之间用点分隔;
最后,按照环系上碳原子的个数,称为“某烷”.
如:
称为螺[3.5]壬烷.
多环烯、炔烃
按照多环烷烃的规则命名,编号时尽量使重键的位置号最小,再把“烷”字换成“烯”或“炔”即可.
芳香族化合物
苯环系
苯的卤代物、烷基代物等,先称呼取代基的位置号和名称,再加“苯”字.甲基、乙基等简单烷基的“基”字可以省去.(如:1,2-二甲苯)
苯的烯、炔、醇、醛、酮、羧酸、磺酸、胺基代物等,以取代基的原形作为母体,先称“苯”(表示苯基),再称取代基的原形,编号时以取代基为主链,苯环为支链,与取代基相连的碳为1号碳.(如:苯乙烯)
芳烃的羟基代物称为酚,对于苯来说是苯酚.苯环上直接连有两个羟基时叫苯二酚.
其他环系
各种芳环系都有不同的名字,其取代物的命名方法和苯环类似.但这些环系一般都固定了编号的顺序(而不是像苯环一样只由取代基决定):
萘环系
蒽环系
等等.
杂环化合物
把杂环看作碳环中碳原子被杂原子替换而形成的环,称为“某杂(环的名称)”;(如:氧杂环戊烷)
给杂原子编号,使杂原子的位置号尽量小.
其他官能团视为取代基.
1.带支链烷烃
主链 选碳链最长、带支链最多者.
编号 按最低系列规则.从*侧链最近端编号,如两端号码相同时,则依次比较下一取代基位次,最先遇到最小位次定为最低系统(不管取代基性质如何).
2,3,5-三甲基己烷,不叫2,4,5-三甲基己烷,因2,3,5与2,4,5对比是最低系列.
取代基次序IUPAC规定依英文名第一字母次序排列.我国规定采用立体化学中“次序规则”:优先基团放在后面,如第一原子相同则比较下一原子.
2-甲基-3-乙基戊烷,因—CH2CH3>—CH3,故将—CH3放在前面.
2.单官能团化合物
主链 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带侧链最多者,称为某烯(或炔、醇、醛、酮、酸、酯、……).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醚则以烃为母体,以卤素、硝基、烃氧基为取代基,并标明取代基位置.
编号 从*近官能团(或上述取代基)端开始,按次序规则优先基团列在后面.
3.多官能团化合物
(1)脂肪族
选含官能团最多(尽量包括重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官能团词尾取法习惯上按下列次序,
—OH>—NH2(=NH)>C≡C>C=C
如烯、炔处在相同位次时则给双键以最低编号.
(2)脂环族、芳香族
如侧链简单,选环作母体;如取代基复杂,取碳链作主链.
(3)杂环
从杂原子开始编号,有多种杂原子时,按O、S、N、P顺序编号.
4.顺反异构体
(1)顺反命名法
环状化合物用顺、反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原子或基因处于同侧称为顺式,处于异侧称为反式.
(2)Z,E命名法
化合物中含有双键时用Z、E表示.按“次序规则”比较双键原子所连基团大小,较大基团处于同侧称为Z,处于异侧称为E.
次序规则是:
(Ⅰ)原子序数大的优先,如I>Br>Cl>S>P>F>O>N>C>H,未共享电子对:为最小;
(Ⅱ)同位素质量高的优先,如D>H;
(Ⅲ)二个基团中第一个原子相同时,依次比较第二、第三个原子;
(Ⅳ)重键
分别可看作
(Ⅴ)Z优先于 E,R优先于S.
5.旋光异构体
(1)D,L构型
主要应用于糖类及有关化合物,以甘油醛为标准,规定右旋构型为D,左旋构型为L.凡分子中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与D-(+)-甘油醛相同的糖称D型;反之属L型.
氨基酸习惯上也用D、L标记.除甘氨酸无旋光性外,α-氨基酸碳原子的构型都是L型.
其余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转变的方法,与标准物质相联系确定.
(2)R,S构型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Cabcd命名时,先将手性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原子或基团按“次序规则”由大到小排列(比如a>b>c>d),然后将最小的d放在远离观察者方向,其余三个基团指向观察者,则a→b→c顺时针为R,逆时针为S;如d指向观察者,则顺时针为S,逆时针为R.在实际使用中,最常用的表示式是Fischer投影式,
(R)-2-氯丁烷.因为Cl>C2H5>CH3>H,最小基团H在C原子上下(表示向后),处于远离观察者的方向,故命名法规定Cl→C2H5→CH3顺时针为R

中国化学排名(十):

如何判断有机物命名是否正确?还有,主要的官能团有哪些?
化学学得好差,可以的话留下Q,那我问问题就更方便了!
因为我是刚申请的,没有积分!所以.

一、有机物:除水和一些无机盐外,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几乎全是有机物,如淀粉、蔗糖、油脂、蛋白质、核酸以及各种色素.过去误以为只有动植物(有机体)能产生有机物,故取名“有机”.现在不仅许多天然产物可以用人工方法合成,而且可以从动植物、煤、石油、天然气等分离或改造加工制成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象塑料、合成纤维、农药、人造橡胶等.与无机物相比,有机物的种类众多,一般挥发性较大、熔点和沸点较低,反应较慢(较复杂).溶于有机溶剂,且能燃烧.碳原子可用共价键彼此连接生成多种结构,组成数量巨大的不同种类的有机分子骨架.
二、有机物命名法:IUPAC有机物命名法.IUPAC有机物命名法是一种有系统命名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命名法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最近一次修订是在1993年.其前身是1892年日内瓦国际化学会的“系统命名法”.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一种有清楚的结构式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一个确定的名称来描述它.它其实并不是严格的系统命名法,因为它同时接受一些物质和基团的惯用普通命名.
中文的系统命名法是中国化学会在英文IUPAC命名法的基础上,再结合汉字的特点制定的.1960年制定,1980年根据1979年英文版进行了修定.
1、.一般规则
取代基的顺序规则
当主链上有多种取代基时,由顺序规则决定名称中基团的先后顺序.一般的规则是:
1.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质量越大,顺序越高;
2.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那么比较它们第一个原子上连接的原子的顺序;如有双键或三键,则视为连接了2或3个相同的原子.
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团作为主要官能团,命名时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团,命名时顺序越低名称越靠前.
主链或主环系的选取
以含有主要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靠近该官能团的一端标为1号碳.
如果化合物的核心是一个环(系),那么该环系看作母体;除苯环以外,各个环系按照自己的规则确定1号碳,但同时要保证取代基的位置号最小.
支链中与主链相连的一个碳原子标为1号碳.
数词
位置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官能团的数目用汉字数字表示.
碳链上碳原子的数目,10以内用天干表示,10以外用汉字数字表示.
2、各类化合物的具体规则
烷烃
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数,碳数多於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
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 隔开.
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 隔开,一起列於取代基前面.
烯烃
命名方式与烷类类似,但以含有双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
以最靠近双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双键的位置.
若分子中出现二次以上的双键,则以“二烯”或“三烯”命名.
烯类的异构体中常出现顺反异构体,故须注明“顺”或”反”.
炔烃
命名方式与烯类类似,但以含有叁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
以最靠近叁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叁键的位置.
炔类没有环炔类和顺反异构物.
分子中既有双键又有三键时,名字以烯先炔后,分别标注位置号,碳数写在“烯”前面.
卤代烃·醚
卤代烃命名以相应烃作为母体,卤原子作为取代基.
如有碳链取代基,根据顺序规则碳链要写在卤原子的前面;如有多种卤原子,列出次序为氟、氯、溴、碘.
醚的命名以碳链较长的一端为母体,另一端和氧原子合起来作为取代基,称烃氧基.

醇的命名,以含有醇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由这条链上的碳数决定叫某醇,编号时让醇羟基的位置号尽量小;
其他基团按取代基处理.
主链上有多个醇羟基时,可以按羟基的数目分别称为二醇、三醇等.

醛的命名,以含有醛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其他部分作为取代基;
决定名称的碳数包括醛基的一个碳.
如果有多个醛基,则以含有2个醛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二醛.
醛基作取代基时称甲酰基(或氧代).

以含有酮羰基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此链上的碳数(包括该羰基)称为“某酮”;并把羰基的位置号标在前面,尽量使位置号最小.
如果主链上有多个羰基,可称为二酮、三酮等.
羰基作取代基时称“氧代”.
羧酸
以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依照碳数(包括羧基)称为某酸.
主链上有2个羧基时,称为二酸.
羧酸酐
以形成酸酐的酸的名称称呼酸酐,再加“酐”字.
(如:CH3CO-O-CO-C2H5——乙酸丙酸酐)
若形成酸酐的两分子酸相同,直接称为“某酸酐”.

以形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命名,称为某酸某(醇)酯或某醇某酸酯.
若有多个醇或酸分子参与成酯,那么要在相应的醇或酸前面加上数目.
胺类
以与氮原子相连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按照该链上的碳原子数称为“某胺”;
若是亚胺,氮原子上的较短烃基视作取代基,命名时称“N-某基”(N表示取代基连在氮上)
脂环烃类
单脂环烃
环烷烃的命名与烷烃类似,直接在烷类前面加“环”字即可.
环烯烃的命名与烯烃类似,编号由双键先设定为 1 , 2 号碳.
桥环烷烃
桥环烷烃中,多个环公用的碳原子称为桥头碳;
给碳原子编号,从一个桥头碳原子开始,依照环由大到小顺序编完所有的碳原子;
命名时,先称环的个数,然后在中括号里标明各个环上桥头碳之间的碳原子的个数,数字之间用点分隔,数字的个数总比环数多一个;
最后,按照环系上碳原子的个数,称为“某烷”.
如:
称为二环[3.2.0]庚烷.
螺环烷烃
螺环烷烃中,两个环公用的一个四级碳原子称为螺原子;
编号从小环开始,1号碳是紧挨螺原子的一个碳原子;
命名时,先称“螺”字,然后在中括号里标明各个环上非螺原子的个数,数字之间用点分隔;
最后,按照环系上碳原子的个数,称为“某烷”.
如:
称为螺[3.5]壬烷.
多环烯、炔烃
按照多环烷烃的规则命名,编号时尽量使重键的位置号最小,再把“烷”字换成“烯”或“炔”即可.
芳香族化合物
苯环系
苯的卤代物、烷基代物等,先称呼取代基的位置号和名称,再加“苯”字.甲基、乙基等简单烷基的“基”字可以省去.(如:1,2-二甲苯)
苯的烯、炔、醇、醛、酮、羧酸、磺酸、胺基代物等,以取代基的原形作为母体,先称“苯”(表示苯基),再称取代基的原形,编号时以取代基为主链,苯环为支链,与取代基相连的碳为1号碳.(如:苯乙烯)
芳烃的羟基代物称为酚,对于苯来说是苯酚.苯环上直接连有两个羟基时叫苯二酚.
其他环系
各种芳环系都有不同的名字,其取代物的命名方法和苯环类似.但这些环系一般都固定了编号的顺序(而不是像苯环一样只由取代基决定):
萘环系
蒽环系
等等.
杂环化合物
把杂环看作碳环中碳原子被杂原子替换而形成的环,称为“某杂(环的名称)”;(如:氧杂环戊烷)
给杂原子编号,使杂原子的位置号尽量小.
其他官能团视为取代基.
有机物中,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分子团称为官能团,又称基,如羟基等.有机物按分子大小可分为有机高分子,有机小分子(单体),有机小分子可通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有机高分子,如缩聚反应等.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953572/

推荐访问:中国大学化学排名 中国大学化学专业排名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