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来源:获奖感言 时间:2016-03-14 09:46:1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获奖感言】

第一篇:《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经济要进入“新常态”这有两个含义。

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为了速度而超高速增长,这是对中国经济不利的。第二,过高的增长率带来哪些不利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利。第一个资源消耗过快。第二个环保受到影响,生态恶化,第三个低效率,第四个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这四个缺点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第五个也是最重要的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

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就留下了很多后遗症。现在不得不再把调整经济结构放到重要位置上。结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讲比总量、重量,1840年中国跟英国发生战争时,中国的GDP要比英国大很多,中国当时GDP是世界第一的,但是我们的结构不行。

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770年开始,进行了70年了,70年的工业化的成果,英国的GDP是蒸汽机,是它的产品,铁路、铁轨,连它的纺织业都是用棉纺织,它是用机器制造的。而中国的GDP结构完全是农产品跟手工业品。英国的交通工具已经是火车和轮船了,而中国当时仍然是帆船和马车。中国出口是什么呢?是茶叶、瓷器、丝绸等这样一些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而英国是不一样的。英国的出口是机器设备、蒸汽机、铁路这些东西。所以,英国在结构方面远远超过了中国。

再看一个重要的结构,人力资源结构。中国的人口比英国多很多,英国当时才一千多万人,中国那时候已经是差不多四万万人了。但是,英国产业革命以后已经70年了,所以他们那时候,小学都普及了,开办了大量中学,新建了很多大学,每年培养出大量科学家、技术人员,还有经济管理人员、金融专家等等,中国农民绝大多数的文盲、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少数人读的是四书五经,为了科举。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如英国。

所以,今天虽然我们总量上已经占到世界第二位了,但是从GDP结构方面讲我们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为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例没有他们那么大。中国的人力资源虽然比过去改善了很多,但是我们大学毕业生在全人口当中的比例也比他们小,中国的熟练技工的队伍也正在形成,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大损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新常态”。

“新常态”是这样的理解,就是在讨论“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因为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渐渐就结束了,将来要搞第十三个。所以,很多专家,包括我在内都提出速度不要太高,因为我们不单纯追求速度,以免发生那些毛病。

这就谈到第二个问题,把硬性的增长指标改成弹性的预测值。中国多年以来,一直下死命令一样的,就是经济增长目标。比如今年定的9%,全国都是这样的,拼命干,达到8%,这样下去它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对地方政府形成了压力,对中央政府同样也形成了压力,因为地方的发展规划是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央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通过了你就要执行。这就成为任务。以后就是赶超别人,而不顾经济增长的质量,也顾不上结构问题了,而且是很被动的。

为什么很被动呢?因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你要有硬指标的话,就一定要完成,如果要完成,可能你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或者效益很差,质量那就放在次要地位了。【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所以,中国要改,这是很多经济学家的意见。可喜的是现在中央已经在一些市——还没有到省作为试点,先试验这个路,如果这个成功,对我们高经济增长跟调结构是非常有好处的。

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下降,所以要谈第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来看待当前经济增长的下降。经济增长下降有许多原因造成的,比如出口没有前几年那么旺了,还有一些过剩的产品也销不掉。当然,这些原因都在。但我们应该看到,要有一个概念,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实际的GDP比统计公布的要高,而且年年如此。

举几个例子说,第一、农民盖房子,在西方发达国家都计入GDP的,而中国农民盖房子,邻居亲戚互助盖房子,村里帮一些人盖房子,统统不计入GDP,这个量是年年在变大。这个量很大的。

第二、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的,就是家庭保姆,好几千万人,这个数目还在增加,拿的工资是不计入GDP的。过去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讲,当你和家里保姆结婚以后,GDP将下降,因为雇保姆给她钱,而跟她结婚,就不用付钱给她了,她照样给你做家务。所以,中国保姆的工资在涨,它不计入GDP,而且量越来越多。

第三、在中国,个体工商户,他们的实际的营业额是倒推出来的,他们是包税制。比如这个小店300块钱一年,就定了你做多大的生意,做多少产值,根据会计的税,你应该是多少来推,而且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最近增加的很快,这几年都是这样的。所以,他们的产值都是用包税方法倒推出来的,实际比这个要大。而且最近还在给一些三万块钱营业额以下的免税,免税就不好推了,但是这个数目是还在。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第四、中国现在的GDP的构成大概是这样的,企业不到35%,外资企业不到10%,而民营企业可能超过了55%,这是前年的数字,这两年数字还没出来,也就是说中国的民营经济占了GDP的55%。55%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人家外国人唱衰中国的时候,说中国的GDP因为是掺了水的,都是虚报的,所以它不了解中国。

民营经济能虚报吗?民营经济虚报不就吃亏了吗?国有企业有一些是可能有虚报的地方,但是它们的虚报是有限的,为什么虚报呢?表示我的政绩,我为了提拔,但是他不能多报,一多报就露馅儿了,可能稍微有一点。民营企业少报的要比他虚报的要多。

从以上四点来讲,我们可以承认中国GDP少报就是事实,这个事实说明什么问题呢?年年如此,所以增长率看不出大的变化,但是这个量是逐年在增加的。所以,我们GDP比实际公布的多,在大家心中有数了,就不要怕现在减少了,下降0.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我们要有信心。

第四个问题,在当前,着重要研究投资跟就业的关系,这是经济学中一个老问题。因为经济学中从来都是这种想法,就是新的工作岗位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是投资的结果而显现出来的,你要增加就业,就必须大量投资。

但目前中国的情况变了,因为中国的情况正在朝市场经济走,这就要基础创新,技术要改革,成套设备都要更换,而每一次更换成套设备的时候,投资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时候,都提到就业人数反而减少了,因为它自动化、机器人,它不需要那么多人就业。所以,这个成为一个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问题。

另外,在这里还应该看到,中国正在加强环保建设,低碳化经济。比如“雾霾”就是工厂排烟太多,烧煤太多,所以到处都在低碳化。低碳化的结果必然会关、停一些企业,而这个你投资多,如果是为了治理环保,不要忘记在环保治理的同时有一部分工人会失业。

还有,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第二种情况,中国的农业正在起来。在今年,中央的文件中正式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制,国际上家庭农场制是美国、加拿大、西欧才有,中国从来不提的,现在有了。因为土地经过确权了,现在确权工作正在大力开展。

确权是什么意思?过去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集体所有制,但是没有确权,农民事实上是空的所有制的承担者,现在不同了。现在正在进行土地确权。2012年我们带了政协经济组和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的师生在浙江的嘉兴、杭州、湖州等几个地方在考察,在这几个地方考察的时候,验收完了,我们进了一个村子,跟人们谈了。

确权是什么?确权主要是“三权三证”,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发证,宅基地的使用权发证,农民在宅基地盖的房子房产权发证。农民放炮庆祝。我们在那里看得很清楚,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浙江的嘉兴市它是这个情况:土地确权之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比是3.1:1;确权以后,正式公布的是1.9:1,农民的收入从3.1:1变成1.9:1,差距大大缩小了。

问农民,怎么样一下子起来那么高呢?这都是土地确权的好处,土地确权以后,与过去不同了。过去农民权利得不到保护,既然是集体所有制,要圈地就圈地,要拆房子就拆房子,你晚上在家睡觉,早上起来,房子被人家拆掉了。所以

这种情况现在不可能再有了,因为他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了,他积极性提高了,养殖业就发展了,种植业也发展了。

还有,民愿意外出打工就打工了,土地就转包给人家,出租给人家,因为它确权了,他不怕人家不认帐了。过去怕我出去了,把土地转包给别人,将来就不承认了,我什么证明也没有,我来收回就难了。万一他是村干部,我更吃亏了。现在心定了,可以放心到外面打工了,这边得到租金,那边去打工,收入增加了。

我到嘉兴市的一个市去看,旧房子都拆掉了,都盖的四层楼的房子。我们问,你家里这么多房子?他说,我一楼的店面租给外乡人开店,二楼给他们家住,我们家住三楼、四楼就够了,收入就增加了。所以,这就是中国的农村发生的变化。

还告诉大家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在嘉兴、杭州等地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确权之前土地要丈量,土地丈量的结果发现耕地多了20%。耕地怎么会多20%呢?他们讲是这样的结果,当初30年前土地开始承包的时候,是好地一亩地算一亩地,坏地两亩折算成一亩,经过30年农民的精耕细作,质量都提高了,所以这次确权一亩算一亩,这就是土地多了。

过去农民是用牛耕田,土地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有田埂,田埂刨掉不算地,现在农民都机械化了,农民用拖拉机耕地,用插秧机、收割机。所以,不要田埂了,全是一望无际的田。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土地一量就多了。还有一个原因,农民讲,过去人们都有点私心,因为当时要缴土地税,缴农业税,因为要缴税,所以少报一点,家家少报,一亩三分地就报一亩。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现在都不同了,农业税都取消了,农民不缴农业税了,它土地都按实报了。谁也不敢少报,你出租给人家,人家一亩三分地,你报一亩,那不是少收租金吗?所以土地一查,多了20%。所有这些情况,看到农村在变化,中国的现代农业正在起来。

现在家庭农场制,我们走了几个地方考察家庭农场制,农村雇人,不到外面打工了,农村需要劳动力,因为它全部是机械化了,然后还有管理方面,这就是中国的变化。中国的农业正在兴起,这就为就业开辟了道路。

第五个问题,讲中国现在发生的“钱荒”的问题,这可能很奇怪。中国的货币流通量并不少,按照M1、M2,量都是很大的。老百姓,特别是做生意的人、民营企业就感到找不到钱,“钱荒”。“钱荒”是什么原因?首先有两个问题这里需要解释。

第一个问题,中国正处在一个双重转型阶段,一种转型是发展转型,从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叫发展转型。第二个转型是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这两个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农村对货币需要量是大的,因为过去跟货币没有关系,实物制,没有太大关系。现在他自己经营了。另外现在生产的东西全部卖掉,他要吃,比如他指定了要吃黑龙江的大米,他自己去买,他吃的菜也不自己种了。

而且在计划体制下,中国的流通渠道不通畅,到处都是管制等等。这样中国对货币流通量的需要量是大的,不是光靠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就能够计算出来中国合适的货币流量是多少,如果照这个算,都是小的,因为实际要比这个大,这就是中国的特点。

“钱荒”怎么来的呢?“钱荒”的根源还是在大量的国家投资,然后贷款是配套的,投资配套。这个信贷的主体是谁呢?是银行。贷给谁呢?国有企业占大部分,民营企业得不到贷款,很少的贷款。贷款不来,下面的民营企业家,特别是比较小的民营企业家就慌了,因为手上没有资金,资金链断了,到哪儿借钱去?

所以,我们在广东调查,几乎他们有超正常的货币储备,用企业家的话叫“现金为王”,有现金都不怕了,所以家家都有超正常储备,货币流通量根本不够。从M1、M2公布的数字根本看不出来,这就是大家需要改变。

所以说,我们当前对“钱荒”的问题关键在哪里?就是贷款过分集中在国有企业当中,而银行的可放款量就少了,民营企业得不到贷款,害怕资金链断裂,他就超正常储备。

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当前金融改革要点在哪里?中国是三个目标,一个是宏观目标,一个是微观目标,一个是结构性的目标,应该分三个目标来谈。从宏观的角度来谈,中国金融业、银行业应该走向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利率的自由放任,因为自由放任对经济是有害的。所以,宏观上应该确定的是利率的市场化,也就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讲的“让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微观的目标是两个,一个微观的目标就是银行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作为一个微观单位,它应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跟社会效益两个效益的并重就是它的微观目标。它不能只看一个,因为中国这个环境中一定要看到社会效益。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从结构性的目标来谈,金融改革应该把重点从虚拟行业转到实体经济中来,因为实体经济比例是最重要的,中国的产品要打入世界,必须有一个自主创新的过程,要帮助企业来实现这样一个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可能。

其次,在结构方面应该大、中、小银行,分别以大、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就是大银行对大企业,中等银行对中等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但是所有的大中企业要为最底层的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服务,这对大银行算不上什么,这是表示全社会共同支持草根金融。

三个目标:宏观目标,利率市场化;微观目标,银行两个效益并重,经济效益跟社会效益;结构目标,向实体经济转移它的重心,并且大中小都能得到照顾。此外,还应该加大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中国太少了,而且还弱。政策性银行,比如说支持教育发展,你就成立教育银行,它是一个政策性银行。比如说我们讲开发西部地区,有许多政策银行可以做,所以政策银行应该进一步扩大。

第二篇:《怎么来理解这个》

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经济要进入“新常态”这有两个含义。

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为了速度而超高速增长,这是对中国经济不利的。第二,过高的增长率带来哪些不利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利。第一个资源消耗过快。第二个环保受到影响,生态恶化,第三个低效率,第四个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这四个缺点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第五个也是最重要的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

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就留下了很多后遗症。现在不得不再把调整经济结构放到重要位置上。结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讲比总量、重量,1840年中国跟英国发生战争时,中国的GDP要比英国大很多,中国当时GDP是世界第一的,但是我们的结构不行。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770年开始,进行了70年了,70年的工业化的成果,英国的GDP是蒸汽机,是它的产品,铁路、铁轨,连它的纺织业都是用棉纺织,它是用机器制造的。而中国的GDP结构完全是农产品跟手工业品。英国的交通工具已经是火车和轮船了,而中国当时仍然是帆船和马车。中国出口是什么呢?是茶叶、瓷器、丝绸等这样一些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而英国是不一样的。英国的出口是机器设备、蒸汽机、铁路这些东西。所以,英国在结构方面远远超过了中国。

再看一个重要的结构,人力资源结构。中国的人口比英国多很多,英国当时才一千多万人,中国那时候已经是差不多四万万人了。但是,英国产业革命以后已经70年了,所以他们那时候,小学都普及了,开办了大量中学,新建了很多大学,每年培养出大量科学家、技术人员,还有经济管理人员、金融专家等等,中国农民绝大多数的文盲、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少数人读的是四书五经,为了科举。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如英国。

所以,今天虽然我们总量上已经占到世界第二位了,但是从GDP结构方面讲我们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为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例没有他们那么大。中国的人力资源虽然比过去改善了很多,但是我们大学毕业生在全人口当中的比例也比他们小,中国的熟练技工的队伍也正在形成,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大损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新常态”。

“新常态”是这样的理解,就是在讨论“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因为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渐渐就结束了,将来要搞第十三个。所以,很多专家,包括我在内都提出速度不要太高,因为我们不单纯追求速度,以免发生那些毛病。

这就谈到第二个问题,把硬性的增长指标改成弹性的预测值。中国多年以来,一直下死命令一样的,就是经济增长目标。比如今年定的9%,全国都是这样的,拼命干,达到8%,这样下去它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对地方政府形成了压力,对中央政府同样也形成了压力,因为地方的发展规划是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的,中央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通过了你就要执行。这就成为任务。以后就是赶超别人,而不顾经济增长的质量,也顾不上结构问题了,而且是很被动的。

为什么很被动呢?因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你要有硬指标的话,就一定要完成,如果要完成,可能你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或者效益很差,质量那就放在次要地位了。【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所以,中国要改,这是很多经济学家的意见。可喜的是现在中央已经在一些市——还没有到省作为试点,先试验这个路,如果这个成功,对我们高经济增长跟调结构是非常有好处的。

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下降,所以要谈第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来看待当前经济增长的下降。经济增长下降有许多原因造成的,比如出口没有前几年那么旺了,还有一些过剩的产品也销不掉。当然,这些原因都在。但我们应该看到,要有一个概念,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实际的GDP比统计公布的要高,而且年年如此。

举几个例子说,第一、农民盖房子,在西方发达国家都计入GDP的,而中国农民盖房子,邻居亲戚互助盖房子,村里帮一些人盖房子,统统不计入GDP,这个量是年年在变大。这个量很大的。

第二、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的,就是家庭保姆,好几千万人,这个数目还在增加,拿的工资是不计入GDP的。过去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讲,当你和家里保姆结婚以后,GDP将下降,因为雇保姆给她钱,而跟她结婚,就不用付钱给她了,她照样给你做家务。所以,中国保姆的工资在涨,它不计入GDP,而且量越来越多。

第三、在中国,个体工商户,他们的实际的营业额是倒推出来的,他们是包税制。比如这个小店300块钱一年,就定了你做多大的生意,做多少产值,根据会计的税,你应该是多少来推,而且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最近增加的很快,这几年都是这样的。所以,他们的产值都是用包税方法倒推出来的,实际比这个要大。而且最近还在给一些三万块钱营业额以下的免税,免税就不好推了,但是这个数目是还在。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第四、中国现在的GDP的构成大概是这样的,企业不到35%,外资企业不到10%,而民营企业可能超过了55%,这是前年的数字,这两年数字还没出来,也就是说中国的民营经济占了GDP的55%。55%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人家外国人唱衰中国的时候,说中国的GDP因为是掺了水的,都是虚报的,所以它不了解中国。

民营经济能虚报吗?民营经济虚报不就吃亏了吗?国有企业有一些是可能有虚报的地方,但是它们的虚报是有限的,为什么虚报呢?表示我的政绩,我为了提拔,但是他不能多报,一多报就露馅儿了,可能稍微有一点。民营企业少报的要比他虚报的要多。

从以上四点来讲,我们可以承认中国GDP少报就是事实,这个事实说明什么问题呢?年年如此,所以增长率看不出大的变化,但是这个量是逐年在增加的。所以,我们GDP比实际公布的多,在大家心中有数了,就不要怕现在减少了,下降0.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我们要有信心。

第四个问题,在当前,着重要研究投资跟就业的关系,这是经济学中一个老问题。因为经济学中从来都是这种想法,就是新的工作岗位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是投资的结果而显现出来的,你要增加就业,就必须大量投资。

但目前中国的情况变了,因为中国的情况正在朝市场经济走,这就要基础创新,技术要改革,成套设备都要更换,而每一次更换成套设备的时候,投资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时候,都提到就业人数反而减少了,因为它自动化、机器人,它不需要那么多人就业。所以,这个成为一个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问题。

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另外,在这里还应该看到,中国正在加强环保建设,低碳化经济。比如“雾霾”就是工厂排烟太多,烧煤太多,所以到处都在低碳化。低碳化的结果必然会关、停一些企业,而这个你投资多,如果是为了治理环保,不要忘记在环保治理的同时有一部分工人会失业。

还有,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第二种情况,中国的农业正在起来。在今年,中央的文件中正式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制,国际上家庭农场制是美国、加拿大、西欧才有,中国从来不提的,现在有了。因为土地经过确权了,现在确权工作正在大力开展。

确权是什么意思?过去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集体所有制,但是没有确权,农民事实上是空的所有制的承担者,现在不同了。现在正在进行土地确权。2012年我们带了政协经济组和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的师生在浙江的嘉兴、杭州、湖州等几个地方在考察,在这几个地方考察的时候,验收完了,我们进了一个村子,跟人们谈了。

确权是什么?确权主要是“三权三证”,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发证,宅基地的使用权发证,农民在宅基地盖的房子房产权发证。农民放炮庆祝。我们在那里看得很清楚,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浙江的嘉兴市它是这个情况:土地确权之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比是3.1:1;确权以后,正式公布的是1.9:1,农民的收入从3.1:1变成1.9:1,差距大大缩小了。

问农民,怎么样一下子起来那么高呢?这都是土地确权的好处,土地确权以后,与过去不同了。过去农民权利得不到保护,既然是集体所有制,要圈地就圈地,要拆房子就拆房子,你晚上在家睡觉,早上起来,房子被人家拆掉了。所以这种情况现在不可能再有了,因为他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了,他积极性提高了,养殖业就发展了,种植业也发展了。

还有,民愿意外出打工就打工了,土地就转包给人家,出租给人家,因为它确权了,他不怕人家不认帐了。过去怕我出去了,把土地转包给别人,将来就不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承认了,我什么证明也没有,我来收回就难了。万一他是村干部,我更吃亏了。现在心定了,可以放心到外面打工了,这边得到租金,那边去打工,收入增加了。

我到嘉兴市的一个市去看,旧房子都拆掉了,都盖的四层楼的房子。我们问,你家里这么多房子?他说,我一楼的店面租给外乡人开店,二楼给他们家住,我们家住三楼、四楼就够了,收入就增加了。所以,这就是中国的农村发生的变化。

还告诉大家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在嘉兴、杭州等地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确权之前土地要丈量,土地丈量的结果发现耕地多了20%。耕地怎么会多20%呢?他们讲是这样的结果,当初30年前土地开始承包的时候,是好地一亩地算一亩地,坏地两亩折算成一亩,经过30年农民的精耕细作,质量都提高了,所以这次确权一亩算一亩,这就是土地多了。

过去农民是用牛耕田,土地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有田埂,田埂刨掉不算地,现在农民都机械化了,农民用拖拉机耕地,用插秧机、收割机。所以,不要田埂了,全是一望无际的田。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土地一量就多了。还有一个原因,农民讲,过去人们都有点私心,因为当时要缴土地税,缴农业税,因为要缴税,所以少报一点,家家少报,一亩三分地就报一亩。

现在都不同了,农业税都取消了,农民不缴农业税了,它土地都按实报了。谁也不敢少报,你出租给人家,人家一亩三分地,你报一亩,那不是少收租金吗?所以土地一查,多了20%。所有这些情况,看到农村在变化,中国的现代农业正在起来。

现在家庭农场制,我们走了几个地方考察家庭农场制,农村雇人,不到外面打工了,农村需要劳动力,因为它全部是机械化了,然后还有管理方面,这就是中国的变化。中国的农业正在兴起,这就为就业开辟了道路。

第五个问题,讲中国现在发生的“钱荒”的问题,这可能很奇怪。中国的货币流通量并不少,按照M1、M2,量都是很大的。老百姓,特别是做生意的人、民营企业就感到找不到钱,“钱荒”。“钱荒”是什么原因?首先有两个问题这里需要解释。

第一个问题,中国正处在一个双重转型阶段,一种转型是发展转型,从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叫发展转型。第二个转型是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这两个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农村对货币需要量是大的,因为过去跟货币没有关系,实物制,没有太大关系。现在他自己经营了。另外现在生产的东西全部卖掉,他要吃,比如他指定了要吃黑龙江的大米,他自己去买,他吃的菜也不自己种了。

而且在计划体制下,中国的流通渠道不通畅,到处都是管制等等。这样中国对货币流通量的需要量是大的,不是光靠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就能够计算出来中国合适的货币流量是多少,如果照这个算,都是小的,因为实际要比这个大,这就是中国的特点。

“钱荒”怎么来的呢?“钱荒”的根源还是在大量的国家投资,然后贷款是配套的,投资配套。这个信贷的主体是谁呢?是银行。贷给谁呢?国有企业占大部分,民营企业得不到贷款,很少的贷款。贷款不来,下面的民营企业家,特别是比较小的民营企业家就慌了,因为手上没有资金,资金链断了,到哪儿借钱去?

所以,我们在广东调查,几乎他们有超正常的货币储备,用企业家的话叫“现金为王”,有现金都不怕了,所以家家都有超正常储备,货币流通量根本不够。从M1、M2公布的数字根本看不出来,这就是大家需要改变。

所以说,我们当前对“钱荒”的问题关键在哪里?就是贷款过分集中在国有企业当中,而银行的可放款量就少了,民营企业得不到贷款,害怕资金链断裂,他就超正常储备。

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当前金融改革要点在哪里?中国是三个目标,一个是宏观目标,一个是微观目标,一个是结构性的目标,应该分三个目标来谈。从宏观的角度来谈,中国金融业、银行业应该走向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利率的自由放任,因为自由放任对经济是有害的。所以,宏观上应该确定的是利率的市场化,也就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讲的“让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微观的目标是两个,一个微观的目标就是银行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作为一个微观单位,它应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跟社会效益两个效益的并重就是它的微观目标。它不能只看一个,因为中国这个环境中一定要看到社会效益。

从结构性的目标来谈,金融改革应该把重点从虚拟行业转到实体经济中来,因为实体经济比例是最重要的,中国的产品要打入世界,必须有一个自主创新的过程,要帮助企业来实现这样一个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可能。

其次,在结构方面应该大、中、小银行,分别以大、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就是大银行对大企业,中等银行对中等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但是所有的大中企业要为最底层的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服务,这对大银行算不上什么,这是表示全社会共同支持草根金融。

三个目标:宏观目标,利率市场化;微观目标,银行两个效益并重,经济效益跟社会效益;结构目标,向实体经济转移它的重心,并且大中小都能得到照顾。此外,还应该加大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中国太少了,而且还弱。政策性银行,比如说支持教育发展,你就成立教育银行,它是一个政策性银行。比如说我们讲开发西部地区,有许多政策银行可以做,所以政策银行应该进一步扩大。

第三篇:《顺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

顺应新常态、新挑战,展现新作为

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新常态”一词出自习总之口,看似不经意间,实则内涵丰富。11月9日,习总于北京时间11月9日出席主题为“亚太新愿景:创新、互联、融合、繁荣”的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作主旨演讲,首次就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全面阐述,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概括的说,经济新常态也就是中高速、中高端、创新驱动。

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要以新思路适应新常态。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领导人“新常态”之论,向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信号:走向新常态的中国也将给处于缓慢且脆弱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新常态是一场新考试。只有牢固树立认识新常态的新思维,始终保持适应新常态的竞进姿态,奋力展现引领新常态的新作为,我们才能在新常态下交出优秀答卷、迈上新的台阶。以新的姿态迎接挑战,以新的作风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新常态下赶超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一名工商人,面对繁琐枯燥的工作,面对形形色色的监管服务对象,我曾因为不被理解而倍感委屈,也曾因为默默无闻而感到疑惑。但是,今天的我,已经懂得,我平凡的工作、我不懈的努力、我无悔的付出,不就是在为我的中国梦、在为我的工商梦添砖加瓦吗?! 红盾帮扶,我们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帮助企业共度难关;消费维权,我们兢兢业业,以事实为依据,依法帮助经营者和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打击假冒伪劣,我们义不容辞,面对种种威逼利诱,毫不退却;食品安全监管,我们更是一丝不苟、全力以赴。

我们深知,只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才能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 神圣职责,才能在实现工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沧桑正道中无愧 于心!

如果你问,什么是工商人的梦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打击假冒伪劣、维护消费者权益是我们心头的大事,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工商人共同的梦想!有人咨询,我们认真解答;有人投诉,我们积极解决;有人违法,我们严厉查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保一方经济秩序稳定、为了促一方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全力以赴,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着职责,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放飞着梦想和希望!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自觉担当,并对提出了四个“新”的希望和要求:在服务大局上要有新作为。我们要有新本事之为。习总书记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能完全依靠老方法老经验,必须

有新理念新本事。我们要有谋划之为。工商网上办公综合业务开始上线以来,我们探索新思路,寻找新方法。为个企业业主排忧解难,设立公共邮箱,提供标准化模板,注明办理各类业务所需材料。我们要有落实之为。无论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还是“一元多层次”的发展战略,能不能如期顺利实现,关键靠一抓到底的实干狠干。我们要有勇于担当之为。大事难事显担当。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难度更大,遇到的困难更多,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必须有责任在肩、知难而上的担当精神。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关键、最令人服气的成效,往往需要经历一定过程、一个时间段后,才能呈现于世人面前。而能在各种议论中站稳脚跟,在纷纭评说中坚定前行,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关键在于真正学懂弄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我们还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理念,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干部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谁能说,市场经济腾飞浪潮中,没有我们付出的心血?谁能说,新时代点燃的激情篇章中没有我们竞写的风流?谁能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里没有我们浓重的一笔?你看,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你听,我们在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这,就是我的梦,我的工商梦,我的中国梦!

第四篇:《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

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经济要进入“新常态”这有两个含义。

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为了速度而超高速增长,这是对中国经济不利的。第二,过高的增长率带来哪些不利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利。第一个资源消耗过快。第二个环保受到影响,生态恶化,第三个低效率,第四个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这四个缺点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第五个也是最重要的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

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就留下了很多后遗症。现在不得不再把调整经济结构放到重要位置上。结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讲比总量、重量,1840年中国跟英国发生战争时,中国的GDP要比英国大很多,中国当时GDP是世界第一的,但是我们的结构不行。

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770年开始,进行了70年了,70年的工业化的成果,英国的GDP是蒸汽机,是它的产品,铁路、铁轨,连它的纺织业都是用棉纺织,它是用机器制造的。而中国的GDP结构完全是农产品跟手工业品。英国的交通工具已经是火车和轮船了,而中国当时仍然是帆船和马车。中国出口是什么呢?是茶叶、瓷器、丝绸等这样一些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而英国是不一样的。英国的出口是机器设备、蒸汽机、铁路这些东西。所以,英国在结构方面远远超过了中国。

再看一个重要的结构,人力资源结构。中国的人口比英国多很多,英国当时才一千多万人,中国那时候已经是差不多四万万人了。但是,英国产业革命以后已经70年了,所以他们那时候,小学都普及了,开办了大量中学,新建了很多大学,每年培养出大量科学家、技术人员,还有经济管理人员、金融专家等等,中国农民绝大多数的文盲、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少数人读的是四书五经,为了科举。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如英国。

所以,今天虽然我们总量上已经占到世界第二位了,但是从GDP结构方面讲我们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为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例没有他们那么大。中国的人力资源虽然比过去改善了很多,但是我们大学毕业生在全人口当中的比例也比他们小,中国的熟练技工的队伍也正在形成,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大损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新常态”。

“新常态”是这样的理解,就是在讨论“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因为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渐渐就结束了,将来要搞第十三个。所以,很多专家,包括我在内都提出速度不要太高,因为我们不单纯追求速度,以免发生那些毛病。

这就谈到第二个问题,把硬性的增长指标改成弹性的预测值。中国多年以来,一直下死命令一样的,就是经济增长目标。比如今年定的9%,全国都是这样的,拼命干,达到8%,这样下去它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对地方政府形成了压力,对中央政府同样也形成了压力,因为地方的发展规划是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央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通过了你就要执行。这就成为任务。以后就是赶超别人,而不顾经济增长的质量,也顾不上结构问题了,而且是很被动的。

为什么很被动呢?因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你要有硬指标的话,就一定要完成,如果要完成,可能你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或者效益很差,质量那就放在次要地位了。【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所以,中国要改,这是很多经济学家的意见。可喜的是现在中央已经在一些市——还没有到省作为试点,先试验这个路,如果这个成功,对我们高经济增长跟调结构是非常有好处的。

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下降,所以要谈第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来看待当前经济增长的下降。经济增长下降有许多原因造成的,比如出口没有前几年那么旺了,还有一些过剩的产品也销不掉。当然,这些原因都在。但我们应该看到,要有一个概念,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实际的GDP比统计公布的要高,而且年年如此。

举几个例子说,第一、农民盖房子,在西方发达国家都计入GDP的,而中国农民盖房子,邻居亲戚互助盖房子,村里帮一些人盖房子,统统不计入GDP,这个量是年年在变大。这个量很大的。

第二、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的,就是家庭保姆,好几千万人,这个数目还在增加,拿的工资是不计入GDP的。过去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讲,当你和家里保姆结婚以后,GDP将下降,因为雇保姆给她钱,而跟她结婚,就不用付钱给她了,她照样给你做家务。所以,中国保姆的工资在涨,它不计入GDP,而且量越来越多。

第三、在中国,个体工商户,他们的实际的营业额是倒推出来的,他们是包税制。比如这个小店300块钱一年,就定了你做多大的生意,做多少产值,根据会计的税,你应该是多少来推,而且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最近增加的很快,这几年都是这样的。所以,他们的产值都是用包税方法倒推出来的,实际比这个要大。而且最近还在给一些三万块钱营业额以下的免税,免税就不好推了,但是这个数目是还在。

第四、中国现在的GDP的构成大概是这样的,企业不到35%,外资企业不到10%,而民营企业可能超过了55%,这是前年的数字,这两年数字还没出来,也就是说中国的民营经济占了GDP的55%。55%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人家外国人唱衰中国的时候,说中国的GDP因为是掺了水的,都是虚报的,所以它不了解中国。

民营经济能虚报吗?民营经济虚报不就吃亏了吗?国有企业有一些是可能有虚报的地方,但是它们的虚报是有限的,为什么虚报呢?表示我的政绩,我为了提拔,但是他不能多报,一多报就露馅儿了,可能稍微有一点。民营企业少报的要比他虚报的要多。

从以上四点来讲,我们可以承认中国GDP少报就是事实,这个事实说明什么问题呢?年年如此,所以增长率看不出大的变化,但是这个量是逐年在增加的。所以,我们GDP比实际公布的多,在大家心中有数了,就不要怕现在减少了,下降0.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我们要有信心。

第四个问题,在当前,着重要研究投资跟就业的关系,这是经济学中一个老问题。因为经济学中从来都是这种想法,就是新的工作岗位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是投资的结果而显现出来的,你要增加就业,就必须大量投资。

但目前中国的情况变了,因为中国的情况正在朝市场经济走,这就要基础创新,技术要改革,成套设备都要更换,而每一次更换成套设备的时候,投资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时候,都提到就业人数反而减少了,因为它自动化、机器人,它不需要那么多人就业。所以,这个成为一个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问题。

另外,在这里还应该看到,中国正在加强环保建设,低碳化经济。比如“雾霾”就是工厂排烟太多,烧煤太多,所以到处都在低碳化。低碳化的结果必然会关、停一些企业,而这个你投资多,如果是为了治理环保,不要忘记在环保治理的同时有一部分工人会失业。

那中国就业靠什么办法?中国当前的政策是靠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小、微企业。现在对小微企业和民企一样,先开业、后 本文来自

确权是什么?确权主要是“三权三证”,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发证,宅基地的使用权发证,农民在宅基地盖的房子房产权发证。农民放炮庆祝。我们在那里看得很清楚,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浙江的嘉兴市它是这个情况:土地确权之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比是3.1:1;确权以后,正式公布的是1.9:1,农民的收入从3.1:1变成1.9:1,差距大大缩小了。

问农民,怎么样一下子起来那么高呢?这都是土地确权的好处,土地确权以后,与过去不同了。过去农民权利得不到保护,既然是集体所有制,要圈地就圈地,要拆房子就拆房子,你晚上在家睡觉,早上起来,房子被人家拆掉了。所以这种情况现在不可能再有了,因为他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了,他积极性提高了,养殖业就发展了,种植业也发展了。

还有,民愿意外出打工就打工了,土地就转包给人家,出租给人家,因为它确权了,他不怕人家不认帐了。过去怕我出去了,把土地转包给别人,将来就不承认了,我什么证明也没有,我来收回就难了。万一他是村干部,我更吃亏了。现在心定了,可以放心到外面打工了,这边得到租金,那边去打工,收入增加了。

我到嘉兴市的一个市去看,旧房子都拆掉了,都盖的四层楼的房子。我们问,你家里这么多房子?他说,我一楼的店面租给外乡人开店,二楼给他们家住,我们家住三楼、四楼就够了,收入就增加了。所以,这就是中国的农村发生的变化。

还告诉大家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在嘉兴、杭州等地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确权之前土地要丈量,土地丈量的结果发现耕地多了20%。耕地怎么会多20%呢?他们讲是这样的结果,当初30年前土地开始承包的时候,是好地一亩地算一亩地,坏地两亩折算成一亩,经过30年农民的精耕细作,质量都提高了,所以这次确权一亩算一亩,这就是土地多了。

过去农民是用牛耕田,土地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有田埂,田埂刨掉不算地,现在农民都机械化了,农民用拖拉机耕地,用插秧机、收割机。所以,不要田埂了,全是一望无际的田。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土地一量就多了。还有一个原因,农民讲,过去人们都有点私心,因为当时要缴土地税,缴农业税,因为要缴税,所以少报一点,家家少报,一亩三分地就报一亩。

现在都不同了,农业税都取消了,农民不缴农业税了,它土地都按实报了。谁也不敢少报,你出租给人家,人家一亩三分地,你报一亩,那不是少收租金吗?所以土地一查,多了20%。所有这些情况,看到农村在变化,中国的现代农业正在起来。

现在家庭农场制,我们走了几个地方考察家庭农场制,农村雇人,不到外面打工了,农村需要劳动力,因为它全部是机械化了,然后还有管理方面,这就是中国的变化。中国的农业正在兴起,这就为就业开辟了道路。

第五个问题,讲中国现在发生的“钱荒”的问题,这可能很奇怪。中国的货币流通量并不少,按照M1、M2,量都是很大的。老百姓,特别是做生意的人、民营企业就感到找不到钱,“钱荒”。“钱荒”是什么原因?首先有两个问题这里需要解释。

第一个问题,中国正处在一个双重转型阶段,一种转型是发展转型,从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叫发展转型。第二个转型是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这两个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农村对货币需要量是大的,因为过去跟货币没有关系,实物制,没有太大关系。现在他自己经营了。另外现在生产的东西全部卖掉,他要吃,比如他指定了要吃黑龙江的大米,他自己去买,他吃的菜也不自己种了。

而且在计划体制下,中国的流通渠道不通畅,到处都是管制等等。【演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演讲稿

所以,我们在广东调查,几乎他们有超正常的货币储备,用企业家的话叫“现金为王”,有现金都不怕了,所以家家都有超正常储备,货币流通量根本不够。从M1、M2公布的数字根本看不出来,这就是大家需要改变。

所以说,我们当前对“钱荒”的问题关键在哪里?就是贷款过分集中在国有企业当中,而银行的可放款量就少了,民营企业得不到贷款,害怕资金链断裂,他就超正常储备。

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当前金融改革要点在哪里?中国是三个目标,一个是宏观目标,一个是微观目标,一个是结构性的目标,应该分三个目标来谈。从宏观的角度来谈,中国金融业、银行业应该走向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利率的自由放任,因为自由放任对经济是有害的。所以,宏观上应该确定的是利率的市场化,也就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讲的“让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微观的目标是两个,一个微观的目标就是银行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作为一个微观单位,它应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跟社会效益两个效益的并重就是它的微观目标。它不能只看一个,因为中国这个环境中一定要看到社会效益。

从结构性的目标来谈,金融改革应该把重点从虚拟行业转到实体经济中来,因为实体经济比例是最重要的,中国的产品要打入世界,必须有一个自主创新的过程,要帮助企业来实现这样一个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可能。

其次,在结构方面应该大、中、小银行,分别以大、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就是大银行对大企业,中等银行对中等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但是所有的大中企业要为最底层的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服务,这对大银行算不上什么,这是表示全社会共同支持草根金融。

三个目标:宏观目标,利率市场化;微观目标,银行两个效益并重,经济效益跟社会效益;结构目标,向实体经济转移它的重心,并且大中小都能得到照顾。此外,还应该加大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中国太少了,而且还弱。政策性银行,比如说支持教育发展,你就成立教育银行,它是一个政策性银行。比如说我们讲开发西部地区,有许多政策银行可以做,所以政策银行应该进一步扩大。

"

第五篇:《什么叫“新常态”?如何理解“新常态”?》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可以预见,将之上升到经济战略的高度,势必对中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含义丰富、具有深意的重要表述。我理解,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保持相对稳定,给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预期。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增速是适度的,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具有可持续性;二是经济结构是优化的,第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三是经济质量是较高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四是经济制度环境是有利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速往往很难维持5%以上的较高水平。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7%—8%区间的时间已经有两年多了。这是观察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中国经济之所以还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区域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所处阶段不一致,当部分地区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后,另一部分地区还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二是,中国实行的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各级政府凭借自身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调控能力,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维持超出一般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当然这样做是有代价的,但有些代价不一定在眼前显示出来。

然而,严格说来,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目前更准确的阶段判断是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只有当度过这一时期后,经济才进入新常态时期。全面改革是推进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基本途径。

因此,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保证在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而是保证坚持全面改革以实现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问题。【什么叫“新常态”?如何理解“新常态”?】什么叫“新常态”?如何理解“新常态”?。至于如何顺利推进全面改革,关键是将顶层设计与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按照依法治国的思路和方向,推进全面改革。

为了有利于经济向新常态过渡,宏观调控应更多地顺增长,按照经济内在规律进行宏观调控,指标数字设计要更多地尊重市场,更多地设计指导性目标数字,更多地提出区间数字指标。同时,要从经济增长供给边“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上寻找新出路。具体说来,要全面推进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

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7569/

推荐访问:适应新常态演讲稿 新常态新作为演讲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